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靜思妙蓮華》 得佛授記 歡喜無量 (第1157集)(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慶今得解,愧昔不解,諸過有四:忘本願故、怖大乘故、樂小法故、得小足故。」
⊙「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得受無上正等覺,應身成佛之記。
⊙應身:謂始從初住,終至妙覺極果,功德法聚方圓,故能隨機應現,說種種法,度諸眾生,故名應身。
⊙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以是蒙記作佛因緣;心中甚覺生大歡喜,得所未有。
⊙「我今乃知實是菩薩」;明昔不自知故勤苦憂惱,自開權顯實以後,已了然於真為佛子,因以得受佛記故歡喜無量。
⊙「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聞無上,安隱授記聲,歡喜未曾有,禮無量智佛。」《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我等聞無上,安隱授記聲:重頌自慶今得解。我等得聞無上菩提,令心安隱,授佛記聲。
⊙「無上安隱」:指釋迦佛。言我等聞佛之授記聲,而心生歡喜。
【證嚴上人開示】
「慶今得解,愧昔不解,諸過有四:忘本願故、怖大乘故、樂小法故、得小足故。」
慶今得解
愧昔不解
諸過有四:
忘本願故
怖大乘故
樂小法故
得小足故
大家用心聽法,過去,過去已經有聽,聽了法,可能很快就忘記了,法入我們耳朵,也從我們記憶漏掉了,聽法只是聽一聽而已,沒有入心,法沒有用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我們眾生的弊病,我們心的毛病就是在這裡。有啊,有聽,只是忘記了,這樣而已,就是這樣而已,空過了我們的光陰。時間就是這樣分秒空過,我們已經知道,知道我們應該要精進,我們知道法要用在人間裡,這些我都知道了,只是一時這樣忘記了,只是習氣比較不喜歡與人相處,我就只是這樣而已,就是只有這樣而已,所以法沒有用到,人群緣沒有結到,儘管我們都有在聽,但是沒用就是空的。
所以要很慚愧、懺悔。佛陀的五百弟子,他們生存慚愧,也懺悔時間光陰空過,所以他們現在知道了,也開始佛陀為他們授記之後,自己很慶幸,表達了他們的心聲,他們也說:「慶今得解,愧昔不解」。很慶幸,幸好啊,佛陀所說的法,幸好這時候我已經了解了,不過就是慚愧過去,浪費這麼多時間,佛陀的用心,法,總是無法這樣,徹底了解佛陀的心意,這就是「愧昔不解」。
「諸過有四」,在這樣浪費光陰,無法體會佛陀的心意,法不能很了解,人群中有隔離,無法在生活中體會,這有四種過失。什麼樣的過失呢?「忘本願故」,忘記了,塵點劫以前,累生累世與佛同世,與諸菩薩同世,諸佛菩薩都是把握因緣來教誨,但是生生世世,自己的無明覆蔽著,法有聽進去,卻是無法完全體解。有時候有聽進去,感動,也發願了,但是發願,很快又忘記了,所以「忘本願故」。累生累世都有感動,累生累劫,不論什麼時間,也有在發願,但是都會將它忘記了,即使有想到,感動、發願,不過還有躊躇,那就是怖大乘法,很怕,怕我這個願若實行,入人群中去,我要去度人,「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自己很怕。
所以這個大乘法,遲遲不敢這樣走入人群,不敢接收來利用在群眾中,這就是「怖大乘故」,怖畏,怕啦,怕接受,怕入人群。只是「樂小法故」,光是一直躊躇,徘徊在小法裡,覺得苦啊!
