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1103《法華經》般若智慧 真空妙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1103《法華經》般若智慧 真空妙有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1103《法華經》般若智慧 真空妙有   靜思晨語--20101103《法華經》般若智慧 真空妙有 Empty周三 11月 03, 2010 9:57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1103《法華經》般若智慧 真空妙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1103《法華經》般若智慧 真空妙有   靜思晨語--20101103《法華經》般若智慧 真空妙有 Empty周四 11月 04, 2010 5:56 am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每個早晨,「靜思清澄妙法華」,在我們靜思這個精舍道場,難道不是常常跟大家說,靜思勤行道,我們必定要很精進,每天都是要很勤修,精進,就是不懈怠,勤修,是不退轉。
我們內在要有誠正信實,外行要有慈悲喜捨,誠正信實,這是表示我們的心,沒有受到那個煩惱,是非人我,污染了,那就是要好像在污濁的池中,能生出了蓮花,這是我們在修行,要守好心,要誠正信實。
但是,不是獨善其身,必定要兼利他人,我們同一個道場在修行,十方的人來,各人不同的習氣,我們就是藉著,有這麼多人,各人生活不同的習氣,常住在一起,我們就要學,學如何能包容。
一分不好的臉色給我們看,我們要學會感恩,一句很不好聽的話,讓我們聽到,我們要學會善解,我們要知足,不管什麼樣的環境,如何辛苦的付出,就是為了要修行。
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習氣,大家共住在一起,這就是我們一個很好的道場,所以我們要很知足,衣食住行,我們都要很滿足,這是從我們的內心,我們能將我們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個心量開闊,自然我們就能夠,慈悲喜捨。
慈濟入人群菩薩道中,內外相應,這樣我們才能談,《妙法蓮華經》,各位,過去我們,有說過《無量義經》,沒有多久之前,又一個簡要,也就是要作為,我們要入《妙法蓮華經》的經前講話,所以我們現在,若將自己的內心準備好了,這樣我們才能進入了,妙法華的世界。
所以《妙法蓮華經》,就是「諸經之王」,它顯示唯一佛乘即具足,無量方便,這就是大乘經典,因為《妙法蓮華經》以前,佛陀已經就講過了,阿含、方等、般若。
其實一直跟大家說過,阿含以前,佛陀成佛,那當時的心境,三七日坐道場,所說的,就是《華嚴經》,就是因為大家聽不懂,唯有法身的菩薩,才有辦法能接受,佛陀成佛之後,他的心境的世界,其他天人沒辦法接受,佛陀才開始思惟,要用什麼方法,能夠入人群,受眾生接受。
尤其是那個時候,印度,宗教很複雜,婆羅門教很強盛,人人都是,四姓階級分得很清楚,要如何能讓普遍的人,都能聽得懂,能接受,能投入,身體力行,所以佛陀他要用很多的心思。
後來決定,先用方便法,就是漸教,漸漸來教育,隨順眾生的根機,什麼樣的根機,他就為他說什麼樣的法,所以談阿含,阿含經有四部,所以《阿含經》,就是按照眾生的根機,循循善誘,也是說了十二年,十二年也很久了。
再來,看看眾生的根機,差不多能接受了,開始,八年談方等經,接下來,看眾生根機慢慢能養成,所以開始,就談般若了。
般若經分析,從世界人事物,去分析它,從「有」的東西,我們人人都有執著,執著「有」的東西,所以佛陀講般若經,就將「有」的東西,一直將它分析到,沒有。
我們世間,有多少東西,有,是因為,用種種元素將它組合起來,變成了,有,能夠用,有簡單能用的東西,就是簡單的組合,有精細、精密的科技,那就很複雜了,去組合它,所以這些零件,若一一分開、分開,之後就歸零了。
就像我們現在的科學,這麼發達的科學,這麼尖端的科技,但是現在的人,就一直說,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怎麼來的?怎麼溫室效應造成了,如此大的天災、人禍,因為一個溫室的效應,就是使四大不調,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雨,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熱過頭了,該好天氣的時候,很乾旱。
本來我們原來的氣候的季節,都全亂了次序,這就是因為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會影響這麼大的天災,現在,科學家一直一直去研究,又再研究出來,抓到它的毛病源頭,那就是環保。
開始了,環保,這麼多的東西,大家這樣奢華過度了,浪費過度了,所以就把這些垃圾,用了不要,丟掉的,都叫做垃圾。
看看,一一將它拆解開,再將它回收,再將它復原,又是變成什麼呢?就是復原回來,就是那個原料,原料到底是什麼?再分解,其實名不名,原來那個原料,原料再下去要再講什麼呢?大地的能源,能源,又是什麼呢?真正都沒有了,真正是空,都是很多東西去會合、會合,很精密,所以這就是用智慧,所以般若是智慧。
將那個障礙的物資,要如何去看淡,或者是人與人的感情,他要將它分析,這是一種心理的執著,化仇恨,能為仁愛,這還只是一個心的轉變,如此而已。
所以這就是在《般若經》裡面,要如何去轉變我們的心思,要如何去除我們的執著,在這個般若中,就會變成了真空,不要執著,常常在跟大家說,有一群居士,會邀人,來去啊,初一、十五去買魚、買蝦,去放生,放生之後就說,來去啊,我們去海產店,去海產店,做什麼?
