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101《靜思妙蓮華》勿癡迷而不自知 (第621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101《靜思妙蓮華》勿癡迷而不自知 (第621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101《靜思妙蓮華》勿癡迷而不自知 (第621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20210101《靜思妙蓮華》勿癡迷而不自知 (第621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周五 1月 01, 2021 8:15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101《靜思妙蓮華》勿癡迷而不自知 (第621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101《靜思妙蓮華》勿癡迷而不自知 (第621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20210101《靜思妙蓮華》勿癡迷而不自知 (第621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周五 1月 01, 2021 9:14 am

20210101《靜思妙蓮華》勿癡迷而不自知 (第621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明癡疑所著迷執之境,皆無常不淨無明惑業,於中諸法計常樂我淨,染著欲樂想沉戀迷倒。」
⊙「蚖蛇蝮蠍,蜈蚣蚰蜒,守宮百足,鼬貍鼷鼠。」《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諸惡蟲輩,交橫馳走。屎尿臭處,不淨流溢,蜣蜋諸蟲,而集其上。」《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蜣蜋諸蟲,而集其上:由癡使不了於中計常樂我淨,而生染著。如蜣狼集其上也,則人於男女,生欲樂想,迷著顛倒極。
⊙此喻癡煩惱。人類見為不淨而蜣蜋樂之,故為癡。
⊙猶天界眾生觀人道之不淨,而人不自知,出世聖人觀三界之不淨,而眾生不自知。

【證嚴上人開示】
「明癡疑所著迷執之境,皆無常不淨無明惑業,於中諸法計常樂我淨,染著欲樂想沉戀迷倒。」

明癡疑所著
迷執之境
皆無常不淨
無明惑業
於中諸法
計常樂我淨
染著欲樂想
沉戀迷倒

我們要知道「癡疑所著」,一旦若是癡念起,疑心就跟上來,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著,我們清明一念心。而若是癡疑,有癡、有疑,就開始執著,而若一執著下去,就「迷執之境」,就是這樣就迷掉了,正確的道路偏離了,就往失誤的道路方向走,那就是在執著,你怎麼勸他都難以回頭。

所以「皆無常不淨」。迷執之境是在哪裡呢?就是在無常不淨、無明惑業。就是這樣開始造作了而不知,不知道這是無常,這是不乾淨的,很多無明的染垢,卻是不會去分了,所以無明惑業開始又再造作了。

在這當中,那就是諸法的裡面,「計常、樂、我、淨」──不常計常,不樂計樂,無我計我,不淨計淨;這種偏差,執著計為有「我」。「計」就是計算這些,都是「我」的,計算這個東西永遠是「常」,計算我若能夠得到這麼多,我就是很快「樂」。這一直就是以「我」為中心,以為世間很好的環境,都是「我」所得,這種「常、樂、我、淨」,不去想到人生到底是幾十年呢?不去想到人倫道德會合,那個社會祥和、家庭倫理的美德,那些全都沒有了,全都是計著,我所想要的,盡我所愛。

看看多少國家人禍,人不和,分成了兩派,不是他國來侵略,是自己國家互相動亂。敘利亞,光是為了兩派不和,一衝動起來,受苦難在逃亡的難民,又是還有多少呢?那片大好的山河國家,多少古建築物,很有歷史性的完全破壞,那個破壞如廢墟一樣。

到底占來了一塊,已經是破碎掉的社會建築,人死傷那麼多,到底這樣占領那塊,又有什麼用呢?卻是人不明,不明白這個後果,只是一動起來就執持下去,這種癡迷不悟。這現代還有多少人,為了這種事情流離失所,多少國家居不安定,生活真的是苦不堪!

這總是就是在癡與疑當中,所以這就是「著」,我們眾生那種的計著,也就是「所著」。就是因為癡和迷,所以才有這樣的執著,執著於我非爭取到我順意不可。一動下去,什麼時候他會順呢?就是無明不斷複製。所以「迷執之境」,這種心態一動,迷執的境界就是這樣不可收拾,就一直下去,所以皆是無常不淨之法。

其實世間哪一項是「常」?沒有一項「常」,人間造作一切,破壞一切,讓這個大地的「成、住」,因為人類破壞,所以「壞」,就開始「空」了。人生的無常,其實是人類最大最大的,造作的罪源,本來這麼自然的法則,人人這樣在生活,平安、自在、快樂。卻是人為了一個「貪」字,這種將「樂」變為「苦」,這也是人類的心態。

人,在人間到底多久呢?這個「我」,有幾年呢?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卻是以為「我」是永遠的。天下一統,歸「我」所有,豈有可能?

