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114《靜思妙蓮華》斷常諸見陷三界 (第639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7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114《靜思妙蓮華》斷常諸見陷三界 (第639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114《靜思妙蓮華》斷常諸見陷三界 (第639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20210114《靜思妙蓮華》斷常諸見陷三界 (第639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周四 1月 14, 2021 7:56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97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114《靜思妙蓮華》斷常諸見陷三界 (第639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114《靜思妙蓮華》斷常諸見陷三界 (第639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20210114《靜思妙蓮華》斷常諸見陷三界 (第639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Empty周四 1月 14, 2021 11:13 am

20210114《靜思妙蓮華》斷常諸見陷三界 (第639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斷見是堅持今滅永斷,不復再生的不畏因果;常見是堅持今後常住,永恆不滅的外道偏見。」
⊙「惡獸毒蟲,藏竄孔穴,毗舍闍鬼,亦住其中,薄福德故,為火所逼。」《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共相殘害,飲血噉肉,野干之屬,並已前死,諸大惡獸,競來食噉,臭煙熢㶿,四面充塞。」《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共相殘害,飲血噉肉:利鈍眾生,所計各異,互相各有是非爭端,共相殘害。
⊙既於道行中起諸見,則不能生無漏定慧,但著禪味,如飲血噉肉。

【證嚴上人開示】
「斷見是堅持今滅永斷,不復再生的不畏因果;常見是堅持今後常住,永恆不滅的外道偏見。」

斷見是
堅持今滅永斷
不復再生的
不畏因果
常見是
堅持今後常住
永恆不滅的
外道偏見

「斷見」,那就是很堅持,也就是很執著,他認為只要我歡喜,沒有什麼不可以。來生,哪有什麼來生呢?我就是不相信來生。這輩子盡量享受,做我想要做的,我不怕有什麼後果、來生。這叫做斷見,他就是不相信因果。

若是「常見」,那也是同樣,這種的堅持,堅持我這一生假使沒有修好,沒關係,來生,來生同樣再當人,我來生還有機會。像這樣,以為人永遠就是人,牛、羊、狗、豬永遠永遠,再來生還是牛、羊、狗、豬,這就是執著「常」的見解。他的見解很堅持,無法讓人引導他走向正路。這種「常見」,「斷見」與「常見」,這全都是兩項極端的偏差。

我們應該要很相信,因緣果報觀,不要修那個永恆不滅,或者未來斷滅,這都不對的,這都是外道偏見。

外道修行,他感覺有物質,這個貪欲不好,所以希望能夠去除,物質的欲、男女的欲等等,所以他就要修到色界。色界有十六天,色界的十六天,它就是,還有心理、精神上的欲。這樣,有的外道教,也說這樣還不清淨,就是他要修到很清淨,所以他就要修到無色界,就是沒有身體的物質,也沒有雜念的煩惱。但是,那種的禪修,到那個最極頂的時候,他還是有欲,什麼欲呢?就是欲求在那種非分,無法去想像,「非想非非想」這個境界,內心那分傲慢就是,還無法全部完全去除,那種私己傲慢的煩惱還在。

有時候這個外道教修的禪,若一偏了,那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走火入魔,很危險!我們平常人不要去試。

記得我還在很年輕,未出家之前,在我的故鄉,有一個家庭,吃齋吃得很清。原來他們稍微偏了,其中的主人就是在這個教內,是領導者,有一天,忽然間從窗戶,這樣就從樓上跳下去,當然,跳下去就是往生了。家裡的人就說:「他就是這樣在修,他說他看到天梯,有人叫他『來啊!天梯已經在你的面前。』他說:我要上天堂,天梯在我的面前了。」這樣從窗戶就跳下去。這就是走火入魔。

後來才知道,常常他都說有看到、有聽到,都在和人對話,真的說一些人家聽不懂的話,卻是很多人相信他說的話,所以稱他是,他們這個教的領導人。這就是走火入魔啊!這是很可怕。

所以我們學佛,我們是學在真實道。什麼叫做真實道?現實的人生,怎麼樣的人生方向?正確的方向,要向著正確,有道、有路可走的方向,而且合情合理,這個人群中來待人處事,能夠對人很圓滿,做事很圓滿,若這樣,道理就圓滿了。

