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靜思妙蓮華》九部法隨順說(第34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時緣具合宜,施教九部法,妙權入一乘,菩提大直道。
◎九部法: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捨經。
◎其餘三部為,除去毘佛略(方廣),伽羅那(受記),優陀那(無問自說)。
◎「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隨順眾生說:謂菩薩欲為眾生說法,先以善巧方便,隨順教誡,令生信樂之心;然後以如來甚深妙法,分別解說,令其易解易入,獲大利益,是名隨順眾生說。
【證嚴上人開示】
人生因緣很奇妙,一切都是在因緣中。每天在看天下,不相同的因緣,就有不相同的生態。在這麼複雜的生態裡,要如何讓複雜人生的苦,如何回歸單純,天地之間,自然法則能真正平順?實在佛陀為人間,就是為這件事,要告訴大家,如何大家的心能平和,天地之間,就如一個大家庭一樣。大家庭兄弟姊妹,人人若能合心和氣,彼此互愛,互相協力,你們想這個家庭,是多麼幸福,多麼美!
道理,就是從這麼小的道理,能開闊、開展,從一個人的心態,一個家庭的合和,推動到社會,推動到天下,如此同一個方法這麼簡單,天下就能很平安。這是常常這樣想,很多複雜的事情,其實起點都是這麼簡單,所以要能回歸簡單,實在也很不容易,所以要視時、緣。
時緣具合宜
施教九部法
妙權入一乘
菩提大直道
佛陀也是如此在教化眾生,「時緣具合宜」,要視時間,看看眾生的根機,此時有合會嗎,大家所了解的是否平齊?是否普遍了解呢?
所以佛陀開始要講大法,靈山法會那個地方,是不是一切都準備好了?應該是。所以五千人退席了,大家留下來的人,都已經是心準備好,將要接受佛的大法。所以這是「時緣具合宜」,時與緣整個都具合起來,開始「施教九部法」。
九部法:
或說修多羅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
亦說於因緣
譬喻並祇夜
優波提捨經
其實這個「九部法」,就是在佛未開始說,要講一乘大法之前,在眾生根機尚未和齊之前,佛陀開始施教,就是用「九部法」。所以此「九部法」,之前也已經大概說過,其實三藏有十二部經,但是佛陀(見)眾生的根機,還未整齊,他就是用此「九部法」,來開始向眾生說法。其餘還有三項,現在才要開始施展。
其餘三部為
除去毘佛略(方廣)
伽羅那(受記)
優陀那(無問自說)
除了這三項,其他就是叫做「九部法」。此「九部法」就是以妙權,權教,方便法,引入一大乘,所以用「妙權入一乘」。
佛陀過去所施教的成果,就是要開始引入「一乘法」。這是在佛陀的內心,無人懂得來請法,但是佛陀他保護於內心,現在佛陀是開始要無問自說,這是過去未曾有的。
人人有一條康莊的大路,那就是菩提大直道,我們現在要回歸簡單,這條康莊的大直路,雖然是說「簡單」,其實是非常的深奧,不能疏忽。
你們是否還記得,二00八年緬甸的大風災。那場大風、大水,在緬甸損失了,根據報導超過十萬人的人口。很多大國都用著很豐富的物資,要趕緊去救濟。不過,這個國家想要接受,也會考慮到國與國之間,他們的目的何在?這又是一波,很複雜的天下國家之事。所以,這個國家,寧可災民自己去自努力,要如何站起來,這個國家還是保持著他的尊嚴。
在那期間,我們也是走入這個國家去,以不知不覺,但是能夠直接幫助到,但是有限,那就是要看有緣嗎?這要看因緣、機會。不過,就是用很簡單、誠,很虔誠的心,很正確,為了貧民,為了災民,我們沒有其他的企圖,沒有其他的目的。目的只有一項,要如何緊急救人。這麼的簡單。
這樣慢慢地走,用著很低調的態度,去接觸民間,去付出,這也是在過程中做到了。已經看到了,覺得這個團體沒有企圖,沒有什麼其他目的,要求回饋,全都沒有。所以他們的國家總理室,自然就公開發一張函,來邀請慈濟,進入他的國家去幫助,去了解他們的民眾的疾苦,去幫助他們。這是在二00八年的五月間。
現在的緬甸,我們進出都能很自在。我們只是為他們的國家,未來的希望,教育的工程,稱為「希望工程」,在那裡(蓋)三間學校。在很不方便中,變成現在工程建設的過程,就是那麼如法、如規,不用讓我們擔心。真的是蓋得非常的好,所以(緬甸)教育部次長,專程來臺灣,來向臺灣的慈濟說感恩。甚至也很誠懇,在緬甸很需要慈濟這樣的人文,能夠進入他們的社會,所以他希望能夠撥出一塊土地,希望慈濟在那裡,是一個正式的團體。看到我們的大愛電視臺,覺得這對民眾的教育很普遍,現在也是很需要。
所以因緣已經合宜了,真正適當之時,能夠成就的,不要放棄,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在那個時候,若沒有把握當下,緬甸這幾間這麼大的學校,小學、中學,這都是人口那麼密集,學生那麼多,若不及時為他們建設起來,教育的希望還是很渺小,到底希望何在?就是在那個時候,把握因緣,把握當下,現在不知有幾千名、上萬名的學生,他們有希望了。這就是把握當下,用它的建設,在此天地間,若是能夠真正和平相處,應該這樣的學校,幾百年、上千年,都沒有問題。
