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814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14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814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20200814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周五 8月 14, 2020 3:53 pm

20200814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布施如井中湧泉,
富者布施資糧足,
貧者隨力施大愛,
造福人間福無量,
聞法入心福慧俱。

  用心體會啊!佛法入心,打開了心門,愛的力量就無量。布施就像井中的湧泉,就像古井,我們在汲水,一桶一桶汲起來,它古井的水有多高,水一桶一桶汲上來,古井水沒有消失。一提起來的水,能夠讓人人應用,口渴的止渴;而洗衣服的能夠清淨,煮飯的能夠完成,等等。這個井水,你如何用都用不乾枯;你沒用還是不會讓它滿溢出來。我們若用這樣的心念,就會知道布施,布施是眾生人人都有他本來的福,只是他欠缺緣,若有緣供應,其實我們只是用一個緣給他,人人本具福,有多少眾生需要多少東西,只要我們發一個心,引一個緣。這些東西眾生會收去,這些東西同樣再恢復起來,還又再恢復,只是藉你的緣布施出去,這叫做名稱布施。

  眾生他本來就有這些物資的緣,有這些福,他就是欠缺那個緣,所以我們與他有緣,你所有的,他原來有這福,你藉這個物資,藉你的緣給他,這叫做緣、福緣。而我們是造福的因緣,我們看到貧困的人,我們不肯去發一個心,這些東西名稱是我們的,但是我若沒有給他,我這些東西放著也是沒有用。就像有人銀行囤積很多錢,錢都放在銀行,放在銀行的錢,僅僅只是數字,而我們在那個地方,將錢領來布施。其實你有這個福緣,你再賺來的錢,也一樣是那麼多,但你沒有布施出去,福緣就不會再進來,同樣的道理,這不增不減。所以我們是借緣、使緣、助緣,若能夠這樣有助就有福,叫做福緣。

  借這個緣去造福,而他若是沒有福,他不會遇到你。所以他有福借你的緣,從你的手這樣送給他,而我們的手就像那口古井,我們提水起來,水汲起來這樣給他。同樣我們的福有多少,你布施多少,還是擁有你原來所有的;你給他了,同樣,給他是增加你的福緣,福緣在來生,你今生就如古井的水,若是沒有取起來給他,到時候乾旱的時候,大自然乾旱之時,水脈的水自己會乾掉,古井水一樣也會乾掉。而你沒有汲取的水,同樣它也還是在裡面。總而言之,「布施如井中湧泉」;布施就像井中的湧泉,有汲起來,那個水就是活水,它自己會再出泉水來。你不汲取它,它水還是一樣這樣平平的,所以我們借水造福,這有智慧的人就懂得了解這個道理。

  所以,「布施如井中湧泉」,有提起來,布施掉,你自然就有造你今生來世的福;沒有提水起來,還是沒有得到,水也沒有比較漲高,就是這樣。所以「富者布施資糧足」,有福的人,不斷在布施,你同樣資糧還是一樣那麼多,但是你增加了你的福緣。「貧者隨力施大愛」,貧,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能夠盡心力。一鍋子的米,這些米在米甕中量起來,我能夠煮一頓飯,我從這個鍋子裡再抓一點點米出來,放在外面。我這一鍋飯煮起來,一樣我一家人吃,也能吃得飽。同樣的道理,抓起來在旁邊,累積久了,積少成多,這些積起來的米,我們就能存著救人,這就是我們節省來造福。

  就像臺北,我行腳在臺北,每天一大早,都有很多發心的人,我所說的發心不是一定來捐錢的人,就是發出了他的善心、愛念,而且充分的智慧,有智慧、有愛,他如何做、如何付出?來分享。來分享的人過去都有很辛苦的人生過程,但是,有很多感動人的故事,在那種困難中的付出,或者是人生在苦難中,有了什麼樣的因緣接引他,讓他轉變人生,轉苦為甘,克服了他的困難,同樣他沒有錢布施,他可以用力付出。這樣接引很多人,他本身很辛苦,但是他把握時間、利用時間去將愛的力量,不斷去宣傳,去讓人知道、去接引。接引來了,所成就也有很多大福業,這也是常常在聽喔!

  還有,雖然困難,但就是克服,有一對的老夫妻就來坐在那裡,就這樣一直在分享,聽他說:「過去的人生,苦啊!」兩個夫妻一個說,一個再為他補充;而一個說,另一個再糾正他,總是兩夫妻來說他們的人生過程。那種在困難中克服種種,在很困難之中,這樣做小生意,從小生意不斷地耐苦、耐勞,這樣累積累積,已經在一、二、三十年前,一直一直捐;一點點錢就趕快拿來捐,累積多少就又拿來捐,很辛苦,還無法辦法買一間房子,但是他說:「師父建醫院,我們要買房子的時間還很長,我們打拚、認真,要賺錢的時間還很長,但師父要建醫院,會有時間無法等我們,我們存的錢就趕快幫助師父建醫院。」

  所以慢慢地累積,幾千元就拿來捐,幾萬元拿來捐,幾十萬元拿來捐,累積到了百萬元拿來捐,這樣累積累積,一家也已經有二十幾個榮譽董事了。那一次我去,他就做一些水煎包來,他就告訴我:「師父,我這樣一家人能夠有這麼多的榮董,我很感恩。其實我一手起家,又能夠幫助師父建醫院,我就是靠這樣。」捧來那個水煎包,他就跟我說:「師父,中午您一定要吃這個我做的,我幾十年就是靠這個來起家,以及做慈濟,這樣能夠這麼多的榮董,給我的孫子、孩子,這樣讓全家人平安,我們一家人都很歡喜。」