有人就問他:「我們剛才,才放生,魚、蝦送去放生了,這個時候我們怎麼又來吃呢?」
他說:「這就是在為牠們超度。」
看,這是不是太過頭了?
「你順便拿幾瓶酒來。」
就有佛教徒,就問他:「佛陀不是說,要戒酒。」
「酒是般若湯。」
抽菸啦,「佛教徒抽菸就好像,不太像佛教徒?」
「菸,就是香雲蓋。」
你看,這種斷章取義,這,不是我們要的,也不是佛陀,所說的《般若經》的意義,他們就是將它,用這個般若,說一切全都是空,實在是很矛盾。
想看看,像這樣是不是,他自稱,他所修的是大乘行,大乘行,無所執著,他的無所執著是,這樣犯很多規戒,他無所執著,他不是愛恨情仇,能看得開,那種的不執著。
所以說來,我們《法華經》就是中道,中道就是要跟我們說,有,有什麼呢?妙法、妙有,所要說的有,是妙有,是回歸到菩薩道,到佛的境界。
我們人人有成佛的可能,因為,人人有佛性,我們要回歸我們的佛性,這個妙有,般若是過程,真空,我們能將人與人的之間,我們不要那麼執著,我們應該,要用寬大的心去包容,有善解的心,掃除我們內心的煩惱,所以我們不執空、不執有,我們要知道,空中有妙有,妙有中就是真空。
這都是包含在《妙法蓮華經》的裡面。
妙法蓮華經
為諸經之王
以顯示
唯一佛乘即具足
無量方便乘故

因為只有一佛乘,我們要成佛,所以他能具足包含,所有的經典,所以,法無大小、高低、深淺,其實一句,你若聽懂,人生的觀念就能轉變,所以看靜思語滿街道,不管是計程車,或者是自用轎車,或者是大貨車。
甚至看到新聞,菲律賓航空公司,也將靜思語帶到飛機上了,那位航空公司的總經理,他就說:靜思語,若是能讓旅客,隨手翻開它,短短的一句話,取他想要用的那一句,他記在心裡,很好用,所以航空公司的飛機上,他就放,一架飛機放上,兩百本的《靜思語》。
所以這是短短的一句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讓我們應用,作與你說它,是真的很簡單,所以,法只要能用,就是叫做妙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在我們接物待人之間,我們自然就沒有,人我是非、煩惱,這樣站在我們的心裡,污染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起惑造業。
所以,法沒有大小,或者是高低,或者是深淺,時代不同,應這個時代,《法華經》也是一樣,應這個時代,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習氣,跟生活背景的文化,這就是妙法。妙法應用在人間,是在人群團體中,全都能用得到,這才叫做妙法。
所謂:
法無大小高低深淺
唯應時代生活習俗
妙法應用
在人間群體中

各位菩薩,學佛,我們要走中道,所以《妙法蓮華經》是中道,不執空、不執有,能夠讓我們透徹了解,真空妙有,回歸於佛的心境,那當然就是要行於菩薩道,我們才能達到佛的境界,才能在佛陀修行,成佛那時候,三七日中,華嚴的境界。
華嚴的境界,真的是靜寂清澄,那種心靈的境界,所以請大家,學佛,我們要用心,聽法要用心,日常的生活要「清澄妙蓮華」,不受種種的境界來污染我們,既使外面的境界真的很污濁,我們也要感恩,因為蓮花是在污泥中才能成長,所以我們對人人用感恩心,來成就我們內心的妙蓮華,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1103《法華經》般若智慧 真空妙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華經201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