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805《靜思妙蓮華》四心覺道(第407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05《靜思妙蓮華》四心覺道(第407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805《靜思妙蓮華》四心覺道(第407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805《靜思妙蓮華》四心覺道(第407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三 8月 05, 2020 8:16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52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05《靜思妙蓮華》四心覺道(第407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805《靜思妙蓮華》四心覺道(第407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805《靜思妙蓮華》四心覺道(第407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三 8月 05, 2020 12:28 pm

20200805《靜思妙蓮華》四心覺道(第407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誠心誓度眾,正心斷煩惱,信心學法門,實心成佛道。」
⊙「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諸佛本誓願:諸佛出世入人間,本懷悲智弘誓大願。諸佛菩薩皆有總、別二種誓願,如四弘誓願是總誓願,為內修。四無量心是外行,藥師佛的十二願是別誓願。
⊙我所行佛道:佛慈為眾生出現人間,示相修行覺道。為引導眾生修行菩提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

【證嚴上人開示】
「誠心誓度眾,正心斷煩惱,信心學法門,實心成佛道。」

誠心 誓度眾
正心 斷煩惱
信心 學法門
實心 成佛道

常常告訴大家,誠、正、信、實。我們若能夠時時用這四念心,我們就能用最虔誠的心,誠心誠意,修行就是要立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就要誓願度眾生,用正心、正思惟,「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要誓願斷去煩惱,心要正,沒有偏邪。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才能「法門無量誓願學」。更需要的就是,要用最老實修行的心,佛道是無上,我們要誓願成。這叫做「四弘誓願」。

學佛,若是缺了要度眾生,缺了斷煩惱,缺了求法門,缺了誓願成佛,若是這樣,就不必學佛了。所以,這「四弘誓願」是修行者不可缺少。

所以,我們要用很虔誠的心,來學佛、聞法。學佛,我們要多聽法。所以在佛經中,佛陀開啟方便的法門,用種種的人間事,或者是修行方法,這樣循循善誘。佛陀一直告訴大家,聽法要用心,用心進去,要時時不斷複習。所以在過去,佛的時代,比丘聽法很虔誠,所以他的心,顧守在正思惟,佛陀怎麼說,他就是信受奉行。

一位比丘,他每一天聽佛說法之後,他都會很用功,在樹林裡開始就背誦,今天佛所說的法。他不只內心背誦,他會很大聲、很洪亮的聲音,這樣唱誦出來。

在樹林裡面有鳥,鳥聽到比丘在複誦佛的教法,這小鳥牠就會停在樹枝上,很用心聽。其中有一隻鳥更是用心,牠聽得很歡喜,每天、每天,這隻鳥都是在同一個位置,用心、恭敬聽比丘在誦念、在複習,誦念佛所說的法,每天都是這樣用心。

有一天,一位獵人,打獵的人,他來打獵,看到樹上的鳥,他對準那隻鳥,就這樣射出去。這隻鳥在聽法,聽得正歡喜的時候,渾然不知牠的身外有這個危機,不知道,所以這位獵人射中了這隻鳥,鳥因為這樣所以往生了,喪失了這隻鳥的生命。但是這隻鳥往生之後,生到天堂,牠忽然化生在天堂時,這隻鳥感覺到:「我何德何能,我是什麼因緣,能夠以過去的鳥身,忽然間能夠生在天堂?」自己思考。

想到了!一定是,一定是在生前,就是比丘在誦佛所說的法,我用最虔誠的心聽,因為這個聽法的因緣,這樣生在天上,一定是這樣。自己這樣想:「感恩啊!感恩三寶,有佛的說法,有比丘的精進,有這樣這麼好的法,讓我聽入心,所以我感恩,應該要報三寶恩。」

