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靜思妙蓮華》充潤枯槁 令眾得樂 (第907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佛法應世因緣,如密雲集雨澤,除世瞋痴熱惱,施教法化清涼,滋潤安隱快樂,寂靜得真諦法。」
⊙「大聖世尊,於諸天人一切眾中而宣是言:我為如來兩足之尊,出於世間。」《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猶如大雲,充潤一切枯槁眾生,皆令離苦得安隱樂──世間之樂,及涅槃樂。」《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猶如大雲,充潤一切,枯槁眾生:應身如雲,法如雨,能充潤一切。如人心無法水滋潤,名枯槁眾生。
⊙皆令離苦:知四諦法,得離惡道苦,及分段生死、變易生死。
⊙一切眾生,在三界六道中,其壽命皆有生死,故名分段生死;三乘聖者,已斷見思惑,了分段生死。
⊙迷想漸滅,證悟漸增,其變化神妙莫測,不可思議,故名變易生死。
⊙法雨充潤一切枯槁眾生,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皆令得離諸苦。
⊙皆令離苦:即令斷一切煩惱。集為苦因,因斷則無苦果。如五戒離三途苦。十善離人道苦。聲聞離三界無常苦。緣覺離從他聞法苦。菩薩離內無自利,外無人我分別苦。
⊙得安隱樂:即令學一切法門,聖道為樂因,修聖道法門,則得安穩快樂。
⊙世間之樂及涅槃樂:即令成佛,佛不住二乘涅槃,故有世間度生之樂。佛又不同凡夫生死,故有大般涅槃之樂。
⊙世間之樂:得人天二報並受五欲樂。及涅槃樂:三乘一乘寂滅之樂。
⊙充潤:即度眾生。皆令:即斷煩惱。安隱:即學法門。及涅槃:即成佛道。
【證嚴上人開示】
「佛法應世因緣,如密雲集雨澤,除世瞋痴熱惱,施教法化清涼,滋潤安隱快樂,寂靜得真諦法。」
佛法應世因緣
如密雲集雨澤
除世瞋痴熱惱
施教法化清涼
滋潤安隱快樂
寂靜得真諦法
佛法是應世因緣。這個世間五濁惡世,眾生的心就如乾旱大地,就是需要及時雨。需要的雨水要從哪裡來?就是要密雲集,才能有雨來普澤大地。若有法水來普澤,自然「除世瞋癡熱惱」。燠熱、迷茫的煩惱,就是需要雨來普澤。若有雨露,如佛法來施教,施教法來化清涼,將這片心地的熱惱化為清涼。來「滋潤安穩快樂」,世間若是法入心,人人心開意解,就能很歡喜、很安穩、很快樂。主要是心能夠寂靜,得到真諦的道理。這是佛法應世因緣,期待能夠道理再更普遍一點,人人來接受。
就如佛陀成佛之後,淨飯王期待他的太子,成佛的世尊,能夠回到迦毘羅衛國,那段故事,佛陀在迦毘羅衛國化緣,也度了不少人。佛法應世因緣,歸國去度化,從皇宮親族一直到全國人民,因緣成熟了。
離開了迦毘羅衛國,佛陀就再往婆羅奈國去。這時候,彌勒就是進城托缽,大家看到這麼莊嚴的人,大家都圍過來。圍觀很多人,心是很敬仰,卻是沒有人要將食(物) ,放進他的缽裡。當時,有一位串珠的師傅,看到這位這麼莊嚴的出家人,缽卻是空的,所以他就問,「是不是您隨我回我家,我用飯供養您。」就跟著他回去了。
這當中,這位穿珠的師傅,他供養了彌勒,聽彌勒為他說法,這位穿珠的師傅聽得很歡喜。但是,這個時候有一位長者,就是快要嫁女兒了,送來一盒珠,希望這位穿珠的人,能幫他穿成珠花,要給女兒當嫁妝。之前就已經送來了,但是這位師傅就一直聽法,聽得很高興,就是耽誤了穿珠的時間,這位長者已經無法等了,所以就將珠子拿回去了。這位穿珠師傅,失去了穿珠的工錢,十萬錢,他的太太很生氣,一直怒罵她的先生。這位穿珠師傅,被太太這樣很生氣地罵,自己也是,心起了那分燠熱的煩惱,這時候的心再怎麼煩惱,也要找一個如何能消除煩惱,就跟著彌勒到精舍。
阿若憍陳如,就先向這位穿珠人說:「其實,能夠供養一位修行很深,心很清淨的修行者,這個功德勝過世間財物的價值。」接下去又是有,舍利弗、目犍連等等,用很多譬喻,譬喻一位心清淨的修行者,所被供養,供養這樣的修行者的功德,那時候他又恢復心開意解了,非常快樂。
