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620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620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620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20200620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Empty周六 6月 20, 2020 4:09 pm

20200620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安隱快樂,
寂靜妙常。
世事永息,
攀緣心斷。

  用心,請大家用心聽;我是很盡力說,請大家要用心聽。「安隱快樂,寂靜妙常,世事永息,攀緣心斷。」我們日常的心,是不是時刻分秒都是安穩心、快樂心呢?人生,大環境中可有辦法時時安穩、秒秒快樂呢?難啊!大環境,外面的大環境,真的是要讓人安穩實在是不簡單。現在的氣候很炎熱,在裡面很涼快的地方,出來到外面,就像走進火爐。外面站久了,辛苦啊!「進來裡面比較涼啦!」進來的時候,「唉喲,怎會這麼冷?」冷,冷久了,又到外面去,走出去外面,還是「怎麼會這麼熱啊?」

  不論是進、是出,出去的熱,是大自然的熱,因為它是夏天;進來的涼,是人工造出來的涼,這是現代人生活的享受。而我們若能夠內外一樣,自然的生活,熱就熱,就是這樣,大自然四季輪轉。自己很熱,想:看前看後、看四壁,四面壁,窗子,窗戶。窗戶開了,打開它,風的對流能夠進來;或者是窗戶要關好,要不然蚊子會進來。這就是我們平時自然的生活,在我們這裡。然而,我們有沒有看到?遠遠的地方,看看那些人的生活。這幾天來,每一個國家在報個案,說他們去送物資,去看到的境界。我看,苦啊!人生真是苦啊!

  那一天在開會,看到在報馬來西亞那個地方有一個地方,平常的人將它叫做「黑區」(馬來西亞斗湖市甘榜狄丁岸),黑就是很骯髒。那個地方的人住得密密麻麻,很多人住在裡面,想分出哪一間是哪一個人的房子,根本就分不開,因為他們沒有牆壁。因為他們的牆壁很簡單,破布、破紙板這樣塞一下,那就是他們的牆壁,外面哪有門。這,看到他們的生活。有看到天嗎?沒有天,因為他們的四周圍,環境頂端也是同樣,破布披上去,破的塑膠布披上去,紙板、破鋅片塞上去,就是整片的人都這樣在住。腳有踏到地嗎?沒有地,因為他們是海上違章,所以就是在海的上面搭,浮起來搭的。看他們走在上面,一不小心會掉落海中。這小小的竹竿、破破的板子,就這樣鋪、這樣接,所以腳底下所踏的,就是那支快要斷掉的隔板,那二支跨上去的竹子。

  看他們在走路,一個人、兩個人前後接著,腳不是這樣走,他就要這樣、這樣、這樣走(上人以手示意)。看他們走得很自在,卻是要進去探訪的人怕啊,叫啊,步步危險。看的人也覺得:這是要如何過啊?我們在外面的人,生活不習慣在這樣的環境裡,而那裡的人就是生活在那個地方,很歡喜啊!看到那裡的孩子笑得很天真,生活得很自然。孩子在裡面,有的這樣三、五個一堆,三、五個一群,在那裡做什麼呢?好像在賭牌、玩石頭,好像都有在賭輸贏,幾毛錢的輸贏,看了很不捨,但他們卻覺得很自然。

  我們的慈濟人,開頭的時候沒有人敢靠近,一般人都沒人敢靠近,傳說中會綁人、殺人。這綁架、殺人、搶人,什麼人敢接近呢?但是慈濟人,一位上了年紀的老菩薩她說:「個案既提出了,我們若沒去看他,我們就失責,還是要去看。啊!你們不敢,我去,因為我也年紀這麼大了。」就去了。就這樣一個人,走,走在那個陸地,要走進去的時候很害怕。那二支竹子,若有萬一,滑下去,斷掉了,實在是讓人會怕。不過勇敢啊!去了,回來了,向大家報告:「很苦啊!萬代苦啊!很可憐喔。那裡的人的生活是這樣、這樣、這樣。」所以啟發了大家的悲心,準備了物資,走過了那竹板,很難走、很危險的路,前面走後面跟,一個跟著一個,就將東西送到那個地方去。

  這就是要說,現在那個地方,慈濟人已經漸漸為他們改變了。孩子呢?讓他們穿起學生服,不必在巷道裡,在那裡好像在學大人賭博,已經沒有了。那些孩子該讀書的去讀書了;身體洗乾淨,換上了學生服,那些孩子能夠上學去了。看,孩子已經經過幾年,二、三年的時間,改變了。那些孩子現在讀書很認真,而且也比較大了,看起來與外面的孩子也一樣了。家庭的房子好像都修補過了,生活有比上一次,在那畫面上我所看過的,已經舒適許多了。

  總而言之,我們在外面生活,覺得大自然冷時,我們會這樣縮得很緊,不敢出門;很熱時,要躲在冷氣房裡面。但在那個地方,冷啊,無處可躲,只有紙板、破塑膠,下面是骯髒的海水;上面,抬頭是破爛的塑膠,整體搭起來的,很可憐。卻是需要有心人能夠去輔導他,做小生意的能夠去做小生意,做粗工的能夠去做粗工,讀書的孩子能夠去讀書,慢慢的生活有在改變了,這叫做「翻轉人生」;讓他一段時間,靠他自己的能力,他也能夠安穩快樂。

