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靜思妙蓮華》 羅漢漏盡 修淨梵行 (第1143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破除一切煩惱,名漏盡阿羅漢;修淨法具梵行,聞佛開示四諦;體解大道實法,解脫安住寂靜;皆得無量義法,獲安隱淨樂土。」
⊙「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㝹樓馱、離婆多、劫賓那。」《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其五百阿羅漢:阿羅漢:小乘極果有三義:一、殺賊:滅煩惱賊之意。二、應供:修淨行,當受人天供養。三、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優樓頻螺迦葉:木瓜林,在此林下修道,故以名之。僧團中護四眾,供給四事,令無所乏,最為第一。
⊙伽耶迦葉:伽耶此云江,祈禱江神得此子。那提迦葉:那提此云城,祈禱城神得此子故。
⊙迦留陀夷:此云黑光,亦云麤黑,顏色黑而光故。
⊙優陀夷:此云出現,以日出時生故。
⊙阿㝹樓馱:或云阿那律,此翻無貧,因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果報充足。梵語阿那律陀,華言如意。謂其於過去世,以一食施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受如意樂。
【證嚴上人開示】
「破除一切煩惱,名漏盡阿羅漢;修淨法具梵行,聞佛開示四諦;體解大道實法,解脫安住寂靜;皆得無量義法,獲安隱淨樂土。」
破除一切煩惱
名漏盡阿羅漢
修淨法具梵行
聞佛開示四諦
體解大道實法
解脫安住寂靜
皆得無量義法
獲安隱淨樂土
「破除一切煩惱,名漏盡阿羅漢」。修行,人人都是要修破除煩惱的方法,到底是什麼樣能讓大家,直接用來破除煩惱呢?無體、無形,只有道理而已啊!已經說很多的方法,也用很多的道理,來講解、譬喻、引述等等,但是我們聽,有入耳嗎?有放在心裡嗎?遇到事情,我們有用到嗎?這修行要看在自己,要如何遇事,遇到事情,遇到人事物,我們能好好去處理,而不受人事物的煩惱,困擾我們心,這就是功夫,這就是去除煩惱。面對著世間事物,解不開的、讓我們不如意的,我們能平心靜氣去面對,不動到我們的心,過了之後,身輕心安,輕安自在,這就是已經去除煩惱了。我們在日常生活,我們從這個最根本的,自己來衡量一下,我們是不是,我們遇到事情,我們很輕安自在,這樣處理過了,我們不放在心裡讓我們煩惱,我們要趕緊回過頭來,在日常生活的正軌中來生活,這就是去除煩惱。
對治這個煩惱,從法的名稱上來說,那就是戒、定、慧。我們平常,若有按照佛法指導我們的,戒,戒就是防非止惡,大家聽了應該要記得,那就是防非止惡。不懂道理時,我們聽.聽了之後,我們真的要知道這個道理,若萬一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要用何方法,來預防這個道理。我們常常聽到在演習,在練習、訓練,預防萬一的時候,現在我們也常常聽到,不論是學校、或者是醫院,或者是公共場所,政府都會向大家說:「你們要好好用心,安全措施要如何做,三不五時就要做一次演習。」這就叫做「防非」,預防萬一。有形的演習,無形的呢?就是要提高警覺。這就是我們人人修行,與這樣相同,萬一外面有什麼境界來,我們若時時有提高警覺,我們就能確保安全,慧命不受損傷,這就是戒。戒,我們才有辦法心能定下來,心定,道心定,我們道心堅定,我們才有辦法得到慧,智慧成長。
這叫做漏盡。煩惱都去除了,所有的無明不會再復生,在我們的心裡。過去人生的錯誤,現在我了解了,我改變了,外面的境界不會誘引我的心態,我已經專心改好我的人生。我們在慈濟裡面有多少,看到這樣的菩薩,改變人生的菩薩,這已經心定下來了,外面的境界,不會再誘引他去犯錯。這就是定力,戒、定、慧,因為智慧,能讓我們分清楚,這修行已經進階段了。
這就是阿羅漢修行的過程,從凡夫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明,滿心無明,道理不明,所以,因為這樣,我們會有很多的煩惱,慧命一直就是被煩惱,將我們遮蔽住,我們無法回歸,我們人人真如本性,就是因為我們的慧命沒有增長,被外面的境界,將我們這樣覆蓋著。我們修行就是為了這樣來修,要如何撥開這些無明、煩惱,讓我們的慧命成長起來,我們的真如本性,能被我們發現到,這是我們修行最重要的。
所以,「修淨法具梵行,聞佛開示四諦」。這些阿羅漢就是要這樣,常常接受佛陀的教法,接受之後就要修行了,我們要修。佛如何教我們,我們如何生活,生活的境界,佛在世的時候,要弟子大家沿門托缽去,要養我們的生命,你就要自己去托缽、去化緣,不是只在僧團裡面,這樣跟外面隔絕,不是!
