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20126《靜思妙蓮華》珍寶難求 將欲棄捨(第1076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20126《靜思妙蓮華》珍寶難求 將欲棄捨(第1076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Empty
發表主題: 20220126《靜思妙蓮華》珍寶難求 將欲棄捨(第1076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20220126《靜思妙蓮華》珍寶難求 將欲棄捨(第1076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Empty周三 1月 26, 2022 9:11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20126《靜思妙蓮華》珍寶難求 將欲棄捨(第1076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20126《靜思妙蓮華》珍寶難求 將欲棄捨(第1076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20220126《靜思妙蓮華》珍寶難求 將欲棄捨(第1076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Empty周三 1月 26, 2022 9:57 am

20220126《靜思妙蓮華》珍寶難求 將欲棄捨(第1076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小根機受權教畏懼大法,新發意菩薩聞教法憶持,親近善知識一切說法處,初心一念勤修向正道法。」
⊙「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所將人眾,中路懈退。」《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導師多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眾生畏佛功德寶處之遙遠難求,將欲棄捨而退墮於生死海中。
⊙導師多諸方便:喻佛權教巧妙運多方便慧。擬於火宅門外設三車,方便中開三,四意具足,故多方便。
⊙四意: 一、平等意:本懷。 二、別時意:五時。 三、別義意:機教。 四、眾生樂欲意:隨循根宜。
⊙而作是念,此等可愍:愍眾退心,所以作念,此諸小機,甚可憐愍。
⊙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云何棄捨佛乘大寶,於中路而欲退轉。
⊙「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佛作如是心思念已,權以三乘方便之力。導師念而愍之,此即其方便智。

【證嚴上人開示】
「小根機受權教畏懼大法,新發意菩薩聞教法憶持,親近善知識一切說法處,初心一念勤修向正道法。」

小根機受權教
畏懼大法
新發意菩薩
聞教法憶持
親近善知識
一切說法處
初心一念勤修
向正道法

要用心!「小根機受權教,畏懼大法」。這就是佛陀循循善誘,弟子就是一直守在自己,心無法啟發出利他、大根機的心態,所以一直都在小根小機,在小根機之中,一直所接受的就是權教。他將佛陀所教育,隨順他們的根機,就這樣守住了,「我歡喜,我願意,我就是這樣修行,安住自己,這樣就好了,不要再來人間,人間苦不堪啊!只要能逃避不要再來人間,這樣就好了。」這就是小根機,獨善其身。

佛陀時時都是在施大法,卻是小根機的人,一直都是不敢接受,因為他畏懼,畏懼大法。儘管佛陀為上根機的人,開示利己利他,自己自修,還要廣度眾生,修善法,持善戒。這佛陀四十多年來,不是沒有這樣的根機,有這樣的根機,向這樣的眾生說法,有這樣的人也能接受,發大心。偏偏就是隨佛受教在僧團裡,總是啟發不起來。

因為僧團中的人人都知道,人生輪迴六道或者是五道,五道輪迴,四生,很辛苦,由不得自己是要將來是在胎生、卵生,或者是濕生之中,一不小心就容易在四生五道,他們知道這是很苦的事情。「一失人身,萬劫難再」,他也知道,但是他就是盡這個身形,希望能去除煩惱,不要再結緣了;與眾生攀緣,萬一攀緣得不適當,情脫軌,緣脫序,就容易再墮落。所以他們覺得:自己守好,不要脫軌序,不要脫了規戒,去與眾生攀了這種纏綿的緣。這樣的思想,所以他們就不敢去接觸人群。

這是小根機的人,了解佛法,「知其一」,知道,知道就是這樣輪迴生死苦,「不知其二」,不知道應該要再鍛鍊。鍛鍊,最好的道場是在人群中,你怕眾生,你才要入眾生群去,在眾生群中去自己自我磨練,遇到這樣的境界,我是不是有這個能力,有這種堅定的信心,守護自己的心,不會受外面將我誘惑了。今生此世,應該自己了解道理了,才要趕緊入人群中去磨練。

