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6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粽串神力包容,
大愛善解知足,
悲心物我同體,
願力精苦為法,
竭力弘傳斯道。
各位菩薩,要用心。這季節,剛好端午節才過去而已。我們記憶很深,在去年,一直用粽串的精神向大家分享,這個精神,是要人人以物會意、以意喻法、以法來行事。這我們全都要懂得去了解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是沒有脫離,必定要以事來會法。而法呢?就是在人事,大自然季節中也沒有脫離,所以常常告訴大家,我們人間、時間也不能去脫離。
人間、世間、時間,這要很密切,我們大家的生命總是在時間中。大家一大早還未到四點,三點多,我們的生活聽板聲;一敲板了,三點五十分,大家就要起床了,開始準備入講堂的大殿來,開始禮佛,這就是我們今天的開始。為什麼要禮佛?那就是道理。佛者,真理也。我們每一天的第一項的動作,就是要會合真理。所以我們來到大殿、講堂,就次序進來,開始這禮節。常常告訴大家,「禮者,理也」、「德者,得也」,禮就是道理,所以我們要很了解、要好好用心,每一個人的生活,在時間中開始就要回歸禮節。而這個禮節呢?就是已經入於道理來了。所以這是我們的生活,每一天的第一項,把握時間,會入真理來。所以我們禮佛,開始就聽法了,法為我們解釋道理。
佛說法,就是為了讓眾生能夠了悟,眾生要悟佛知見。佛陀為了眾生的迷,所以來人間,開示眾生佛的知見。而我們呢?每一天的一大早,來了,入講堂來,禮佛了,那就是要來用心聞法。法,就是真理。理入心了,這就是規則;規則就是粽串。同樣,道理,我們要先從道理的源頭開始,每一天我們就要歸於道理。所以精神、體力要凝聚起來,心包太虛,所以叫做包容。我們的心要來會法,而法就是理;而理呢?那就是宇宙真理。我們要展開我們的心,要來包天下的真理。
所以,「粽串神力包容」。大愛所教法的,沒有其它,就是教我們的心要如何開闊,開闊在大愛。「大愛善解包容」,接下來,大家朗朗上口,那就是善解啊、知足啊。這,過去大家一直一直都會念,念出來簡單的字,也簡單好念。在這麼的簡單的字、好念的法,到底我們有體悟到了沒?心包太虛。我們的神力-精神力量,已經將我們的心突破,拓寬、拓大了,心包太虛,一切的道理容納進我們的心裡了。道理,一切都在我們的生活中,而我們的生活要如何生活?「大愛善解包容」。大愛,今天開始,每一天的開始,我的心要展開包容、大愛,凡是處事、見人,我們凡事善解,而要能夠善解,我們自己要先知足,無所求付出、付出;人群中的付出,無所求,這叫做知足,也就是大愛,也就是善解,也就是包容,也就是神力。道理若知道,這都在我們的生活中。
我們本來的內心,「悲心物我同體」,我們同體大悲,應該知道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也是我們時時在說的話啊。慈悲,什麼叫做慈?「無緣大慈」。「天下呢?不要說他是我的誰,天下人人全都沒有分別,是我們要愛的人。」我們的心既包容天下了,心為何沒有大愛呢?有大愛的心,那就是有天下一切的人都是同體;與我同體、與我共一個生生不息,共生息的生命體,我與天下是同一個生命,與天下同生息,這種叫做同體大悲。「悲心物我同體」,不論是人與我們共生息在這個人間,天地間不是只有人而已,還有動物,一切眾生命與我們共時刻在這個大地上,也不是只有人與動物,還有很多植物同樣都在這個空氣中,地、水、火、風四大和合,同在這個大氣的大地上,我們這樣共生存,讓我們互相共有生活的氣息,所以我們要時時用感恩心。
