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9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菩薩住定三昧,
則淨明能明了,
諸法無有障礙,
是名淨明三昧。
大家要請用心,聽清楚。「菩薩住定三昧,則淨明能明了」。用心來看,希望大家要清楚、明白,佛法在人間,人間需要佛法。因為人間眾生芸芸,社會人、事、物複雜化了,需要佛法來淨化。希望人人認識了佛法,從世間渾濁了之後,要如何回歸清淨本性,我們要去體會,要不然人間一直濁化掉了,大自然法則病了,人的生命、思想也病了。這不只是現在人的觀念,對過去,「明明德」那種的觀念已經沒有了。年輕,現在的人,什麼叫做「明明德」啊?根本現在都不曾聽,不像以前的人讀書,四書、大學之道已沒有了,現在不必讀這些,現在所讀的是人間現實的課程,他們認為過去的,以前人的教育,那已過時了,不是現代所要用。不過,對過去的人,現在的長者,年紀比較大的人,還是同樣,覺得過去的教育簡單、清楚、明瞭,背誦幾句就叫做座右銘,就是這樣,幾句好話在我們內心,深心受教,一輩子的方向就很清楚。
現在的人已經不知道方向了。過去呢?過去的法,他們覺得過時的教育,不足於讓他們來用。所以現在新社會,要如何去面對社會,這個經驗又很淺薄,所以,在這個當中生活方向、定律都很辛苦,沒有很明了、清楚。所以在這個時代的過程,年紀大的人感慨很多,年輕的人呢?他煩惱也很多。所以這個時代。不過,在這個時代卻也有很好,我們要感恩,也要把握!以我自己來說,既有過去以前的人是如何教育,過去的人品典範,什麼是標準,我們看到,我們清楚,我們了解,知道人生品德、典範,很清楚他們是如何的修養、他們是如何依教奉行,我們會清楚。現在的年輕人,中年一輩、年輕一輩我們更加完整看到了。中年一輩的人,在他們的時代,還年輕的時候,看到父母很辛苦的過程,他們懂得孝順,了解父母恩德,所以他們對父母還有一些的感恩,孝養父母是應該。現在,再下來年輕的一代,就要教育了;教育就要培養孩子,去讀書,離鄉背井,從南部到北部,從北部到天涯海角去。
以前,在一、二、三十年(前),孩子送去國外,哪怕是小留學生,他們也覺得很風光,有孩子在外國留學。而現在呢?不同了。「孩子在哪裡?」「啊,在遙遠的地方啦!」「曾經回來看你們嗎?」「啊,不要盼望了,久久來啦!」「為什麼?那麼忙是嗎?」「他們的孩子要顧,無法回來顧老人了。」是啊,老人說的話,已經一半是悲哀、無奈;一半,還有一些,有孩子在他鄉,也感覺到一點點安慰。他們就會說:「孫子,大學都畢業了,他們現在都那裡成家了,他們有成就」,就說得很歡喜。若回歸回來到他們的生活的實際,他們就又說:「啊,無奈啦!現在總是要孤單,有時候病痛身邊也沒有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我就說:「你們若是在慈濟裡,這個家庭很大,你不必擔憂。」他就說:「現在法親比家親更加親。」「是啊,幸好!我們有這個大家庭,師兄、師姊常常來關心、常常來看,這樣也滿足了。」他就說:「是啊,幸好喔!那個時候懂得做慈濟,感恩喔,師父。」
