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6《靜思妙蓮華》終不以小乘度眾生(第352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佛法住世恆不滅,法度人間傳大乘,一大事緣化眾生,甘露潤心活慧命。
⊙「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唯此一事實:開顯實相妙理之事業,開示佛知見之事業也。一事實者,實相之妙理,謂佛知見,即法華之妙法也。
⊙餘二則非真:況有三、五更非真;謂是一實相也!之所以有二、三乘者,是諸佛出世施教之儀式。
⊙終不以小乘:言小乘者,小根小機所乘之教義,滅小苦與得小利益之教。自利獨善之聲聞緣覺阿羅漢,得小涅槃之法也。
⊙濟度於眾生:眾生久來沈溺生死海,佛以大乘濟渡到於彼岸。經云:終不以小乘濟度眾生。
【證嚴上人開示】
早上向天空看,彷彿之間,好像在遠方(有)一座山。看仔細些,頭腦一轉,對面應該是海,怎麼會有山呢?再看清楚,原來是雲,烏雲。
人生不就是這樣,彷彿之間,好像,類似,但是認清楚,原來是空。所以我們若能知道空的真理,「真空」,不過真空中,卻有這樣的「妙有」存在;認清了「真空」,透徹了「妙有」,人生不就是一片海闊天空!這就是人生。
佛法住世恆不滅
法度人間傳大乘
一大事緣化眾生
甘露潤心活慧命
佛法在人間,它是,「佛法住世恆不滅」。佛法是真理,真理是「妙有」。「妙有」,於「真空」中,顯示出「妙有」,那是永恆,道理恆久不變,無論是多久的時間,真理就是真理。
「法度人間傳大乘」,佛陀將此真理透徹,要讓我們清楚了解來度人。從凡夫的煩惱此岸,要將我們度到彼岸,是清淨無染,回歸人人的自性清淨,這就是需要法,道理要在我們心中,度入我們的心。所以「一大事緣化眾生」,佛陀來人間顯示「有為法」,佛陀是人生的,是這樣的人間長大的,在人間去尋找真理而覺悟的,這就是來人間的一大事緣,都是為了要來化度眾生。所以,法就如甘露潤心,來活我們的慧命,成長我們的慧命。
確實佛法,唯有佛法能夠帶動人心,啟發那分愛心,用方法如何去付出,如何去幫助人;用法去度人間,去傳大乘。
就如泰國,雖然佛教很興盛,同樣是貧富距離很大,近幾年來,泰國開始發現到人心道德觀念,好像一直消退。泰國的總理認為要如何治國,讓這個國家人民的心,能住於道理,要看重人倫道德,好像道德一直將要消退,就派了很多人到不同的國家,去參訪施政的方法,如何來教育人民。
結果已經不知經過了多少國家,後來,來到臺灣,發現了慈濟,所以陸陸續續政府官員,由總理室負責推動來臺灣取經,已經不知來過幾萬人了。其中,鄒文良,他是泰國(叻丕府)的衛生署長。他放下他的身段,縮小他自己,與我們的慈濟人來到我們本會,真的是與大家一起去當志工,沒人知道他是泰國的衛生署長。到了要回去的前一天,才表達出他是衛生署長。
從此開始,他很投入,也已經受證了。受證當中,他手拿著我給的紅包,歲末祝福的紅包,向他解釋紅包上的稻種,那就是我們大林(慈濟)醫院,我們的醫生、院長、各科的醫生,全院的同仁去種的稻,這些稻子與全球的人結緣。他很感動,回去開始他就規劃,他也想要帶動,他們那裡的醫護人員來種稻,所以想就開始做了。
有一位護士,他們家有一個十二萊的土地,這十二萊的土地就提供出來,由「人醫會」來租這塊地,就這樣開始規劃要種稻。同時,這期間也是在規劃,準備要去一個女監獄,全部都是關女眾的一個監獄,裡面有九百多位獄友,這九百多人的監獄,才有一位醫師,所以就規劃要去監獄義診。
就利用去監獄義診,他們的規劃,我很佩服,他們向稻種改良所,稻種研究中心,去告訴他們:「我已經有這塊土地,我們有很多醫師、護士要去種田,這個稻種你們能提供嗎?」所長說:「當然可以。」「要送稻種,是不是送到監獄?」這位研究所的主任,就依照他們的規劃,就將稻種送到那個監獄,由監獄的受刑人,在那裡送給慈濟人。
我覺得這個主意很好,這也是一個教育。要種田,稻種經由研究所提供,送給監獄這些受刑者,讓這些受刑者來送給慈濟人,這就是「福種」。讓這些受刑者,也有造個福的機會,讓這些受刑者的內心也感覺到,我們有得到這樣(布施)的福。這就是一種智慧的教育。
他們那一天,就是(二0一二年)八月十三日,這一天,開始種田、播種了。泰國若要播種,儀式是很隆重,做到有鑼鼓,也有陣頭,縣長也有開啟這個儀式,來說話,好隆重的耕作儀式。這是福,用智慧來造福。實在是感覺得到,一點點事情,你若是用心做,就是很莊嚴、很隆重的事情。
所以是「法度人間傳大乘」。過去只是恭敬三寶求福報,現在就是已經將福拓展開來,連監獄中的受刑者,連醫療體系的醫護人員,都同樣走入監獄,監獄的受刑者也送出了,「福種」撒在大地,這是用法度人間。
因為他們來臺灣取經,這麼多年的時間的心得,法入心,法起行,於行動中開始造作。看他們在撒稻種,真的是一大事因緣。
很隆重的播種的儀式,很多人都知道醫師在種田了,看看從監獄出來的稻種等等,這樣是一種社會教育,帶動了這樣的風氣。所以「一大事緣化眾生」,這種「甘露潤心」,真的是「活慧命」,啟發了人人智慧的生命,這種的教育,真的是很溫馨。人間,只要一念心,有想要做,不是做不到。