他就捧著花,用虔誠的心到那位比丘面前,就膜拜、感恩:「感恩比丘尊者,您的精進、用心,讓我能夠得福生天。我今天來要求,求尊者為我皈依,我願意皈依三寶。」

比丘聽了,歡喜為(過去)這隻鳥,現在的天人祝福,也為他皈依。對自己的信心大增,增長了自己的信心,聞法之後,法要入心,要殷殷不斷複誦,這樣也是修行;內修為功,外行為德。這位比丘相信了。

阿難知道這件事,去向佛陀這樣說,將前面這些事情都報告佛陀。佛陀歡喜,就對大眾說:「聽,有聽到嗎?小鳥聽法虔誠,牠也能乘著聞法的福,聞、思、修,能夠生在天上。何況是人,人若能夠專心、信心學法,他所成就的,應該是不輸於鳥。」這是佛陀應機說法。

這是我們要知道,佛法,我們必定,要用最誠懇的心來聽法,不要說,多少啦,隨便(聽),絕對要用虔誠的心來聞法。那種誠心聞法,除了自度,還能度他;聽了之後,法入心,我們能和人分享,同樣能夠播種在人的心中,一念菩提種子。所以,我們要用最誠懇的心,時時正思惟,要立信心,同時要腳踏實地,好好精進,這才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前面的經文說:「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一切諸如來
以無量方便
度脫諸眾生
入佛無漏智
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要看過去的諸佛、現在的釋迦佛、未來的諸佛,都是用很多種的方便,無不都是,為了要度脫所有的眾生。不只是要度人而已,(是)諸眾生。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小鳥聽法都能生天,何況說人聞法,不斷累積,向前精進,方向不偏差,當然就能夠成佛,這是前面的經文。

現在再說,「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

諸佛本誓願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眾生
亦同得此道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是佛他這樣說。「諸佛本誓願」,每一尊佛的誓願都是一樣。諸佛出世入人間,出世在世間,他也是一樣去修行、覺悟之後再入人間來。所以我們說「慈濟宗門人間路」,要入人群中,這就是我們,雖然有「靜思法脈」要「勤行道」,我們要發「四弘誓願」,我們還要入人間,要走人間路,入人群中,才有辦法度眾生。

所以這是諸佛,不論是出世在入人間,都是懷著本願;所以,諸佛的本懷,是「悲智弘誓大願」。

諸佛本誓願:
諸佛出世入人間
本懷悲智
弘誓大願
諸佛菩薩皆有
總、別二種誓願
如四弘誓願
是總誓願 為內修
四無量心
是為外行
藥師佛的十二願
是別誓願

這都不能離開的,每一尊佛這種的弘誓,就是誓度一切眾生、誓斷一切煩惱、誓學一切法門、誓願成佛道。這全都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的本懷心願。成佛之後,悲智雙運,發揮弘誓大願,這是每一尊佛的本懷。

所以,諸佛菩薩都離不開,這總、別二種的誓願。諸佛都有總願與別願,總願就是「四弘誓願」,現在釋迦牟尼佛,是用「四弘誓願」,過去諸佛、未來諸佛也是一樣。哪怕是阿彌陀佛,他是要有「四弘誓願」,藥師佛,他也是根本要有「四弘誓願」,這叫做「諸佛總願」。每一尊佛,都不能沒有的「四弘誓願」,這是最根本,諸佛總願。

當然,諸佛也有別願。就如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藥師佛有十二大願,釋迦佛有「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所以除了「四弘誓願」,釋迦佛還有「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雖然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很多,藥師佛也有十二願,怎麼釋迦佛只有這四個願呢?