我們要「願力精苦為法」。知道天地萬物是這樣,到底這些萬物的道理我們還沒有很清楚,我們只是知道,「啊,生活,這我的,我需要。」沒有想到,大地這些是我們大家的,是大家需要,是人類共一切的物種都需要;需要四大和合,沒有去想到我們生活所需是大地共生存所需要。我們若知道了,就會用很感恩心與大地這樣共生存;要如何讓這個大生存的大空間能夠改善得更好,那需要人心,心靈的生態;我們的心態與乾坤的大生態要和合起來。雖然人很渺小,但是人人是一個小乾坤;小乾坤生活在大乾坤的裡面,小乾坤、大乾坤要融會貫通,這就是我們大生命體的會合。這些道理,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就需要我們去體會,我們若沒去體會,各人生活各人的,各人的貪心欲念,各人要爭取自己所擁有,就會生出了很多的爭端,也會很多污染了大地。這種的人生,都差毫釐,就失調了,完全失去了次序,這叫做差千里;差毫釐,失千里了。修行就是要如何來調和,分釐不差,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這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我們理想的生態。
這是不是做得到?會,絕對做得到。只要人人懂道理、人人順天理,共生命體,這樣哪會有做不到的呢?所以需要的就是願力,大家要用合心願力,儘管很辛苦,不容易啊!一個人要了解一個人,就很不容易,何況人與人那個心要會合起來,將人人不同的心態,要將它共為生命體,這很不容易,這就要教育。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就是教育我們身與心,人要有這個共容、包容,共容共存;大家要共存在這個大空間,就要互相包容。要如何才能夠互相包容?宗教;人間的宗旨,人間的宗旨需要教育,這叫做宗教。
是啊,現變成一個人間多種的宗教。那宗教呢?若不很清楚,就是各人宗教分開,各人擁有我自己的宗教,那就是我對,我的宗教殊勝,排斥了別人的宗教,見解不對就會起了爭端,連教育就會有爭端。這個宗旨的教育有了爭端,也會將人,這個大地方向的軌道就又再脫離掉。所以宗教要再會合起來,共同的宗旨方向歸於真諦道理,這就是我們要很努力。所以要很努力,就要人很有修養。
昨天也是歷史性的一個動作。我們現在有三十幾位慈濟菩薩來到精舍,大家共精進。其實現在在聽法,聽師父說話,現在已經超過萬人在線上,因為連線,在不同國家,大家在共精進;人不能來到臺灣,沒辦法回到精舍,大家共時間,用這個時候,利用科技連線。幾個國家現在都連在一起,報名幹部精進研習;有報名精進的,有一萬多人在線上精進。而這三十幾位已在臺灣,能回來到靜思精舍精進。這一波因為疫情,我們要順規矩,沒有違法在我們精舍集眾,不可超過這樣的人數。所以三十多位從國外回來,在臺灣的他們就回來代表精進,同時連線在各國不同的地方。所以這個時候報名精進有一萬多人,共時間在這裡在聽法,這叫做雲端法會,雲端靈山會,共聚一處。不同的宗教沒關係,都是共同來會合一個道理。
昨天,胡居士,他是伊斯蘭教徒,整個家庭都是,很虔誠。他也在慈濟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在土耳其,是慈濟土耳其負責人。慈濟在土耳其,要面對著幾千個家庭,也有多少孩子要讀書,有了他們夫妻的發心,代表慈濟在土耳其,他每個月要發放,安定幾千個家庭。每一天在那個地方有多少孩子要讀書?這一個人發心,就能夠利益多少人在生活上求知求學能夠順利?這就是只要有一個人肯發心,就可以利益這麼多的人。
所以他與慈濟的因緣很密切,這次他打開了宗教的成見,他也回來了。這是非常難得的,開闊心胸,甚至幾天前他回來,將要開始要精進的前一天回來了。我就說,「我很想要了解伊斯蘭教的教義,我很想能夠向你討,是不是你有《可蘭經》?」他馬上聯絡他的父親,他爸爸很快速就寄來了兩本經,其中的一本我很感恩,現在也還是很感動。昨天在這兩本《古蘭經》,它一本是五百年前的《古蘭經》,這本本身就是在五百年前,不是新版的,是五百年前所裝訂的、所寫的,筆工是用那竹筆所寫的。
《古蘭經》這樣送回來,他說:「五百年前這本《古蘭經》,這一本要送回來給師父。」手拿著這本是真實的五百年前,那個紙很特別,那個字說是用竹筆寫的。拿著這本,還有一本是新的,有中文,能夠讓我好好來參考,這伊斯蘭教,為什麼這個教義能夠讓這麼多信徒那麼地虔誠?年年在朝聖,這麼地虔誠;每日朝拜也是這麼虔誠,這其中是什麼教義?我就很想要去清楚、了解。沒有想到能夠得到,這本五百年的真本,這讓我很感恩,很感動!
