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 |
|
|
發表人 | 內容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二 11月 09, 2010 4:23 pm | |
|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是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真實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於此眾中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天、龍、鬼、神、國王、臣民,諸有眾生,聞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無不獲得陀羅尼門,三法四果,菩提之心。當知此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之所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 說法品之後,大莊嚴菩薩見眾生歡喜踴躍的形態,以及感動了十方諸佛讚歎的境界。一切眾生聽《無量義經》後法喜充滿、得到利益,大莊嚴菩薩深感歡喜與難得,所以更進一步稟告佛陀。 世尊所說微細奧妙的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確實是無上大法,文義甚深。在此聽無量義法門者,沒有一個不獲得總持一切法的陀羅尼門。皆能得到三法,也就是煖法、頂法、世第一法。四果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並且發了菩提心 。 大家當知此經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共同守護弘揚的經典。每一尊佛示現在世間,皆為了弘揚法華部的道理,而《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前導。 我們若能對無量義法門透徹了解,自然能將生死置之度外;不為生死而執著,自然可以發出勇猛的精神,堅定信念,不被一切邪見及世間生死無常所破壞、影響。 「所以者何?一聞能持一切法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則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何會如此呢?因為眾生聽到《無量義經》的教理而能運作一切法,所以眾生聽到這部經,就可以得到大利益。若能夠實行菩薩的精神,自然就可以通達無上大覺道,達到等覺、妙覺的境界,可以速超十地,證得佛果。 「其有眾生不得聞者,當知是等為失大利,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祇劫,終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於險徑多留難故。」 如果沒有聽到法華部的無量義教理,就很難了解人生的真諦,非但不能自利,更無法利他,既失大利,若想再得機會可就難上加難。佛法在世間,學習的因緣與機會難遇,錯失了機會即難再得。 《法華經》有一段譬喻:妙莊嚴王有二個王子,一名淨藏,,一名淨眼,這兩位王子信仰佛法。但是,他們的父親則是信仰外道教的信徒,無法了解佛法的正理。 妙莊嚴王之妻----淨德夫人是一位賢慧婦女,她和兒子皆信仰佛法。淨德夫人欲度妙莊嚴王,於是要二位兒子現神通去度父親;二位王子即現神足通度化父親,國王受了感化之後,開始信仰佛法。 當時,他的二個兒子就請求父母讓他們隨佛出家。他們告訴父母,要是聽到佛法,不立即發信仰心,捨棄世欲專心修學淨法,機會一旦失去將很難再有聞法的因緣。 正如在汪洋大海之中,有一塊朽木,朽木上有一孔,一隻烏龜游過來,頭正巧伸出朽木孔中,這是多麼不容易啊!佛法真是可遇不可求,若是失去了機會,經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都無法得到菩提大道。 我們如果沒有深入法華部,並不知道這是寬敞平坦的菩提大道。佛法本來單純,只因為眾生的根機無法接納,所以佛陀必須為我門開示無數無量的法門。一直到法華會上,我們才明瞭,佛法原來是很單純的道理,學佛其實是可以很直接地趨向佛道。 眾生往往放著平坦的大道不走,卻喜歡走羊腸小徑;一如信不過佛陀所教的大法,而追求小乘法,如果路徑不熟就會十分危險。 「世尊!是經典者不可思議,唯願世尊,為大眾慈哀敷演是經甚深不可思議事。」 世尊,法華教義不可思議,可以使人得到無上菩提的大利益,功德不可思議。唯願世尊,詳細地為大眾開示,傳布弘揚經中深奧,不可思議的功德。 「世尊!是經典者,從何而來,去何所至,住何所住,乃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這部經典的出發點是從何處開始?對眾生有何助益?該在何處弘揚?為何佛陀讚此經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力,可以令眾生通達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大道? 爾時世尊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說是經,甚深甚深,真實甚深。所以者何?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那時世尊告訴大莊嚴菩薩:好啊!好啊!善男子。因為大莊嚴菩薩所問的法,完全適合佛陀弘法教化的心意,所以,令佛陀感到歡喜。善男子,確實如此,你問得很恰當,就如你所說的,我所說之《無量義經》確實其深、甚深,為什麼呢?因為此經能令眾生直達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大道。 佛陀提到過去所說的是方便法門,如今傳布弘揚《無量義經》,是要引導一切眾生皆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境界,一個也不放棄,這是佛陀的平等教法。在大家智識未開之前,他不說真正大法,直到眾生的智識,提升到聽得懂時,他才開始演說大法,弘揚甚深的經典。 「一聞能持一切法故,於諸眾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無留難故。」 現在大家的智識皆已成熟,聽到這部經典,一定可以實行教法。這些修學的菩薩不但自己獲利,更可以利益他人,此為大利益。法華部注重平等、弘傳的精神----一個人可以引導很多人,輾轉相教。 如果能夠「自利利他」就是行大直道、菩薩道,我們在人道上,最重要的是要結善緣。大家如有慷慨、布施助人的精神,在世間絕對不會孤單,坦坦蕩蕩地行在大直道上,處處受人歡迎。 「善男子!汝問是經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當善諦聽。善男子!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善男子,是經如是來、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經能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你問此經的出發點為何?要在何處弘揚?要停在何處利益眾生?此三項都非常的重要,你現在要仔細地聽。 善男子,這部經是由佛的宮宅中來,「宮宅」即佛心。法華部乃佛的本意,佛陀出生在人間,為的就是要在人間弘揚菩薩道的精神,法華部是從佛陀的本懷所流露出來的真理。這部經啟發眾生的菩提心,並且可以實行菩薩的教法,可以教導初發心菩薩永遠地躬行實踐。 《無量義經》,是傳述佛的本懷,我現在只是將佛陀所過的,講給你們聽。大家若能將佛陀的教法放在心上,就可以行菩薩道。若只流過心中,卻能不放在心上,就只停留在「知道」而已;我們如果能真切地用心力行,當下就是人間菩薩。 「是故此經能有如是無量功德不可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這部經的功德是一般人所難以思議的,可以令眾生通達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三 11月 10, 2010 8:31 pm | |