佛陀他就要大家每天出去,村莊、城市裡,去入人群,去化緣托缽,要去向人化緣、托缽,會遇到很多種的人,有的人會很恭敬來獻供,有的人態度就很不好,不只是態度不好,還開口罵人,種種的態度,種種的形色,面對著人間事物,這就是要讓我們,如何歷練心不起動,心能這樣保持清淨。所以,時時就要將我們心,保持得清淨,不受外面形形形色色來污染我們,這就是叫做梵行。「修淨法具梵行」,心很清淨,不會被外面的境界誘引我們,沒有動怒的心,沒有無明、煩惱的(生)起,沒有受外面欲念將我們誘引了,這都叫做淨法,這叫做梵行。道理若守得住,我們就做得到;道理若守不住,沒有什麼方法、器具,可讓我們修理我們的心。「修理」我們的心,就是要修行、要理解,法,就是讓我們理解,讓我們好好地來修。
「聞佛開示四諦法」。在這個僧團中,大家開始聽佛的四諦法,來了解人間的諦理,人間很多的道理。其實,「四諦法」裡面,在日常生活中,哪一個時間不是法呢?哪一項事物沒有道理存在呢?哪一件事情,人事物,沒讓我們困難到呢?哪一件事沒讓我們感受?這種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但是我們自己,要很懂得提起修行的心,修行是在很簡單,很單純、心很寬,所面對的,有事情,趕緊來處理,用寬大的心,道理,如何去退讓,如何再精進?這就是我們要修的。四諦法,這就是道,要如何來修這條道,能去體會人間的苦,要如何去滅除?這全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啊!我們體解大道的實法,所說的法,無不都只有一項,一真實法,這就是大道,就是菩提大直道,一真實法。
「解脫安住寂靜」。我們的心,前面很多的煩惱,說過的這些,其實無不都是,歸納回來佛的教法,就是要我們體解,讓我們身體力行,要去體解,若光是耳聞,就只是聲聞而已,聽、聽、聽,我們應該投入人群土,在人群中,去真正,將我們的身體與事物,真正的關係去體會,才有辦法去了解到,原來道理是這樣,原來事情就是這樣去替他解決,這樣去為他調解過來。無不都是大道,就是菩薩道。如何去利益他人,與這些人群合而為一,去體解大道,這是菩薩法。在人群中,我們時時解脫,不會受這事情將我們拖進去,「公親變事主」就很煩惱了。公親(協調人),要兩邊全都很平,心和氣,大家和好如初,這就是公親要做的。若公親做到變事主,是靠這邊?或者是靠那邊?同樣又與人對立,又在造作很多困擾的事情,若這樣就增添煩惱。我們修行就是要,「解脫安住寂靜」,我們的心就是要寂靜,人在紛紛擾擾的人群中,卻是心要常常保持寂靜,這道理很重要,要清楚。
所以「皆得無量義法」。《無量義經》裡面所說的教法,我們要很清楚,常常要利用,利用在這樣的法當中,自然「獲安隱淨樂土」。我們若能身、心,能在法之中,能夠時時聽來的,用在我們的身體行為,法永遠在我們的內心裡,自然我們破除一切煩惱,自然我們就「漏盡」。「漏盡」,才能從凡夫進階,成為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已經解脫了,在這個紛紛擾擾,粗重煩惱斷除的人,叫做阿羅漢。自然我們就能時時所修的,就是清淨法。再者,常常將這個「四諦法」,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離開我們的身心,看道理、明白道理、體解道理,入人群中能自利度人,這就是法。在紛紛擾擾的人群,心能靜寂清澄,這就是菩薩的境界,這樣就是菩薩,走入無量義的道路,那就是菩提大道。在菩提大道,紛擾的人群中,心還是安穩,還是付出無所求,身心輕安,所以「淨安樂土」,這是我們要很用心才體會得到,這就是法。
來,看看前面的(經)文:「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
於此眾中
我大弟子
憍陳如比丘
當供養
六萬二千億佛
然後得成為佛
