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靜思妙蓮華》悲智利樂度脫一切 (第605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自性深藏眾生本具,自然智慧潛能受用;忘內迷外求不可得,如大圓鏡取像不得。初地菩薩聞法感受,使彼受用自性法樂。」
⊙「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愍念安樂,無量眾生:愍念與其樂,是為大慈,利益拔其苦,是為大悲。
⊙上求如來智德,潤己利慧命,又以四無量心,安樂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求此佛智及無畏力等功德,以自度度他。
⊙利益人天眾生以度他,如是發心,隨境入眾,修行、成果,均各得無上,故名大乘。
⊙無量眾生含蓋六道,以慈心利樂,饒益人天等,而與之安樂,故云利益人天;以悲心度脫三途一切眾生,而拔其苦,故云度脫一切。
【證嚴上人開示】
「自性深藏眾生本具,自然智慧潛能受用;忘內迷外求不可得,如大圓鏡取像不得。初地菩薩聞法感受,使彼受用自性法樂。」
自性深藏眾生本具
自然智慧潛能受用
忘內迷外求不可得
如大圓鏡取像不得
初地菩薩聞法感受
使彼受用自性法樂
大家要用心!「自性深藏,眾生本具」,我們人人各有自性,真如本性一直一直,就是都在我們的內心,只是無明將我們真如,這樣深埋了。
其實人人都是本具,所以自然的智慧,就是「潛能受用」,自然智慧就是佛智,所以這個自然的智慧,一直就是潛能,能夠讓我們受用。卻是,我們「忘內迷外」,忘記了我們自己,清淨真如的本性,卻是迷,迷在外面,不斷在追逐著外面的知識。其實,我們人人,自然的智慧本來就是潛能,能夠讓我們受用。
所以「如大圓鏡」,就像這面鏡子一樣,卻是鏡子的外面,所看到的很清楚的景象,也是有看到自己,卻是你一直要在那個鏡面上,去取那個「像」出來,實在是「取像不得」!意思也是要告訴大家,人人真如本性,外面只是一個形象給我們看,我們真正真如的境界,要能夠得到,還是要自己身體力行。
就像「初地菩薩,聞法感受」,有聲聞、有獨覺,但是聲聞、獨覺,就只是這樣聽,聽那個聲音,他沒有向前走,所以雖然很了解了,卻是他還是停滯在,自己的覺悟,了解的境界裡。好像只是一直在那個地方,欣賞著那個大圓鏡的景而已。而若是「初地菩薩」,哪怕你是初發心的菩薩,你自然「聞法感受」。聽到了,了解那個境界了,他有感動到,觸動了他的內心,他很深的受用。所以「使彼受用」,他有感動,所以這個法他有受進來,他也有開始用出去。
用,就是身體力行。法是要聽來用的,不是只聽來「知道」的,我們要用,所以「使彼受用」。講法,就是要讓人人能夠接受,能夠感觸到法的殊勝,還能夠了解,我們受用,這樣才能夠真正得到「自性法樂」。你若沒有運用出去,沒辦法感受到。