| 「善男子!汝寧欲聞是經----復有『十不思議功德力』不?」大莊嚴言:「願樂欲聞。」 善男子,此經有十種不可思議功德之力。大莊嚴菩薩,你願意聽聞嗎?大莊嚴菩薩回答:我很樂意聽聞。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經能令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無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殺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隨喜心;有愛著者,起能捨心;諸慳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進心;諸散亂者,起禪定心;於愚癡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惡者,起十善心;樂有為者,志無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為有漏者,起無漏心;多煩惱者,起除滅心。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一功德不思議力。」 佛陀說,善男子,第一:此經能使可以發大心、以前卻沒有機會聽聞的人,發出菩提心。也就是本來心地善良卻不懂得教理的人,聽了這部經典之後,就可以發出菩提心,求法向上。 沒有仁慈心的人,在聽經了解之後,也能生起愛護眾生的心,行菩薩道;更體會到眾生平等,人人皆有成佛的可能。 好殺戮即沒有慈悲心,萬惡由殺起,慈悲應由愛護生靈做起。佛教的五戒,第一戒即不殺生,這並非只限於有生命的動物;佛教徒慈悲的心念,應該要做到十分的微細,凡事都要將心比心。 佛言:「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凡是有生命的東西,即使小如螻蟻,也是貪生怕死。六道輪迴,除了人之外,還有旁生道,以及萬種類型、難以細數的生靈。 既然旁生道存在於六道之中,也許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或者今生的恩愛眷屬往生後,己輪迴至旁生道也說不定;因此,殺生很可能會傷害到我們至親至愛的人。 有位女居士開始要吃長素,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她來聽經之後,回家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要殺雞,刀子即將割下去時,出現的卻是她侄女的脖子。六道輪迴真的很可怕,有時候殺雞都會殺到自己的親人。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就吃素了;這是因為她有智慧與善根,而聽經的因緣啟發了她的善念。 有的人智慧不開,缺少善根,不但對做夢的情景不相信,即使是親身經歷也不為所動。他認為生而為人,就可以吃盡天下萬物,這是顛倒迷茫的眾生。 人心多變猛於虎 有的人說猛虎可怕、蠎蛇恐怖,事實上真正可怕的是人類。過去孔子周遊列國時,有一天路過人跡罕至的山中,山上住著一對老夫妻。孔子問道:「住在偏僻的地方,生活不是很不方便嗎?更何況山中常有猛虎出現,你們為何不住到人多熱閙的城市呢?」 老夫妻回答:「猛虎易防,人心難測啊!猛虎出現的時候,我們只要將門窗關好即可無恙,但是人心險惡,什麼時候要害人,我們卻無法預料。」 報紙曾刊載,豐原地區有一對夫妻,育有四個兒女。俗云:「一夜夫妻百世恩。」然而這位先生卻愛上了有夫之婦,妻子知道後,苦口婆心地規勸丈夫,丈夫非但不聽,還出手打她。 有一天,先生一出門,太太就開始尾隨,想要找到證據。她等到先生進入有夫之婦的房間,便進去抓姦。丈夫非但不覺得慚愧,反而惱羞成怒,在別的女人面前,把妻子打得遍體鱗傷。 妻子無奈地回家了,沒想到先生還不放過她,又追回家把她痛打一頓,之後就出門去了。這太位太想到,辛辛苦苦為他生育撫養了四個兒女,先生做錯事卻對她拳打腳踢,心灰意冷之餘,決定回南投的娘家。 在娘家住了兩天,又想到家中的孩子尚年糼,同時清明節也即將來臨,於是又急著趕回家,在回家之前,還先到公婆住的水里去為夫家的祖先掃墓。 回到家,發現丈夫已經兩天都沒有回來,悲憤之餘,她開始藉酒澆愁,不料當天夜裡突然發燒,痛苦得大聲呻吟。鄰居們見狀,立刻將她送到醫院,並且照顧她。 第二天情況十分危急,立刻轉往大醫院,但是醫生一時之間也查不出病因。這位太太見鄰居們熱心地照顧她,於是就把先生外遇、毆打她,以及婚後未能過幾天好日子的心酸,一一向鄰居透露,當晚她就在醫院往生了。 在她住院的第二天,她的先生曾經回家。鄰居們告訴他太太住院了,他還懷疑地說:「哪有這麼嚴重?還要去住院?」直到妻子死了,他才去為她收埋。鄰居們實在看不過去,於是有人向媒體披露這件事。 人心真的很多變,夫妻之間朝夕相處,也生育了四個子女,但是心意的轉變仍無去預測,一直到妻子臨終之前,先生都無法拿出良心來相待,可見有時人心實在是比猛虎還要難測可怕。 殺心重的人即無仁慈心,我們如果能愛護動物,一定也會愛人類。有人說:「心好就好,何必吃素呢?」前天遇到一位青年,他的太太產後坐月子,我問他:「太太能吃麻油了嗎?」他說:「現在為了新鮮,每天都吃一隻雞,因為隔夜的肉,就好像是醃過的屍體一樣。」其實,以佛教徒的心態而言,吃畜生的肉和吃人肉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佛教徒為了長養慈悲心,不忍心吃眾生肉,持齋茹素的人也不食蔥蒜,避免五辛等刺激性之類食物,可使脾氣趨於溫和,也較不易有高血壓的情形,因此茹素不但可以培養慈悲心,同時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四 11月 11, 2010 11:07 pm | |
| 以智導情度眾生 「生嫉妒者,起隨喜心」,嫉妒心重的人,常常嫉賢妒能見不得別人好。佛教云:隨喜即功德。當別人行善時,我們雖然無法參與,但是若能讚歎歡喜,這就是有功德,同時也可以去除嫉妒的毛病。 「有愛著者,起能捨心」,「愛著」即慳貪、欲念心重,一切只知道要佔為己有,不肯施捨。學佛聞法之後,可以逐漸了解道理、少欲知足,更能視一切眾生的苦樂如自已的苦樂,進而起隨喜施捨心。 「諸慳貪者,起布施心」,慳貪是將喜愛之物據為己有,即使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都想要強行佔有。若是了解無量義法門,不但不會向外貪取,更能夠歡喜布施。 「多憍慢者,起持戒心」,憍慢包括我慢、卑劣慢,這些都是放縱的心,因為聰明而自高我慢。其實,世間學無止盡,我們一定要有虛心求知的態度,千萬不要有傲慢自大的心。 「我慢」是自以為聰明,所以驕傲自滿,「卑劣慢」是覺得自己雖事事不及別人,但也不必向別人請教、學習。佛教徒應該要多多親近善知識,才能步步精進,否則將失去很多學習的機會。 持戒,可以調伏我們的驕慢心,可預防慢心的奔馳。因為慢心容易使放縱、障礙向上的精進心,所以在了解《無量義經》之後,就能持戒來防止慢心。 「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瞋是發脾氣,恚是心理上有毛病。脾氣暴躁的人,學習無量義法門後,自然能明白忍辱的妙用,因為無量義是教菩薩法,既然想要做一個菩薩,一定要具足忍辱心。暴躁的脾氣無法引度眾生,唯有學習溫柔忍辱才能自度,進而度化眾生。 「生懈怠者,起精進心」,懈怠即懶惰放逸,不知向上努力,不懂得人生的可貴,這種人一接觸到無量義的教理,也會產生精進心。 「諸散亂者,起禪定心」,散亂心是心時時向外奔馳,又稱為「掉舉」,常常魂不守舍,雜念很多。一旦進入無量義法門之後,了解一切法皆空寂,便能心無雜念,放下煩惱。 「於愚癡者,起智慧心」,愚癡即不明事理,一個愚癡無知的人,若時常薰習菩薩的教法,日久自然就能產生智慧。 「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這是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是大,般若是智慧,六波羅蜜即智慧還包含了前五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度彼」,即度過彼岸。「波羅蜜」即彼岸度,又稱度彼岸。法華部完全是在提倡六度,因此無論是心惡、慳貪或瞋恚、懈怠、心散亂者,一旦了解無量義法門,自然可以修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種方法,能夠實行這六度,就可以度過生死,到達安樂的彼岸。 