號曰普明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佛陀開始一一來授記了,開始就是指名阿若憍陳如,憍陳如比丘。憍陳如,那就是佛陀的「四諦法」,第一位體會到的人,所以,佛陀初轉法輪,最初接法的人。所以現在較特殊的弟子,已經受記過了,舍利弗受記了,摩訶迦葉、迦旃延、目犍連等等,還有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也已經受記,這就是上根、中根,佛陀這樣將他分。現在彌多羅尼子,帶領著一群比較下根機的人,對富樓那,佛陀的讚歎有加,接下來就是,要向五百弟子來授記。但是這五百弟子,就是佛陀開始要講法,要講大法的時候,時間很長,《法華經》是談法,七年,再接下去還有《涅槃經》。所以法華、涅槃,總共是八年的時間,每一場的講經,人數不一定,有時千二百的弟子都在,有時是幾百個弟子在,有時很多人,有時人不多。所以在這一品的名稱,叫做〈五百弟子受記品〉,但是在經文裡面,是「千二百」弟子作是念,這數字不同,就是因為講經,在現場的弟子,就是那個數字本來就是不同,不過佛陀在這個地方,就先開始向憍陳如授記。
雖然有千二百弟子,心有這樣的念頭,其實應該就是多多少少,在聽法的道場裡。憍陳如就是第一個得佛教法,四諦法,他第一個了解的人,所以佛陀這次,就是(為)憍陳如,在其他的弟子中,為第一位得佛陀授記的人。開始授記了,那就是說要供養,未來要再供養六萬二千億佛。
我們剛剛說過了,(經)文中,「供養六萬二千億佛」。那就是要斷六萬二千億的煩惱。因為你長一覺,就消一無明。佛就是覺悟的人,你若能修行,在這事情無明、煩惱去除了,「我覺悟了!我了解了!」隨時覺悟,隨時就是即是佛。這就是我們,要每天面對著人事物,我們的無明、煩惱隨時要斷除,隨時斷除煩惱,隨時我們即是佛的覺悟。這說起來,擔心大家(覺得)很深,不過,以事相,佛陀就說要供養六萬二千億佛。
供養的意思就是「隨順法」,佛陀怎麼教我們,我們就要怎樣來修行。你怎麼修行,就是怎麼體悟佛法的道理;你體悟佛法的道理,自然消除了凡夫無明的煩惱。數字用這麼多,其實就是我們人人,有很多無明、塵沙煩惱,所以,「六萬二千億佛」,就是要斷,「六萬二千億的煩惱」。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面對到所有一切的煩惱,就是要遇到時,我們有辦法處理,馬上將煩惱、無明去除了,我們的心回歸清淨,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方法。所以聽經,字字句句無不都是法。
所以,十號具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這些我們都常常在念,每一個名號無不都是佛的德行,所以我們也就要時時用心。「十號」,佛他的德行就是要這樣修,修到這樣的德來,才有這樣的號,所以功德圓成,這個名號就出來了。
下面的(經)文,這樣再說:「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㝹樓馱、離婆多、劫賓那。」
其五百阿羅漢
優樓頻螺迦葉
伽耶迦葉
那提迦葉
迦留陀夷
優陀夷
阿㝹樓馱
離婆多 劫賓那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現在就標出了五百阿羅漢,就是這個階段,佛陀開始在講這段(經)文的時候,有這些人,五百阿羅漢在座,先列出這些人的名出來,這五百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小乘極果」,這就是剛剛說過,我們要修行,要斷很多的煩惱,那些煩惱去除了,才能證果。小乘,小乘就是聲聞。阿羅漢有三種意義。
其五百阿羅漢:
阿羅漢:
小乘極果
有三義:
一、 殺賊:
滅煩惱賊之意
二、 應供:
修淨行
當受人天供養
三、 不生:
永入涅槃
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佛陀要有十號,阿羅漢要有三號,三種的名稱。