  這樣,原來他是做水煎包,到底要煎幾顆?一天能夠煎幾顆呢?一顆水煎包能夠賺多少錢呢?這樣幾十年來,夫妻倆從年輕一直一直到現在,都七、八十歲;七十多歲了。他可以這樣這麼歡喜,心一點點就不曾想,他是辛苦。他說:「辛苦也這樣過,快樂、笑也這樣過,這樣也過了幾十年的時光。看到我這些孩子、這群孫子這麼地乖,而我們兩個人也都很健康,足夠了,這樣的人生足夠了,實在很滿足。」所以說起來,「富者布施資糧足」。雖然他不是物資富有,他是從心富有,這樣一直到現在。他圓滿了,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他有一大群的子孫,人人很乖,現在人人都是榮譽董事。而且,給慈濟這分愛的力量,也很感恩,看到他們一個大家庭,那種孝與愛,很不容易!所以有時候若在說,富者富,這富中富,是富有愛心,歡喜付出。這種富有餘,叫做富中富的人,所以「富者布施資糧足」,他還是永遠很滿足。

  而若是真的很貧困,「貧者隨力施大愛」。看看,有的是在被人救濟,而我們救濟出去了。現在常常看到大愛電視臺,我們每個月幫助他,他就從接來的幫助中,當中又再回捐,捐出部分。他說:「你們這樣救濟我,而我這樣這麼久以來能夠順利生活,我現在應該回饋。我從這當中,再捐一百元,當會員,托大家的福,我們才能夠這麼平安。若沒有你來救濟我,我生活過不去。你給我的錢,我就部分救濟。」這就是智慧;這種貧者運用他的智慧,他也可以施大愛。所以同樣也能夠造福人間,這也是福無量。

  這全都是他們聽過法,聽法後知道過去生欠造福,這生還要受人幫助。「若不趕快造福,師父說『粒米成籮』,我若能夠這樣一粒一粒地積,積來的一把米,我也能夠撒在土地,叫做耕福田、種福緣,要借緣、隨緣來耕福田,這就是有智慧,雖接受了幫助,他點滴累積還是要再幫助人。這在菲律賓、馬來西亞,他們在那裡在救濟,發揮了,慈濟人在造福,他們發揮他們的智慧,勸捐。「給你三千元,你能夠捐一百元,或者是捐五十元。」這樣讓他們能夠一點一滴,甚至告訴他們:「捐這些錢的人,有的人的生活與你們都一樣,有的甚至比你們更加難過。」他們就是這樣一粒一滴這樣會合起來,透過了這個緣來幫助你們。所以你們也能夠學他們這樣,貧中之福。雖然很貧,與人合起來也能夠救人,這叫做貧中之福。雖然貧,但是還是富有。

  這都是聽法來的,知道「一」生無量,一點點種子,落土,借因緣,它就能夠再成長好幾倍數出來。所以布施功德,尤其是布施出去,心很安,覺得我有做好事,這很快樂啊!所以這就是他們在國外在救濟,救貧、救災,並發揮那種的智慧,這樣付出。所以,「造福人間福無量」。他能夠再教他們:給你們的東西,你能夠再去幫助,也能夠再幫助人。讓他們發心,也能夠點滴捐,這就是募錢,其實是募心、募緣,讓他們了解,讓他們有因緣能夠聽到道理、聽到法。所以,「聞法入心」是「福慧俱」,懂得造福,心能夠歡喜,付出心歡喜。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募人、募心,自然點滴的福田來造福人間。這也是《法華經》在勸我們、教我們,教我們聞法要知道如何入人群去度;救度眾生的方法。所以,我們來聽聽昨天的文。昨天這段文這樣說,

經文複習:「宿王華!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盡是女身,後不復受。」

  這前面所說,就是聽法能夠得很多的功德,因為他懂得要供養。他看人,他了解人人本具佛性、人人可成佛,「我不敢輕視你,因為你將來也會成佛。」前面前面的文,常不輕菩薩不是這樣說嗎?因為通達道理,了解人人本具佛性,所以不可輕視。他要不斷供養,對任何人都將他們當做佛,將來他們會成佛,所以不可輕視。對一般的人都不輕視了,對女人,難道能夠輕視嗎?一切平等喔!所以,前面這段文,佛陀就叫宿王華菩薩,「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因為藥王菩薩他是一位好典範,他布施,那個寬心布施,那種艱難受苦他都能夠克服,布施的心不怕辛苦。甚至見佛、聞法,要表示供養,他就願意捨身、燃臂來供養,這是一個求法的勇氣。而且聞法接受了,在人間付出,不惜一切;身體都不惜了,何況身外物呢?

  那種愛人、求法,求法用在人間的菩薩道裡,這種愛的循環,就像汲古井水來給人止渴一樣。就像播種種田讓人肚子能飽,同樣的道理。就是不怕辛苦付出,賺錢,慢慢累積,不惜錢多少,「只要是利益人群,我甘願、我歡喜、我付出。」這種願捨、歡喜,而且沒有脫軌,如法修行,如法付出,這就是佛陀所教育。在這個經文當中要讓我們知道,就是藥王菩薩本事品,過去無量劫前的修行,總是很辛苦,這樣一生一世,累生累世,心心念念,生生世世同一個方向,同樣發無量心,度化無量眾生,供養無數佛,一路就是這樣過來,所以得無量無邊的功德。這〈藥王菩薩本事品〉,我們若能夠聽到、能夠效法,這也功德無量。

  所以若有女人聽到〈藥王菩薩本事品〉,同樣這樣,願意發心,「能受持者」,就是照這樣的法能夠虔誠發心。這樣的人,「盡是女身,後不復受」,因為女身有很多的不方便。以前、以前,那種對女兒的拘束,他愛她,所以將她拘束得愈緊,讓她愈不自由。以前的女孩,年紀小,幾歲時就把她裹小腳。裹小腳;年紀小時將腳裹起來,就是人長大、腳不長大。看看她們要走路,多辛苦啊,走不遠。這是疼惜過頭、愛惜過頭,捨不得讓她拋頭露面在外面。所以年紀小就將她裹小腳,讓她生活在一個範圍裡,不要拋頭露面。因為古時代的人,認為女相很容易誘引,誘引人,勾引、撥弄人的心,那種的欲念,從女人身生欲念。這色,人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以前有多少人,為了情,對家庭、對國家;他一切的財產,家庭可以拋棄,就是國家他也可以不顧,只愛美人不愛江山,不愛江山愛美人,不顧一切。