  他們現在,大家都在很苦的環境,但是看來大家沒有什麼很大的煩惱,現在家庭若再讓他們更加穩定,應該會安穩快樂了。再者,在那個地方沒有繁華都市那麼地熱鬧,那裡若是能夠整理乾淨,大家好好地生活,整頓好那裡的環境,海一片遠遠看去,是藍藍的大海、青青的天,應該也是一個好環境。只要他們居住的地方有了改善,是一個好環境,那個地方能夠與世無爭,真正是靜寂,與天地為伴,這種妙常的好環境。只要有人願意幫助,去輔導他,讓他們慢慢改變,他們也會慢慢改善。

  那種「安隱快樂,寂靜妙常」,以天地為家,以海面的生活,應該也是他們向來幾代人都在那裡。他們很多人都沒有戶籍的,讓他們慢慢地改變,能夠去適合,幫助他們取得國民的戶籍,要不然那裡很多人都沒有戶籍,孩子就更不必說。所以孩子,我們已經慢慢去為他們申請了,也事先請人去為他們上課,期待有朝一日讓這些孩子能夠正式上國民課,這也是要再努力的地方。他們的生活能夠漸漸改善為正常,真正有國籍的國民,能夠入人群中去討生活,不是只有在海裡討生活。這就是,我們有福的人要時時知福,要造福。有一群人,知福、造福的慈濟菩薩去發現到那些人,所以他們用心,繼續慢慢幫助他們如何改變過來,讓他們有國民的身分,讓他們幼小的孩子有辦法讀書,大人能夠入群去工、商,這也是要努力的地方。

  所以說起來,人間啊,要能夠得到「安隱快樂,寂靜妙常」,這是不簡單,我們要知福。我們若能夠這樣,到了「世事永息,攀緣心斷」。平時這樣生活,我們要知福,但是很多世間雜煩的事情,這就是美中不足。我們若與世無爭、與事無爭、與人無爭,其實世俗事永息了,就沒有事情了。偏偏總是在人間,依佛陀的教育,入人群去緣苦難的眾生,「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世間苦難事偏多,不忍心,就要入人群攀緣。雖然在人群,要去理人家說,「你為何這麼辛苦?還有誰能夠照顧你?」若有,斷了緣,我們就要趕快去替他找,找出他的親人,去輔導他:「長輩要顧,要常常來關心!」若是還找不到,既發現到了,這群菩薩就去照顧,時時去關心,時時提供物資,讓他安穩生活。這是攀緣嗎?應該我們可以不去認識他,卻是從不認識的人,我們去找出了張三、李四;我們認識他了,知道他的人生,過去就是這樣、這樣,現在落魄、現在病苦、現在……等等,所以我們要不斷去關心他。

  這雖然是攀緣,但是用菩薩的心,我們只有替他擔憂,我們沒有煩惱。煩惱是欲念得失,這才叫做煩惱;而若沒有欲念,沒有得、沒有失,那就沒有煩惱。我們是為眾生去付出,能夠盡多少力量,我們發現到,去幫助他多少,這是一種清淨的愛,沒有攀緣的煩惱。所以這菩薩情與世俗情不同,菩薩的心付出無所求,所以無得也無失;而若是有所求的,是我最愛的人,他的安危,及那個得失心、擔憂…。常常看人,有人若來,哭哭啼啼,「你為何這麼久都還想不開?」陪他來的人說,「師父,您就再對他說。您若對他說一下,回去二天,但是他觸物就又生心,接觸到那個境界就又傷心,我又陪他來了。」這何時了呢?所以有時候就說:「哎呀,常常要人輔導,很困難,不如你進來,找機會換你去勸別人。因為自己有經歷過,去找與你一樣的人,你去輔導他。」

  這借力使力,將他的經驗訴說,與他的環境差不多,去訴說走過來的人那念的辛苦,讓他們去互相看,去互相地輔導,有時候也要借這樣的力。有時候看到那個區的人來,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就像剛才在說這區,我們是不是趕快來為他換一個地方,找一個地點來為他建房子,讓他搬出來?這就不可能了,因為他們很多都沒有戶口,那也行不得。所以就要另外用一個方法,如何輔導他、如何替他努力,去為他申請,請出了他有國民的身分。目前要如何讓他們走出在邊緣去做黑工賺錢,就因沒有身分,人家想要做粗工,那種的工作。

  總而言之,很多苦難事,雖然這樣幾個字我們輕鬆寫出來,其實內涵著的道理很多,想要說出來的話其實是很多。佛法與這一樣,簡單的一些字,要說的世間事真的是很多。表面看來沒有什麼,進去裡面,要述說的話卻也是很多,所以我們要很用心。每一次開始就說:「要用心來了解喔!」是啊,用心啊。我們前面的文,很簡單在描述境界,〈藥王菩薩品〉才開始敘述環境。環境很簡單,就看字,描述那個環境。前面的文這樣說,

