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1125《靜思妙蓮華》一乘實法樂說無礙 (第567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15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1125《靜思妙蓮華》一乘實法樂說無礙 (第567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201125《靜思妙蓮華》一乘實法樂說無礙 (第567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20201125《靜思妙蓮華》一乘實法樂說無礙 (第567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周三 11月 25, 2020 8:40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15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1125《靜思妙蓮華》一乘實法樂說無礙 (第567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1125《靜思妙蓮華》一乘實法樂說無礙 (第567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20201125《靜思妙蓮華》一乘實法樂說無礙 (第567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周三 11月 25, 2020 1:34 pm

20201125《靜思妙蓮華》一乘實法樂說無礙 (第567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慈悲平等觀,隨眾生根機,雖說妙施權,終說一實法。」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此釋「大車」。大白牛車裝潢高廣,精奇莊嚴。「各賜諸子等一大車」能載人多,喻成佛唯一之教,以唯佛之教法。
⊙其車「高廣」:高廣,喻體、相、用之豎超三際、橫遍十方。真如為體,具智慧慈悲等無量之功德為相,此體相不固定,應於緣而活動為用。
⊙眾寶莊校:以一切智起萬行,萬行成就為萬德,此為眾寶莊校之義。
⊙周匝欄楯:遮外惡而不入,持內善而不失,是周匝欄楯之義。
⊙四面懸鈴:喻四辯才。「鈴」喻振導教化。
⊙四無辯才: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
一、法無礙:於教法無滯。
二、義無礙:義理而無滯。
三、辭無礙:言辭通達,名為辭無礙。
四、樂說無礙:又云辯說無礙。

【證嚴上人開示】
「慈悲平等觀,隨眾生根機,雖說妙施權,終說一實法。」

慈悲平等觀
隨眾生根機
雖說妙施權
終說一實法

佛心看待一切眾生都是平等,因為眾生都具有佛性,有佛性,就有成佛的可能;只可惜,眾生就是因為無明,這個無明遮蓋了我們人人,本具的佛性。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次,他就是在人間遊行,教化眾生,來到俱曇彌國那個地方,在為四眾說法,度眾生。這個當中,有一位,他也聽過法,但是他很自大,他感覺:聽法?我懂很多,看這麼多人,法是這樣聽,卻也就是不明道理。這是一位梵志,他認為他讀很多、他懂很多,只是大家愚癡,不懂道理。所以他就在白天、太陽很大,他點了一把火,就拿在手上,在路上走,拿著這支火把,他就說:「天底下的人,人人都是愚癡,不懂道理。」

佛陀那個時候,走到那個地方,聽到大家議論紛紛,佛陀就走近了。這個梵志看到佛,他也是這樣抬頭挺胸,同樣就是這樣在叫:「世間人盲眼,哪怕是在大白天,還是沒看到路,所以我拿這盞燈,要為大家照路。」

佛陀停下來,在他的面前,就問他:「你這麼懂道理,請問,你可知道有『四明法』?」這位梵志,被他一問「四明(法)」,他反過來問佛:「什麼叫做『四明』?不曾聽過。」佛陀開始對他說:「第一、你是不是有通達天文、地理?天的氣象、大地的道理,你懂或不懂?」「不知道。」「第二、再問你,那個日月,星宿,到底天空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星宿,這些星的種類,你了解嗎?」「不知。」「第三、再問你,問你到底知道治國的方法嗎?」「還是不知。」

這位白天舉著一把火的這個人,就是梵志,他頭垂下來了,這把火放下來了,向佛陀虔誠頂禮,向佛陀說:「我承認,我承認我無知,我還有很多事情,我還不懂,請佛陀慈悲,原諒,開示。」佛陀就向他說:「知道的法一點點而已,不要以為,我已經懂很多了,這是太自大了。這不懂說懂,這才是真正拿著這把火,像盲人,眼睛沒看到的人,拿這把火,只是照別人,自己都照不到、看不見。」這位梵志愈聽,愈是自己很慚愧,也是很懺悔,決心隨佛出家,接受佛陀的教法。這是佛陀在調伏眾生。