第一,「殺賊」。殺賊的意思,就是滅煩惱賊的意思。不是真的去殺人,不是,就是我們的心,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智慧,可惜我們就是煩惱賊,煩惱的賊住進我們的心裡來,所以一直將我們,消磨掉我們的智慧,將我們的智慧寶物,一直把我們搬出去,就譬喻如賊。有的人說家中有賊,或者是這公司裡面有賊,那就是東西無形中一直減少了。同樣的道理,我們人人的心就是有這個賊,無明賊、煩惱賊,這個賊,我們要如何來對治呢?就是要用功啊!用功來滅煩惱賊,來預防,所以我們要守戒,不要讓外面的煩惱進來,不要讓我們自己內心的賊,外攻內應;外面的境界,內在的無明,去與外面的境界會合,來作亂我們的心。修行就要有殺賊這樣的決心,要常常守戒預防著,不要讓我們內心的賊作亂,不要和外面外應,內攻外應。我們就要好好堅守我們這念道心,所以叫做「殺賊」,「滅煩惱賊」的意思。
第二個名稱「應供」,佛陀也有應供,阿羅漢也有應供,他也有修行。應供,那就是「修淨行」,這樣才能「受人天供養」。第一道就是「殺賊」,我們要守戒,第二、「應供」,戒定慧,定心已定下來,身心清淨,所以能得受人天供養,所以叫做「應供」。我們如果不修行,光想要讓人供養,我們堪不起,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就是要自力更生。「應供」就是要有修淨行,這樣才能受人天供養。
第三,就是「不生」。「不生」就是「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的意思,涅槃就是心到寂靜清澄的境界,都不生不滅了,非常的寂靜,不會受外面的境界來誘惑,內心也沒有起動念,這就是極果,就是心的,心靈的境界。阿羅漢,他能修到這樣,「殺賊」、「應供」、「不生」,這就是他的德,他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德。
第一位,憍陳如已經受記完了,再來,接下來就是,優樓頻螺迦葉。
優樓頻螺迦葉:
木瓜林
在此林下修道
故以名之
僧團中護四眾
供給四事
令無所乏
最為第一
優羅頻羅迦葉,就是「三迦葉」之一,我們前面的摩訶迦葉是另外,因為僧團中,名稱「迦葉」有好幾位,這位是三兄弟中其中的大哥,他修行的地點就是在木瓜林,因在木瓜林修行,所以稱他為優樓頻螺,姓是迦葉,用他修行的地方來稱名,所以優樓頻螺迦葉。他是在僧團中護四眾,供給四事。本來出家人,大家都自己去托缽,但是有的僧團,若有病痛時,飲食、湯藥等等,生活所必需,就是他來負責。他的典故,我們前面說過了,他本來是一位,領導宗教的宗教師,前面說過,國王、大臣,來拜見佛陀時,優樓頻螺迦葉在座。大家想:到底是優樓頻螺迦葉為師,或者是釋迦牟尼為師呢?有說過這段,大家還記得吧?表示是一位很有修行的人,領導五百弟子在修行,但是修的是火行。佛陀感化他,他帶著五百弟子來歸投佛座下,他開始負責起護眾的責任,大眾僧團的生活,這個任務他負責起來,所以僧團中,護四眾,供給四事。「(僧團)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四眾,這就是他,生活中他來負責,「令無乏少」,所以大家對他也是很尊重。
「伽耶迦葉」,翻譯作「江」,「那提迦葉」就是「城」。
伽耶迦葉:
伽耶此云江
祈禱江神得此子
那提迦葉:
那提此云城
祈禱城神得此子故
伽耶迦葉,那提迦葉,這兩位是優樓頻螺迦葉的弟弟,第二個弟弟、第三個弟弟,這就是三兄弟。三兄弟合起來就有一千位弟子,大家能來歸投佛陀,僧團快速增長,這三位真的是幫助僧團很大。除了這三位,總共有一千位弟子以外,目犍連、舍利弗兩位,有二百位弟子,這樣就有千二百,又有另外一位,他,耶舍(長者子),他就是帶五十位朋友,一起來歸投佛。所以,常常說佛陀僧團,「千二百五十人俱」,我們的經文常常這樣寫,就是因為有這幾個人,所帶領的團體來歸投佛的座下,這些人都是常隨的人,所以叫做常隨眾。這些人有時候也會到外面去,有時不在僧團,有時佛陀會帶人,到別的地方去弘法,有時候會不同的場地,所以數字有時就不同。這麼長的時間,五百或者是千二百,難免七八年的時間有增減,所以這三位,前面說過的三位,他們就有千人的弟子眾,在佛的座下。
接下來就是迦留陀夷。「此云黑光,亦云麤黑」,顏色很黑,黑得會發亮。