經文複習:「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眾,佛壽四萬二千劫,菩薩壽命亦等」。

  「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眾,佛壽四萬二千劫,菩薩壽命亦等」。昨天說過了,看來是很簡單的數字,它很難去算數,很難算數,你要如何去算劫呢?「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八十億,這這麼多的菩薩。八十億簡單聽,但是七十二恆河沙,七十二恆河沙從何說起?從何算起?無法可說,也無法可數,這要如何算呢?概括一句話說,那就是很多、無量數,那些聲聞,大聲聞眾。佛成佛以來,累生累世修行,累生累世結的眾生緣,接引到聲聞的數字已經無法計算,用這樣會比較簡單。

  佛壽多長?四萬二千劫。一劫很長,從人壽的十歲,一百年加一歲,一直連續一百年加一歲,一直加到人壽百歲;一直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才又開始過一百年再減一歲,再經過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壽十歲,這樣才算叫做一增減劫。光是一增減劫就很難算,何況四萬二千劫,要如何去算數?只僅僅能夠說一句,「無量無數」。「菩薩壽命亦等」,那些菩薩的壽命就是那麼長,不是人多而已,菩薩的壽命也一樣是那麼長。那麼多人,那麼多的菩薩,那麼長的壽命,這就是那個國土,那個國土的境界。

經文複習:「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及以諸難;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寶樹莊嚴」。

  「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及以諸難;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寶樹莊嚴」。這樣我們就能夠看出,那個國土裡是多麼乾淨啊!沒有女人,昨天說過了,就沒有色情欲念,通通大丈夫相。沒有色情欲念,當然就沒有地獄了,因為沒有造惡業,沒有色情欲念,自然心都很清淨。心清淨,不會造惡;而沒有造惡,就不必有地獄,就沒有餓鬼、沒有畜生。當然,人人的生活沒有欲念、沒有煩惱,哪有阿修羅呢?當然就沒有了。所以那個國土很平,平到就像你手伸出來,如手掌這樣這麼平,這就是那個國土的境界。

  「琉璃所成」,那是整個琉璃成就起來的國家。聽到現在在蓋房子,建築師就建議:「這間就讓它用玻璃,玻璃有顏色,白天這整間的玻璃能夠變色,要變綠色的、變藍色的,變什麼色,變色玻璃。」「喔,怎麼這麼辛苦。你知道嗎?在玻璃下面是很熱呢!」就這樣告訴他們。「嗯,熱就可以用冷氣啊。」哇!這光是花錢,生活消耗,這種房子是要如何住?總而言之,人生要能夠有這樣的境界不是不可能。過去說不定不可能,現在常常在聽建築師在說話,已經能夠用這樣在建設了,整間房子都用玻璃、琉璃;那個玻璃、琉璃能夠變色,整間房子都是。佛陀的時代,他就說出了類似的這種房子,那個時代哪有呢?

  不過,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就說我們現在的時代很惡濁,人的享受,就是要享受到這樣的程度,花錢活受罪,那若沒有冷氣真的是很熱。但是現在的人…,佛陀在說的,描述這種「琉璃所成」是一個形容,形容那裡的佛國有辦法就像琉璃世界一樣,那麼的乾淨,所以「琉璃所成」。樹是寶樹莊嚴,「寶樹莊嚴」,整個很亮。那個樹影照在玻璃上,玻璃的光反射上來樹影,那是多麼地美幻,很美!好像是幻化的世界一樣,這是在理想中的世界。接下來,經文這樣說,

經文:「寶帳覆上,垂寶華旛,寶瓶香爐周遍國界,七寶為臺,一樹一臺,其樹去臺盡一箭道」。

*以下更分明顯示國土、臺榭之相,及所說之經法。觀四方而高者曰臺。

  這是在說,那個一直排過去,街道的整齊,整齊得就像用箭一樣,這樣來排,很直,次序排得很好,每一間房子都是很莊嚴。「以下更分明顯示國土」;所以下面再分明在描述佛的國土境界,那個描述很分明,那個國土的美,那種的莊嚴。所以,「臺榭之相」。那個臺,這樣再重疊過。「榭」,就是搭臺子上去的樓,在臺上還有蓋房子。這種,就是每一間房子都先建一個臺,那個臺的上面再蓋房子,這臺階的上面,就像……。反正什麼烽火臺,大陸有很多很莊嚴的景觀的地方。「及所說之經法」,建築很莊嚴,裡面就像每一本經在描述;《彌陀經》在描述西方境界,那個樹與那裡的房子,在建築的房屋。每一部經都在描述著經典中每一尊佛國土的莊嚴,就都有這樣說到。

  所以,「觀四方而高者曰臺」。四面八方都很高,在那個臺的上面再復建,再蓋房屋。所以,在那麼高的上面,「寶帳覆上垂寶華旛),上面再搭一個很清涼的地方,再那個上面又再墜著很多的寶花、寶華幡。這花、幡蓋,大家都該清楚了,常常在解釋。「以佛頂智」。佛的頂智,意思就是佛的智慧已經是最高頂級,佛陀的智慧。人的頭頂,就是最頂,所以佛陀的智慧已經是頂極的智慧,所以「佛頂智」。我們若要修行,修到佛的頂智,那就要從開始緣覺、辟支佛這樣開始,就這樣不斷法增加,「暖頂忍世第一法」;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這過去也解釋過,要經過了四加行的進步。