佛陀是隨眾生的根機,所以他說種種法,有五乘、有三乘。過去的四十二年,用種種方便法,四十二年後開始就是說大乘法。

所以佛陀雖然說妙施權,「說妙」是佛陀所說的道理,裡面都是含藏著真實法。不論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其實,人做得成,佛就能成,雖然「人乘法」,其實也含藏著,那個微妙的道理存在。

或者是天乘的法,還是同樣,有徹底的愛、無私的愛、付出無所求的愛,不只是將來生天,它也是含藏著菩薩法在內。只是菩薩法除了行善,還要修智慧。所以,智慧就是在入人群中,行善事,沒有執著,而且還要堪得忍耐,人群種種的濁氣、心靈的污染,在行菩薩道的人,他就要保持這念清淨的心。所以佛陀不論「說妙施權」,還是含藏著一實法,一實法就是一乘。

過去我們都說過了,佛陀對弟子的鞭策,有的是執在偏空,有的是執在恆有──以為這輩子做人,下輩子同樣再來做人;這輩子若沒機會修,我下輩子再來修。雖然知道有來生、來世,卻不知道今生此世所造作的因,就是來生來世的果。

你所造作的是,來生還有做人的機會嗎?還要有做人的機會,那就要持五戒。來生想要能有福報,那就要行十善。假如你這輩子,人的本分做不好,這個人倫道理都不懂,這來生就是畜生道。假如這輩子不懂得要行十善,又再行十惡業,這個人的來生就是,地獄道、餓鬼道。三惡道中,看我們這輩子如何做。這是佛陀,他讓眾生都先了解這些道理,好好牽引他。

但是,有的人接受了佛法,就是偏頗,一念的偏差,失去的道理就很遠了;這我們也要很警惕我們自己。我們眾生還是在無明,在這個三界內,還是不斷在造作、起煩惱,這個煩惱就像在火宅中一樣。佛陀希望我們人人能夠去除這種欲念的煩惱,心清淨,所以譬喻這個火宅。

所以前面所說的,佛陀大長者,已經在門外設了三車:「大家快出來,你是要羊車、鹿車或是大牛之車?大家趕緊出來。」孩子都出來了。

舍利弗
爾時長者
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其車高廣
眾寶莊校
周匝欄楯
四面懸鈴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此釋大車
大白牛車裝潢高廣
精奇莊嚴
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能載人多
喻成佛唯一之教
以唯佛之教法

這輛大車,人人要用的應該是這輛大車。你看,「其車高廣」,這輛車這麼大,尤其是車子裡面的裝潢。是這麼好,全都是用珍寶,種種的寶物,將它莊嚴起來,周圍也是裝飾得這麼漂亮,「四面懸鈴」,這輛車子起動的時候,那個鈴鐺的聲音。又再是「精奇莊嚴」,很精緻,裡面都是珍異的寶物。

像這樣,這位長者,到孩子全都出來之後:「不只是給你們羊車、鹿車,你們可以得到這輛大車。因為這輛大車可以載的人多,裡面,你要裝多少東西,都可以。」這就譬喻如佛在教育我們,「成佛唯一之教」,就是佛這個一乘的實相,就是成佛的教育。這是佛他所要教育我們,希望我們人人能夠成佛。所以要能夠成佛,這輛車就可以裝很多,這也是一種譬喻。

其車高廣:
高廣
喻體、相、用之
豎超三際
橫遍十方
真如為體
具智慧慈悲等
無量之功德為相
此體相不固定
應於緣而活動為用

體、相、用。「體」,這輛車的「體」,是這麼的大,我們看到羊車、鹿車,那種的體態是這麼的小。你若看到大車,那就是牛車,裝潢得那麼好,你看,那輛車可以載多少人呢?這是它的體態,能夠說大、能夠說莊嚴、能夠看到裡面有很多的寶物,這就是它的「相」。這輛大車,它的用途就是可以載人,載很多,裝潢很美,這就是它的「用」,所以體、相、用,這就是譬喻「真如為體」。

我們人人本具有真如的本性,我們與佛同等的真如本性,我們人人都具足了智慧、慈悲,這是能夠付出,能夠如佛所教修行,那這就是功德相。所做的,內心清淨,外面精進,入人群中付出,這就是具足了,智慧、慈悲、平等,對眾生,一切全都平等,那個心量寛大,包容天地一切萬物,都是平等,這種付出無所求,這就是功德相。