所以,這就是大悲,同體大悲,這也就是「悲心物我同體」。很感恩胡居士,他父親已經達到了這種「悲心物我同體」,我真的很感恩。他讓我這個佛教宗教者,同樣,他這樣將他最珍貴的東西送給我,雖是不同的宗教,為了要讓我了解他宗教的精神,這豈不是悲心物我?這是他家庭最有價值,他的宗教的法,這樣依止來到我這個地方。這,「悲心物我同體」,你想,我如何不感恩呢?真的很感動。好像宗教已經會合起來了,「悲心物我同體」了。這總是一個因緣。
所以,「願力精苦為法,竭力弘傳斯道」,要知道修行的過程,不是簡單就有那麼殊勝的因緣,所以「竭盡」願力,我也要「弘傳斯道」 ,這就是教義。宗教一路一路走來,昨天說過了,路已鋪了,道已開了;路鋪平了,道開大了,門也立正了,我們門門的道路,門門開了,道路大了,路也鋪平了。這都是經過了半世紀以上,慈濟路這樣鋪出來,菩薩道這樣開起來,這個宗門就這樣立正起來了。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有這樣的方向,路鋪得更大,道理鋪得更加地的平,所以我們要珍惜日日的時間,我們要用的正,要用的真,自然理通了,路平了,道正了,所以我們要用心。日日在這個宗教上,要用正信念去尊重所有的宗教,這是我們修行的其中。修行的其中要能夠身心這樣鋪正,鋪平、調正,這很不簡單,所以我們要珍惜。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說,來,
經文複習:「作是語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然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
「作是語已」,這是前面我們的文。菩薩已經都到齊了,諸佛菩薩也已經到齊了,同時法華會所有的道理,差不多大家都明白了。釋迦佛也送走了可以離開的人、菩薩、佛各歸本土去,但是要傳法的人留下來。佛陀前面說出了,藥王菩薩開始在人間為何要修苦行?那是生生世世以來的精進。所以做出了很多的供養,這是久世,就是生生世世的過去做過了這樣、這樣的供養,這首先要讓大家知道。
這是宿王華菩薩請佛陀再簡單讓新來的,新集會的菩薩有所了解,所以宿王華菩薩請佛,坐在這個地方作是語已,應該大家還記得。該回去的回去了,該留下來的,要請佛陀將藥王菩薩的過去,再簡單介紹一下。所以「作是語已而各默然。」開始說供養的過程,供養的過程就是這樣,多久啊?千二百歲,就是要聽聽,如何供養,供養的過去就是這樣。「其身火然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這種長時間的供養,過了很長的時間,這樣才開始;該要供養的全部已經完畢了,這叫做燃身。身外的供養,還覺得不夠,所以將身體也作供養。所以以身燃身供養,昨天也說過了,這個燃身不是世間的火,是那個精神,描寫著那個法,內心的法,要如何盡他法身的力量來作供養?當然文就要在往後走,往後要再敘述,要用心了。
經文:「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
經文解釋: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法入心捨身持法誠敬供養之後,此謂度生說法。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過去那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這是說過去,藥王菩薩在過去生就是這樣過去了,如何過呢?經文下面解釋。就是過去那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用身心供養之後,那個法所解釋的,就是「法入心」了,所以他「捨身持法誠敬供養之後」,那個時候的感受。「法入心捨身持法」,要告訴你們沒有經過這種的感覺,其實說不清楚、聽不了解,到底要如何用身、用法來供養呢?就會在這些經文當中,不得不向大家說出了曾經有過,那個時候年輕的時候,自己在自修的那個時候,在小木屋裡面,專心全身,心無其他,只是僅僅供佛、求法。在那個時候只是供佛、求法、抄經,沒有其它,連自己的生活都忘記掉了。
所以告訴大家半斗米吃半年,那個時間到底是如何過得?這是我自己本身的經驗,年輕的時候心中只是求佛、求法。所說的求佛就是學佛,我要如何能夠了解佛陀修行的過程呢?學佛所修的方向。所以,自己一個在那個地方如何生活過來?那個當中要如何供養?每天抄經、拜經,一字一拜。每個月完成,就是一本經七卷,每個月完成一卷。所以,我在小木屋六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七卷,就是一部的《法華經》。每個月要供佛,用什麼供佛?也是燃身(燃臂)供佛,每個月燃身(燃臂)供佛。那個供佛的心很堅切,因為我沒有其它的東西可來供佛,那種心在法中,意也在法中,一心一志向佛求法。