心開意解,就是表示法入心了,他有證悟了。他說,那種得到世間財物的歡喜,只是短暫,他得了佛法的那分歡喜,是完全入心,真正法從心生,看到世間一切事物,都不會惹起他的煩惱。所以,佛法也是,在這個地方傳開了。
所以說,這就是因緣。佛陀帶著僧團遊化人間,從佛陀直接的說法,從僧團普遍的化緣,讓人人寂靜得真諦法,這就是法要普遍。
前面的經文說,「大聖世尊,於諸天人一切眾中而宣是言:我為如來兩足之尊,出於世間。」
大聖世尊
於諸天人
一切眾中
而宣是言
我為如來
兩足之尊
出於世間
《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佛陀在大眾中,要讓大家更有信心,所以他就向大家宣布:「我為如來兩足之尊,出於世間。」
接下來的經文就這樣說,「猶如大雲,充潤一切枯槁眾生,皆令離苦得安隱樂──世間之樂,及涅槃樂。」
猶如大雲
充潤一切
枯槁眾生
皆令離苦
得安隱樂
世間之樂
及涅槃樂
《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這段(經)文就開始,要讓大家知道,如雲已集,雨就是開始要普降法雨時,就是要來滋潤枯槁眾生。這就是譬喻應身如雲,法如雨,世間若是佛應世在人間,人間就開始有佛法了,所以法如雨,能充潤一切。「如人心無法水滋潤,名枯槁眾生」。
猶如大雲
充潤一切
枯槁眾生:
應身如雲
法如雨
能充潤一切
如人心無法水滋潤
名枯槁眾生
法,應世在人間。那就是為什麼需要法雨呢?就譬喻人的心,已經欠缺法水來滋潤了,所以人人的心乾枯掉了,所以叫做「枯槁眾生」。心完全乾旱了,裡面即使有草,也已經乾了,種子要生長也難。這就是表示,我們眾生心中的無明,欠缺法水滋潤。所以,我們若能讓枯槁的心地,有法水來滋潤,那就是「皆令離苦」。法水若滋潤了,自然就能離苦,離開了惡道。
所以,佛陀施教,就是用「四諦法」,大家若能接受到「四諦法」,了解人間的苦難,就是因為很多煩惱的聚集,造了種種的因,所以在這六道中不由自己,帶業來受苦,再複製煩惱無明,又再受苦。
所以,佛陀來人間,除了為人天說法,說十善、五戒,又為修行者要脫離生死,「皆令離苦」,說「四諦法」,「得離惡道」之苦,「及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之苦。
皆令離苦:
知四諦法
得離惡道苦
及分段生死
變易生死
這就是佛陀用「四諦」、「十二因緣」,向修行者詳細解說,希望讓我們能脫離生死,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一切眾生,在三界六道中,都是有限的壽命,就是有生、有死,叫做「分段生死」。
一切眾生
在三界六道中
其壽命皆有生死
故名分段生死
三乘聖者
已斷見思惑
了分段生死
但是三乘的聖者,接受了「四諦」、「十二(因)緣」的法,就已經「斷見思惑」,所以他能夠了脫「分段生死」,不會再迷茫造業,帶業來生。也就沒有這樣了,這種不會帶業來生的,就是「迷想漸滅」。
我們的心漸漸去迷了,就是滅除了迷的想,對佛法慢慢了解,了解一分,那就是證一分的法,了解了,所以法,我們就漸漸增長。
迷想漸滅
證悟漸增
其變化神妙莫測
不可思議
故名變易生死
世間很多的形相,「其變化神妙莫測」。就是這念心,我們這念心,也能造善、修行,也能做惡、造是非,這真的是可怕。一念心真的是不可思議,這就是我們的心念。我們現在修行了,了解心念變異莫測,這個心念,我們就能知道這種變易生死,我們自己要修無漏法,戒、定、慧要很堅定,堅定我們的道心,這樣叫做斷變易生死。這也要有很大的功夫。
所以佛陀他來人間施法雨,法雨充潤一切枯槁眾生,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使令眾生都能離苦。
