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30403《靜思妙蓮華》勸持結成 啟安樂行 (第1384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0403《靜思妙蓮華》勸持結成 啟安樂行 (第1384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230403《靜思妙蓮華》勸持結成 啟安樂行 (第1384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20230403《靜思妙蓮華》勸持結成 啟安樂行 (第1384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周一 4月 03, 2023 10:46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0403《靜思妙蓮華》勸持結成 啟安樂行 (第1384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30403《靜思妙蓮華》勸持結成 啟安樂行 (第1384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20230403《靜思妙蓮華》勸持結成 啟安樂行 (第1384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周一 4月 03, 2023 1:53 pm

20230403《靜思妙蓮華》勸持結成 啟安樂行 (第1384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凡有求法之處,菩薩往到其所,以無所畏住之,我當說此妙法,任持弘經誓願,佛心安隱無慮,於末後世弘經,堪耐忍難能忍。
⊙「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惡口而顰蹙,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如是等眾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法華經 勸持品第十三》
⊙「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說佛所囑法。我是世尊使,處眾無所畏,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法華經 勸持品第十三》
⊙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村居聚落,或城郭中,或是縣邑諸眾生居。其或有人求大法者。凡所有求法之處,則是菩薩所應所到之處,以無所畏,說此妙法。
⊙我皆到其所,說佛所囑法:我等皆當到其所住,說佛所囑無上妙法。
⊙我是世尊使,處眾無所畏:八十萬億深地聖人,神通自如,道力充盛,能於濁惡末世之中,當為如來說法之所使。處眾演說,得大無畏。不同於先來初心菩薩及羅漢等。
⊙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任持弘經,願佛無慮,安隱而住。
⊙「我於世尊前,諸來十方佛,發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法華經 勸持品第十三》
⊙我於世尊前,諸來十方佛:不退轉諸菩薩契佛心懷,即於佛前。十方遠來諸分身佛。
⊙發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勇發如上深重誓言。佛神力故,自知我等廣大堅固誓願之力。
⊙此二頌頌勸持,一頌結成,問:此諸菩薩神通智力,不可思議,縱在末世說法,誰敢不信。而說如是種種弊惡者何也?
⊙答:有三意。一者:欲現前發願弘經者預知末世有此弊惡,使臨難不怖故。二者:欲當來聽法修行者,知有此過,當反邪歸正故。三者:欲世尊說以禦難之方,俾五種法師,皆安樂故。

【證嚴上人開示】
凡有求法之處,菩薩往到其所,以無所畏住之,我當說此妙法,任持弘經誓願,佛心安隱無慮,於末後世弘經,堪耐忍難能忍。

凡有求法之處
菩薩往到其所
以無所畏住之
我當說此妙法
任持弘經誓願
佛心安隱無慮
於末後世弘經
堪耐忍難能忍

菩薩,下定決心弘經在人間,這是佛陀在世,最後要講說的經典,就是《法華經》,暢佛本懷,是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就是希望將這個妙法留在人間。人接觸到法,能夠身體力行,能人間祥和、淨化人心,這是佛陀的心念,也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期待眾生「悟、入」。「開、示」與「悟、入」,這當中一定要有人傳法,佛陀「開、示」的法,眾生一定要「悟、入」。當中,佛若是滅度時,當中誰要來傳,傳給眾生?這是佛陀最擔心,佛的心懷,期待法能綿綿流長在人間。所以,求才心切,因為佛陀在晚年,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人傳法,傳法的人才。

我們前面在幾品之中,從<法師品>,就已經是很明顯了,佛是為法求才,要求人才,很懇切;為弟子授記也是一種盼望,大家修行,接受佛陀的教法,佛陀也是盼望將法,弟子誠心,來傳。雖然幾十年間,所教育的弟子不少,不過世間,佛陀向大家說的苦、集,這個道理是永恆,都是這樣,只要有生命的地方,無不都是在這個娑婆世界,感受到這麼多的苦;這些苦難就是出自於人的心,起心動念,造作很多的業力;無明起惑,惑,就去造作,就再牽連,就很多的因,緣、果、報,這樣不斷,纍纍的無明苦難。弟子都了解,也看到了,不只是聽佛所說的苦,其實人人,已經都有感受到這個苦。成住壞空的道理,大家了解,心理的生、住、異、滅,大家也已經通徹。無奈的,很現實的生老病死,感受更深。這娑婆世界壽命很短,大家感覺娑婆世界不是大家想要永居的,所以,人人都要求解脫,離開這個娑婆,到理想的地方去。

