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726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726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726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20200726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周日 7月 26, 2020 7:53 pm

20200726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菩薩真法供養,內運智觀法供,
又見此幻色身,惑因故感斯果。
世尊法如雲雨、如海一滴,
佛復廣說山川、草木叢林,
法雨普潤一切,得成佛道。

  用心來,來了解。「菩薩真法供養」。再來一次,用心。「菩薩真法供養,內運智觀法供,又見此幻色身,惑因故感斯果。世尊法如雲雨、如海一滴,佛復廣說山川、草木叢林,法雨普潤一切,得成佛道。」用心來了解。菩薩以真法來供養,看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豈不是一個很典範?菩薩,他發大心、立大願,承佛教法,入人群、度眾生,回歸向佛真誠供養,這就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而且是現在藥王菩薩;過去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那就是現在藥王菩薩;過去生的過去生,無量劫前,其中一生在修行過程中,就是喜見菩薩。

  這僅僅是一段的喜見菩薩,在一尊佛,在佛世當中他來、回就兩輩子。這段故事我們要很用心聽,來、去沒亂了一念心,過去生已經依教奉行了,入群教化眾生;回歸道場,真誠供養佛。再來了,另一生再來,同樣在這尊佛,也是同樣再來表達:我又再回來了,我又再得人生,入人群教化,已經又回來了。這個時候,日月淨明德佛等啊等,終於看到了,再來這一生,還未來見佛就開始度化眾生,功德圓滿再來見佛(喜見菩薩化生王家,為王說偈畢,即坐七寶之臺復還佛所)。佛讚歎:「回來了!我現在就要入滅了。法,這些全都交代給你了。所有的眾生,天、人,包括現在修行,這些人都是你未來要領導的,開始好好接法、教化。」

  所以,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承領了,承佛的交代,他領受了。日月淨明德佛,在深夜他就入涅槃了,後事整理得很合宜。但是那段情,在收取後事,辦了後事,要收舍利那個時間。看,喜見菩薩那種憂愁、那種愛戀著佛。所說的戀,不是一般眾生的迷情,還是戀慕著佛陀那時的教化,那時的教育,念念不忘。這種覺有情,這個禮的理,禮節道理,那個禮節的道理很深。我覺得這段很美。情,看不到,就是這樣讓人感動、讓人感覺,那種撼動,深刻地撼動,這是多麼可貴啊!

  一切都收拾好,建塔了,最後還是再供養,所以燃臂供養舍利塔。這個故事,尤其是現在要聽這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來領導的眾生,看到喜見菩薩燃臂,同樣,同樣與喜見菩薩在戀慕日月淨明德佛那個心情一樣,同樣憂惱、同樣擔憂。燃臂之後,若身不俱全,要來廣度其他的眾生,若這樣,這些眾生豈有辦法接受身不俱全的菩薩來教化他們呢?所以他就發一個願:「我獻身供佛,是真、是誠。我這樣真誠的發願,若大家心有存疑,相信我,我將兩臂還故。我還是一樣有力量,不是兩臂燃香就失去我的力量,我再展現我兩臂俱全,又再化為佛的兩臂,佛之身。不是這樣就沒有力,我還是能承擔佛的力量,還是同樣可以廣度眾生。」他願發完了,兩臂還故。「同樣還可以度眾生啊!吾還是身體屬具足。」

  釋迦佛講完這段故事之後,回過頭來,「宿王華菩薩啊!說這麼長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故事,這個人,那位菩薩不是別人,就是現在坐在我的座前,這位藥王菩薩。藥王菩薩過去世中就是這樣,長長久久、生生世世,無法去算數他的時間、生世,無法用數字去提起,就是這樣長久來的修行。現在在靈山道場這個地方,他過去的功德就是這樣,認真偏向苦行,認真入人群救度眾生;供養,是真誠的心來供養。這,是他今天的成就。所以說起來,菩薩是「真法供養」,這不是應酬的,是真誠。

  所以他「內運智觀法供」,這是一片的至誠。他已經很有智慧,不是盲目的燒身,不是盲目的燃香(燃臂)。他已經修行修到智觀,那個法入心了;「內」,內的心腦受持,已經一點點污染都沒有,煩惱、無明、惑全都去除了,是清淨的內修。所以內運智觀法供養,那是從他最最清淨無染的心,最最虔誠的一個念頭,所以他表達出了從內心的至誠懇切,這樣來供佛。這是藥王菩薩他過去生這樣不斷鍛鍊過來,那個誠意,那個意識。

