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316《靜思妙蓮華》頭陀第一大迦葉(第726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316《靜思妙蓮華》頭陀第一大迦葉(第726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316《靜思妙蓮華》頭陀第一大迦葉(第726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316《靜思妙蓮華》頭陀第一大迦葉(第726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二 3月 16, 2021 7:43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316《靜思妙蓮華》頭陀第一大迦葉(第726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316《靜思妙蓮華》頭陀第一大迦葉(第726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316《靜思妙蓮華》頭陀第一大迦葉(第726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二 3月 16, 2021 12:20 pm

20210316《靜思妙蓮華》頭陀第一大迦葉(第726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發希有心修頭陀行,能堪苦行安住無生,見性妙有入佛知見,信得自心傳佛法人。」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摩訶迦葉:華言大飲光。
⊙摩訶迦葉:其修持滅盡定;滅盡意根不攀緣外境,雖滅意根,而能了知一切諸法。
⊙摩訶:言大者。若約名相,或因智大、德大、心大,故稱大迦葉。
⊙又因於佛弟子中多名迦葉,如十力三迦葉等,於同姓中,簡別為是最尊最長者,故標大以簡別之摩訶迦葉。
⊙而靈山會上拈花微笑之故事,更為禪家人人傳頌之公案。佛將無上正法付囑於迦葉,為佛滅後諸比丘之大依止。

【證嚴上人開示】
「發希有心修頭陀行,能堪苦行安住無生,見性妙有入佛知見,信得自心傳佛法人。」

發希有心修頭陀行
能堪苦行安住無生
見性妙有入佛知見
信得自心傳佛法人

既要修行,我們真的要發大心,而且是「希有心」,不是一般人的心,我們真的要下定決心。

「修頭陀行」,「頭陀」就是苦行,要堪得吃苦,要能堪得苦行,而且要「安住無生」。「無生」就是無貪、無著,已經斷除一切煩惱。這就是一定要有甘願吃苦的人,才能夠到達這分無貪、無著,沒有煩惱住著在我們的心裡,這是修行人必備的條件。

若能這樣,「見性妙有入佛知見」。信解佛所說的法,認真信受、深解,自然我們就能見性,回歸我們的清淨本性。那就是入佛的智慧,是與佛同等,與天地宇宙萬物,這個大生命合一。天地萬有的道理,與我們真如本性的真理,會而合一,這是「入佛知見」。

我們經過了信解而妙有來見性,與佛同等,入佛知見,我們若這樣就是「信得自心」。我們的心與佛是同等,自然我們能夠不只是聞法,我們還要再傳佛法。其實,佛陀的弟子中不少人,真正能夠體佛本懷,真正沒有很多。所以我們學佛真的是要用心。

爾時
慧命須菩提
摩訶迦旃延
摩訶迦葉
摩訶目犍連
從佛所聞
未曾有法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前面的經文,我們已經說過了,「慧命須菩提」,他是解空第一。從佛陀所說的道理中,他最有心得的,那就是「空」。

若是「摩訶迦旃延」,他體會了佛陀為大眾說法,將佛所說的法,他普遍來傳達給世間人,也擁護、保護佛法,常常就是與外道教辯論,所以他是「論議第一」。

現在再說摩訶迦葉,他的背景是什麼呢?摩訶迦葉,其實他也是望族的子弟,婆羅門教的種族,家庭富有,卻是選擇的就是苦行。

摩訶迦葉
華言大飲光

摩訶迦葉,華言「大飲光」。因為這位尊者,他的身上很特殊,就是很光亮,不論是日月的光,他走出去好像會吸收光一樣,所以他就稱為「飲光」。「摩訶」那就是「大」,這位迦葉尊者,他修行入僧團之後,他有很多種的特殊,「修持滅盡定,滅盡意根,不攀緣外境」,這就是他特殊。