人生,一個心願,就是不要再來了,透徹了解「四諦」法的道理,很認真接受「四諦」法,很了解「十二因緣」法,一不小心那就是攀緣,一攀了緣,就會被眾生拉過去了,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還是守住小法,這樣樂小法,就是光是在小法之中。「得小足故」,得到小法,小乘法,自己就已經很滿足了。因為有這四項,就是我的過失,我們大家都有這種的通病,有這四項通病,忘記過去聽法,發心立願,對大乘法,我們不敢接受,只是守在小乘之中,得到小乘就已經很滿足,只是求在,不要再來生在六道輪迴,只有要求這樣而已。這耽誤了他們幾十年,即使這輩子佛陀在世,跟隨佛陀入僧團,直接聽佛的教育,數十年間,一直都是都沒進步,光陰虛度,就是這樣很懺悔。這就是,大家要很用心,「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得人身不容易,聞佛法很困難,今得人身,又復聽佛法,是多麼不容易,要好好把握!「一失人身,萬劫難在」啊。
但是我們的本性是永遠存在,過去說過了幾種動物,牠們都有靈性在,很多動物,最接近人的就是貓啊、狗啊,他們昨天(2016年)給我一則,檳城一隻狗的故事,檳城,我們靜思堂,開始一大早同步薰法,已經三年多了,這當中有一位楊素華,她的社區附近常常出現一隻狗,這隻流浪狗來到她的門口,愛動物,慈悲心,看到這隻流浪狗,沒有主人的狗,她就每天給牠吃,雖然並沒有收養牠,不過牠每天會來,她若看到就趕緊拿飯給牠吃。有一天發現到了,她一大早騎車要去靜思堂薰法,要去聽法時,這隻狗竟然跟在她的車子,腳踏車的後面一直跑,這樣跟到靜思堂裡,牠會乖乖地在那個地方,好像在和人一起聽法。每天早上,有時候若較晚開門,狗已經在她的門口等候了。她開始騎車,牠就跟了。有一天,素華覺得擔心這隻狗這樣跟,會危險嗎?不如開車,要載這隻狗這樣一起去靜思堂。其實靜思堂離她家並不遠,才一二公里的距離而已,一公里多而已,不過心想那隻狗這樣跟,是不是會危險,所以就開車,要連狗都載過去。
車子開到狗的前面,要這隻狗上車,狗不肯上車,她只好自己就車子牽出來,她就開車了,這隻狗就跟著這輛車,這樣到靜思堂。每天都是這樣,每天都不肯上車,每天都是這樣跟著車。在靜思堂,其他的師兄也看到這隻狗,到底是來護法呢?或者是來聽法?所以有一天,另外一位師姊就向素華說:「妳是不是,妳車子開到靜思堂,妳繞一圈不要停下來,妳將這輛車在靜思堂這樣繞,去繞二三圈,看看這隻狗是什麼動靜?」果然,這隻狗從門口一直跟,跟到靜思堂,就是要進去了,怎麼這輛車又沒有停下來,還是這樣又開走,開到別處去了,這隻狗莫名奇妙,還是在靜思堂,又看到這輛車子又繞回來了,牠以為車子會停下來,但是車子又沒有停下來,牠又在那裡站著等,雖然再叫牠,「狗兒啊!」但是牠就是不再跟她,還是車子又開走了,牠就不理這輛車了,牠就走進靜思堂去了,乖乖在那裡聽法。
這是他們在檳城,傳回來的一隻狗的訊息,當然,這隻狗從這樣開始,每天都是這樣跟著車來聽法。其實,路途並不遠,才一公里多而已,走路也十幾分鐘,狗在跑更快,難怪這隻狗就是不要上車,牠就是這樣表達牠的誠意,每天每天準時聽法。想想看,雖然這隻狗已經是狗的身體,過去生說不定是人,人,有聽法,但是他犯戒了,所以不由自己墮入畜生道,但是佛性,本性,真如還是不失,這本性永恆不失。牠這次能遇到愛心人,每天給牠吃飯,原來這位給牠吃飯的主人,就是行善的菩薩,每天在薰法、聽法的人,所以牠就這樣每天準時,素華她就這樣說,她說:「開門就看到狗在那裡等。」她現在精進多了,不敢怠慢,狗可以準時來她的門口,她怎麼能怠慢,不到靜思堂呢?這是人狗的故事,就是精進,人與這隻狗這樣互動。
當然人性也是這樣,我們看到一則,一位洪順發,我們的臺南的慈誠隊,他過去也是家庭的環境,父親就是娶兩個老婆,她是第二個太太的孩子,也是父親六個孩子最小的孩子,父親生意忙,母親若是有受委屈,就是罵孩子發洩,所以就會造成了他心理,一直與外面的不良少年在一起,當然就會學壞。