去十惡行十善 「行十惡者,起十善心」,心三惡、口四惡、身三惡為十惡。身有殺、盜、淫三惡,殺為萬惡之源,切莫造了「殺」業。凡是強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偷盜。「淫」,在家人戒邪淫,出家人則要完全斷淫。邪淫是指先生在外面有不規矩的行為,或者太太有不守婦的行為。 口有四種惡業,「惡口」是開口就要罵人,我們對待任何人,都應該慈言愛語,千萬不要有惡口的壞習慣。「兩舌」就是搬弄是非。「綺語」即甜言蜜語、心口不一,所說的話與所想的相違背。「妄言」即說謊言,我們開口動舌都要十分注意,言而無信將會失去人格,因此絕對不說不實在的話。 心有貪、瞋、癡三種毛病,只要進入無量義法門,非但可以戒除十惡業,更進一步能行十善。身不但不殺,還會積極去救一切眾生,即使是鳥、魚等生靈也不忍去傷害,還能積極地放生、護生,這是十善的開始。 此外,更會積極的去布施,守持身的清淨;還能勸人和睦,以佛法的柔軟善法來勸慰眾生。 發大心的修行者不但不貪,並且能做到「頭目腦髓」皆施人的大布施;不但不瞋,更能進一步行忍辱行;非但能去除愚癡,更能深一層地追求教理,廣行十善。 「樂有為者,志無為心」,樂有為者,是平日努力行十善,有仁慈心的人,我們要更進一步,鼓勵他樂無為之心。「無為」是指出世法,不但能學習完美的人格,更進一步學習菩薩不執著、無所求的精神。 「有退心者,作不退心」,心志不定的人,了解經義後,可以使他堅定道心,向上精進。 「為有漏者,起無漏心」,漏即煩惱,煩惱重的人,所學的善法很難留於心中。無量義的教法,從佛心流到我的心,現在我將佛的精神再傳到你們心裡。不知道大家心中的法是否有漏掉?若是我所說的法,大家不放在心上,無法去實行,這就是「有漏」。 「多煩惱者,起除滅心」,煩惱多的人,只要潛心研究,深入無量義法門,就可去除執著,滅除煩惱。「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一功德不思議力」,善男子,因為《無量義經》有這些利益,所以稱為第一項不可思議的功德力量。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六 11月 20, 2010 6:41 pm | |
| 「善男子!第二: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是經者,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則能通達百千萬億義,無量數劫不能演說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無量義故。善男子!是經譬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是經典者,亦復如是;從於一法,生百千義;百千義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無邊之義。是故此經名『無量義』。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二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若有人聽聞受持無量義法門,然後能夠為人演說這部經一次,或者演說一偈,四句為一偈,甚至只演說一句,即能逐漸通達百千萬億的義理。縱然無量無數劫演說所受持的方法,也演說不盡,因為這部經含有無量的法義。 善男子,此經的奧妙猶如種子輾轉相生,由一顆種子生百千萬顆;百千萬中,一一再生百千萬顆,生生不息,所以輾轉至無量無邊,因此這部經號稱無量義。善男子,這是本經第二項不可思議的功德力量。 善男子,若有眾生聽聞本經,又盡其所能為人演說,即可通達百千萬億佛法的精神。「煩惱」即身心的雜念,貪、瞋、癡等。人一有煩惱就無法得到心靈的輕安;身心不得輕安,在生死道上,就會感到惶恐與畏懼。 修行人視生死為大事,所以我們更應該要把握時間盡量多聽聞佛法,腳踏實地落實於生活中;還要用心了解何謂真正的修行,才能確實得到真正的法益。若是稍感疲倦就要休息,唯恐身體過度疲勞,於生死道上沒有精進心,將會失去大利益。 「善男子!第三: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通達百千萬億義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出生入死,無怖畏想;於諸眾生,生憐愍心;於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壯力士,能擔能持諸有重者;是持經人,亦復如是,能荷無上菩提重寶,擔負眾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己能度彼。猶如船師,身嬰重病,四體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堅牢舟船,常辦諸度彼者之具,給與而去。是持經者,亦復如是。雖嬰五道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恆相纏,安止無明老死此岸,而有堅牢此大乘經無量義辦,能度眾生,能如說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三功德不思議力。」 「於諸眾生,生憐愍心」,菩薩是覺有情,有情就有煩惱,菩薩有煩惱,更何況是凡夫。然而,雖然有煩惱雜念,只要了解佛的根本精神,自然就能依法而行、去除煩惱,在生死道中起勇猛心,自然就無怖畏想。 我們一定要培養平等慈悲的心。佛陀曾說,除了愛自己的家人以外,也應該普愛其他眾生。然而,凡夫總難免會有人我是非的煩惱;我們學佛就要了解,除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外,還有一個息息相關的大家庭。 世間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眷屬,周圍的人如果發生困難,我們應該生起憐愍心,視別人的病苦、困難如自己眷屬的苦;視眷屬的苦為自身的苦,要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胸懷。 「於一切法,得勇健想」,法有世間法及出世間法;世間法即做人的道理,不出仁、義、禮、智、信五常。「仁」即儒家所說的仁德,佛家所說的慈悲。「義」即佛教所說的不盜,進一步還要積極地布施。「禮」即戒,遵循人倫禮節。「智」佛教稱為慧,「信」即不妄言、不綺語。 菩提重擔行難行 我們除了力行世間善法,對出世法也要起勇猛精進心。既然已了解道理,就要勇敢地推行善法,雖然「善門難開」,想要推行一件好事並不容易,但仍要精進不懈。 回想我們為貧病而辦義診時,也常碰到人事的層層困難,但是如果放棄義診,貧病的人豈不是太可憐了?一開始要做善事就遇到阻礙,如果我們心生惶恐,難免就會退失道心。所以方向既定,無論做任何事都不要怯懦,這便是「於一切法,得勇健想」。 「如壯力士,能擔能持諸有重者」,在世間,要行一切善事,如果沒有堅定的毅力,絕對無法成功;要如同壯士般的勇猛精進,肩負重任去推行善法。 「是持經人,亦復如是,能荷無上菩提重寶,擔負眾生,出生死道」,能受持此經的人也應該如此,能夠看出世間的一切本來就是難行的,但是,難行能行,才是菩薩道,要任勞任怨地向前邁進。 佛陀救度眾生,所遇到的困難比我們更多,但是佛陀卻能一一克服難關。比較之下,我們更要拿出勇猛的精神,克服一切的阻礙。身為佛弟子都有擔負如來家業的責任,非但要替佛陀弘揚救度眾生的教法,更要腳踏實地,以身作則做救度眾生的志業,此為「菩提重擔」。 佛道的重擔雖然無形,用眼睛看不到,但是,的確非常的沉重。世俗有形的物品,我們可以靠身體的力量來舉起,一個人如果提不動,可以找更多人同心協力來分擔。但是,菩提重擔卻是肉眼看不到的重責大任,必須擔負起眾生的教化責任。 有人說:「師父,像您們真好,出家人最清閒,我們被家業壓得喘不過氣來了。」事實上,居士所負擔的不過是一個家庭的擔子而已,出家人的重擔則是普天之下的眾生。 眾生有多少出家人的責任就有多少,地藏菩薩為了實踐大悲願行,不忍眾生受苦受難因而發願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菩薩往返於六道之中,要等到度盡眾生、地獄空時,他才願意成佛。 佛陀救度眾生也曾發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的眾生這麼可憐,我不到地獄去救度,又有誰願意去呢?世間唯有佛菩薩願代眾生受一切苦,而我們學佛,就應該提起信心毅力,擔負救護眾生的責任。 