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01218《靜思妙蓮華》聞法信受勤精進(第60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1218《靜思妙蓮華》聞法信受勤精進(第60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201218《靜思妙蓮華》聞法信受勤精進(第60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20201218《靜思妙蓮華》聞法信受勤精進(第60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周五 12月 18, 2020 8:14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01218《靜思妙蓮華》聞法信受勤精進(第60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01218《靜思妙蓮華》聞法信受勤精進(第60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20201218《靜思妙蓮華》聞法信受勤精進(第60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周五 12月 18, 2020 11:44 am

20201218《靜思妙蓮華》聞法信受勤精進(第60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聞法入心信受無疑,拳拳服膺持守不失,殷勤精進聞思而修,厭三界苦求寂靜樂。」
⊙「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隱快樂。」《法華經 譬喻品》
⊙「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法華經 譬喻品》
⊙眾生內有智性,宿植三乘樂欲,隨三乘趣向,故佛施三乘之教以投其好。此性即眾生本具,正因真如佛性。
⊙聞佛聲教得悟,自解不能化他,喻聞父所說門外三車適其願故,表聞慧,殷勤,心各勇銳。
⊙此合上求羊車。智性為因力,從佛聞法為善友力,聞法信受為作意力,殷勤精進為資糧力。
⊙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依此四勝力修於涅槃,為聲聞乘。
⊙涅槃,亦譯滅度,謂已度生死河,滅盡煩惱法也。
⊙以智慧擇別,破滅煩惱而得解脫之少分。此為小乘涅槃,以但能度見思惑、滅分段苦也。

【證嚴上人開示】
「聞法入心信受無疑,拳拳服膺持守不失,殷勤精進聞思而修,厭三界苦求寂靜樂。」

聞法入心信受無疑
拳拳服膺持守不失
殷勤精進聞思而修
厭三界苦求寂靜樂

修行就要信受奉行,入心才能夠步步力行。

法入心,不要有漏。桶子裝水,若是漏,水就一直沒了,水漏掉,髒污卡住。這樣就像我們在修行,法不入心,但是日常的生活還是人我是非,很多的事物就是,都在我們的心在起惑造業,因為我們的法沒有入心,這些煩惱無法消掉,就不斷囤積。

法若入心,那就是清淨的水,我們就能預防,骯髒的東西入水中來。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必定要信受,而且要拳拳服膺,要守持。法聽了之後,入心來,我們還要再身體力行,這樣守持,法不漏掉,還要再繼續,分分秒秒、心心念念,那就殷勤精進,聞思而修。戒、定、慧三無漏學,我們要堅持,要從聞、思、修來,不只是持法,還要不斷精進聞法。法不斷增加,我們的淨行,還是不斷前進,所以「厭三界苦求寂靜樂」。

最近這段這麼長的時間,一直告訴大家,三界火宅苦不堪,而且所有災難的火,從四面起,不斷這樣一直火啊!災啊等等,從四面包圍過來。就是我們眾生凡夫不知苦,不了解煩惱無明火,是我們人人自造。所以佛陀慈悲,(出)現在人間,無不就是希望我們能覺醒,了解所造作是來自無明,「三界」都是在一念心,「一切唯心造」,心外無法,就是一切的法,善惡法,都是在人心裡。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首先要先了解這個總的生態,天地間的生態、人間的生態。我們一定要了解,了解之後,不出於三界,就是人心,心的善惡法,離開心外無別法。所以,學法就是要從一念心。就是那種惡的念頭,若能這樣消失掉,自然我們的心就能寂靜,這就是學佛應該要了解。

聞法要入心,要信受奉行,而且要拳拳服膺,更需要的就是持守不失。就如聽法,你若用心聽,一聞千悟。

在佛陀的時代,有一次,弟子大家互相議論法,佛陀所說的法,是什麼人最有心得?結論就是阿難。句句的話都入阿難的心,阿難記性又很好,所以大家覺得,到底阿難,是什麼因緣,能聽到佛法,能親近佛陀,為佛的侍者,又每句法入阿難的心,都是存在,到底這是什麼因緣?大家就說,請教佛陀。

佛陀開始就向大家說:在過去、過去,無央數劫的過去,深山中有一位比丘,與一位小徒弟。這位比丘,希望這位小徒弟能成器,所以規定他的功課,每天要好好誦經、聽法,還有一項,一定每天都要出去化緣、托缽。