摩訶迦葉
其修持滅盡定
滅盡意根
不攀緣外境
雖滅意根
而能了知一切諸法

他了解了佛法之後,就盡量不要再與眾生攀緣,目標就是要斷盡煩惱,要滅盡了來生的因緣。包括六道,所以他很用功,在滅盡意根,將自己的意根守得很好,六根,外面的境界,什麼樣的景色,都不會引動他的心,還是心很定。

摩訶迦葉,其實他的本名就是「迦葉」,這個迦葉也是他的姓,入佛門之後,特別再加上了「摩訶」,叫做「大」。那就是稱為「大迦葉」。用名相來說,或者是這個「大」,就是因為「智大」、或者是「德大」、或者是「心大」,這種「智大」,那就是他的智慧很高。

摩訶:言大者
若約名相
或因智大
德大、心大
故稱大迦葉

他有辦法將六根塵完全斷除,又修行專修苦行,他身外的東西,完全不染著,甚至就是吃最差的,穿最差的,同時他也不願意,住在建築的屋內,他都要在墓邊或者是曠野中,在很大自然的境界裡生活。這也就是修行,無有一物能去染著他,叫做「德大」,這就是人人所讚歎。

尤其是在佛的的弟子中,稱為「迦葉」的人實在多,因為其中名叫做迦葉,譬如說十力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總而言之,很多迦葉,要如何分別呢?所以這位尊者,那就是稱為「大迦葉」。能顯示他,智大、德大、心大之外,就是簡別了與其他的迦葉不同,所以他稱為摩訶迦葉。

又因於佛弟子中
多名迦葉
如十力三迦葉等
於同姓中
簡別為是
最尊最長者
故標大以簡別之
摩訶迦葉

在僧團中,大迦葉修行就是在眾人之上。所以也這樣稱為「大迦葉」,他很用心,很認真,所以,他又「行頭陀」,就是行苦行者。迦葉他年輕時,其實他是很聰明,很有智慧,他的思想很超越世俗,從小就有一個心願,要如何能夠出家,能修行。但是他的父母就是一直掛念著,希望他要趕緊選擇對象,結婚成家。

後來被他的父母逼得很煩,正好家裡的古董很多,有一尊金雕刻的金身,刻得很精緻、很美。他就隨手將那,黃金雕刻拿起來,說:「你們若是要我選擇我的對象,若有辦法找到和這個金身,這個藝術品的美女一樣,一模一樣的人,找到這個,我就娶她。」

父母聽到,讓大家四處去找,總是在鄰國毘離耶城中,有一位大長者,也是獨生一個女兒,也很擔心,這個女兒就是不肯結婚,尤其是很喜歡去寺院聽法。父母很擔心,但是,正好有門當戶對,長者對他的女兒就施了一種,很強的手腕,非她趕緊嫁不可。

這樣結婚的頭一天,兩人都很擔心,到底要如何面相對呢?要怎麼辦呢?看起來對方都是很不快樂,後來迦葉打破了沉默,他就問:「妳為何來到我家,這麼的不高興?」她就說:「因為我無心想要結婚,我很期待我能修行。」

迦葉聽了很歡喜,「我也不想娶妳,我也是一心想要修行。既然妳也要修行,我也要修行,我們是不是共同,我們用這分清淨心,我們來分床,作一個名義上的夫妻,以後有機會,我們能一起去修行。」

過了十二年後,迦葉的父母全都往生了,現在兩個人的已經責任完成了,迦葉他就說:「我先出去到處探訪,到底能讓我們,身心依止修行的人是誰。等我若找到了,我會趕快來接妳一起去修行。」「很好啊!」就這樣開始。

所以佛陀在王舍城,迦葉他就每天去聽佛講經,每天聽,每天都很歡喜。他求佛皈依了,然後就出家了。這是在佛陀成佛之後第三年,迦葉來跟隨佛陀出家。出家的第八天,他證阿羅漢果。因為他所聽的「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法」,所以他一直就是要,如何能斷滅這種人生,因緣所集合的苦,因為這樣,所以他修頭陀行。