所以這叫做「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永恆的時間會長很多。但是,要再繼續,因緣要再繼續下去,那又不同了,應該那個社會會更祥合,那個社會合和互協,應該會更好。這也是要視因緣。所以佛在說法時,也是要視時機、視因緣。
過去本來開始就要告訴大家,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陀他覺悟的一剎那間,浮現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這是佛陀要與大家分享的事情。不過,看眾生根機,好像沒有那麼簡單,等待時間,所以他就要施設「九部法」,開始用權巧方便來引度眾生。
此時佛陀已經說,「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所以還不能說,那就是因為,要說的時間、因緣不成熟,時機未到。
所以未曾說
說時未至故
今正是其時
決定說大乘
我此九部法
隨順眾生說
入大乘為本
以故說是經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今正是其時」,現在是時候,時間也到了,不能再等了,因緣、根機,都是差不多成熟了,所以「決定說大乘」。
「我此九部法」,我這個「九部法」,「隨順眾生說」,是因為眾生根機不整齊,只好隨順機緣,視何因緣,視何根機,就為他說。他心中的煩惱如何去解除,如何能了解這一條路,讓他懂得要修行,啟動他修行的心,消除他心裡的煩憂。芸芸眾生,無涯的煩惱,所以佛陀就要隨順眾生,所以設種種的方法。
隨順眾生,用那麼長的時間,現在因緣開始成熟,因為時間無法等人,只好就是在此時,不說不行了。所以《大乘妙法蓮華經》,才能這樣流傳於現在。雖然佛陀,將《妙法蓮華經》如水一樣,以法水在洗滌眾生的無明煩惱,卻是此濁惡的世間,愈來濁氣愈重,所以佛陀不得不說此大乘妙法,要如何來對治濁世的眾生。
過去的「九部法」很重要,因為小根、小智,現在的人還是有那種煩惱,煩憂、煩惱都是很多,所以此「九部法」,還是同樣,於佛法中還是非常重要的經典。因為佛陀所說過的法,無大無小,視我們根機若是高,他一觸、一聞即覺,就能夠了解。根機若鈍劣,哪怕是《妙法蓮華經》,還是在當時,佛世時,還是起不了什麼作用。
看看,佛陀到了最後要交代,將此法交代下去,在座的弟子還是沒有人敢承擔。所以說「入大乘為本」,佛是這樣說,但是此大乘法,有多少人願意來承擔呢?在《法華經》再看下去,真的很慨嘆。不過,不得不說,所以希望人人能夠了解此道理,「以故說是經」,所以因此而說此經。
所以於經,《法華經》中,「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前面我們念過,這「隨順」就是,「菩薩欲為眾生說法」。
隨順眾生說:
謂菩薩
欲為眾生說法
先以善巧方便
隨順教誡
令生信樂之心
然後
以如來甚深妙法
分別解說
令其易解易入
獲大利益
是名隨順眾生說
佛陀還未成佛之前,開始過去生中為菩薩,他也是走過了菩薩道,菩薩道也走過很長。所以,所走過的路,「先以善巧方便」,用種種善巧方便之法,「隨順教誡」,令眾生能夠生起了信樂之心。開始要教導眾生,我們發菩薩心的人,我們也是要用此種方法,用善巧方便,這樣隨眾生的根機來教育他,而後讓他知道:這個你要即刻做,這個你就不要做。這叫做「教誡」,教他知道做該做的事情,教他要預防不可做的事情。所以做對的事情,就是智慧,做不對的事情,就是愚癡;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就是這麼簡單。讓大家相信,信心生起,很歡喜去做,做得也是很歡喜,這就是隨順眾生。
現在的社會就是需要,需要有人好好趕緊,積極投入人群中去付出,也要有人好好施戒,所以慈濟有「十戒」。十戒、十善,這都是我們在推動的,讓人人懂得如何信樂,然後以「如來甚深妙法,分別解說」,讓大家先在社會人群中,該付出的,付出得很甘願,做得很歡喜。
最近我就說,我到底要用什麼來回饋大家?法。大家的心要開始心中有佛,行中要有法。人人應該要接受佛法,知道我們人生,這麼無常,因緣果報,來去什麼都是得不到,真的是業隨身。所以,因緣果報觀,人人要知道。從「有為法」,慢慢地要讓大家知道,何謂「無為法」。真理不是用有形的來創造,真理就是要我們的心理去接受。所以要漸漸引入甚深妙法,「分別解說」,要一一來為他解釋。
雖然說,唉唷,怎麼說這麼久,經文才講到這裡而已?是啊!就是大家還不很清楚,所以要再「分別(解說)」,「令其易解易入」。就要用「九部法」,才能容易了解,容易入。要有因緣,要有譬喻等等,用短短的(偈)文,讓大家容易記得等等。
「獲大利益」,此法若能入心,才是真正的利益。世間的物質再多,總是有消滅,有得有失去之時。法是永恆於我們的心裡,這叫做「獲大利益」。「是名隨順眾生(說)」,就是要仔細地帶他們,帶到此法入心,這才是得到利益。過去就是這樣隨順眾生,開「九部法」,九部教法。想到佛陀的辛苦,我們更要時時謹慎,法入心,不要讓它漏掉。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