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329《靜思妙蓮華》五度福德財寶無量(第744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329《靜思妙蓮華》五度福德財寶無量(第744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329《靜思妙蓮華》五度福德財寶無量(第744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329《靜思妙蓮華》五度福德財寶無量(第744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一 3月 29, 2021 7:22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329《靜思妙蓮華》五度福德財寶無量(第744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329《靜思妙蓮華》五度福德財寶無量(第744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329《靜思妙蓮華》五度福德財寶無量(第744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一 3月 29, 2021 10:21 am

20210329《靜思妙蓮華》五度福德 財寶無量(第744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昔日般若轉教菩薩法,豈至於今日全蒙等賜;四十餘年來法未入心,不求而自得慶幸歡喜。」
⊙「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其父先來,求子不得。」《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中止一城:約理說,喻佛住大乘平等法城,只居菩薩。
⊙佛本欲教以大乘,故住於大乘一城求之。
⊙約事說:喻佛一大事因緣應化人間,以八相成道,應人間住世,名為一城。
⊙其家大富:佛報身所居報土,是化佛之家,具足萬德,喻為財寶無量,故名大富。
⊙財寶無量:喻佛功德教化之法大盛。
⊙五度福德為財:一、布施,慈心布施物。二、持佛戒,慎身口意。三、忍辱,一切心不動。四、精進,堅持一切善。五、禪定,心止住一處。
⊙佛有五度福德為財,般若智慧為寶,導一切法皆入大乘,故為無量。
⊙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七寶,喻佛七聖財豐足。
⊙七聖財:信、精進、戒、慚愧、聞捨、忍辱、定慧。
⊙倉儲:指有為功德可養慧命。
⊙庫藏:指無為功德可安法身。
⊙悉皆盈溢:滿於內曰盈,流於外曰溢。喻佛德無不盈溢圓滿。

【證嚴上人開示】
「昔日般若轉教菩薩法,豈至於今日全蒙等賜;四十餘年來法未入心,不求而自得慶幸歡喜。」

昔日般若轉
教菩薩法
豈至於今日
全蒙等賜
四十餘年來
法未入心
不求而自得
慶幸歡喜

我們就知道,講經、聽法都是很辛苦。這麼多人,根機不同,就要適應根機,尤其是聽法,前後不整齊,前面的來聽,反覆聽,後面的人來,前面的沒有聽到,所以,佛陀第一要適應根機,第二就是要讓人人前後合一,法都聽得懂;一定要讓他們現在聽,也知道過去的法。

佛陀「五時說教」,這「五時說教」,不是《阿含經》說了十二年,這樣就停下來了。其實看看他開始,「四諦法」,一直到佛陀入滅前,佛遺教還是叫大家,要重視「四諦法」,可見佛陀的教法,所講的經,任何一個時候,大小乘都是一起說。看看根機,什麼樣的根機,他就講什麼樣的法,所以前後佛陀所說法,是一直不斷這樣說。

所以我們說「昔日般若轉」。所謂的「般若」,「般若」之前還有「方等」,「方等」之前還有「阿含」。所以這是「阿含」、「方等」、「般若」,這都是佛陀一生中,每天每天向他的弟子群,所說的法,不論是出家、在家的弟子,佛陀還是一樣周而復始,說一輪了,再來一次,這樣不斷說這些道理。豈是一直到現在的今天,佛陀才開始說,說能成佛的一乘實法嗎?不只。這一乘實法是佛的本懷,一開始他就說了,是我們聽不懂。

佛陀開始說法,那個第一,第一次轉法輪,就已經說盡了人間法,「豈至於今日,全蒙等賜」。佛陀不是到今日,法才全部吐露出來,其實從成佛的那一刻開始,一直一直到講《法華經》,都是一樣,只是我們眾生還是迷著,無法透徹體會佛陀的本懷。

所以說,「四十餘年來,法未入心」。只是聽,「知道了,了解了。」「有入心嗎?」「慢慢來。」多久時間可慢呢?一拖下去,四十幾年了,須菩提等年紀朽邁了,已經表露出了過去聽法,雖然佛陀講法很久,他們也聽得很疲倦。這是須菩提,僧眾中的領導者,這幾位大家的心聲。

