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20411《靜思妙蓮華》 內祕菩薩 外現聲聞 (第112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20411《靜思妙蓮華》 內祕菩薩 外現聲聞  (第112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
發表主題: 20220411《靜思妙蓮華》 內祕菩薩 外現聲聞 (第112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20220411《靜思妙蓮華》 內祕菩薩 外現聲聞  (第112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周一 4月 11, 2022 8:27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20411《靜思妙蓮華》 內祕菩薩 外現聲聞  (第112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20411《靜思妙蓮華》 內祕菩薩 外現聲聞 (第112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20220411《靜思妙蓮華》 內祕菩薩 外現聲聞  (第112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Empty周一 4月 11, 2022 11:45 am

20220411《靜思妙蓮華》 內祕菩薩 外現聲聞 (第112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小機求小乘法,懈怠退大乘願,佛諸方便權巧,潛通引誘化度,令眾生入佛慧,不思議解脫法。」
⊙「知眾樂小法,而畏於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隱大顯小,以是方便,度無量眾生,令得成就出世之道。
⊙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所化之眾雖則樂小,於一乘道而生懈倦,漸以此法而誘進護念佛慧。
⊙「小欲」:示求小乘。「懈怠」:示退大乘向小諸大弟子,方便權巧,潛通密誘,化諸眾生,令入佛慧。
⊙於斷惡修善之事不盡力,名懈怠者,滋長染著,亦名懈怠。心不勇猛,需益友四攝說勤所對治。
⊙懈怠者,眾行之累。居家懈怠者,則衣食不濟,家業不興。出家者懈怠,則不能出離生死之苦。
⊙ 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求自利利他圓滿佛果之菩薩眾大行。內則秘藏菩薩之行,外則示現聲聞。雖小志之人恆欲懈退,然漸教之終令作佛,此即為內秘菩薩行,而外露聲聞形。
⊙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外作聲聞行,厭離生死,內心實自菩薩遊戲神通,淨佛國土。
⊙令眾生少欲厭生死,以淨眾生之心 實即為,自淨其心之佛國土。

【證嚴上人開示】
「小機求小乘法,懈怠退大乘願,佛諸方便權巧,潛通引誘化度,令眾生入佛慧,不思議解脫法。」

小機求小乘法
懈怠退大乘願
佛諸方便權巧
潛通引誘化度
令眾生入佛慧
不思議解脫法

修行,大乘法,辛苦啊、難修啊!要修大乘法,要立下堅定信心,但是確實,大乘教法,佛陀這麼教,不是獨善其身,必定要兼利他人,甚至要入人群,不受人群的煩惱、無明污染到,這種「出污泥而不染」,蓮花的功夫,我們必定要有。佛陀的弟子群中有這樣的弟子,就是隱祕著他的菩薩精神,現著聲聞的形態,和聲聞小乘法的人相處在一起。他知道小乘人,修行根機還未到達,那就不用再向他說大乘教法。這也是佛陀,在〈方便品〉、〈譬喻品〉,都有這樣說過。要有大信心、大根機的人,堪得接受,歡喜接受,願意去付出,身體力行的人,才跟他說大乘法的大道理。若是不堪接受,也不願發心,這樣的人,我們就不用很勉強他。因為你讓他承擔大任,說大法,他擔不起,反而他會毀謗,反而他在這法上傷了自己,也會謗法,這在過去的,〈方便品〉、〈譬喻品〉,都有兼說到。這是佛陀的智慧來觀機逗教,講道理不困難,要應機逗教才是很困難啊!