  修行,覺得開始有氣,脈絡已經通了,身體已經有暖氣了,這個暖氣已經到頭頂來了,了解了。這就是法已經脈絡相通了,這是一個譬喻。尤其是在這個當中也已經修行了,了解世間苦難偏多,要修行要忍一切。因為我們要修一切善,總一切法,所以你要修得到,必定要投入人群,要去忍一切法、修一切善。所以要忍,忍得世間,世間法若通得過,那就是第一法。「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你要從小乘、中乘,進入大乘,必定要這樣經過。菩薩法在人群中,要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總是要經過「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叫做「四加行法」。這過去解釋過,大家再去回憶一下。

  「修佛福德」,要經過這樣的法,我們才有辦法一步一步安然向著佛的福德去修行;要修佛福德,就要入人群多造善。修善就是修福;修福,我們在修福,就是在人群中你堪忍才有辦法修慧。所以要福慧雙修,才能夠進德。所以,「修佛福德」,福德中要再增慧,要去除煩惱;用什麼方法來度化人間,這叫做智慧。所以福要修,而智要增長。

經文簡釋:
「寶帳覆上,垂寶華旛」;以佛頂智,「暖頂忍世第一法」修佛福德,遍覆其上八旛像色身,取鼓動義。

  所以若能夠這樣,「遍覆其上」,那就譬喻,譬喻「寶帳覆上,垂寶華幡」,將頭頂的寶將它垂下來,這就是「修佛福德」。因為他要經過了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這都已經經過了,佛就是經過這些了,已經修到佛慧福德來了,所以才會這樣形容出了那個世界就是佛德的世界。所以,「遍覆其上」。「八旛像色身」,這這樣表達出來,這種的形象、佛像,「取鼓動義」,就是這樣表示。

經文簡釋:
「寶瓶香爐」;寶瓶盛華,守口如瓶,不令傾側,養眾寶華。寶爐燃香,爐以表心,香以表信。

  「寶瓶香爐」;「寶瓶盛華」,那就是盛花的那個罐子,這樣裝那個花,花已經將它裝得滿起來了,所以「守口如瓶」。我們要如何將法全都這樣入心,要如何將法從內心再傳出,這種將它完全,這個花一直疊起來,是莊嚴遍布。人能弘法,非法弘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人能夠去弘法。人將法從口出,弘揚佛法,讓法能夠更鼎盛起來,所以「不令傾側」。就這樣不斷往上上去,不要去讓它傾斜,這表示是正直的法,所以「養眾寶華」。我們要好好來養德,「養眾寶華」,我們要能夠常常用我們的佛德來莊嚴一切,用佛德來莊嚴於人間、莊嚴佛國,這都叫做「養」。用這個佛德來養這個人間,有這個佛德才有辦法去度化眾生;眾生有佛德的風範看齊,就有這樣的模範,自然他就這樣一直看齊、修行,這叫做法。

  「寶爐燃香」,就是法香。那個香,就像我們的爐一樣,有法、有香。這,常常說的「薰法香」。在這個世界的裡面,這麼莊嚴,好像花將它裝飾起來,很莊嚴,還有那個香味。所以,「爐以表心」,這個爐就像我們的心,我們將法都入心來,心地就香,心地的香,就是清淨沒有污染。我們心地會臭,那就是很多污染的東西在裡面。這就是最近我一直說:「要素食喔!」素食,養我們的愛心;素食,是疼惜一切的物命,我們不要去吃牠的肉,不要去啃牠的骨。最重要的,不是只有人的肚子裡不要放這些臭肉、污爛的東西,我們連這個世間也不要去養牠,也不要去殺牠。你要養牠、殺牠,就污濁牠。

  話說回來,你若不要去吃牠,就不會有人養了。雖然五濁中,其中有眾生濁,但是人若能夠全都不要去傷害,他就沒有造惡,就沒有畜生道,沒有地獄道、沒有餓鬼道,因為大家的心都養得很平,沒有造惡,自然他就不會去墮落畜生道。所以說起來,我們要養心、養性,我們的心才會香,心若香,就是人心清淨;人心清淨,不造惡業,自然就沒有三惡道。所以,「爐以表心,香以表信」。我們要相信佛所說的教法,我們要就法行,佛所教法我們要修行。

經文簡釋:
「周遍國界,七寶為臺,一樹一臺」;臺即寶座。一一樹下有一寶臺。

  所以,「周遍國界,七寶為臺,一樹一臺」;「臺即寶座」。坐在高高臺上說話,大家就能夠聽得到。「一一樹下有一寶臺」,這前面我們說過了,菩薩來了,坐寶樹下,他就有一個臺了。