就像那時候,印尼大水災,加上了火山爆發,還有雅加達本身又再是淹水。慈濟人分頭、分組,開始去做救災的工作,跟著軍機這樣去到最北方,印尼的北方去了,在那個地方,看到也是滿目瘡痍。印尼的慈濟人因為看到,菲律賓「以工代賑」,就是能夠幫忙那個地方,能夠趕緊生活恢復它的功能,所以也是同樣「以工代賑」,動員,幾天的時間,慢慢就恢復了。
慈濟人在那個地方告一段落,同時發放之後,才剛回來雅加達,又沒幾天,又是再豪雨成災,又是大雨。接到通知,再次,第二次再去。去到那個地方,那些已經接觸過慈濟人,這些災民知道了,有訊息,慈濟人會再來。同時也是可以這樣,「以工代賑」,當地的災民開始這樣準備了,慈濟人到達,這次的次序、真的很妥當、很順利,在五、六天的時間,前後五、六天,已經再次恢復,這次的恢復,比上次的恢復,還更加舒適、整潔。
所以,我們慈濟人想在那個地方,為他們辦一個「圓緣」,要來大家互相感恩。我們慈濟人,一位菩薩,魯迪,他就決定來選了一首歌,作為我們彼此感恩。這個歌詞他就選擇了,那就是「最美的笑容」,當地有一位村長(迪卡拉•巴魯),其中的一位村長,因為地很廣,村長很多,其中一位這個村長,他就去向一個教堂,借來了一架風琴,又請來一位歌手,也是在他們裡面村民之一,就開始來跟著慈濟人,練習這首歌。半天的時間,大家練得很快樂、很感動,被這首歌的歌詞真的是很感動。
在那個當中,裡面也有一位志工,他(安德里安)也是同樣又編一首歌,他要感恩慈濟。所以這首歌就是,寫出了他的心情。他說,他有一張的竹椅,就是描述他的心情,可能他原來也不是很富有,不過,那張竹椅是他最心愛的,他這樣新新的一張椅子,有了這張椅子,擁有了,他很歡喜。卻是雨一來、水一漲,沖走了他這張的竹椅,沖走了他的衣服,沖走了他所有的物質。他的心是多麼懊惱、痛苦!這就是他失去了他的一切,慈濟,慈濟人來了,慈濟人來膚慰他、安慰他的心,所以慈濟人這分膚慰,這分安定的心,帶動了他們,所以他將這分的愛,慈濟人的安慰,撫平了他這念內心,那分的懊惱、煩惱等等。將他的心情,就這樣寫在這個歌詞,這樣唱出來,唱出了災民受災、失去了一切那種的煩惱,慈濟人來彌補了,他所有失去的一切,那個心全部受了彌補回來,那種的心情。
其中又有一位(傑利)他也寫出了,他的靈感來時,所寫出對慈濟人的感恩。他就是說,這個靈感就是來自於,他一對的姊妹,兩個人為了一點小事吵架了,吵得很厲害,那時候看到二個姊妹這樣在吵,他就輕輕說一句話:「向慈濟人學習吧!看,慈濟人他們是多麼真誠。」這對的姊妹吵架,吵得很厲害,這樣只是聽到「向慈濟人學習」,就這樣靜下來。所以他的歌詞裡面,就是這樣寫:「這不是夢,這是事實。」開始他說:「我們所敬愛的萬鴉老(市),已經是滿目瘡痍了,在這個時間裡,看到了慈濟人來幫忙我們,看到他們慈濟人要離開時,我們大家都哭了,我們大家都很感恩,我們感謝慈濟。」這首歌的歌詞,也是給他們的災民大家唱。
又有,有人這樣說,他們說:「若不是有慈濟人來了,我們今天現在的生活,又是怎樣呢?」孩子就說:「若不是有慈濟人來,我們哪有機會可以讀書呢?」總而言之,真的,慈濟人這麼遙遠去到那個災區,能夠幫助他們,恢復了他們的生機,膚慰了他們的心,同時帶動了那個地方,人人這分的感恩。看到慈濟人要離開,依依不捨,人人都哭了。這是多麼感動人的事!
