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10130 - 法華七喻現代觀 - 總論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none
無量光曜心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840
來自 : 高雄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7-11-01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10130 - 法華七喻現代觀 - 總論 Empty
發表主題: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10130 - 法華七喻現代觀 - 總論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10130 - 法華七喻現代觀 - 總論 Empty周日 1月 31, 2021 7:36 pm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56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10130 - 法華七喻現代觀 - 總論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10130 - 法華七喻現代觀 - 總論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10130 - 法華七喻現代觀 - 總論 Empty周四 3月 04, 2021 3:44 pm

法華七喻現代觀-總論
 
《法華經》希望上中下不同根機的人都能理解,所以運用很多譬喻,其中有名的就是七個譬喻。看起來雖然是《法華經》的故事,但是無論在任何時代,其實都可以去善用其中的精神。
 
本集段落:
一、「法華七喻」的地位
二、「法華七喻」說什麼
三、「法華七喻」的共通性
 
 
21世紀是一個資訊科技飛速躍進的時代,手機、電腦與網路將整個世界變成一個零秒差的地球村。但是現代人的心靈境界並沒有比古人更提升,從家庭、工作、人際關係到自我成長,品德修練,情緒管理,種種挑戰都是自古至今人皆有之。
證嚴上人自1966年創立慈濟,就矢志要依循佛法的教導,落實在慈悲濟世的志業來淨化人心。因為2500多年前,佛陀覺悟的真理應用到當今的現代世界,現代人身上,一直仍是歷久彌新。
 
證嚴上人 (20200610晨語開示)
現在的人間之路是這麼難走,所以我們要好好開一條道,一條道這條道來接我們的這個經,經的道理如何由這條道走到人間路,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林建德教授
《法華經》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不只是兼具這種佛法的修行,不只兼具宗教性,他的文學性,他的這種故事性,透過故事來說理,透過譬喻來弘揚佛法,這樣的特質很明顯。所以這個法華七喻,七種譬喻就顯示了《法華經》的文學性跟宗教性。
 
「法華七喻」的地位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
因為《法華經》希望上中下的人都能夠理解,所以它運用很多譬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有七個譬喻。看起來是一個《法華經》的故事,但是在天災人禍的時代,或者一般的時代,其實都可以去善用,他的一種悲天憫人的精神。
 
證嚴上人開示
《法華經》共28品,前面的十四品都叫做「跡門」,跡門是用來教導菩薩法,就是要我們知道,人間如何做。法我們聽不懂,他就用譬喻的故事,比較容易了解。這就是我們人生,如何來,如何生活,將來我們要如何去。在這個人間有形跡,所以叫做跡門。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郭朝順教授
所謂的跡門就是以會入滅的釋迦牟尼佛的身分講。本門就是以佛法身,就是所謂的常住不滅,無始以來就已經成佛的佛法身來講。
這個跡門的部分是在講前六喻,前六喻就是釋迦牟尼佛用這個身份來講。本門醫子喻就是在解釋說,其實佛的入滅這件事情,是一個為了要引導眾生的一個手段。其實佛陀的法身是一直常住,然後不滅的。所以這個是我們講說本門跟跡門。如果從法身的概念,法身是常住的,色身會入滅,所以說從色身的角度來看是變化,變化無常。所以他只是一個有為的現象法,當中的一個狀況。而佛身還有一個永恒常在的法身,而這個法身常在的觀念,其實就是他所要帶出來的。他就是象徵著一種所謂的最高的真理的體悟,這個體悟其實是累積那麼長久地菩薩的修行實踐所能夠累積起來的整體。所以法身就代表說是一個生命,他越來越純粹,純粹到最圓滿的狀態。所以三不朽,所謂的立德、立言、立功。那德其實是最高的,德行就是一個最高的價值,身會朽,但是德不朽。
 
「法華七喻」說什麼
 
覺風佛教藝術學院院長寬謙法師
佛陀在即將涅槃之前,宣說的妙法蓮華經,在剛開始宣說的時候,就對聲聞弟子說,其實你們學的這個個人的解脫並不是究竟的。所以這些弟子聽了非常的訝異,因此那個舍利弗就三請佛陀,您一定要告訴我們為什麼不究竟。因為有一些聲聞弟子他聽了,覺得很受到刺激跟打擊,所以佛陀就三周說法。等於是透過說法一周,然後用譬喻說一周,最後用因緣來說一周。
 