  這不是用肉團身,也不是肉團心,那是帶著過去的法身、心。他過去修行、修法已經很長、很久了,無法去計算,這是法身,這樣再來人間,就是一方面再在佛前接受教化,這也是顯示人間、度化人間的一尊法身菩薩。他不是肉身新發意菩薩,是已經乘法再來的法身菩薩。所以他能夠身心內外都完全清淨,不是像我們凡夫的肉身、肉團心,已經全都是法身、心。所以運用智,用法身來用智,來供養,配合佛陀化世,這就是法身的菩薩,不是肉團身的菩薩,所以在這個地方能夠看出來。

  「又見此幻色身,惑因故感斯果」,在這個凡塵凡夫群中,所看到的幻色身。所看到的那個時候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好像與我們一樣,是幻色身,就是無常的這個身體,一樣小時候與長大,與中年、與老人,一樣這個幻色的身體,這有變化的身體,以為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同樣是這個幻色的身體,用這樣來看待。若這樣,就是心還有惑,我們的內心還有惑,還對這尊菩薩沒有很清楚,所以叫做「惑」。有的人心還無法了解,「難道這樣燒身是叫做供佛嗎?」若糊里糊塗也做這樣的事情,那就錯了。這就是凡夫,凡夫,我們若能安分守己,我們要好好修行,要修到就像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這樣,我們還要再累生世啊!

  我們現在這個心境就還無法調伏下來,何況是我們這身體呢?這個身體還是幻色身,不是法身。我們還不是法身,是幻色身。而我們這個幻色身的人的見法,來看法性身的菩薩,那距離就差很遠了,這樣不對。這叫做惑,惑因。若是惑因,這個幻色身造這個惑因,我們就還不懂,還沒通達,將父母所生這個幻色身損壞掉了,你的法心還未到位,你的法身也還未練好,這樣無故來衝動,這是犯錯,也是不孝,也是傷殺的業力,這沒有功德。而若是真誠,已經是脫離了幻色身,已經虔誠,化為法的身。因為法的心,累世修行,累世就是這樣清淨身、心再來化世,這樣就有這個資格修這樣的供養。若不是,就是還未到這功力,就沒有這個資格得以來做這樣的供養。我們現在只能夠承受教化,用我們這個幻色身,好好做好我們與人間合和互協。

  這種的工作,與人人合心,用和氣來對待人。我們互相互愛、彼此協力,要完成祥和的人間,那就是度化人心。先拔除他的苦難,這樣才有辦法成就如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這樣的法身、法的心,那種虔誠的真法供養。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功,相信這個用功,有朝一日,來生來世……。看看,這段文很奧妙,不可疏忽掉了。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是兩輩子,不是一輩子;前面的一輩子,完成了他行菩薩道,入人群等等,完成才返回來道場。返回來道場,表示身、心,法身的心,這樣燃身供佛;用灌香油燃身供佛,那個身與我們的身是不同。他去了、再回來,同樣還是行菩薩道。所以今天說的這些,希望大家要很清楚。

  因為這段文在過去佛教界,也被爭論過了,我若在這裡沒說清楚也不行。佛教界有的人說這樣會誤導,所以我這時候,經文既是這樣,也曾經有人,就是在研究佛法,也有人,尤其是教界的人士,有人這樣爭論過,我現在在這裡特別將這段文要解說更清楚,讓大家更了解一下。這是我自己的解說,希望大家清楚了解,這不是從哪裡來,是現在我自己的解釋,對這個燃香(燃身)供佛,我的想法向大家來再次解說。期待大家能清楚,在這段文、這個綱要,我來向大家分享,讓大家再做一番比較清楚的了解。

  「世尊法如雲雨,如海一滴」。其實佛法很開闊,我一直覺得,只要僅僅一字,我可能說不完、做不完。世尊他的法如雲,抬頭看天空,天空清淨,白雲在天空,有時候我若遠遠看白雲,用心看時,這個白雲好像一隻白色的獅子,像獅子一樣。再遠遠看,哇!又像一隻白象。大白象王、大白獅子,象王,就會去想到,想到普賢菩薩。獅子呢?就會想到文殊菩薩。抬頭看天空,看到不一樣獸類的形,就會想到菩薩來人間那個座騎的標誌,這都是。