  在過去有很多這樣、這樣的故事,真的是,在過去女人惹來…。所以,以前人說女人就是禍水,很多,惹起了禍端。所以說女人業重,業很重,在她的身上會引起了很多…。女人也就是利用美色,因他們無法與男人一樣在社會,她在家裡,總是爭豔、爭嬌。過去,三妻五妾,女人就是要爭寵、爭愛。也很多家庭,三妻五妾,她們為了要如何爭愛、爭寵愛,造成了很多……。那種心理的不健全,女人的心理不健全,所以會惹成了家庭禍端,很多的不幸。因為有這樣的觀念,使得女人在社會上被看成,「女人,妳不懂,女人妳懂什麼。」好像百無所用,很沒有用。所以愈讓人看愈沒有價值。但是,女人也會引起了很大的禍端。

  總而言之,這就是人間的觀念、的習氣,時代的觀念。現在,看看多少國家女人為王、領政,在領導那個政策,在社會、在人間有很多,所以女人的才華也不輸男人。女人做起事情來也乾淨俐落,哪有說女人就是污濁呢?時代不同。佛陀的時代,二千五百多年前,那個封建的時代,佛陀在那個時代講經,他也會對男女之間,多提出警惕,尤其修行者,他要顧心理的健全,但是那女色會誘引人,所以比丘的戒律,他就給他們很重的戒律,所以說,不能與女人說話,眼睛不能看女人等等,這昨天已說過了。

  所以我們看到這段文,大家會覺得女人,女人,佛陀就將女人編在外面。但是也有女人很想要見佛,他也有專程入城,讓女人也有這個因緣見佛、供佛,也要將她那個因緣拉進來。所以時代是這樣,佛陀的思想還是一樣開化。雖然講經在那個時代,為了顧人那念心,凡夫開始,就要讓他預防那念心。修行的心要清淨,不要在女人身上生了那種不乾淨的想法,誘引他的欲心、欲念。所以開始要隔離,就不要讓比丘與女人共語言,不要讓比丘與女人太接近,這是在那個時代。所以佛陀在這個地方就說,下面這段文再說,

經文:「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

經文解釋: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即今末世屬後五百。

  在這當中,佛滅度之後,佛滅度之後的五百年後。佛在世是佛的正法,佛滅度之後的五百年,五百年後若有女人聽到經典,五百年後當然沒有看到佛了,五百年後她還有那個因緣能夠聽到經典,而且是《法華經》。「聞是經典」,「是經典」在說的就是《法華經》。哪怕是佛陀滅度後的五百年,這個五百年後的女人若能夠再聽到《法華經》,也照《法華經》所說的法這樣去修行,若能夠這樣,這就是叫做屬於末世,在那個五百年後,一直一直聽到經,一直到末世。末世就是在我們現在這時代。佛滅度後的一千年,叫做像法,像法的一千年後就叫做末法,這個末法就是濁惡世的時候。所以現在,已經是二千五百年後的現在,佛陀離開現在二千五百年,這個時候已經進入濁世的時候,也就是末法的時候。在這個後五百年,像法過後的一千年,也就是我們現在。

*女人聞經,如經中說依而行之。若如來滅後五百歲,依經修行,往生淨土。

  「女人聞經」,就是女人聞是經,聽經。「如經中說依而行之」,依照經典所說的法,這樣身體力行。「若如來滅後五百歲」,如來,就是佛若滅度後的五百年,「依經修行,往生淨土」。依經,依照這個經典去修行,若這樣,能往生淨土,就是往生到那個清淨、無染污的地方去。

《大集經》
有五種五百年,五百年五百歲。
第一解脫堅固。
第二禪定堅固。
第三持戒堅固。
第四多聞堅固。
第五諍堅固。
後五百歲,即闘諍堅固時。

  「《大集經》,有五種五百年。五百年五百歲」;在這裡有這樣說,五種的五百年,那就是五百年的五百歲。這是有五種的五百年,那個五百歲。當然,要說是很長,這在《大集經》中。我們來說五項,這五百年當中有這樣的五項,所以五五百年的堅固。那就是「第一解脫堅固」。若能夠好好聽,在這個期間,佛滅度之後在像法、末法這當中,若能夠聽這部經,第一個堅固那就是解脫堅固,能夠解脫,這是第一個堅固。那就是解脫,解脫堅固。我們心的雜念煩惱,種種的不如意,在人間有很多,我們想的通、解得開,全都能解脫,解脫的心很堅固。哪怕一邊在做好事,但是很多的業力,業力一一現前,但在他的心還是堅固,這就是解脫堅固。

  「第二禪定堅固」。那就是心很穩定,不會有什麼事情一來誘引就散心雜念,不會,心,一心一志是堅固的,所以叫做「第二禪定堅固」。禪定,叫做靜思惟;靜思惟,我們的心都很靜,思惟的方向都很正確,這叫做「禪定堅固」。

  「第三持戒堅固」。不論什麼樣的環境,我就是持戒很清淨。昨天在開會的時候,人文的志策會,說到了要素食,這個時候,非素不可。就有幾位提起,「我已經素食一、二十年了。」有的人就說,「我現在開始。」也有人就這樣說:「我也是,不過,我本來素食二十多年,有一個時期,因為應酬,就是非葷不可,因為在應酬,那個時候,那念心被誘引出去。」大家在吃葷,共餐的時候,餐桌上,他一念心被誘惑出去,這樣一開口,就這樣又是回到過去,回到過去的葷食。他說:「那餐過之後,我很想要戒掉,就很難,一破戒,想要彌補回去就很難,我現在又要再開始。從那時一直到現在,心很懊惱,但是,要再回到過去有困難。」「是哪裡在困難呢?」「心啊!現在要下定決心。」所以說,要「持戒堅固」,也得要「禪定堅固」──靜思惟。現在知道要愛惜動物、要愛護生命,這個道理通徹了,自然就會吃素了。