經文簡釋:
「其樹去臺盡一箭道」;寶樹相去各一箭地,一百二十步。

  「其樹去臺盡一箭道」,就是排得很直,就如我們大家坐的,方寸都很剛好,都很直。不論從角看、從直看、從橫看都是很直。所以「其樹去臺盡一箭道」,這距離,都有一個距離,每一臺的距離差不多都是這樣的寬闊。所以「寶樹相去各一箭地」,它的箭看多長,都差不多。而它的直,就是這樣直又長。「一百二十步」,就是一箭地,就是一百二十步這樣的距離。各位,一百二十步,可能有十幾米長。總而言之,這樣就是一個臺,就是一個說法處。這環境很美啊!而這些環境是在哪裡呢?在我們的心。心的香爐,心我們若香,自然人心整齊,自然這個周圍的世界就莊嚴,就沒有三惡道。我們就是要很用心,用心將這個法,每一項我們用正心思惟,法,它就會一一浮在我們的心裡。心有法,分寸無不都是法香,所以這叫做「薰法香」。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620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620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20200620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Empty周二 6月 23, 2020 2:37 pm

2020年6月20日上午5:20] 農曆閏四月二十九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寶帳覆上,垂寶華旛,寶瓶香爐周遍國界,七寶為臺,一樹一臺,其樹去臺盡一箭道。】

2、上人手札:「安隱快樂,寂靜妙常;世事永息,攀緣心斷。」

(1)「安隱快樂,日常的心,是否分秒都安穩」:我們日常的心,是不是時刻分秒都是安穩心?快樂心呢?人生,大環境中有辦法時時安穩、秒秒快樂呢?難啦,外面的大環境,真的是要讓人安穩,實在是不簡單。現在的氣候很逼熱,在裡面涼快的地方,出來到外面,就像走入火爐去。外面站久了,辛苦啊!「進來裡面,比較涼」,進來的時候,「為何這麼冷?」冷;冷久了,又走到外面,走出去外面,為何還是這麼熱?

(2)「酷熱氣候」:不論是進、是出去的熱,是大自然的熱,因為它是夏天;進來的涼,是人工造出來的涼,這是現代人生活的享受。若我們能夠內外一樣,自然生活熱就熱,就是這樣,大自然四季輪轉。自己很熱,想:看前看後、看看四片壁,窗戶通風,窗戶開了,打開,風對流能夠進來;或者是窗戶要關好,要不然蚊子會進來,這都是我們平時自然的生活,在我們這裡。

(3)「馬來西亞慈濟人,深入『黑區』,援助貧苦家庭」:我們有看到沒?遠遠的地方,看看那裡的人的生活。這幾天來,每一個國家在報個案,在說他們去送物資,去看的境界,我看,苦啊!人生很辛苦。那一天在開會,看到在報慈濟馬來西亞的斗湖省斗湖市的甘榜狄丁岸的「黑區」,黑就是很骯髒。那個地方的人住得密密麻麻,很多人住,分出哪一間,是哪一個人的房子,根本你就分不開,因為他們沒有牆壁。因為他們的牆壁是很簡單,破布、破紙板,這樣塞一下,那就是他們的牆壁,外面哪有門啊!這看到他們的生活。

(4)「艱困的居住環境」:看得到天嗎?沒有天,因為他們的四周圍,環境頂端,也是同樣,破布巾或塑膠布這樣披上去而已,用紙板、破鋅片等等塞進去,根本都是整片的人在住。腳踏得到地嗎?沒有地,因為他們是海上違章,海的上面就是用竹竿搭浮起來住,看他們走在上面,一不小心會掉落海中。這小小的竹竿,破破的板子,就這樣鋪、接,腳底下所踏的,就是那支快要斷掉的隔板、那二支竹竿跨上去的竹竿。

(5)「人間之苦」:看他們在走路,一個人,二個人,前後接著,腳不是這樣走,他就要這樣,這樣每一步都要45度的方式,一步接一步走,看他們走得很自在。卻是要進去探訪的人,怕啊!叫啊!步步危險;看的人也覺得,這是要如何過啊?我們在外面的人,生活不習慣在這樣的環境裡,那裡的人就是活在那個地方,很歡喜,看到那裡的孩子,笑得很天真,生活的很自然。孩子在裡面,有的這樣三、五個一堆,三、五個一群,在那裡做什麼?好像在賭牌、在玩石頭,好像都有在輸贏,幾毛錢的輸贏,看到很不捨,他們是很自然。

(6)「慈濟人, 勇敢前往勘查關懷」:我們的馬來西亞慈濟人,開頭的時候沒有人敢接近,一般的人就沒有人敢靠近;傳說中會綁人、殺人。這種綁架、殺人、搶人,什麼人敢接近呢?但是慈濟人,一位上了年紀的老菩薩(指:羅珍愛等人),她說:「個案既然提出了,我們若沒有去看,我們就失責,還是要去看。」「啊,你們不敢,我來去,因為我也年紀大了,就去了。」就這樣一個人,走在那個陸地,要走進去的時候,很害怕。那二支竹子若有萬一,再下去、斷掉了,實在是讓人會怕。不過勇敢,去了,回來了,向大家報告:「很苦啊!萬代苦啊!很可憐哦。」那裡的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7)「協助生活物資、為孩童助學」:啟發大家的悲心,準備物資,走過那竹板很難走、很危險的路,前面走後面跟,一個跟著一個,將東西就送到那個地方去。這就是要說,現在那個地方,已經慈濟人去為他們漸漸改變了。孩子呢?讓他們穿起了學生服,不必在巷子裡,好像在學大人賭博,已經沒有了。那些孩子,該讀書的去讀書了,身體洗乾淨換上了學生服,那些孩子能夠上學去了。