一直到當兵回來,去開什麼大家樂、六合彩等等,同時也是與幫派這樣混在一起,所以一輩子都讓母親很擔心。一直到了「九二一」(大地震)時,他開始在保全的團體中,「九二一」在中部,發生了「九二一」,他看到慈濟人,他不太相信,因為他很排斥宗教。這些人在做慈善,是真的,還是假的?心會起懷疑。一段時間,又聽到有大愛(臺),他就開大愛(臺),開始看大愛的劇場,在大愛劇場中看到謝坤山,謝坤山的故事。一個殘障的人,手腳都欠缺了,一隻眼睛也已經失明了,他有辦法畫這麼漂亮的圖,這麼成功的人生,又能到國外去與慈濟人分享。這些故事他看了,他很佩服,開始覺得自己也要改,尤其是母親往生之後,一直覺得他的人生有錯誤,不對了,所以他決心想要改,慢慢的,有想要改,但是本性也是難移,一直到他有一場病,就是腎臟引起了高血壓,而(腦)中風,中風之後又有一個後遺症,眼睛,眼視野破損,所以他的眼睛只能看直的範圍,無法看到旁邊的。深深讓他體悟到,所以他愈是在這樣人生的變化,心態的轉動。
又是姊姊就看到他,一直慢慢與慈濟人在接觸,慈濟人帶他去做環保,慈濟人開始牽他去各種的活動。他很有興趣就是拍照,所以他每一項活動,他都背著照相機,所以無形中變成了,真善美兼環保志工,社區的學校,他就去當慈誠爸爸,大愛爸爸,他就是活動每項都參加,學校的孩子,去幫忙輔導孩子,去向孩子說「靜思語」。但是有一天,被一年級的學生,一句話刺激到了,這孩子就說:「我看到你就不順眼,看到你就不爽!」這樣對他說,給他刺激很大,他說,若是過去,那個孩子,差不多被他抓起來摔了,但是他「靜思語」已經入心,他在教「靜思語」,所以人若看我不順眼,就是我們的修養不夠。他開始自己的內心發願;我有一天要讓你看了就是順眼。所以他不是發脾氣,是發願,他開始很注意,進到學校就是很有禮貌的,很溫柔的,這樣一直一直接近孩子,「靜思語」這樣很認真教,現在那個孩子已經三年級了,看到他,遠遠就會向他行個禮,就喊,叫著:「爸爸,你早!爸爸,你好!」他說:「哇,怎會差這麼多啊!」
同樣的一個人,過去的脾氣讓人看了,連小孩子都說:「看到你就是不順眼。」現在竟然看到就是問安、問好,還叫爸爸,他呢,這些孩子都像是他的孩子一樣。說話,過去的大小聲,用喊的,用叫的,現在是溫柔輕聲去接近他們,去擁抱他們,去幫助他們。像這樣,人看人愛,人順眼,這就是要入人群,入人群自然結善緣,這就是都要修行來累積。
狗不失本性,人就要發大心、立大願入人群,我們也能結善緣。所以佛陀的五百弟子,就是要表達這樣的心聲,過去累生累世忘記了自己發的本願,或者是畏懼大乘法,只是守在小乘,只顧自己獨善其身,這過去都不對。我現在遇佛住世,佛陀住世,我能跟隨佛陀出家在僧團中,佛陀親身開示,我們大家此時很慶幸,還來得及,佛陀講演大法,我們都能心開意解,慶幸,「慶今得解」,只是慚愧過去,沒了解到佛的用心,所以耽誤這麼久的時間,那就是因為這四種的過失,讓我們耽誤這麼長久的時間。
這就是五百弟子,表達出來的心意。其實,想想那隻狗,牠的本性猶在。看看我們現在的慈誠隊,過去的習氣,只是一念心改變過來,身體力行,人生轉變,就是不同了,凡夫也會變菩薩,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及時把握時間。
來,我們來看前面的(經)文:「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
以方便故示涅槃相
而汝謂為實得滅度
世尊
