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0821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21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200821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20200821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周五 8月 21, 2020 5:15 pm

20200821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如來聖道所托,恆古長夜之間,
菩薩悲憫眾生,業力牽絆迷思。
悲心柔懷情切,入群扶眾牽引,
向正道法精進,大道平坦正行。

  用心啊,用心來體會。「如來聖道所托,恆古長夜之間」,我們要用很感恩的心,佛陀,如來出現人間,一生投入人間,為了一大事來教導眾生,人人要有這樣的思想,方向。這個思想就是利益人間,這個方向就是我們要精進,所以一大事因緣在人間啊!人間,總是自然法則,父母所生的身體,總是也會這樣過去,這種人間法則,就算是佛也是隨此法則,壽命八十,之前,他就付託,付託聖道。從佛陀覺悟人間,這一大事,為了要來人間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希望眾生,佛陀用心來開示,只一個盼望:眾生也真心來受教,能夠知見。佛陀的用心開示,眾生受教知見,佛知、佛見。

  我們有與佛同等,看待天地宇宙人間道理,天地宇宙人間道理,佛陀體悟來為我們教育,我們受教之後,要隨著佛陀教育的方法,去走,去了解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自然法則我們要很清楚,就是要學,方向正確,路分明,我們按照這條道路去走就沒有偏差。道理都一樣,只要你走向這條道,用心,周圍的風光都一樣;只要我們用心,用心者道同見,大家看的全都一樣,只要與佛同心,回歸本性,所看的道理都一樣。道理,千古不變。我們眾生若能夠依佛教化,我們隨道而行,心地風光都一樣。

  所以我們要知道,「如來聖道所托」,已經開好這條路,路開好了,境界鋪好了,只要委託後面的人要來維修,要來照顧,這環境的一切都為我們鋪排好了,我們不解其道;我們都不用去改他的道,只要我們用心維修,一邊修,一邊向前走,這條道路遙遠,不用再回頭,你向前維修下去,後面還有人跟著前面在維修,他後面也是跟著這樣修過來。《法華經》就是這樣,這條道路這麼開闊、這麼遠,而且沿途的境界都已經鋪排好了,也開發清楚了,只要我們用心,心地風光一樣,還是照這樣走下去。我們要帶好,後面跟好,我們跟著前面的菩薩芳蹤,我們留著後面,讓後面跟著典範向前前進。若如此,這如來所託的聖道,我們恆古長夜之間,不管漫漫的、長長的長夜,只要前面有在走,就有足跡,就有燈光,跟好不怕路暗,總是向前走。

  「菩薩悲憫眾生」,菩薩他悲憫眾生,就是要來人間;眾生心迷暗,很迷,迷茫。這長長的長夜,我們菩薩就是要發心,繼續佛陀委託未完的道路,我們要繼續開,繼續走,這就是菩薩心。佛陀所委託,菩薩心要接受往前前進。菩薩的心是什麼心?悲憫心。不忍眾生迷茫糊塗,造業受苦,菩薩不忍心眾生苦啊!我們要用方便法,即時來引道帶路,能帶他走上安全的路,跟他們說,真正佛道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大家挺起胸來,方向對準,向前精進,這就是菩薩來引度眾生,悲憫,循循善誘眾生的方向。

  「業力牽絆迷思」,所以眾生被這個業力牽絆著。眾生就是迷失了,已經迷失了他的思想方向,所以我們才要不斷地牽教,不斷地呼喚,這樣要讓他走對的路。我們向前面走,他們後面跟著,我們還擔心他們沒跟上,還要頻頻回過頭來,再叫他一下,「來,要跟好,跟著這聲音走,隨這足跡不可偏差。」就是要這樣循循善誘。我們既然是要去引導人的人,我們前面若沒跟好,後面若跟不上,要怎麼辦呢?腳步偏差了,時間錯會了,這辛苦度化的眾生,他就又再接不上,迷失了他的方向。 所以度人的人要很用心,時間不能錯過、方向不能偏差、距離不能放遠了。所以前面要跟,我們還更加要跟,因為我們還是凡夫,需要上求,需要下化,要牽引,但是向上還要再不斷求,「上求下化」,這叫做菩薩,覺有情者。

  雖然叫做菩薩,他就是尚未到達佛的境界,所以他只是覺悟,但還是有情,就是還有與眾生的情,所以說,「覺有情人」。我們還要上求來覺悟,我們還要有那分情,留在後面再來牽引,這樣叫做菩薩,叫做覺有情。而我們若懈怠了,向上,法不再繼續向上求,我們要帶人那就太重了,因為上面的法,我們沒有再繼續向上求法,這就像一條繩子,那條繩子斷了,上面沒有人拉,下面我就無法拉人,這樣靠攀爬,會很吃力。所以說起來,我們要殷勤精進,為了要度眾生,一定要殷勤精進。

  所以說「悲心柔懷情切」,覺有情,菩薩就是有這分的悲心,就是不忍眾生苦,所以我們還留著與世間有情,所以不求自己解脫,總是要留情在後面,才有辦法再引度他人,所以菩薩叫做覺有情,要留情在人間,但是他要覺悟,他要向上不斷求精進,這叫覺有情,而覺有情的人要有悲心,「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他要有這分柔懷情切,要很溫柔,體諒眾生苦,這分情很悲切,所以不忍心不度。所以他就要「入群扶眾牽引」,他就要入群,要去好好輔導眾生,慢慢去牽引他,陪伴眾生。

  在這種勘忍的世間,這是菩薩慈悲,他還是在這勘忍世界,娑婆世界來度、來教化。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慈悲選擇娑婆勘忍的世界,還要有發心的菩薩,陪伴釋迦佛在人間度化。所以我們要用很感恩的心,感恩釋迦牟尼佛、諸菩薩在人間,所以他們入群來輔導眾生,來為我們牽引,而我們就要有這使命,我們也要學入菩薩群,我們也要向正道法精進。我們學佛就是要加入菩薩群,我們自己要上精進,我們還是一樣要向下悲愍,所以我們要精進,沒有力量,救不到人,所以我們還是自己要好好努力。大道平坦,我們都走在這正道行中,不要放鬆腳步停歇下來,我們要不斷精進,但是莫忘度眾生,我們還是一樣要度眾生,眾生苦,苦難偏多。

