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11130《靜思妙蓮華》成就善因增福慧果 (第1035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1130《靜思妙蓮華》成就善因增福慧果 (第1035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Empty
發表主題: 20211130《靜思妙蓮華》成就善因增福慧果 (第1035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20211130《靜思妙蓮華》成就善因增福慧果 (第1035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Empty周二 11月 30, 2021 9:28 am

王丽芳 likes this post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3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11130《靜思妙蓮華》成就善因增福慧果 (第1035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11130《靜思妙蓮華》成就善因增福慧果 (第1035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20211130《靜思妙蓮華》成就善因增福慧果 (第1035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Empty周二 11月 30, 2021 10:51 am

20211130《靜思妙蓮華》成就善因增福慧果 (第1035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能聞佛法體解大道妙用,能轉凡心深入正念覺道,獲大智慧度眾改邪導正,成就良善行因增福慧果。」
⊙「於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闇瞑,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諸天眾轉減,死多墮惡道。」《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住於邪見法,不識善議則。」《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由不從佛聞於正法,常行世間不善之事。
⊙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菩薩色相端正,諸天、梵王詣菩薩所,一見之頃,黯然無色,是名色力減。
⊙菩薩行六度入人群,修萬行廣結善緣,內修心寬純潔。然而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乃是失正道念。
⊙色力少,則形劣惡陋,無復貴相。智慧減,則心染邪法,無有正慧,皆罪業所致。
⊙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以諸罪業惡因緣故,失於樂報,及以法喜樂想。
⊙失樂及樂想:樂想:即樂因。不得人天之福,失樂也。以苦為樂,不知期福修因,故失樂想也。
⊙住於邪見法,不識善議則:住於外道邪見法中,不識修善威儀法則。

【證嚴上人開示】
「能聞佛法體解大道妙用,能轉凡心深入正念覺道,獲大智慧度眾改邪導正,成就良善行因增福慧果。」

能聞佛法
體解大道妙用
能轉凡心
深入正念覺道
獲大智慧
度眾改邪導正
成就良善行因
增福慧果

我們聽法要多聽佛法,佛法了解,還要體解。了解,知道了,了解了,「了解」,是法聽完了,知道了,這還沒有真實將法入心,刻在心版裡。法,聽了一定要入心,不只是入心,要銘刻心版,讓這個法能入心,就是一條道路。「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路,是我們人生最大的妙用,若沒有路,什麼都不通。所以,道路讓我們條條皆通,這是一個妙用。

我們聽法之後,條條道理,我們都銘刻心版,人、事、物,人間、事,這件事合理或不合理?這件事這樣做,行得通或行不通?這都是要道理在妙用中。這就是我們要用心,將法、將道的真理好好吸收,我們才能成為大道妙用。要多聽聞,放在心裡,我們才有辦法遇到人事物相,體解了;體解大道,了解之後,我們要大發心。

體解大道要發無上心,無上心才有辦法大用,將佛法入心,大道妙用。要不然,我們永遠都是隨著日子,人事物相,就是這樣懵懵懂懂,不知方向,也不知如何將它應用,回過頭來都是這樣錯誤的事情。再回顧一下,話有少說了幾句,對某個人多說了幾句話;少說的,很遺憾,多說的,很後悔。這種,法要剛剛好,如何待人,有辦法讓道理很適當入心,做事,如何能做得很圓滿,這都是要方法清楚,這要多多聞法。

我們若有了法,能夠體解,我們才能將法入心,發大心才有辦法體解大道,有了大道入心,才有辦法凡事就是妙,很妙,剛剛好,很適當,這叫做妙用。若這樣,就「能轉凡心深入正念覺道」。凡夫心起起落落,有時發大心,發大心時就立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克盡一切的困難,我就是要度眾生,甘願身體力行苦行中,事事困難,我不怕,生活辛苦,我不怕,這樣發這種大心。