這位小徒弟也是很精進,自己本身對法很有興趣,也很歡喜誦經。不過這個功課是這麼多,但是每天都要出去化緣,這就是他最苦惱的事情,有的時候因緣不順利,找不到人可互動,找不到人願意供養,所以回來的時間就會較晚,時間就不夠了,要聽法、要誦經,時間不夠用。

有一天就是很遲了,還是無法化緣,那個因緣不夠,邊走,看到那個空缽,邊走就邊流著眼淚。一位長者看到這位小沙彌,走路怎麼這麼憂愁,「小師父,你到底是怎麼了?」這位小沙彌就將他的過程,說給這個長者聽。長者就說:「若這樣你不用擔心,你每天來我家。」

就這樣開始,每天每天能夠讓小沙彌,順利化緣,順利時間充足回去,能夠用功聽法、誦經。佛陀將話說到這裡,就向大家說,你們知道嗎?那位小沙彌那就是我,釋迦佛,那個長者就是阿難。你看,這就是他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這就是他過去修行,現在謹守著師父的教育,句句的法都不敢讓它漏失。這種殷勤精進,聞思而修。修行者就是希望能夠脫離三界,所以求寂靜樂,學佛就是要這樣。

所以我們前次所說的,「乘是三乘」,修行必定要有次序,這三乘法就是,聲聞、緣覺、佛乘(或)菩薩乘,所以這叫做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

乘是三乘
以無漏根力
覺道禪定
解脫三昧等
而自娛樂
便得無量
安隱快樂
《法華經 譬喻品》

這就是修學佛法要在人群中,如菩薩來去自如,聲聞、緣覺,他就是心無污垢,修清淨行,聲聞是從聲音而得法,這三乘法,各自娛樂。菩薩是在人群中,除了得法之後,心去除了無明,還能在人群中來去自如,所以「便得無量安隱快樂」,受幫助的人得救,我們幫助之後回來,我們安心自在,這叫做菩薩。

接下來這段經文說,「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

舍利弗
若有眾生
內有智性
從佛世尊聞法信受
殷勤精進
欲速出三界
自求涅槃
是名聲聞乘
如彼諸子
為求羊車
出於火宅
《法華經 譬喻品》

這就是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眾生內有智性,其實我們人人內心都有智性。

眾生內有智性
宿植三乘樂欲
隨三乘趣向
故佛施三乘之教
以投其好
此性即眾生本具
正因真如佛性

智性就是真如,人人本具真如覺性,也就是智性,所以「宿植三乘樂欲」。「宿」就是過去生中不斷累積,有這個好樂這個法。小根機的人,我很歡喜聽法,不過法聽了之後就漏失了;或是中根機的人,我聽、我了解,我獨善其身;或者是大根機的人,我聽法、我了解,我能夠將我的煩惱去除,我能夠發大心、入人群中去。這就是從過去以來,培養著自己那種的趣向,所以叫做「宿植三乘樂欲」,我們的興趣,從過去生中就這樣培養過來,所以「隨三乘趣向」。

佛陀本來成佛之後,希望能夠一語道破,我們眾生的迷茫,不過,沒有那麼容易,所以佛陀就要隨順眾生的樂欲,所以「佛施三乘之教,以投其好」。佛陀他用三乘法,看你們需要什麼──你們若愛聽法,當然我說法給你們聽,聽了之後,你的根機能接受,你能不斷將你的習氣去除,這輩子沒去除完,來生。前世沒累積好,這輩子要再累積佛法。

在我們的過程中,我們過去生若是有學法,我們這輩子聽到佛法就很歡喜。過去生中,若沒有聽,也不學、不修,現在對佛法一點興趣都沒有。所以,佛陀要(在)人間,不斷地化緣,從不曾聽過的,用方法讓他歡喜接受,會愛聽;或者是已經聽過法的,佛陀他就要趕緊如何去除無明,將這獨善其身要如何啟發,讓他能好樂菩薩道。

這是佛陀要用漸進的方法,不斷人間化緣。化緣就是找機會來度化眾生,所以佛陀「施三乘之教,以投其好。此性即眾生本具」,因為內有本性,眾生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真如智性在,所以這個真如智性,就是眾生本具,這就是我們眾生人人的正因。正因就是真如本性,只是我們自己不斷複製煩惱,所以因為人人有本具佛性,才能「聞佛聲教得悟」。