(8)「慈濟人幫助貧困家庭」:看到孩子已經經過幾年,二、三年的時間改變了,那孩子們,現在讀書很認真,也比較長大了,也看起來與外面的孩子一樣了。家庭好像都有修補過了,生活有比上次在畫面上,我所看過的,已經比較舒適多了。

(9)「翻轉人生」:我們在外面生活,覺得大自然冷,會這樣縮得很緊,不敢出門;很熱,我們要躲在冷氣當中。在那個地方冷啊,沒有地方可以躲,只有紙板、破塑膠,下面是骯髒的海水。上面,抬頭是破爛的塑膠這樣搭起來而已,很可憐。卻是,需要有心人,能夠去輔導他,做小生意的能夠去做小生意,做粗工能夠去做粗工,讀書的孩子能夠去讀書,慢慢來,生活有改變了,這叫做「翻轉人生」。

(10)「安身安心,安穩快樂」:讓他一段時間,靠他自己的能力,他也能夠「安穩快樂」,他們現在,大家都在很苦的環境。但是看來,大家沒有什麼很大的煩惱,現在讓他家庭若更加穩定,應該「安穩快樂」了。又在那個地方沒有繁華都市,那麼地熱鬧,那裡若是能夠整理乾淨,大家好好的生活,整頓好那裡的環境,應該海一片遠遠看去,是藍藍的大海、青青的天,應該也是一個好環境。

(11)「寂靜妙常」:只要他們居住的地方有了改善,是一個好環境;那個地方能夠與世無爭,真的「靜寂」,與天地為伴,這種「妙常」的好環境。只要有人願意幫助,去輔導他們,讓他們慢慢改變,慢慢改善。

(12)「世事永息,攀緣心斷」:所以說起來,人間要能夠得到「安穩快樂,寂靜妙常」,這是不容易!我們要知福,我們若能夠如何,到了「世事永息,攀緣心斷」,我們平時這樣生活,我們要知福。但是,很多世間的雜煩的事情,這就是美中不足。我們若與世無爭、與事無爭、與人無爭,其實世俗事永息了,就沒有事情了。

(13)「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偏偏總是在人間,依佛陀的教育入人群,去緣苦難的眾生。世間苦難事偏多,不忍心,就要入人群攀緣。雖然,在人群要去干涉人:「你為何這麼辛苦?啊,還有誰能夠照顧你?」若有,斷了緣,我們就要趕快替他找,找出了他的親人,去輔導他。長輩要顧,要常常來關心他,若是還找不到,既然發現到了,這群慈濟菩薩就去照顧他,時時去關心、時時提供物資,讓他安穩生活。這,是攀緣嗎?應該我們能夠不認識,卻是從不認識的人,我們去找出了張三、李四。我們認識他,我們知道他的人生,過去就是這樣、這樣,現在落魄、現在病苦、現在等等,所以我們要不斷去關心他。

(14)「用菩薩的心,清淨的愛,無私付出,沒有煩惱,若慾念得失,才叫做煩惱」:這雖然是攀緣,但是用菩薩的心,只有替他擔憂,我們沒有煩惱,煩惱是欲念得失,這才叫做煩惱;而若沒有欲念,沒有得、沒有失,那就沒有煩惱。是為眾生去付出,我們能夠盡多少力量,我們發現到去幫助他多少。這是一種清淨的愛,沒有攀緣的煩惱。

(15)「菩薩情與世俗情是不同」:菩薩的心付出無所求, 所以無得也無失;而若是有所求的,是我最愛的人他的安危,那個得失心、擔憂。

(16)「小情小愛,觸物就又生心,何時了呢?」:常常看人,如果有人來,哭哭啼啼,「你為何這麼久,都還想不開啊?」陪他來的人,「師父,您就再對他說,您若對他說一下,回去二天,但是他就說『觸物就又生心』,接觸到那個境界,就又傷心,我再陪他來了。」這何時了呢?所以有時候就說:「哎呀,常常要人輔導,很困難,不如你進來,找機會換你去勸別人。因為自己有經過,去找與你一樣的人,你去輔導他。」

(17)「借力使力」:借力使力,從他的經驗去述說,與他的環境差不多,去述說走過來的人那念的辛苦,讓他們去互相看,去互相地輔導,有時候也要這樣借這樣的力。有時候看到那個區的來,「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就像剛才在說這馬來西亞斗湖的「黑區」,「我們是不是想,趕快來為他換一個地方,找一個地點來為他建房子,讓他們搬出來。」這就不可能了。因為他們很多都沒有戶口,那也行不得。就要另外用一個方法,如何輔導他、如何努力去為他們申請「國民身分」。如何讓他在邊緣去賺錢打工,就是沒有身分,人家想要做粗工,那種的工。

(18)「用心了解『苦諦』,深入了解世間苦相」:很多苦難事,雖然這樣幾個字輕鬆我們寫出來,其實內涵著的很多,想要說出來的話是很多。佛法與這樣相同,簡單的幾個字,要說的世間事真的是很多。表面看來沒有什麼,進去當中,這要述說的話卻也是很多。所以我們要很用心,每一次開始就說:「要用心來了解!」