  我昨晚看到一則馬來西亞的網路新聞。有一塊生牛肉很新鮮,一個女孩子,看她那雙手是很秀氣,也戴的叮叮咚咚,那隻手拿著叉要切那個牛肉,那塊牛肉放在盤子裡。她要去切的時候,哇!那塊肉還在抽搐,抽筋;她要切下去時,那塊肉還會抽搐,會抽筋,這樣連續停在這裡二十多秒鐘,這樣那塊肉,她若要動它,它就抖。看了之後,她嚇到了,她說:「我不敢吃了。」這樣放下了刀叉,看那塊肉在抖。所以,後來還有學者為了這則新聞在討論。他們說:「這不是不可能,因為牛被殺了,雖然那個神經斷了,但是末梢神經,它還很新鮮,所以末梢神經還遺留著。因為那塊肉很新鮮,就是這樣被殺了之後、割了之後、處理之後,這樣很快就上桌,所以那塊肉很新鮮,那種餘留著那個末梢神經還在。」

  可見吃肉,同樣動物也有牠,那個活的末梢神經還會動,那頭牛已經被分屍了,一塊一塊切割,割下來到桌上,桌上那塊肉,還有餘留末梢神經在,它還會抖、還會抽筋、也會抽搐。這是前天晚上看到的新聞。真的是,我們將心比心啊!動物有這樣的疼,牠遺留的時間有多久啊,這個神經的感覺,若動到它,它就抖動,這就是神經感覺。總而言之,真正要用心。所以,「第三持戒堅固」。我們既然發心,就要持戒清淨。素食能夠身心清淨,又能夠讓我們身體健康,為什麼一定非吃肉不可?不一定要這樣。是我們的心沒有志氣,所以被誘引。

  「第四」就是要「多聞堅固」,我們要不斷聞法。法,什麼法我們都能夠聽,只要是正知、正見、正法,我們就應該要多聞。

  「第五鬪諍堅固」。什麼叫鬪諍堅固?「後五百歲,即鬪諍堅固時」;到了五百年後,佛世的五五百年後,那個鬥諍會開始不斷不斷地產生出來,這個世代的鬥諍會越來越密集。而且這種鬥諍、戰爭,看看現在的戰爭不必用象、不必用馬,也不必用刀、也不必用槍。現在科學發達只要按個鈕,其實越來是越可怕,危機是越來是越嚴重。真的是大家要用很虔誠的心,要如何讓人心能夠很平,溫柔善順,那分的愛;完整的愛,能夠愛動物、愛生命。完整的愛,自然,科技雖然很發達,就不會因一念的惡念,去觸動那種大惡的大殺,需要的是平靜的心。所以說,越是在惡濁的時候,賢人要越多出來,因為很多人這種思想、觀念,越來越突破。人間的奧秘、奧妙,那個奧秘,偏激的人,將它用來做武器。

  而若是聰明的人,將它用來讓科技發達,讓人的生活方便。但是,方便過度是一個大傷害,人人的生活就是在享受,就是享受著那個破壞後的享受,所以這實在也是禍源。我們現在的人一直在享受,在享受子孫的福,都將它享受過了,東西、物資一直破壞它,一直在吃子孫的財產。所以,我們大家要很自我反省。

*末法時代,善根轉少,大法冥利,雖女人猶獲勝利,況男子乎。

  「末法時代,善根轉少,大法冥利」。冥就是暗掉了,要爭取的就是利益,不是真正光亮的利益;光亮的利益,就是利益人群。那個冥,慢慢地暗掉,就是在爭取己利,這種為己利在爭奪,這會愈來愈大,那種的法,會愈來愈昌盛。所以女人若是聞法,她有大利,所說的大利,她就是了解佛法、增長智慧。佛陀的時代這樣講,聽到《法華經》,能夠聽到《法華經》,那個法就能夠慢慢增長我們的智慧。而若不聞法,到了末世來的時候,善根愈來愈轉小,法用在不當,那就禍害人群。人,若每個人能聽好經,尤其女人善良,聽這部經之後,她愈來智慧愈開啟,對弘揚佛法也是得到大利,因為男人較粗心大氣。還是女人聽法細心,柔和善順來聽法,法能夠應用在人間。所以啟發了智慧,造福人群,女人都能夠這樣,何況男人。

經文解釋:
「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於此娑婆報命終後。西方彌陀安樂國土。

  所以,「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在現在的世界能夠多造福,未來所生的地方就是安樂的世界。所以,「於此娑婆報命終後。西方彌陀安樂國土」。這就是大家說,念佛啊!唸佛,「彌陀」那就是無量的意思,在無量清淨的國土之中。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懂了這部經之後,才有辦法很通徹了解道理,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啊!

*********************************************************************
【附註一】《法華經大成》:「準大集經。有五五百歲。第一解脫堅固。第二禪定堅固。第三持戒堅固。第四多聞堅固。第五鬪諍堅固。後五百歲,即鬪諍堅固時也。末法時代。善根轉少。大法冥利。雖女人猶獲勝利。況男子乎。」

《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五〈布閻浮提品十七〉:「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鬪諍言[頌>訟]白法隱沒損減堅固。」

【附註二】[生牛肉下鍋前「抖起來」!16秒詭異跳動媽嚇壞:誰敢吃]
《三立新聞網》2020.8.11

(前略)一名推特帳號為「 @tterororo」的馬來西亞網友,7月31日在推特上傳一段生牛肉「跳動」的影片,吸引101.4萬人次瀏覽,不少網友都被牛肉詭異抽搐的畫面嚇壞。影片中,只見一塊鮮紅色的牛肉被放在砧板上,明明已經被刀子切割過,卻還是像有生命一般在抖動,讓原先準備要煮肉的媽媽也嚇壞,多數網友看了也都表示沒碰過這種狀況,影片隨即引發討論。(中略)