所以,每個月的農曆二十四日報父母恩,以父母給我的身體求法,所以在二十四日這一天,就是我燃身(燃臂)供佛。這是六、七個月,六個多月的時間,在小木屋的生活,在小木屋的修行,在小木屋供法,供佛、供法,這是曾經有過。那個時候就如這個心境,與大家分享這個心境。所以我不得不說這個心境,見證「法入心,捨身持法誠敬供養」,用最虔誠的心。這個虔敬的心不是用形容的,真的是很虔誠、很恭敬的心來供養。要用什麼供養?用身來供養。所以是月月一次的燃身(燃臂)供養,這是曾這樣過來的。「此謂度生說法」;這僅僅只是求法法入心,將來能夠弘揚佛道,將《法華經》的法在人間能夠與大家共同分享,就是那個時候的心願。所以,說到現在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那個心聲,所以就與大家分享。
經文解釋:
「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重復應世。日月淨明德如來,明前身供佛,得法聞經也。
所以,喜見菩薩,「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回來經文。那位喜見菩薩,他修行供養,命終之後還是再來生,因為心願未完,再來生。生在哪裡呢?那個時世,那就是在日月淨明德佛那時候佛世的時候。就如我們現在,我們大家都生在釋迦佛世末法的時候,我們現在是學釋迦佛的法。那個時候,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的生世就是在日月淨明德佛法中的那個時代。所以,命終之後再來生,同樣是在日月淨明德佛那個國土裡,那個時代中。所以這是「重復應世」,再來人間,同那個時。我的上輩子,也是在釋迦佛的佛法中,我同樣捨棄了上輩子;八十多年前捨身,八十多年前再來生。同樣的道理。所以還是同樣在這個時世,釋迦佛的時世,八十多年前也是釋迦佛的佛法,八十多年後也是釋迦佛的佛法。
八十多年前,也就是在末法,這個時候也是在佛陀的末法中,所以要更加認真。因為正法過了、像法過了,現在已經入末法的時候。末法,就是佛法在這個千年之中再開頭,已經走入,慢慢隨著這個時世,這時世隨這個人間道理,已經慢慢淡化掉了。但是,佛法在這個時候需要,因為它將近讓人人有法,有這個文字法。但是,慢慢人沒去重視它,因為現在太隨便了,以前的人是刺血,刺血來寫經。現在連用筆來寫經都懶惰了,現在的人就用手指頭,在那個手機點一下,文字就出來了。他若想要知道哪一句,手機拿起來點一下,文字很簡單就浮現出來,所以不珍惜。
以前一字一句是很珍惜的,在我五十多年前,因為慈濟已經五十五年了,在還未做慈濟,算來應該快要六十年了,我在小木屋那時,至少已有五十八年以上了。在那個時候,我對抄經是那麼的重視,五十多年前一字一句是多麼珍惜。現在這些字句用在大家的身上、你們的面前,並不稀奇了!所以,這就是沒有很珍惜,愈來字愈充足了,人的心愈來就愈不珍惜它。所以會慢慢變成了末法,末法到後面就沒有佛法了,不講究佛法了,佛法就在人間消退了。再千年後,佛法已經不在人間了,人就沒有人的道理;不是只有佛法,很多的禮教都已經沒了。這是很怕,很可怕的事情,已經沒有人類傳下來的禮教,禮的教法就沒了。
所以我常常說「禮者,理也」,慢慢禮教就一直不見了,因為經教一直沒了。所以大家要很珍惜,經的每一字我們要很珍惜。這每一字的經教都是法,所以法是我們的生命,就是叫做慧命。我們若不重視法,智慧慢慢就會消退,將來僅僅只有知識,沒有智慧,道理就慢慢磨滅掉。現在的人已經對父母,是父母常常向孩子說「對不起」,不是孩子在向父母對不起。現在你看看,年輕的在帶孩子,動不動要向幼小的孩子說:「對不起,媽媽對不起你。」就是這樣。所以現在禮節已經開始淡薄了,變成了理所當然,這禮節已經淡薄掉了,所以我們要知道,經教我們要重視。
所以,「日月淨明德如來,明前身供佛」,就這樣明過去,說過了過去,他身的供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就是這樣,曾經有過這樣的修行、這樣的供養,所以這日月淨明德佛講說,說明了這喜見菩薩的前身那個供佛的過程。所以,「得法聞經也」。因為這樣說過了過去的因緣,這樣清楚了。
經文解釋:
「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托國王家,以神通力,跏坐化生。