3、複習經文:【其佛有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恆河沙大聲聞眾,佛壽四萬二千劫,菩薩壽命亦等。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及以諸難;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寶樹莊嚴。】

(1)「很多、無量數,那些『大聲聞眾』」:很簡單在描述境界,〈藥王菩薩品〉中才開始敘述那個環境,看來是很簡單的數字,卻是很難去算數,你要如何去算啊?是劫呢?「八十億大菩薩摩訶薩」,八十億的這麼多的菩薩。七十二恆河沙,從何說起?從何算起?也無法可說,也無法可數,概括一句話來說,就是很多、無量數,那些『大聲聞眾』。

(2)「累生累世修行,累生累世結的眾生緣,無量無數」:佛,成佛以來,累生累世修行,累生累世結的眾生緣,已經接引到了聲聞的數字,無法算計,用這樣會比較簡單。佛壽多長?四萬二千劫。一劫很長,從人壽的十歲,一百年加一歲,一直連續一百年加一歲,一直加到人壽百歲,一直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再開始過一百年再減一歲,再經過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壽十歲,才算叫做一增減劫。這光是一增減劫就很難算,何況四萬二千劫,這要如何去算數,只僅僅能夠說一句「無量無數」。

(3)「菩薩壽命亦等」:那些菩薩的壽命就是那麼長,不是人多而已,那麼多人,那麼多的菩薩,那麼長的壽命,這就是那個國土,那個國家的境界。

(4)「彼國無有女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及以諸難」:我們就可以看出,那個國土裡多麼乾淨,沒有女人,昨天說過了,就沒有色情欲念,通通大丈夫相。沒有色情欲念,當然就沒有地獄,因為沒有造惡業,沒有色情欲念,自然心都很清淨。

(5)「心清淨,不會造惡。地平如掌」:沒有造惡,就不必有地獄,就沒有餓鬼、沒有畜生,當然人人的生活,沒有欲念、沒有煩惱,哪有阿修羅呢?當然就沒有了。那個國土是很平,就像你手伸出來,手掌這樣這麼平,這就是那個國土的境界。

(6)「琉璃所成」:那是整個琉璃成起來的國家。聽到現在在蓋房子,建築師就建議:「這間就讓它用玻璃,玻璃有顏色,白天這整間的玻璃能夠變色,要變綠色的、變藍色的變色玻璃。」怎麼這麼辛苦。「你知道嗎?在玻璃下面是很熱!」就這樣告訴他們,「熱就是能夠用冷氣啊!」哇,這只是花錢,生活消耗,這種房子要如何住?人生要能夠像這樣的境界不是不可能,過去說不定不可能。現在,常常在聽建築師在說話,也已經能夠用這樣的建設了,整間房子都用玻璃,那個玻璃能夠變色。佛陀時代就說出類似這種房子,那個時代哪有呢?佛陀就說我們現在的時代是很惡濁,人就是要享受到這樣的程度。花錢活受罪,若沒有冷氣真的是很熱。

(7)「佛陀描述的『琉璃所成,寶樹莊嚴』,是形容那些佛國」:佛陀在描述這種「琉璃所成」,是一個形容那些佛國,有辦法就像琉璃世界一樣,那麼的乾淨。「琉璃所成」,樹是「寶樹莊嚴」,整個很亮。那個樹影映照在玻璃裡的光反射出來樹影,是多麼的美幻,好像幻化的世界一樣,這是在理想中的世界。

4、『以下更分明顯示國土、臺榭之相,及所說之經法。觀四方而高者曰臺。』

(1)「以下更分明顯示國土」:描述佛的國土境界很分明,那個國土的美、很莊嚴,街道整齊得好像用箭一樣,排得很直,次序排得很好,每間房子都是很莊嚴。

(2)「臺榭之相」:那個臺,這樣在重疊過。「榭」,就是搭臺子上去的樓,在臺上還有蓋房子。這種的,就是每間房子都先搭一個臺,那個臺的上面,再用房子,這臺階上面。就像反正什麼風火臺,大陸有很多很莊嚴的景觀的地方。

(3)「及所說之經法」:在建築很莊嚴,裡面就像每一部經在描述,《彌陀經》描述西方境界,那些樹與那裡的房子,在建築的房屋,每一部經都在描述著,經典中每一尊佛國土的莊嚴,就都有這樣說著。

(4)「觀四方而高者曰臺」:四方八達,都很高,在那個臺的上面,再復建,再蓋房屋。

5、【寶帳覆上,垂寶華旛】:以佛頂智,「暖頂忍世第一法」修佛福德,遍覆其上八旛像色身,取鼓動義。

(1)「寶帳覆上,垂寶華旛,以佛頂智」:上面再搭一個很清涼的地方,再上面又再墜著很多的寶花、寶華幡。佛的頂智,意思是說,佛的智慧已經是最高頂級,就是最頂,所以佛陀的智慧已經是頂極的智慧,「佛頂智」。

(2)「暖頂忍世第一法」:我們若要修行,修到佛的頂智,就要從緣覺、辟支佛這樣開始,不斷法增加,「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這過去解釋過,要經過了「四法」的進步。