就如常常譬喻,要成一個很尖端、精細的物質,必定要經過火煉,要經過這樣煉過,哪一件東西,沒有受過洪爐熱火過呢?鐵類的東西、五金等等,都是要經過洪爐熱火,才有辦法變成很精密,現在都說是叫做儀器,精密的器具,沒有一件沒有經過洪爐熱火。

人群中就如洪爐熱火一樣,我們有如金屬、鐵類,同樣就是要經過(煉),有這個質,若是沒有經過洪爐熱火,無法完成精密的東西。所以我們修行也是一樣,我們有這樣的本質,我們這樣的真如本性,無明煩惱雜質去除了,我們才要入洪爐,去受過洪爐熱火捶捶打打,我們完成了這麼精細,有價值的東西。

同樣的,鑽石、寶玉等等的寶石,要擺出來給人看,或者是要標出它的價值,這也是要經過,石頭來磨、刀來切,若不是石磨刀切,哪有辦法,是這麼價值連城的寶石呢?我們人人含有,這麼有價值的真如寶藏,在我們人的心裡,卻是我們只是用其形,沒有用其質。我們的質,本來人人本具佛性,我們的形就是隨著因緣,生生世世,這樣五道四生形態的變。其實才是幾十年間,尤其是,其他有的化生、濕生,生命更短。就是這樣生生世世。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輪迴苦,不知道究竟的樂。究竟的樂就是要磨出我們的本質,回歸我們清淨的本性,將我們的性能夠回歸虛空法界,無事不知,無物不曉,都了解了,這才是我們的本性。但是我們現在開始修行,在這小根機受權教,我們一直就是這樣。有緣的人,接受佛陀的教法,我們在分段生死中,段段生死,也有段段結緣的導師,來帶我們,我們才有辦法,今天還坐在這裡聽法,若沒有這樣段段的,一段一段結緣導師,可能我們今生此世,人在哪裡呢,不知道。

所以說來,能夠聽法,就是還有這個因緣,聽得進去,利根機的人,那就是長久鍛鍊來的。所以我們每一生世,我們就要很用心,好好將這粒種子,收入我們的八識田中,更精密的,期待有朝一日能回歸到第九識。這必定要進入大法,所以菩薩發心菩薩道。每一生世,我們都是要發心,當我們發心時,那就是新發意菩薩,我們已經開始對佛法入心來,我們開始發大心了。

新發意菩薩就要聞教,要聞教、要受法,要時時憶持所聽的教法,一定要入心,將法度入心來,常常要記得,不只是記得,要信受奉行。相信,我們的信根要深,而且要拳拳服膺,舉手動步、開口動舌,要常常記得,我們所接受到的教法。如何說話,該說的話嗎?應該要說;不該說的話嗎?那就,還是時機未到,不能說。

這在前一段時間就一直說過了,<譬喻品>也說過,非人、非時、非地,不該說的法也不能說。因為眾生根機不夠,你一下子就跟他說了,修養不夠,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樣他很淺薄,拿到了解的訊息,就開始到外面去散播。我們過去一直說鈍根,鈍,很遲鈍,「五鈍使」與「五利使」,這樣的眾生雖然在學法,他還無法很了解。鈍根,他接受到的法,一點點偏差了,「差之毫釐,失於千里」,或者是借此法,就去應用在其他的目的。所以,我們講法,必定要好好地常常憶持,受法的人也要好好地常常憶持,該講時,或者是不該說時,我們都要很用心。