  就如現在,真的是放眼全世界,全球現在苦難真的是偏多。看看印尼,印尼這大半年來,這疫情已經一段時間,很可怕的傳染病,實在是發生得來勢洶洶,讓印尼政府一時…,處理得很困擾,那人的往生,一天是這樣無法數計,從有棺木買到沒辦法買得到棺木,就是用紙訂,用紙板做成棺木。還是沒辦法,就用屍袋,買屍袋;裝屍體的袋子,一個一個、一袋一袋這樣疊起來,找不到地方可埋葬,那一段時間讓人看得怵目驚心。在媒體看到這樣的畫面,實在是很苦。尤其是親人往生了,至親的人沒辦法接近,連最後一面都無法看到,沒辦法送,儀式都不用說了,就是往生,收屍,放進袋子裡,不知道他是張三,李四,整個這樣送出去,那段時間怵目驚心啊!現在雖然有稍微平息了,但還是一樣有零零星星。

  接下來全球都能聽到大家很惶恐,這波疫情尚沒過,這世紀中,這件事,這一波算不小。所以,這種人無常,生命在呼吸間,在這種瘟疫發生,又看到大自然四大不調,印尼現在也是一樣,因為氣候很熱,形成了火災,山林一直一直燒,那個燒的時間也是很長。好在,真的是那個氣候,火山噴火、爆發,也一直還在撤退人口,這也很緊張。有火災,火山又爆發,這個氣候,溫度又很高,真的這也是災情之一。還有火山,又在爆發,這實在是,讓大家很慌亂,心,大家還是很擔憂。這就是世間。美國也是一樣,洛杉磯火災,又有水災,這也是一樣。現在的大陸,水災還是很大。所以天下災情還是很多,四大不調災情偏多,很多無法一一說,了解眾生有多少人在受苦難,所以我們要悲心柔懷情切。

  菩薩心就是要這樣,要如何幫助?如何救濟?慈善機構開始,慈善單位開始就是要這樣,看到那裡有災難,準備要啟程,或者是關懷,也是很忙碌,所以要入群,看看哪一個地方有因緣能夠前後付出,趕緊即時救災難。這,救人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辛苦事多啊!「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還要向他們說法,就像印尼一樣,菲律賓、馬來西亞,這疫情一直一直在進行中。在進行的過程中,還是用靜思語,還有,可以的話,如何能讓他們接觸到,好好素食,愛護生命,懂得齋戒,他們在盡量能接觸到範圍內,救災的同時也要救心,提倡齋戒,呼籲素食。這素食不是宗教所要求的,是真正要保護人人身體健康,不要與動物,動物那個細菌,或者是病毒去與牠交合、交結到,這樣透過食物鏈來引給人,才不會人吃了動物,發病了,感染給人,這實在是很可怕。

  人要有這勇氣,將這欲,口欲斷掉,五穀雜糧就能夠健康身體,不用動物,來給人吃,人吃動物,那種食物鏈的誘惑,入我們口中。人有人世界的健康,動物有動物生命的權力,不受傷殺;而人不要去侵入動物的世界,人有人的平安健康,沒有病痛,不必有瘟疫的機會。所以人若能覺悟,向正道法精進,自然大道平坦正行。就是法華經中也要教育,過去的教育包含著這些文字的意義來教我們,現在也是如此,希望我們人的心要正向、正道法,這是每一天要有的方向,要進步,所以我們要受持讀誦。我們來看看前面的文,

經文複習:「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火不能焚,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說不能令盡。」

  「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我們要好好來讀誦這部經,我們才能夠正方向不偏差,條條是道,但是回歸入「法華」。在這個時代就是大家要回入「法華」,這條的大通直道。菩提大直道就是在這裡,所以我們要受持、讀誦。路如何走,地理如何看,真正我們這個地理、方向,就是要這樣才會正確。所以,「為他人說」。我們一方面走對路了,一方面要回過頭來跟大家說,「走好,從這邊來。」所以,「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這樣,我們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顧別人方向不可偏差,這樣真的是功德啊!「功」就是下功夫,向前走得準;「德」就是我們路有正確了,向後面照顧,這就是德。我們的德行,除了顧自己的方向準,還要再顧別人,來引導他人。我們得,後面要教,這叫做德。所以福德,造福的德,能夠顧人就是福。

  向前前進沒有偏差,這條路我們很熟,這就是得,得就是德,得到這條路的方向正確,這是我們所得到。所得到道理、教法我們清楚,是我們所得到的。就像這條路我們很熟,我們還能夠引導別人走,同樣的道理。所以,「福德無量無邊」。我們能夠引導很多人,結很多的好緣,所以「福德無量無邊」。所以,「火不能焚」,火不能燒到。「水不能漂」。這是表示那個忍力,路很長,尤其是不好走,菩薩路不好走,你要堪忍、堪忍,不斷要堪忍。所以,不論是就像火的煎熬,我們也要經得起不怕火來烘我們、來燒我們,總是赴湯蹈火,我們也是知道路是在那裡。這個地方路很難走,我們也要過,所以就要忍。

  有這個忍,譬如火不能燒,因為不怕火煉。你看古代若有神明在遊街,也有過火堆,以前。其實他們也踏過去,而踏過有方法,那個地方撒一些鹽,這這樣過去,當然不是站在那裡這樣過,就會很快過去,那就平安,這是他們有一種的方法。所以說起來,火不能燒,水不能漂,就是不論是遇到什麼樣坎坷的環境,譬如火與水,我們都不會去受到影響,堅心立志,不受中途種種環境來影響我們。所以才譬喻「火不能燒,水不能漂」,就是忍的功夫。「汝之功德,千佛共說不能令盡」。你的功德不是一尊佛讚歎,是千佛讚歎,也是讚歎不完這個功德。我們有付出,就是有人會讚歎。同樣的道理,佛陀開出來的路、走過的道,我們願意這樣跟著走。佛知道過程辛苦,就知道後面行道的人也是很辛苦,所以他們讚歎啊!接下來說,