在如來的三周說法之中,運用七個譬喻與弟子互動的過程,可分為四個層次。亦即正說、領解、述成、授記。
如來首先以一個譬喻正說主要觀念,然後弟子為表達領解而以譬喻回應。接著佛陀再以進一步的譬喻述成,肯定弟子的領解是正確無誤的,最後就進入授記。
因此法華七喻中第一個譬喻火宅喻在第三品,如來正說自己42年所說法皆為方便權法,目的在引導弟子離苦得樂,因此譬喻就從三界猶如火宅開始講起。
長者為了解救在火宅中嬉戲的孩子們,方便設了三車吸引孩子出離,最後平等的全部給予大白牛車,也就是會三歸一之意。
接下來,在第四品信解品,須菩提與大迦葉等四位弟子,為表達自己終於領解如來的用心,相信自己能夠成佛,而以窮子喻作為說明,將自己比擬為自幼失善,流離失所的窮子,好不容易輾轉來到家門前,卻已全然不識。而佛陀如同富可敵國的長者,為了讓孩子慢慢能夠接受自己,接受整個家業,費盡心機,逐步讓孩子擴展心志,最後時機成熟,才當眾宣佈父子關係,並讓孩子繼承家產。
而為呼應弟子的領解,佛陀在第五品,藥草喻品,以二木三草,一雨普潤作為譬喻。闡述佛陀所說法,如同一味雨,但眾生根機大小不同,就像草木一般,能夠吸收的水量也不同,最後佛陀就在第六品授記了。
 
覺風佛教藝術學院院長寬謙法師
接下來就是在因緣說一周的部分,那麼如來的正說裡面,還有個譬喻就叫作化城喻品。聲聞的解脫道就如同中途休息站,你個人是可以解脫的,但是其實離成佛還有一段很大的距離,在因緣上面來講,是一種中途休息站的意思而已。並沒有辦法到達成佛,那是還需要再去努力的,正說之後又由弟子去領解。去理解說,聽了佛陀這麼說,那我也用一個譬喻來表達我對佛陀說的這一段,我理解了什麼。所以一群弟子們就講說繫珠喻,哪這個就在講是什麼呢?當我們很自私自利的時候,我們只懂得要行這個解脫道的時候,就像這個窮困潦倒的朋友一樣。其實佛陀要我們教我們的是大乘法,就如同送我們一顆摩尼寶珠一般,而我們不懂得去應用。縱然有一點解脫能力,也不夠究竟。所以這個就叫做弟子們的領解,之後如來還是會去述成,還是會去肯定,你這樣的體會是沒錯的,之後又蒙佛授記了。
好,這個都還是在正宗分裡面,但是正宗分的最後一品,叫作第十四品的安樂行品,裡頭有一個髻珠喻。剛才是繫珠喻,現在是髻珠喻了。
這個譬喻在講什麼?妙法蓮華經的可貴如同髻中的這顆摩尼寶珠的可貴了,等於是征戰有功的這些群臣,他就會論功行賞,不管如何的行賞,用他的土地啦,或者用他的車乘啊,或者他的珍珠寶貝去論功行賞。唯有一件事請他是不能論功行賞,就是他那個王冠上面最珍貴的那顆寶珠。
他什麼時候會把這個髻中的寶珠送給群臣呢?那可能就是他即將要死亡,那他把這個有點像傳王位一樣。所以佛陀就講說,其實他講妙法蓮華經真的就是到最後即將入滅之前,他才宣講的。妙法蓮華經的可貴就如同髻中的寶珠一般的可貴。所以我們也就是說,我們能夠聽聞到妙法蓮華經,那真的是要有宿世的善根因緣。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林建德教授
第七個就是如來壽量品,這個譬喻在說,佛陀入滅了嗎?佛陀其實沒有入滅。那個醫生爸爸其實沒有死,他之所以傳出來死去的訊息,是要告訴我們,我們要認真地聽話,要精進修行。所以佛陀的入滅只是要告訴弟子,要聽聞佛法,要依教奉行。不要以為爸爸一直都在,不要以為佛陀一直都在,你有恃無恐,反而會讓你心生怠惰,反而你會覺得這個佛法得來非常容易。所以佛陀的入滅其實就是一種示現,告訴我們,佛的壽量是有限的,事實上是無限,常住不滅的。但是叮嚀眾生,他必須示現入滅或者示現涅槃,來提醒大家精進,那這是第七個譬喻。
 
證嚴上人開示
法華經中有多少段的譬喻,那就是要適應這些中下根機。這是佛陀慈,大悲,不肯捨離任何一個眾生。所以他用譬喻,將很簡單的,其實裡面很深的道理。淺而入深,由小而轉大,將這個困難的道理在化成了淺顯,從淺顯的道理又再深入去體會。深入體會之後,自然就從小轉大了。這就是譬喻,也是很重要,我們要用心來體會。
 
