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406《靜思妙蓮華》大乘七淨 淨行莊嚴 (第755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406《靜思妙蓮華》大乘七淨 淨行莊嚴 (第755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406《靜思妙蓮華》大乘七淨 淨行莊嚴 (第755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406《靜思妙蓮華》大乘七淨 淨行莊嚴 (第755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二 4月 06, 2021 7:55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406《靜思妙蓮華》大乘七淨 淨行莊嚴 (第755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406《靜思妙蓮華》大乘七淨 淨行莊嚴 (第755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20210406《靜思妙蓮華》大乘七淨 淨行莊嚴 (第755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Empty周二 4月 06, 2021 12:09 pm

20210406《靜思妙蓮華》大乘七淨 淨行莊嚴 (第755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大福定慧二足具,依於真諦宏大法,淨行高潔寂清澄,佛居萬行力莊嚴。」
⊙「以真珠瓔珞,價值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覆以寶帳,垂諸華旛,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覆以寶帳:喻四無量心為寶帳,喻真實慈悲,廣披普蔭眾生,為護人身心,無悔無怨,無憂無愁。
⊙垂諸華旛:喻四攝法,布施、利行、愛語、同事。
⊙香水灑地:喻法水灑諸菩薩心地,以淨惑塵,亦喻定水灑淨心地。
⊙散眾名華:喻施教化,教菩薩修大乘七淨華。
⊙大乘七淨華:一、三聚淨戒。二、首楞嚴大定。三、中道實慧。四、斷二諦疑。
⊙大乘七淨華:五、行於大法,通達佛道。六、智德圓滿,了了見性。七、斷德成就,永盡無明。
⊙羅列寶物,出內取與:亦喻自利、利他之功德。
⊙「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羅列寶物:喻羅列諸地真實功德。一心萬行之功德,一念具三千性相,應有盡有。
⊙出內取與:喻菩薩一切自利利他之行也。
⊙威德特尊:喻勝應身,有如是等種種嚴飾。

【證嚴上人開示】
「大福定慧二足具,依於真諦宏大法,淨行高潔寂清澄,佛居萬行力莊嚴。」

大福定慧二足具
依於真諦宏大法
淨行高潔寂清澄
佛居萬行力莊嚴

福慧,「兩足尊」,這是佛陀的一個別號。我們修行也是一樣要修福,同時也要修智慧。「福」是要走入人群,在人群中付出,這就是修福。

佛陀教育我們,在人間中要多結好人緣,對人間的苦難,我們要去付出,這種別人的苦,如我們自己的苦,所以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別人和我有什麼因緣呢?無因無緣,不過,我們不忍心,我們要去關心他,所以「同體大悲」,看他在苦,不忍心,我付出,這樣就是在造大福。

佛陀教我們因緣果報觀,我們要將這個法要入心去體會。雖然是人間事,卻是是真道理,我們要相信,所以我們要用定心來相信。心若有定,自然信就深,解就能很明,這樣就智慧產生了,所以「大福定慧」,叫做「二足具」。

對我們凡夫來說,造福、修智慧,兩項要具足。若是佛,已經是完全具足了,所以佛陀才是真正,「大福定慧二足尊」,兩足尊。而我們是現在還在修行的過程,要修福,同時要修慧,所以要聽法,這樣才能夠福慧具足。

「依於真諦宏大法」。我們要法入心之後,依照這個真諦道理,我們要弘揚佛法。

在莫三比克,在那個地方,不可思議的因緣,臺灣的一顆種子,蔡岱霖,就這樣嫁到那個地方去。南非的慈濟人,也到莫三比克與她會合,漸漸將我們的法,就開始到那個地方去。那就是這樣因緣會合,亞洲人進入非洲去,用愛心,用那分很溫柔善順,去接近他們,同時,慢慢慢慢,了解他們的苦難處,他們所需要的物資,所以我們慢慢將物資,就這樣邊(送)過去,也就是用真誠的行動,愛的付出。

他們起初是懷疑,後來是接受,再來就是信受無疑問。因為極苦的人生,接受了佛法,是很有進步地入心,他們也在那個地方帶動齋戒。

在八月的齋戒月,在那個社區,將人集中起來的時候,開始就一群青少年在那裡娛樂,讓大家(快樂)。來的人有老人等等,有病苦、殘廢的人,這樣繞在一起,然後看到這些孩子活潑,跳他們的土舞。然後結束時,第一句話問好,就是「阿彌陀佛」,大家的回應也是這樣雙手合十:「阿彌陀佛。」,然後開始就說因果。

有一位寶拉,口才很好,了解慈濟,了解道理之後,她會向大家說道理,告訴他們「因緣果報」,所以大家很相信因緣果報。「我們過去就是銀行沒有儲蓄,所以我們很窮,我們這時候就要趕快來儲蓄,我們才能下輩子很富有。我們現在,我們的心會很開闊,一天五毛錢……。」就看到他們,真的是去。我們的關懷戶生病了,就這樣仔細地,全身將她整理得很乾淨,還仔細地為她按摩、推拿,然後說道理給她聽。