(3)「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修行,感覺「開始有氣,脈,脈絡已經通了,身體已經有暖氣了。」這個暖氣已經到頭上來了,了解了,這就是法已經脈絡相傳,相通了,這是一個譬喻。尤其在這個當中,也已經修行了,了世間苦難偏多。修行要忍一切,因為要修一切善,總一切法,要修得到必定要投入人群,要去忍一切法,修一切善。要忍得世間,世間法若通得過,那就是第一法。

(4)「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要從小乘、中乘,進入大乘,必定要這樣經過。菩薩法在人群中,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總是要經過「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叫做「四法」,這過去解釋過,大家再去回憶一下。

(5)「修佛福德」:我們要經過這樣的法,才有辦法一步一步,安然向佛的福德去修行。要修佛福德,就要入人群多造善;修善就是修福;我們在修福,在人群中你堪忍才有辦法修慧。要福慧雙修,才能夠進德。福德中還要再增慧,去除煩惱,用什麼方法來度化人間,這叫做智慧。所以福要修,而智要增長。

(6)「遍覆其上八旛像色身,取鼓動義」:若能夠這樣,「遍覆其上」,譬喻「寶帳覆上,垂寶華幡」,將頭頂的寶這樣將它垂下來,這就是「修佛福德」。因為要經過「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佛就是經過這些,已經修到佛慧福德,才這樣形容出了那個世界就是佛德的世界。這樣表達出來,這種的形象、佛像,「取鼓動義」,就是這樣表示。

6、【寶瓶香爐】:寶瓶盛華,守口如瓶,不令傾側,養眾寶華。寶爐燃香,爐以表心,香以表信。

(1)「寶瓶香爐,寶瓶盛華」:寶瓶就是盛華,那個罐子這樣裝那個花,花已經將它裝滿起來了,

(2)「守口如瓶」:要如何將法這樣全都入心,如何將法從內心再傳出,這種將他完全,這個花一直疊起來,是莊嚴遍布。

(3)「人能弘法,非法弘道」:人能夠去弘法。我們人將法從口出,弘揚佛法,讓法能夠更鼎盛起來。

(4)「不令傾側」:不斷往上上去,不要讓它傾斜,這表示是直,正直的法。

(5)「養眾寶華」:要好好養德,要能夠常常我們的佛德來莊嚴一切,佛德來莊嚴於人間。我們莊嚴佛國,這都叫做「養」。佛德來養這個人間,有這個佛德才有辦法去度化眾生;眾生有佛德的風範看齊,就有這樣的法、這個模範,自然他就這樣一直看齊、修行,這叫做法。

(6)「寶爐燃香」:就是法香。就像我們的爐一樣,有法、有香。常常說的薰法香。在這個世界之中,這麼莊嚴,好像花將它裝飾起來,很莊嚴,那個香味。

(7)「爐以表心,法入心,心地香,清淨無染」:這個爐就像我們的心,將法都入心來,心地香;心地的香,清淨沒有污染。

(8)「齋戒茹素,長養慈悲,養愛心」:我們凡夫心地會臭,就是很多污染的東西在其中。這就是我最近我一直說:「要素食!」素食養我們的愛心,素食是疼惜一切的物命,我們不要去吃牠的肉,不要啃牠的骨。在最重要的,不是只有人的肚子裡,不要放這些臭肉、污爛的東西,我們連這個世間,也不要去養牠,也不要去殺牠;你要養牠、殺牠它,就污濁牠。話說回來,你若不要去吃牠,就不會有人養了。

(9)「養心、養性,心才會香」:五濁,同樣當中有眾生濁,但是人若能夠全都不要去傷害牠,就沒有惡,造惡,沒有畜生道;若沒有地獄道、沒有餓鬼道,因為大家的心都養得很平,沒有造惡,自然他就不會去墮落畜生道。所以說起來,我們要養心、養性,我們的心才會香。

(10)「爐以表心,香以表信」:心若香,就是人心清淨;人心清淨,不造惡業,自然就沒有三惡道。要相信佛所說的教法,就要法行,佛所教法我們要修行。

7、【周遍國界,七寶為臺,一樹一臺】:臺即寶座。一一樹下有一寶臺。

(1)「臺是寶座」:坐在高高的臺上,說話就能夠大家聽得到。前面我們說過。菩薩坐寶樹下,就有一個臺。

8、【其樹去臺盡一箭道】:寶樹相去各一箭地,一百二十步。

(1)「其樹去臺盡一箭道」:排得很直,就像我們大家坐的,方寸都很剛好,都很直。不論從角看、從直看、從橫看,都是很直,都有一個距離,每一臺的距離都是差不多這樣的寬闊。看它的箭看多長,就是這樣直又長。就是一箭地,一百二十步這樣的距離,可能有十幾米長。

(2)「說法處,心的香爐,心若清淨則香,自然人心整齊,就無三惡道」:就是一個臺,就是一個說法處。這環境很美!美在哪裡?在我們的心。心的香爐,心我們若有香,自然人心整齊,自然在這個周圍的世界就莊嚴,就沒有三惡道。

9、「薰法香,靜心思惟,心有法,法香,道香」:我們就要很用心將這法,每一項我們用靜心思惟,法,它就會一一浮在我們的心中。心有法,分寸無不都是法香,這叫做「薰法香」。大家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620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