人生逃來,從上輩子逃來,這輩子還債;這輩子造業,又逃去來生。總而言之,幾十年後,也是要「走」了,但是,所造的這個業,是億萬「兆」。這是數字的「兆」,加上了生命有限,你到底造了多少業,造至上「兆」的程度。讓你有這麼多的產業,幾十「兆」、幾百「兆」,那個產業你都有,但是,最後一天,也是要「走」——離開世間。加上了你所造作那些造過的業,那就是跟著你的生命結束,跟你走;跟你走,叫做「逃」,逃避了這一生的生命,來生那就是要還債。

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的來生是要去哪裡?我們沒辦法去選擇,我們的依報地方沒辦法選擇。我們未來的父母是何人?我們沒辦法選擇,是在人類?或者是在牛、羊、馬、狗、貓、豬?不知道;這我們全都是沒辦法可選擇的。你造多少的業,你如何逃?你要逃到哪裡去?都離不開了那個「業」。

所以,不常為常,不樂為樂,無我他說為我,不淨為清淨,像這樣,染著,就是在這個「染著欲樂」,都是在我們的想法,自已,自已想的,以為自己都對,所以都是在沉迷、顛倒之中,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這樣。我們想想看,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利益呢?所以我們要好好去了解,人心與獸心;所有飛禽走獸之中,牠們的生態都是執著於,執於我們人的心理。

就像說飛禽,飛禽牠只是一項的習氣,就是憍,居高臨下,這個憍,在我們人的身上,憍慢,人人都有。

還有,「蚖蛇蝮蠍,蜈蚣蚰蜒」像這種,「守宮百足,鼬貍鼷鼠」。

蚖蛇蝮蠍
蜈蚣蚰蜒
守宮百足
鼬貍鼷鼠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這蚖蛇是大型的蟲,「蚖蛇蝮蠍,蜈蚣蚰蜒」,這都是有毒的,是逆理的發脾氣,順理的發脾氣,或是得理不饒人的發脾氣,等等這個瞋。尤其「鼬貍鼷鼠」,牠也是鼠類,卻是強欺弱,牠也是鑽進土裡也是要吃老鼠。像這樣,我們的人類,同樣是人類,人類來殺害人類,這也是很矛盾。所以說,人類也是動物之一,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行。

人類有文明,有教育,知道人倫道理,這才是真正的人類,人類受了教育,這個道理不要放在心裡,不能力行在我們的行為中,這樣與禽獸、與動物,有什麼差別呢?所以我們在這段經文,雖然在說的是飛禽走獸類,其實牠們的生活,牠們的生態,就是我們人類的心態。

所以上面說:「諸惡蟲輩,交橫馳走。屎尿臭處,不淨流溢,蜣蜋諸蟲,而集其上。」

諸惡蟲輩
交橫馳走
屎尿臭處
不淨流溢
蜣蜋諸蟲
而集其上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很多種的蟲,包括四隻腳,包括空中飛的、包括地上爬的,全都這樣「交橫馳走」,但是,牠們的環境就是,都是在「屎尿臭處」,很不乾淨的地方,你們若看,不乾淨的地方,也都是這些蟲豸,都在那裡鑽來鑽去,真的是「不淨流溢」,就是很不乾淨的環境裡。尤其是這個,「蜣蜋諸蟲,而集其上」,這譬喻在這個愈是骯髒的地方,有這種類的蟲,那就是譬喻世間諸物,皆是敗壞,無常、不淨。世間的東西,都是很快就壞掉了,不論你是山珍海味,你把它拿來放著,幾天不去處理,那些東西就壞掉了。何況說我們人這個身體,我們人是這樣非常照顧,有朝一日,一口氣出去若不再進來,我們這個身體也是充滿了污穢,也是爛掉了、也是生蟲了。

同樣,所以很多,世間一切、一切的東西,都是不乾淨,都是敗壞的道理,這個「蜣蜋」,應該牠的另外的名稱,叫做「烏甲蟲」,其實與金龜類一樣。這種的蟲類,那就是所生活的生態,就是「以人畜糞便」,牠們都會在糞便的裡面,牠就這樣一丸一丸,去把它咬出來,就這樣推它,推得讓它這樣圓圓,將這個糞便,牠就有這樣的功能,讓它變成了一粒一粒,一堆一堆這種的糞便,而牠們快要孵蛋,同樣在那裡生蛋,孵出來那個幼蟲,也是吃這些糞便,這就是牠們的生態。

