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724《靜思妙蓮華》造像引生敬信(第39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724《靜思妙蓮華》造像引生敬信(第39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724《靜思妙蓮華》造像引生敬信(第39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724《靜思妙蓮華》造像引生敬信(第39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五 7月 24, 2020 7:50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724《靜思妙蓮華》造像引生敬信(第39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724《靜思妙蓮華》造像引生敬信(第39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724《靜思妙蓮華》造像引生敬信(第39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五 7月 24, 2020 10:42 am

20200724《靜思妙蓮華》造像引生敬信(第39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緣生法深微妙,難見解復難思,尋覓自心中佛,巧畫佛像覓心。」
⊙「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寶成,鋀石赤白銅。」《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若人為佛法,能遍行人間,常住於世,永恆利益眾生,因之建立諸種形像,以引領眾生敬信。
⊙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造像刻雕,塑成各種形相,是以至誠敬仰心,持久不退,即皆能成佛道。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人生緣生緣滅,這是一項非常微妙,難思難解,所以與大家分享這分「緣」。

緣生 法深微妙
難見解 復難思
尋覓 自心中佛
巧畫佛像 覓心

「緣生法深微妙」,緣生時,其中就有,非常微妙的法,所以「難見解復難思,尋覓自心中佛,巧畫佛像覓心」。

說真的,不論是造像、建寺、建塔等等,只不過是要我們好好,將佛法建立在人間,讓大家見像聞法,同時能夠找入我們自己的心。不過,這就是要有種種因緣。我們這種的心要與法會合,也要有緣,所以說「緣生法深微妙」。緣能這樣會合在一起,真的是很微妙的事情,這其中有很深的法存在。

常常告訴大家,我們必定要相信因緣法。哪怕是佛陀在人間,即使說一切方便權巧的法,不離因緣;即使來到法華會上,棄權顯實,還是同樣說因緣法。可見因緣是佛法中的真理,所以「緣生法深微妙」,這是很微妙。所以難見,「難見解,復難思」,你即使因緣會合,各人與各人的緣都不同。

我們就是大家在這個範圍之內,問你和你家人的緣,你和你周圍朋友的緣,你和你現在共住同修人人的緣,我想,每一個人都不同。就是在這種緣生緣滅之中,製造了人間多少苦不堪的事情;也就是因緣會合,成就了人人那分道業。所以,「緣」真是不可思議。

所以佛陀時時,用譬喻、因緣來說法。是因緣,就說起了過去,古遠時代,一座深山中,有一位,法很透徹了解,也已成阿羅漢的修行者,在深山修行。另外一個村莊裡,有一個兒童,年紀才七歲而已,對生命的來去,就感覺到有疑惑,希望母親能讓他自由,能讓他到外面去求法。一大篇的道理說服了他的母親,母親百般、萬般不捨,卻也是讓孩子出去了。

七歲的孩子到處找明師,後來,幾天後,在一個因緣會合中,看到一位修行者,這位修行者也是有修行,感覺這個孩子,與平時的孩子不同,歡喜接受他,就帶回去修行。(在)深山中,兩個,師父、徒弟非常用功。

過了幾年後,一天,這位童子他在打坐時,忽然間面容,一個笑容。師父等他打坐完了,師父就問他:「剛才你在打坐時,為什麼面露笑容呢?為什麼而笑?」這個孩子就嘆一口氣,就說:「不可思議啊!我在打坐中,好像看到我這個時候,五個母親為了我,非常的辛苦,煩惱、憂鬱、心痛折磨。」

他說:「看到第一位母親生我時,在鄰居同時也有一位產婦生產。同一日,這個村內兩位產婦,我的母親是其中之一,生我之後,闔家都很歡喜,卻是可惜就是緣淺,幾天後,我就夭折了。這位母親看到隔壁的孩子,每次每一天看到別人的孩子,她的心就很痛苦,一直、一直每天都是這樣,心的折磨、煩惱。」

再第二位母親生我時,時間經過了幾個月,這個孩子又再夭折了。母親的心如針刺、刀割,苦啊!這是第二位母親。

第三位母親我又出生時,經過了十年的時間,我又再夭折了。十年的相處,情何以堪呢!這位母親,還是看到同年齡的孩子,就想到她的孩子,一直到現在,那分的憂鬱、煩惱還是存在。

第四位母親時,我又出生了,經過二十年後,一場意外,又是再這樣往生了。二十年後,這位母親和孩子相處二十年,多少的盼望在孩子身上,忽然間一場無常,所以(心)如刀割、針刺這樣,一直到現在,這位母親還是淚漣漣。

第五位,我現在這位母親,就是生我、養我。七歲時,我感覺生命的奧祕,要如何找出生命的源頭,要求母親放我出家修行。母親是萬般不捨,我出家了、我修行了,卻是母親現在還在不捨。

這五世,短短在二、三十年的時間,這樣經過了五位母親這麼辛苦,因緣實在是不可思議!現在再想來,這種累世生死,在這因緣中,是經過了非常多的親緣,彼此之間,善惡緣聚,善惡緣散。

師父就問他說:「你現在知道這五位母親,為你長、短的生命而心痛、而煩惱、而苦、而折磨,你現在怎麼想?」這位童子又是搖搖頭,嘆一口氣,一個苦笑,回答他的師父:「又是能如何?人生就是因為生死在折磨,所以我不能戀著,在這種累劫生死之中。其他沒什麼方法,我了解生死因緣,我就要再更認真、用功,如何才能了脫生死。斷了分段生死,但是這種的變易生死,還要再多用功。」

所以說來「緣生法深(微)妙」,這個因緣是為什麼呢?那位母親生了這個孩子,幾天(後)緣就盡了呢?為什麼那位母親生這個孩子,這個孩子正討人愛時,大家見了,大家歡喜,短暫的因緣這樣又滅掉了?

