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803《靜思妙蓮華》啟發精進行(第40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03《靜思妙蓮華》啟發精進行(第40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803《靜思妙蓮華》啟發精進行(第40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803《靜思妙蓮華》啟發精進行(第40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一 8月 03, 2020 9:35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03《靜思妙蓮華》啟發精進行(第40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803《靜思妙蓮華》啟發精進行(第40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803《靜思妙蓮華》啟發精進行(第40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一 8月 03, 2020 11:23 am

20200803《靜思妙蓮華》啟發精進行(第40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過現未來時無異,大愛無私慧浸潤,聞法入心勤修持,心中有佛法中行。」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過去曾經建造塔像,供養恭敬之因行,均能長養善根,增益福慧;並能以此熏習之勝因,起無漏之功德。
⊙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從始自聞法,發心不退轉,自得究竟成佛,此明過去諸佛種種方便,悉是一乘之法式。

【證嚴上人開示】
「過現未來時無異,大愛無私慧浸潤,聞法入心勤修持,心中有佛法中行。」

過現未來時無異
大愛無私慧浸潤
聞法入心勤修持
心中有佛法中行

過去、現在、未來,時間一不一樣呢?我們若是心入於如來清淨本性,時間無論是長短,過去、現在、未來,這念心應該是一樣,長空萬里,不論是多廣的空間,同樣就是時間這樣在運轉,星球繞著太陽,它的法則都是一樣,所以說「過現未來時無異」。

我們有這個因緣,在這個時空中,有這個因緣薰習到,大愛無私的智慧,這樣在浸潤,所以「聞法入心勤修持」,我們這個時候,還有這個因緣會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要好好聽法,要好好殷勤受持。

法若人心,就如種子撒入心田,我們就要用功,做一個心田的農夫,好好為我們這片心地耕耘。所以,田若要收成得好,就要農夫很殷勤,所以我們的心裡有了佛法,那就是要在「法中行」,我們要在佛法中,好好加緊腳步,好好精進、好好修行,這是我們時時,都是這樣來互相勉勵。

《法華經》經文看來很淺顯,卻是意涵很深,佛陀既是來人間,用方便法在人間中,種種方法來教化眾生,用眾生的生活形態,再舉例教化他人,這全都是叫做佛法人間化。

這在佛經裡面,也是有這樣很多故事記載,就如《雜譬喻經》裡面,也有這樣一段經文,那就是在南天竺,一個海邊,靠近海邊的一個小國,這個小國,卻是發生了戰亂,在這個國家的人民,實在是民不聊生,很多人都流竄、逃亡、做難民。

這當中,在難民潮中,有一位老夫人,她的名字叫做阿龍,整個家庭都是失散了,剩她一個人就是這樣流浪。來到隔壁國,叫做私呵絜,也是一個小小的國家,所以來到這個地方,已經自己一個,如何生活?只好就是向人乞討,乞來生活,卻是這樣的生活,自己也感覺到年齡漸漸老了,到底要做什麼事情,舉目無親,在這種乞食的生活中。

有一天,就是因緣會合,在一個家庭的門口,這個家庭的長者和夫人,是很仁慈的人,看到這位是來自於外面的國家,就對她說,您的國家已經是這麼混亂,您的家庭現在是變怎樣?您的親人已經流離失散,什麼時候才能會合,不知道,不如您就暫時,安住在我的家庭裡。

這位阿龍老夫人,她就覺得若能這樣很好,也很感恩,就說,您這裡什麼工作我都能做,所以和這位長者的夫人,感情也是很好,她自己也是很勤快做事情。

有一天,看到一群比丘手捧著缽,她看到,起了恭敬心,自己走近,走近比丘群,看到他們手持的缽是空的。很感慨:過去她在南天竺的小國家裡,卻也是一個家庭有名望,而且全家都是信佛,常常都能去供佛、供僧。此時已經流落於異鄉他國,身上沒錢,要用什麼來供養呢?

就向長者夫人求,求說:「能借我數千錢?我甘願賣我的身體,我們來寫契約,我一輩子都要當您的奴僕,我要賣身,我要錢。」夫人就趕緊用千錢,送給這位阿龍,她就告訴她:「拿去用您所想要用的,不必契約,也不需要說做什麼奴僕。」

阿龍很感恩,拿著這些錢,就跑到村莊裡,這個城裡的村莊,她就一家一戶去拜託,六十戶的家庭,她就將這些錢,分散給這六十戶的家庭,她就拜託他們說:「您將這些錢,拜託您要備供養,能夠供養沙門。」當然她也告訴他們,供養沙門的好處。所以這六十戶接受到這些錢,真的大家都是很用心,準備要供養沙門。

這位阿龍趕緊,她就又再回來,來到這比丘群,就向大家說:「各位修行者,沙門,您們現在可以趕緊進城,那個村莊家家戶戶,都很誠意將要供養。」這些沙門比丘聽到阿龍這樣說,歡喜再回頭到城裡去。就這樣,人人都是缽中有能吃的佳餚。

經過了幾天,每天入城都能托缽,滿滿的缽,所以這些沙門比丘就想:「怎麼從她開始,請他們再入城去托缽,從此開始,這幾天,這家家戶戶都能歡喜供養,到底這個原因是在哪裡呢?」也追問,阿龍只好將她的身世,這樣逃亡離開她的國,她的家,流離失所,來到這個國家,有這個因緣在長者的家庭,把這些事情說給比丘聽,甚至也讓沙門比丘知道,她是很虔誠的佛教徒,過去也時時供佛、供僧。