「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生在這個地方,皇宮的裡面,尊貴的家族裡。所以這是捨過去,再來生,就是生在王宮裡面。所以,「托國王家,以神通力跏坐化生」,在這個地方修行,就是出生。與釋迦佛一樣,他出生在王宮,同樣求道的心切,同樣在那個地方開始求法、修行,同樣的道理。
*菩薩身既然盡,重生淨土,以無女人故為化生。三昧功成,生死去來,猶如夜旦故。父師不離淨德,表真俗常修妙行故。
所以,「菩薩身既然盡」。就是在那個地方已經淨化了,就像我們在煉鋼,煉鋼就要邊經過用火烤過,要經過淬煉,人家說「打鐵、打鐵」,要火邊烤邊紅,要一遍一遍拿起來,要再用鐵錘搥捶,這叫做淬煉。用火這樣煉過,是修行,就像要經過火爐一樣。要經過火爐,要經過捶、經過打過,這叫做苦行,修過這樣苦行,菩薩要有歷經了這個過程。所以,「重生淨土」。在這個國王的家庭,他再重新再修行,心入淨土,心要清淨。所以,心的清淨,三昧,就是已經心沒有煩惱、沒有無明,都去除了,所以,「三昧功成,生死去來,猶如夜旦故」。生,是去或者是來呢?來來去去都已經自在了。就像白天,我醒了,開始今天的功課我要做,今天的事情我要做;晚了,我要好好安眠。這就是過去的一輩子;過去了,醒過來,又是這生了。
所以,昨日如前生,今日如此生,今晚又是求來生。這「過去、現在、未來」,時間本來就是這樣生滅不息一直過。不斷來生,來生時間總是要面對,所以面對的時間,就像在修行,好像經過火爐在錘鍊一樣,這樣日夜不息。所以,「猶如夜旦故」,旦就是白天,夜就是晚上。晚上、白天都是一樣,心,一心沒有雜念,叫做「三昧」。所以,「父師不離淨德」,是父親呢?還是師父?所以師父、父師,如父亦師,如師亦父,這是很親。所以「不離淨德」,我們清淨了,已經將我們身心煩惱去除,顯出了德相出來,所以用這樣的名,來譬喻這樣的法。其實這個故事就是一段的法。
「表真俗常修妙行故」;表真俗諦,真諦就是道理,俗諦是我們的人間事。所以「真」與「俗」,這就是道理。「真」叫做真諦,「俗」叫做俗諦,「常」叫做中諦。在我們平時,不論是真空,真叫做「真空」,俗是「妙有」,我們用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道理。所以,「常修妙行故」,我們日常生活沒有脫離這個妙行。我們的生活叫做俗,在這個世俗人間修真諦的法,所以我們無不都是在妙行。
我們的生活很微妙,好好想:我們等一下,下殿就要聽敲板聲了,就是早餐。早餐用完,再沒有多久,又再聽板聲,又要入餐廳去,那叫做午餐。午餐之後,再幾個鐘頭後,又再聽到敲板聲,那是什麼呢?也是要再入餐廳,這叫做「藥石」。這每天每天還不都是反反覆覆,就是這樣的生活,這就是在生活中。時間如何過呢?而我們如何吃下去、如何消化掉?如何要再來?這重重複複的生活、動作,要維持我們的生命都是同樣的動作。我們要如何成就道業?就要很用心把握時間,所以大家要很用心。
*說法,謂說其前劫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時捨身然身之法也。
所以,「說法」,一切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法。佛陀已經在前面的〈囑累品〉交代了佛法,什麼人要去承擔傳法?大家努力就是要傳法,所以,「謂說其前劫,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時捨身然身之法也」。前劫,劫就是長時間,前的時間,上輩子的時間,那位喜見菩薩他捨身的法。現在釋迦佛就是在說,講述過去那個喜見菩薩,現在面前的藥王菩薩;藥王菩薩,是過去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過去的因,今天在說昨天的事情。常常我就是今天在說昨天的事情,同樣的道理。
所以時間,時間就是一個真理,真理在我們的面前不斷地消逝過去,但是不斷供應給我們,供應給我們還是真理。所以,我們若沒有趕快去接受這個真理,及時入心,我們的慧命隨著生命同樣這樣消逝過去,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一分一秒過去,那就是叫做上輩子,分秒最短。前世,就是秒過去了,前一秒過去了;再長一點點,就是昨天過去,昨天就是我們的上輩子。再更長,就是我們這個生命,這幾十年過去,現在面對的還剩多久的時間,就是我們這輩子的結束。所以時間的劫,長時間叫做「劫」,短時間叫做「秒」,剎那間。各位,把握剎那,就是要完成我們長劫的慧命,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