「法華七喻」的共通性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
我們看他的譬,七個裡面三個都是表達父親跟子女的關係。原先佛教徒就是佛弟子跟佛的關係是師生,但是這七個譬喻有三個譬喻,這個火宅的譬喻。就是長者跟這些小孩子的關係,接著在第四品信解品,就是窮子,窮子的譬喻也是父親跟子女的關係。再來就是如來壽量品,就是醫子,用藥來救這些中毒的小孩,你看也是父親跟子女的關係。
所以是鼓勵所有的佛教徒成為佛子,佛的家族,這個家族裡面的人,也就是說你要直下承擔。你就是未來佛,而不是學生,你把佛的家業直下承擔下來。所以這一點,很明顯可以看出來,他希望把所有的每一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都能夠圓滿,其實都是成佛之道。所以,你看裡面他說若人入塔廟,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你說不用講阿羅漢,你這麼看,這麼微不足道的一種善信,其實也就是成佛之道。
 
證嚴上人開示
所以法華經,我們入如來家,著如來衣,坐如來座。舉止行動,起居動作,無不都是在如來家,這個家庭。如何來教導,用種種譬喻,火宅的譬喻,窮子的譬喻,長者、人醫的譬喻等等,全都這樣用譬喻來為我們教法。
 
法華經裡面最著名的這七個譬喻,有幾個共通點是貫穿在其中的。
首先就是將佛陀與弟子的關係比喻為父子,表達了如來身為三界導師,四生慈父,對於眾生心心念念,悲憫惦記的情懷。
其次有以珍寶的概念,譬喻法華的成佛之道,如同無價之寶一樣珍貴。
此外,也以醫藥比喻法能夠療治無明煩惱之病。
又以商人比喻在佛道上奮進努力的修行者,窮者即是只求自利,不能發大心,立大願的人。而大富長者,則是形容福德智慧皆圓滿的佛陀。
 
覺風佛教藝術學院院長寬謙法師
因為佛陀本來就是一位良醫,佛陀給我們多少的藥方。佛陀的每一部經都是一部的藥方。那因為我們眾生根機不同,要有不同的藥方。所以我們也講說,其實不是佛法複雜,是眾生複雜。就像藥草喻品裡面講佛法就像滂沱大雨,只管下雨下雨,是我們眾生的根機不同,有小根機,有中根機,有大根機,所以接受的雨量不同,他需要不同的法門才會這麼複雜。實際上佛法是,其實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最核心的其實就是如何能夠從權法達於實法,這個也是個必經的過程。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
因為我們一般眾生的生活經驗當中,可貴的東西,寶貴的東西大概有幾類。一類當然就是珠寶,這個大家很容易感受到,而且會去覺得是值得追求的。另外一類就是藥,就是有病的時候,珠寶沒有用了,有病的時候,藥能夠解決你的問題。所以,這可能是法華經會用大家日常生活裡面感受到的可貴的東西,其實也是說明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寶珠,自家寶藏。但是我每天都向外追求,都羨慕別人有什麼,有這樣有這樣。又看到別人有什麼,我沒有什麼。但是不會想到我們有什麼可以開發的,就自家寶藏嘛。所以,這一點也是在法華經裡面提醒我們,怎麼去好好地盤點自己,有很多自家寶藏。自家寶藏並不是你想像中有一個固定是什麼東西,而是你善於把握各種進進出出的因緣,核心價值在哪裡,這個才是自家寶藏。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這部經是含藏者84,000法門,將空有的精髓將它合一起來,這叫做圓教。就是一個很圓滿的經。所以,我們要知道,要說84,000法藏較容易,但是要聽受這圓經內容的教理,去身體力行,這就是困難。能聽,能回小向大,向著菩薩道路去走,要能了解認識菩提道,這實在是沒有很多人能得到。
我們聽進來,我們就要趕快去用,用出去才叫做妙法。這就是好好來受用,將法華經受用,接受這妙法。接受之後,我們將它用出去,為眾生去做一切,供養未來佛。道理如果能化為這樣的教法,化為這樣的受用,化為這樣自利利他,道風德香就能普遍一切。我們一舉手,一投足,這都是人家看的到。我們所造作的一切,是我們修行的德香,如果能這樣,就是皆成菩提。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10130 - 法華七喻現代觀 - 總論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菩提心要-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