佛陀用心來教育我們,所說過的道理,除了人要如何做,我們若是聽不很清楚,或者是沒有警惕性,佛陀就用種種譬喻,讓我們了解、聽得進去,能夠身體力行,這是佛陀對人間的教育。

所以,我們在《法華經》,一直編輯經文也很細心,重要的道,除了長行的經文,這樣讓我們了解,恐怕我們不細心,讓它漏失了道理,所以就又再重複,經典很多重複,譬喻很多人、事、物,包括動物,包括鬼神。這就是佛陀的慈悲,用三界內種種有的形態,來譬喻、教育。所以我們學法,總是要用耐心、細心、用心,非常縝密去思考,我們日常生活中,這些動物的生態,與我們起心動念的心態,我們有沒有這樣?所以這是要時時自我警惕。

前面的文,「惡獸毒蟲,藏竄孔穴,毗舍闍鬼,亦住其中,薄福德故,為火所逼。」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毗舍闍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為火所逼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這就是要告訴我們,這種惡獸毒蟲,牠一直藏竄在孔穴中,無處不有。有形的東西,就是化成了我們內心的妄念,不斷無明妄念,都是藏在我們的內心裡;而且「毗舍闍鬼」,也是在裡面,所以我們的心一疑,作怪等等。這種就是沒有深信因緣果報,沒有善根接受正法,這種惡獸毒蟲布滿了我們的心,這是煩惱疑惑,自然造了很多的業,驅使我們。

下面再說,像這樣「共相殘害,飲血噉肉,野干之屬,並已前死,諸大惡獸,競來食噉,臭煙熢㶿,四面充塞。」

共相殘害
飲血噉肉
野干之屬
並已前死
諸大惡獸
競來食噉
臭煙熢㶿
四面充塞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這也就是譬喻這些惡獸毒蟲,這些東西還是在我們的內心裡,像這樣,會唆使我們互相殘害。

在佛陀在世時,那時候,佛住在王舍城裡的精舍修行,一群比丘很精進。就像我們現在,慈濟人很用功精進來聽法,聽了之後,又再互相來討論這個法,和這個一樣,佛陀那個時代,也是一群精進的比丘,互相精勤學問。

在這當中,佛的僧團中有「六群比丘」,就是有一群沒有很精進,不肯精進,也不要聽話,不要守法,不要如規。這種少數的比丘,這些比丘看大家這樣在精進,自己的內心覺得:「要叫我這樣,我沒辦法,但是大家這樣一直精進,我會輸人很多。」所以他們幾個人就說:「我們就想辦法,讓大家不要那麼精進。」

他們就用,我去向某位比丘說,去跟他說,就說:「你很精進,我看你就很精進,你對人也很好,為什麼某某比丘說,你怎樣、怎樣,我聽了很受不了,所以我來跟你說。」聽到,被挑撥的比丘聽到,「怎會是這樣?為什麼他會這樣毀謗我?我的心不高興。」

另外一群就去,向另外精進的比丘說:「你有聽到嗎?某某比丘真的是,他對你的成見很大,在你的背後批評你,我有聽到,我聽得替你抱不平,所以我趕緊來跟你說。」這位比丘也是這樣,聽了很生氣。就這樣整個僧團裡,就這樣散開,你遇到我,不和我互相問好,也不跟我說話,就好像不相識的人,整個僧團這樣的生態,那個道氣完全散失。

有一群長老比丘從外地回來了,看到這團的僧團,本來是那麼精進,為什麼呢?所以他就去了解,原來就是有人在中間在挑撥,所以勸他們:「你們能自己親自去問,問對方某某人為什麼生氣。」

其中一位比丘就去問:「我到底有哪裡不好,為何你看到我,好像不相識的人?為什麼啊?」他說,對方也說:「是啊!我也不知道你是怎麼樣?怎麼看到我會這樣,你平時都批評我怎樣,我對你那麼好,我是哪裡不對,你到處批評我。」他說:「是誰說的?」他說:「就六群比丘中的,某個比丘這樣跟我說。」

這個事情知道了,都是六群比丘在作怪,所以這長老知道了,就將這些精進的比丘叫過來,說:「你看,這就是你道理分不清,你的煩惱無明還是在惑與疑,大家有這樣的心,應該不能解開的心理,趕緊去請教佛陀。」