要如何做,才能法在我們的心中,如何才能利益眾生,這是利己利人,發大乘心。發心時是這樣,「發無上心」,但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受不了生活中的苦磨,很快地,我們「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那個心很快就是這樣,消沉下去了,懈怠了,這樣空過日子。這是叫做什麼心呢?是凡夫心。

我們法若有入心,自然步步精進,能轉凡心,就是凡夫心,這就是要從聞法中去體解,然後發心。發大心,要轉凡夫心,向聖人方向走,要入道。我們的心,真的要入於大道,法用在妙法,這念心方向正確了,不論世間路多坎坷,同樣寸寸難關、步步難行,我們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路如何坎坷,我們步步向前,也是同樣,只要方向對準,自然就獲大智慧。

不只是自己得到智慧,我們也是一樣,發願如初,向著成佛的道路,向前走,自覺覺他。人間路坎坷多,我們自己在走的路就很坎坷了,何況眾生迷茫,我們應該了解路的方向,我們也要用心來指導,導引大家,與我們走的方向是正確,這樣來度眾生。

智慧,那就是秉慈啟智。我們有這分慈心,慈就是慧,智就是悲,我們用這分平等心,眾生與我一樣,我發心要入佛大道,我也期待人人與我一樣,一起步上這條安穩康莊的大路。我不可以走錯、偏差,也要用方法,來指導人人不可偏錯,沒有偏差。這種自覺,同時,學佛法,我們也要覺他,度人一起來學佛法,這就是「獲大智慧,度眾改邪導正」。不要再走偏差的道路了,我們要正信、正念、正思惟,正確的生活,這樣就能與佛會合。

只要路走得對,未來時間還多久呢?路不偏差,同樣會到達,來「成就良善行因」。只要人人守護,這種善良的行,行為,就是我們的種子,因就是種子。我們最近都一直在說「行因」,我們所造作一切的因,我們要對準,這顆種子就是這顆種子,要用心去耕耘,你是大樹的種子,你就要用很長的時間,耐心好好照顧這大樹的種子,做一個園丁,讓每一棵樹,都能長大起來。這就是要用長久的時間,好的大樹,成長的時間要用耐心。我們常常聽到說:「這個木料很好,不過它成長的時間要比較長。」

有一次,以前很多人在花蓮,都是在做木材,我們委員的家庭也有。有時候,看到他家的木材很大,他就說:「師父,這棵樹一千多年了。」我說:「你怎麼知道?」他說:「您看這個年輪,年輪一圈就是一年。您看,它這麼大,紋路很多,您算算看,算不完,好幾百條、近千條,這就是表示它的樹齡。」

「這些樹,為什麼把它砍下來呢?若不砍它,在山林裡,讓它安安穩穩在山林中。」回答的就:「這就是無奈啊!因為國家需要貿易,社會需要建設,所以需要這麼多的木材。不過也是有再種。」我就說:「種的是來不及了。看,這是這麼大棵,上千年,要能上千年的大樹,你現在才種下去,大的被你已經這樣鋸掉了,運下山來了,小的才開始與土地要適應而已,唉,來不及啊。」

這個印象很深。真的是人間,人才如何來培養?要如何真正對人間有用?它若不被砍下來,它能在天地之間發揮大用,每一天,它能吐出清新的芬多精,它的根能在大地,固守大地,下雨時,它能吸收,吸收很多的水分在這棵樹木裡。晴天時,慢慢地將水分往下釋放,大地滋潤。這是大樹,它能夠在大地上,對人間、天地之間的大利用。若是將它砍下來了,在人間,這棵樹能做很多的家具,不論是蓋房子、裝潢等等,或者是做家具,寸寸都有利用的價值。這就是有用之材。

我們要好好用心,良善行因,就是在那顆種子裡,就如佛、大覺者修行,佛菩薩從發心開始,這顆種子成了,那就開始在大地,不論是高山或者是平地裡,這顆種子,好好把它照顧起來,要經過多久的時間。修行就是要這樣,如年輪一樣,一生一世,千生萬世,與天地同住同生,天地之間,宇宙天理、地理、四季等等,它都要去適應。