既然得了佛法的深奧的道理,他就趕緊去接引妙賢,就是他娶的太太,讓她也能在比尼僧團中,來修行。因為她家裡很富有,所以來的時候,用大供養,僧伽梨來供養。但是,用了最上好的衣物,來供養比丘、比丘尼團僧眾,自己是接受到佛陀平時的僧服。甚至迦葉所著的就是糞掃衣,就是人家丟掉,像垃圾這種的東西,這是迦葉他修行的特色。

他是在僧團中「苦行第一」。雖然一起來聽法,卻是生活就是不要與僧團一樣。他就是不要在人間建築,房子的裡面住,他就是喜歡在外面,不論是樹下、草堆,或者是墓地。他們印度那個時代就是天葬,就是將他抬到那裡,任由鳥來吃,蟲來嚙。他能在那裡看到一個人,人生往生之後,這個軀體的下場,就是這樣腐爛,一直看到變成了,一堆一堆的白骨,這能助長道心,所以這是道場。

總是他的看法、想法,與人家都不同。尤其是他要去托缽的對象,有錢人的地方他不去,他總是要向著,那種最最貧窮的人,去托缽。有的人就想,一些出家人這樣想:「那些人就是很苦,你為何要向他瓜分,他所吃的東西呢?」就如與須菩提兩人就不同,須菩提,他悲憫苦難的眾生,所以貧困的地方他都不去,他要化緣的地方,是向富有的人化緣。其他的弟子向佛陀說:「到底這兩位生活的方式,誰對誰錯呢?」佛陀就將兩人叫來說:「要隨緣。我們生活,無非化緣人間,什麼樣的眾生能接觸到,他就是和我們有緣,你們就是隨緣接受。」

須菩提聽了之後,他很聽佛陀的話,但是迦葉就是不接受,他感覺:「我好不容易,已經能斷除了塵,應境、根緣,我現修行在大自然的境界中,接觸到貧困的人,生活,我逍遙自在,我何必要再和人間攀這分緣。」所以迦葉還是很堅持。不過,佛陀也是很欣賞,他這分這麼堅持的心。

所以有一次,佛陀在靈山會上,開始要說話,大家靜下來時,釋迦佛他隨手拿起一朵花來。大家不知道佛陀這個舉動,是什麼意思?大家默然不動,其中,他這樣看過去,看到迦葉他微笑了,所以佛陀會心一笑,心印心,知道,佛陀知道迦葉,他了解佛陀的心意。所以這個公案`,在禪宗,人人口口相傳的一個公案。

而靈山會上
拈花微笑之故事
更為禪家
人人傳頌之公案
佛將無上正法
付囑於迦葉
為佛滅後
諸比丘之大依止

佛陀就是將法,正法付囑於迦葉。這是禪宗就這樣在傳說,就是佛滅度之後,迦葉是人人尊為上座,由迦葉尊者來召集僧眾,來結集經典。因為唯有迦葉是,人人能尊重他。

所以我們學佛,最重要,要發「希有心」,真正「修頭陀行」。但是不要誤會,說:「好,我就學迦葉,就是這樣回歸,我就去坐在墳墓邊,去看白骨等等。」不是啊!因緣不同,時代不同。其實佛陀也曾鞭策他,你不應該這樣,目犍連尊者也勸導過,他就是很執著。只是佛陀欣賞他的是,他的心與世俗,真的是斷絕了世俗種種的攀緣,但是並沒有肯定他,一定就要這樣的修行方法。不過他就是這樣,他說心無掛礙,很逍遙自在,這就是他的個性。

不過,後來他就是傳佛的衣缽,守在雞足山,要等待五十七億年後的,彌勒成佛,他要將這個衣缽傳給他。這是禪宗這樣說。不過我們要相信,迦葉尊者他那分,守志奉道的心很堅切。所以我們修行最重要的,也是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316《靜思妙蓮華》頭陀第一大迦葉(第726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