這種的生態苦不苦?對人類來說真的是很苦。所以這種是「癡鈍使」,這就是譬喻「癡」,這種的「癡鈍使」那個業。所以,我們現在若是這樣,要再那麼癡迷不醒過來,未來可能我們也會去這個地方,也說不定。所以這「蜣蜋諸蟲」,很多種類都是這樣的生態。

蜣蜋諸蟲而集其上:
由癡使不了
於中計常樂我淨
而生染著
如蜣狼集其上也
則人於男女
生欲樂想
迷著顛倒極

所以「由癡使不了,於中計常樂我淨,而生染著」。這是一種的譬喻,就像這些蟲一樣,在這個「常、樂、我、淨」,我們就是去「計」,去計著它。就像蜣蜋一樣,在骯髒之中這樣在那裡鑽,在骯髒之中在那裡生,這人類不就是這樣嗎?在這種的污穢裡面,這樣還在那裡啃,在那裡奪,實在是很苦,但是他以為樂,以為我這樣的造作,我永遠永遠……。

世間哪有那個永遠的呢?業造完了,全都造盡了,他的身體就是要離開了。這個身體一口氣不來,「我」這個身體,不就是也敗壞掉嗎?所以,不知道我們自己,原來是在不淨中在穿梭,在不淨的形態中在造作業力。一切的煩惱,比這種這個糞便更骯髒,但是人類就是,就是要在這種煩惱中,這樣在(磨)蹭,所以真的是很可憐,所以有的時候說,「人類是可憐蟲」。

所以男女就是這種,「蜣蜋集於其上」,就是「人於男女,生欲樂想」。這就是人類,因為多少人因為男女色愛,造成了多少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很多,這全都是「迷著顛倒」。

此喻癡煩惱
人類見為不淨
而蜣蜋樂之
故為癡

譬喻癡的煩惱,這就是癡,癡的煩惱。「人類見為不淨而蜣蜋樂之」。我們人看這個蟲怎麼這樣?這麼骯髒的東西,從那個地方去咬,咬來再來把它推成圓,將這樣小小顆的圓糞土,將它集成一個,再去那裡生孩子,這個蟲在那裡孵,孵出來的蟲又在那裡吃。人看起來感覺這種蟲怎麼這麼癡,其實,我們人與這種蟲差多少呢?沒差多少。

就像天界,天界的眾生來看人道,也告訴我們,我們很不清淨。人家天人這樣莊嚴形象,所受那種的快樂,長壽、享福,看到我們人就要做得汗流浹背,我們人所吃的東西,是那麼不乾淨,我們人就要,人與人來互相爭鬥,這從天人來看人間,他們也笑我們不乾淨!人不知道,我們自己以為這樣,我是很了不起、以為這樣我是很有才華、以為我這樣……,很多,這貢高憍慢、又是瞋、癡,這樣不斷在鬥爭,這實在也是我們很無知,天人來看我們是不乾淨,但是人就不知道,自已不知道。

猶天界眾生
觀人道之不淨
而人不自知
出世聖人
觀三界之不淨
而眾生不自知

「出世聖人觀三界之不淨」,卻是三界眾生都不知,天人包括在內。出世的聖人,來看天人、人間、動物,看這些東西,聖人都將它列入了,這都是不清淨。天也有享受盡的時候,壽命長也有壽盡之時,還在那裡在享樂,不懂得要好好接受佛法,所以福盡要再墮落。出世的聖人來看三界的眾生,真的是不乾淨,卻是三界眾生都不知,所以說起來,一層比一層,至高無上。

真真正正無上正等正覺的,才是佛陀、才是諸佛、菩薩。諸佛、菩薩他能夠「明」,明了這個人生,天、人的生活境界。佛陀都知道了,因為他與宇宙會合無一不知,所以他完全清楚明了,明了這些眾生的癡,因為貪、瞋、癡、慢、疑,引起了很多業的複製,所以這種執迷不悟。

佛陀所以出現人間,用盡心思要來叫醒我們,用種種方法,譬喻、言教,用他的境界來看天、來看人、來看所有一切動物的生態,將它綜合起來,這種的性,這都叫做凡夫性。凡夫性都是離不開,這些動物的性,所以人物也是動物其中之一。

總而言之,我們若用心來看,我們看這些獸類、昆蟲,我們看牠們的境界,我們很憐憫牠們。但是天人看我們的境界,他們憐憫我們。佛陀看天人、看人間、看動物,就是佛、菩薩所憐憫的對象。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細思,很詳細慎思,不要粗心大意這樣放過了。人生共同創造一個人生的淨土,佛法的正道在我們的身心裡,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101《靜思妙蓮華》勿癡迷而不自知 (第621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