它從開始,慢慢長大的樹,如剛剛說,能矗立在天地之間,保護大地,每一天供應清新的空氣,又能替我們遮風,替我們吸收雨水,替人類固守土地滋潤,有充分的水脈。這就是修行的過程,譬如這樣的大樹,不論是百年、千年、萬年,矗立在天地之間還是大用,這叫做大因。一直到了要走入人間,那個事相,就如那棵大樹已經搬下來,在人間社會了,它寸寸的材料,不是建大宅,便是裝潢、做家具,長長久久。只要你不去破壞,它長長久久。

看,現在,很多故宮裡面所展示的,好的材料,木料,所雕刻起來的東西,幾百年、幾千年,或者是考古學家,從地底取出來的東西,還是存在。這就是好的因、好的材質,對人群有很大的教育,證明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怎樣的生活,他們的生態。同樣的道理,這種成就良善行因,就如種子一樣,歲歲年年、生生世世,都是為人間在付出,修行者與這樣好的木料,那個種子的過程,應該都是一樣。

同樣的道理,成就這麼好的材料,大覺,能夠發揮妙用的聖者,就如已經入人間。既然來到人間,就有壽命的限度,這個有形相的壽命,那就是還有無量的道理。那種宇宙萬物的真理,無不都是從一位大覺者,如湧泉一樣,無窮盡,智慧不斷湧現出來度眾生,利益眾生,指導眾生,錯誤的事情不可做,善因、好事要積極做。像這樣讓人人增福、增智慧,這種增福慧果,這就是聞法,體解大道的妙用。

人人都是一顆種子,佛陀、覺者也是同樣。這顆種子開始,歷盡了千生萬世,無窮盡的時間,不斷與天地共存,不斷與人群共生,只是我們無法去體會,生生世世利益人群,所以我們聞法要用心。

大通智勝佛不就是嗎?這種無始劫前,無始的無始以前出生,坐道場,梵天王、人天,都已經在道場上了。所以前面所說過的(經)文,無不都是梵天從十方,上下來了,道場上,所以尸棄大梵所領導的梵天,是從上下降來到道場,不只是恭敬讚歎,繞佛、供養等等,再用偈文虔誠讚歎佛,虔誠請佛轉法輪。

所以前面的(經)文說,「於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闇瞑,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諸天眾轉減,死多墮惡道。」

於昔無量劫
空過無有佛
世尊未出時
十方常闇瞑
三惡道增長
阿修羅亦盛
諸天眾轉減
死多墮惡道
《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這就是在描述無佛世,芸芸眾生,方向偏差,行善的人減少了,造惡的人增長,人的性、脾氣不修,所以人人動不動,就如阿修羅一樣,社會不得平靜,家庭不得和睦。人間就是這樣造作無明、煩惱,造業必定墮惡道,所以善的減少了,惡的增加。

下面經文再這樣說,「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住於邪見法,不識善議則。」

不從佛聞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減少
罪業因緣故
失樂及樂想
住於邪見法
不識善議則
《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已經就是眾生,「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

不從佛聞法
常行不善事:
由不從佛聞於正法
常行世間不善之事

因為世間沒有佛,沒有道,這條正確的道路,沒有人指導我們,所以似乎無路可走,都是走向偏差的道路去,就是因為不從佛聞法。因為很久了,佛沒有出世間,所以眾生就沒有法。因為很長的時間,「空過無有佛」,這是佛還未出世時,這段時間,眾生就是在迷茫中,所以都是「十方常闇瞑」,都是很暗,路在哪裡?不會走。

因為這樣,所以三惡道,就一直增加。就如人間的監獄,愈來愈多人。為什麼監獄愈來愈多人?是因為造作錯誤的事情,就要受法律制裁,監獄的人數就會一直增加。監獄的人數增加,那就是社會行善、守規則的人就減少了,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造作錯誤就要到監獄,人間若造作錯誤,那就要墮地獄,這種在因緣果報的道理,就是這樣。所以常行不善事,他一定就是要墮落地獄。

