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701《靜思妙蓮華》如來出世如大雲起 (第880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5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701《靜思妙蓮華》如來出世如大雲起 (第880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701《靜思妙蓮華》如來出世如大雲起 (第880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20210701《靜思妙蓮華》如來出世如大雲起 (第880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周四 7月 01, 2021 9:14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5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701《靜思妙蓮華》如來出世如大雲起 (第880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701《靜思妙蓮華》如來出世如大雲起 (第880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20210701《靜思妙蓮華》如來出世如大雲起 (第880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周四 7月 01, 2021 11:34 am

20210701《靜思妙蓮華》如來出世 如大雲起 (第880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佛陀權教善戒近趣人天,若作遠緣深敬低頭舉手,若作福慧所行是菩薩道,遠趣寶所六度理事等法。」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警眾聞法入心信解,勤修體會佛覺觀。前約喻說,此乃法合。
⊙出現於世,如大雲起:佛現雲起,事理相類。今世後世如實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
⊙合前文:「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即法王出世譬,亦合佛身輪施。

【證嚴上人開示】
「佛陀權教善戒近趣人天,若作遠緣深敬低頭舉手,若作福慧所行是菩薩道,遠趣寶所六度理事等法。」

佛陀權教善戒
近趣人天
若作遠緣深敬
低頭舉手
若作福慧所行
是菩薩道
遠趣寶所六度
理事等法

佛陀慈悲,人間施教,為一大事因緣來開示,盼望眾生能夠悟入。佛陀要設用種種教法,開頭就「權教善戒」,用十善、五戒來教育眾生,希望人人在人間行善。行善,佛陀就說,造福業,得福果,生天堂。這是人人所祈求,人人都希望能求福得福,所以佛陀順眾生的根機,就說善法,十善法,能生天堂,享受天福。而對一般人,就跟大家說,持五戒,做人要守倫理道德,在倫理中,要知道孝順父母、敬重師長,感眾生恩,為眾生付出與愛,這就是我們做人的道理。

佛陀還告訴我們,除了做人的道理以外,你還要再了解天地萬物的真理。這除了要體會世間法,還要深知出世間法。深知出世間法,天文地理,人的心理、生理、物理,種種都要很透徹,佛陀的教法,我們要去用心去深究。

所以他開始就是「權教」,讓我們世間人所追求的、所需要的,佛陀第一個階段,接近人間所追求。這個法,他第一個階段先說,所以「權教善戒近趣人天」,教育我們世間人,做人的方法,我們若要做人,你要求福,那你就要行十善,不只是得人間福,還能得到如天堂享受的福。

我們要做人,雖然是苦,但是我們要不失人身,人間才有佛可成,所以我們若能保持得人身,生生世世,我們還有機會來聽法。我們常常說,天堂無佛法可修,因為天堂人人享福,他沒有感受到苦,他就不會發心想要修行。若是在地獄道、餓鬼道中、畜生道中,太苦了!這麼苦的人生,要活下去都很困難了,哪有辦法能再修行呢?

所以我們常常說,富貴的人能夠投入人群,去利益眾生,修菩薩道,這是很不容易。貧困的人,願意心靈財富啟發,雖然他貧困,他缺少生活的物質,卻是他有豐富的愛心,這也是很難得。

我們看慈濟有多少富貴人間,也有的生活很困難,他發一念心,心中大富,投入人群,同樣同做同行,這就是平等。這在人間,我們做得到。人間,佛陀用這個方法,來啟動人間的愛心,所以這叫做「近趣人天」。

「若作遠緣深敬低頭舉手」。我們入人群去結善緣,佛陀來來回回人間,無非就是在人間結善緣。有的(人)這輩子,雖然無法發大心、立大願,發心修行,至少也能與佛結緣,聽法,歡喜信受。雖然離佛很遠,卻也是見聞歡喜,光是聽,他也歡喜,這就是「作遠緣」,這個因緣種子,已經落入心田裡。

就如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出現在人間,修行成佛了。無央數劫與無量數的眾生結緣,這就是遠緣,不斷不斷遠緣深敬。我們對一切眾生,我們要深心敬仰,打從我們的內心深處尊敬他,眾生人人本具佛性,不論現在是怎樣的偏見、惡言,但是總有一天,或者是未來世中,他也會遇到有緣人度化,他也能修行,同樣的,他也有成佛的可能,因為人人本具佛性。我們若這樣想,對人,我們都深心恭敬。

「若作福慧所行是菩薩道」。我們若能對發心的人、有緣人,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就要用心接引,好好地大家在人群中福慧雙修,這叫做菩薩道。

「遠趣寶所六度」。當然,不論是修人間行,十善五戒,或是我們遠遠之處,與大家結一念好緣,慢慢地,聲音他聽得進去,慢慢地就能緣這個境界,來接受佛法。這種,我們低頭舉手,用我們的身體力行,殷實來身教,來教育、造福人間,讓人人能夠內心富足,富有愛心,這就是作未來度化的因緣。

這條菩薩道,真的是很遠。對的路、實的道,我們向前直走,運用六度,運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方法;哪怕很遠的道路,我們的目的地就是成佛,我們的目的地,就是回歸我們清淨的如來本性。若能夠這樣,理事能會合,回歸我們的真如法性來,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所以我們要用心接受。

