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0723《靜思妙蓮華》平等法雨終無懈倦 (第912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0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723《靜思妙蓮華》平等法雨終無懈倦 (第912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
發表主題: 20210723《靜思妙蓮華》平等法雨終無懈倦 (第912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20210723《靜思妙蓮華》平等法雨終無懈倦 (第912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周五 7月 23, 2021 7:50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0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0723《靜思妙蓮華》平等法雨終無懈倦 (第912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0723《靜思妙蓮華》平等法雨終無懈倦 (第912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20210723《靜思妙蓮華》平等法雨終無懈倦 (第912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Empty周五 7月 23, 2021 10:18 am

20210723《靜思妙蓮華》平等法雨 終無懈倦 (第912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以平等慈悲愛護眾生心,普覆一切有情令得安隱,以平等心而能造作善福,具大智慧平等復為說法。」
⊙「儘當普惠施,終無吝悔心,必當遇良友,得濟到彼岸。」《增壹阿含經》
⊙「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常演說法,曾無他事,去來坐立,終不疲厭。充足世間,如雨普潤。」《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總明說法平等。重頌長行文: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貴賤上下:不分貴族賤類,或上智與下愚。是約五乘眾生所處出世之位。
⊙持毀戒:謂人心常念戒,憶持無忘,不作諸惡,是名持戒。持戒之人,一向清淨;毀戒之人,一向染污。
⊙威儀具足:四威儀即是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諸輕戒,具足受持,無有缺犯。
⊙及不具足,正見、邪見:謂於諸戒,雖則受持,不能全淨。知因識果,名正見人,背理迷真,名邪見者。
⊙利根鈍根:利者速疾之義,根者能生之義,速疾生妙解。
⊙等雨法雨,而無懈倦:平等雨於一味法雨。為物慈深,終不厭倦。

【證嚴上人開示】
「以平等慈悲愛護眾生心,普覆一切有情令得安隱,以平等心而能造作善福,具大智慧平等復為說法。」

以平等慈悲
愛護眾生心
普覆一切有情
令得安隱
以平等心
而能造作善福
具大智慧平等
復為說法

佛陀一大事來人間,無非就是要告訴我們,人人皆有如來清淨本性,不只是人類,大地眾生有生命者,無不都是皆含佛性。所以,在人類之間,除了人與人互相愛護、彼此讚歎、互相成就之外,人類應該要付出的,就是(對)一切,一切有生命物,我們都同樣一視同仁的愛,這叫做平等。

就如佛陀,他在施法給眾生,如雲雨在天空,一雨普降,天地之間二木三草皆得受潤。譬喻佛陀的愛心,為了眾生,他來來回回只為一大事,就是說法。

有一次,佛陀在祇陀精舍,當時有一位長者名叫做邠坻長者,阿那邠坻長者,家富有,而且深信佛法,佛陀的教法他都歡喜信受,佛陀怎麼教,他就怎麼做。

在家修行做得到的,那就是布施。有一次,佛陀就問:「長者,你的布施還是像過去這樣,使令一切欠缺、貧困、無法生活的人,你還有這樣布施嗎?」長者回答佛陀:「有啊,世尊。世尊的教法,我一日都不敢忘,不只是向城裡的貧困人布施,我又走出城外去,為苦難人付出;不只,我還為飛禽走獸,同樣這樣布施。我聽佛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一切眾生都需要生活,哪怕是飛禽走獸,我也一樣這樣布施。」

佛陀聽了,歡喜,佛陀為他讚歎:「你這種廣大布施,沒有分別種類的付出,這叫做菩薩,菩薩的心懷。」所以佛陀又為長者特別叮嚀,說一首偈,他就說「儘當普惠施」,你要好好地完全盡心普遍為眾生付出;「終無吝悔心」,這分布施,永遠都不後悔;「必當遇良友」,今生來世,你能遇到的都是善知識,都是與你有志一同,受你度化,一起去做好事的人;所以「得濟到彼岸」,將來也能和他們,一起走入菩提大直道,這就是你的福。

儘當普惠施
終無吝悔心
必當遇良友
得濟到彼岸
《增壹阿含經》

「長者,你要好好學習菩薩平等布施,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是佛陀對阿那邠坻長者,這樣再叮嚀他。