所以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也是同樣這樣,他學佛的方便教法,他都完全收納進來。平時在外面做佛要做的事,講佛所講說的法,若進到僧團裡面,他就是隱祕菩薩行,現出了他與一般的聲聞,小根機的人都是同樣。在僧團中六和敬,同做同生活,這就是僧團的典範。

佛陀還是一直在讚歎,現在的(經)文中,佛陀的讚歎,以及為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授記了,未來成佛的功德,再一次用偈文,讓大家重複再聽,再了解,了解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就是這樣隱藏著大乘,在菩薩行裡。在僧團就是擔心,擔心周圍的人在修行,若是向他們說到大乘,他們會脫離他,無法與他們合群。

所以小乘,小根機的人,就是畏大乘法,這個小根機會畏懼大乘法,那就是「懈怠退大乘願」的人。他若沒有這麼的發大心,你向他說大法,他就會煩惱,他會怕。你讓他去承擔,他就要退失,連修行,他都會不敢修。所以「小機求小乘法」,這樣的人,就是較不願意在外面活動,不願意入人群中去,不願意與人群會合,耐心用法化度,就是每項都不願意,所以這就是「懈怠退大乘願」。儘管他們想要修行,接受佛法那時,也是有心想要成佛,也是會羨慕菩薩,菩薩能入人群中,也是有這樣的羨慕,也是有想要學,但是一段時間過後,他就「懈怠退大乘願」。佛陀在世,弟子群中就有這樣,何況我們現在呢?所以佛陀為了所有的眾生,不要讓他嚇到,這樣退失大乘法,所以他就這樣一步一步,循循善誘。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就是學佛,學佛種種方便的權巧,這樣「潛通引誘」度化。潛通,就是要與大家共同,處眾入群,在群眾中讓大家不知道,不知道他有這樣的才能,不知道他有這樣發這麼大的心,在外面度化這麼多人。

他將他的才能這樣潛藏著,在群眾中這樣與大家通達,和大家沒有障礙。我們不是說過,沒有障礙,在群眾中沒有障礙,也不會讓人排斥他,說:「你是修大乘行的人,你與我不同道在走。」不會受人排斥,所以他能這樣這麼寬而柔,而和睦,而在人群中這樣「潛通引誘」。和大家能這樣,共同在這個小乘聲聞群眾中,方便來引誘化度,慢慢地來影響,一步一步來誘引,能入人群去度眾生。這是佛陀的心願,一大事的心願,這樣「令眾生入佛慧」。希望人人能接受到佛的智慧,與佛同等,能夠「無上正等正覺」,將我們人人本具真如本性,發現出來,將這個真如本性,能在人群中不受污染,發揮我們的真如智慧。這就是期待人人,都能夠入佛的智慧,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開啟出來,我們發揮,發揮我們人人都能入人群中,度化眾生,而不受眾生所污染,不受無明、煩惱來障礙我們。這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利用佛陀的教法,學會佛陀的方便法,這樣「潛通引誘化度」。這種的能耐,希望人人,修行者每個人,都能「入佛慧」,與佛慧平等,這就是他的心願。

所以「不思議解脫法」。讓大家能夠體會到,人人都能解脫,人人都能夠不用受到這些,無明、煩惱來複雜我們的心。何必煩惱放在我們的心呢?眾生就是無明,眾生就是有病,醫生就是要醫眾生的病,不是與眾生同樣病。醫生要保護自己,要有抵抗力,醫生不可以去治病時,被病人感染了。同樣的道理,我們眾生有病了,眾生的病就是煩惱、無明,煩惱、無明就是要用法藥來醫。法的藥,就是需要有大醫王,大醫王就如諸佛菩薩,知道這個法藥,能對治眾生煩惱病,我們是要用法藥,給煩惱的眾生服用,這,要用藥的大醫王,若再與眾生感染到煩惱病,要如何來度眾生呢?所以我們必定要入佛智慧。佛的智慧是不可思議,這種不可思議的智慧,正是我們要學的。這有困難還是沒有困難?一點都沒有困難,很簡單,人間做得到。