新發意菩薩,同樣「鈍使」、「利使」,還是同樣在我們的內心裡,這個意,我們的煩惱還未盡除,接受的法,我們要了解。所以對人、對根、對機,佛陀就要用很多心,對根、對機逗教,何況我們面對著芸芸眾生,我們自己若沒有很小心說話,或者是對方完全,煩惱滿滿還未除去,我們就隨便這樣說,有時候也會敗壞了他的善根,或者是再傳出去,有時候就會生起誹謗。所以,說話、聽話,對時、對機、對地,這樣就對了;若不對人、對時、對地,有時候也會發生這種被誹謗,所以我們要很小心。

對新發意菩薩,我們是新發意菩薩,我們要發心,我們聽法、受法,聞教受法,我們要好好用心憶持,要常常記得。跟你說的,記住喔!該做、不該做,該說、不該說的,大家要好好記住,這樣我們才能很平順,走過這分受法度眾。我們若不接受法度入心來,我們要如何施教於眾生呢?所以新發意菩薩也要很用心。

既然發心行菩薩道,必定要時時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所說法的地方,我們一定要親近。「善知識一切說法處」,我們要親近不離。現在有人來了,有人在聽,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機會來聽,別人怎麼問,怎麼答,現在的時代、現在的人間,有很多很多人事物的過程,無不都是法。所以,善知識,不論是當機者、啟機者,他們在問的,這都是善知識;回答的,人與人之間互相啟發,這都是善知識。

法聽了之後,大家再來讀書會,讀書當中互相啟發,這也是善知識。「我聽,我的感覺是這樣這樣,你聽,你的感覺是那樣。你的譬喻很好,你的受用,可能我也能受用。」這都是善知識,我們要多親近。讀書會也好,或者是互相聽法之後,彼此分享,這都是我們能多聽、多了解,大家的感受、彼此的心得,這都是善知識,在親近法、接受法,接受之後的心得分享,這都是「善知識一切說法處」,不是三姑六婆,是真正聽法,彼此分享的感受,不是傳播是非。

「初心一念勤修」我們初發心這一念,就是要我們長長久久,要勤修、要精進,要向正道法,這必定我們要很用心。看看人生無常事多,我們若能每一個行業,除了對眾生有利益,真正勤修精進,無不都是對人間利益,或者是救人、救世,這都是善法。

聽聽(2015年)一百多天前,四個多月前,八仙(樂園)粉塵爆(編按: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那段時間,想,驚動了社會多少人。為了這件事,四五百位年輕人,一時無常,瞬間粉塵爆,四五百個孩子身體損傷,多少個家庭,四五百個,就有四五百個家庭的父母心痛,四五百個患者,要分送到不同的醫院裡,在每一家醫院的醫護團隊,是要如何發揮,他們搶救生命的良能呢?

愛,那一分愛心,要對準這種疾病,這種傷害,要如何為他治療,全身已經面目全非了,皮膚都破壞了,感染,外在的感染,這樣讓他的內在器官,慢慢在敗壞中。外在的痛苦不堪,全身,能夠想像好比剝皮地獄。地獄中有剝皮地獄,寸寸的皮被剝,每天的換藥不就是剝皮地獄嗎?之痛、之苦啊!那種痛與苦,如何承受?

受傷的人是這麼痛苦,為他治療的人不輕鬆,更是壓力很大,生命在搏鬥,他就是要投入,在這樣的人的生命中。非常謹慎、用心地的壓力。聽,我們自己的醫院,臺北(慈院)所接受的,這十三位重傷患者,百分之九十多、百分之八十多、百分之七十多,這種全身燙傷,想想看那個壓力。光是一床,要為他換藥、治療,就要十多位的醫護人員。

那一天到臺北慈濟醫院時(編按:二0一五年九月二十二日),醫師群、護士,反正醫療團體共聚一處,來描述那時候在照顧患者。其中有一位(林思葶)昨天出院了,這位已經是這樣,(住院)一百二十五天了。開始那段時間,X光片拿出來看時,內臟,肺部還是這樣很乾淨,還不到一天,再看,X光片看來,忽然間整片都是白色的,就是表示已經,生命現象已經到達了危機,在那當時就是等於,敗血症開始現前了,體內感染了,整片肺都白了。

