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4《靜思妙蓮華》莫滯聲聞 誓願成佛 (第811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圓覺教人發願,莫滯聲聞外道,昔時方等會上,實教以大乘法,誓願立行菩提,大道直至成佛。」
⊙「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此合上文: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得歡喜譬喻。亦合前品得大白牛車歡喜喻。
⊙言我等昔不知求大乘因果,今時雖知猶不求。而實早已獲得,真為佛子,寧不歡喜。
⊙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佛於法自在,稱謂法王。
⊙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謂不測之富,得之於不期,故云:自然而至。
⊙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亦即大涅槃,具有法身,即般若、解脫,及常樂我淨等真實無量功德寶,是世出世唯一大寶。
⊙如佛子等者,謂如往昔方等般若會上,諸佛子所應得者,我等今已得之;啟開大志,用以修得,得歡喜之意。
【證嚴上人開示】
「圓覺教人發願,莫滯聲聞外道,昔時方等會上,實教以大乘法,誓願立行菩提,大道直至成佛。」
圓覺教人發願
莫滯聲聞外道
昔時方等會上
實教以大乘法
誓願立行菩提
大道直至成佛
了解吧?圓覺就是最圓滿的教育,希望我們受教,也是能從法中圓滿領悟。大圓鏡智,過去一直向大家說,希望我們能到達真正圓滿覺悟,那個境界的智慧,這是我們的目標。佛陀教育四十多年間,哪怕是從小教,「四諦法」開始,讓我們知道人生是苦,這是修行的起點,我們若不知苦,就不會想要脫離這個苦,所以我們應該要去探討,苦的來源是從哪裡來。
所以佛陀就告訴我們「集」。你「集」,集了種種的煩惱,起一念心,緣外面的境,外面的境界等等,就讓你起了很多貪求的欲念,貪求的欲念一開始,這念心往外奔馳,在聲色中開始去造業,種種的業;或者是知道人生這樣是苦,追求解脫,一不小心就走向偏道,邪知邪見,這樣想要再回頭,那就很困難了。
或者是明明我們,就是在一條正道上,卻是我們在那裡躊躇,停滯不肯向前前進,所以就守在獨善其身。於聲聞就是聽啊聽,聽法,知道佛陀這樣教誡我們,我們要好好了解道理,去除煩惱。佛陀這樣鼓勵我們,我們以為,這是發菩薩心的人,佛陀是在鼓勵有興趣、願意發心,要投入人群的人,佛陀是對這些人說的話,與我們無關。
所以我們要了解,佛陀「圓覺教人發願」,就是要由我們人人自己自發心,要發大願,不要停滯於聲聞外道,我們應該不斷向前前進。聽聞佛法,就要隨著佛法的教育,從「阿含」而「方等」,而「般若」,而到達「法華」,這種圓,很圓滿的教育,我們都要聽進去。
過去教我們如何看人間的道理,如何體會法,從人間的一念心來合成,受盡了種種的苦樂等等,我們要明道理,不要停滯。所以「昔時方等會上,實教以大乘法」,應該在方等會上,就已經含藏大乘法了。再「誓願立行菩提」,我們那時候應該就能開始立願,行菩提大道直,一路能到達成佛的境界。佛陀是用這樣的方法教育我們。
法是平等說,因為佛陀是慈悲等觀,等觀一切眾生如一子,佛陀都是一樣,只是我們自己自分別,停滯於獨覺小乘,聽法就是停在獨覺小乘。
所以前面的經文就這樣說,「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
於此經中
唯說一乘
而昔於菩薩前
毀訾聲聞
樂小法者
然佛實以大乘教化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此經」。在《法華經》這個大會上,佛陀就是一個目標,只說一乘法。這是現在純粹,完全希望人人棄小而就大,棄掉過去小乘的觀念,人人要轉受大教。這是現在《法華經》這部經,佛陀說一乘法的目的。
但是過去,從「方等」開始,「而昔」,就是那時候,「於菩薩前」,就開始鼓勵人人要行菩薩道,開始就批評,「聲聞樂小法者」,就開始這樣說,獨善其身是不對的,所以叫做「毀訾聲聞樂小法」。這是佛陀在「方等」時,開始就要說,不要停滯於小乘法。
其實現在知道了,「佛實以大乘教化」。佛陀其實從開始,就要我們人人了解,了解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但是我們凡夫已經這麼久了,已經出去外面流浪,天堂、人間、地獄、餓鬼、畜生,這樣跑了一大圈,現在要再回歸,歸程於真如,當然這不是很容易。
所以我們要下定決心,要有信、有解。現在這時候已經信解,須菩提等已經信解了。過去以為佛陀,是為菩薩所說的法,排斥聲聞、緣覺,褒揚菩薩,現在才知道,原來佛陀一視同仁,就是慈悲平等,人人如羅睺羅一樣。
所以接下來的經文再說,「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是故我等
說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法王大寶
自然而至
如佛子所應得者
皆已得之
《法華經 信解品第四》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知道我們開始時,那時候本來無心,以為只要能夠去除煩惱,不用再來六道輪迴,這樣我們就已經很滿足。現在知道,「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真正真實能豐富我們的慧命。佛陀已經開始將大法已經述出,明確告訴我們,我們就是要往這條路走。就如長者的兒子,長者的財產,應該是長者的兒子所得;就像佛子,佛所有的法,佛子都應該有所得。