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他一聽到世人叫苦的聲音,就不辭辛苦的來到世間救度眾生。觀世音菩薩是過去的古佛----正法明如來,現在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為「補處」的菩薩;在久遠的未來,將繼阿彌陀佛之後接續教導眾生之責。 觀世音菩薩過去已經成佛現在為了幫助釋迦牟尼佛,他倒駕慈航來娑婆世界,時時心繫眾生。眾生平日不聽佛菩薩的教誨,但是一遇到災難,卻又開始求觀世音菩薩來救度。有一句話「無事不登三寶殿」,佛法僧即為三寶,眾生若有所祈求,三寶殿就會十分熱鬧。每年考季一到,許多父母就會到寺廟去祈求子女能金榜題名。 眾生平日不肯親近菩薩,只有在遭受苦難或者有所求時才肯去祈求,然而菩薩並不因此而遺棄眾生,他時時刻刻都在聞聲救苦。菩薩是不請之師,不必眾生祈請,他也時時在關照眾生,只要眾生需要,他就會立刻應機去救度。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處處應化救度眾生,需要以男人的身形來救度,他就變化為男人身;需要以女人身來救度,他就以女人身來應化人間。 為了要弘揚佛法,擔負起教化眾生的重擔,所以菩薩必須往返於娑婆世界。出家人也是如此,肩上所荷負的責任,比在家居士重得多,因為他們必須擔負眾生出生死道,要使一切眾生能夠得度、離開生死六道。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導眾生斷惡修善,兼善天下,得到真正的安穩快樂。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六 11月 27, 2010 8:44 pm | |
| 斷惡修善造福因 佛教不是迷信,也不是開保險公司。有的人生意做不好,身體不健康就怪佛菩薩沒有保佑。其實,佛教的根本精神是要教我們不要造惡業,要修善法、淨業,才不會再來受生、老、病、死等苦。 有的神壇常說觀世音菩薩附身,或者以乩童寫沙盤,說是釋迦牟尼佛降臨。我相信佛菩薩並不需要藉此來迷惑眾生,因為佛陀講述《四十二章經》時,曾阻止佛弟子顯異惑眾,絕對不能以神通來迷惑眾生,其實真正有神通,知道過去未來,也不可以輕易顯露,以免擾亂人心。 我們學佛為的是要學習佛的精神,勸導一切眾生斷惡修善,更進一步修出世法,這樣才是真正的擔負眾生。 「未能自度,已能度彼」,我們身為凡夫,自己尚無法了脫生死、未能自度。但菩薩的精神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我們雖然尚在學習,不過,為了把握時間實行佛的教義,仍要隨機度人。 「猶如船師,身嬰重病,四體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堅牢舟船,常辦諸度彼者之具,給與而去」,船猶如佛法,是智慧、修行的工具。「船師」則指初學佛法、誦讀《無量義經》者,一個初學者必定要依靠佛法,好比掌舵舟船的人,渡河過海皆需依靠船隻。船師有病比喻新發意菩薩學習得不夠,煩惱猶未盡除,雖煩惱未除,仍然可以努力地上求佛法,同時盡心地下化眾生。 眾生雖然有煩惱、惶恐,不過在深入佛法之後,可以依靠佛法淨化心地、教導他人。就如一個身有重病的船師,身心尚未康復前,若能準備好渡河的器具,非但能自度,並且也能度他人。佛法就如一艘船,也是我們修行的器具,能夠將眾生由苦惱的此岸,載運到極樂的彼岸。 「是持經者,亦復如是。雖嬰五道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恆相纏,安止無明老死此岸,而有堅牢此大乘經無量義辦,能度眾生,能如說行者,得度生死。」嬰即纏絆,「五道」即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則分別在五道之中,眾生常常在五道之中無法脫離,不論在任何一道都有身軀,有了身形就常會有許多疾病,這「百八重病」代表一百零八種煩惱和心結,常常不間斷地來纏縛。 世間無常,有著種種的險惡,唯有佛法是我們永遠能夠依靠的。而《無量義經》是佛陀的根本大教,也是堅固可靠的法門。 大乘,乘是運載,因身為大車子----可以運載無數眾生由此岸到彼岸。每當我搭乘火車,看到一列火車可以運載那麼多乘客,我就想到:學佛也應該如此,不要只顧自己,應該要能度更多的人,才能夠彼此託福,人多福就大。 前天我坐車子回來時,司機對我說:「下雨天,只坐一個人反而危險。」我說:「坐一個人不是比較輕、比較好開嗎?」他說:「人坐得愈多愈穩。」世間法和佛法相去不遠,以佛法度愈多人,菩薩道就愈穩,所以不但要明白大乘法,更要實踐大乘的教法。 我們若依靠《無量義經》的教法就能度眾生,以口來闡述、教導眾生,以身教來引導眾生,能說能行就叫做「如說修行」。如果只會說卻無法身體力行,容易引來別人的毀謗,所以身行言論一定要一致。 總之,法華部的教理,完全在提倡能說能行;若以言行來教導眾生,可使自己和他人同時度過生死,這是本經第三項不可思議的功德力。 「善男子!第四: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雖未自度,而能度他;與諸菩薩,以為眷屬;諸佛如來,常向是人,而演說法。是人聞已,悉能受持,隨順不逆,轉復為人隨宜廣說。善男子!是人譬如國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歲、若二歲、若至七歲;雖復不能領理國事,已為臣民之所崇敬,諸大王子以為伴侶,王及夫人愛心偏重,常與共語。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經者,亦復如是。諸佛國王,是經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薩子。若是菩薩,得聞是經,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轉、若二轉,若十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萬億、若恆河沙、無量無數轉,雖復不能體真理極;雖復不能震動三千大千國土、雷震梵音、轉大法輪,以為一切四眾、八部之所宗仰,諸大菩薩以為眷屬,深入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說無違無失,常為諸佛之所護念。慈愛偏覆,以新學故。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四功德不可思議力。」 善男子,本經第四種不可思議功德力是:若有眾生聽聞此經後,能為人轉述經文,或是一偈乃至一句,即可得到勇健心,雖然還未能自度,卻已能度人。 例如:地藏菩薩雖然尚未成佛,但是他發願幫助別人先成佛,只要眾生得救、修學成佛,他就覺得很安慰。雖然他還不到究竟成佛的境界,不過,他已是證得甚深果位的大菩薩。 現在你們學習行菩薩道,就是初發心的菩薩,身為委員、會員,即是慈濟的人間菩薩;大家如果本著救世的精神,加入救度眾生的行列,便是慈濟世界的眷屬。大家若能認真、深入地研究無量義經的教法,實行菩薩道,無論是說或行都有人肯用心受持,輾轉相傳,教法就不會散失。 「諸佛秘密之法」,是指佛法的要領及根本精神,我們本著這分來宣說,眾生聽後不起反逆心,能適合大家的根機,佛法即可延續不斷地傳承下去。 佛陀慈愛一切眾生,只要能夠秉持正法、依教奉行,必為諸佛菩薩所擁護,這是深入無量義法的利益;即使眾生顛倒,佛菩薩也始終沒有厭棄之心,只是較為憂心煩惱。猶如一群兒女,乖巧的,父母總是較為安心;對於忤逆的子女,父母也從未放棄,仍期待有朝一日浪子能夠回頭,這就是佛菩薩對待眾生的心。 行菩薩道的人,既是佛與法共生的菩薩子,能實行佛陀慈悲救世的精神,佛陀自然以慈愛遍護。「覆」是形容父母深怕年幼的孩子著涼,總是以衣服或棉被覆蓋,關心備至的樣子。 「以新學故」,佛陀所以會特別慈愛擁護,是因為我們是初學者;就好像剛學走路的孩子,父母唯恐孩子跌倒,總是特別留意照顧。善男子,這就是受持此經的第四種功德及不可思議之處。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六 1月 15, 2011 3:56 pm | |