所以說起來,「初地菩薩,聞法感受,使彼受用」,這些都是菩薩,因為「靜思法脈,慈濟宗門」,有這個法的精神在裡面,有了這個宗門的方向,所以他們身體力行,從這麼遙遠的地方,去到那個地方用心、真誠投入,看,給他們這麼大的受用。
慈濟人,人間菩薩,發揮了他的自性,他們使用出來,他們很快樂。相信他們在那裡,這些菩薩在那群,苦難中的眾生得救之後,那分的感恩,這群菩薩的法喜,這就是「自性法樂」。
所以前面的經文說:「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
求一切智 佛智
自然智 無師智
如來知見
力 無所畏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看,我們就是聽佛的法,所以我們入了這樣的宗門。他們在那個地方受用,他們就是依照那個環境,去發揮那個力量,這叫做「無師智」。這就是法入心之後,在我們的內心受用,我們的感受出去所做的,這叫做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其實,這些東西,佛陀的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沒有一項用不到的,都是我們能夠受用的。
所以「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我們應該要知道,只要有這分的勇氣,真如本性這分的愛、無私的愛,受用、發揮出去,真的是無所畏,不用怕。不論在哪一個國家,去到災區,那些菩薩都是無畏的力量,這是愛。
再接著的經文:「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
愍念安樂
無量眾生
利益天人
度脫一切
是名大乘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所以這種愍念,與眾生樂。因為愍念眾生,希望眾生能夠平安,希望眾生能夠快樂,這叫做大慈。
「利益拔其苦」,要利益眾生,不只是給他快樂而已,再讓他能夠有利益,眾生有苦難,去膚慰他的心,去拔除他的苦難,這叫做利益拔苦,這叫做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分的大慈大悲,視眾生與我們的一體,這就是叫做同體大悲。
愍念安樂
無量眾生:
愍念與其樂
是為大慈
利益拔其苦
是為大悲
菩薩就是上求如來智德,那就是滋潤我們自己,能夠慧命增長。我們要不斷追求,佛陀,他的智與德,智就是智慧,德就是慈悲,我們要學,所以我們求學,得了佛的智慧、慈悲,這樣潤己慧命。
上求如來智德
潤己利慧命
又以四無量心
安樂一切眾生
離苦得樂
求此佛智
及無畏力等功德
以自度度他
我們的慧命就是要有悲智會合,這叫做「兩足」,就是佛陀的智德,智德,智慧、慈悲,二項都具足。所以我們就是要學,滋潤我們的慧命成長,「四無量心」,。眾生有苦難,我們就要運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才能夠安樂一切眾生,能夠使眾生平安,能夠使眾生離苦,這就是要有慈悲運用。
眾生得救了,我們歡喜了,歡喜歸入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不在外面想要取得,你什麼的回報,沒有。做過了,我捨去了「人我相」——沒有我能去幫助的人,也沒有那些人都受我幫助。若這樣,我們「心無罣礙,無罣礙故」,捨去了一切的煩惱,人我之相就沒有了。所以,慈悲喜捨,做了之後,就是一切就回歸,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不受「人我相」來沾污我們。所以,「安樂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求此佛智及無畏力等功德,以自度度他」,這就是我們的心願。所以,利益天、人,度脫一切,這叫做大乘。
利益人天眾生
以度他
如是發心
隨境入眾
修行、成果
均各得無上
故名大乘
佛法就是應教,在天、人,以及地獄、餓鬼、畜生。不過,唯有天,天(道)太快樂,他無心學佛;人(道)苦樂參半,所以看得到苦難的人,能夠警惕我們要好好用心、精進修行。所以這就是「利益」,利益人天眾生,去度他,去度人。
而且又再發心,又再「隨境入眾」。菩薩就是這樣要「隨境入眾」,不論什麼樣的境界,我們都能夠隨那個境界,去度眾生,所以「隨境入眾,修行、成果,(均各)得無上,故名大乘」。
無量眾生
含蓋六道
以慈心利樂
饒益人天等
而與之安樂
故云利益人天
以悲心度脫三途
一切眾生而拔其苦
故云度脫一切
無量眾生,很多很多的眾生,這涵蓋了六道等,用「慈心利樂」,饒益人天等等,與安樂,讓他們安,心平安,讓他們快樂,這叫做「利益人天」。
「以悲心度脫三途一切眾生」,拔他的苦難。這對階級高的人,讓他懂得付出,讓他成為富中之富;對苦難人,幫助他能夠脫離最困難的地方,這叫做就是拔他的苦難,像這樣「度脫一切」。
各位菩薩,學佛就是這樣,大小乘,要從耳朵聽進來,從心感受,從身體力行,身心付出,這樣才是真正真學佛者。所以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