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804《靜思妙蓮華》乘真如之道(第406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04《靜思妙蓮華》乘真如之道(第406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804《靜思妙蓮華》乘真如之道(第406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804《靜思妙蓮華》乘真如之道(第406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二 8月 04, 2020 7:21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04《靜思妙蓮華》乘真如之道(第406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804《靜思妙蓮華》乘真如之道(第406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804《靜思妙蓮華》乘真如之道(第406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二 8月 04, 2020 11:20 am

20200804《靜思妙蓮華》乘真如之道(第406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法入心中應時機,滋潤菩提根深植,增長慧命菩薩道,度脫人間無明苦。」
⊙「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一切諸如來:佛十號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之故,名為如來。
⊙佛出世間,有大因緣,為教化眾生,根機不齊,受化不易,如來悲智雙運。
⊙以無量方便:適眾生根機,皆得度脫。
⊙度脫諸眾生:眾生沉淪生死之苦海中,不能自拔。
⊙《法華經》序品曰:「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
⊙「凡是發心立弘誓願,為欲度眾生,需積功累德為本,先能自度,方能度脫一切。」
⊙入佛無漏智:慈心循循善導,能令眾生漸入無漏智,漸漸近佛知見。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謂三乘之人,離煩惱無染之清淨智也。斷惑證理,即此智之用。
⊙「法入心中應時機,滋潤菩提根深植,增長慧命菩薩道,度脫人間無明苦。」

【證嚴上人開示】
「法入心中應時機,滋潤菩提根深植,增長慧命菩薩道,度脫人間無明苦。」

法入心中應時機
滋潤菩提根深植
增長慧命菩薩道
度脫人間無明苦

佛,人人心中本具,就是一念無明,所以我們墮落六道,就是六道輪迴不能自己,所以我們要如何再回歸回來,與佛同等的本性清明?這就要有方法了。

就像親人,人間之間,不論你怎麼親,哪怕是自己親生的子女,為了財產,說不定反目成仇,對簿公堂。常常聽到,啼啼哭哭來訴說:「我這樣該怎麼辦?」該怎麼辦?世間法若沒辦法,我們就來用佛法。

要如何用佛法對世間法呢?看,物,世間的財物,到底對我們的生命幫助多大?我們若是修行者,心中有法的人,每天在生活,也只不過吃得飽、穿得暖、睡得穩,這樣就是最幫助我們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就很滿足了,何必為了世間物、財,這樣至親的親人,反目成仇,何必呢?放下吧!放棄吧!其實,再想一想,我們不缺,還有很多,生活還很富有,何必呢?像是這樣,自己若有時時法在心中,財物只不過是我們生命中,生活能過就好。若是剩的呢?若再更想得通的,剩下的就是捐出去。捐,為苦難人而付出。

這種懂得及時付出,物質的付出,或者是我們樣樣都知道,看到有的人真的不知道的人,看到他為了財物,這樣至親反目成仇,就及時用此法來告訴他,勸、陪伴,讓他的心能平和下來,知道這是身外物,好好來應用,知道要惜好感情、結好緣,這一生,還有來生。這一生雖然是至親,或者是好友,為了這件事情結了惡緣,結仇就連禍。

不是這一生不值得,尤其是後悔莫及,也是會帶去來世,說不定不是親人,也不是好友,就是仇人、敵人,處處毀謗、時時迫害,說不定會這樣,也說不定。所以,這一生我們要懂得如何,結好因、造福緣。若這樣叫做「法入心中應時機」,不論什麼時候、什麼根機,我們都能夠很圓融。

「滋潤菩提根深植」。滋潤,要用法水來滋潤、佛法來滋潤,讓我們的心中這顆菩提的種子,不斷發芽、不斷菩提根一直深。若能夠根深,自然菩提樹就會展開、展大,能夠遮蔭熱惱的眾生。就不會風一吹,樹就倒了,這就是我們要用法。不論是在人世間,五濁惡世之中,苦難眾生偏多,我們自己要趕緊聽法入心,將我們的菩提根扎得深,才能夠庇蔭這種天地間,那種懊惱,可以保護著大地,也能庇蔭人類。所以我們「滋潤菩提根深植」,還要「增長慧命菩薩道」,這就是我們學佛,時時要自我提醒。