一直、一直到現在,能夠了解生命到底是為了什麼,這位母親還是為了他去修行而不捨。這種緣的法,實在很奧妙,難見解,難思惟。

人就是在生、老、病、死中,每一天,每一天這樣在過,無法體會到生命的深奧,這種「難見解,復難思惟」。這唯有一樣,要如何能用父母所生給我們的這個身體,我們要趕緊用心,在這一生,我們就要得到佛法來度我們。我們若沒有得到佛法,永遠就是這樣糊里糊塗,「難見解,復難思惟」。想要去見解、啟發這念心,還算好。有的人連見解,從來都未曾想過——我是如何來生,我為何而活?很多人從不曾想過。

所以,我們現在,有此因緣要來探討生命如何來,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如何來,最起碼我們還能知道,「一切因緣生」,與這對父母有緣生的,我們現在我們知道了;也知道有緣的父母生我們的身,我們應該將這個身體,如何利用於人間。

知道人生分段生死,知道了,但是要如何斷變易生死?變易生死,是我們心的煩惱的起落,心念不穩定,我們大家不就是這樣嗎?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奧妙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尋尋覓覓,我們這樣要趕緊找,找我們自心的佛。

所以「尋覓自心中佛」,我們自己的心有佛,我們要如何找?要能找到佛,唯有撥除煩惱,我們明明歷歷自見心中佛。不過,凡夫啊!凡夫,撥除煩惱談何容易啊!所以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一直用種種方法引度眾生,能歸納一個共同的方向,那就是行菩薩道。

卻是在《法華經》中,這段經文開始就一直在說,佛若滅度之後,佛法要如何流傳於人間呢?那就是建塔、造寺,或者是雕像。因為佛陀知道,未來眾生要入佛法,必定就是有所求,也就要有形像、有地點等等,引導人好樂功德,引導他捨。至少也能造成「有佛來過人間,有僧傳法於人間」等等,佛法這樣流。從「有為法」來引入「無為法」,就是有形相來引入了解道理。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這是我們昨天有說過。

若於曠野中
積土成佛廟
乃至童子戲
聚沙為佛塔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今天來看經文,「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寶成,鋀石赤白銅。」

若人為佛故
建立諸形像
刻雕成眾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
鋀石赤白銅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段,看,「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意思是說,若有人為佛法能夠遍行人間,有這樣的心,在人間佛法能常住世間,能夠永恆利益眾生,因此,所以來建立種種的形像,來引導人,引導眾生,懂得起敬與信的心。

若人為佛法
能遍行人間
常住於世
永恆利益眾生
因之建立
諸種形像
以引領眾生敬信

若看到佛像就知道拜,入寺院能起恭敬心,這是佛陀的用心。所以在經文中就這樣說,若是能為佛法,將要流傳於人間,這樣建立了種種的形像,讓人人起信心、恭敬心。

佛像用種種的材料來雕刻,所以「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

刻雕成眾相
皆已成佛道:
造像刻雕
塑成各種形相
是以至誠敬仰心
持久不退
即皆能成佛道

佛像要經過人雕,無論是土雕、木雕、銅鑄等等的材料不同。所以「造像刻雕」,塑成各種佛像,用刻的,那就是木材;用塑的,那就是泥土了。常常說,泥土先塑再來造模,再來鑄銅,也有這樣。這用種種的材料、方法,但是,無論是用什麼樣的材料,總是要以至誠的敬心,敬仰的心來雕塑。

現代的人在雕塑,不一定是很有信心,光是要求一個功德,若如此就不需要。所以,我們要時時,用虔誠、敬重的心,而且這個心不是一時,要持久不退這個虔誠的心。不是說「我雕好了,我送到寺院裡了,我就有功德」,這樣就退心。不是。必定要用持久那分的敬心,如此才能夠引導人人信佛;當然這也是有功德。

再說,「或以七寶成,鋀石赤白銅。」意思就是說種種的,剛才說木雕的、土塑的等等,或者是「七寶」,就是金屬類的東西,這種金屬類的東西,有白色的、有赤色的,這全都是金屬合成。所以,以最虔誠的心,無論你是用什麼材料,就是只要用最虔誠的心,表達出了你那分的敬意,用最珍貴的七寶來造塑,來雕、來塑。種種,無論是紅色、白色,或者是,等等金屬類,這樣全都能夠成我們的功德,這就是我們要用心會合。

若沒有恭敬心,我們無法去體會,佛陀的佛法是從哪來。我們現在是在「末法」,「像法」也過去了,我們在「末法」(時代),五濁惡世中,要如何從有形入無形,從有相入道理,這是很重要。當然,這要用最虔誠的心,就如那位童子,年紀輕輕就懂得,想要如何探討生命的來去。所以說來,因緣法實在是很深奧,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724《靜思妙蓮華》造像引生敬信(第391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