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813《靜思妙蓮華》學善軟心 隨順受教 (第41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13《靜思妙蓮華》學善軟心  隨順受教 (第41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813《靜思妙蓮華》學善軟心 隨順受教 (第41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813《靜思妙蓮華》學善軟心  隨順受教 (第41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四 8月 13, 2020 7:47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13《靜思妙蓮華》學善軟心  隨順受教 (第41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813《靜思妙蓮華》學善軟心 隨順受教 (第41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20200813《靜思妙蓮華》學善軟心  隨順受教 (第41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Empty周四 8月 13, 2020 12:26 pm

20200813《靜思妙蓮華》學善軟心 隨順受教 (第41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學佛善軟心,隨順受教育,修己利他行,安隱正法中。」
⊙「以種種因緣,譬喻亦言辭,隨應方便說」《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今我亦如是,安隱眾生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今我亦如是,安隱眾生故:佛說知眾生根機不齊,為適應眾生根緣不同,故設權巧方法,安隱入眾生心。
⊙「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大悲,救苦眾生。」《無量義經》
⊙「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生作大導師。」《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眾生於法得心安隱,立心向道進求。
⊙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佛以種種言辭譬喻,開種種妙權方便法門;宣示於眾生佛之知見,一乘佛道。

【證嚴上人開示】
「學佛善軟心,隨順受教育,修己利他行,安隱正法中。」

學佛善軟心
隨順受教育
修己利他行
安隱正法中

佛陀是大慈悲,學佛,學大慈悲心,那就是善的柔軟心,善、柔軟,心對待眾生就像慈母、慈父,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常常一句話說「佛視眾生如羅睺羅」,羅睺羅是佛陀的孩子。佛陀成佛之後,一個心願,就是眾生平等,要如何讓人人能夠接觸到佛法,如何讓人人能夠心得解脫。

所以這個心願,回到皇宮,還是度他的父親、度阿姨、度皇宮的任何一個人。他說法,同時他愈是至親的人,就是他愈想要度,哪怕是羅睺羅,還是那麼小,天真無邪,他還是將他的孩子度來出家了。儘管阿公(淨飯王)不捨,一個國家盼望的兒子,已經出家去了,接下來,孫子,也就是他唯一的期望。卻是佛陀,真正最親最愛,才更要將他度得能夠深入佛法,所以他把兒子也度出來了。

這表示佛慈悲的心、愛眾生的心,就像愛他兒子的心一樣,所以佛視眾生如一子,要眾生全都能得到教育。所以,眾生根機不整齊,佛陀就要想,用種種的方法來教育,所以開方便法,隨眾生機。

修行,我們若了解了佛陀的心,我們就要用深心,最深刻的心來接受佛法,佛法要牢牢記住在心裡。這種「修己利他行」,不只是自己來修行,我們還要再利他,要修這樣的行。

各位,學佛不是為了我們自己。說人生,知道無常,我看開了一切,放棄了一切,我們來獨善其身,自己能夠解脫,沒煩惱就好了?不是的。修行,我們就是要人人,都能了解佛法,人生無常,要能夠了解佛法,有一個很奧妙的道理,因果循環、六道輪迴,這些道理一定要讓人人清楚;不只是清楚,要讓人人知道好樂,對佛法能夠很歡喜入心,對佛法能夠微妙深入,對自己應該,也要修到那種能夠解脫,又不在六道輪迴,隨順我們自己的心願。

隨我們的心願,心願是什麼呢?「四弘誓願」。人人要能夠發度眾生的心,人人都要能到達了佛道要能成。若能這樣,願意去度眾生,甚至到「佛道無上誓願成」,若能這樣,天下眾生人人都一樣,不就是安穩在正法中嗎?