就如在塞爾維亞的時間,(2016年)三月十一日,那一天,波士尼亞,沙馬奇(市)的市議長,他來看志工菩薩,同時也帶來了,翻譯好的塞爾維亞文慈濟簡介,將慈濟簡單的介紹文宣。他這樣專程送來,真的是那一分的情是誠意的情。他這樣,才回去幾天而已,又再來了。慈濟人看到市議長又回來,大家很歡喜,接受他翻譯好的,塞爾維亞的慈濟簡介,大家更歡喜,趕緊就來向他報告,(三月)十日這一天,是塞爾維亞報紙報導,用整個版面來報導,慈濟人在當地所做的一切,慈濟人也再向他說,塞爾維亞的(副)市長,與他們見面,與我們這些志工菩薩見面,同時也提出了他們,中南部有十個城市,已經都淹水有災難,希望慈濟人,能幫助他們那裡受災的人。

我們有答應他們了,甚至約好在十六日,他們要到那些城市勘災,就是有十個城市有水災,希望我們慈濟人能去幫助。市議長聽了,他就說,若是要去那個地方幫助,要很多車來運送物資,市議長說,他願意,提供這些運輸工具;這是市議長這樣表示。他也是很友善,這是他的隔壁的國家,我們這些慈濟人還停留在那裡,十多人在那裡,要承擔這麼重的工作,他願意再次付出,這個運輸的工具,他也是很歡喜。慈濟人很感恩,市議長一直都是在陪伴,一直都是在幫助,慈濟人對他的感恩。

又開始計畫,就是在那裡,現在我們在幫助這個地方,那個難民委員會,向慈濟人再提出,看到現在停留在中繼站那裡,進退不得,這些難民有三百多人,這三百多人的生活。又是看到在餵母乳的媽媽,已經沒有奶水了,那就是失營養。失營養,沒有奶水,孩子這麼小,向慈濟人要求能夠買奶粉,來為他們,孩子的營養要補充。這慈濟人也趕緊去採購奶粉。這些難民委員,也是看到慈濟人這麼好,他們也用一個空間,讓媽媽能夠餵奶的地方。又再騰出了,要如何讓志工來幫助他們,要補充營養的空間,他們也就再去借廚房,希望這個食物(調理包),要將它加熱,給那些難民享受到,有這樣熱騰騰的吃的東西。

看到這些人在那個地方,這樣在付出,這麼遠、這麼長的地方,在那個地方住十幾天,所過的生活是這麼的辛苦,慈濟人很甘願、很歡喜,在那個地方付出。不只是為了難民,當地有大雨,淹大水,在中南部,他們也是答應,他們也願意要去勘災。波士尼亞的市議長,也願意再次協助交通工具等等,你們想,不就是不可思議啊!發大心、立大願,願意付出,既然在那裡付出了,不惜辛苦。不是認為,「我預算十天,十天,我就要回去了」。回去的人,已經一批回去了,現在又是陸續的人又來了,在那個地方還在等待交班的人,也是要這樣慢慢地帶,慢慢地交班,慢慢地,人手足的時候,才能再去做這麼重的工作。

所以說起來,這就是菩薩,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願意做,做得這麼歡喜,「令眾生入佛慧」,這就是菩薩入佛慧。他們的智慧,他們願意付出,現在眾生最苦的時候,逃難,進退不得,在那個地方,飢餓受寒的時候,就要像佛的心、菩薩的願。他們在那裡,以佛教徒的身分,這個大團體,用這樣的愛、這樣的態度在付出,讓當地,是東正教,另外一種宗教,現在願意這樣與他們合作無間,互相就是這樣的尊重。

所以說來,眾生,人人的愛是平等的,只要你,大家有那個誠意,會合起來,救度眾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要很多人共同去付出。所以佛陀的心願,是要啟發人人的心,人人都要有如來本性,我們的真如本性,大家啟發起來,大家走入人群去,大家願意無私地付出,力量就會很大,不可思議,讓苦難人能夠解脫。