事後原PO接受採訪,他表示這塊牛肉是家人在伊斯蘭教傳統節日古爾邦節(Hari Raya Haji)期間,從清真寺拿回來的,媽媽將肉放回冰箱後,沒多久肉就沒動了。也有專家跳出來解答,表示牛肉會出現這種狀況,其實是因為太新鮮了,在宰割過後末梢神經還沒死亡,才會不停抖動,民眾其實無須擔心。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14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814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20200814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周六 8月 15, 2020 7:19 am

2020年8月14日上午5:20]農曆六月二十五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

2、上人手札:「布施如井中湧泉,富者布施資糧足;貧者隨力施大愛,造福人間福無量,聞法入心福慧俱。」

(1)「用心體會。佛法入心,布施如井中湧泉」:打開心門,愛的力量就無量。布施就像井中的湧泉,就像古井,我們在汲水,一桶一桶汲起來,古井的水有多高,在水一桶一桶汲上去,古井水沒有消失。一提起來的水,能夠讓人人能應用,口渴的止渴,洗衣服的能夠清淨,而煮飯的能夠完成等等。在那個井水,你如何用都用不乾涸,你沒用還是不會,不會讓它溢出去。

(2)「人人本具福,借你的緣布施出去,叫做布施」:我們若用這樣的心念,就會知道布施,眾生人人都有眾生本來的福,只是他欠缺緣,而若有緣供應,其實我們只是用一個緣給他,人人本具福,有多少眾生需要多少東西,只要我們發一個心,引一個緣。這些東西,眾生會收去,這些東西同樣再恢復起來,還又再恢復,是借你的緣布施出去,叫做名稱布施。

(3)「福緣:眾生本來就有這些物資的緣,有這些福,他就是欠缺那個緣」:我們與他有緣,你所有,他原來有的福,你借這個物資,借你的緣給他,這叫做緣,福緣。而我們是造福的因緣,我們看到貧困的人,我們不肯去發一個心,這些東西名稱是我們的,但是我若沒有給他,我這些東西放著也是沒有用。

(4)「福緣及布施的道理,是借緣、使緣、助緣」:就像有人銀行囤積很多錢,錢都放在銀行,放在銀行的錢,只是僅僅數字。而我們在那個地方,將錢領來布施,其實你有那個福緣,你再賺來的錢,也是一樣那麼多。你沒有布施出去,你的福緣就沒有再進來。同樣的道理,這不增不減,所以我們是借緣、使緣、助緣,若能夠這樣有助就有福,叫做福緣。

(5)「借這個緣去造福」:他若是沒有福,他不會遇到你。他有福,借你的緣,從你的手這樣送給他。而我們的手就像那口古井,我們提水起來,水汲起來這樣給他,同樣我們的福有多少。你布施出去,你還是擁有你原來所有。你給他了,同樣給他是增加你的福緣,福緣在來生;你今生就是古井的水,而若是沒有提起來給他,到時候乾旱的時候,大自然乾旱之時,水脈的水自己會乾掉,古井水一樣也會乾掉。你沒有汲取的水,同樣它也在裡面。

(6)「布施如井中湧泉」:布施就像井中的湧泉。有汲起來,那個水就是活水,它自己會再出泉起來;你沒有將它汲取,它的水還是一樣這樣平平的。所以我們「借水造福」,有智慧的人就懂得了解這個道理。

(7)「富者布施資糧足」:有提起來,布施掉,你自然就有造你的福,今生來世;沒有提起水來,還是沒有了,水也沒有比較漲高,就是這樣。你有福的人,不斷在布施,同樣,你的資糧還是一樣那麼多,你同樣增加你的福緣。

(8)「貧者隨力施大愛。舉例:愛心存一把米的捐助故事」:貧,而我什麼都沒有啊,但是我能夠盡心力。一鍋子的米,這些米從米甕中量起來,我能夠煮一頓飯,我從這個鍋子裡再抓一點點米起來,放在外面。我這一鍋飯同樣煮起來,一樣我一家人吃,也是吃得飽。同樣的道理,抓起來在旁邊,累積久來,積少成多。積起來的米,我們就是存著要救人,這就是我們節省來造福。

(9)「善心、愛念,轉變人生,轉苦為甘,雖貧,把握時間的用力付出,也能成就福業」:就像我行腳在臺北。每天一大早,都有很多發心的人,我所說的發心,不是一定來捐錢的人,就是發出他的善心、愛念,而且充分的智慧。有智慧、有愛,他如何做、如何付出?來分享的人都有過去很辛苦的人生過程,但是,有很多感動人。在那種困難中的付出,或者是人生在苦難中,有了什麼樣的因緣接引他,他轉變人生,轉苦為甘,克服了他的困難,同樣他沒有錢布施,他可以用力付出。這樣接引很多人,他本身很辛苦,但是他把握時間、利用時間,去將愛的力量不斷去宣傳、去讓人知道、去接引來了,所成就也很多大福業,這也是常常在聽。

3、「舉例:謝明和與陳昭夫婦,高齡86和84歲,賣水煎包快半世紀的捐款故事」:
https://daaimobile.com/earth/5e41161673e7f4000661d926

(1)「謝明和與陳昭夫婦的心寬念純的布施典範」:雖然困難,但是就是克服。有一對的老夫妻就坐在那裡在分享。聽他說:「過去的人生,苦啊!」夫妻倆,一位說,一位再為他補充;而一位說,一位再糾正他,總是夫妻倆來說他們的人生過程。在困難中,克服種種,從做小生意,不斷地耐苦、耐勞,這樣累積,已經在二、三十年前,一直一直捐;一點點錢就趕快拿來捐,累積多少就又拿來捐,雖很辛苦,且還無法買一間房子,但是他說:「師父建醫院,我們要買房子的時間還很長,我們打拚、認真。我們要賺錢的時間還很長,師父要建醫院,會有時間無法等我們,我們節省的錢就趕快幫助師父建醫院。」