大家在四十多年來,法未入心,就是守在偏空裡,不想要再「煩惱斷除」,「要處眾入群去度眾生」,他們沒興趣,所以「不求」。但是現在了解了,所以在這裡現這個境界,來向佛陀懺悔,他們過去聽法不認真。

豈是真的他們那麼不認真嗎?全都已經是覺悟了,怎會不認真?這是在向我們後輩的人說法,須菩提是要叫醒我們,未來修行者這念心,希望我們人人要把握當下,要懂得珍惜法,大乘法我們一定要入心,不只是法入心,法要用在人群中。這是須菩提等,他們大家的用心。

所以說,「不求而自得」,這是表示那分的歡喜。現在啟發大心了,法已經入心來了,我們也已經開始發願了,舍利弗已經受佛陀授記了,現在就快要輪到我們大家,也能得佛授記。過去不敢想,現在已經得佛授記的時間,已經將臨了,所以他們歡喜。

前面的經文這樣說,「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其父先來,求子不得。」

年既長大
加復窮困
馳騁四方
以求衣食
漸漸遊行
遇向本國
其父先來
求子不得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我若說到這裡,大家還記得嗎?「窮困」,已經「十、二十,至五十歲」,這已經是在天與人間,在五道這樣輪轉,已經將法都漏掉了,在人間造了很多的業,這是在五道中,所以表達了窮困。「漸漸遊行」,落得一輩子很落魄,這樣遊行,漸漸「遇向本國」,表示遇到佛法之後,理解了,開始知道向我們真如本性,開始慢慢靠近了,已經接近了。

「其父先來,求子不得」。又是再形容,父還是先來,來哪裡呢?來三界。佛陀覺悟之後,一直講法,在三界中不斷說法度眾生,卻是眾生能接受的人,實在是很少,真正能夠體會到佛心的人,真的很難,所以叫做「求子不得」。

下面接下來這樣說,「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

中止一城
其家大富
財寶無量
金 銀 琉璃
珊瑚 琥珀
玻璃 珠等
其諸倉庫
悉皆盈溢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這「中止一城」,就是「約」,就是向道理來解釋,就是譬喻「佛住大乘平等法城,只居菩薩」。

中止一城:
約理說
喻佛
住大乘平等法城
只居菩薩

佛陀的慈悲,已經平等了,這是一種譬喻這個法。我們人人本具真如本性,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心宅,譬喻法城,我們真如的源頭就是法,住法城。「只居菩薩」,這個地方,所住的地方,這個法城,就是完全都是菩薩,發大心、立大願的人,才有辦法體會到,在這個心宅。我們若能契會到佛心,我們了解了,就能行菩薩道。

佛本欲教以大乘
故住於
大乘一城求之

「佛本欲教以大乘,故住於大乘一城求之」。所以他那個心宅,就是完全教人人,你能夠入這個門來,那就是要行菩薩道,是大乘法。

約事說:
喻佛一大事因緣
應化人間
以八相成道
應人間住世
名為一城

若是約事,向事來解說,就是譬喻佛為一大事因緣應化在人間,他「以八相成道」,這樣「應人間住世」,這樣叫做「一城」。

他出生在迦毘羅衛國,教育在天下、在印度,這就是他應化身在人間,他所說的法就是普遍在人間,這就是譬喻「一城」。這是約事來說。

「其家大富,財寶無量」。「其家大富」就是表示,佛的報身所居之報土,這個地方,娑婆世界,是他志願來的地方,不是業力牽引來的,是他的誓願。所以佛陀以娑婆世界為他的報土,他發弘誓願,不斷來人間,法留在人間,依法修行,人也是生生世世,依這個娑婆世界而來,這就是佛他的應化身,也就是他的家,娑婆世界是他的家。

「具足萬德」,每次來到人間,就是要具足這個世間,所需要的財富,所說的財富就是法,要應世間法,入世間,隨世間法來施教。所以,娑婆世界是佛陀的應化土,也是佛陀的大家庭,佛陀還是用無量盡他的智慧,這樣來度眾生,所以具足萬德,悲智雙運。