佛陀就向著這些六群比丘說:「為什麼你們會在僧團裡,互相毀謗,散播這種的不實的惡言惡語?」這些六群比丘他承認了,就說:「我沒辦法精進,但是我永遠都輸人家,所以我不希望大家那麼精進,我才會去向大家說這些話。」佛陀就說:「這種同樣是一種法,兩舌來鬥爭,這是非常錯誤,是一種罪惡行為。」

佛陀開始就提一個譬喻,說:過去一隻虎、一隻獅,還有野干。這虎與獅,虎的名字叫做善牙,獅的名叫做善嚙,兩隻,這兩隻虎與獅感情很好,若是要去找吃的東西,就是一起。但是野干都跟在後面,所要吃的東西、所找的獵物,就已經沒了。所以牠就想,只要就是這兩隻,虎與獅能夠分開,各自去找牠們所要吃的,中間我就有機會找到我的獵物。

所以牠就去向虎說,說:「我看你是很威猛,但是獅子說看不起你。」虎聽到很生氣。(野干)又去跟獅子說:「我看你形態莊嚴,但是虎覺得你是一個,很骯髒的東西,所以也是很看不起你。」獅子聽到也很生氣。但是在這當中,獅與虎,虎又想,「可能嗎?雖然我這麼生氣,我看牠也是這樣離遠遠的,到底是怎樣?我生氣,牠離遠遠的,這其中必有緣故。」

所以,有一天,牠就走近獅的身邊,就問:「最近為什麼,你離我這麼遠呢?」獅子也說:「因為你說我的身體不乾淨,所以我就不要靠近你。」「是誰跟你說的?」「野干。」「對啊!野干也跟我說,你看不起我。所以這就是野干的一個問題。」看,獸類有這樣,人類也有這樣,甚至是修行僧團也有這樣。

看看現在的社會,現在,看,也是同樣,一些無知的人,聞聲起舞,在那裡衝動,互相在對立,想想看,到底目的是為了什麼呢?這樣是擾亂了自己的心,浪費了時間,傷害自己的身體,到底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真正人生的幸福,就是各人在各人的崗位上,認真精進,對人間有益付出,這樣才是真正人生的道理。

所以經文裡,我們若現在說到這裡,看到現代的社會,不就是「共相殘害」嗎?這種「飲血噉肉」,讓他們去互相爭啊、殘殺啊,後面這些東西就是他們,其他的能得。所以外面相咬,咬死之後,這些肉就是那些唆使的人,所得的,這豈不就是同樣的道理嗎?獸類是這樣,人類不也是這樣?所以「利鈍眾生,所計各異」。

共相殘害
飲血噉肉:
利鈍眾生
所計各異
互相各有是非爭端
共相殘害

利,五利使;鈍,五鈍使。大家還記得吧?這個心裡的貪瞋癡,與身外的行為,修行的方式,這樣兩項合起來,造作了多少的惡業啊!

其實,每個人在造作,大家各懷有不同的目的,你有你的目的,我有我的目的,但是彼此的目的都不同,卻是合起來來相爭,互相利用。有的人,利用這群無知的人,唆使他們出來,讓他們去爭,像這種互相各有是非爭端,可怕啊!這樣的人間真的可悲、可怕,因為是自己在「共相殘害」。

所以「既於道行中起諸見」,就是在修行當中就起了,種種種種的見解不同。

既於道行中起諸見
則不能生無漏定慧
但著禪味
如飲血噉肉

修行的道場需要人心安定,一個大社會更需要民心穩定。所以說,同在這個道行中,起種種不同異常的見解,不同的見解,不能生無漏定慧。因為我們煩惱在我們的心,有漏心,戒定慧哪有辦法,在我們的內心生呢?所以沒辦法了。

「但著禪味」,卻是有這類的修行者,光是貪著在禪味,一味要貪著更高,「非想非非想處天」。自己的內心充滿了煩惱,哪有可能完全都沒有欲心,沒有色的心?不可能。哪有辦法到無色的境界去呢?所以說來,學佛還是老實修行,兩隻腳踏在土地,兩隻腳前後踏出去,前腳走,後腳放,向前走,方向對,我們就是最穩當的修行。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114《靜思妙蓮華》斷常諸見陷三界 (第639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