  而大白牛呢?《法華經》的法,大乘法,這在天空,也能夠與我們在學佛的人,看天,天有法;看地、看水,水有法。有時候下過雨的水,你們看它,啊!原來水中有月,水中有太陽,水中有白雲,水中有景觀,這就是雨水下過後。這,看看,總是這樣,大海能夠載船、載車,又能夠載房子,在大海中帶人。總而言之,開闊的心胸,這佛法比海更寬廣、比雲更多,這是佛法。所以世尊的智慧,智慧就是要教育我們,我們人人與佛同等,同等的本性,佛性與佛同等。既然我們的佛性與佛同等,智慧也沒有差別;智慧沒有差別,我們也是包山包海,這無不都是我們現在要學的,就是要學在這裡,「心包太虛」,智慧滋潤成長。

  所以說,「佛復廣說山川、草木叢林」。〈藥草喻品〉豈不是說過了呢?大家再將它想一想。天下萬物,大樹有多大?草木細小,有多小?真正的法,就是大有大到那麼大,小有小到那麼小,這個大地大、小無法分開,造成了一個美景。宇宙之間,到目前為止沒有第二個地球,這麼地美!可惜受人類破壞。但是,人類也能夠造成很美的人間。昨天我們台中慈濟醫院,簡院長帶著一群,一群醫療高手,那就是我們臺中慈濟醫院各科室的主任回來,回來花蓮。每一年這個時候,我差不多是要行腳到臺中之時,今年我無法去,他們各科室的主任都回來了。昨天下午在這裡開會,在這裡做一個醫療報告。

  開始之前,宋教授就來唱一首〈美〉。〈美〉,這首歌曲是慈濟歌選其中的一首歌。美啊!美在哪裡?美在三輪體空無所求。美啊!美在付出、付出無所求。這就是慈濟的美。將要開會之前,先來這首歌,一切美啊!隨著這首歌入了這個世界,全地球的美都融入在這裡面。開始就聽了,各個、各個,各科室的主任來報告各科室醫生與病人的故事,雙手造乾坤,那種巧妙,巧奪天工。外科、內科、眼科、骨科,將那種苦難,病人那種的病真的苦啊!身體變形了,整個身體臭不可聞,整個眼睛完全看不清楚了,一千度、二千度。一位教授,這位成大教授,那兩顆眼睛度數已經很深。

  但是來到我們臺中慈院,我們的眼科,蔡副院長他領導的眼科,發揮了天工巧手,真的是很精妙。在那個眼中,那個毫芒,好像毫芒的血管,將視網膜剝開,錄影帶拿來,看到巧手在剝開那個眼睛裡面的視網膜,那是比毫芒更毫芒,他可以在那個地方剝開眼角膜,在那個地方……。總而言之,斷血管,還補血管、接血管,實在是歎為觀止啊!外科呢?一樣啊!那個微創,那麼大的手術,不必剖腹,就用微創手術。微創進去,哇!裡面的臟腑,可以在裡面腸、肚、胃、肝、膽,可以在那個地方任他的手,那個刀與夾子在裡面這樣伸、縮在那個地方,可以剪、可以抽。東西抽出來那麼多,大工程,很微細這樣將它完成了。手術出來之後,沒有什麼傷痕,真的是巧奪天工,有好幾位,真的是不可思議啊!

  不是眼睛在那裡看那個影片,不是他們在開刀房這樣經過,人無法完全恢復起來,抬頭挺胸走出去,這真的是很不容易!那位教授眼睛恢復了,畫一幅圖來送我,「四季謠」,那一幅圖 。聽說那幅圖很有價值,他是用分寸計算的,可見這位教授他雙手巧工,就要靠那兩顆眼睛。這兩顆眼睛已經開始又能夠作畫了,而且畫得,這樣在那個圓的裡面,就像他的眼光的世界,將整個地球四季的景象畫在裡面,美啊!真的這是在人間,讓我過一天很美的世界。