因為「不從佛聞法」,所以於正法都沒有入心,「常行世間不善(之)事」,常常所做的,都是違背道理的事情,因為這樣,「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減少:
菩薩色相端正
諸天、梵王
詣菩薩所
一見之頃
黯然無色
是名色力減

因為就是這樣,「不從佛聞法」,聽法又是不入心,不照道理走,所以所造作的一切,與善事不合,違背於善事,所以這樣就慢慢地,道理就一直消失了,人不行道。

想想看,想想那種的形象,惡人惡相,沒有經過教育,或是教育沒有善用,你們想,那樣是什麼形象呢?惡行惡相,讓人看了會怕,不敢親近,或者是讓人看了不能信任,這都是智慧、色力,智慧這樣減少了,所以所造作的就是惡行惡相。

而我們修行者,菩薩的色相,那就是端正。我們若看到有修養的人,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看起來好像很有修養,舉止動作、言談等等,很有修養的人。這就像菩薩一樣,菩薩也要歷盡修行,吸收善法、行於善道的覺有情者,所以他的色相就是端正。如諸天梵王一樣,或者是菩薩,大家的行為,讓人看了,一看到自然就會感覺很歡喜。

但是天人,諸天與梵王,若到菩薩的地方再比,又是遜色了。雖然他享受天福在天堂,卻是菩薩在人間,菩薩日日在利益眾生,菩薩就是為人群不斷付出,所以天人看到菩薩,也要恭敬尊重。

同樣的道理,所以修行是很重要。享受是託過去的福,所以生天。生天,沒有行可修,只是在享天福,所以他們還要請佛轉法輪,他們要再修行,要不然還是將來,同樣要墮落六道,五道四生、三惡道。生死未斷,道理未徹,所以諸天、梵王到菩薩所,與菩薩來比較,天人的身光就遜色了,就較差了。因為菩薩受法,運用智慧入人群,所以他的色力,會令人感覺很可親。所以「菩薩行六度入人群,修萬行廣結善緣」。

菩薩行六度入人群
修萬行廣結善緣
內修心寬純潔
然而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減少
乃是失正道念

這就是菩薩他平時所造作的,就是在六度,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沒有一項方法不是在度人。而且他一定要在人群中,才能度人,所以所修的,人群千千萬萬種,各人的習氣不同,惡習不同,生活型態不同,他必定要適應一切眾生,不同的習氣、不同的煩惱,他一定要去適應他們,想方法,去與他們結好緣。

所以因為眾生類,習性太多了,他就要應眾生的習性,去接近他們,與他們結好緣,這樣菩薩內修是心寬純潔,因為內外清淨,所以他的色力及智慧就很充足。若不是,就只是在人間享受名利,即使他的地位多高、名氣多大、財產有多少,與一位平常願意去做好事的人,比較起來,也是遜色。所以菩薩修行就是色力莊嚴。

但是,這樣的修行人減少了,自然就是「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沒有修行,也沒有利益人群,反而很多無明煩惱,在自己的身上複製。社會人群,人人是這樣,這叫做「色力與智慧,斯等皆減少」,就是這個形象未修行,自然你就沒有智慧。像這樣,就是漸漸減少了,這個形態讓人看到,一來沒信心,二來令人驚惶畏懼,這就是惡,反善為惡。

人人本具善,卻是,行沒有按照道理,展現善的法在人間,自然色力就慢慢減退了,這是我們應該要好好警惕。是因為失去了正道念,要不然,人人原來就是菩薩,能修行,行菩薩道。我們的修養、學歷、學問;學問不是指世間學,也了解世間法,不是世間學,是世間法,所學的是出世間的法。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去了解法的微妙。

「色力少」,為什麼色力會減少,暗淡無光呢?為什麼?那就是「形劣惡陋」。

色力少
則形劣惡陋
無復貴相
智慧減
則心染邪法
無有正慧
皆罪業所致

形態很劣,惡相很醜陋,讓人看了,這個人很兇惡,青面獠牙,像這樣,讓人看到,內心起畏懼,所以「無復貴相」。哪怕你地位多高,哪怕你的錢很多,名氣很大,這種名氣都是一種霸氣,這樣沒有貴。有富無貴,有錢,但是無貴氣,很粗魯,這也是同樣叫做色力減少,因為他的形態就是「形劣惡陋,無復貴相」。

