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靜思妙蓮華》四無量心虔敬供養(第39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信為道源功德母,正思惟啟正道法,信根堅固心願深,禮敬佛像存善念。」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若人散亂心:凡夫之心流蕩於六塵之境,分秒都不能自已,不得安住心,是謂散亂心。
⊙又散亂者,是因於諸所緣,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以散亂心輕飄,甚於鴻毛,馳散不停,不可制止。
⊙乃至以一華:若欲制之,非禪不定。若人心不定,妄念心多散亂,則藉由供花、畫像、抄經、禮佛皈心不散。
⊙乃至以一華:若欲制之,非禪不定。若人心不定,妄念心多散亂,則藉由供花、畫像、抄經、禮佛皈心不散。
⊙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一心不亂,虔誠敬供,即使一花一畫,禮拜合掌都是值佛因種。
【證嚴上人開示】
「信為道源功德母,正思惟啟正道法,信根堅固心願深,禮敬佛像存善念。」
信為道源功德母
正思惟啟正道法
信根堅固心願深
禮敬佛像存善念
常常告訴大家,「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它會成長一切的善根,所以我們一定要信,信於佛陀所說的道理。我們若能深心信仰,自然我們的心還是在正法中。
雖然在幾天前,向大家說過五堅固法。「堅固」就是很定的道理。佛陀在世,大家聽法,能修行、解脫這是一定的,很堅固的道理存在。佛滅度後,五百年間,就是大家還是相信,但是修行的懇切,那念信心較鬆動了。
第三個五百年,就是聞法、聽法的人多了,卻是修行的心淡掉了,信心也已經淡薄。只是聽法,卻是沒有用心要修,也沒有信心能夠證。所以,沒有真心修,也無法能夠證果解脫,這是第三個時期。第四個時期,那就是只是造像,建塔、寺廟等等,這叫做「像法」。
最讓人心痛的,就是在第五個堅固法,那就是鬥諍(堅固)。佛法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五濁惡世,所以就人與人之間,雖然有聽到法,卻是沒有真心想要了解佛法,不想要好好聽,不想要表達虔誠的禮拜等等,全都是,信心、尊重,都已經淡薄了,受世俗事這樣纏絆住,無法專心。
很多事情不斷在計畫中,忙碌啊!不斷就是在開發中,忙啊!一個公司夠嗎?還有機會能兩家公司,滿足嗎?還有機會,把握機會再去,這種擴大連鎖。不斷從小小的開始, (直到)很大;幾十個員工、幾百個員工、幾千人的員工、幾萬人員工了,那就感覺沒空了,哪有時間呢?
這是現代人,所以無法靜下心來接受佛法,沒有心思可以靜下來,好好想:人生,生從何來,死向何去?人生來到世間,到底是什麼目的而來?人與人之間,有什麼樣的道理存在嗎?這些事情,已經在人類,全都已經淡掉了,很少有人去想人與人之間,那種道理存在,所以只顧忙碌,或者是應酬,或者是享受,一天的時間有多久呢?所以佛法要注入人心,那就難了。
人心缺少了佛法,人間的軌道就會亂掉,所以人禍、天災多,受苦的人也很多。人生若缺少了佛法軌道,佛法的軌道就是提倡眾生於,「四弘誓願」和「四無量心」。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這麼多的眾生在受苦受難,這種心態紛亂,應該要發心來度眾生。在物質上的苦難,在人間中衝突、家庭不調和的苦難,或者是心迷、亂了,這種心靈的苦難,到底是誰要來輔導呢?到底誰能去救拔他的苦難呢?這就是因為佛法不住人心。佛法若能住人心,「眾生無邊誓願度」,不論眾生是受什麼苦,是身體、或者是環境、或者是心理等等的苦,只要有佛法,願意發心,世間的苦難人就能受得救,人間的軌道就能正。
所以,發心度眾生,發心,自己要去除煩惱。你若沒有去除煩惱,佛法無法入心。佛法入心之後,我們才會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不只是可能,是一定,因為回歸我們原來的本性。所以「四弘誓願」,是將佛法注入心來。
要問各位,這些佛法,有沒有注入我們的心呢?若有注入我們的心來,那就是正法,我們的心中,還是二千多年前佛所說的法,開出了菩薩道、教菩薩法,我們的心,還是在這分,法入心的軌道上。不只是心,心中有法,又行中也有法,那就是「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這種慈悲喜捨在我們的行動中,眾生在哪裡受苦難,不忍心,人傷我痛,一直就是希望,眾生人人能平安、幸福。就像父母心對待子女一樣,知道子女有苦難,那一念心;所以佛陀稱為「四生慈父」。
所以,佛陀對眾生,以「人天導師」的心,盼望人人能成就,這叫做「大慈無量」;以「四生慈父」的心,來看待眾生,那就是不忍眾生苦,這是「悲無量」。
佛陀教導眾生,希望眾生要在人倫道德上,在這軌道勵行。若這樣,人人心安理得,理得心安就能輕安自在、歡喜,這就是心中的歡喜,得法喜充滿。有了「喜無量」,同樣要大捨,付出,付出無所求,這叫做「捨無量」。心中有法,行中有法,這就是我們所要修行的過程。
我們要修行,一定要信,相信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那時候,佛陀所說的法,這是我們的道路,是道源,讓我們能夠去付出,法能夠入心,發「四弘誓願」,能夠力行「四無量心」。這就是不斷的,我們的功德的來源,不斷產生,我們所造作,身心的行為,所以叫做「道源功德母」。