  不過要說它美的世界,卻也是苦在前面,多少人受了身體病痛的苦,苦過來了,都是被折磨,好幾年尋醫無門,讓醫生將他推辭掉,說:「你這沒辦法了,連開刀也不行。」就像這樣,失望的患者來到我們的醫院,能夠這樣完成,恢復他全身功能。這覺得很快樂,我也法喜充滿。這就是這樣的世界,昨天過一天歡喜的世界,法喜充滿,美啊!這就是昨天。總是要說的說不完,回過頭來,經文很簡單。昨天的經文,

經文複習:「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

「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這是昨天說過的。今天接下來,

經文:「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

經文解釋:
「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國城是所住,妻子是所愛;雖如是施,猶不及捨身。

  這段文就是說,「國城是所住,妻子是所愛」;國城、妻子,這全都是我所愛的,但是這些將它布施出去,因為這都是身外物。「雖如是施,猶不及捨身」;雖然是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心最愛,但是不是我的身體,我將他們布施出去,這還不及捨身,捨身供養。

經文解釋:
「諸珍寶物、而供養者」;所可珍貴希奇寶物,此亦身外之物,寧及捨身取義至誠財寶供養,不及捨身。

  「所可珍貴希奇寶物,此亦身外之物」,所以,所有的珍寶,全都供養出去,這些珍貴、稀奇寶物都是身外物。所以,「寧及捨身取義至誠」,將這個身體捨出去,這當中的意義,這意義是表誠意,那就是真誠懇切的意義,用那個心志,要供佛。那個心志,僅僅說要供養那些,還無法表達這個心志、這個意義。誠,那個誠心覺得還不夠,所以「財寶供養,不及捨身」。所以,這是還未斷。

*身見不忘,即我見不忘,即我所有見猶不能忘,以此故有四相,故多煩惱。

  若不捨得捨,就是「身見不忘」,因為我還有身體身的痛,所以我不敢捨。身外我全都捨,但是要用身體,要如何捨?因身體會痛,就像這樣叫做「身見不忘」,也就是「我見不忘」;因為是我的身,我會痛。「即我所有見猶不能忘」,這就是我的執著還未斷、還未忘記。「以此故有四相,故多煩惱」。我們的煩惱,就還有這些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還有身相、我相的我見,這四相都還在,所以這個煩惱還沒有斷。

*能然手指,則先能捨身,身見斷則我見斷,我所有見斷,而一切煩惱亦無不斷矣。

  所以,「能然手指,則先能捨身」。這樣,這就是身體,我甘願捨,我身體的一部分我甘願捨。所說的手指,我們有五根手指頭、五根手指頭,共十根手指頭;二十根指頭,是包括腳。所以說有二十甲;二十個腳、手指頭的甲,手指甲。我們伸出來,能夠燃一指。所說的「指」,我們若有三節,他燃一節;一根手指頭有三節,他燃一節。

  過去有八指頭陀,這是近代的,差不多虛雲大師這一輩的人,有一位叫做八指頭陀。他就是燃指,他燃二指,是三節燃一節,叫做燃指。所以燃指,是手指三節之中燃一節。

「則先能捨身,身見斷則我見斷,我所有見斷」。我見有;我見、有見若斷了,我所有見就斷。我所有的,我的見解,這些都斷了,「而一切煩惱亦無不斷矣」,全都斷了。這就是我們要說捨身燃香。

  各位菩薩,用心來體會,捨身燃香,無不都是表一分的虔誠,至高無上的虔誠。學佛就是需要至高無上,因為想要取得佛法,佛法是那麼地開闊,廣無邊際,世尊的法就像雲雨如海。我們現在能夠聽到、能夠得到的,只不過才是一滴而已,它當中還有很多!世間不論是景物,或者是所有人的功能,無不都是在佛陀向我們說法其中的一部分、一絲絲而已,所以請大家向佛的道法要虔誠、用心,這也是叫做「真法供養」,所以請大家要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726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726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20200726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周日 7月 26, 2020 7:56 pm