| 「善男子!第五: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佛滅度後,其有受持、讀誦、書寫如是其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是人雖復具縛煩惱,未能遠離諸凡夫事,而能示現大菩提道,延於一日以為百劫,百劫亦能促為一日,令彼眾生歡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龍子,始生七日,即能興雲,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五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五種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無論是佛住世或者佛滅度後,能夠依教奉行,讀誦或者書寫這部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此人對於道理教義雖然尚未徹底明白,貪、瞋、癡的煩惱未能盡除,還無法離開凡夫的範疇,不過卻能示現大菩提道,弘揚佛法。 「延於一日以為百劫,百劫亦能促為一日」,這是精神貫徹通達的境界,也是一種比喻。佛法不但包含了哲學,也包含了心理學,過去科學不發達,人的雙腳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從花蓮到臺北必須走上幾天幾夜的時間;現在科技發達,搭飛機只要三十分鐘,由於人類科技的進步,可將行程時間縮短許多。 定慧力故超時空 以佛法而言,一個有禪定功夫的人,可以得到法喜的禪悅,進入禪定數日卻彷彿瞬間一般。入定調息之初,鼻息會使爉燭的火花搖晃是屬粗相;若是火光皆不動搖,這是真正微細的禪定功夫。 以虛雲大師為例,他享年一百二十歲,當年共產黨解放大陸時,他們看到虛雲老和尚造寺無數,以為他非常富有,逼他一定要交出財寶。其實,虛雲老和尚建寺完全是向十方善信募款,自己根本沒有財產,但是共產黨徒不相信,對他加以刑求,老和尚遭受毒打後,無法動彈了;他們以為老和尚已經死了,大家便一哄而散。 弟子們非常心痛,但也不敢移動老和尚的軀體;老和尚打坐達七天七夜,這段期間他的意識到了兜率天;兜率天是菩薩的訓練場,彌勒菩薩正在那裡說法。每一尊佛要到人間之前,首先會到兜率天說法,結未來的眾生緣,將來到娑婆世界時,聽法的弟子也會到娑婆世界和他結師徒之緣。佛度有緣人,過去曾經結過緣,今生才能得度,因此,我們也要多多與人結善緣。 虛雲老和尚到兜率天時,見到許多過去認識的法師,往生之後都成為彌勤菩薩的眷屬。他到了兜率天,只聽了一會兒法會就結束了,過去的同參道友立刻送他回去。出定後,他感覺上只是極短的時間,但是弟子們卻告訴他,已過了七天七夜。這就是類似佛法所說的「延於一日以為百劫,百劫亦能促為一日」,這一切全由心念所轉。 弘一大師有一次參加佛七,清晨的板聲響起,第一支香開始念佛、繞佛,然後打坐,他一打坐就到晚上的最末支香才站起來,有人問他:「您為什麼一整天都在打坐?」他說:「感覺上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已。」這也是入定的功夫。 世間的一切皆需要仰賴智慧,科技的發達可以縮短距離、節省時間。過去的高僧大德為了要到印度取經,必須花費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現在只要一天或幾個小時就可以抵達。 「令彼眾生歡喜信伏」,由於有智慧與定力,所以能令一切眾生聽法後,生出歡喜信伏的心態。 「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龍子始生七日,即能興雲亦能降雨」,龍子出生雖小,但是出生七天就能興雲降雨,比喻初學佛者,只要虔誠認真,以佛的精神來輾轉相教,也可以使人生起歡喜心,這是第五功德不可思議力量。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六 1月 15, 2011 4:41 pm | |
| 「善男子!第六: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受持讀誦是經典者,雖具煩惱而為眾生說法,令得遠離煩惱生死,斷一切苦;眾生聞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與佛如來,等無差別。譬如王子,雖復稚小,若王遊巡,又以疾病,委是王子領理國事;王子是時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國土人民,各隨其安;如大王治,等無有異。持經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若佛在世,若滅度後,是善男子,雖未得住初不動地,依佛如是用教說法,而敷演之,眾生聞已,一心修行,斷除煩惱,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六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本經第六種不可思議功德的力量是:不論佛在世或滅度後,能夠受持或讀誦此經的人,雖然自己本身難免還有煩惱,然而他能夠為眾生說法,教導眾生遠離煩惱,斷除六道輪迴等一切苦惱。 菩薩以度眾生為己任,我們雖然是初學,但是只要盡自己的力量,引導眾生往正確的途徑去走,這分引導的因緣,也可以使眾生斷一切苦,這是間接的斷苦法,也是間接的救度眾生。 「眾生聞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與佛如來,等無差別」,眾生聽法之後,如果能夠如法修行,則可得三法四果,「三法」為煖法、頂法、世第一法,「四果」,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四果,得道則是辟支佛道,乃至菩薩道。只要我們以堅定的心去引導眾生,就和佛在教導眾生一樣,沒有差別。 「譬如王子,雖復稚小……如大王治,等無有異」等句,即譬如王子,年紀雖然還很幼小,但是,國王若要出外遊巡或有疾病時,王子要代理國王來料理國事,他只要依照父王所交代的命令去施行政事,如法教化群僚百官,使得全國人民,各就其業、各安所居,就如同國王親理朝政一樣。 佛陀為了救度眾生,使眾生了解人生無常、六道疾苦而設種種方便法,並身體力行、引導眾生;我們現在也是如此,出家人是佛的使者,要使眾生了解人生之苦、六道輪迴不息及離苦之法。所以,儘管現在才了解教理,但是所說的法,和佛所說的法沒有差別。 「持經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持經是指實行、弘揚佛法的人。「初不動地」,修行若想到達等覺的境界,必須經過五十個位階,這五十階段的前四十個階段,必須由培養「信心」開始,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這四十個階段,力行實踐、堅固道心,才能夠登到「初地」。 我們現在離初地還很遙遠,然而,若能依照佛所說的教法去實行、講述,令一切眾生聽法之後也能一心修行,斷除煩惱,同樣可以得三法、四果、緣覺、菩薩等覺道,這是本經第六種功德的力量。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日 1月 16, 2011 7:54 pm | |
| 「善男子!第七: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得聞是經,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法修行,發菩提心,起諸善根,興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惱眾生,雖未修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無生忍;生死煩惱,一時斷壞,即昇第七地與大菩薩位,譬如健人,為王除怨,怨既滅已,王大歡喜,賞賜半國之封,皆悉與之。持經男子、女人亦復如是,於諸行人最為勇健;六度法寶,不求自至;生死怨敵,自然散壞,證無生忍。半佛國寶,封賞安樂。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七功德不思議力。」善男子,於佛在世或滅度後得聞是經,聽後不但感到很歡喜,並且生起信心,這就是已經登上十信位的階段,不但會起歡喜心及信仰心,並且有好樂之心。「樂」是除了信之外,還要樂於實行。如果光是信佛,卻不肯身體力行,這就如畫餅充飢一樣;能時時起歡喜實行,才是真正的「歡喜信樂」。 「生希有心」,即生起難得、珍惜的心情而拳拳服膺,聽到的法絲毫沒有遺漏,能切實地實行。佛世時代的修行人,不論在家出家,只要接觸佛法,很容易就可以證果,因為懷有尊師重道的恭敬心。 尊重三寶行六度 過去佛法並不興盛,想要求法必須千里求師;再者佛教叢林大都在深山,人們發心求法,一定得經過一段漫長艱辛跋涉的路程,所以求法若渴,會起難得之心。