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
亦云麤黑
顏色黑而光故
迦留陀夷,曾說過他的典故,他就是整個很黑,就是黑種的印度人,如非洲有的很黑,黑得真的會發亮。有一天,迦留陀夷在黃昏時要去托缽,遇到一陣大雨,他走到人家門口,下這陣大雨,尤其打雷閃電,有一位懷孕的婦女來開門,門一開時,雷電一閃,他的人黑,雷電一閃,那個光,尤其是開口,牙齒很白,人很黑,又是雷電一閃,那位婦女嚇到,嚇得就流產了,流產。所以這個消息,就傳了啊,大家在罵僧團,像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形態來嚇到這樣的婦女,這是佛陀的弟子,就是因為這樣,大家議論紛紛,消息傳到佛的耳邊來。
佛陀知道這件事,才開始制「過午不食」,日中一食。「日中一食」就是說,中午之前,你可以去托缽,不要到天黑時才去托缽。天黑了,像這樣下雨,像這樣閃電,會嚇到人,所以晚上不要去敲門,不要去托缽,所以晚餐不要吃,吃中餐,這就是過午不食。其實不是為了什麼,為了托缽不要在黃昏以後,所以他就制這個「過午不食」戒,公案是這樣來的。可見迦留陀夷,他的身體又粗又黑,尤其是又有這樣的情形發生,這就是迦留陀夷。不過他有修行,所以他也能在,佛陀授記中的其中之一。現在這些人,念出來的名字,都是要受記的人。
優陀夷:
此云出現
以日出時生故
還有「優陀夷」,「優陀夷」,翻譯「出現」,就是在日出時(生),所以,叫做「出現」。
還有阿㝹樓馱,也有一個名字叫做阿那律陀,大家還記得嗎?他眼睛看不見,佛陀代替他穿針補衣,就是阿那律陀。為什麼他的眼睛看不見?阿那律陀,也是佛陀的弟子,也是佛陀,家族的堂兄弟,他也來出家。但是他出家,他就是有比較懈怠,佛陀鞭策他,再下去會說,先了解他。
阿㝹樓馱:
或云阿那律
此翻無貧
因以稗飯施辟支佛
九十一劫果報充足
梵語阿那律陀
華言如意
謂其於過去世
以一食施辟支佛
感九十一劫
受如意樂
阿那律陀,翻譯叫做「無貧」,就是因為,他有九十一劫不貧的福報,因為有一段時間,那就是饑荒,但是大家都沒得吃,有辟支佛在世時,他(阿那律) 供養他,所以得到福報,能夠九十一劫不受貧窮,每一生世都很富有。所以阿那律,也叫做「如意」,就是過去世這樣供養辟支佛,所以他有這樣的福報。
在《增一阿含經》中,佛在給孤獨園為眾說法時,阿那律在那裡昏沉,打瞌睡,在那裡打瞌睡。所以佛陀就呵斥他:「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佛陀講經,他就是常常在打瞌睡,所以佛陀,大眾中開始這樣把他喊出來。阿那律從這樣開始,提起精神來,他好幾個月眼睛都睜得大大的,不肯闔眼,這是他下定的決心。一連好幾個月都不睡,所以後來失明,眼睛失明了。失明之後他很用功,佛陀稱讚他是天眼第一。因為雖然他眼睛看不到,佛陀說:「你要訓練心眼,用你的心眼來感覺,來感覺外面的世界。」他學到這樣的功夫。
所以,我們眼睛看不見可以穿針,不是不可能,曾向你們說過,我們過去救濟的一個家庭,兩夫妻都看不到了,我自己去複查時,整間屋子黑漆漆的,我進到裡面,就問:「裡面為什麼黑漆漆的?」他說:「師父,暗對我沒關係。」「這樣啊,你到底在做什麼?」他說:「我在穿針啊!」進去久一點,靠近他的床邊,站在那裡看他,真的在穿針。外面窗戶透光進來,看他在穿針,他這樣穿著,竟然被他穿過去了。凡夫都有辦法練出這樣的功夫,何況佛的弟子呢?所以,他獲得天眼通,「觀三千世界(猶如掌果)」,這是心靈的心眼。所以佛弟子中,天眼第一。各位,學佛,總是在一念心,這念心若沒有顧好,可能我們永遠就是茫茫,和眼睛看不到一樣。所以時間要好好拿捏好,大家時時多用心!
【附註】
《增一阿含經》
佛在給孤獨園為眾說法,阿那律常時於中昏沉眠睡,佛以偈呵曰: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聞已,數月不合眼,達曉不眠,遂失眼根。獲天眼通。觀三千世界,猶如掌果。故云:佛弟子中天眼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