經文:「汝今已能破諸魔賊,壞生死軍,諸餘怨敵皆悉摧滅。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

  這段文要用心,就說,「汝今已能破諸魔賊」,就是我們的心。剛剛前面說火、水啊,其實過程的辛苦,就像我們將要修行,除了有形的環境,種種很辛苦,有人讚歎,但是也有人阻礙。若能夠撥開了阻礙,不怕人家的阻礙,我們道心堅固,精進向前,對的事情就是不受阻礙,層層的難關層層過,為救度眾生,菩薩道難走還是克服走過去,這樣不論什麼樣的障礙。魔的意思就是障礙,或者是毀謗,或者是種種困難,我們都有辦法克服,這個叫做「破魔賊」。會影響我們的道心,要來阻礙我們的道,或者是擾亂我們的心,讓我們走不成功,讓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常常一句話告訴大家:「我們要做來囤喔!」做來囤的意思,就是平時我們要好好用功精進,遇到什麼事情你的心能夠穩定,不受影響,所以平時就要做來囤。修行要了解一些修行的過程,遇到事情你就不會很快就受到障礙,而我們就放棄;修行要修出一番堅定的毅力,所以不受魔,不會受那個障礙的聲音,打消了我們向前前進的毅力,就不會去讓它阻礙到我們,我們還是向前走。

經文解釋:
「汝今已能破諸魔賊」;魔有四種,所謂五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
前三內魔,四是外魔。

  這叫做「汝今已能破諸魔賊」。要擾亂你的心,讓你無法向前前進,我們突破了,有辦法走過,不論是你什麼樣的聲音,不障礙我的道心;不論是什麼環境,都不障礙我向前前進,這個叫做「破諸魔賊」。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堅定信心,向前前進。所以,魔有四種的魔。所說的四種魔,第一就是「五蘊魔」。「五蘊」,大家在念《心經》,五蘊皆空就是那個「五蘊皆空」,叫做破五蘊魔。「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這個五蘊我們要將它破除掉,所以叫做五蘊皆空,不受障礙,不讓煩惱將我們牽纏著。所以這「五蘊魔」,被他牽纏到,那就是有魔纏在我們的心,阻礙到我們,讓我們無法向前前進,這就受五蘊魔阻礙。「五蘊」,應該大家都應該知道,色、受、想、行、識,這叫做「五蘊魔」。

  接下來,還有「煩惱魔」。煩惱,我們在人間哪一個凡夫沒有煩惱呢?我們要修行,我們就是要一一克服心靈的煩惱,我們要如何去將它克服過。這叫做「煩惱魔」,貪、瞋、癡、慢、疑,這些都是煩惱,要如何去將它克服掉。「死魔」;死,死也不可怕,只要在自然法則之中。這,我們平時好好地保護這個身體;身體有病即刻找醫生,因為這個身體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孝順父母要將身體顧好。

  就像曾子他病重,要往生的時候,叫他的弟子,說:「掀出我的腳、掀出我的手,看看我的皮膚是不是完膚無損呢?」弟子將它掀來看一看,跟他說;「完膚無損啊!」曾子說:「這樣我放心了,這輩子我將父母給我的身體;留給我的身體,我沒有傷害它,所以我這一輩子放心了。」他將要離開,脫離身軀這個時候,他還是很保護身軀。所以說死,這個身軀,靈魂要脫體,其實不可怕,只要我們活著的時候,利用我們的身體去做一切利益人群的事,不能去傷害身體,故意自我傷害。為人群我們要積極,這是父母給我們的身,父母給我們的身體,我們回報父母恩,給我們一個有用、利益人群的身,所以叫做盡孝道。我們沒有自己去自我傷害自己的身體,這就是盡責任,將父母給我的身體,將它照顧直到往生前還是完好無傷,這就是盡孝道。

  所以,到了臨終、死的那時候,沒有煩惱,這輩子做得心安理得。這個身軀為人群,也將它照顧得好,所以到最後他沒有煩惱困擾他。所以,死魔找他不到。死,是很輕鬆的事情,只要我們平時照顧好。就像睡著了,大家晚上也都要睡啊,很自然長眠。這沒有困難,飄飄然,不是有什麼樣的辛苦,很飄然的,只要你顧好身體,讓它很自然的,這叫做自然法則。所以不必擔心,不必怕死有痛苦,但是要自然死沒有痛苦,但若是自己自殺,一來就是不孝父母,殺傷父母遺留的身體,這沒有將它顧好,還自殺害,這叫做逆天倫。

  還是要顧好身體,到了最後死,這並不可怕,只是睡了,只是一項不捨得離開;要離開親愛的人不捨。所以我們要修行,修行很清楚,來去自如,愛;去了,再來愛天下之愛,不是家庭那個牽掛的愛,是愛天下人生的愛,所以我們很自然去來自在。這就是死,並不可怕,就是這樣走。「天魔」,最怕的…,他用種種的欲來誘引我們,讓我們捨不得,讓我們就是心到了最後亂掉,這是心魔、天魔。所以我們平時要好好修行,方向要對準,人間多結好緣,行菩薩道。《法華經》這條道路很直,讓我們思想正確,是道非道很清楚,所以就不會受天魔來擾亂。所以我們要破魔,就是在這裡。

  前三是內魔,比如五蘊魔、煩惱魔、死魔,那都是在內心的。「四是外魔」,外面的只是天魔,在外面在誘引我們,我們若好好的修好,就沒有什麼樣的障礙,外魔也不會來障礙。內心我們都已經都很清楚了。這五蘊,既來生了,了解法就安然自在。所以五蘊,在平常的日常的生活,面對著環境,色、受、想、行、識,這些我們修行所有的,轉識成智;已經日常平時的知識轉為智慧,就沒有掛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五蘊就全都沒有了,就是破掉了,就沒有煩惱。所以說起來,我們學佛要知見、正見。

*諸魔賊,即五陰煩惱等。魔亦可比喻為煩惱,故轉稱斷滅煩惱為「破魔」。

  所以,「諸魔賊,即五陰煩惱等」,就是五蘊煩惱,剛才說過了就是五蘊,五陰就叫做五蘊;以前叫做五陰,現在都叫做五蘊,這兩項是同一種。「魔亦可比喻為煩惱」。所以,魔亦可譬喻叫做煩惱;煩惱一起就是著魔了。魔來擾亂,讓我們心中很多煩惱。所以我們要隨時破魔,不要有煩惱在我們的身上,沒有煩惱,我們就沒有魔事。所以,「故轉稱斷滅煩惱為『破魔』」,叫做破魔。我們自己要斷滅煩惱,這樣就是魔,我們將它破除掉了。去除自己的煩惱就是叫做破魔,沒有煩惱賊在我們的身上,就沒有魔軍在我們的周圍。這,大家要想得清楚,這樣說應該很明白。當我們煩惱來之時,我們自己要提高警覺,破除魔軍,不要再煩惱,魔才不會一直侵入來。所以煩惱就是魔,魔就是煩惱,所以我們很用心。