那位老奶奶也很歡喜,拿出五毛錢,一個銅板,這位志工寶拉,她就這樣跪著,雙手捧著這五毛錢。我們看見她手中的五毛錢,她就說:「這個五毛錢,和很多人的五毛錢,這樣會合起來就能救人。妳不窮,妳很富有,妳現在就在存款了。現在的錢能救人,現在的愛心,這顆種子,來世就能很有錢。」像這樣,用非常淺顯,用實際的行動在付出。

所以,這一天也有發放白米,一些企業家都來那裡看,看得會學,也會學他們如何拿米、如何送人,就是彎腰鞠躬,這樣用尊重的心來布施。這些企業家,也被他們帶動起來了。

又看他們如何教孝順父母。他們吃午餐,就讓這些年輕孩子,端飯給長者吃。這些較年長的老人家,讓他們坐在椅子上,岱霖就教他們腳要蹲下去,雙手捧高,用很恭敬的禮來恭敬這些老人;同時又教他們,要感恩父母給你這個身體,要為他們洗腳。整場很完整,很莊嚴。

所以說,「依於真諦宏大法」。看到他們都在那片黃土地上,不過看起來「淨行高潔」。在那個大地會合,人群雖然是很貧困,但是愛心滿滿,那種心,真的是表達出了「淨行高潔寂清澄」。

這就是佛陀的教法,佛陀的身行就是這樣的「淨行高潔」,這是佛陀的法,教育我們人生,而我們人依教奉行。我們就能看出了,本來是很骯髒、很破爛,沒有法,現在有法,在他們的環境中,環境都變了,這些人那種清淨心的愛心。這是佛陀的智慧,讓我們人間,能夠人與人之間平等,這種力量來莊嚴大地眾生。愛的力量很大!

前面我們所說的,「以真珠瓔珞,價值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

以真珠瓔珞
價值千萬
莊嚴其身
吏民僮僕
手執白拂
侍立左右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看到這樣可不是很豐富,很富有的人間?這種清淨無染,很歡喜,很富有,「真珠瓔珞」,價值很多,萬千,價值無量,來莊嚴身體,又有很多人來圍繞。看到這些貧困人,用高潔的愛心在付出,莊嚴了那個道場,我覺得那個環境,也就如長者的那間室一樣,無不都是寶,那全都是法,法用在人的身上,這種的價值很高。

下面接下來,「覆以寶帳,垂諸華旛,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

覆以寶帳
垂諸華旛
香水灑地
散眾名華
羅列寶物
出內取與
有如是等
種種嚴飾
威德特尊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我們好好來用心了解。

覆以寶帳:
喻四無量心為寶帳
喻真實慈悲
廣披普蔭眾生
為護人身心
無悔無怨
無憂無愁

「覆以寶帳」就是譬喻「四無量心」,這「四無量心」就像寶帳,譬喻「真實慈悲,廣被普蔭眾生」。眾生就是需要,就如這樣的寶帳,這是「為護人身心,無悔無怨,無憂無愁」。

就如我們慈悲喜捨的心,要有保護,所以保護起來,那就是(用)法,就是慈而無悔,悲而無怨,喜而無憂,捨而無求。這就是佛陀說法,我們要很深信去接受,這樣就如「覆以寶帳」。

我們已經法入心了,我們也是有戒來保護我們,這個戒、定、慧,有戒、有定、有慧,來保護我們,讓我們「慈悲喜捨」,能很健全入人群中,這是譬喻「覆以寶帳」,就是譬喻「慈悲喜捨」要有很堅定。

垂諸華旛:
喻四攝法
布施 利行
愛語 同事

「垂諸華旛」。那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與人對待說話,那就是「四攝法」。我們要時時用布施心。「布施」,向人問一句好,這也是布施;向人家祝福一下,也是布施;人家拿東西,我們替他出一點力,也是力的布施等等。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這都叫做布施。「利行」,幫助人。「愛語」就是說好話。「同事」間,我們要常常向人說好話,好的法我們要與人分享,有好的本領,要與人互相傳授,這種「同事」之愛。這四種在佛法中,叫做「四攝法」。

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與人相處,不能缺少。你若有這四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自然人人都會愛你,人人都會尊重你。你願意幫助人,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利益人,你說的話沒有一句傷害人的話,這樣在同事間,誰不會尊重你呢?誰不會敬愛你呢?這就是,給我們一種裝飾我們的身。所以,人人用誠意的心,對人付出,這叫做「垂諸華旛」,莊嚴了這個室,我們的環境,有這麼多的寶器,這麼乾淨的裝飾。

同時還有「香水灑地」。有很香的水,這個地掃得很乾淨,還用香水來噴灑,讓氣氛會感覺很歡喜的氣氛。這就是譬喻法水,灑在菩薩的心地裡,「以淨惑塵」。

香水灑地:
喻法水
灑諸菩薩心地
以淨惑塵
亦喻定水
灑淨心地

我們最擔心的是,惑,惑就是不了解,就如沙塵還會「蓬蓬颺」。「香水灑地」,就是不只是將它掃乾淨,還用水這樣,讓它不會微微的風一吹,又有沙塵飛起。這是淨惑塵,是譬喻用水來洗淨我們的心地,所以說「香水灑地」。

散眾名華:
喻施教化
教菩薩
修大乘七淨華

又「散眾名華」,譬喻我們要施教。佛陀來人間,就是用法布施給眾生,來教化眾生。「教菩薩修大乘七淨華」。什麼叫做「大乘七淨華」呢?