我今乃知實是菩薩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這是佛陀表達出,因為眾生根機不整齊,所以他用方便法,表達出「不生不滅」這個道理。若大家能斷除煩惱,去除眾生的惡緣、煩惱緣,就不會六道輪迴,這樣就是叫做「涅槃」。這就是從「四諦法」,苦、集、滅、道的道理,向大家這樣說,這是方便法。大家聽進去之後,就修這樣的行,以為這樣修,這樣就是滅度了。這是過去世尊,佛他開的方便法,這是五百比丘,在敘述佛陀過去的教法。「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我們現在才知道,我們現在也能發心成為菩薩。這就是五百比丘所表達的,只要發心,一切唯心,可成為羅漢,也可成為菩薩。所以,轉一個念,自然修菩薩法,就「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這是接下來這段(經)文。
得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
以是因緣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因為我們開始發菩薩心了,因為這樣,佛陀了解我們已經發大心了,佛陀為我們授記了,授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那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這段經文這樣說。佛陀既為我們授記了,這個因緣我們大家很歡喜,過去不曾這麼歡喜過,是因為佛陀已經為我們授記,授無上正等正覺,將來成佛的應身,未來我們也能因緣圓滿,來生人間修行,同樣,與佛同樣這樣過程,就能修行,就能覺悟成佛,這是佛陀為我們授記,未來的應身。
得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
得受無上正等覺
應身成佛之記
這未來的應身,就是要經過很長久的時間,生生世世應人間的因緣來人間,一直到因緣成熟了,因緣圓滿,再來人間的應身。所以,「謂始從初住」,自開始。
應身:
謂始從初住
終至妙覺極果
功德法聚方圓
故能隨機應現
說種種法
度諸眾生
故名應身
其實我們大家也是應身,我也是應身,應這個因緣,應這個時機,應這個地方,應與我的父母的緣,所以應這個因緣我來生人間。我來生人間,你們也應你們的因緣來生人間,你我又有因緣,應這個因緣,我們也是共住一處。不過,我們的應身,我們還是凡夫身,我們從過去一直到現在,都還是過程,我們接觸到佛法的過程的應身,我們要好好用心,聽法、修法、說法、傳法,不斷這樣循環,「從初住,終至妙覺極果」。總有一天,我們也能來生來世,無量數生世,我們一直繼續修行下去,我們也有一天能得到,「妙覺極果」。
所以,「功德法聚」,這樣才能圓滿再來人間,「隨機應現」,那時候我們就是,非常明顯的好因緣,發心修行,自然就是「隨機應現」,成佛了,就「說種種法」,來「度諸眾生」,這叫做「應身」。
應身,就是生生世世應生人間的因緣,我們要好好把握我們的人身,我們要好好接受佛法的教育,法要入心,不只是法入心,我們要發心入人群,將佛法普度眾生,結好因緣。所以說「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以是因緣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以是蒙記作佛因緣
心中甚覺生大歡喜
得所未有
就是這樣的因緣,我們大家很歡喜,因為已經承蒙佛陀,為我們授記了,我們將來能作佛的因緣,從現在開始,我們能下定決心,心中這個決心已定,自然就是生大歡喜,未曾有,就是這樣。我們現在知道我們真是菩薩,只要發心,我們就能成菩薩。
我今乃知實是菩薩
明昔不自知
故勤苦憂惱
自開權顯實以後
已了然於真為佛子
因以得受佛記
故歡喜無量
當菩薩很簡單,常常跟大家說,舉手動足、開口動舌為眾生好,勸人善,為他們付出力量,無不都是菩薩的行為。所以我們要知道,過去不自知,「故勤苦憂惱」,我們就是過去忘記了,我們就是這樣忘記了,所以我們一直在凡夫地這樣轉,但是,佛陀開始從小教,一直牽引到這時候,時機成熟了,所以開權顯實。
