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715《靜思妙蓮華》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第899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715《靜思妙蓮華》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第899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715《靜思妙蓮華》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第899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20210715《靜思妙蓮華》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第899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周四 7月 15, 2021 11:01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889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715《靜思妙蓮華》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第899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715《靜思妙蓮華》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第899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20210715《靜思妙蓮華》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第899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周四 7月 15, 2021 12:22 pm

20210715《靜思妙蓮華》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第899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雲喻應身隨智慧行大利益,慧雲千態萬狀應緣法含潤,大光如電躍口四辯如雷聲。」
⊙四無礙辯: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圓融無滯,為眾生樂說自在。
⊙「迦葉當知!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慧雲含潤,電光晃躍,雷聲遠震,令眾悅豫。」《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日光揜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日光揜蔽,地上清涼:日光炎熾,喻三伏天諸熱惱,慈雲覆故,心地清涼。
⊙揜:遮蔽。喻一佛出世,九十六種外道邪光皆掩蔽不現。
⊙靉靆垂布:雲興盛而遮日貌。喻佛應世如慈雲蓋降,見者喜樂,如大旱之望見雲霓。
⊙靉靆:濃雲之貌,喻佛慈心慇實厚重,俯察明鑑於大地,為含生機,如雲低垂,遍布一切。
⊙如可承攬:此喻佛的應身,相好威儀,以同人類,天人望而儼然,可學而不可得。
⊙佛雖尊勝,下應群機,以慈悲故,易可親近,如雲垂下,似可擁戴。
⊙攬實成權,持實教作,方便法說。
⊙持實教作,有二義:一、化教通內外眾;二、制教唯內眾。
⊙持實教作:一、化教通內外眾。謂如來一代施化之教,通被內眾受道弟子,及外眾在俗之人,皆令依教修行,出離生死之苦,故名化教通內外眾。
⊙持實教作:二、制教唯內眾。謂如來說諸律儀,專為禁制內修眾受道弟子,令其如法受持,成就聖果,故名制教唯內眾。

【證嚴上人開示】
「雲喻應身隨智慧行大利益,慧雲千態萬狀應緣法含潤,大光如電躍口四辯如雷聲。」

雲喻應身
隨智慧行大利益
慧雲千態萬狀
應緣法含潤
大光如電躍口
四辯如雷聲

眾生所需要的,就是大地萬物供應我們生活,尤其是五穀雜糧,尤其是藥草等等,維持我們的健康。所以《藥草喻品》,就是希望我們人人懂得,重視天地萬物。

天地萬物所依靠的,除了大地、空氣以外,很重要的就是水分。氣候循環,自然我們大地萬物,所接受到的滋養、養分,雨水來滋潤大地,讓土能濕,大地上的草木種種,能夠有土分、水氣,再有好的空氣,這樣這個環境,能夠滋養一切萬物。

所以,「雲譬喻應身,隨智慧行大利益」。雲譬喻應身,佛陀應身來人間,生生世世隨著智慧行,來利益眾生。尤其是二千多年前,佛陀出現人間,就如「慧雲千態萬狀」。我們若看到天上有雲時,用心去看,好像一隻象在天空、好像一隻獅子、好像一隻猴子、好像一條龍……,千態萬狀。雲在天空中,那種的形態,讓我們抬頭看,其實這是「應緣法含潤」,這樣用隨著眾生種種的因緣,佛陀就隨機逗教,應眾生的心、眾生的機緣,佛的法就像慧雲聚集起來,雨露滋潤眾生的心地,所以叫做「應緣法含潤」。

應緣施法,不論你(是)利根大器,佛陀就用大乘教法,一真實法,利根大器的人一接受到,他就能很豐富的法入心,所了解的道理就很開闊;若是小根小器,所聽到的,自我設限,獨善其身,去除煩惱,自修自得。佛陀雖然同樣一雨普潤大地,就隨眾生,隨大地卉木叢林裡,大小樹木所吸收的一樣,佛陀的教法讓我們人所接受的,也與此相同。

所以「大光如電躍口,四辯如雷聲」。天空快要下雨時,我們就會看到閃電,這就是大光。讓人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清楚,這就是「大光如電躍口」,就是佛說法如口吐出一道光明,聲音隨口而出,所以佛口有四辯,四無礙辯才,也叫做四無礙智。