學佛、學法,就是行在菩薩道中。唯有行菩薩道是一乘法,《法華經》中,就是要教導我們行菩薩道。所以我們若能增長慧命,菩薩的道路,我們就能走得很平坦,我們就能走得日日法喜充滿。

雖然很忙碌,每一天就像德浩,在向屏東的(慈濟)人說:「我們一天的時間是這樣這樣過。」你們知道,那些人很感動,原以為修行者是清閒、清閒,原來不是。每一天是這樣分秒必爭,這個分秒必爭,不是口號,是身體力行。每一天的時間,都是在增長慧命,每一天這樣在做,分秒間這樣在做,做得很歡喜。不是為自己,是為了這個莊嚴道場。

莊嚴道場,廣招徠眾,在這個道場學法,能夠聞法、能夠感受法,法入心,這樣回到他的社區,面對著廣大的人眾,他就可以分享。這也就是走在菩提道上,不論是如何的辛苦,在辛苦中我有一分的甘甜,那就是法喜,所以「甘願做,歡喜受」,這就已經是增長慧命了。

所以,我們若能如此,就「度脫人間無明苦。」人間都是無明多,真的是無明。有時候,聽到這樣啼啼哭哭、充滿煩惱來訴說,雖然應時、應機輔導他,是不是這樣就能入心呢?是不是聽得清楚呢?是不是他的無明,能夠這樣掃除了嗎?不知道。

不過,雖然眾生剛強,這種的習氣難調伏,連舍利弗都會怕。而我們就是不怕——我就是要發菩提心,我就是要面對這樣的眾生。這些芸芸的眾生,若沒有菩薩願意發心,永遠沉迷。世間沒有法,人間哪能有淨土呢?所以我們要發心立願。

所以經文之中這樣說:「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一切諸如來
以無量方便
度脫諸眾生
入佛無漏智
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段經文就是要告訴我們,「一切諸如來」。「如來」就是佛十號之一。

一切諸如來:
佛十號之一
如者真如也
乘真如之道
從因來果
而成正覺之故
名為如來
佛出世間
有大因緣
為教化眾生
根機不齊
受化不易
如來悲智雙運

我們常常在念,佛陀的十號,其中「如來」是他的十號之一,「如」,如者是「真如」。什麼叫做「真如」?意思就是說,「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之故)。」佛陀他也是本具佛性,他已經早就已經對人世間,事物、道理,沒有不懂的,而且是已經透徹宇宙,超越人間的道理,他都知道。

但是,因為人間眾生,實在是很需要,所以雖然佛已經覺悟,超越三界。前日告訴大家的「三界」以外,佛法另外解釋的「三界」,那是很深,我自己的境界也還無法到達,已經空到一切都是一無所有,這種的無色界。

但是,我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境界,就是我們要超越欲界,一切世間物質欲念,我們修行要看開,視富貴如浮雲。其實我們若到高山上,遠遠的,我們看了好像是雲,我們若這樣走、走、走,走到雲中去,其實什麼都沒有,只不過在人間,這種大自然的景界,所看到的,有的是很虛,我們以為「有」。

有的是世間人所創造的物質,到底這些東西,我們要去執著什麼?不需要。修行,超越世間一切,不論是虛的,或者是實的,對我們而言如浮雲一般,這就是超越欲界。色界,這些東西與我無關,這些東西若是我的,我能普及給需要的人。這些東西「三輪體空」,沒有我所有、沒有中間的物質、沒有誰是我給他的,這些物質觀念都撥開掉,色界,我們超越了。超越了色界,我們還要有那分,什麼都沒有,就是空,我們已經看空了一切,卻是妙有。

這個妙有真理,人人真如本性,已經成就了;不只是存在,也已經現前了,超越了三界。但是,佛,如來不忍心天下眾生,還有多少執著於欲中,受盡了苦磨,所以他「乘真如(之道)」。「乘」就是在那個地方,到這個地方,乘著這個法,真如之法,真理,乘著這個真理,又再來到人間。「乘」就是運輸的器具,如來的運輸器具是「道」——是真如之道。