是啊,我若聽到這樣,我就會再告訴他們:「所以你們要再繼續,把握生命,只要能說,就要跟大家說;只要能走,就要跟人家出來參加社區活動,不要將自己常常關在裡面。這樣久來了,舊的,各人關在裡面,新的不認識你們,慢慢的,在慈濟你們就會疏遠掉了,中年、年輕的慢慢就會不認識你們,還是要靠自己出來與大家互動。中年的一輩,我們就傳承給他們,就陪伴他們,這樣到了將來,換我們需要他們關心我們、陪伴我們。」人不分親疏,最重要的是感情;而我們的感情,叫做「覺有情」。我們要培養覺有情,我們要互動,「你要出去,人要來關心你;你現在關心人,其他的人再關心你。」這樣彼此一直連續善的循環,世間是一個大覺有情的家庭,不要只是盼望依靠自己的孩子。孩子,現在的社會,就是陪他的孩子在外面。而我們呢?我們有大法親的家庭,人人來幫我們一起陪伴,這樣比較穩!是啊,就是要這樣。
師父又告訴他們:「你們就要記得喔!我們大家都寄壽五十歲(寄存五十歲在「壽量寶藏」),我們大家都還年輕。」聽到這句話,大家胸就又挺起來了,將身坐直,「師父,對,我現在才『三十多歲』而已。」「『四十多歲』而已!」「是啊,想當年四十多歲才正在打拚。那個時候,我在社會上正是要開始,事業要開始。」「是啊,我們每天都是生命的開始。」就這樣鼓勵他們,寄壽五十年,人人都年輕起來了,人人要利用分秒。所以我們現在,在這一波新冠狀肺炎。這波,大家心會驚惶,而驚惶又要如何呢?就說:「我們全都被人隔絕了,不能出來外面。政府規定六十多歲以上不能出去,不能出門。」還有,在連線當中又有人說:「我們這裡年齡已降低到六十歲就不能出去了。」「不能出去是法令,而你若不能不出門的時候要怎麼辦呢?」他說:「也是沒有辦法。唉呀,感恩啊!感恩有一些師兄、師姊,慈濟人來送生活包。師父,讓我們很實用的物資。」
我有時候就會告訴他們:「去送生活包的年齡,有的還比你大呢!」「是喔!」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嚴格將自己保護好,其實生活還是能夠如常。大家若都說被禁令,不能踏出門,那這樣我們這個社會就真正被禁錮起來,好事也無法去伸張、去發揮幫助。這麼多天在連線都有聽到,大家行動如常,同樣。更加歡喜的,就是較年輕的人,他們就說:「這個時候我沒有理由說不能出來。」因為工、商業,現在公司停下來,現在因無薪停工,停工、無薪。是啊,停工了,沒有薪水可領,他閒閒的,所以現在不能說我沒有空。年紀還年輕,他們就會出來,陪伴著年紀較大的去送。不論是社會機構,不論是居家被離封鎖,很多國家慈濟人就是走進社會、做送愛心的活動。
有的人說:「利用時間,我們就是讀書會。我們參加早課、聽法。再者,不必上班,也不必工作,就大家來讀書。」所以辦讀書會,讀書之後,大家互相講心得,這樣將法親的親又再結合起來。真的,這一波很微妙。雖然疫情嚴重,大家很怕,另外還有一分能夠增加人的感情,互動了,覺有情,靜靜來想,好好來讀經、聽經,靜下心來回顧一下,這真的是一個「大哉教育」啊!昨天早上與加拿大連線,再下一場與香港連線。加拿大慈濟人就說,他們更加精進,大家互動聯誼起來等等,彼此之間,他們對佛法又再用心思考,所以也不算是損失,對智慧已增長起來。
雖然對經濟,看到很多經濟的蕭條有一些感慨,但是對於內心生命的價值,再提升起來,因為智慧,慧命再生。因為他們心靜下來了,因為有時間,法親可以再互動關懷,彼此來共同勉勵,讀書、回顧過去等等,這又是另外一項。雖然疫情大家緊張,生活、經濟與平常相比,沒有那麼風光忙碌,但是對平時的生活平靜多了,靜就有得,那就是心靈所得。所以我想,這種價值,比在忙忙碌碌時更有價值。有的人一直炫耀賺多少錢、數字多少多少,靜靜聽他說,說到他得意的時候,到底數字在哪裡啊?在炫耀數字的時候,那就是幾億的、幾億的在哪裡。但是,在說的時候,在哪裡啊?人生無常啊!