四無礙辯:
法無礙智
義無礙智
詞無礙智
樂說無礙
圓融無滯
為眾生樂說自在

第一就是「法無礙智」。法,本來是無體無形,佛陀用種種譬喻,將無形無體的道理,為我們分析,分析出體態、名相、內涵的法,所以是「法無礙智」。

「義無礙(智)」。佛陀能夠將這體相、名相、內含更深刻的道理再分析。就如中醫師,來為大家講解藥草的名稱,裡面的成分,它對我們人體有什麼樣的作用,好好地為我們分析,這叫做「義無礙智」。

又有「詞無礙」。「詞無礙」就是說,佛陀通達很多種語言,恆河兩岸,任何一個地方的方言,佛陀都能通。這是佛陀出生在皇宮,受很好的教育,說各種的語言都能通,所以叫做「詞無礙」。

再來就是「樂說無礙」。「樂說無礙」,要從上面的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還要樂說,「我很願意說,說你們所需要的法。」一切圓融無滯,為眾生樂說自在。這叫做「四無礙智」。

就是佛陀四無礙如雷聲,法,任何一種語言都通達,法也通達,義也通達,詞也通達,加上了樂說無礙,都通達,所以佛法能夠普遍。這就是佛陀應眾生而來人間,應身隨智慧行,來利益眾生的目標。

上面的經文,「迦葉當知!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慧雲含潤,電光晃躍,雷聲遠震,令眾悅豫。」

迦葉當知
譬如大雲
起於世間
遍覆一切
慧雲含潤
電光晃躍
雷聲遠震
令眾悅豫
《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佛陀的四無礙智,接受到佛陀所說的法入心來,人人都心開意解了,歡喜受教,這就是佛陀應世的目標。

接下來,「日光揜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

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靉靆垂布
如可承攬
《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日光揜蔽,地上清涼」。

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日光炎熾
喻三伏天諸熱惱
慈雲覆故
心地清涼

日光若是很大的時候,就要有雲,慧雲就要遮起來,遮著日光,微風吹來,清涼多了。

揜:遮蔽
喻一佛出世
九十六種外道
邪光皆掩蔽不現

「揜蔽」,就是遮蔽的意思。那就是譬喻「一佛出世,九十六種的外道,邪光皆掩蔽不現」。

因為過去佛陀還未出生,佛法還未成就之前,印度就有九十六種宗教,每一種宗教,各種修行的方法都不同。有的所修的是很偏激的教,有的修火教,有的是修水行,各人修行都是受盡很多的苦磨,那種選擇。一直到佛陀出現人間,佛陀所說的教法就是取於中道──諸法皆空,空中妙有的道理。用這種中道,合情合理的法來教育人間。

九十六種的外道教,就好像空中都無雲,只是很炎熱的太陽一直曬,一片如沙漠一樣,就是這樣很壓迫。佛就像天上的雲,在炎熱的日光中,地上乾旱的時候,「密雲彌布」,就是將要下雨的時候,這種「日光揜蔽,地上清涼」。

「日光炎熾」,譬喻「三伏天諸熱惱」。「三伏天」就是夏天最熱時。我們人的心也一樣,心地乾旱,再加上如火在燒我們,如日光照在大地上一樣,這種熱惱,這種熱惱就是我們眾生的煩惱。一旦慈雲覆,慈雲若密集起來,那就是掩覆日光,所以「日光揜蔽」,就被雲遮起來,我們的心地就清涼了。就如佛應身來人間,如慈雲,密雲起,那就是法雨來滋潤我們的心地。

所以「靉靆垂布」,那就是雲這樣,一直一直湧現出來,雲這樣一直聚集起來那種形態,叫做「靉靆」。

靉靆垂布:
雲興盛而遮日貌
喻佛應世
如慈雲蓋降
見者喜樂
如大旱之望見雲霓

「靉靆垂布,雲興盛」,雲這樣一直湧現出來,來遮蔽日光的形貌。

譬喻「佛應世如慈雲蓋降」。就是表示將要降雨的時候了。這是佛應身來人間,就是將要施法雨時。「見者喜樂」。聽經的時間到了,心很歡喜。「如大旱之望見雲霓」。如旱天,很乾旱的時候,看到雲開始,雲集中過來,像有彩虹也快要出現,雲與彩虹出來,那就是表示雲雨將降時。所以「濃雲之貌,喻佛慈心慇實厚重」。