聞佛聲教得悟
自解不能化他
喻聞父所說
門外三車適其願故
表聞慧 殷勤
心各勇銳

因為我們自己本身,就有這個覺性、智性存在,所以聽到佛的聲音、教法,自然「我了解了」。我們內在若自己沒覺性,就無法了解。

所以「自解不能化他」,這是聲聞、緣覺,他能了解,但是無法去化度他人,他沒有那念心,不願意。所以這譬喻「聞父所說,門外三車,適其願故」。

我們前面都一直說過了,父親在外面看這間房子,已經、已經火一直燒起來了,這些孩子還在那裡,笨笨的還在那裡玩,在玩火,就在外面設三車,「趕緊出來,你們最愛的東西,外面讓你們選擇。」聽到這個聲音,看到外面的三車,就趕緊大家出去,這就表示「聞慧」。大家還有覺性、這個智性,所以表示我們聞慧存在,只是一時糊塗,外面的是非,沒有去覺悟到。所以他有了聽到佛的教法,這聞慧起動,所以於「殷勤,心各勇銳」,大家已經願意接受,所以已經開始,大家很勇銳、大家很歡喜,向門外這樣跑出去。這就是表示接受了佛法,之後已經暫時脫離了火宅,就安全了。

我們聽法,法若有入心,了解火宅之苦,我們懂得怕,懂得怕,我們就知道出去,所以這是表示了解火宅。所以這就是於上面所說,求羊車,聲聞求羊車,所以他跑出去。

此合上求羊車
智性為因力
從佛聞法為善友力
聞法信受為作意力
殷勤精進為資糧力

智性為因力,我們人人本具,我們有佛性,但是需要他人的因緣,來接引我們,意思就是善友,所以有善友之力。聞法信受就是作意之力,我們聽法,我們能自己自我啟動,我們虔誠、受法的心,這叫做「作意力」,自然殷勤精進。我們的心若起動,自然我們就殷勤精進,這叫做資糧之力。

欲速出三界
自求涅槃
是名聲聞乘:
依此四勝力
修於涅槃
為聲聞乘

所以「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這些東西,那四種勝力,四種力量就是修涅槃,那就是聲聞。

四種力量 (因力、善友力、作意力、資糧力)。那就是我們自己本身,有這個智性,本身的智性,就是「因力」,正因的力量。從佛聞法就是善友的力量。我們要靠外來的聲音,佛陀亦師亦友亦父,所以就是佛陀的聲音來啟發,現在佛不在人間了,人人聽法,我們要輾轉來啟動,做他人的善友。所以「聞法信受,為作意力」,好好啟發我們的心,彼此之間互相鼓勵,作好我們的意。

一生一世,我們都要殷勤作意,我們要精進,假使我們一念間懈怠,這個精進力就無法繼續,所以,無法繼續精進,我們慧命的資糧要從何來呢?所以需要有「資糧力」。資糧的力量就是殷勤精進,殷勤精進,我們慧命的資糧才會充足。這是四種的(勝)力。所以「依此四勝力修於涅槃」,這就是聲聞,聲聞乘。

涅槃
亦譯滅度
謂已度生死河
滅盡煩惱法也

涅槃也能譯作滅度,滅度,那就是渡過生死河。我們從凡夫的此岸,要渡到聖人、佛覺悟的彼岸去,就是要靠我們要滅除煩惱,滅除了煩惱,才有辦法到聖人的彼岸。

要滅,那是就要先知苦,才有辦法滅。而要滅,就要「三十七助道品」。用智慧來擇,擇就是選擇、分別;我們懂得選擇是非,這就是智慧。

以智慧擇別
破滅煩惱
而得解脫之少分
此為小乘涅槃
以但能度見思惑
滅分段苦也

我們來人間,那就是失去了智慧、增長了無明。我們現在修行,就是要減少無明、成長智慧。在人群中,我們懂得選擇,這樣來破滅煩惱,才能得解脫,這只是少分,所以叫做聲聞,聲聞是小乘,小乘的涅槃只是了解法,但是他無法再去度他,只是知道法,獨善其身,這叫做小乘涅槃。「但以度見思惑」,見思惑(已斷),看到的事情,這不對的,不要去做,就是只會這樣,守戒,就是守在自己的自身,就是不懂得要去利他,這還叫做是小乘。

所以聲聞只是,在這種斷欲、煩惱,這就是聲聞(根性)。所以大家學佛,我們必定要用心、慎思。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01218《靜思妙蓮華》聞法信受勤精進(第601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