我們的大醫王,整個全體團隊還是再凝聚起來,每天每天都是這樣,為了生命在搏鬥。好幾十人在那個空間,這樣擠得滿滿的,一天兩次的會,報告如何治療、如何用藥,一直用到真真正正,是鑽石(級)藥品,很貴!這(種藥)能預防病毒,一支藥十五萬(元),這十五萬(元)要一天用兩支,三十萬(元)。命不是用錢來評估,該用就要用。像這樣,那種良能,為了搶救生命。

我們的醫生就這樣分享,他說,每一位大醫王就如船師,為了病苦、傷病的人,要如何將他拉拔,度過生死河。用佛法來比喻他的使命。多少團隊,一大團隊為了搶救,一個人的生命,何況是十二個呢?這樣前前後後,這十三位當中,一位到了醫院,幾天後,她就是已經,到院就已經宣布沒辦法,一直顧到第三四天後,她就往生。活下來的這十二位,也是完全很嚴重,想想看,有多少人在搶救。實在說來話長啊!

那種寸寸秒秒的時間,寸寸的地方擠滿了人,機器,葉克膜(編按:體外循環維生系統,ECMO),這樣用了一段很長的時間。葉克膜就是代替他的生命,生命線上若不是很急需要的,不會用到葉克膜。反正全身都是管,整個床邊都是,要多少人去照顧這個儀器,去操作,多少人在身邊?在短短幾尺寬,擠了十四個人,又周圍都是儀器。所以,寸寸地方,分分秒秒,無不都是為了這個人,在生死河拉拔,真的是發揮了這一分守護生命。用佛法,用在這種傷與病,生命內外的搶救的方法。

所以說,初發心一念勤修,一群的大醫王,就是醫療團隊、白衣大士、麻醉等等,全部,以及藥師,全部,營養師,全部要合起來,一大群人,大家盡他的本領、盡他的使命。這種勤修,不斷不斷要再去了解,到底還有什麼藥,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方法,這種「一念勤修向正道」,用正確的方法,來搶救一條條的生命。終於在昨天(編按:二0一五年十一月一日)已經全部,粉塵爆的病患全部出院了。

要出院,我們又是這樣去他家,看他的環境,沒有安裝冷氣的地方要安裝,空間要如何消毒,有障礙的空間如何補填起來、要修整好,讓它無障礙、無感染,要有冷氣。我們還必須到,每一位患者的家裡,去看他的環境、的地方,這實在是很用心,愛的能量,能量真的是很高。所以說,修行,沒有一項不是在修行,我們要用心,時時刻刻要很用心。

所以說,我們人生都在險道上,這險道上,我們要怎麼走?步步踏實。有的人很懵懂,偏偏走在險道上,也要有一群人如何時時提醒著,如何時時將他保護著,所以在險道上需要有導師,需要有帶人的人。所以人間道上需要有佛、需要有菩薩,佛的教法一定要在人間,這樣讓我們能走過險道,很平坦,免得再不由自己,四生六道的輪迴,所以我們一定要將法聽清楚。

所以,前日的(經)文,導師「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所將人眾,中路懈退。」

善知險道
通塞之相
將導眾人
欲過此難
所將人眾
中路懈退
《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這是前天,但是在這當中,「白導師言」,前面的(經)文,「白導師言」,走這麼久了,我們大家很累了。

白導師言
我等疲極
而復怖畏
不能復進
前路猶遠
今欲退還
《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而復怖畏」,不只是累,也是很怕,因為我們無法再走過去了,因為前面的路還那麼長,大家很累了,向前的路那麼長,還要再走,我們也很怕,所以想要這樣停下來。這是昨天我們說過的。