這些沙門聽了之後,感到自己很慚愧,大家都想,要用什麼方法,來回報這位老婆婆呢?大家考慮之後,就說:「只好我們大家要再更勤精進,來回報、來回向給這位老婆婆。」從此開始,這個小國裡,就忽然間感覺到,怎麼氣氛都不同了,好像很瑞相,全都變了,因為那麼多人在供僧了,所以感覺起來,城中的氣氛好像很有瑞氣。尤其是樹木,若直直的樹木,它自己會彎下來,好像每一株樹都是在鞠躬一樣。所以很多的人民,看到很多的瑞相,那種的感覺,傳到國王的耳裡,國王聽到了:「是啊!到底是什麼事情?」趕緊叫人問。

原來在城外一群比丘,除了每天托缽,以外的時間就是虔誠、很殷勤精進修行,所以很多的人民都來聽法,所以很多人聽法,這國家人民的生活氣氛不同了。國王聽到了,歡喜了,就請沙門入宮去接受供養。同時,國王就問沙門:「到底為什麼你們會這麼用心?」比丘就說:「因為這位老婆婆,名字叫做阿龍,她的供養。」種種的因緣。

國王知道了,就叫人去請這位阿龍。這位阿龍老婆婆,她就說:「我沒有什麼,我今天能夠成就,是我的長者夫人成就我。」所以要來請阿龍的人,就連長者夫人都請入宮了。

入宮後,國王看到這位老婆婆,阿龍,她的智慧,堪得做他宮內的老師,所以國王就將這位阿龍,聘入宮廷,也感恩這位長者夫人。國王信佛了,開始時時請比丘來供養,同時也請沙門比丘為國王授戒,成為優婆塞。阿龍帶著宮裡的采女,全都來皈依,也是受戒成為優婆夷。

這段經文,真的也是很感動人。我們想一想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天底下有多少的國家,國與國相爭,或者是國內不論是政府、人民,這樣互鬥。就如敘利亞不就是嗎?真的逃難的災民,有多少的家庭流離失所,家人失散,這也很多。古時代有這樣的事情,現代的時代也有這樣。虔誠的人,他有那個智慧,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還是展現出那分悲智雙運、這分無所求的付出,結果所得來的,這就是佛法。

所以在經文前段就是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是前段的經文,人,不論是怎麼樣,像比丘他在修行的過程,難免也會比較散漫,有這個因緣,這位老婆婆阿龍,她那分賣身供養,這些沙門比丘,自己也能警惕起來,要趕緊收心,要勤精進來回報供養的人。

所以,散亂心,不只是一般凡夫才有,其實修行者也會有。不過,什麼樣的因緣,能夠啟發他們勤精進,這分的道業,真的也是能影響很多人。所以,「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這種虔誠心的因緣,皈命「南無佛」。佛陀怎麼教我們,我們要趕緊依教奉行,心靈的道場莊嚴起來,自然就能度那些,國家、人民等等,所以這就是能夠成就。

現在再接下來:「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於諸過去佛
在世或滅度
若有聞是法
皆已成佛道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現在再接下來這段經文,「於諸過去佛」,過去諸佛,不只是釋迦佛,釋迦佛在說過去無量數的諸佛。或者是滅度後,不論佛在世,或者是佛滅度後,「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若能在諸佛過去,在世說法,滅度之後,人人能夠按照過去佛,這樣的教法來實行,所以那個佛法,還是一樣能夠流通。道理是永在,這是釋迦佛所說的,這是因緣,有這個因緣會合,法與道理又是再顯現。

於諸過去佛
在世或滅度:
過去曾經
建造塔像
供養恭敬之因行
均能長養善根
增益福慧
並能以此
熏習之勝因
起無漏之功德

過去佛,現在或者是滅度,在滅度之後,若有聽到法,他能夠成佛道。意思就是說,過去曾經過建塔、造廟、雕像,讓佛法能夠流傳,甚至過去也曾供養三寶,用恭敬心的善因、善緣,這樣這個因緣還在,雖然佛是滅度之後,內心這個善因緣,還是能夠滋養我們的善根。不斷地,這個善根不斷地滋養,能夠增益福慧。這就是受法若很深,善根有深入,漸漸地一直薰習,這個殊勝的因緣,自然戒定慧,定於心中,雖然諸佛是過去,也滅度了,但是這個善因緣,無漏的功德還是在。

若有聞是法
皆已成佛道:
從始自聞法
發心不退轉
自得究竟成佛
此明過去諸佛
種種方便
悉是一乘之法式

「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就是說從始,從開始聞法,一直聞法在薰習我們的心,能發心不退轉,這樣一直漸漸向前走,這分愛的力量、這分信仰的心,還是永遠存在,不斷、不斷自內,從我們的內心不間斷在滋養中,所以「自得究竟成佛」。這就是向我們表明,過去諸佛所種種方便的教法,這樣來教化眾生,眾生雖然接受到方便法,他也能夠滋養善根,這能夠漸漸地,因緣若成熟,現在釋迦佛開始說一乘法時,也有因緣能夠會遇。

所以,雖然我們人,凡夫就是六道不斷在輪轉,那個種子,善的種子還是在,無漏,沒有漏失,一旦因緣成熟。在釋迦佛的時代,聽到行菩薩道,已成就或者是還未很成就,一直生生世世,能夠遇佛法來薰修。

一直到我們現在,說不定我們在二千多年前,也是共在一個道場裡,我們就是生生世世,看因緣的成熟,互相接引、互相濟度。這就是要了解佛法,雖然是很簡單,卻是它有很深涵的道理存在。

雖然《雜譬喻經》中,也是方便法,講人間事,其實人間就是有這樣的事情。過去的人間、現在的人間,一樣都有這種的生態。所以這就是人間,虛空有盡,人間事相無窮盡,所以我們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803《靜思妙蓮華》啟發精進行(第403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