大乘七淨華:
一、三聚淨戒
二、首楞嚴大定
三、中道實慧
四、斷二諦疑

第一是「三聚淨戒」,這是戒律。第二是「楞嚴大定」,楞嚴就是華嚴那個境界,若要修定心,就是要入楞嚴的境界。第三是「中道實慧」。第四,那就是「斷二諦疑」。二諦就是空諦、假諦,這些疑我們要都斷除。

大乘七淨華:
五、行於大法
通達佛道
六、智德圓滿
了了見性
七、斷德成就
永盡無明

第五是「行於大法,通達佛道」,我們要行大乘法。第六是「智德圓滿,了了見性」。分別智、平等慧,全都圓滿,自然道理就了了分明,回歸我們真如本性。第七就是「斷德成就,永盡無明」。已經斷除了,種種的無明,甚至塵沙惑的無明,也都斷除了,自然永遠無明惑念全都去除,這叫做「斷德」,能無明煩惱現前,及時斷除。當然我們用心去探討。

羅列寶物
出內取與:
亦喻自利、利他
之功德

再來說「羅列寶物,出內取與」。就是表示,表示我們自利,同時要兼利他人,所以,「(喻)自利、利他之功德」。

「自利」就是我們要,自己好好修行,「利他」是我們要,不斷在人群中去付出。自利是修慧,利他是修福,所以叫做「羅列寶物,出內取與」。

羅列寶物:
喻羅列諸地
真實功德
一心萬行之功德
一念具三千性相
應有盡有

這種「羅列寶物」,就是所有真實的功德,那就是福慧雙俱。「一心萬行之功德」,我們只是一心,一念心,我們就能做很多事情。「一念具三千性相」,當然這都很微細的法,只要我們一念心,三千世界都能完全普遍。這就是三界一切的無明斷除,一切很清楚,所有的法現前。

出內取與:
喻菩薩一切
自利利他之行也

再來,「出內取與」,就是譬喻「菩薩一切自利、利他(之行)」。自利就是我們要好好修行,「內取」,要向法好好修行;若是利他,那就是付出,身體力行。這種自利利他,這叫做「出入取與」,取外面的法進來,用內在的心,誠意去付出。

有如是等
種種嚴飾
威德特尊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就是要用這樣的心。學佛,我們不就是這樣嗎?我們要好好用心在人群中,我們若能在人群中,增加一事,增長一智。所以若沒有多一件事,我們哪有辦法增加智慧呢?所以我們必定要如前面所說的,「出內取與」,付出給人,其實我們是在付出的同時就是取入我們一分的智慧。「經一事,長一智」,你付出去,自然我們就能收入。

就像剛剛說莫三比克,貧困的人怎麼這麼多!迷信的事怎麼那麼不可思議!貧窮苦難,或者殘障病重,這樣的人生誰來幫助他呢?有了佛法,佛法開始向非洲走進去了,種子已經在土地上,樹,種子成樹,樹已經結果了,結果又有種子,又另外其他,同樣是非洲貧困的地方,他們那些種子,就能到那個地方。我們現在能看到那塊土地,沙漠化為綠洲了。看到他們這樣在布施,尤其是「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那種將佛法因果觀,這樣送到那個地方去,要改變他們,有病就要看醫生,不是用人的器官,去殺人祭祀,才去救人,這樣是錯誤。

所以,有這樣的付出,他們自然就用這樣的法,去做為他們的種子,就在這樣的地方去耕耘,看到希望,看到曙光了!這就是「如是等」的法,「種種嚴飾」。看到他們,人生完全改變了,這本來是那麼貧困,現在看來是多麼可愛啊!這就是法的德,在那個地方,所以讓人人提起了尊嚴,所以「威德特尊」。能夠幫助人,小小的銅幣也能救人,這譬喻「勝應身」,非常殊勝,應化身在人間救人,「有如是等,種種嚴飾」的意思。

威德特尊:
喻勝應身
有如是等
種種嚴飾

所以我們學佛,要好好用這分光明亮麗、無邊的愛,這樣能普遍在人間。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心,只要我們用心,無不都是人間的大法。所以我們要相信是大乘法,定慧二足,就能兩足(具)。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406《靜思妙蓮華》大乘七淨 淨行莊嚴 (第755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