2020年7月26日上午5:20] 農曆六月初六。(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

2、上人手札:「菩薩真法供養,內運智觀法供,又見此幻色身,惑因故感斯果。世尊法如雲雨、如海一滴, 佛復廣說山川、草木叢林, 法雨普潤一切,得成佛道。」

(1)「菩薩真法供養」:用心了解。菩薩以真法來供養,看看「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豈不是一個很典範?菩薩發大心、立大願,承佛教法,入人群、度眾生,回歸向佛真誠供養,這就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現在藥王菩薩,就是過去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過去生的過去生,無量劫前,其中一生在修行過程中。

(2)「菩薩是乘願而來,生生世世的來回,依教奉行,心念不亂」:僅僅一段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在這尊日月淨明德佛的佛世當中,他「來、回」就兩輩子。這段故事我們要很用心聽,「來、去」沒有亂了一念心,過去生已經依教奉行,入群教化眾生;回歸道場,真誠供養佛。再來了,再一生再來,同樣在這尊佛,也是同樣再來表達:我又再回來了,我又是再獲人生,人群教化,已經又回來了。

(3)「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承佛教化」:日月淨明德佛,終於看到,再來這一生,未來見佛就開始,度化眾生,功德圓滿再來見佛。日月淨明德佛讚歎:「回來了!我現在就要入滅了。法,這些全都交代給你了。所有的眾生,天、人,包括現在修行,這些人都是你未來要領導了,開始好好接法、教化。」「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承領,承佛的交代,他領受了。

(4)「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不捨日月淨明德佛已經入涅槃,念念不忘佛的教化,是覺有情,禮節道理」;日月淨明德佛在中夜就入涅槃,後事整理得很合宜。但是那段情,在收取後事,辦了後事,要收舍利那個時間。看到「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那種憂愁、那種愛戀著佛。所說的戀,不是一般眾生迷情的,還是戀慕著佛陀那時的教化、那時的教育,念念不忘。這種覺有情,這個禮的理,禮節道理,那個禮節的道理很深。我覺得這段很美。情,看不到,就是這樣讓人感動、讓人感覺那種深刻地撼動,這是多麼可貴!

(5)「燃臂供養,舍利塔,眾生豈有辦法接受身不俱全的菩薩來教化他們」:後事都好了,舍利建塔,最後再供養,燃臂供養,舍利塔,這個故事。現在要聽「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來領導眾生,看到「喜見菩薩」燃臂,同樣與喜見菩薩在戀慕日月淨明德佛那個心情一樣,同樣憂惱、同樣擔憂。燃臂之後,若身不俱全,要來廣度其他的眾生,這些眾生豈有辦法接受身不俱全的菩薩來教化他們呢?

(6)「承擔佛的力量,廣度眾生」:「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就發一個願:「我獻身供佛,是真、是誠。我這樣的真誠的發願,若大家心有存疑,相信我,我將兩臂還故。我還是一樣有力量,不是兩臂燃香就失去我的力量,我再展現我兩臂俱全,再化為佛的兩臂,佛之身。不是這樣就沒有力,我還承擔佛的力量,還是同樣可以廣度眾生。」他願發完了,兩臂還故。「這同樣還可以度眾生啊!吾還是身體屬具足。」

(7)「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就是佛陀面前的藥王菩薩的過去生,認真入人群、救度眾生,真誠心來供養」:釋迦佛講這段故事之後,回過頭來,「宿王華菩薩說這麼長,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故事,那位菩薩不是別人,就是現在坐在我的座前的這位藥王菩薩。藥王菩薩過去世中就是這樣,長長久久、生生世世,無法去算數他的時間、生世,無法數字去提起,就是長久來的修行。現在在靈山道場這個地方,他過去的功德就是這樣,認真偏向苦行,認真入人群救度眾生;供養,是真誠的心來供養。這是他今天的成就。

(8)「內運智觀法供」:菩薩是「真法供養」,不是應酬的,是真誠。所以「內運智觀法供」,法供養,一片的至誠。他已經很有智慧,不是盲目的燒身,不是盲目的燃臂。他已經修行修到智觀,內心那個法入心了。

(9)「內,心腦受持,內修清淨,一點點的污染都沒有」:煩惱、無明、惑全都去除,清淨的內修。所以內運智觀法供養,從他最最清淨無染的心,最虔誠的一個念頭,他表達出了從內心的至切懇誠,這樣來供佛。