法雨充潤
一切枯槁眾生
即眾生無邊誓願度
皆令得離諸苦
我們若是接受了佛法,不是只有獨善其身,我們還要兼利他人,所以我們要斷煩惱,才有辦法度眾生,使令眾生都能夠離苦。這就要「令斷一切煩惱」,煩惱很多,我們要斷煩惱。
皆令離苦:
即令斷一切煩惱
集為苦因
因斷則無苦果
如五戒離三途苦
十善離人道苦
聲聞離三界無常苦
緣覺離從他聞法苦
菩薩離內無自利
外無人我分別苦
斷煩惱就是要斷除苦的因,我們就要了解「集」,了解集了很多,心緣外面的境而起的煩惱,我們現在要知道,不要迷想於外在,我們要趕緊斷除集來的苦因,因若斷,則沒有苦果。
就如五戒,佛陀為眾生說五戒,那就是能離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因為有持戒,所以就不會墮落三途。佛陀還為眾生說「十善」,就能離開人間,五趣雜居,這人間的苦難,那就是生天之福。
當然,對有心要修行的人,聲聞,要離三界無常之苦,所以他就為他們說「四諦法」,能夠離開三界的苦因。緣覺,他能緣這個境界,去分析道理。若是菩薩,就是「內無自利,外無人我分別苦」,他發大心、立大願,造福人群,他沒有這種的自私,也沒有人我的分別,總是發揮他的大愛精神,在家是這樣,出家也是這樣,這叫做菩薩。內外,對內無私,對外無分別,若能夠這樣,就「得安隱樂」。
得安隱樂:
即令學一切法門
聖道為樂因
修聖道法門
則得安穩快樂
就是「令學一切法門,聖道為樂因,修聖道法門」,就是得安穩樂處。佛陀教眾生,教導眾生所學的法,不論是五戒、十善,或者是四諦、十二因緣,最重要的就是「六度萬行」,這就是一切法門。
「聖道為樂因」。佛法若入心,每天都是優游在法海中,這就是聖道,本覺慧海,我們在智慧中。「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所以這是「修聖道法門」,就是(得)安穩樂處。
「世間之樂及涅槃樂」,也就是一直到成佛的境界。所以,像佛不住二乘涅槃,故有世間度生之樂。佛又不同凡夫生死,所以,有大般涅槃之樂。
世間之樂
及涅槃樂:
即令成佛
佛不住二乘涅槃
故有世間度生之樂
佛又不同凡夫生死
故有大般涅槃之樂
佛陀不像聲聞和緣覺獨善其身,只要取於自己脫離生死,他來回人間。「佛又不同凡夫生死」,佛來回人間是乘著法,乘如是法而來人間,應緣化度眾生。他不像我們凡夫帶業而來,不知何來,不知去向,不是這樣,所以「有大般涅槃之樂」。大般涅槃,就是生死全都去除了,來人間就是倒駕慈航,來普度眾生。
佛陀再說世間之樂,得人天二報,並受五欲樂及涅槃樂,三乘一乘寂滅之樂。
世間之樂:
得人天二報
並受五欲樂
及涅槃樂:
三乘一乘寂滅之樂
來人間,雖然就是在人群中,但是富中之富,富有人間所有的財物、享受,更富有如菩薩的心,開闊的愛心。這就是在人間有五欲樂,但是不受五欲將他污染了。
「及涅槃樂」,「三乘一乘寂滅之樂」。不論你是三乘或是一乘,總歸法喜充滿,非常快樂,沒有得失煩惱心。
「充潤」。因為心乾了,乾旱,心地乾旱,需要雨露來充潤,讓我們法入心,這就是度眾生,皆令得安樂。那就是讓眾生都斷煩惱,安穩學法,我們的心有法的方向,所以,自然就會安穩。
「及涅槃」,涅槃就是般涅槃,那就是大涅槃。不像小乘人只是獨善其身,他不住凡夫,但是他沒有生死的煩惱,所以來回人間,這就是佛。
充潤:即度眾生
皆令:即斷煩惱
安隱:即學法門
及涅槃:即成佛道
佛陀,是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無非就是如因緣成熟,大雲聚集,降雨來滋潤大地。就如眾生,已經他接受佛法了,法水滋潤,能得到寂靜真諦的道理,這樣我們的心能將煩惱去除,真如的本性浮現,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方向。要人人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