所以「從因來果」,他的因緣若成熟,二千多年前,出現在印度迦毘羅衛國,那個時代,那個時代那些眾生,那個皇宮,這對父母,與他的因緣這樣成熟,和那個國家、和那個時代的因緣成熟了。開始以太子的身形,和我們人的生活一樣,在看人的生活中,體會了生、老、病、死之苦,用這種道理,人間的道理來向大家說法。

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要到哪裡找苦行?我們用這樣的道場、用這樣的時間,我們在人群中,「慈濟宗門人間路」,入人群中,人群就是我們的道場,在這個人群中,來看形形色色的人生,聽人人在他的人間經驗,生、老、病、死在醫院裡等等,我們全都體會得到。

總而言之,「從因來果而成正覺」,所以名稱為「如來」。這是佛陀超越過了三界,他又再不忍心,不忍心眾生,所以用這個道理再來人間,一大事因緣「開、示」眾生,這樣稱為「如來」。

所以,一切如來,「佛出世間有大因緣,為教化眾生」。根機,眾生的根機不整齊,所以要度化很不容易。有時候每天在和人說話,在我自己的感覺,感覺就如一杯水慢慢地倒,不過是倒在石頭上,熱滾滾的石頭上,有時候也覺得很無奈。但是無奈,是不是這樣就停下來?不行,還是要悲智雙運。因為我們學佛,就要學佛的慈悲,就是要學佛不放棄眾生,所以要用慈悲、用智慧、用耐心,希望他又有機會再回來聽;聽了之後,心能開一點,改一些,又有因緣再回來;就這樣漸漸濕潤,濕得讓它這顆石頭能長出青苔,也有一些青苔保護著,不要那麼乾燥。法,能夠讓他入心。所以要用悲智雙運。

「以無量方便」,適應眾生的根機,這樣來為之度脫。

以無量方便:
適眾生根機
皆得度脫

「度脫諸眾生」,眾生沉迷在生死苦海中,不能自拔,苦不堪,所以佛他要不斷來人間修行。

度脫諸眾生:
眾生沉淪
生死之苦海中
不能自拔

《法華經》序品曰:「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

法華經序品曰:
諸仙之導師
度脫無量眾

「諸仙」就是修行的人,修行的人,古時候都是在山林裡,所以是修行人的導師,叫做「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這些修行人的導師就是佛,這種已經開悟的覺者,在人間「度脫無量眾」。

「凡是發心立弘誓願,為欲度眾生,我們必需要積功累德為本,我們要先能自度,才有辦法度別人。」

凡是發心
立弘誓願
為欲度眾生
需積功累德為本
先能自度
方能度脫一切

所以我們還是一樣要用功,我們自己要「入佛無漏智」,當然,我們也希望其他的人,也能夠接受佛法、入無漏智。各位,「無漏智」,除了戒、定、慧,「慈心循循善導」,好好向大家引導,「能令眾生漸入無漏智」,能令眾生漸入無漏智,我們就是還是要悲智雙運,要好好的,慢慢地來勸教,所以,「漸漸近佛知見」。

入佛無漏智:
慈心循循善導
能令眾生
漸入無漏智
漸漸近佛知見

這一定要耐心,對自己要先自度,然後用耐心來度眾生。讓大家,有聞法的人,「無一不成佛」。

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謂三乘之人
離煩惱無染
之清淨智也
斷惑證理
即此智之用

這必定要乘三乘無漏智成佛,就是要離煩惱無染著,清淨的智慧,斷種種的惑、無明,若能夠證得道理,這樣才是讓我們受用,這叫做「無漏智」。

各位,「無漏智」是在我們日常中,戒、定、慧之中,這樣所產生出來。我們必定時時法在心中,自然我們的行為,戒、定、慧,不斷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我們的生活中,必定要「法入心中應時機,滋潤菩提根深植,增長慧命菩薩道,度脫人間無明苦。」

法入心中應時機
滋潤菩提根深植
增長慧命菩薩道
度脫人間無明苦

看到人間,為了人生的欲、物質而苦,實在很不捨。但是剛強,要能夠化掉,淡化欲念,談何容易。不過,我們還是要發大慈悲心,悲智雙運,乘如是理來度眾生。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804《靜思妙蓮華》乘真如之道(第406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