(10)「藥王菩薩的過去生,生生世世,乘法再來的法身菩薩」:是這樣不斷鍛鍊過來,那個誠意,意識。不是用肉團身,也不是肉團心,那是帶著過去的法身、心。他過去修行、修法已經很長、很久了,無法計算,這個是法身。這樣再來人間,一方面再在佛前接受教化,這也是顯示人間、度化人間的一尊法身菩薩。他不是肉身新發意菩薩,是已經乘法再來的法身菩薩。

(11)「身心內外,完全清淨,用法身心、用智來供養佛」:不是像我們凡夫的肉身、肉團心,藥王菩薩已經全都是法身、心。運用智,用法身心來用智,來供養,配合佛陀化世,這就是法身的菩薩,不是肉團身的菩薩,在這個地方能夠看出來。

(12)「又見此幻色身」:在凡塵凡夫群中,所看到的幻色身。所看到的那個時候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好像與我們一樣,是幻色身,就是無常的這個身體,一樣小時候與長大,與中年、與老人,一樣這個幻色的身體,這有變化的身體,以為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一樣是這個幻色的身體,用這樣來看,看待。

(13)「惑因故感斯果」:凡夫的內心就是還有惑,還對這尊菩薩沒有很清楚,所以叫做「惑」。有的人心還無法了解,「難道這樣燒身是叫做供佛嗎?」若糊里糊塗也做這樣的事情,那就錯了。這就是凡夫。凡夫,我們若安分守己,我們要好好修行,要修到就像「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我們要再累生世啊!

(14)「惑因 :凡夫的心,還無法調伏,何況身體還是幻化身,不是法身,如何來看『法身的菩薩』呢?」:我們現在這個心境就還無法調伏下來,何況我們的身體呢?這個身體還是幻色身,我們還不是法身,是幻色身。我們這個幻色身的人的見法,來看法性身的菩薩,那距離就差很遠了,這樣不對。這叫做惑,惑因。若是惑因,這個幻色身造這個惑因,我們就還不懂,還沒通達,將父母所生這個幻色身損壞掉了,你的法心還未到位,法身還未練好,無故來衝動,這是犯錯,也是不孝,也是傷殺的業力,這沒有功德。

(15)「若能真誠,累世修行清淨身,則已脫離幻色身」:已經虔誠,法,已經化為法的身。因為法的心,累世修行,累世就是這樣清淨身、心再來化世,這樣就有這個資格修這樣的供養。若不是,就還是還未到功力,就沒有這個資格得以來做這樣的。我們現在只能夠承受教化,用我們這個幻色身,好好做我們與人間合和互協。

(16)「度化人心,拔除苦難,學習與人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種的工作,與人人合心,用和氣來對待人。我們互相互愛、彼此協力,我們要完成了祥和的人間,那就是度化人心。先拔除他的苦難,這樣才有辦法成就如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這樣的法身、法的心,那種虔誠的真法供養。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功,相信有朝一日,來生來世,也能有清淨法身。

(17)「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生生世世,行菩薩道」:「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他是兩輩子,不只是一輩子;前面的一輩子,完成了他行菩薩道,入人群等等完成,才返回來道場。返回來道場,表示「身、心」,法身的心,這樣燃臂供佛;用灌香油燃身供佛,那個身與我們的身是不同。他去了、再回來,同樣還是行菩薩道。所以今天說的這些,希望大家要很清楚。

(18)「用心薰法香,聞思修,靜慮法,用心了解法髓」:因為這段經文在過去佛教界,也被爭論過了,我若在這裡沒有再說清楚也不行。佛教界有的人說這樣會誤導,所以我這時候,經文既是這樣,也曾經有人,就是在研究佛法,也有人,尤其是教界的人士有人這樣爭論過,我現在在這裡特別將這段經文要解說更清楚,讓大家更了解一下。

(19)「用心了解聞法,『燃身供佛』的解說」:這是我自己的解說,希望大家清楚了解,這不是從哪裡來,是現在我自己的解說,對這個燃身供佛,我的想法向大家來再次解說。期待大家能清楚,在這段文、這個綱要,我來向大家這樣分享,讓大家再做一番比較清楚的了解。