其家大富:
佛報身所居報土
是化佛之家
具足萬德
喻為財寶無量
故名大富

有德才有辦法度人,所以譬喻「財富無量」,所以名大富。「財寶」就是譬喻佛功德,他「教化之法大盛」。

財寶無量:
喻佛功德
教化之法大盛

佛陀的功德已經累積、累積,累積得很多了。所教化的法是很大、很盛,很旺盛的法。天下沒有一法,佛不了解。

「佛有五度福德為財」,五度福德之財是什麼呢?是這麼簡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五度福德為財:
一、 布施
慈心布施物
二、 持佛戒
慎身口意
三、 忍辱
一切心不動
四、 精進
堅持一切善
五、 禪定
心止住一處

因為布施教我們如何慈悲,來布施身外的財物。我們要持戒,有戒,我們才能防非止惡,才不會又去造煩惱、造業力,所以要謹慎,戒是從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造成的,所以我們說話要很小心,我們要做事要很謹慎,要顧好我們這念心。忍辱,修行就要忍辱,不論世間人事物有多麼困難,我們為了眾生、為了我們自己修行,自覺覺他,必定要受持忍辱,一切的心不論遇到什麼都不動,不要受到人事物,搖動了我們這念心。

第四就是要精進,要堅持一切善,也要勤,戒除一切惡,這就「眾惡莫作,諸善奉行」,這我們要很堅持,才能夠得到禪定。有了禪定,是心堅定,就是「止住一處」。止住在哪裡呢?止住在我們的一心,原來清淨的本性。所以,佛陀用這五項,教我們去造福人群,這叫做「財」。

若是般若智慧,就是清淨的智慧,叫做「寶」。

佛有
五度福德為財
般若智慧為寶
導一切法
皆入大乘
故為無量

所以,我們都說「六度」,現在「五度為財」,後面的「慧」就是「寶」。外面是用,我們要用,智慧是我們本具的,我們的清淨佛性,而這就是「寶」。所以「導一切法皆入大乘」,引導大家,用這麼多的法,不論是「四諦(法)」、「十二(因)緣』、「六度」,這無不都是要度我們,能夠將法都體會到,這分愛的力量去為人間付出,這就是入大乘故無量。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用這麼多的方法。

金、銀、琉璃
珊瑚、琥珀
玻璃、珠等七寶
喻佛七聖財豐足

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這就是表示「七寶」,是不是有七項呢?這就是財富。就是「七聖財」。二天前才說過,要從「信」、要「精進」、「慚愧」等等。

七聖財:
信、精進
戒、慚愧
聞捨、忍辱
定慧

這「七聖財」,譬喻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玻璃應該是琉璃,這等等,這都是世間人人視為寶。

其實佛法就是用世間人,最最貪念的東西,將他轉回來,就是轉貪為施,你要布施,自己要儲蓄我們的內財,我們的內財就是法寶,所以你們要有法寶,「七聖財」要很豐富。這是一種的譬喻,世間人最愛的,而我們修行者最愛的是,「七聖財」、「六度」,或者是「五度」,就是財寶。

「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倉」就是倉儲,就是表示為「有為功德,可養慧命」。

倉儲:
指有為功德
可養慧命

就像我們的心有一片田,你要趕快很殷勤,來耕耘我們的心地,就要播種,我們光耕耘而不播種,這塊土地是空的,所以我們光是修行不夠,你還要去造福人間,這就是「有為功德」,這個「有為功德」,這就是在養我們的慧命。

庫藏:
指無為功德
可安法身

若是「庫」,庫藏,庫藏就是「無為功德,可安法身」。

「無為功德」。不只是做,不只是入第八識,還要將它藏入第九識。我們要應用,要啟動我們的第九識,清淨真如的本性,到那時候,「可安法身」。

悉皆盈溢:
滿於內曰盈
流於外曰溢
喻佛德
無不盈溢圓滿

所以「悉皆盈溢」。「盈溢」就是充滿於內,叫做「盈」,已經很滿了,我這倉庫很多,這個很多的倉庫,裝不下了,還能再滿出來外面,就是表示佛德無不盈溢,「無不盈溢圓滿」,意思就是說,佛除了自利以外,他(還)利他,他已經將這個法非常地了解,自己自度,還度他。這就是佛陀,他覺悟宇宙萬物真理,曠長劫,很長很長的時間,遍虛空法界。佛陀的德、佛陀的慧,無不充滿虛空法界。「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這就是表示佛陀的願力;願有多大,身體力行,德就有多大,所以「佛德無不盈溢圓滿」,已經遍滿虛空法界,無不都是佛德存在。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329《靜思妙蓮華》五度福德財寶無量(第744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