這是我們修行,真的要持恆久心,不是一時的聽法歡喜,短暫的付出。道心若不堅固,受一點點風吹草動,就亂了我們的心,心就起動搖,這樣就停止,這樣就很可惜啊!修行菩薩道並不困難,體會佛心要我們用平等心,培養慈悲來愛護眾生,這念心我們應該也要堅持,這念心能普覆一切有情,皆令得安穩。

「以平等心,而能造作善福」。佛陀對待一切眾生,就是具大智慧,用平等的心,無非就是要引導人人,走入菩薩道,菩薩道才能開展大心,視眾生平等而付出。這就是佛陀一大事,來人間所教育的目的。

前面我們說的經文,就是「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常演說法,曾無他事,去來坐立,終不疲厭。充足世間,如雨普潤。」

如為一人
眾多亦然
常演說法
曾無他事
去來坐立
終不疲厭
充足世間
如雨普潤
《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佛陀來人間,為眾生平等說法。佛陀不分,是多人來聽,(或)少少的人來聽,佛陀同樣用平等、歡喜的心,為他們說法。若沒有在說法,也是同樣為作度眾因緣。為作度眾因緣,佛陀的舉止動作,無不都是讓人看了就歡喜、尊重起恭敬心,這就是佛陀的四威儀,無不都是在說法中。

「充足世間,如雨普潤」。一切一切無不都是法,語默動靜都是在說法,就如有形的大地,大乾坤,需要雨水,我們人人的心地正更是需要之時,心地熱惱,欠缺法水滋潤,佛陀來人間就是要普施法水,滋潤眾生的心地。就是這樣來譬喻。

下面這段(經)文再說說:「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

貴賤上下
持戒毀戒
威儀具足
及不具足
正見邪見
利根鈍根
等雨法雨
而無懈倦
《法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我們就能知道、了解,佛陀就是在平等中說法,就如法雨,在天空降雨,隨人人的根器,若是大樹,吸收的雨水就多,小草吸收的水量就少,同樣的雨水,隨我們的根器來接受。這就如在長行文,就有這樣的一段(經)文,「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總明說法平等
重頌長行文:
如來於時
觀是眾生諸根利鈍
精進懈怠
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如來就是觀機逗教,看眾生的根機是利或是鈍。較利的根機,一點即通,一語道破迷中人,這就是利根的人,一句話就了解了。就如佛陀初轉法輪,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法華經》這個時代,已經是經過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間,所看到的有精進的人、有懈怠的人,有利根、也有鈍根的人,佛陀還是用那一分,平常心、平等心,教誨眾生,沒有懈倦,絕對不疲倦,希望眾生了解法,這是佛陀的用心。

貴賤上下:
不分貴族賤類
或上智與下愚
是約五乘眾生
所處出世之位

不論他是貴、賤、上、下,不分貴族或是賤族,賤類的眾生。或是上智,或是下愚,都一樣,佛陀就是用五乘,來分別(施教)眾生。

五乘法,就是在教團外,在社會上的人,他就為他們說十善法,鼓勵人人去布施,鼓勵人人用愛,用愛心,去除瞋恨的心,用布施心去造福人群等等,這種十善,為在家人說。同時,要持五戒,若能好好地持五戒,就不失人身。持五戒,自然就不會犯五逆罪,不會殺、盜、淫,所以這樣就保證我們,不會墮落三惡道。

若是發心出家,佛陀開始就為他們說「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法。其實,「六波羅密」,是對在家、出家的總法,所以希望人人能,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在人群中。所以叫做五乘法。讓大家所處世或者是出世,在五乘法中。

佛陀希望人人守持戒法,戒就是防非止惡,預防我們的心。我們一定要了解道理,不要有人在傳什麼,謠言傳到我們的耳裡,我們不分清楚就去相信。所以,我們必定要受持戒律,防非止惡,我們不會做錯事。現在電腦叫做「防火牆」,要侵略我們,我們趕緊將他封起來,駭客不要進入我的電腦。同樣的道理,所以要持戒,防非止惡。

所以人心要常念戒,「憶持無忘」。這是佛陀希望我們人人,要好好地「心常念戒」,這就是希望我們要常常憶持,常常記住,不要忘了,不要去造作了惡。

持毀戒:
謂人心常念戒
憶持無忘
不作諸惡
是名持戒
持戒之人一向清淨
毀戒之人一向染污

修行,學佛者必定要行善止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唯有你要持戒,要有戒,常常記得。「持戒之人,一向清淨;毀戒之人,一向染污」,所以我們若能持戒,我們就能永遠保持清淨。