正法,是我們大家所要追求的,這些法是不是全部,入我們的心來了呢?正確的回答是還沒有。就是因為還沒有,我們未來的時間,未知數,不得安穩。所以我們就要用很虔誠的心,學佛的柔軟心。我們要發大心,就像佛陀為了未來的眾生,根機不整齊,就要想盡辦法,如何才能夠適應眾生的根機,適應著時間,因時、因人、因地,如何能夠施教。這是很重要。修自己、利他人行,這也是我們要時時要發心立願,才能夠我們自己也安穩正法中,也能夠令天下眾生,都能安穩得聞佛的正法。這是我們要共同的理念。

前面我們不是說,佛陀,不只是釋迦牟尼佛,過去諸佛都是一樣,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隨應方便說法。

以種種因緣
譬喻亦言辭
隨應方便說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段經文又說,「今我亦如是」,釋迦佛自己這樣說,「安隱眾生故」,為了要安穩眾生,「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

今我亦如是
安隱眾生故
以種種法門
宣示於佛道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用種種的方法,如何將佛道,佛覺悟的道路,要如何向大家來宣講、示現,讓大家能了解,佛法在人間中的生活是必須要。這是佛陀的心願。所以佛陀這樣說「今我亦如是」,同樣,與過去的諸佛一樣。

今我亦如是
安隱眾生故:
佛說
知眾生根機不齊
為適應眾生
根緣不同
故設權巧方法
安隱入眾生心

因為佛這樣說,知道眾生的根機不整齊,為了要適應眾生的根,根機與因緣,這個根機因緣不同,所以佛,過去的諸佛、釋迦牟尼佛,就要用心來施設權巧方便法,所以這個權巧方便法,先將眾生的心安穩下來,這個法才能夠入眾生的心。

看到這些(經)文,大家就知道了,很熟,那就是《無量義經》:「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大悲,救苦眾生。」

常住快樂
微妙真實
無量大悲
救苦眾生
《無量義經》

大家都背得出來了,讓眾生能夠法入眾生的心。這個法若能入眾生的心,法要常住在每一個人的內心,常常告訴大家,「深心」的意思,就是法入心,我們就能常常很快樂。所以這個佛法,若能夠人人心中有法,我們時時都很快樂。

因為我們的心無貪、無瞋、沒有無明煩惱,我們的心沒有懷疑,我們沒有貢高驕慢。像這樣,這個五濁、五毒的人間,這些我們都沒有,我們的心就是清淨無污染,這就是法住在心裡。

我們只有利己、利他行。利己,就是要「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唯一的方向,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要成佛道入定要先度眾生,所以我們要,「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也是要走入人群中,去度眾生,「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有淨因,若沒有善緣,我們也沒辦法能夠成佛,所以,要成佛,有這個清淨的因,你必定要入人群去結善緣。

所以,有淨因,無淨緣,我們也沒辦法,「佛道無上」,我們如何誓願要成佛,都沒有辦法,所以「四弘誓願」的頭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到後面來,那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過程一定要斷煩惱,一定在人群中學。「做中學,學中覺」不是嗎?,「做中學,學中覺」這不就是,這就是用這些方法,讓我們(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我們在無邊的眾生,我們要去度眾,這當中就已經佛法,在這個地方產生了。

你用方法去度人,你用方法,這就是智慧在增長,「有法度」了。你有法可以度眾生,眾生各人都有不同的根機,你按照這個眾生的根機,你設法去接近、去度他;另外一個人的根機,你再用其他的方法。那不就是佛法入心,不斷在增長,安住在我們的心!所以,能夠度到人接受到法,我們是最快樂的事情了。

常常聽到,我們的委員開始發心,見到人就說慈濟,有人願意加入做會員,很歡喜;收到會費一百元,很歡喜。先生說:「我一個月給你幾十萬,你不歡喜。你這樣收到一個會員的一百元,你這麼歡喜。」太太就說:「不同啊!我給人的,人家接受我的法,他會發心。這是不同。你養我的,是生命,我給他們的,是慧命。」這互相增長,這種「常住快樂」,你用法去度眾生,眾生接受你的法,這是很歡喜的。

這就是法已經入心,真的是「微妙真實」。「斯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們無辦法去了解,師父現在在說這些時,是多麼歡喜!你們無法了解。是不是你們聽了,有歡喜嗎?我也不了解。我說,我的歡喜,你們聽,你們的歡喜,「微妙真實」啊!