*我以智慧箭,修定智慧力,摧破魔軍。自劫家寶。了性空寂,根陳清淨,外魔不作,內障潛消,名破魔賊。

  心要有定,靜而定,這是修行的方向。所以,「我以智慧箭,修定智慧力,摧破魔軍」。佛陀他這樣形容,他說用智慧的箭,就是破除煩惱。這就要提起智慧的力量對準方向,就像一支箭這樣射過去,過程沒有受障礙;要能這樣,修行起點與終點就是要對準,才摧破煩惱。

這「自劫家寶」。「了性空寂」是了性空寂靜。我們的煩惱,就是自己消耗掉自己的本性。其實本性人人本具,是我們自己破壞了我們原有的本性。我們自己本來就有善念,但是往往一念偏了,這個善念我們自己,自己破壞掉了,去順從魔,外面那個煩惱的誘引。我們將自己那個善念、善方向,我們自己偏差了,這叫做「自劫家寶」。我們真正有一個很好的方向要走,就是被這樣破壞掉了,這就是我們凡夫。所以我們能夠了解性空寂,這就是我們要知道,凡事不可去受欲將我們牽引了。就像現在一直在說,這一波靈方妙藥,那就是茹素;能夠茹素是給我們一個完整的愛,愛護動物、保護身體,這麼的完整。卻是口欲,口欲讓我們無法禁止,這個叫做「自劫家寶」。這就是自己破壞自己的紀律、破壞自己的戒。這種去與畜生道在那個地方交鏈起來,這樣很危險。現在我們能夠覺醒的時候不覺醒,還在那裡在迷,這實在是很擔憂,菩薩也很擔憂。

  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了性空寂」,了性空寂,我們大家要了解,我們的性就是空寂。你吃,幾秒鐘過去了,化為污濁在肚子中,這有什麼好興趣的呢?迷的人,就是興趣在那裡,斷不了。而若是覺悟的人,我們已經了性空寂,這幾秒鐘過了之後,就沒有感覺了,是空的、是寂的,用這麼微細,開口的感覺,我們就能夠知道修行是這麼的簡單。要了性空寂,光是這個吃的東西想通了,這當中也能夠叫做「了性空寂」。

  你的感覺,那個欲,僅僅只是那個瞬間,起一個念,你將它排除掉,我們就不會去犯到那種口欲之過。這是比喻這樣的例子。所以我們只是起心動念,我們起一個念頭,自然了性空寂。不要起貪念,眼對色,眼根與色,不必讓它誘引了,我性空寂,它與我沒有關係,空寂了。所以,「根塵清淨」。「根塵清淨」,六根的根,塵清淨。所以,「外魔不作,內障潛消」。外魔就沒辦法、沒機會可來擾亂;我們內在的障礙,就已經消掉了,外,不能進來;內的,自然就這樣沉掉了,就沒了。所以,名叫做破魔。

經文解釋:
「壞生死軍」;有貪瞋癡、造身口業,則受生死。
塵既不緣,根無所對,生死軍壞。
生死軍:即無明六識等。

  所以,「壞生死軍」。生死軍,那就是「有貪瞋癡、造身口業,則受生死」。這就是在我們生的時候,到死這個中間,我們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在貪、瞋、癡,這就是心。而口呢?口就是惡口、妄言、綺語、兩舌,還又吞食一切眾生命。那身呢?殺、盜、淫。這都是叫做生死之間我們所造作的。我們若好好修行,這些,我們自己反惡為善,就不會去被這些魔擾亂到我們。所以我們反惡為善,有惡的就趕快去除;做了,悔過了,這叫做悔過自新,向前精進。這樣,就是哪怕有生死,也沒有魔軍來糾纏我們。

  所以,「塵既不緣,根無所對」,這個根就無所對。我們這些煩惱,塵就是煩惱(染濁)。煩惱,外面的色與我們的根,我們若沒有去接觸它,就是接觸了,也沒有去接受它,這樣就不會生出了:這個東西我貪。貪在其中,貪,動作是在我們的身根,有是它有,我沒有貪念,自然我就不會起貪心要去取有,自然就沒有。所以,「塵既不緣」,當中這個緣將它斷了,根就無所對,就不會去接觸它。

  所以,「生死軍壞」。這「壞」;生死軍,那就是魔,魔要來障礙我們也無奈,障礙不到我們;破壞魔軍,障礙不到我們。所以,「生死軍,即無明六識等」,即是我們的六識。六根、六塵、六識,我們的根對塵,我們的意識是要起貪念,還是沒有作用,這就要看我們自己去分析。

經文解釋:
「諸餘怨敵,皆悉摧滅」;大軍既破,餘惑自消;譬如日出,霜露咸晞。

*餘怨敵,即隨情對境之惑業,賊能侵害,軍能攻擊,由得無生忍,故能摧滅一切煩惱諸垢也。

  所以,「諸餘怨敵皆悉摧滅」。所以所有的怨敵,這些魔完全不會靠過來。所以,「大軍既破,餘惑自消;譬如日出,霜露咸晞」,就全都沒有了。有霜、有露,只要陽光一出來就都消掉了。「餘怨敵」;這個「餘」,剩下來的怨敵,「即隨情對境之惑業」。這個怨敵就是我們的心去緣外境,去面對著,它起心動念,這就是迷惑。所以,「賊能侵害」,這個賊一進來了,我們會損失。所以我們不可讓這個賊,那個怨賊來入我們的心來。我們自己要很注意,不可起心動念去惹來這個魔怨,所以我們心常常要正。「由得無生忍」。這叫做無生忍,前面也說過了。心不要讓外面的境界動搖我們,這叫做無生忍。它外面的境界起不作用,在我們的心不會生起什麼樣的貪愛,這就是已經無生忍的功夫對了,「故能摧滅一切煩惱諸垢也」。我們要很用心。

經文解釋:「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
一切妄念,悉轉為善;是諸善念,常護一心;名百千諸佛神通之力所共守護。