(20)「世尊法如雲雨,如海一滴」:其實佛法是很開闊,我一直覺得只要僅僅一字,我可能說不完、做不完。世尊他的法如雲,抬頭看天空,天空清淨,白雲在天空。有時候我若遠遠看白雲,用心看時,這個白雲好像一隻白色的獅子,獅子一樣。再遠遠看,哇!就像一隻白象。大白象王、大白獅子,象王,就會去想到,想到普賢菩薩。獅子呢?就會想到文殊菩薩。

(21)「以開闊心胸,用心體悟,佛法比海更寬廣」:抬頭看天空,看到不一樣獸類的形,就會想到菩薩來人間那個標誌(座騎),這都是。而大白牛呢?《法華經》的法,大乘法,這可以在天空,也是能夠與我們有在學佛的人,看天,天有法;看地、看水,水有法。有時候下過雨的水,你們看它,啊!原來水中有月,水中有太陽,水中有白雲,水中有景觀,這就是雨水下過了。看看,總是這樣,大海能夠載船、載車,又能夠載房子,在大海中帶人。總而言之,開闊的心胸,這佛法比海更寬廣、比雲更多,這是佛法。

(22)「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本性,心包太虛,智慧滋潤成長」:世尊的智慧,就是教育我們人人同樣與佛同等,同等的本性,既然我們的佛性與佛同等,智慧也沒有差別,我們也是包山包海,這無不都是我們現在要學的,就是要學在這裡,「心包太虛」,智慧滋潤成長。

(23)「佛復廣說山川、草木叢林」:〈藥草喻品〉有說過,大家再將它想一下。天下萬物,大樹有多大?草木細小,有多小?真正法,就是大有大到那麼大,小有小到那麼小,這個大地大、小無法分開,這造成了一個美景。我們宇宙之間,到目前為止沒有第二個地球,這麼地美!可惜是人類破壞。

3、昨天全球視訊,聆聽臺中慈院醫療團隊報告分享:
(1)「醫療科溫馨座談」:又人類也能夠造成很美的人間。昨天臺中我們慈濟醫院,我們簡守信院長帶著一群醫療高手,臺中慈濟醫院各科室的主任回來花蓮靜思精舍,醫療科溫馨座談。每一年這個時候,我差不多要行腳到臺中去之時,今年我無法去,他們各科室的主任都回來了。昨天下午在這裡開會,在這裡做一個醫療報告。

(2)「慈濟的美,美在三輪體空、付出無所求」:開始之前,宋育民教授就來唱一首慈濟歌「美」。美啊!美在哪裡?美在三輪體空無所求。美啊!美在付出、付出無所求。這就是慈濟的美。要開會之前,先來這首歌,一切美啊!隨著這首歌入了這個世界,全地球的美都融入在這裡面。

(3)「醫病之情,醫療團隊,如何用心在專業的巧奪天工,用心醫治病人」:開始就聽各科室的主任來報告各科室醫生與病人,雙手造乾坤,那種巧妙,巧奪天工。外科、內科、眼科、骨科,將那種苦難,病人那種的病真的苦啊!

(4)「人生之苦,各種病苦」:有看到身體變形了、有的是整個身體臭不可聞、有的是眼疾的整個眼睛完全看不清楚了,一千度、二千度。一位莊教授(現職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專任教授)的雙眼罹患高度近視很深。以上如何用醫治。

(5)「醫生巧手,嘆為觀止」:這些病人,來到我們臺中慈院就醫,眼科蔡顯揚副院長領導的眼科,發揮了天工巧手,真的是很精妙。在那個眼中,那個毫芒,好像毫芒的血管,將視網膜去剝開。那個錄影帶拿來看到,巧手在剝開那個眼睛裡面那個網,還能進行補血管、接血管,實在是歎為觀止啊!

(6)「外科,微創手術」:現在醫療科技,微創手術,可在將身體裡面臟腑的腸、肚、胃、肝、膽,精密操作刀與夾子在裡面進行手術,刀這樣伸、縮在內臟,可以剪、可抽。東西抽出來那麼多,大工程,很微細這樣將它完成了。手術後,沒有什麼傷痕,不必剖腹,真的是巧奪天工。真是不可思議啊!