除了「四弘誓願」,還有「四無量心」,大慈,佛陀的慈心,愛一切眾生。大悲,佛陀視一切眾生,如己子、如己身,眾生無量無數的煩惱、苦難,佛陀如體同受,他自己的身體所感受到的苦,所以他要發「四無量心」。

他大慈無悔、大悲無怨,不論眾生怎麼樣的如何剛強,佛陀的慈悲,都是無悔無怨,不斷在人群中,設法要來救度眾生。不管是遇到多少煩惱,佛陀心寬念純,都是歡喜付出。這種歡喜付出——喜捨;為眾生,六道中,隨著眾生在六道,佛陀也是這樣在六道,不斷找因緣度眾生,這就是不怕辛苦的付出。所以,慈、悲、喜、捨,這就是釋迦佛的四無量心願。

所以說,「四弘誓願」是總願,總的誓願,這就是內修,每一尊佛都要內心,有「四弘誓願」為內修;「四無量心」是外行,這是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教育。

其實,不論是四十八願,或者十二大願,都不離慈、悲、喜、捨。所以說,行菩薩道,要有六度萬行;萬行,就是行行有願。所以說來,人人的心願,願無窮盡,「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就是說願心無窮盡,所以說,發願有總願、別願。

佛陀說「我所行佛道」,釋迦牟尼佛他所行的佛道,不離開慈。

我所行佛道:
佛慈為眾生
出現人間
示相修行覺道
為引導眾生
修行菩提道
普欲令眾生
亦同得此道

佛慈為眾生,佛陀所行之道,不離開大慈為眾生,所以他出現人間,降兜率、入皇宮、出胎,就是他現這樣的生態,和我們世間人同樣,有兒童時,有青少年時,有壯年時,從中年,開始,從壯年而入中年,都是為眾生,開始尋尋覓覓人世間的真理。這也就是要教我們,我們本具佛性,我們同樣要將我們的佛性浮現,我們必定要經過這樣的人生,如此追求佛法,能夠讓佛法,這樣人人能體會。

所以,這是「出現人間,示相修行覺道」,顯示這樣的形相,叫做「八相成道」。過去也說過,以這種人間世相,這樣去修行,覺悟之後,就是再回歸來引導眾生,修行菩提道。這條路他走過了,開始又再回過來引導大家,這樣依照他這條路走。

所以,「修行菩提道」,我們看佛陀怎麼走過的路,我們就隨他這樣走,走出這條菩提覺道,覺悟的道路,就是我們要不斷向前前進。「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這是這段文,希望我們人人,要會發大心、立大願,行在菩提道上。

看看,學佛,不是說「我有聽」。「聽,有聽進去嗎?」「有,有。」「你再說一遍給我聽。」「我說不出來。」「為什麼說不出來?」「不知要怎麼說起?「記得嗎?」「記得、記得。」「不然你表達一下。」「不過……。」這無法表達出來,就是法沒有入心。自己說已經有聽進去了,自己說知道了,但是就是沒有體會,這個法和我們的心,沒相應到,所以我們無法將這個法說出來。

「你無法說出來,沒關係,不然剛才說什麼,你背誦一遍給我聽。」「記得,不過背不出來。」這樣能說「記得」嗎?我現在若問你們:「剛才開頭我怎麼說?誠心是怎樣?」(答:誓度眾。)對,誠心誓度眾;正心呢?(答:斷煩惱);信心呢?(答:學法門);若是實心呢?(答:成佛道)幸好,大家至少也要背進去,和我們的心,這些文字和我們的記憶,要灌輸進去,這樣就入我們的心。

聽了,是不是靜靜的呢?是嗎?(答:不是)那要怎樣?要不斷再複誦,互相分享。「我有聽到,你記得嗎?」「有。」「那你背給我聽。」我就背給你聽。我們也可以互相(複誦):「你記得嗎?」「我記得,我背給你聽。」看,這叫做背誦。

所以,我們若能夠這樣,嘹亮的聲音背出來,誦出去,背進來,誦出去,這樣,周圍的人聽到,哪怕是小鳥聽到,牠也會起歡喜心。你用虔誠的心背誦,你這念心,就是隨著法,聽的眾生,他能夠體會理,法入心,那真誠的法,自然他也聽進去了。這種聞法、理解,就是要複誦,用最誠懇的心。

各位,鳥聽法都能生天,何況我們人,聞法精進,怎會不成佛呢?所以我們人人要相信,但是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805《靜思妙蓮華》四心覺道(第407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