前面的(經)文,譬喻雲與雨,普潤大地,「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雖一地所生
一雨所潤
而諸草木
各有差別
《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因為同樣的雲雨落下,大地上有多少種東西啊!卉木叢林,很多形形色色的物質等等,這都是受一雲一雨普遍來滋潤。

這「一地所生」,在地上,包括人、事、物,無不都是在天地之間,雲和雨與雷聲,這就是在天空中,空中普降。這個道理,那就是表達佛陀心胸的開闊,見解與天地合一,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在佛陀的覺海中。

所以「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接到這個法,有的人能直趣菩提大直道,向菩提大直道直走去,就順理而行。有的人接到法,是曲解,逆理行道,也是有。

所以說,大地上各有差別,接下來這段(經)文就這樣說,「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

迦葉當知
如來亦復如是
出現於世
如大雲起
《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佛陀重新再呼喚著迦葉尊者,「迦葉啊,如來亦復如是」。為什麼呢,法說到這裡,再次叫迦葉的名字?這就是表達就是警示人人。

迦葉當知
如來亦復如是:
警眾聞法入心信解
勤修體會佛覺觀
前約喻說
此乃法合

「警眾聞法入心」,叫迦葉一人,就是代表叫所有的大眾,大家聽法真正要入心信解。這就是在勸大家要勤修,修行要把握時間,不要被種種的困擾,來擾動了我們的心,我們應該要體會佛的覺觀。

當初佛陀說這些法,他是用什麼心意?他的心,覺性,所體會的是什麼?我們應該要更深入,體會佛的心境,他的覺悟,那個觀境界的智慧。所以我們應該要很用心。

這也就是要說,前面的譬喻說,現在與法就是要契合。前面譬喻三界如火宅,苦啊、苦啊,苦不堪啊!在這火宅中,眾生的無明,就如那一群懵懂的孩子在玩火。要如何把他們叫出來?叫也叫不出來,所以以眾生的欲心,外面設欲的境界來誘引出來,這是<譬喻(品)>。

再者,<信解品>,迦葉尊者等四位大弟子,來代替大眾來描述,他們就只是知道,佛陀是要來度我們,就是要度化我們清淨內心、去除煩惱、了脫生死,他們就是停滯在這裡。但是他們還沒有發大心,入人群度眾生,所以他們就用「窮子」譬喻,用貧窮子來譬喻。這都是前面說過的道理。現在佛陀用天地萬物,佛陀的法涵蓋至天地所有萬物。

「迦葉當知」,要知道「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佛陀出現人間,就是「如大雲起」。這就是「佛現雲起,事理相類」。

出現於世
如大雲起:
佛現雲起
事理相類
今世後世如實知之
我是一切知者
一切見者、知道者
開道者、說道者

這是佛陀出現在人間,「事理相類」,所有的道理,是要累積很長的時間,就如雲要到有雨下來,也是要慢慢一直累積,累積到水分足夠,它才能普潤大地。

所以「今世後世,如實知之」。佛陀所了解的法,其實讓我們講一生、兩生,三五生都講不完。所以在經文中,「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在經文中,我們所看到,佛陀自己要讓大家知道,「你們要相信,相信佛出現人間的因緣,不是很容易,佛陀出現人間,就是累積無量數劫的時間,所累積的功德,在人群中造福,在人群中累積智慧,所以成為一切知者。」不只是知道而已,還知道這條路要如何走,所以叫做「知道者」,知道這個方向到那個地方,這條路應該如何走。

所以,佛陀累積了一切,因緣成熟就來人間,他所看的見解,人生怎麼這麼不公平?富貴的人怎麼這麼享受呢?貧困苦難人怎麼那麼苦?為什麼在人的身上,有這種老、病、死,生離死別的苦呢?為什麼有這樣求不得的苦呢?世間這些道理到底是如何來的?這條路到底要怎麼走?所以他捨離了小家庭,放棄了一個國家權威,國王的位置,對一位觀念思想、心開闊的年輕人,這件事情他覺得很淡,他要追求的是,人類無法了解的,他要去找一條出路來。

所以是「一切知者」,就是包含人類,與社會的階級觀念,他要去探討,所以他去修行。修行也叫做修道,走出一條路來。將一切的欲念煩惱放下了,將心定下來、靜下來,所以他終於發覺了與天體合一,所以他能回歸,芸芸眾生的生活中來說法,「苦集滅道」。已經開出了這條路,「大家來走吧!」再回頭來度眾生。所以「開道者,說道者」,這條路是他開的,所以他說這個道理讓我們走。

所以說「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

合前文:
迦葉當知
如來是諸法之王
若有所說
皆不虛也
即法王出世譬
亦合佛身輪施

這段文一直就是要讓大家,聽法者人人體會。所以,「迦葉,你要知道,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這是佛陀再次,要讓他的弟子大家要信解,大家要很勤修,去體會,體會佛陀的本懷。我們要按照佛所說的道去實行,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相信佛他是法中之王,出現世間就是要來教導眾生。時候到了,佛陀現身人間說法,用他的口出聲,說這個道理,用他的身體力行,在僧群中,與他的弟子的生活都一樣,同樣也是要沿門去托缽,同樣與大家共同會集,不斷說法。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目標。

佛陀他就如在高空的雲和雨,「一雨所潤」,但是我們大地眾生根機差別,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用「大根大莖大枝大葉」,來接受雲雨,就是我們要用大根器,來接受佛的教法,發大心、立大願,入人群中去廣度芸芸眾生。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701《靜思妙蓮華》如來出世如大雲起 (第880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