這也就是,一直在看佛陀的教育,方便權巧,「潛通誘引化度」,看到他們,難民委員看慈濟人這樣的愛,他們也在中繼站,也趕緊騰出一個空間,讓這些哺乳的媽媽,要如何來調配,要如何餵孩子,這給她們一個寬闊許多,更有人性,那分愛的功能。他們開始一直在陪伴了,當地的人,愛心也已經一直啟發起來,也投入、願意付出。這幾天他們都在下雨,志工入倉庫去,看到裡面也有水。這麼忙,他們就要趕快,及時將東西趕緊提升起來,地板濕,東西不可以淹到水。想到現在留著十幾個人在那裡,又要做外面(發放)的事情,又要幫助難民,讓他們有熱騰騰的東西可吃,又要打掃那個大空間,實在看了很不捨。不過,看他們還是面帶笑容,一點點煩都沒有,這就真的是入人群不受障礙,做任何事情,不怕辛苦,付出,做就對了。這說來這麼簡單,其實是「不思議解脫」,他們已經很解脫了。大家都是老闆,到了那個地方,願意做這些事,實在是不簡單啊!就是不簡單,才能感動人。人間菩薩的道路,就是這樣走過來,只要你甘願做,甘願就不困難了。雖然不簡單,但是甘願就不困難。

前面的經文這樣說:「知眾樂小法,而畏於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

知眾樂小法
而畏於大智
是故諸菩薩
作聲聞緣覺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剛剛說過了,大乘,發大乘心,佛的弟子知道,還有這麼多人畏懼大乘,不敢接受大智,他只要樂於小法。這些菩薩,他們還是一樣,他們就隱著,同樣與大家「作聲聞緣覺」。雖然發菩薩心,但是他們隱藏他們,內祕是菩薩,外現是聲聞,這再下去的(經)文,還會讀到。內在是菩薩的心,外在是現聲聞、緣覺的相。

「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

以無數方便
化諸眾生類
自說是聲聞
去佛道甚遠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自己說:「我是還差很遠,差佛很遠。佛道,我還不了解的還有很多,我和你們一樣,我們大家要認真、我們要精進,我們要用功,我們從佛陀的聲音聽來,我們用心來了解。」所以「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自己表達我對佛法的了解,還差很遠,所以我們大家要共同努力,要來精進。這就是已經發大乘心的人,他就願意放下身段,現出與大家都一樣,這樣求佛道。

下面的(經)文再說:「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

度脫無量眾
皆悉得成就
雖小欲懈怠
漸當令作佛
內秘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
少欲厭生死
實自淨佛土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這段(經)文不就是顯現出來了,就是這樣隱藏著,菩薩,現出聲聞的形態,與大家在一起,這樣來度,度更多人能與我們在一起,能聽我們的話,我們慢慢誘引、接近他,這樣也能「度脫無量眾」。這種小乘根機的煩惱,要如何將他打開,讓他打開心門,面對大乘,願意入人群中去。這就是要很用心。要救度眾生,不是自己就有辦法,必須度這麼多人共同去付出。所以,這段(經)文,已經開始來講說這個「度」,要如何度小乘人。

「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

度脫無量眾
皆悉得成就:
隱大顯小
以是方便
度無量眾生
令得成就
出世之道

要如何才能成就呢?那就是「隱大顯小」。隱大乘法,我雖然了解大乘教法,雖然我發心立願要入人群去,但是這個話,不是向我現在的同群者能說的。所以因為這樣,他就要隱大顯小,現聲聞身,其實他內心,已經發大乘心、立大願。所以「以方便力」。我自己有這個心願,我也希望人人要有這個心願,所以我要學佛的方便法,這樣與大家,在一起的人,大家共同聽得懂,共同起好樂的心、歡喜心,共同發心修大乘法,所以「(以)是方便,度無量眾生」,這就是想出方便法來。

「令得成就出世之道」。小乘只是一個方便,引導你入這個法門來而已,真正入法門、得寶藏,應該要再深一層,所以用心來誘引。看看貧窮子,大長者也就是這樣,現出了與這位貧窮子一樣,身上要穿著垢穢的衣服,然後拿出除糞的工具,去接近那位貧窮子,去跟他一起如何來打掃,慢慢才接引他靠近到家的門前來,再慢慢接引他,把他引入門來,讓他看這麼堂皇、這麼莊嚴的境界。開始現出了,指示他裡面的寶物很多,讓這位貧窮子,慢慢慢慢培養這個愛的心。