「諸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你安心,只要你有念心在精進,諸佛菩薩一定,一定守護你。所以我們應該就知道了,諸菩薩絕對守護有心精進的人,我們要用心。時日已過,時間也過得快,我們若沒有趕快,佛法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句句真的就要入心;入心了、修持,叫做功德;功德,諸佛護念。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0821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0821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20200821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Empty周五 8月 21, 2020 9:55 pm

2020年8月21日上午5:20]農曆七月初三。(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經文:【汝今已能破諸魔賊,壞生死軍,諸餘怨敵皆悉摧滅。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

2、上人手札:「如來聖道所托,恆古長夜之間,菩薩悲憫眾生,業力牽絆迷思。悲心柔懷情切,入群扶眾牽引,向正道法精進,大道平坦正行。」

(1)「如來聖道所托,恆古長夜之間」:要用很感恩的心,佛陀、如來出現人間,一生投入了人間,為了一大事,來教導眾生。人人要有這樣的思想、方向,這個思想就是利益人間,這個方向是我們要精進。一大事因緣在人間。

(2)「佛陀用心開示,眾生受教知見,佛知、佛見」:人間,總是自然法則,父母所生的身體,總是也會這樣過去了。這種人間法則,即使佛也是隨法則,壽命八十歲。之前他就付託聖道。從佛陀覺悟人間,這一大事,為了要來人間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希望眾生,佛陀用心來開示,只一個盼望,眾生也盡心來受教,能夠知見。佛陀用心開示,眾生受教知見,佛知、佛見。

(3)「用心者,道同見。與佛同心,回歸本性」:我們要有與佛同等,看待天地、宇宙、人間道理。天地、宇宙、人間道理佛陀啟悟,來教育我們;我們受教之後,要隨著佛陀教育的方法去走、去了解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自然法則我們要很清楚,就是要學,方向正確、路分明,我們按照這條道路去走,就沒有偏差。道理都相同,只要你走上這一條道,用心,周圍的風光都一樣。只要我們用心,用心者道同見,大家看的都是一樣。只要有「與佛同心,回歸本性」,所看的道理都一樣。

(4)「道理千古不變,眾生若能以佛教化,隨道而行,心地風光都一樣」:我們要知道,「如來聖道所托」,已經開好這條路、境界鋪好了,只要委託後面的人要來維修、要來照顧,環境一切都為我們鋪排好。我們不改其道,都不必去改他的道,只要我們用心維修,邊在修邊向前走,這條道遙遠啊!不必再讓你們向頭,你向前維修下去,後面又有人跟著前面在維修,他後面也是跟著這樣修過來。

(5)「跟著前面的菩薩芳蹤,向前走」:《法華經》就是這樣,這條道路這麼開闊、這麼遠,而且沿途的境界都已經鋪排好了,也開發清楚了,只要我們用心,心地風光同一樣,還是照這樣走下去。我們要帶好,後面跟好,我們跟著前面的菩薩芳蹤,我們留著後面,讓後面跟著我們的典範向前前進。若這樣,這如來所託的聖道,我們恆古長夜之間,不論漫漫的、長長的長夜,只要有前面有在走,就有足跡、就有燈光,跟好不怕路暗,總是向前走。

(6)「菩薩悲憫眾生」:菩薩就是來人間,看到眾生的心很迷暗,很迷茫。這長長的長夜,我們菩薩就是要發心,繼續佛陀委託的未完的道路,我們要繼續開、繼續走,那這就是菩薩心。佛陀所委託,菩薩心要接受往前精進。菩薩的心是什麼心?悲憫心。不忍眾生迷茫、糊塗,造業受苦,菩薩不忍心啊,眾生苦啊!

(7)「菩薩悲憫,引度眾生,循循善誘眾生的方向。」:我們要用方便法,及時來將他引導、帶路,帶他們能夠走上安全的路。告訴他們:「真正的佛道還那麼遠要走,大家挺起胸來,方向對準,向前精進。」這就是菩薩來引度眾生,悲憫,循循善誘眾生的方向。

(8)「業力牽絆迷思,隨足跡不可偏差」:眾生這個業力牽絆著。眾生就是迷思,已經迷失他的思想方向,我們才得要不斷地「牽教」、不斷地呼喚,要讓他走對路。我們向前面走,他們後面跟,我們還怕他們跟不上,頻頻回過頭來,再叫他一下:「來啊!走好,跟這個聲音走,隨足跡不可偏差。」就是要這樣循循善誘。

(9)「度人的人要很用心,時間不能錯過、方向不能偏差、距離不能放遠掉」:我們既然要去引導人的人,我們前面若沒有跟好,後面若跟不上,要怎麼辦?腳步若偏差掉、時間錯會掉了,這辛苦度化的眾生,他就又再接不上,迷失了他的方向。

(10)「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叫做菩薩,覺有情者」:前面,我們還要再跟,因為我們還是凡夫,需要上求,我們需要下化、要牽引。向上還要再不斷求,上求下化,叫做菩薩,覺有情者。雖然叫做菩薩,他就是還未到達佛的境界,他只是覺悟,但還是有情,就是還有眾生的情,所以說,覺有情人。我們就還得要上求來覺悟,還得要有那個情留在後面,再來牽引,這樣叫做菩薩,叫做「覺有情」。

(11)「為度眾生,一定要殷勤精進」:我們若懈怠掉,法沒有在繼續求,我們要帶人那就太重了,因為上面已經法,我們沒有再繼續求法。就像一條繩子,我們已經那條繩子讓它斷掉,上面沒人拉,下面我們無法拉人,靠著攀爬,會很吃力。

(12)「悲心柔懷情切」:覺有情菩薩,就是有這分的悲心,不忍眾生苦,我們還留著與世間有情。不求自己解脫,總是要留情在後面,才有辦法又再引度他人。菩薩叫做覺有情,要留情在人間,但是他要覺悟,要向上不斷求精進,所以叫做「覺有情」。

(13)「覺有情的人,不忍眾生受苦難」:他就要悲心,這個慈悲的心,「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不忍眾生受苦難。要有這分柔懷情切,要很溫柔,體諒眾生的苦,這分的情很悲切。

(14)「入群扶眾牽引」:不忍心不度。所以他就要入群,好好輔導眾生,慢慢地牽引陪伴眾生在這種堪忍的世間,這是菩薩的慈悲。他還是仍在這個堪忍的世界,娑婆世界來度、來教化。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的慈悲,選擇娑婆堪忍的世界。還有這樣發心的菩薩,陪伴釋迦佛在人間度化。我們要用很感恩心,感恩釋迦牟尼佛、諸菩薩在人間。