(2)「一天賣一千個水煎包,省吃儉用至今已捐了 22 個榮董」:
https://youtu.be/8AN6O_w-OXg?t=102
慢慢地累積,幾千塊錢就拿來捐,幾萬塊錢拿來捐,幾十萬元拿來捐,累積到了百萬元拿來捐,這樣累積累積,一家也已經有二十幾個的榮譽董事。那一次我去,他就這樣做一些水煎包來了,他就告訴我:「師父,我這樣一家人能夠這麼多的榮董,我很感恩。其實我一手起家,能夠又幫助師父建醫院,我就是靠這樣。」端來那個水煎包,他就跟我說:「師父,中午您一定要吃這個我做的,這就是我幾十年來起家,以及做慈濟,這樣能夠這麼多的榮董,給我的孫子、孩子,這樣全家人平安,我們一家人都很歡喜。」

(3)「人生充滿知足、感恩」,原來他是做水煎包,到底要煎幾粒?一天能夠煎幾粒呢?一粒水煎包能夠賺多少錢呢?這樣幾十年來,夫妻倆從年輕一直一直到現在,都是八十多歲了,可以這麼歡喜,心一點點就不曾想,他是多麼辛苦。他說:「辛苦也這樣過,快樂、笑也這樣過,這樣也過了幾十年的時光。看到我這些孩子、這群孫子這麼乖,而我們兩個人也很健康,足夠了,這樣的人生足夠了,實在很滿足。」

(4)「從心富有,富有愛心,歡喜付出。富有餘」:一直到現在,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不是物資富有,他有一大群的子孫,人人很乖,現在人人都是榮譽董事。而且,給慈濟這分愛的力量,也很感恩,看到他們一個大家庭,那種孝與愛,很不容易!有時候若在說,富者富,這富中富是富有愛心,歡喜付出。這種富有餘,叫做富中富的人。他還是永遠很滿足。

4、上人手札(續);
(1)「貧者隨力施大愛」:看看有的是在被人救濟,而我們救濟出去。現在常常看到大愛臺,我們每個月幫助他,他就從接來的幫助的當中,又再捐部分。他說:「你們這樣救濟我,而我這樣這麼久以來能夠順利生活,我現在應該回饋。我在這當中,再捐一百元,當會員,托大家的福,我們才能夠這麼平安。若沒有你來救濟我,我生活過不去。你給我的錢,我就部分救濟。」這就是智慧。這種貧者運用他的智慧,他也可以施大愛。

(2)「造福人間福無量」:同樣也能夠造福人間,這也是福無量。這全都是他們聽過法,聽法,知道過去生欠缺造福,這一生還要受人幫助。「若不趕快,師父說『粒米成籮』,我若能夠這樣一粒一粒地積,積來的一把米,也能夠撒土地,叫做耕福田。」種福田,要借緣、隨緣來耕福田。這就是有智慧,接受了幫助,他的累積還是要再幫助人。

(3)「慈濟人鼓勵竹筒歲月,教導從手心向上至手心向下的助人」:在菲律賓、馬來西亞慈濟人在當地救濟,發揮慈濟人在造福,他們又發揮他們的智慧,勸捐。勸捐,「給你三千元,你能夠捐一百元或捐五十元。」這樣讓他們能夠一點一滴,甚至也告訴他們:「這些錢,捐來的人,有些人的生活與你們都一樣,有的比你們更難過。」他們就是這樣一粒一滴這樣會合起來,透過了這個緣來幫助你們的。

(4)「貧中之富,布施功德,助人為快樂之本」:鼓勵被慈濟受助者也能夠學他們這樣,貧中之富。雖然很貧,與人合起來也能夠救人,這叫做貧中之富。雖然是貧,但是還是富有。這都是聽法來的,知道「一」生無量,一點點種子落土,借因緣,它就能夠又再生長好幾倍數出來。布施功德,尤其是布施出去,心很安,覺得:「我有做好事,這很快樂啊!」所以這就是他們在國外在救濟、救貧、救災,在發揮那種的智慧,這樣付出。

(5)「募心、募緣」:慈濟人能夠再教他們:給你們東西,你能夠再去幫助,也能夠再幫助人。讓他們發心也能夠點滴捐,這就是說「募錢,其實是募心、募緣」,讓他們了解,讓他們有因緣能夠聽到道理、聽到法。

(6)「聞法入心福慧俱,付出心歡喜」:懂得造福,心又能夠歡喜,付出心歡喜。這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募人、募心,自然點滴的福田來造福人間。這也是《法華經》在勸我們、教我們,教我們聞法要知道,如何入人群去救度眾生的方法。

5、複習經文:【宿王華!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盡是女身,後不復受。】

(1)「聽法,能夠得很多的功德,因為懂得要供養」:了解人人本具佛性、人人可成佛,「我不敢輕視你,因為你將來也會成佛。」常不輕菩薩不是這樣說嗎?因為通達道理,了解人人本具佛性,所以不可輕視。他要不斷供養,對任何人都將他們當做是佛,將來他們會成佛,所以不可輕視。對一般的人都沒有輕視,所以對女人,豈能夠輕視?一切平等!

(2)「藥王菩薩是一位好典範,克服艱難受苦,寬心布施的心」:甚至見佛、聞法,要表示供養,他就願意捨身、燃臂來供養,這是一個求法的勇氣。聞法接受了,在人間付出,這不惜一切,身體都不惜了,何況身外物呢?