下面接下來就說,「導師多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

導師多諸方便
而作是念
此等可愍
云何捨大珍寶
而欲退還
《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大家的目的,經過這個險路的目的,不就是要到珍寶處嗎?就如很多人,以前說要去探險,為什麼要探險?因為前面有寶,甘願走過,一段險難的道路去尋寶。以前常常有這樣的電影,現在我就不知道了。這就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要找到,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必定就是要走過這樣的路。要不然,我們這個路,是長長久久、生生世世在走,我們現在為了要,找出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必定要走這樣的路過來。

所以,導師就這樣想,用很多方便來,要如何讓這些人能再提起精神,再向前走。所以「作是念:此等可愍」,這些眾生實在是,很可憫、很可憐,為什麼明明知道,人生就是這麼的危險,失去一念,那就是步步皆錯,還是要再墮落?明知這種的險道,為什麼不謹慎走,就能走過了,為什麼要停下來呢?「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為什麼到半路要停?再半路,再進一步,就能到珍寶處了,為什麼不願意向前呢?

這是眾生覺得,這條路還很長、還很遠,所以他生起了懈怠、怖畏的心,不勇猛向前走。

所以,「眾生畏佛功德寶處之遙」。

眾生畏佛功德寶處
之遙遠難求
將欲棄捨
而退墮於生死海中

所以,那是很難求,我雖然要求,求與佛平等的知見、智慧,我很想要求,但是距離還這麼遠。從凡夫地來看佛的境界,當然就是還很遠,不過,你若是不向前前進,永遠都在五道的這一邊,無法到佛的境界去。但是眾生就是生起了畏懼,畏懼佛的功德,寶處,是還那麼的遙遠,真的要求,很難求。所以「將欲棄捨,而退墮(於)生死(海中)」,甘願不如歸去。這就是再墮落了。

所以「導師多諸方便」,譬喻佛的權教巧妙。

導師多諸方便:
喻佛權教巧妙
運多方便慧
擬於火宅門外
設三車
方便中開三
四意具足
故多方便

運用很多種方法、智慧,這種方便的智慧,如何趕緊再來鼓勵大家。所以「擬於火宅門外設三車」,如那位大長者,在火宅外面設三車,三輛車,「方便(中)開三」,就是這樣跟大家說,過去你是這樣修行,未來你應該要再向菩薩道走。前面的羊車、鹿車,已經都排在這裡了,但是這裡還有大白牛車。你們看,這個道理就如小道理,你獨善其身,排出來給你看,這是大道理,現在你要聽的,自己能自度,又能度他人。

所以在火宅外面設三車,佛陀來人間就是這樣,在火宅外面設三車,能夠大車在面前,大家若能知道,回頭看,火宅已經焚燒起來了,向前走,就用大車自度度人。用這樣的譬喻方法,來開三(乘),具足四意,「四意具足」,所以用「多方便」。

「四意」,是佛陀開方便法,用四種心意。

四意:
一、平等意:本懷
二、別時意:五時
三、別義意:機教
四、眾生樂欲意:
隨循根宜

就是,第一、眾生平等。佛陀所覺悟到的道理,就是眾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應該要從我自己成道之後,遍虛空法界,這麼遼闊、靜寂清澄,這種道理,應該要讓大家都享受得到。

但是考慮到沒辦法,因為眾生的根機,不是有辦法接受,所以他就要用第二種方法,就是「別時意」,那就是用「五時」。「華嚴」就是本懷,佛陀的本懷,已經體會到這個境界,佛陀的本懷。但是,評估眾生無法接受,所以他就要「五時」(施教)。後來就要開「阿含」、再來是「方等」、再來「般若」,再來就是「法華」,這「五時施教」,這叫做「別時意」。

第三、「別義意」,那就是隨順眾生的根機,隨機逗教,這就是佛陀一生教育弟子,不離開這樣的方式。

第四,那就是希望眾生樂欲,隨順眾生的根機,讓他們能這樣循循善誘,好好接受,到了最後的究竟安樂處,真正到達究竟的地方。所以這就是佛陀的施教,用四種心意,佛的本懷,這樣來設方便法,以方便循循善誘,教育眾生。