(15)「學習菩薩入群,輔導眾生,向上精進,向下悲憫」:菩薩來牽引我們。而我們就要有這個使命,我們也得要學入菩薩群,也得要向正道法要精進。學佛就是要加入菩薩群來,我們自己要向上精進,我們也是一樣要向下悲憫。所以我們要精進,沒有力量,救不到人,還是自己要好好努力。

(16)「大道平坦正行」:我們都走在正道行中,不可去讓它放鬆腳步、停歇下來,我們要不斷精進。莫忘度眾生,眾生苦啊,苦難偏多。就像現在全世界的苦難真的是偏多。

(17)「許多國家疫情嚴重蔓延」:看看印尼這半年來在疫情已經一段時間,很可怕的傳染病。實在發生得這樣來勢洶洶,很多人的往生,一天是這樣無數計。包括厄瓜多國家無法買到棺木,就用釘紙板去做成棺木。有的國家又沒辦法,再用屍袋,買屍袋,裝屍袋子這樣一袋一袋、一個一個這樣疊起來,找不到地方可以埋葬。那段時間真的是讓人看到怵目驚心。在媒體就看到這樣的畫面,實在很苦。

(18)「人生無常,怵目驚心」:尤其是親人往生,至親的人無法接近,最後的一面都沒辦法看,無法可送,儀式都不必說了。就是往生、收屍,放進去屍袋裡,不知道他張三、李四,整個這樣送出去,整車。那段時間怵目驚心啊。現在雖然有比較平息了,但是還是一樣,還有零零星星。接下去,全球都能夠聽到,大家很惶恐。這波,這樣還未過,這個世紀中這件事情,這一波算不小。

(19)「人無常,生命在呼吸間」:又看到大自然的四大不調。印尼現在也是一樣,因為氣候很熱,形成了那個火災,山林一直一直燒,那個燒的時間也是很長。火山噴火、爆發,也一直還在撤退人口,這也很緊張。火山又爆發,氣候溫度又是很高,這也是災情之一。這實在是讓大家很慌亂,心,大家還是很擔憂。這就是世間。

(20)「四大不調,天下災難頻傳」:美國也是一樣,洛杉磯火災,又有水災。現在的大陸水災還是很大。天下災情也是很多,四大不調,災情偏多。很多無法一一說,去了解眾生有多少人在受苦難。

(21)「悲心柔懷情切」:菩薩心是這樣,要如何幫助、如何救濟呢?慈善機構開始了,慈善單位開始就是要這樣。看到哪裡有災難,開始哪裡就是準備要啟程,或者是關懷,也是很忙碌。所以要入群,看看哪一個地方有因緣,能夠前後付出,趕快及時救災難。救人真的很多事情要做,辛苦事多啊。

(22)「苦既拔已,復為說法。救災同時也救身,提倡齋戒,呼籲素食」:還要向他們說法。就像印尼慈濟一樣,菲律賓、馬來西亞,在這波疫情,慈濟人援助紓困過程中,還是用「靜思語」;盡量如何讓他們能夠接觸認識慈濟,推動人人素食。愛護生命、懂得齋戒,他們盡量有辦法接觸的範圍內,救災同時也要救身,提倡齋戒,呼籲素食。

(23)「素食,不只是護生,是為健康、為愛護地球」:素食不只是宗教所要求的素食,是真正要如何保護人人身體健康,不要吃進了動物那個細菌,或者是病毒去與牠交合、交結到,這樣食物鏈來引給人。才不會人吃了動物,發病了,感染給人,這是很可怕。

(24)「要勇敢斷葷食口欲」:人也有那個勇氣,將那個欲,口欲斷掉,五穀雜糧能夠健康身體,沒有那個動物來與人,人吃動物,那種的食物鏈的誘惑,入我們的口中來。能夠人有人的世界的健康,動物有動物生命的權利,不受傷殺;而人不要去侵犯到動物的世界,人有人平安健康,沒有病痛,不必瘟疫的機會。

(25)「人若懂得覺悟,向正道法來精進,自然『大道平坦正行」』」:這就是《法華經》中也要教育,過去的教育有含著這些文字的意義在教我們,現在也是同樣這樣,希望我們人的心要正向、正道法。這是每一天的方向要進步,我們要受持讀誦。

3、經文複習:【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火不能焚,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說不能令盡。】

(1)「受持讀誦思惟是經」:好好來讀誦這部《法華經》,我們才能夠正方向,沒有偏差,條條是道,但是回歸入法華。在這個時代就是大家要回入法華,這條的大通直道。菩提大直道就是在這裡,所以我們要受持讀誦。路如何走,地理如何看,真正我們這個地理、方向,就是要這樣才會正確。

(2)「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我們一方面走對路了,一方面要回過頭來,告訴大家,「走好,從這邊來。」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顧別人方向不可偏差,這樣真的是功德啊。

(3)「功德,下功夫走正確方向,引導他人,累積德行」:「功」就是下功夫,向前走得正確;「德」就是我們路有正確了,向後面照顧,這就是德。我們的德行,除了顧自己的方向正確,我們要再顧別人,來引導他人。我們得教導後面,這叫做德。福德,造福的德,能夠顧人就是福。

(4)「向前前進,不偏差」:這條路我們很熟,這就是「得」,得就是德,得到這條路的方向正確,這是我們所得到。所得到道理、教法我們清楚,是我們所得到。就像這條路我們很熟,我們還能夠引導別人走,同樣的道理。

(5)「福德無量無邊,火不能焚,水不能漂」:我們能夠引導很多人,結很多的好緣,所以「福德無量無邊」。所以,火不能燒到,表示那個忍力,路是很長,尤其是不好走,菩薩路不好走,要不斷要堪忍。不論是就像火的煎熬,也要經得起不怕火來烘我們、來燒我們,總是赴湯蹈火,我們也是知道路是在那裡。這個地方路很難走,我們也要過,所以就要忍。