所說的愛,就是愛道;有希望,「這些寶貝若是我的。」這就像大家,「我若能通達這麼多的法,不知有多好!」開始才向他說:「有啊,來,進這個寶藏倉庫來,這些東西原來就是你的啊!」「為什麼是我的呢?」開始這位長者就說:「因為你是我的兒子。」

看,這就是這樣,一段一段來接引,因為我們人人,都是佛陀教育我們,教育出我們真如本性現前,我們自己就有這個潛能,我們自己這個潛能發揮出來,同樣是能入人群,人群中的法,寶藏都在人群裡。人群是菩薩的道場,人群是菩薩的「大藏經」,所以菩薩從人群大藏經中,成長慧命,體會佛陀的覺性。其實這就是這樣走過來的路,所以就是這樣,聲聞樂小法。

「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

雖小欲懈怠
漸當令作佛:
所化之眾雖則樂小
於一乘道而生懈倦
漸以此法而誘進
護念佛慧

雖然這些人是這樣小欲,就是獨善其身,用種種方法來引導他,讓他慢慢,願意脫離這種人間的無明,打開心胸,能走出一條康莊的大道。所以,雖然現在這些人,還是「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雖然是這樣,只要我們用心接近他,只要我們用心去指導他,要有耐心,同樣的,漸漸的他也能了解。所以,「所化之眾,雖則樂小」。雖然大家都樂小,認為自己解脫就好了,但是「於一乘道而生懈倦」。真正這條路,自己能解脫,也能帶人解脫,「這條路太難走了,人多,很複雜,我不如走我自己的小路」,這種就是小乘、懈怠的人,對眾生的苦,一點都不關心,只顧自己,不顧別人。

所以,這樣的人,「漸以此法而誘進護念佛慧」。像這樣的人,就要好好用心來培養他,漸漸漸漸誘引他進來。這就是在保護他,保護這些小乘法的人,不要做不到就斷善根,我們要讓他的善根保存著,這樣用心接引。要當菩薩,就是要有這麼微細的心,要有那麼大的願,要度眾生,又怕讓眾生的善根斷了,所以要很細心,慢慢慢慢誘引、接引。

小欲:
示求小乘
懈怠:
示退大乘向小
大弟子方便權巧
潛通密誘
化諸眾生
令入佛慧

小欲,就是表示小乘。懈怠,就是表示退大乘而向小乘法,「諸大弟子,方便權巧,潛通密誘,化諸眾生,令人入佛慧」。本來發大心,一個念頭一起,無明一動,就是這樣就起了煩惱心,這就是退大向小的人。諸大弟子,方便權巧,裡面也有很多已發大心的人,就是為了要與這些小乘作伴,所以他就「潛通密誘」,大心菩薩,我們就自己已經發菩薩心,也已經到菩薩的等級了,我們自己就這樣隱祕下來,跟他們作伴。所以「化諸眾生,令入佛慧」。這樣一步一步與他們作伴,一步一步牽他們。他說怕,我們也跟他說:「是啊!我也很怕,來,我們一起這樣走過去。」這就是要用心。

所以「於斷惡修善之事,不盡力,名懈怠者。」

於斷惡修善之事
不盡力
名懈怠者
滋長染著
亦名懈怠
心不勇猛
需益友四攝
說勤所對治

我們對自己心的煩惱無明,不想要斷;「修善」,入眾生、人群中去結善緣的事,我們不想要盡力,這樣叫做懈怠者。因為「滋長染著」,他在這當中,心有所染著,受到煩惱無明將他染著了,所以他嚇到了,自己自我封閉起來,這就是懈怠的人。這已經是「滋長染著」,這個染著的無明,在自己的心,會一直一直增長起來,叫做滋長染著,不斷會一直產生。無明既生起,善(知識)再怎麼勸,都勸不來,還是執著他自己,這就是滋長染著,這叫做懈怠。