佛陀用心良苦,「而作是念:此等可愍」。

而作是念
此等可愍:
愍眾退心
所以作念
此諸小機
甚可憐愍

佛陀,他的本懷,看到這些眾生,在這個地方停滯於自己,不願意再展開心胸,法入心來,再度他人,不願意這樣,所以佛陀覺得大家怕,怕菩薩道入人群,佛陀也是起憐憫心。「愍眾退心」,不精進就是退,就是這樣而已,就是要再向前前進,羊車、鹿車,應該要再選擇大白牛車,大家在那裡躊躇,所以佛陀起憐憫心。

所以作是念,「此諸小機,甚可憐愍」。「憐愍」就是表示,「哎呀!怎麼這麼可憐,這樣說、這樣說,你怎麼都聽不懂?」心也是會覺得很灰心,但是我們不能說佛陀灰心了,不過,還是再接再厲,雖然教得很累,但是還是要再接再厲。這是佛陀起憐憫心,看這些眾生怎麼這麼遲鈍,怎麼這樣教不會呢?只是執著在自己,沒有想到別人呢?心量怎麼這麼窄呢?怎會習氣這麼執著自己?所以佛陀也是很無奈。「云何捨棄佛乘大寶藏」。

云何捨大珍寶
而欲退還:
云何棄捨佛乘大寶
於中路而欲退轉

怎麼不懂得要再向前走,要在中路這樣停下來呢?這實在是很可惜。

佛陀絕對是不願意放棄,所以「作是念已」,就是這樣,「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

作是念已
以方便力
於險道中
過三百由旬
化作一城
告眾人言
汝等勿怖
莫得退還
《法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

看到這段(經)文,終於心開了。一直走在險道,險道、險道,無處可以停下來,其實,聽的人很累,說的人也很累,一直就是這樣退大向小,怖畏驚恐,不敢向前,這實在是很無奈。但是,佛陀來到這個地方,開始就是有心要如何讓這些人,恢復他的疲勞,所以「佛作如是心思念已」,這樣心念,想想看,還是用權巧方便,三乘的力量。

作是念已
以方便力:
佛作如是心思念已
權以三乘方便之力
導師念而愍之
此即其方便智

所以導師將這個念,心念,就是憐憫眾生,造作這麼多的業力,在五道生死輪迴,真的是可悲憫。好不容易已經是,進到聲聞、緣覺乘了,自己已經知道道理了,既然到這裡,怎麼可以半途而廢呢?這些人應該要發大心,投入人群去度眾生,將自己歷練得心很自在,去來自如,將自己的心歷練到,有辦法抵抗外面這些無明煩惱。

常常(聽)說,身體較弱,抵抗力較差,所以會被不好的細菌感染了,這就是我們的體質不夠強健,所以我們應該要體質養好,才能撥開很多的病毒。同樣的道理,我們要磨練我們自己的心念,要磨練我們的心念,就是要在人群中。所以導師也是這樣,以是念,也是同樣要有這樣的念,才不會將他們放棄,希望人人要再用心向前前進。

總而言之,學佛,我們要用心,時間是不會等待我們,我們要一直向前走,我們若是有懈怠,有怖畏,我們這樣就停下來了。所以導師、佛菩薩憐憫之心,他還是不會放棄我們。既然醫師不會放棄病人,病人就能健康度過,他生命的難關,所以,幸好有導師不放棄,幸好醫師不放棄。

總而言之,我們人人如病患一樣,我們就要靠醫師來為我們用藥,來指導我們,給我們保護、保健之道,保護我們健康的道路要如何過。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20126《靜思妙蓮華》珍寶難求 將欲棄捨(第1076集)(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