正思惟,能夠引導我們於「正思惟啟正道法」。我們若是思想非常正確,思惟到底事情的是、非,我們能夠分清楚,時時啟發我們的正道,我們要走的路是正道;不只是自己行於正道,我們還要啟發別人,也是要行於正道法。
所以,「信根堅固心願深」。你的信根若很堅固,你的心願就很深了,「四弘誓願」,永遠都在我們的心裡,「四無量心」,永遠都在我們的行動裡。
所以前面所說過的,不論是遇到塔廟、佛像,我們都要恭敬。不論是造的人,或者是看到,起了歡喜,生出了信心追求佛法的人;或者是所聽到的,不只是用耳朵聽,我們還要唱誦出來,歌誦,要再念出來。若是這樣的人,前面就說,「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如是眾妙音
盡持以供養
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是前面這樣說的,佛經的經文。我們現在再接下來,「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於畫像
漸見無數佛
或有人禮拜
或復但合掌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我們要知道,「若人散亂心」。我們現在是,第五個五百年的時代,人的心就是散亂掉了,所以因為心散亂了,造作了很多污染的惡業,所以現在叫做五濁惡世。所以,那時候的佛陀就這樣說「若人散亂心」,都是說未來的現在。
若人散亂心:
凡夫之心
流蕩於六塵之境
分秒都不能自已
不得安住心
是謂散亂心
「若人散亂心」,現在的人、未來的人,若有散亂心。散亂心是凡夫的心,我們的心都是流蕩,流蕩,流蕩就是放蕩,放蕩在六道的境界中;流竄、放蕩,在六塵。六塵,大家都知道了,色、聲、香、味、觸、法,這種六塵。這樣去追逐在聲色歡樂場中,流竄在那裡,或者是沉迷在享受、欲樂之中。
我們現在能常常看到,人,很多人的地方,都是去遊覽,或者是什麼樣的節日,煙火,放煙火、放天燈,很多都是集中人潮,人潮都在那裡,或者是很多歌舞等等,這全都是在這種吃喝玩樂,吃、喝、玩等等,這叫做六塵境。
像這樣的心,分秒都不能自已。明知道我們的心要收攝下來,但是不能自已,一秒鐘,心就跑掉了。
以前我如果說,我們靜坐,心,我們就「數息觀」,從你的呼吸,出去,一,收回來;再另外一個呼吸,出去、收回來,二,這叫做「數息觀」。數一、二、三,有時候算不到十,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心,一、二、三,開始就已經,這種想入非非的環境,你的心就跑掉了。所以,這種分秒都不能自已,不得安住心。我們的這個心,就是讓我們安不住,這叫做散亂心。
又散亂者
是因於諸所緣
令心流蕩為性
能障正定
惡慧所依為業
以散亂心輕飄
甚於鴻毛
馳散不停
不可制止
叫做散亂,只是這個因,因諸所緣,為什麼我們會散亂?就是因為有種種境界來牽引為緣,讓我們的心流蕩為性。因為外面很動,使我們的心時時也在動中,所以會障礙了我們的正定。
所以我們現在要修行,第一項的障礙,你要去除,這個障礙就是我們的習氣,所以好好用心除掉你的習氣。你若要除掉習氣,你若要除掉習氣,那就是需要我們時時虔誠,對人、對事、對物,培養我們的誠正信實,我們才能去除,我們現在這種貪戀在欲念中,所以必定要用法對治。否則「惡慧所依為業」,我們若是一直讓習性障礙我們,即使我們的智慧,也同樣讓它掩蓋起來,所以所顯出來的就是聰明。
現在的聰明,就是我們的習性在轉動,所以他就去造作,以聰明去造作。所以聰明就是惡慧,惡的智慧,就是叫做聰明。
「以散亂心」,所以讓我們的心這樣飄飄然,沒有一個踏實的感覺。散亂心飄,就是飄浮、輕浮,那就是因為信心,信根沒有扎下去,信心不深,所以才會有這種散亂心輕飄。如毫(鴻)毛一樣,很輕,一陣少少微風就吹動、飛了,這「馳散不停,不可制止」,只要有風吹一下,它就這樣一直飄了。
乃至以一華:
若欲制之
非禪不定
若人心不定
妄念心多散亂
則藉由供花、
畫像、抄經、
禮佛皈心不散
「乃至以一華」。我們若能好好來制,要制我們這念心,就是需要定。藉著這分虔誠的心來獻花供佛,這樣也能在佛像面前,供花、供佛,在那裡抄經、禮拜,這樣,心漸漸地再找回來。以這樣的「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慢慢的即心即佛。
供養於畫像
漸見無數佛:
一心不亂
虔誠敬供
即使一花一畫
禮拜合掌
都是值佛因種
我們若是有這分虔誠的心,慢慢培養出來,自然就「漸見無數佛」。就是一心不亂,虔誠供養於佛像、畫像,或者是一朵花、或者是一個筆畫,只要你的心中,有虔誠的心,這樣禮拜、合掌,這樣都是成佛的因。或者有人願意這樣恭敬禮拜,或者是聽法合掌,表示虔誠,這樣這都是讓我們很方便,能夠去除散亂心的方法。
所以,我們學佛,應該要心存於過去佛的時代,所對我們的教育,我們要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大家一定要記住,信心要深。正思惟,凡事都要很正思惟,才能夠啟發出我們的正道法。信根一定要堅固,我們的心願才會深。若能夠這樣來禮敬,與佛在世就無異樣,這樣就是正法住世。我們人人的心還是要用最虔誠,敬佛如佛在,這分虔誠恭敬心。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