尤其是數字,這不實際,要看國家幣值數字大或小。南美洲、非洲,有的地方錢是沒有價值的,用鈔票是算「兆」,不是億而已,一開口是兆啊!有時候幾百兆買不到一塊豆腐角。這「兆」是數字中最大,大到什麼程度呢?大到拿出去買東西沒有價值。這,現在已在這樣,還要執著什麼?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分秒;生命的分秒把握好,這才是最有價值。所以昨天,香港某一個公司,世界上很大、很有名的公司,這個時候就比較平靜,他的職員不會那麼忙碌。昨天他就說:「平時都沒有時間,很忙碌,自己覺得為什麼這麼忙?」但是這個時候,說:「為什麼這麼閒!」這種的閒,與那個很忙碌的困擾一樣。現在閒下來,最大的價值就是見苦,去看到苦了,有空的時候跟著人去看。
在香港,有的人的生活,他們到底生活在哪裡呢?生活在棺材房、籠子屋的裡面。白天就是要出去,無法住在裡面,因為裡面屬於他的只有一個睡的地方。而那個睡的地方有多大?是一層一層疊起來的。而疊起來的一層有多大?一個棺材的大小,差不多是這樣,所以就像棺材、籠子一樣,如一個籠子,就這樣那麼大。人回來了,他的空間就是這樣,鑽進去,就睡了;起床的時候,鑽出來,就去外面。有的人連這樣的「洞」都沒有,連這個籠子屋的位置都沒有,也有這樣。要去哪裡呢?大道、街邊,街道的邊緣,就是他們的家。鋪下來,有時候鋪下來的位置也還是不安全,怕人家會來趕,等等。這叫做人間。
所以,有的人看到了,「唉喲,怎麼會是這樣啊?」我們自己的生活,嫌不夠、不夠;自己的環境,嫌不如人,現在去看到那些,「哇!他們的環境不如我,我對他們來說,還剩出很多。」所以,這就是人,見苦,見別人的苦才知道自己的福有多大。所以,昨天在那個地方聽,真的是聽到那分見苦知福,開始發心,開始懂得要感恩;發心、感恩,就開始投入做好事,去幫助人。有人問:「會不會累?」「累啊,不過,很歡喜啊。」是啊,同樣會累,但是見苦知福,能夠幫助人,很歡喜啊!這,慈濟人,他們說是精神的食糧,所以他們得很多心裡的歡喜,這叫做增長慧命。甚至還有很多位就說:「心很不平安,好在『靜思語』安定了他們的心」。他們用「靜思語」去輔導人生活的方向,這就是現在這個時代很需要。
所以說起來,我們在人間,平安的時候我們就要說:「有福啦,感恩啊。」不必去見苦,才要來修福;等到你見苦,人生已經是苦難多了。我們要時時用感恩,感恩我們平時所過的日子;我們要祝福,祝福人間人人都是這麼地平靜、平安,人人能夠過著真正有福的生活。若能夠這樣,這就是一片清淨、覺悟的佛土。什麼地方叫做淨土?我們的心沒有貪染,也沒有瞋恨,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淨土。人與人之間,與人無爭看人就歡喜,這豈不就是人間的淨土呢?我們不求要如何享受,周圍我們已經每樣都很足夠了,還要再向世間求什麼呢?要時時說感恩。這樣,我們的生活充足有餘,這全都叫做享受了。
所以我們昨天,昨天說過這段文,看,也是啊。接近了佛,菩薩的境界,他們要供養佛。看,他們用行的供養,用他們的心,清淨心;勤精進的行、清淨的心,虔誠來到道場來供佛。用什麼供佛?經文當中這樣說,
經文複習:「即服諸香,栴檀、薰陸、兜樓婆、畢力迦、沈水、膠香,又飲薝蔔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已,香油塗身」
「即服諸香」。他用很多東西來供養,還不夠,還覺得要用身體。而身體要如何供養?開始將很多的香,各種珍貴的香草、樹木淬煉出來的油等等,拿來服。「服」,這個「服」字,可以喝,也可以抹,也可以噴在衣服上,也可以塗抹在身上,也可以喝。這都是很好的油,都是花花草草,從各種樹木中將它淬鍊起來成為油。所以,「即服諸香,栴檀、薰陸、兜樓婆、畢力迦、沈水、膠香,又飲薝蔔諸華香油」;很多很多香的東西,不論是淬鍊過,或者是當水喝,或者是當青草吃都可以。反正就這樣,看是抹在身上,喝入口中等等,就是灌、服在身上。這「滿千二百歲已,香油塗身」,就是用這些東西,飲服,或者是抹等等,這樣用很長的時間,將這個香要薰在我們的身上。接下來的文說,
經文:「於日月淨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
經文解釋:
「於日月淨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此釋然此身供養,先以衣纏,次灌以香油,如燭之狀。