(6)「火不能燒,水不能漂,譬喻忍的功夫」:有這個忍,譬如火不能燒,因為不怕火煉。看以前若有那個神明在遊街,也有過火堆,以前。其實他們也踏過去是有方法,撒一些鹽的這樣過去,當然不是站在那裡,是很快速的過去,那就平安。這是他們有一種的方法。說起來,「火不能燒,水不能漂」,指不論是遇到什麼樣的坎坷環境,都不會去受到影響,堅心立志,不受中途種種的環境影響我們。譬喻忍的功夫。

(7)「汝之功德,千佛共說不能令盡」:你的功德不是一尊佛讚歎,是千佛讚歎,也是讚歎不完這個功德。我們有付出,就是有人會讚歎。同樣的道理,佛陀開出來的路、走過的道,我們願意這樣跟著走。佛知道過程辛苦,就知道後面行道的人也是很辛苦,所以他們讚歎啊。

4、經文解釋:【汝今已能破諸魔賊】:魔有四種,所謂「五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前三內魔,四是外魔。諸魔賊,即五陰煩惱等。

(1)「汝今已能破諸魔賊」:剛剛前面說火、水啊,其實過程的辛苦就像我們將要修行,除了有形的環境,種種很辛苦,有人讚歎,但是也有人阻礙。若能夠撥開了阻礙,不怕人家的阻礙,我們道心堅固,精進向前,對的事情就是不受阻礙,層層的難關層層過,為救度眾生,菩薩道難走還是克服走過去,這不論什麼樣的障礙。

(2)「魔的意思,就是障礙,或者是毀謗,或者是種種困難」:我們都有辦法克服,這個叫做「破魔賊」。會影響我們的道心,要來阻礙我們的道,或者是擾亂我們的心,讓我們走不成功,讓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有常常一句話,告訴大家:「我們要做來囤!」做來囤的意思,就是平時我們要好好用功精進,遇到什麼事情你的心能夠穩定,不受影響,平時就要做來囤。

(3)「修行要修出一番堅定毅力,不受魔的阻礙」:修行要有了解一些修行的過程,遇到事情,你就不會很快就受到障礙,而我們就放棄;修行要修出了一番堅定的毅力,不受魔的障礙的聲音,打消了我們向前前進的毅力,不會去讓它阻礙到我們,我們還是向前走。

(4)「汝今已能破諸魔賊」:要讓你擾亂你的心,讓你無法向前前進,我們突破了,有辦法走過,不論是你什麼樣的聲音,不障礙我的道心;不論是什麼環境,都不障礙我向前前進,這個叫做「破諸魔賊」。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堅定信心,向前前進。

(5)「魔有四種:五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第一就是「五蘊魔」。《心經》裡的「五蘊皆空」,叫做破五蘊魔。「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我們將五蘊破除掉,叫做五蘊皆空,不受障礙,沒有讓煩惱將我們牽纏。

(6)「煩惱魔」:指「貪、瞋、癡、慢、疑」,我們在人間哪一個凡夫沒有煩惱呢?我們要修行,就是要一一克服我們的心靈的煩惱魔。

(7)「死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死也不可怕,只要在自然法則之中。我們平時好好地保護這個身體;身體有病即刻找醫生,因為這個身體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孝順父母要將身體顧好。就像曾子他病重,要往生的時候,叫弟子檢查曾子的身體是否完膚無損。靈魂要脫體,其實不可怕,只要我們活著的時候,利用我們的身體去做一切利益人群,不要故意去傷害身體。

(8)「盡孝道。身為載道器,為人群付出,回報父母恩」:為人群我們要積極,這是父母給我們的身,我們要回報父母恩,做一個有用、利益人群的身,叫做盡孝道。我們沒有去自己自我傷害自己的身體,這就是盡責任,將父母給我的身體,將它照顧直到往生前還是完好無傷,這就是盡孝道。

(9)「為人群付出,做得都是心安理得,到臨終時,沒有煩惱,死魔無法來找」:這輩子做得心安理得。這個身體為人群,也將它照顧得好,到最後他沒有煩惱困擾它。死魔找不到他。死,很輕鬆的事情,只要我們平時是照顧好。就像睡了,大家晚上都也要睡啊,很自然長眠。這不困難,飄飄然,不是有什麼樣的辛苦,很飄然的,只要你要顧好身體,讓它很自然的,這叫做自然法則。不必擔心,不必怕死有痛苦,但是要自然死沒有痛苦。

(9)「不可自殺,自殺叫做逆天倫」:若是自己自殺,一來就是不孝父母,殺傷父母所遺留的身體,沒有將它顧好,還自殺害,這叫做逆天倫。還是要顧好身體,到了最後死,這並不可怕,只是睡了,只是一項不捨得離開;要離開親愛的人不捨。

(10)「修行,愛天下人生的愛,來去自在」:我們要修行,修行很清楚,來去自如,愛;去了,再來愛天下之愛,不是家庭那個牽掛的愛,是愛天下人生的愛,所以我們很自然去來自在。這就是死,並不可怕,就是這樣走。

(11)「天魔」:最怕天魔用種種的欲來誘引我們,讓我們捨不得,讓我們就是心到了最後亂掉,這是心魔、天魔。我們平時要好好修行,方向要對準,人間多結好緣,行菩薩道。《法華經》這條道路很直,讓我們思想正確,是道、非道,很清楚,就不會受天魔來擾亂。我們要破魔,就是在這裡。

(12)「前三內魔:五蘊魔、煩惱魔、死魔」:那都是內心的。第四是「外魔」,只是天魔在外面在誘引我們,我們若好好修好,就是沒有什麼樣的障礙,外魔也不會來障礙。內在我們已經都很清楚了。

(13)「五蘊,既來生了,了解法就安然自在。轉識成智」:五蘊,在平常的日常的生活,面對著環境,「色、受、想、行、識」,這些我們修行所有的,轉識成智;已經日常平時的知識轉為智慧,就沒有掛礙。

(14)「無罣礙故,無有恐怖」:五蘊就全都沒有,破掉了,就沒有煩惱。我們學佛要知見、正見。「諸魔賊,即五陰煩惱等」,就是五蘊煩惱,五陰就是叫做五蘊。

5、【破諸魔賊】:魔亦可比喻為煩惱,故轉稱斷滅煩惱為「破魔」。我以智慧箭,修定智慧力,摧破魔軍。自劫家寶。了性空寂,根塵清淨,外魔不作,內障潛消,名破魔賊。』

(1)「魔亦可比喻為煩惱」:魔亦可譬喻叫做「煩惱」,煩惱一起就是魔。魔來擾亂,讓我們心中很多煩惱。「隨時要破魔」,不要有煩惱在我們的身上,沒有煩惱,就沒有魔事。

(2)「故轉稱斷滅煩惱為『破魔』」:破魔,我們自己要斷滅煩惱,將它破除掉。去除自己的煩惱就是叫做破魔,沒有煩惱賊在我們的身上,就沒有魔軍在我們的周圍。當我們煩惱來時,自己要提高警覺,破除魔軍,不要再煩惱,魔才不會一直侵入來。煩惱就是魔,魔就是煩惱,我們很用心。心要靜而定,是修行方向。