物以稀為貴,一到寺院便請教佛法,絕對捨不得遺漏一字半句;不像現在,佛法很普遍,出家人及寺院也很多,多了就不易受人重視。 總之,現在聽法的人雖多,但如果不起尊重心,只停留在語言文字的鑽研遊戲,自然就會放縱,這是現代人雖受持佛法卻才有證果的原因。 我們一定要從內心真正地恭敬三寶。有了希有心才能接受佛法、拳拳服膺,共時時讀誦、書寫、流傳,更進一步去為人解說。發菩提心、如法修行,探入無量義教法後,自然就可以生出堅固善根,也幫助他人啟發善根。 善根即不造惡事,此外更進一步要能拔苦,力行救濟眾生的志業。啟發了大悲心,就會努力自度度人,幫助眾生斷除六道輪迴的根源;雖然沒有刻意去修六波羅蜜,但六波羅蜜自然就在眼前,今生即能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即世間一切困難的事情,都不會打擾他修行的心,更不會有任何困難可以阻礙他行善。 「生死煩惱,一時斷壞」,生死是眾生的一大煩惱,自己面臨死亡時,心中難免會恐懼害怕,心愛的眷屬如果有三長兩短也是苦惱不已。我們時常可以看到----眷屬死亡時,生者悲啼哀慟,這種死別之苦,有時會持續好幾年,只要提起亡者的名字,仍舊悲傷不已……。 我們若能從無量義法門了解「人生無常」本是必然,有生必有死,世間的萬物有成必有壞,唯有慧命永恆不壞。若了解這些道理,依法修行,就不會有煩惱、恐懼,這樣就能逐漸斷除生死的煩惱。 斷了生死的煩惱,即可升到第七地,即「熖慧地」。若能行無量義法門,實行佛陀慈悲救世的精神,有了勇猛精進的堅定道心,智慧自然可以發出光輝,猶如日正當中的光芒,照徹世間萬物。 過去因不曾接觸到純正的智識,也不曾接觸人生的哲理及出世之道,所以內心一片黑暗;現在猶如打開心窗,讓外面的艷陽照射進來,就能心開意解,智慧明朗。如果能用心弘揚佛法,智慧就會發光,智慧之光更能照亮他人的心地。如此輾轉相告,自然可以超越四十個階位進入第七地,一到第七地,和等覺菩薩就只差三地而已。 「譬如健人,為王除怨,……賞賜半國之封,皆悉與之」,健人即身強體健的大將軍。一個國家如果遭到外敵侵略,必須依靠大將軍統領部隊抵禦外侮;打退敵人之後,國王必然十分歡喜,為了慰勞大將軍,國王就將一半的國土封賞給他。 「持經男子、女人亦復如是,於諸行人最為勇健;六度法寶,不求自至;生死怨敵,自然散壞,證無生忍。半佛國寶,封賞安樂」,守持佛法的人,不論男女也是如此,能實行佛菩薩的根本教法,是最勇猛精進的人。有的人修行,只求獨善其身,不敢擔當大任;如果想要行菩薩道,一定要有勇猛心,不怕挫,這樣才是真正勇健的人。 修學佛法,若無「六度法寶」則無法修行,若能腳踏地依法而行,則不需刻意去求,也已身在六度之中。一到了第七地,自然沒有恐懼心,智慧之光不但能照亮自己,同時也照亮他人,生死怨敵無法擾亂,自然就不會惶恐,進而能證得無生法忍。 只要有精進的精神,很快就能躍升佛國之半途,這是本經第七功德不思議力。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日 1月 16, 2011 10:18 pm | |
| 「善男子!第八: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有人能得是經典者,敬信如視佛身,令等無異;愛樂是經,受持、讀誦、書寫、頂戴,如法奉行,堅固戒忍,兼行檀度,深發慈悲,以此無上大乘『無量義經』,廣為人說,若人先來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經示之,設種種方便強化令信,以經威力故,發其人心,歘然得迴;信心既發,勇猛精進故,能得是經威德勢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得無生法忍,得至上地,與諸菩薩以為眷屬,速能成就眾生,淨佛國土,不久得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七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善女人,不論佛在世或滅度後,有人得到無量的教義後,能夠懂得尊重、相信佛的法寶猶如敬信佛身一樣。聽法時,要像佛在世直接向我們說法一般,否則就很容易輕視佛法;說法的人代表佛宣揚佛法,是佛的使者,更要敬信佛法猶如見佛。 《無量義經》是弘揚菩薩道,主要是教大家如何當菩薩,菩薩道是真正的大直道。《法華經‧法師品》佛說未來的人,若能實行《法華經》的精神,不必為佛造寺供養,只要該處有《法華經》教義的實踐,就已經有佛的全身舍利,也就是佛的法身存在。 因為有了這部經典教法,並且腳踏實地弘揚它的精神,則佛的精神等於是我們的精神。此經是由佛的本懷所流露出來,所以當我們讀誦時,必須虔敬如視佛身;若是起造塔寺、雕塑金身佛像,卻不肯依照佛法實行、弘揚,則再大的寺院也沒有作用。 佛陀在世時,他所住的大多是簡單素淨的精舍,佛法傳到中國之後,中國人為了尊重佛法,所以才建造大寺院。 佛法傳入中國時,有二位法師----摩騰、竺法蘭前來,當時漢明帝以國賓禮儀迎接他們,請他們住在鴻臚寺,鴻臚寺並非供佛之寺,當時的「寺」是接待外賓的外交機構。 佛寺的由來 這二位修行者安住下來後,才開始建造白馬寺,後來「寺」即為佛教所專用。為了尊重佛法,後人便承襲當時的宮殿式建築,建得堂皇又美觀。其實,當時佛陀及修行人所住的是精舍,只要不受到風吹雨淋,可安心修行就已心滿意足了。 佛教徒所注重的是佛陀的精神,而不是泥塑的金身,所以我們要弘揚佛陀的慈悲大愛;要能夠敬重此經,並且受持、讀誦,時時刻刻不離心,如法奉行,堅定我們修行的教義。 在家持五戒,出家比丘持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守五百戒,無論遭遇到任何的磨難與挫折,都要堅定守戒,提起勇猛的精神來克服困難,要做菩薩如果無法忍耐,就無法堅定持戒。 「兼行檀度,深發慈悲」,我們除了持戒、忍辱之外,還要布施,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指布施世間的物質,法施、無畏施是盡我們所知所能來開導、救護眾生。 佛菩薩以布施行更深一層的慈悲,擔負眾生離開六道。若要擔負眾生離生死道,唯有以無上大乘《無量義經》向大眾宣說,才能喚醒迷茫的眾生。 眾生沉淪,我們之所以輪迴於六道,就是因為緣索的纏縛,所以,要用無量義的教法來教導,引導大眾發心脫離六道。 「若人先來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經示之,設種種方便強化令信」,如果有人過去雖然有信仰,然而卻一開始即入邪道,所以不了解因果及因緣大法。 走入邪道則會進入險境,這就很難再出離,所以我們要引導他走向信仰的正道,以本經來開導他,使他了解菩提大道才是我們該走的路。若有人根性較差,直接授以無量義法門仍無法心開意解,就要用種種方便法,使他能夠相信。 「以經威力故,發其人心歘然得迴;信心既發,勇猛精進故,能得是經威德勢力,得道得果」,因為此經的威力,使他打開心門,讓光明照耀原本黑暗的心,驅走心中的愚癡暗鈍,覺悟到人生無常、六道是苦。 啟發智慧入正信 過去因為迷茫而不懂得發心,現在打開心門,相信佛教的正法,進入十信法;產生信心之後,自然就會發出勇猛心。當眾生產生勇猛心之後,我們要立刻以無量義教法來引導,千萬不要以冥引冥。 有的人說:「不妨以迷信的方法,引導人走入正信。」這是絕對行不通的,因為有的眾生根機較劣,一旦迷失了方向,想要他回歸正信就很困難。比如:有人求香灰、問乩童、觀落陰等等,希望藉此能趨吉避凶,這都不是正信的方法。 有人為亡者焚燒紙屋,其實人死了,身軀已經沒有了,何需住房子?金錢不懂得好好運用於救濟貧困、培植福德,這就是眾生之迷。一般人求神問卜,有時候好像很準,但那並不是你的親人親自降臨。清晨我們誦大悲懺時,裡面有「天龍八部、舍宅神、水神、火神、風神……草木神等各有所居,各有所主」,又如《地藏經》所言,草、木、石皆有其掌管之神。 草木神有小神通,眾生心裡想什麼,他也知道,可以依你心中所想的去捉弄你。過去中國曾經流傳「狐狸精」,一旦引入門就很難驅走;臺北也曾流行「碟仙」,這應是鬼神的小神通。 佛說:「心如工畫師。」我們的心就如繪畫師,只要心中想什麼,手就能畫出它的形狀,自己的心思早就被鬼神看得一清二楚;當你想去「問乩童」、「牽亡」,是因為心中早已有了形象,草木神依你所想的,就能現出形象來附會,這樣很容易引鬼神入宅,而且一再地被捉弄。 所以,最好不要和鬼神打交道,否則容易遭到鬼神的捉弄。觀世音菩薩絕對不可能附身在乩童的身上,世俗的某某公大都是鬼靈,我們不要去逢迎。 佛教一向講求孝道,父母及祖先的牌位可以供奉,這是慎終追遠的孝思。