大家忍耐點,要用心聽,因為現在說話要很出力,所以慢慢說,你們要好好聽。要知道,這日月淨明德佛,在這面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都在這樣面前,以天寶衣,除了香以外,還要再穿起天寶衣,最有價值、最名貴的衣服,以自纏身。印度人穿衣服,他們整條布拿來纏著,我們現在還看得到,整件的布,他們就拿來這樣纏在身上。「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將這個布整個拿來纏著,在這個身體,再將這個油灌在身上。「此釋然此身供養」;這就是在解釋,解釋這個身體,要用很虔誠,身外的物質所有的都供養了,供佛了。
現在接下來,就用他的身體,完全把身體奉獻,要將身體奉獻,這個身體要乾淨。要乾淨,就是換上了新的、有價值的、最尊貴的衣服,將最好的香油,這樣灌在身上,用這樣,認為這就是最乾淨,就是盡心力讓這個身體以為很乾淨。「先以衣纏,次灌以香油,如燭之狀」;就這樣將它纏一纏,全身灌香油,就像纏得就像一支蠟燭一樣。全身就一直纏,纏得就像一支蠟燭的形狀。
經文解釋:
「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以神通力、大願之力,而自燒然百福之身。淨因淨果,因果一致。
「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這是一個願力,用他的身體,這樣整個纏起來,這樣來燃身。我們若在戒場,受戒之後,大家頭上就有戒疤,那就是要告訴我們要身心奉獻,就代表是在供養,虔誠發願、供養。是啊,供養,沒有什麼東西可供養,要用什麼來供養呢?他最虔誠的時候。在我年輕的時候,那時候要用什麼來表達我的虔誠、來表達我的決心、來表達我至誠的供養呢?所以,在小木屋修行的那個時候,農曆每個月的二十四日,每月的二十四日,就是我抄一本經,同時就是一次的燃香,一次的燃香(燃臂)。這是每月的二十四日,所以我們現在的藥師法會,也是採用二十四日,每月農曆二十四日這一天,就是在虔誠、在精進,表達出最盡心力的供養。
而我們這個時候,大家點滴累積會合在這個時候,我們每個月這一天,就是要發放。以前,他們是攜家帶眷,而我們就煮一餐很豐盛,讓他們全家在這裡用一餐,領到豐富的物資回去,這是很早期每個月的發放。現在呢?現在,聽說差不多都是送去他們家。因為要讓他們來的交通比較不方便,我們每個月,現在是用人將物資送到達。這還是同樣,保持著每個月供應給他們生活,不要擔憂,只是比較沒有來到精舍,經慈濟委員送到達。這同樣表示虔誠,也是菩薩入群去付出,這也是菩薩道。這樣是不是供養?是供養。因為佛教菩薩法在人間,人間菩薩最起碼每個月一次物資可以送到家裡,菩薩平時在社區、在人間能夠去輔導、去付出,現在要做的事情實在很多。
所以,這就是菩薩時時都為人間在付出,這也是叫做行,行的供養。大家精神貫通了,和合力量,叫做「大願之力」。一個人再大的力量都沒有用,需要的是一個結合一個,不斷會合結合起來,這樣的力量才有辦法擴散到每一個角落去幫助人,這也就是「神通力」,大家精神會合,發揮人人的力量。所以,兩隻手、兩隻手都伸出來,用千手的力量去付出,這也能夠叫做「大願之力」。這個時候,菩薩他們用這個大願力,平時在付出的心意來到佛前,覺得平時在做不夠,現在到了,還是用身心來供養。心是表示虔誠,身是表示用這麼的乾淨,這樣莊嚴的身體來到面前,這「自然身」。這「自然身」,就是表示「淨因淨果」。因為在那個地方要來表達讓佛知道,他將一股的熱情來到佛前表達,讓佛看到了,百福莊嚴,看到他所做的是淨的因、淨的果。所以,「淨因淨果因果一致」,一致會合,這就是全身、全心會合,真誠來獻給佛陀。佛陀以他的神通力也能夠了解,了解菩薩的心意。
*神通力願:明不以世火,還依三昧智火。
自然身:表爍滅幻緣故。
所以,「神通力願:明不以世火,還依三昧智火」。所在說的不是世間的火,所燃身的,不是世間這個身體,是神通力那個願,這樣用至誠的心表達出來,表明了這不是世火,不是一般世間的火,燒身體這樣供養,不是。這是累積了累生累世,那種神通願力的會合。我們平常的人說:「啊!他很熱情喔。」熱情也是一種形容,熱,熱到什麼程度?摸不到。同樣的道理,菩薩燃身,是用世間的火點燃身體嗎?不是,是用他那分至誠,累積、累積而來,那種世間人所說的熱誠,那種過去的付出。