(3)「我以智慧箭,修定智慧力,摧破魔軍」:佛陀用智慧的箭來形容,破除煩惱,這就要提起智慧的力量對準方向,就像一支箭這樣射過去,過程沒有受障礙。要有這樣,修行起點與終點就是要對準,才摧破煩惱。

(4)「自劫家寶」:我們的煩惱就是消耗掉自己的本性。其實本性人人本具,是我們自己破壞掉原有的本性。我們自己本來就有善念,但是往往一念偏,這個善念,我們自己破壞掉了,去順從魔,外面那個煩惱的誘引。將自己那個善念、善方向給偏差了,叫做「自劫家寶」。我們真正有一個很好的方向要走,就被破壞掉,這就是我們凡夫。

(5)「了性空寂」:我們能夠了解性空寂,凡事不可去受欲將我們牽引。就像現在一直在說,這一波靈方妙藥就是「茹素」。能夠茹素是給我們一個完整的愛,愛護動物、保護身體,這麼的完整。卻是口欲讓我們無法禁止。這個叫做「自劫家寶」,這就是自己破壞自己的紀律、破壞自己的戒。這種去與畜生道,去在那個地方交鏈起來,這樣很危險。現在我們能夠覺醒的時候不覺醒,還在那裡在迷,這實在是很擔憂,菩薩也很擔憂。我們應該要知道「了性空寂」。

(6)「茹素,去感受道理」:大家要了解,你吃葷食,幾秒鐘就過去了,化為污濁在肚子中,這有什麼好興趣呢?迷的人,就是興趣在那裡,斷不掉。而我們若覺悟的人,我們已經「了性空寂」,這幾秒鐘過了之後,就沒有感覺了,是空的、是寂的。用這麼地微細,開口感覺,我們就能夠知道修行這麼的容易。要了性空寂,光是這個吃的東西想通了,這當中也能夠叫做「了性空寂」。

(7)「口欲之過,不起貪念」:你的感覺那個欲,只是僅僅那個瞬間,起一個念,你將它排除掉,我們就不會去犯到那種口欲之過。這是比喻這樣的例子。所以我們僅僅起心動念,我們起一個念頭,自然了性空寂。不要貪念,眼根與色,不必讓它誘引了,性空寂,它與我沒有關係,空寂了。

(8)「根塵清淨,外魔不作,內障潛消,名破魔賊」:六根的根清淨。外魔就沒辦法、沒機會來擾亂;我們內在的障礙,也不會讓我們消掉。外,不能進來內;內的,自然就這樣沉掉,名叫做「破魔」。

6、【壞生死軍】:有貪瞋癡、造身口業,則受生死。塵既不緣,根無所對,生死軍壞。生死軍,即無明六識等。

(1)「壞生死軍:有貪瞋癡、造身口業,則受生死」: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期間,我們很容易犯的錯誤在「貪、瞋、癡」,這就是心。「口四:惡口、妄言、綺語、兩舌」,還又吞食一切眾生命。「身三:殺、盜、淫」。這都是叫做生死之間我們所造作的。

(2)「好好修行,反惡為善」:我們就不會讓這些魔將我們擾亂到。我們反惡為善,有惡的就趕快去除;善的趕快去做。這叫做悔過自新,向前精進。哪怕有生死,也沒有魔軍來糾纏我們。

(3)「塵既不緣,根無所對」:根就無所對。我們這些煩惱,塵就是煩惱。外面的色與我們的根,我們若沒有去接觸它,就是接觸了,也沒有去接受它,就不會生出了:這個東西我貪。貪在其中,貪,動作是在我們的身根,有是它有,我沒有貪念,自然我就不會起貪心要去取有,自然就沒有。所以塵既不緣,當中這個緣將它斷了,根就無所對,就不會去接觸它。

(4)「生死軍壞」:這「壞」,生死根壞,那就是魔要來障礙我們,魔也無奈,因為障礙不到我們;破壞魔軍,障礙不到我們。

(5)生死軍,即無明六識等」:我們的「六識。六根、六塵」、我們的根對塵,意識是要起貪念,還是沒有作用,這就要看我們自己去分析。

7、【諸餘怨敵皆悉摧滅】:大軍既破,餘惑自消;譬如日出,霜露咸晞。餘怨敵,即隨情對境之惑業。賊能侵害,軍能攻擊,由得無生忍,故能摧滅一切煩惱諸垢也。

(1)「諸餘怨敵皆悉摧滅:大軍既破,餘惑自消;譬如日出,霜露咸晞」:所有的怨敵,這些魔完全不會靠過來,全都沒有了,有霜、有露,只要陽光一出來就都消掉了。

(2)「餘怨敵,即隨情對境之惑業,賊能侵害,軍能攻擊」:剩下來的怨敵,就是我們的心去緣外境,去面對著,它起心動念,這就是迷惑。「賊能侵害」。這個賊一進來了,我們會損失。所以我們不可讓這個賊,那個怨賊來入我們的心來。我們自己要很注意,不可起心動念去惹來這個魔怨,所以我們心常常要正。

(3)「由得無生忍,故能摧滅一切煩惱諸垢也」:這叫做「無生忍」,心不要讓外面的境界動搖我們。外面的境界起不作用,在我們的心不會生起什麼樣的貪愛,這就是已經無生忍的功夫。

8、【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一切妄念,悉轉為善;是諸善念,常護一心;名百千諸佛神通之力所共守護。

(1)「諸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你安心,只要你有念心在精進,諸佛菩薩一定守護你。我們應該就知道,這是諸菩薩絕對守護有心精進的人,我們要用心。時日已過,時間過得快,我們若沒有趕快,佛法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句句真的就要入心;法入心修持,叫做功德,諸佛護念。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0821晨語簡記《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