「心不勇猛,需益友四攝」,四攝法來度他。勇猛精進不夠,所以需要有益友,好朋友來教導他,來度他。「四攝」,大家記得嗎?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個四攝方法來接近他,來勸誘他,來度化他,所以就是要在這樣的群中,來付出。「說勤所對治」。勸他:「我們要殷勤精進,難得佛法,難得人身,時間不要空過,大家要好好精進。」

所以,「懈怠者,眾行之累」。

懈怠者
眾行之累
居家懈怠者
則衣食不濟
家業不興
出家者懈怠
則不能出離
生死之苦

若是懈怠,就是要精進行所累贅,這就是懈怠的心。我們的懈怠心若起,我們要精進就容易被阻礙,自己阻礙自己,自己障礙自己。居家的人,「懈怠者,則衣食不濟」。家裡若有懶惰的人,家裡的生活就會有問題,所以居家的人也要精進,做家業要很振作起來,家業才做得興盛。若是懶惰,這就是障礙家業興盛。若是修行,出家修行者懈怠,「則不能出離生死之苦」,這是一定的道理。

「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

內秘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
求自利利他
圓滿佛果之
菩薩眾大行
內則秘藏菩薩之行
外則示現聲聞
雖小志之人
恆欲懈退
然漸教之終令作佛
此即為內秘菩薩行
而外露聲聞形

就是「求自利利他,圓滿佛果之菩薩(眾)」,叫做大行者。這種大行,他內祕,內心隱祕著,已經是在行菩薩道的人,外行與大家都一樣,但他已經是「自利利他,圓滿佛果」,這樣的人叫做菩薩大行。「內則祕藏菩薩之行,外則示現聲聞」。雖然內在,他就是心靈豐富,但是外在,他縮小自己。

「雖小志之人,恆欲懈退」。有的是這麼小乘的人,很消極,只想要獨善其身。雖然這些人是這樣,只要有大心,殷勤精進的人來與他接近,所以「漸教之終令作佛」,只要有這樣的人,願意常常與他在一起,常常來勸誘他,這樣這小乘教的人,他也慢慢會打開他的心門,慢慢也會培養他的大乘心。有時候在做事,「拜託你啦!來幫忙我一下。」叫久了,他也會來幫忙你,幫忙久了,他也覺得這樣做很輕鬆。你看一些環保菩薩也都說:「以前閒著沒事,這裡也病,那裡也痛,現在做環保之後,我樣樣都很快樂,身體很勇健。」也是很多人這樣說。所以做了,他就起歡喜心。「此即為內祕菩薩行,而外露聲聞形」。這就是發大心的人,他放下身段,縮小自己,走入這種小乘法的,修行者群中去。

「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

少欲厭生死
實自淨佛土:
外作聲聞行
厭離生死
內心實自菩薩
遊戲神通
淨佛國土
令眾生少欲厭生死
以淨眾生之心
實即為
自淨其心之佛國土

其實修行,「少欲厭生死」。其實是在清淨我們的佛土。「外作聲聞行,厭(離)生死」。就是這樣要跟大家說:「我怕人間無常、苦、空,所以我願意修行,我要斷諸煩惱。」這是現這個聲聞行。「生死輪迴苦不堪,我現這個聲聞行,聽佛的聲音,了解佛的道理。」其實,了解之後,內心「實自菩薩遊戲神通」,其實都了解了,已經發大心了,同樣遊戲在人群中,不受人群污染,我雖然是聲聞,但是我在人群中,不受人群所污染。

所以「令眾生少欲厭生死,以淨眾生之心」。要保持,大家出家修行,要首先從厭生死開始這樣修行。其實,這就是在淨眾生之心,眾生第一步,要脫離生死,第一步就是要這樣走。所以「實即為,自淨其心(之)佛國土」,這就是我們學佛要用心的。真正是人間菩薩,應該是在人群中,修行雖然現聲聞相,看起來是小乘,其實我們必定要不畏大乘,不畏懼大乘法,要入人群,不受人群所染著,這就是一大乘法,大家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220411《靜思妙蓮華》 內祕菩薩 外現聲聞 (第1129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