所以這就是說,合於上面的(經)文,「既得此已,心大歡喜。」
此合上文:
既得此已
心大歡喜
自以為足
得歡喜譬喻
亦合前品
得大白牛車歡喜喻
這時候已經無心有所求,但是我們所得到的,本來沒想說,我們有辦法看到這麼多珍寶,現在不只是看到,尤其是看到的這些東西,又都是我們的。
配合前面那段(經)文,已經是慢慢心開意解了,法已經入心了。過去自以為足,那種小乘法已經開始去除了,現在的歡喜是真的。就如前面在<譬喻品>那時候,大家得到大白牛車,那時候的歡喜一樣。
<譬喻品>是以佛陀來說的話。現在就是以須菩提,來譬喻他們的心境,現在是真正的,本來是無心,現在這些東西既然不求而得了,所以很歡喜,才會說「我等,昔不知求大乘因果」。
言我等
昔不知求大乘因果
今時雖知猶不求
而實早已獲得
真為佛子
寧不歡喜
過去只是小因小果,只要求斷煩惱,不要再來生受種種苦,只求到這裡而已,所以不懂得要求大乘因果,就是大寂靜、大涅槃、大解脫。
這種大解脫,來去自如,乘如是法而來人間度眾生。這種大果報,去來自如,我們都不懂得要求。「今時雖知猶不求」。這時候雖然知道,還不懂得要發心來求。「而實早已獲得」。老實說,這些法,佛陀老早就已經給我們了,只是我們不會使用它,我們沒有這個心,不願意去應用它。
我們法若入心,行在法中,只要你願意起步,人人不都是人間菩薩嗎?多苦難的人間,人禍天災普遍,所以人間菩薩及時湧現,這都是真正人人都做得到,只是若不去做,也沒有辦法。所以說「實早已獲得」。每個人,人人都有這個力量,老早就已經得到了,知道救人是我們的本分事,也知道,我們原來都有真如本性。「真為佛子」,原來我們人人,就是了解這個法之後,我們的真如就能現前。怎會不歡喜呢?很歡喜啊!所以「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
今法王大寶
自然而至:
佛於法自在
稱謂法王
大寶法王的寶藏,很自然現前了,並無埋覆,沒有掩蓋,它本來就有。「佛於法自在,稱謂法王」。「法王」,那就是於法非常自在,因為他已經在幾生世,無法算數,無量劫前,生生世世,上求下化在度眾生,已經來來回回,非常自在。那就是因為他的法就是在心裡,他覺悟、了解,心永遠都是一片清淨,不會受到三途、或者是六道、或者是四生這些煩惱,將他染污了,還是永遠自在,這樣叫做「法王」。在<譬喻品>說,佛陀自己這樣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就是「不測之富,得之(於)不期」。
譬喻品曰: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謂不測之富
得之於不期
故云:自然而至
佛陀擁有的一切法,其實我們也是擁有,人人都有。而這些法,無法去測量,無法去算計,這種富有,真的是很富有。「得之(於)不期」,不預期是這樣,原來我也有,有這麼多無法算計的財富,原來我也有,心理都沒有準備,忽然這些寶藏都是我的。
和這樣相同,我不知道自己的智慧覺性,是與佛同等,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是這麼的自然,本來就在,所以說「自然而至」。其實它無來無去,永遠都存在,是我們的無明,自己迷失,自己埋覆了我們的真如。「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如佛子所應得者
皆已得之:
亦即大涅槃
具有法身
即般若、解脫
及常樂我淨等
真實無量功德寶
是世出世唯一大寶
就如佛的孩子,所應該得的都得到了。這就是須菩提自己這樣描述。他現在對佛陀所說的法,透徹了解了,回想過去四十幾年間,佛陀所說的教法,原來是那麼的圓滿,那麼的自在,於我們的心裡,所以已經都得到了。
「亦即大涅槃,具有法身。」「大涅槃」就是無生無滅,大解脫,這叫做大涅槃。這種無生無滅就是法身,而法身就是我們的真如,就是我們的本性。
這個「法身」也叫做「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智慧人人本具,只是無明掩蓋,否則法身是般若,是真如,本來就是解脫,卻是我們自己造因,自己造緣,自己受果報,這全都是由我們自己。
本來我們就有,「般若、解脫,及常樂我淨(等)」,這本來我們都有,「真實無量功德(寶)」,這是我們都有的,法財都存在,「是世、出世,唯一大寶」。我們在世間應用不盡,只要你「有法度」,若有法,來回度眾生,自度度他,我們都(有)很豐富的智慧,很豐富的功德法財,「如佛子所應得,皆已得之」。
如佛子所應得者
皆已得之:
所謂既如佛子
承佛教
傳佛慧命法脈
原本具足
莫之為而為者
唯是無明覆蓋
也就是說,「如佛子承佛教,傳佛慧命法脈,原本具足」。其實人人要傳佛的教法,傳佛慧命的法脈,本來人人都是具足,「莫之為而為者」,只是不肯做,我們若是願意做,大家都做得到。「唯是無明覆蓋」,可惜就是無明覆蓋住。
「如佛子等(者)」,就是「往昔方等般若會上,諸佛子所應得者,我等今已得之」。
如佛子等者
謂如往昔
方等般若會上
諸佛子所應得者
我等今已得之
啟開大志
用以修得
得歡喜之意
現在這樣了解了,過去在「方等」、在「般若」會上,佛陀教我們將煩惱,應該都去除了,「心無罣礙,無罣礙故」,全都清淨了,心應該很自在。「啟開大志,用以修得」,大歡喜,現在開始立大志願,用這個法來修行,能得到很大的歡喜。所以這個歡喜,就是得法快樂。
我們人人修學、受法,應該要用心。圓教的教法,我們不要這樣一點點的偏差。所以,道路看清楚,不要在聲聞,停滯在那裡,也不要偏差於外道,差之毫釐,失於千里。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