(3)「求法,用在人間的菩薩道裡」:這種愛的循環,就像汲古井水來給人止渴一樣。就像布種,種田給人肚子能飽。同樣的道理,就是不怕辛苦付出,賺錢慢慢累積,不惜錢多少,「只要是利益人群,我甘願、我歡喜、我付出。」這種願捨、歡喜,而且沒有脫軌,如法修行,如法付出,這就是佛陀所教育。

(4)「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這個經文當中要讓我們知道,過去無量劫前的修行,總是很辛苦。這樣一生一世,累生累世,心心念念,生生世世同一個方向,同樣發無量心,度化無量眾生,供養無數佛,一路就是這樣過來,得無量無邊的功德。〈藥王菩薩本事品〉,我們若能夠聽到,能夠效法,這也功德無量。

(5)「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盡是女身,後不復受」:若有女人聽到〈藥王菩薩本事品〉,同樣願意發心,「能授持者」,照這樣的法能夠虔誠發心,這樣的人。「盡是女身,後不復受」。因為女身有很多的不方便。

(6)「以前社會,對女性的約束」:很久之前,社會那種對女兒的拘束,他愛她,所以他將她拘束得愈緊,讓她愈不自由。從前的女孩,從年紀小幾歲時就將她裹腳足,年紀小腳裹起來,那就是人長大、腳沒長大。看看她們要走路,多辛苦啊!走不遠。這是「疼」過頭度、「惜」過頭度,捨不得讓她拋頭露面在外面。年紀小就將她裹腳,讓她生活在一個範圍裡不要拋頭露面。

(7)「女相很容易誘引,從女人身生欲念」:因為這個女相很容易誘引,誘引人、討好人的心,那種的欲念,從女人身生欲念。

(8)「英雄難過美人關」:這「色」,人家說,從前有多少為了情,對家庭、對國家,他一切的財產、家庭可以拋棄,就是國家他也可以不顧,愛美人不愛江山;不愛江山愛美人。這不顧一切,那過去是很多這樣、這樣的故事。真的是過去,這女人惹來。

(9)「受拘女身,易造業重,利用美色,惹起禍端,心理不健全」:以前的人常說,女人就是禍水,惹起了很多禍端。所以說女人業重,業很重,在她的身上會引起了很多。女人也就是利用美色,無法與男人一樣在社會,她在家裡,總是爭豔、爭嬌。過去,三妻、五妾,女人就是要爭寵、爭愛。也很多的家庭,為了三妻、五妾,為了要如何爭愛、爭寵愛?這樣造成了很多那種心理不健全,惹成家庭的禍端,很多的不幸。

(10)「人間的觀念、習氣,時代觀念」:因為這樣的觀念,在社會看成了女人,「女人,妳不懂,女人妳懂什麼。」所以好像百無所用,很沒有用,所以讓人越看越沒有價值。但是女人,就是也會引起了很大的禍端。這就是人間的觀念、習氣,時代的觀念。

(11)「時代不同,女人才華不輸男人」:現在看看多少國家,女人為王、領政,在領導那個政策,在社會、在人間很多。所以,女人的才華也不輸男人,女人做起事情來也乾淨俐落,哪真的女人是污濁呢?這時代不同了。

(12)「佛陀時代,為修行者,提出警惕,顧及心理健全,就給予很重戒律」:佛陀時代,二千五百多年前,封建時代,佛陀那個時代講經,他也會對男女之間,他要多提出警惕。尤其修行者,他要又要顧心理的健全,但是那個女色會誘引人,所以比丘的戒律,他就給他們很重的戒律。所以說,不可與女人說話,眼睛不可看女人等等,昨天有說過了。

(13)「修行的心要清淨,隔離被誘引的欲心、欲念」:若看到這段文,大家會覺得女人,佛陀就將女人編在外面。但是也有女人很想要見佛,他也有專程入城,讓女人也有這個因緣見佛、供佛,也要將她那個因緣拉進來,所以時代是這樣,佛陀的思想還是一樣開化。雖然講經在那個時代,為了要顧人那念心,凡夫開始,就要讓他預防那念心。修行的心要清淨,不可在女人的身上生了那種不乾淨的想法,誘引他的欲心、欲念。所以開始要隔離,就不要讓比丘與女人共語言,不要讓比丘與女人太接近,這是那個時代。

6、經文解釋:【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即今末世屬後五百。女人聞經,如經中說依而行之。若如來:滅後五百歲,依經修行,往生淨土。

(1)「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佛滅度後的五百年後,佛在世是佛的正法。五百年後若有女人聽到經典,五百年後當然沒有看到佛了,五百年後她還有那個因緣能夠聽到經典的《法華經》,哪怕是佛陀滅度後的五百年,這個五百年後的女人,若能夠再聽到《法華經》,也照《法華經》所說的法這樣去修行。

(2)「即今末世屬後五百」:若能夠這樣,這叫做屬於末世。在那個五百年後,一直一直聽到經,一直到末世。末世呢?就是我們現在的時代。佛滅度後的一千年,叫做像法。像法的一千年後就叫做,像法的五百年後,就是叫做末法,末法就是濁惡世的時候。

(3)「女人聞經,如經中說依而行之」:佛陀離開現在二千五百多年,已經進入濁世末法的時候。在這後五百年,像法過後的一千年,也就是我們的現在。女人聞是經,聽經,依照這樣,經典所說的法,這樣身體力行。

(4)「若如來:滅後五百歲,依經修行,往生淨土」:佛若滅度後的五百年。依照這個經典去修行,若這樣,能往生淨土,往生到那個清淨、無染污的地方去。

7、『《大集經》有五種五百年。五百年五百歲。第一解脫堅固。第二禪定堅固。第三持戒堅固。第四多聞堅固。第五鬪諍堅固。後五百歲,即鬪諍堅固時。』

(1)「《大集經》有五種五百年」:在這裡有這樣說,五種的五百年,就是五百年的五百歲。有五種的五百年、五百歲。當然要說是很長,在《大集經》之中。我們來說這五百年之中有這樣的五項。五百的堅固。

(2)「第一解脫堅固」:若能夠好好聽,在這個期間,佛滅度之後像法、末法這當中,若能夠、可以聽這部經,第一解脫的堅固。能夠解脫,這是第一個就是解脫堅固。我們心的雜念煩惱,種種的不如意,有在人間有很多。我們想的通、解得開,我們全都解脫,解脫的心很堅固。哪怕一邊在做好事,但是很多的業力,一一業力現前,但在他的心還是堅固,這就是「解脫堅固」。

(3)「第二禪定堅固」:心很穩定,不會有什麼事情,一來誘引就散心雜念,不會。心,一心一志是堅固的,叫做「第二禪定堅固」。禪定,叫做靜思惟;我們的心都很靜,思惟的方向都很正確,這叫做「禪定堅固」。