智慧也減了,就是心染了邪法,沒有正慧,沒有正確的道心,沒有正確的法,所以所造作的都是無明罪業。這種無明所複製的煩惱,對我們的身形,與我們造作的惡業,這種損,自己自損很大。

「罪業因緣故」,因為造作很多的煩惱,所以「失樂及樂想」。

罪業因緣故
失樂及樂想:
以諸罪業惡因緣故
失於樂報
及以法喜樂想

因為我們造很多煩惱,所以煩惱多,不論你多有錢、多有名,一天到晚都是煩惱,每件事都不順意,每件事情都不滿足,這種真的是很苦。

所以「以諸罪業惡因緣故」。很多的罪業、惡的因緣,為了爭名奪利,這個因緣慢慢累積了惡業,惡業牽著緣,自然他的心每天都是不安,失去了樂。心一直都是患得患失,怎麼會快樂呢?

所以「及(以)法喜樂想」。因緣就是這樣在,不斷在人間爭,不惜一切破壞他人的善,利益自己,增加自己的利益。這就是都在罪業因緣中,回報給我們的就是這一分煩惱,還是同樣再說無明,真正的會失去了法喜樂想。因為我們不去求法,我們不求法,法不入心,所以只有煩惱,沒有法喜。所以「樂想」的意思,就是要去造樂的因。

失樂及樂想:
樂想:即樂因
不得人天之福
失樂也
以苦為樂
不知期福修因
故失樂想也

你能快樂,你才有樂的行為。我們想要去做善事,這就是一念心的因。我身體力行去付出,付出之後回來,很歡喜。這種做事,好事之後,心安理得,法喜充滿,這就是要我們有付出才能心安理得,法喜充滿。

「不得人天之福」,就自然「失樂(也)」。真的,看見人間苦,我們怎會快樂呢?我們一定去付出之後,人間歡喜,我們就會快樂。我們如果不去付出,我們無法得到那一分,人間解開苦難過後,露出的笑容。

我們這幾天在看,烏來那裡已受過一次水災,泥土掩蓋了他們的家裡,一切的一切。就是有一群菩薩趕緊去清理,看到他們那一分清理完了,四處亮麗起來時,去付出的人歡喜。因為在,困在那時候,災難重重時,欲哭無淚,沒人能幫助,人手少,災難大,要如何恢復過去的生活?有了一群人浩浩蕩蕩,這樣歡歡喜喜、甘甘願願,走入那個地方,幫他們做了之後,清理之後,回過頭再回去看,那個展出的笑容,就是這些人,去付出的人最大的快樂。所以這就是我們有付出,自然最快樂。若沒有付出呢?就是失去這分快樂。

所以「以苦為樂」,現在很多人爭啊、爭啊,這樣在爭,到底得或者是不得呢?都不知,不過,樂於這樣做,其實心都是不安。「不知期福修因」,不知道真正這個福要如何來,如何(行)因,如何修。自然福因不修,怎麼能得到福報呢?

住於邪見法
不識善議則:
住於外道邪見法中
不識修善威儀法則

所以「住於邪見法,不識善議則」。因為都住在邪見,觀念、思想不正確,所以他這樣都在走錯誤的道路,外道邪法中,就「不識修善威儀法則」。

這就是我們若是沒有法在心裡,自然無法體解大道,很自然就是凡夫心,無法浮現正念起來。所以,我們必定法要入心,體解大道,才能轉凡入正念覺道中,走康莊大道。我們能走得很歡喜,形象也能很端莊,力量也能,人人互相的力量會合起來,去完成我們最歡喜,做了之後最快樂。所以要用法,法在我們的心中,卻是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11130《靜思妙蓮華》成就善因增福慧果 (第1035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