現在攝收在那個精神面,要來獻給佛陀,表達出那個成績;用世俗人來說,要讓佛了解,佛所教法全都很有成就,他回來向佛陀表達這個心意。所以,「還依三昧智火」。「三昧」,那就是心沒有散亂,這樣合而為一,以那個定力,現出他的神通,精神貫通,與佛會語。佛陀也了解了,一切都在不言中,所有很豐富,那個熱情與對眾生付出佛陀也清楚了。所以,「自然身」,是表達「爍滅幻緣故」,不是為自己。幻緣,就是去掉世間緣,所以我常常說,放棄了小家庭,入於大家庭,如來家庭;不是僅僅纏在小家庭的小愛,要奉獻於人間的大愛,精神的力量回歸到如來的本性。這是很微妙,這不是表達世間的人間事,已經是脫離世間事。菩薩是入人群的精神,回歸回來向佛陀表達的心意。
*捨身自然,亦苦行之一。苦行以克治我相為本,我相以身見為本,身見為一切煩惱之所依止。
所以,「捨身自然,亦苦行之一」。其實藥王菩薩,他過去所修的苦行很多,無法一一說。那個苦行,到現在才稍微說一下,重點就是他身心奉獻,就是他願意這樣,不只是入人群付出,回歸來供佛,他連身體都願意奉獻,這是這樣的表達,不是真的燃火。所以「苦行之一」,不論是赴湯蹈火,我們也常常有這樣的形容,赴湯蹈火我都願意,這也是一個形容詞,這就是表示不怕辛苦,我就是去做。「苦行以克治我相為本」,敢去苦行的人就是無我相。「我相以身見為本」,就是我們有這個身體。所以老子也說,人之大患,是因為有這個身體,身體是給我們最大的障礙。所以,「身見為一切煩惱之所依止」。我們所有的煩惱,都是因有這個身體開始。
*以見一空,則一切煩惱空。此就凡夫對治惡見言之也。更就菩薩功德言之菩薩,功行圓滿,福德莊嚴,在在與般若相應,故其報身即等同法身。
所以,「此見一空,則一切煩惱空」,只要我們沒有這個身體,就沒有什麼煩惱了。「此就凡夫對治惡見言之也」,所以這些精進苦行就是要對治煩惱。「更就菩薩功德言之──菩薩功行圓滿」,菩薩該做的就都做了,所以功德圓滿,「福德莊嚴,在在與般若相應」。他所做一切都是般若,智慧,與智慧相應;造福同時就是慧行,造福同時是智慧的行為。「故其報身即等同法身」,所以這些菩薩,他們所做的等於是智慧的慧命。
*此法身既具足一切功德之香,復具足智慧光明之德,明為能自熾然之義。然仍不自滿足,以此智身迴向於佛,是即然身供養於佛之義。
「此法身既具足一切功德之香」,這些法身,就是剛才在說的「六香」。「六香」就是表示六度萬行都具足了,「復具足智慧光明之德」。這就是那些香,是譬喻在人群中所造的一切,造福人群,成長自己的智慧,這就叫做功德、福德。所以,「明為能自熾然之義」,將自己很熱心、很熱情去付出。「然仍不自滿足」,這樣還不滿足,這樣的精進還不滿足,「以此智身迴向於佛」。這些全都是因為佛陀的教育來的。所以,「是即然身供養於佛之義」。就是這都歸功於佛,我能夠這樣做是佛的教育,所以我要再回向。
經文解釋:
「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以運神通力故,能光照恆河沙世界,八十億者,即照破八識塵勞。
所以,「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以運神通力故,能光照恆河沙世界」。因為他運神通力,他的精神就像燈光、陽光一樣,光明遍照恆河沙世界。恆河沙,就是繞著整個恆河,整個印度。那就是佛陀修行在印度,覺悟在印度,所以成就一切功德在印度。印度那裡的人修菩薩行,還是在那個地方發光、發熱。所以,這就是「能光照恆河沙世界」,將這個恆河沙比喻成世界,這個光照在這個世界裡,恆河沙世界,用這樣來譬喻。多少啊?八十億!就是「照破八識塵勞」。「八識」大家知道,六識、七識、八識,我們所有造作業力的意識,都在這個地方完全照破了,破除了這些煩惱、業識。
*光明遍照等,表顯發心思淨澈無染真光,照明法界故
所以「光明遍照等」,就是「表顯發心思淨澈無染真光」。我們的思惟,第七識就是思惟。善思惟,已經淨澈了,無染,發出了真正的光明,所以照明法界了。所以大家要用心,學佛總是要將這個文字成為作字字都是法,法法就要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從生活中去體驗佛所說法,這才是真實的活用法。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