(7)「美術莊教授眼疾治療恢復後,畫一幅圖『四季謠』」:看到影片,病患在開刀房這樣經過,無法人完全恢復起來,抬頭挺胸走出去的,這是真的很不容易!那位教授眼睛恢復了,畫一幅圖來送我,「四季謠」,那一幅圖 。聽說那幅圖很有價值,他是用分寸計算的,可見這位教授他雙手巧工,就要靠那兩顆眼睛。這兩顆眼睛已經開始能夠作畫了,就像他的眼光的世界,將整個地球四季的景象畫在裡面,美啊!真的是這是人間,讓我過一天很美的世界。

(8)「歡喜法喜,聽聞病患恢復健康」:要說它美的世界,卻也是苦在前面,多少人受身體病痛的苦,苦過來了,都是他的眼疾被折磨好幾年,找醫無門,滿多眼科醫生將他辭掉,說:「你這沒辦法了,連開刀也不行了。」就像這樣,失望的患者來到我們的慈濟醫院,能夠這樣完成,恢復他全身功能。這覺得很快樂,我也法喜充滿。這就是這樣的世界,昨天過一天歡喜的世界,法喜充滿,美啊!

3、複習經文:【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

4、釋義經文:【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國城是所住,妻子是所愛;雖如是施,猶不及捨身。

(1)「國城是所住,妻子是所愛」:國城、妻子,這全都是所愛的,但是這些將它布施出去,因為這都是身外物。

(2)「雖如是施,猶不及捨身」:雖然是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心最愛,但不是我的身體,我將他們布施出去,還不及捨身,捨身供養。

5、【諸珍寶物、而供養者】:所可珍貴希奇寶物,此亦身外之物,寧及捨身取義至誠。財寶供養,不及捨身。

(1)「所可珍貴希奇寶物,此亦身外之物」:所有的珍寶,全都供養出去,這些珍貴、稀奇寶物,這些都是身外物。

(2)「寧及捨身取義至誠,財寶供養,不及捨身」:將這個身體捨出去,那當中的意義,當中意義的誠意,就是真誠懇切的意義,心志要供佛。僅僅供養那些,無法表達這個心志、這個意義。誠,那個誠心覺得還不夠,所以「財寶供養,不及捨身」。

6、『身見不忘,即我見不忘,即我所有見猶不能忘,以此故有四相,故多煩惱。』

(1)「身見不忘,即我見不忘」:若不捨得捨,就是「身見不忘」,因為我還有身體身的痛,所以我不敢捨。身外我全都捨,但要用身體,要如何捨?身體會痛,就像這樣叫做「身見不忘」,也就是「我見不忘」,我的身,因為我的身,我會痛。

(2)「即我所有見猶不能忘,以此故有四相,故多煩惱」:這就是我的執著,仍然還未斷、還未忘記。我們的煩惱,就是還有這些「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還有身相、我相的我見,四相都還在,煩惱還沒有斷。

7、『能然手指,則先能捨身,身見斷則我見斷,我所有見斷,而一切煩惱亦無不斷矣。』

(1)「能然手指,則先能捨身」:這就是身體,甘願捨,所說的手指,我們有五根手指頭、五根手指頭,十根手指頭;二十根指頭,包括腳。所以說有二十甲,二十個腳、手指頭的甲,手指甲。我們伸出來,能夠燃一指。所說的「指」,我們若有三指節,他燃一節,有三節,一根手指頭有三節,燃一節。

(2)「八指頭陀」:過去有八指頭陀,這是近代的,差不多虛雲大師這一輩的人,有一位叫做八指頭陀。他就是燃指,他燃二個指,是三節燃一節,叫做燒燃指,手指三節之中燃一節。

(3)「則先能捨身,身見斷則我見斷,我所有見斷,而一切煩惱亦無不斷矣」:我見有,有,我見、有見,若斷了,我所有見就斷。我所有的,我有的、我的見解,這些全都斷了。這就是我們要說,捨身燃香。

(4)「真法供養,用心體會,捨身燃香,表達一分的至高無上的虔誠」:學佛,就是需要至高無上,因為想要取得佛法,佛法是那麼地開闊,廣無邊際,世尊的法就像雲雨、如海。我們現在能夠聽到、能夠得到的,只不過才是一滴而已,當中還有很多!我們世間不論是景物,或者是所有的人的功能,無不都是在佛陀向我們說法其中的一部分、一絲絲而已,請大家向佛的道法要虔誠、用心,這叫做「真法供養」,請大家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726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