若想知道親人往生後生到何處,首先必須追溯到他生前的所做所為,如果生前行十善,必往生天道享天福;若能守持五戒,則會投胎為人;要是為非作歹,自然會落入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 若是思念父母就要盡量行善,將功德回向給父母,父母若已轉生在人間或天堂,仗著子女所造之福,也可以增添福報;若是落入惡道,也會因子女所造之福而得到救拔,減輕受刑罰的期限。總之,只要為人子女者心意堅定虔誠,心念一動,父母即可領受功德。 至於飲食的問題,佛世時代的修行者,無論是皇親貴族或是奴隸出身,都必須出門去托缽。托缽時,每個人只限到七戶住家托缽,如果走過七家仍是空缽,就必須挨餓;除非生病了才可以分食。 托缽的意義,一方面是為了平等,另外一方面,出家人是修行清淨的福田僧,可以給在家人造福播種的機會,供養出家人可以得到福德,結下福緣。我們中午過堂結齋時,供養咒有「若有布施者,後必得利益」,就是將功德回向給供養的施主。 健康素食可養生 現在聽講者有的身為人母或婆婆,若有女兒或者媳婦即將分娩,最好不要為了幫她們坐月子而養雞殺雞,如果為此而殺生,無異是讓孫子結下了怨仇。人出生到世間難免會有病痛,除了過去生所造的業以外,一出生,別人就為我們結下不少的冤業,所以會常有病痛。為了避免冤業的交纏,最好用素食補品代替,一樣可以滋補身體,保持健康。 因為此經的威力,使眾生得以發勇猛心。大家從現在起應依正法而精進,一方面還要引導別人,使他人也可以得到法益。所以,不必等到來生,只要肯腳踏實地去做,當下就可以得到佛法的根本精神與教理。 「得至上地,與諸菩薩以為眷屬」,至上地是第七地以上,至遠離行的境地,遠離六道罪愆達到第八地、第九地等,與大菩薩同為眷屬,菩薩將成為我們的善知識。 「速能成就眾生,淨佛國土,不久得成無上菩提」,若能身體力行,即能引導眾生,使一切眾生脫離六道輪迴,成就三法、四果的階段。我們目前所住的雖然是娑婆世界,只要我們能夠教導人心向善,也可以化惡濁的娑婆世界為極樂世界。 在這裡聽經,大家都能和睦相處,沒有發生苦惱的事情,苦惱即娑婆,心能清淨即極樂,心淨則土淨,只要大家能弘揚佛法的精神,就能改善這惡濁的世間。世間將入壞劫,然而大家的努力可以延緩破壞的時間,使國界平安,讓眾生都有機會成就大覺道。這就是本經第八種功德的力量。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三 2月 09, 2011 9:26 pm | |
| 「善男子!第九: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有得是經,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廣為眾人分別解說是經義者, 即得宿業、餘罪、重障一時滅盡,便得清淨,逮得大辯,次第莊嚴諸波羅蜜,獲諸三昧、首楞嚴三昧。入大總持門,得懃精進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體,遍十方國,拔濟一切二十五有極苦眾生,悉令解脫;是故是經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九功德不思議力。」 若善男子善女人,無論佛在世或滅度後,在聽了無量義教義之後,生起歡喜心及至踴躍歡愉,過去不曾有的心境。同時將這部經的精神與教理向人解說,並且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這才是真正的供養。能夠施以教義,前生所造的罪業及今生的障礙,自然可以逐漸消除。 障礙往往是起於自心的煩惱,只要智慧開啟、心地淨化,自然就沒有障礙。內心清淨之後,很快就可以得到無礙辯才,能為人說法,身形也益發莊嚴。 「次第莊嚴諸波羅蜜」,身形莊嚴、智慧莊嚴得到三昧,「開慧楞嚴,成佛法華」,能夠通達空寂的教理即首楞嚴三昧。總持門即陀羅尼,得修一切善法,止一切惡法。得懃精進力即不懈怠、精進不退,如此很快就能超越,達到大菩薩的果位。 「善能分身散體,遍十方國」,這是第九地菩薩----善慧地的境界。而我們若能接受佛的教法,也可以說是分出一分佛的精神,再將這分精神輾轉相教,多教導一人實行佛陀的精神,即多一分化導分身的力量,能夠遍布十方;教導眾生實行佛陀的根本精神,這就是奉行佛法。 拔濟眾生之苦 「拔濟一切二十五有極苦眾生」三界之內,欲界有十四處,即十四處眾生,色界有七處,無色界有四處有情眾生,合為「二十五有」。欲界完全依欲為生,有愛欲之心;以人為例,由父精母血生下為人,之後即有種種物質欲望。 色界已去除欲念,但仍有身形,有七處有情眾生。無色界既無欲亦無色,只有精神生活,已經進入甚深禪定的境界,有四空天,因此稱為「四有」。 二十五有皆離不開苦,天界雖然享樂,不過在福享盡後仍然會墮入輪迴,因此二十五有皆是苦,三惡道則為極苦。一般人說的「三界公」就是梵天王,梵天王福報盡時,一樣要輪迴於六道,只是在天界時壽命較長、享樂較多罷了。 天界在壞劫來時,仍舊會遭到破壞,欲界將遭到火災、水災、風災,色界之天界亦有水災,風災可以吹到三禪天。天界仍無法離開三大災劫,所以我們要發心分身散體遍十方國,拔濟一切二十五有極苦的眾生,使三界眾生皆能離開六道輪迴,獲得解脫,這是本經第九功德的力量。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三 2月 09, 2011 10:23 pm | |
| 「善男子!第十 :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若得是經,發大歡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如說修行,復能廣勸在家、出家人,受持、讀誦、書寫、供養、解說,如法修行;既令餘人修行,是經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懃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便逮無量諸陀羅尼門。於凡夫地自然初時能發無數阿僧祇弘誓大願,深能發救一切眾生,成就大悲,廣能救苦,厚集善根,饒益一切,而演法澤,洪潤枯涸,以眾法藥,練諸眾生,安樂一切,漸見超登,住法雲地,恩澤普潤,慈被無外,攝苦眾生,令入道迹。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十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若是無量義深入了潛意識,生起歡喜與希有之心,自然就會發心受持,如法修行,並且還能夠普遍地勸導出家、在家人去受持,如法修行。由於這分功德,自己和他人都可以得道得果;善男子善女人,能慈心化度輾轉相教,因此,以今生之身,即可得到無量諸陀羅尼門,無量的教義。 發慈悲心不畏難 我們現在雖然還處在凡夫地,不過,我們一聽到無量義,即能發無數的誓願,因為這部經旨在教人發菩薩心。曾有人前來打佛七,聽了《無量義經》後,立刻表示回去要開始加入慈濟委員勸募行列,這就是初發心,能夠發救度眾生的大願。 有一次,某位資深的慈濟委員,邀一位初加入的委員要一起去宜蘭查訪貧戶。這位初加入的委員有點膽怯地說:「去一趟就要一天耶!」資深委員說:「既然要做,就是要這樣啊!」這才是深刻地發起救護眾生之心,既已發心就不怕艱苦。 只救眼前者即為「淺」,能救遠處者為「深」;簡單的方法為「淺」,不畏艱苦努力去做才是「深」。若能完成這個願,就是成就大悲;能排除萬難解除眾生的苦,就是「大悲心」的落實。 「厚集善根,饒益一切」,善根人人皆有,不過還是得靠自己再去培植,善行愈多,善根即愈深厚;就如一棵樹,如果照顧得好,根就會伸得愈廣,樹也能長得更好更壯。我們的善根培植得愈深厚,即能饒益一切眾生,而救助別人,實際上是在累積自己的福德,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而演法澤,洪潤枯涸」,除了物質上的救濟之外,還要以佛法來滋潤眾生的心,眾生於生死道中實在很苦,物質上的救濟還不夠,一定要使他們得到心靈的安寧與解脫,這才是真正的拔苦。所以要宣揚佛法,使枯涸的眾生得到佛法的潤澤。 如大地萬物遇到久旱不雨,必然無法生長;眾生若沒有精神上的滋潤,縱使物質豐富,人生也無樂趣可言。要以佛法來滋潤心靈,眾生心靈得到法樂解脫,就能於佛法中一步步地超越,甚至到達第十地菩薩----法雲地的境界。 「恩澤普潤,慈被無外,攝苦眾生,令入道迹」,將佛法的恩澤普遍潤澤眾生,以慈悲的心引導眾生,擁護二十五有眾生,不要讓他們進入惡道極苦的地方,盡量協助大家進入菩提大直道。 「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人因為能夠教導眾生脫離六道輪迴,入大菩提道,所以,不久即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 | |