所以我們前面經文說過了,「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其實,道理擺在眼前,這是一個事實——眾生「性本善」,人人想要做,只要一念心開始,能夠福利人群,法,能夠普遍天下,這是事實;道理一定要與事實契合起來。所以「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不只是讓大家知道,人生苦難無常,不是只有如此而已;也不是只讓大家知道因緣果報。你知道之後,你要身體力行,有錯要改過,有善要趕緊做。這就是佛陀將法歸納,「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行菩薩道的道理。
所以「餘二則非真」。不是只要你獨善其身,是要你去兼利他人,所以不是二乘法,是一大乘法;二乘法非真,真正的法,那就是大乘。所以佛陀「終不以小乘」。從來,從開始一直到最後,就是不希望用小乘法,去濟度眾生,他還是目標放在大乘,來化度眾生。
所以我們前面也已經說過,所以說,我們「唯此一事實」,那就是,「開顯實相妙理之事業」。這個真理就是要走入人間,人間事的造作,用真理入人間事的造作。「開示佛知見之事業」,人人若要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陀來「開、示」,希望眾生覺悟佛之知見,就是要認清楚人世間,人事造作之道理。這就是要知道佛的知見,也不離人事造作之事業。
唯此一事實:
開顯實相妙理
之事業
開示佛知見
之事業也
一事實者
實相之妙理
謂佛知見
即法華之妙法也
「一事實」,再多了解一些,「實相之妙理」,「事實」,其實是「實相之妙理」,世間做哪一項事情,不是實相之妙理呢?地球具足了種種的因緣道理,所以有人,有動物,有植物等等,山河大地,這也是具足它的物理存在。這個事實,實相,這個事實的形相,同樣有妙理。我們若了解,這叫做佛之知見。很微末的理,同樣有智慧存在,就是《法華經》的妙法。
所以「餘二則非真」,其他不是真實法。只是單獨了解「四諦」,這樣只是知道厭離生死;只是知道一個「十二因緣」,只是知道有因果觀。但是,你不肯去起動,不了解,不了解世間的事相,那個道理的存在。你真正要了解道理,就要在人群中,於事相中,項項行得通。所以常常告訴大家:「事圓,人圓,道理才會圓。」就是這樣。所以「餘二則非真」,我們若是執著於小乘、中乘,不圓融,道理不能透徹。
餘二則非真:
況有三五更非真
謂是一實相也
之所以有二三乘者
是諸佛出世
施教之儀式
所以這個三(乘),就沒有二(乘),怎麼會有三(乘)呢?所以更沒有五(乘)等等。如何分析,分出很多的方法,這都不是真實法。真實的,是「一實相」,真正的「一實相」,其中的東西(道理),你要去認清其中的道理,那才是真實。
所以「有二、三乘」,只是要將大家誘引到大乘,所以只好用這「三乘」,有形相的東西來譬喻,才引導看不到的物理——事物的道理,就是要讓大家通徹。但是,不得不以形相來譬喻,種種譬喻、因緣的言教。所以,為此佛陀出現人間來施教,以種種的方式在人間。
佛陀來人間說法,既然是為一大乘,絕對不是為小乘,所以說「終不以小乘」。
開頭時,那就是用種種的方法,適合眾生的根機。但是到現在,佛陀也是在人間,還是有人間的自然法則,所以此時,「終」就是最後,他「不以小乘」,要趕緊將小乘法收回,要大家入大乘法,所以說「終不以小乘」。
終不以小乘:
言小乘者
小根小機
所乘之教義
滅小苦
與得小利益之教
自利獨善之
聲聞緣覺阿羅漢
得小涅槃之法也
「言小乘(者),小根小機所乘之教義」。告訴大家,這只是滅小苦——人生是苦,我不敢再造苦。若是如此,他自己能守住自己,不再去造業,自己會警惕自己不再犯錯。這只是滅小苦,與得到小利益的教法,就只是獨善其身。
「自利獨善之,聲聞緣覺阿羅漢」。這些都是叫做小乘,所得的是小涅槃之法。就是說自己的心靜寂下來,只在個人而已,所以稱為「小」。
小,所以說起來「濟度於眾生」,不以小乘法,要告訴大家不要只是獨善其身,現在大家應該開啟你的心門,了解道理之後,應該面向人群行大乘法,所以叫做「濟度眾生」。
濟度於眾生:
眾生久來
沈溺生死海
佛以大乘濟渡
到於彼岸
經云:
終不以小乘
濟度眾生
佛陀不是要用小乘法給大家,是要人人互相去濟度其他人。所以「眾生久來沉溺生死海」,人人,芸芸眾生,「沉溺」不只是人口,還有牲口、動物等等,久遠以來就是沉溺於生死海,由不得自己。所以佛陀用大乘法,來濟度到彼岸,將這種由不得自己,迷茫、苦難的眾生,從此岸要度到彼岸去,是用大乘濟渡到於彼岸。
所以佛陀,在最後講《法華經》時,希望能聽到法的人,要承擔起這分責任,向天下人間傳承大乘法,甚至要身體力行,行於菩薩道上。所以這段經文:「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這是佛的心願,也是佛的真實法來教導我們。所以,我們學法就是學佛,學佛就要依教奉行,實行佛陀的教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