就如經典中有一段這樣的故事。有一條毒龍,發願要持戒,持一日出家戒。那一天,有一位獵者,就是打獵的人,看到那條龍,覺得龍是很稀有的動物,若能將龍的皮剝下來獻給國王,我就能得到很大的賞賜。所以,這心念一起,用一支棍子,將龍的頭重重地壓住,用一把刀將龍的皮這樣劃開。龍痛啊,但是那個時候,「我今天是(持)一日之戒,我不能傷人,我甘願受戒忍辱,我要忍。」皮這樣被他剝開了,全身赤裸裸,牠忍著全身的痛,要進入水中,不論是螞蟻、蟲等等,都(聚集)整個身體。那時候痛不欲生。還同樣地,「我自念,今天我是在持戒,所以我的心不能起瞋恨心,我不能有什麼樣,對眾生不利的動作,我應該要盡此一報身。」所以,身體(被)所有的蟲嚙食,最後,就這樣往生了。

這就是佛陀在說過去生,有這樣的這條龍,就是持戒,牠願意守戒,棄捨生命。獸類,動物類可以,人為何辦不到呢?所以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學的,要忍。

威儀具足:
四威儀
即是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諸輕戒
具足受持
無有缺犯

所以「威儀具足」。除了持戒,不毀戒以外,我們還要威儀具足。那就是「四威儀,即是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諸輕戒,具足受持,無有缺犯」。

我們若有持戒的人,我們就知道,看他的行住坐臥、開口動舌,我們就知道這是不是有修行,就是看他的威儀,有持戒的人總是不犯威儀,不會隨隨便便。我們的規矩進退,語默動靜,這雖然是很輕的戒,但是給人的觀感就是不同,所以「具足受持,無有缺犯」。

謂於諸戒
雖則受持
不能全淨
知因識果
名正見人
背理迷真
名邪見者

「及不具足」者,威儀具足,也有威儀不具足的人。「於諸戒,雖則受持,不能全淨。知因識果,名正見人,背理迷真,名邪見者」。

雖然我們根本戒都有受持,卻是我們的威儀不具足,輕視小戒。不是說「我做這麼多好事,我抽一支菸,有很嚴重嗎?這樣有犯大戒嗎?」不犯大戒,不過,對自己的身體與給人的觀感,(是)有損的。所以,這就是不全淨。

「知因識果」。我們要很了解因緣果報,給人的看法,給人的觀感,光是一點點的威儀有缺失,就會被人論,評頭論足,結果是不很完全,守好我們的十戒。當然,這是很輕的戒,若是因緣果報,就是來生來世,這都是犯大戒。

我們若是有正知正見,就不會去違背道理,不要迷失了我們的真。我們這念真誠的心,若是迷了,就是邪見。

利根鈍根:
利者速疾之義
根者能生之義
速疾生妙解

「利根、鈍根」。「利者,速疾之義」,就是很快、快速,這叫做利根。聞一語,能了解十項的道理,這就是利根。利根,就是很快能得到法,道理入心。

等雨法雨
而無懈倦:
平等雨於一味法雨
為物慈深
終不厭倦

「等雨法雨,而無懈倦」。佛陀平等為眾生的心,現在眾生正需要法雨來潤濕時,佛陀應世人間,用平等心,「(雨)於一味法雨,為物慈深,終不厭倦」。這就是佛陀的慈悲。佛陀的深心,在他的本懷隱藏著,希望人人能夠成佛,恨不得人人及時了解他的心意,所以「終不厭倦」。佛陀對待眾生,永遠施教,教而無倦,永遠都沒有懈怠,這是佛陀為眾生說法。

各位菩薩,難得人身,來到人間,我們能有這樣的善知識、善友,志同道合,這也是我們過去生中,所累積來的善因緣。這是多麼不容易啊!我們大家互為善知識,你們也是師父的善知識,師父也是你們的善友。所以,善友、善知識,我們能夠有志一同,聚會在一起,互相的心得分享交流,我想,這是最好的。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0723《靜思妙蓮華》平等法雨終無懈倦 (第912集)(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