開始佛陀講《法華經》,看到舍利弗,看到四大弟子,看到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又聽到這麼多的法,不論是用譬喻的,用真實的法,直接、間接譬喻等等,他們了解了,現在了解、了然,完全清楚了,「於真為佛子」,原來我們就是真正佛法從口生,所以我們大家從佛陀所說的法,佛說法是從口出,我們將佛陀口出的法入心,法身,慧命成長,所以我們終於真是佛子了。所以「因以得受佛記,故歡喜無量」,這樣得到佛為我們授記,我們大家很歡喜了。
接下來這段(經)文再說:「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聞無上,安隱授記聲,歡喜未曾有,禮無量智佛。」
爾時
阿若憍陳如等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憍陳如等講了這段,他們表達慚愧、懺悔,以及感恩、歡喜的心情,說完了,因為很重要,希望大家要更記得,所以「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現在又要重說偈,這是阿若憍陳如,五百阿羅漢,他們這樣為了很慎重,再用偈文,再重述前面的意思。接下來說,「我等聞無上,安隱授記聲」。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重頌自慶今得解
我等得聞無上菩提
令心安隱
授佛記聲
無上安隱:
指釋迦佛
言我等聞佛之
授記聲
而心生歡喜
我們大家就是這樣,聽到佛陀來安穩我們的心,儘管我們還要再長時間,很久,累生世,要再經過這麼久的時間,不過現在佛陀,已經先為我們安心了,我們相信佛,我們將來真正能成佛,是因為佛陀安穩授記,向我們授記的聲音一開口,我們大家都很歡喜。因為很歡喜,「自慶今得(解)」。很歡喜,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佛陀的授記。「我等得聞無上菩提」,現在又能聽到大乘法,無上菩提大直道,所以「令心安隱」,讓我們大家的心,很安穩、很歡喜,這是佛陀授記的聲音出口,所以我們的心很安穩,這是佛陀給我們的歡喜,給我們的安穩,我們能很相信未來會成佛。
所以「無上安隱」,就是釋迦牟尼佛這樣跟我們說,我們會成佛,這樣所以歡喜。歡喜是未曾有,「禮無量智佛」。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眾心歡喜
得所未有
頂禮佛足
無量智慧
萬德世尊
過去懵懂,空過時日,現在我們既然發心了,現在很安穩的心,很歡喜,再也沒有懷疑了,決定要入人群中度眾生,所以這個歡喜心,我們用最虔誠的心,禮無量智佛。釋迦牟尼佛智慧無量,稱為無量智佛,這就是「眾心歡喜,得所未有」,用這種歡喜心、虔誠的心,來「頂禮佛足」,這就是表示最恭敬禮,將他們的額頭,一一來叩佛的兩足,所以頂禮佛足。「無量智慧,萬德世尊」,這是表達對佛陀,至高無上的敬禮,稱佛陀無量智慧,萬德莊嚴的世尊,世間人人所尊重,具足智慧。
所以各位菩薩,我們既然發心,自信心,我們也能成為菩薩,我們要很守護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性絕對是永恆的,無始以來,不增不減於現在,我們要守護,不只是守護,我們還要再進步。聞法,就要發大心,轉一個念,我們就能發大心成菩薩,這就要看我們大家是不是有心要修行嗎?是不是願意從凡夫入菩提道,而證佛的覺悟,是不是我們願意?若是願意,有這個願心,我們必定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