靉靆:濃雲之貌
喻佛慈心慇實厚重
俯察明鑑於大地
為含生機
如雲低垂
遍布一切

「靉靆」那就是,很厚的雲已經集中過來。如佛對眾生的心,是那麼的慇實厚重。這就是要下雨了,就是開始要降雨時,那就是如佛陀對眾生,一直觀察根機,俯察明鑑,好好地來看時機。就如雲,慈雲慇實厚重,「俯察明鑑於大地」,如雲這樣整個鋪起來,從空降下,覆蓋大地。這就是佛的愛,就是這麼普遍,天下之間,雲雨就是很普遍。「為含生機」。大地的生機就是需要靠,雨露、雲雨。「如雲低垂,遍布一切」。雲若一直降下,就是雨將要落下時。「如可承攬」,譬喻佛應身,「相好威儀」。

如可承攬:
此喻佛的應身
相好威儀
以同人類
天人望而儼然
可學而不可得

佛陀的應身相好威儀,如人類一樣,人見了就歡喜,人天望而儼然,就是這麼有威儀。所以「可學而不可得」。我們大家很想要學,是不是能與佛一樣,三十二相具足?我們的德若不夠,實在是沒辦法同等。

這種形象,讓人看了就歡喜,這種與眾生曠劫以來,累生世造善福緣,所以有了善福的緣,見了面,「你和我好像很有緣,看到你就很高興」。這就是過去生有結緣。所以,佛這種的威儀,眾生是可學而不可得,唯有我們好好修行,多與眾生普遍結福善緣。結福善緣,我們一定要做得到,這樣才是度眾生的路。我們現在都是在鋪路,鋪未來要度眾生的路。

所以「佛雖尊勝,下應群機,以慈悲故,易可親近,如雲垂下,似可擁戴。」

佛雖尊勝
下應群機
以慈悲故
易可親近
如雲垂下
似可擁戴

佛陀就是這樣,他雖然已經成佛了,卻是他「下應群機」。他「上求佛道」都完成了,現在還不捨眾生,同樣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適應眾生群機,以慈悲,所以眾生很可以親近。「如雲垂下,似可擁戴」。好像雲在我們的身邊,好像能讓我們擁抱過來一樣,這麼的親近。就是能了解佛陀真實的法,好像很親近佛陀真實的法。

但是,佛陀對根機不夠的人,他是施權,他「攬實成權,持實教作,方便法說」。

攬實成權
持實教作
方便法說

用真實的法來親近眾生,眾生的根機還不夠,所以他就要用權教。他的內心所懷著的是真實法,但是對眾生施教,就是要用五乘、三乘法。「持實教作,方便法(說)」。這就是佛陀對眾生也是無奈,也真的是已經用心了。所以「持實教作」。

持實教作:有二義
一、化教通內外眾
二、制教唯內眾

一、 化教通內外眾
謂如來
一代施化之教
通被內眾受道弟子
及外眾在俗之人
皆令依教修行
出離生死之苦
故名化教通內外眾

就是「化教通內外眾;謂如來一代施化之教」,這叫做通,「通被內眾受道弟子」。

對外,那就是外眾,就是(對)世俗人去施教;對內,就是內修,依教修行的人。讓他出離生死之苦,這叫做「化教通內外眾」,這就是佛陀他的施教。

對內,修行弟子,他就要制教,就是教戒。大家要持戒、要修行,所以有教制內眾的方法。就是「如來說諸律儀」。

持實教作
第二、制教唯內眾
謂如來說諸律儀
專為禁制
內修眾受道弟子
令其如法受持
成就聖果
故名制教唯內眾

我們修行者有律儀,我們的威儀,我們的進出規矩等等,這就是向內(眾)的教育,「專為禁制內修眾受道弟子」。所以,前面是普遍的施教,後面就是對內修行者的教育,就要制戒,修行六和敬等等,僧團的生活規矩,「令其如法受持」。人人都要如法受持,成就聖果,早日證得與佛同等的果位。所以「故名制教唯內眾」,教誡就是對內眾的教育。

佛陀用心良苦,說法四十九年,現在還是這麼的辛苦,各種譬喻,希望人人能夠體會,體會雲或者是霧氣,在我們的身邊,卻是我們如實亦如虛,還未很踏實,這要看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715《靜思妙蓮華》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第899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