(4)「第三持戒堅固」:不論什麼樣的環境,我就是戒、持,很清淨。昨天在開會的時候,人文的志策會,說來到要素食,這個時候,非素不可。就有好幾個人提起,「我已經素食一、二十年了。」有的人就說:「我現在開始。」也有人就這樣說:「我也是,不過,我本來素食二個月,有一個時期,因為應酬,就是「非葷不可」,因為在應酬。那個時候,那念心被誘引出去。」

(5)「茹素,得要下定決心」:在大家在吃葷共餐時候,餐桌上,他的一念心又被誘惑出去,口一開口。從這樣又是再回過頭去,回過頭去葷食。他說:「那餐過了後,我很想要將它戒掉,就很難,一一破戒了,想要再彌補回去,就很難了。我現在要再開始。」從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心很懊惱,但是要再回過頭去,有困難。」「是哪裡在困難?」「心,現在要下定決心。「持戒堅固,也得要「禪定堅固」:靜思惟,現在知道了,要愛惜動物、要愛護生命,這個道理通徹了,自然就懂得素了。

(6)「註:一則新聞:生牛肉下鍋前「抖起來」!16秒詭異跳動《三立新聞網》2020年8月11日」:影片連結:https://reurl.cc/N61xEn
(6-1)昨晚看到一則網路的新聞。有一塊牛肉,很新鮮,一個女孩子,看她那雙手是很秀氣,也戴得叮叮咚咚,那隻手拿著叉要來切那個牛肉。那塊牛肉這樣放在盤子裡,她要去切它的時候,哇!那塊肉還在抖動,會抽筋。她要將它切下去,那個肉又還會抖動、會抽筋,這樣連續停在這裡二十多秒鐘。這樣,那塊肉她若要動它,它就抖動。那看了後,她嚇到了,她說:「我不敢吃了。」這樣放下了刀叉,看那塊肉在抖動。

(6-2)說起來,後來還有學者為了這個新聞又在討論,他說:「這不是不可能。」因為牛被殺了,雖然那個神經斷了,但是末梢神經它還很新鮮,所以末梢神經還遺留。因為那塊肉很新鮮,就是這樣殺了後、割了後、處理了後,這樣很快就上桌,所以那塊肉很新鮮。所以那種餘留著那個末梢神經還在。

(6-3)可見吃肉,同樣動物也有牠,那個活的末梢神經,還會動,那隻牛已經被分屍了,已經一塊一塊割了;割來到桌上,桌上那塊肉,還有餘留的末梢神經還會抖動、抽筋。這是前天晚上看到的新聞。真的是我們將心比心啊,動物有這樣地疼,牠遺留的時間有多久啊,這個感覺,神經的感覺。若戳到它,它就抖動,這就是神經感覺。真的是要用心。

(7)「第三持戒堅固」:我們既然發心,就要持戒清淨。素食能夠身心清淨,又能夠讓我們身體健康,為什麼一定非吃肉不可?不一定要這樣。是我們的心沒有志氣,所以被誘引。

(8)「第四多聞堅固」:我們要不斷聞法。什麼法我們都能夠聽,只要正知、正見、正法,我們應該要多聞。

(9)「第五鬪諍堅固。後五百歲,即鬪諍堅固時」:什麼叫鬪諍堅固?到了佛世的五百年後,開始那個鬥諍會不斷地產生出來,這個世代的鬥諍愈來愈密集。這種的鬥諍、戰爭,看看現在的戰爭不必用象、不必用馬,也不必用刀、不必用槍,現在科學只要按個鈕。其實愈來是愈可怕,危機是愈來是愈嚴重。

(10)「大家要用很虔誠的心,如何讓人心能夠很平、溫柔善順」:那分的完整的愛,能夠愛動物、愛生命,完整的愛。自然,科技雖然是很發達,就不會去,一念的惡念去觸動那種大惡的大殺,需要的是平靜的心。愈是在惡濁的時候,賢人要愈多出來,因為很多人,這種思想、觀念愈來愈突破。

(11)「現代人的享受,吃掉未來子孫的福」:偏激的人,將它用來做武器。若是聰明的人,將它用來做,科技發達,讓人的生活方便。但是,方便過度是一個大傷害。人人的生活就是在享受,就是享受著那個破壞後的享受。這實在也是禍延。現在的人一直在享受未來子孫的福,全都將它享受過了;東西、物資一直破壞它,在吃子孫的財產。我們大家要很自我反省。

8、『末法時代,善根轉少,大法冥利,雖女人猶獲勝利,況男子乎。』

(1)「末法時代,善根轉少,大法冥利」:「冥」就是暗掉,要爭取的就是利益,不是真正光亮的利益。光亮的利益就是利益人群。那個「冥」,慢慢一直暗掉了,就是在爭取己利。這種為自利來爭奪,這愈來會愈大。那種的法,愈來愈昌盛。

(2)「女人,若是聞法,有大利」:所說的大利,她就是了解佛法、增長智慧,是佛陀的時代這樣說。能夠聽到《法華經》,法就能夠慢慢增長我們的智慧;若不聞法,到了末世來之時,那個善根愈來愈轉小,法用在不當,那就禍害人群。

(3)「雖女人猶獲勝利,況男子乎」:人,若能夠每個人聽好經,尤其女人善良,聽這部經之後,她愈來那個智慧愈開啟,她對弘揚佛法也是得到大利。因為男人較粗心大氣,愈來還是女人聽法細心,柔和善順。來聽法,法能夠應用在人間,啟發智慧,造福人群,女人都能夠這樣,何況男人。

9、【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於此娑婆,報命終後。西方彌陀安樂國土。

(1)「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在現在的世界能夠多造福,未來所生的地方就是安樂的世界。

(2)「於此娑婆,報命終後。西方彌陀安樂國土」:大家說念佛啊念佛,「西方彌陀」,在無量清淨的國土中。我們要很用心體會,認識這部經之後,才有辦法很了解,道理能通徹。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814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