所做的一切,都是內修外行,這叫做「體相」。「體相」就是因為我們,要應應種種的根機不同,小根、小機,就是應用於小法、小量,而若是大根、大機,就要應用於大法、大量,所看的一切都不同,要應機而用。

這輛大車裡面「眾寶莊校」,那就是「一切智」,用這個「一切智起萬行」。我們智慧,我們要具足「一切智」,剛才說過,隨種種的根機不同去施教,根機不同,我們施教的方式不同,這必定要用「一切智起萬行」。

眾寶莊校:
以一切智起萬行
萬行成就為萬德
此為眾寶莊校之義

常常說「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它能夠應萬種,眾生各不同、環境各不同,就應那個環境、應眾生的根機,種種的方法去施,施教、施物等等,這全都是「萬行」,才能夠成就「萬德」。

我們需要法,得到法,而我們有法,我們就可以,用種種的方法,去施捨,我們要慈、悲、喜、捨,所以你就要很充足,你會很歡喜,你能夠去付出;要有充足的智慧,你才有充足的法可以付出,這就是修來的「德」。所以,「萬行成就萬德」,這就是「眾寶莊嚴」的意思。

在這輛大車裡面,所裝潢的東西,都是很豐富,就是表示我們的法也很豐富。所聽來的,聞一知十,或者是聞一知百、知千;知道一項法,就能夠了解很多的事情,這都是聞法來成為自己的,這樣,我們就能夠應種種的根機,去付出。

這「周匝欄楯」,就是周圍這樣將它圍起來,這樣的裝潢來保護著車裡的人,讓外面沒有什麼樣的東西,能傷到裡面的人。這是「遮外惡而不入,持內善而不失」,將裡面顧得好,外面的惡不進來,這叫做周匝欄楯的意思。

周匝欄楯:
遮外惡而不入
持內善而不失
是周匝欄楯之義

「四面懸鈴」,那就是譬喻「四無礙辯才」。所說的法,應眾生的根機,要有四種:

四面懸鈴:
喻四辯才
鈴 喻振導教化
四無辯才:
法無礙
義無礙
辭無礙
樂說無礙

第一種,是「法無礙」。我們要說話,其中要含有法的道裡,所以在教法,就不會有障礙。所以我們要最先了解種種法,我們才有辦法去說服人的心、教導人的道理。所以第一「法無礙」,於法不會停滯、很流暢,能夠這樣不斷,法入眾生的心。

一、 法無礙:
於教法無滯。
二、 義無礙:
義理而無滯。 
三、 辭無礙:
言辭通達
名為辭無礙

第二是「義無礙」。其中的義理要齊全,有法,要有通達,人們能夠接受的這個道理。

第三是「辭無礙」。言辭能很通達。道理明明就知道,只是無法用言辭,可以編輯得這個文與說話,說話與這個文、文字,都很美。所以,我們若能夠有言辭無礙,這就是智慧之一。

四、 樂說無礙:
又云辯說無礙

第四是「樂說無礙」。就是要說,我知道的,我就要說。知道,我若不說,感覺很對不起大家。

佛陀常常說,說法,轉法輪,必定要具備這四種:第一是「法無礙」,第二是「義無礙」,第三是「辭無礙」,第四就是「樂說無礙」。我們真正,法要聽很多進去,所以我們才有辦法看到人,將佛陀的教法,再輸送給別人。

我們要說這個法,就在這個時代、在現在,有人、有事、有物、有證,這個「義」,有道理的事情,不是說讓人做不到的事情。要說得條條有道,有一條路可走,有這條路可走,你要說得很好,人、事、物要很圓融的言辭。還要,有這樣這麼好的道理,有這樣好的言辭,有這麼充足的法,我們也要很歡喜說,「樂說無礙」,要常常說,這種是「轉法輪」。

各位菩薩,學佛,我們真的要好好用心,要用在慈悲平等的心,隨眾生的根機,看他的大小根機,天下萬物,我們都要能了解,佛陀雖然是說人間法,其實是成佛之道,不要去說,這是小乘法,其實,小乘法,佛陀就是要引我們,入大乘的路徑,最終還是成佛之道。所以,一乘實法,這是佛陀的用心,所以我們要時時心存感恩,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1125《靜思妙蓮華》一乘實法樂說無礙 (第567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