|
| |
月亮 版主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 主題: 回復: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周日 2月 13, 2011 9:24 pm | |
| 「善男子!如是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極有大威神之力,尊無過上,能令諸凡夫皆成聖果,永離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經名『無量義』也。能令一切眾生,於凡夫地,生起諸菩薩無量道芽,令功德樹蔚茂、扶疏增長。是故此經號『十不可思議功德力』也。」 善男子,此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有很大的威神力量,因為這部經有無量的護法。只要我們敬重此經,心中自然就有佛,因為此經有大威神之力,無人能超越其上。 「能令諸凡夫皆成聖果」,凡夫在聽經之後,能夠發心且輾轉相教,雖是凡夫也能超越第七地而成聖果。得成聖果之後,便來去自如,不受業力牽引,即使來到人間也是本著慈悲心,為了接引眾生而倒駕慈航。 因為本經有著無量利益,所以本經名無量義,能令眾生於凡夫地,就生起菩薩道芽。促使我們要做救濟眾生的善心增長,一顆種子種下去,很快就能發芽茁壯,功德樹就能夠繁榮茂盛,所以這部經也被稱為「十不可思議功德力」經。 說起來也是一種巧合,當年成立功德會時,我還不曾讀過《無量義經》。救濟會取名為「慈濟功德會」,「功德會」與「功德樹」可以說是一種巧合,也是一項大因緣。從日本請回來的《法華經》中,又附上一本《無量義經》,當時功德會已經成立,我發現《無量義經》與功德會的精神和非常契合。 這部經所闡揚的就是功德會所秉持的精神,所以我對《無量義經》特別有好感,於是開始抄寫,希望大家都能看到,並且了解無量義的教義、菩薩的精神,希望諸位為能夠輾轉相教。 於是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同聲白佛言:世尊!佛所說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敗壞。 於是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異口同聲稟告佛陀:世尊,佛所說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辭及道理真實正確,尊無過上,三世諸佛共同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以侵入,也不被一切邪見生死所敗壞。 「是故此經乃有如是十種功德不思議力,大饒益無量一切眾生,令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各得無量義三昧,或得百千陀羅尼門,或令得菩薩諸地、諸忍,或得緣覺、羅漢、四道果證。世尊慈愍,快為我等說如是法,令我大獲法利。甚為奇特,未曾有也,世尊慈恩實難可報!」 本經有這十種功德不思議力,饒益無量一切眾生,令一切諸菩薩完全了解無量義,心中沒有疑慮,定心得無量義三昧。有的人得到百千總持門,或得菩薩地諸忍,智識低者證得初地,智識愈高者證得愈高,或者得到緣覺、羅漢四道果證。世尊慈愍,快為我等說如是法,令我們大獲法利甚為奇特,是過去未曾有的,世尊慈恩實難可報也。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於上空中,復雨種種華;天憂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旋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歎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天百味,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作天伎樂,歌歎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這時,宇宙間又發生了六種震動,天空中也如雨般地飄下象徵柔軟、如意的各色蓮花;還有種種天界芳香、天人彩衣、瓔珞,及天界無數珠寶,從空中慢慢旋轉落下,供養佛陀及許多菩薩、羅漢們。又有天廚、天缽器,天界種種美食,充滿於會場,使人見到這些美食,聞到香味,便自然飽足。還有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等天界美妙樂音,以歌聲讚嘆佛陀的功德。 同時,又再一次發生六種震動,在東方恆河沙數的佛土世界,也是一樣飄下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及天界種種美食,還有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等天界美妙樂音,以歌聲讚嘆佛陀的功德。至於南北西東方,上下各方佛土世界,也都一樣,如此歌頌佛陀的功德。 爾時佛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言:「汝等當於此經,應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廣化一切,懃心流布,常當慇懃,晝夜守護,普令眾生,各獲法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願力,守護是經,勿使疑滯,於當來世,必定廣行閻浮提,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這時,佛陀告訴大莊嚴菩薩和八萬大菩薩們說:「你們應該對這部經發起恭敬心,且依經法修行,沒有分別地廣為教化一切眾生,勤奮地流傳,殷勤地守護,使有情眾生都能得到佛法的大利益,這樣才算是大慈大悲,而且要盡力守護這部經,不要受到阻滯,而無法廣布,在未來世,一定要使這部經普遍流傳於地球,讓一切眾生得以讀誦、書寫、供養;如此你們將迅速得到成就無上佛道。」 是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來諧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愍,為我等說是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敬受佛勅,於如來滅後,當廣令流傳是經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讀誦、書寫、供養。為願世尊,勿垂憂慮,我等當以願力,普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得是經法威神之力。」 聽完佛陀的話,大莊嚴菩薩和八萬大菩薩們,當下便從座位起身,走到佛前,恭敬地頂禮佛足,再繞佛百千遍,然後跪在佛前,大家一起向佛陀稟告:「世尊啊!我們有幸蒙受您的慈愍,為我們宣說這部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我們發願敬謹接受您的慈命,在您入滅之後,當廣為流布這部經典,讓一切眾生普遍、讀誦、書寫、供養。但願佛陀您不要為此而憂慮,我們會以宏大的願力,使一切眾生看了、聽了此經之後,去讀誦、書寫、供養,獲得經中法義所具有的威神力量。 爾時佛讚言:「善哉善哉!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眾生之良福田,廣為一切作大良導,一切眾生作大依止處,一切眾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利廣施一切。」爾時大會皆大歡喜,為佛作禮,受持而去。 這時佛陀讚嘆地說:「太好了!各位善男子,你們現在可以稱得上是真佛子,能繼承佛的慧命,具大慈悲心,能救助眾生苦厄的菩薩了。你們是眾生種福的良田,要作眾生最好的導師,為一切眾生在無助時的依止處,為一切眾生做最大的施主,以佛法廣施一切有情眾生。」 當時大莊嚴菩薩及與會大眾聽佛陀說了這部經,都覺得身心輕安、法喜無量,然後向佛陀致最敬禮,衷心接受了佛陀教法而離去。
| |
|
| |
| 證嚴上人講述--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