就是「無量大悲」,那就是我們要發出了,我們從內心同體大悲。我們想要得到快樂,也希望人人都能夠得到快樂,不生不滅的真理,常住在我們的心。我們想要這樣,我們也希望人人是這樣,這叫做同體大悲。

眾生,佛陀開始說法,是(開示)苦無量,這種的苦在一生中,何況生、老、病、死,自然的法則,不離開人生的無常,所以這是人間的苦。佛陀他用同體大悲,他自己能夠脫離了這種,六道輪迴、人生無常的苦,希望人人也能夠得到。就像他回去度父親、回去度家族,回去將兒子度出來,這與要度大家的心是一樣。所以這就要用「無量大悲」,那就是同體大悲,「救苦眾生」,要來救濟苦難的眾生。

所以「是諸眾生安隱樂處」。這個法,眾生若能得到這個法,是最安穩、最快樂的地方,那就是回歸如來清淨的本性,那就是眾生「安隱樂處」,那就是真實法,因為真實法,讓我們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那就是最安穩。

是諸眾生
安隱樂處、
救處、護處、
大依止處
處處為眾生
作大導師
《無量義經 德行品第一》

法,就是「救處、護處、大依止處」。這個真善的妙法,那就是眾生所依止。我們的心要回歸到哪個地方?我們必定要有這分法入心;法入心,就是我們最好的依止處,也是用這個法,讓天下眾生有一個方向。所以,法,是任何一個眾生,所安穩、所依止。

「處處為眾生作大導師」,這就是無量大悲的心,希望能夠讓眾生有所依靠。眾生所要依靠的就是法,我們依靠這個法讓心安穩,依靠這個法,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沒有偏差。這必定要有大導師來為我們指引。這是《無量義經》的這段經文。

《無量義經》,希望大家時時都要複習,了解《無量義經》的道理,原來《無量義經》,就是我們心靈的方向。所以,「眾生於法,得心安隱」,人人若能夠了解這些法,就能夠心安穩。「立心」能「向道進求」。

眾生於法
得心安隱
立心向道進求

每一個人,我們若找到路,不懷疑,方向正確,了解,我們就很穩定走在這條路上,那就是行菩薩道了。所以,「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佛陀就是用種種的方法,才有辦法,人人隨著他的根、機,這樣接受法入心。這樣來了解佛道的方向。

以種種法門
宣示於佛道:
佛以種種言辭譬喻
開種種妙權
方便法門
宣示於眾生
佛之知見一乘佛道

所以「佛以種種言辭譬喻」。眾生不同,雖然像現在我這樣說:「你們聽了歡喜嗎?」有人就:「有啊!歡喜」。是在哪一點的歡喜?我們都沒有一個人,能夠彼此了解的歡喜。這是用種種的方法譬喻,(也許)哪一點你能接受。因為,這麼多的法,沒有一法,大家一聞即悟,要用種種的事相來譬喻。所以佛陀的智慧就是這樣,「佛以種種言辭譬喻,開種種妙權方便法門」,用種種微妙方便的法要來接引眾生,叫做法門。

我們要進到佛的室內,我們必定要開門讓他進來,所以要用種種方法,來引導他說:「來,你就從這個門進來。」這要將他引來到門口,讓他能夠正式入門,這必定要用很多心。等到他進來之後,才能夠真正看到法的寶貴,那個真實微妙法才真正能夠入心。

所以,「宣示於眾生佛之知見,一乘佛道」。開始進來,大家安心下來,好好地聽。了解嗎?佛的知見就是這樣,就是一乘佛道,沒有其他。只希望我們人人就是聞法,真正能直指人心見性,讓人人能夠了解,我們本具的佛性還是存在,只要這個法若能夠入心來,我們這條路走得出去,自然回歸回來,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

就像剛才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的目標,最後是「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當中,「煩惱無盡」要「誓願斷」,「法門無量」要「誓願學」,所以我們必定,要將這些事情都做得到。若這樣,我們回歸本性,人人即是佛。所以要人人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813《靜思妙蓮華》學善軟心 隨順受教 (第419集)(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