雖然接受佛陀的授記了,卻是盼望在他方國土,去弘法、去利生,都不敢想要來娑婆世界,這還是「我相」。佛陀要教育我們,是要破除自私小我的心態,希望人人要就地就要發心,身體力行,要有那個勇氣,但是弟子都是發願要他方世界。所以,佛陀的心情可以想,想:在已經晚年了,已經對三界眾生的關懷,是三界的導師,還能夠有人能繼續教化呢?「四生慈父」,對「四生」這分憐憫、疼愛,還有人能夠來疼惜,「四生」眾生,那個心情,好像沒有人願意。所以,佛陀心情的落寞,用眼光來環視著周圍,這些菩薩,既然被佛陀的眼光接觸到了,大家已經體會佛陀的心懷,契佛心懷,大家願意發願。這幾天來,無不都是在描述佛陀的心境,娑婆世界修行者那個心情,還有已經發大心的菩薩,願意投入。甚至也了解娑婆世界這麼苦,眾生難度,未來,未來的五濁惡世,更惡、更濁、更加難度,這些菩薩都了解,也表達出來了,「佛啊,不用擔心,您安心,滅度之後,我們大家,會將佛陀所關心的地方,我們都會承擔起來。我們會關懷,我們會照顧,我們會傳法,我們能夠將妙法普遍人間,身體力行,雖然有種種種種的困難,我們已經有心理準備,我們能面對現實,我們堪忍。」這就是這些菩薩。

所以,「凡有求法之處,菩薩往到道之所」。菩薩,只要有人需要,願意求法,他們絕對「不請之師」,一定到達去教導眾生,這是菩薩的心。就像我們,在這幾天(2017年),在國際間慈濟人的活動,在柬埔寨有義診,柬埔寨的義診,有五個國家慈濟人,從新加坡去的,從馬來西亞去的,從越南,柬埔寨本土……等等,這樣會合起來,三天的大義診。場面真的是,很多很多貧窮苦難人,裡面很多人,不知拖多久的病,有的地方真的是很落伍。老人、鄉下的人,眼睛已經都沒有看到了,慈濟人趕緊去宣導,大家能夠來,有白內障,眼睛看不到,有眼科能夠為你開刀。聽到了,害怕!不敢出來,為什麼不敢出來?他們說:「那要把眼球整個都挖出來,洗一洗,再將它放進去。」有這樣的想法。

就是這樣放著,一直看不到,這樣不斷,他們去到偏遠的地方遊說,去將他帶出來,醫生仔細地解說,讓他安心,安心之後為他開刀。開了之後,很快眼睛就看到了,歡喜了,從恐懼的心態,一直到了他見到光明,不知道近十年,不曾看到真實的東西,看到了。這都已經一場圓滿的義診,多國家的會集,那個地方有病苦、有困難,有知識還沒有開通等等,還是他們用耐心、愛心去付出。

現在也有這樣,這麼多的國家,慈濟人不惜辛苦,攀越山嶺,渡過了海岸,這樣一個一個國家,會集到一個國家去,這樣去付出,真正的成功。在厄瓜多,有巴西,有阿根廷,有美國慈濟人,這樣會合了。到達了厄瓜多,是要做什麼呢?大家應該還記得,在去年(2016年),四月十六日那一天,厄瓜多忽然間天搖地動,大地震,讓那個國家好幾個縣市,全都受很大的影響,房屋毀損了,實在是慘不忍睹。那個時候,還是一樣委託慈濟人,在美國慈濟人他們承擔起來,就從美國去關懷。但是語言不通,英語不是天下全部會通,所以,需要南美洲的慈濟人來,阿根廷、巴西、巴拉圭,那時候的慈濟人,集合來那個地方做語言翻譯,也是不同的國家,我們的慈濟人也能夠會合勘災,也能夠語言的翻譯。這次當然也少不了,南美洲的慈濟人,和美國的慈濟人會合。

這次又回去做什麼呢?是因為我們在那段時間,有為一個教堂清掃過,那個教堂完全都塌了,三個修女在那個地方,慈濟人看到,自動靠近,就會了解了。這個教堂倒下去之後,什麼時候才能夠恢復呢?遙遙無期。他們把這個訊息傳回來,因為那個時候,也是「以工代賑」,去為他們清掃。這個消息回來了,聽到三位修女,再聽到他們要復建,但時間遙遙無期……。那個國家是天主教信仰,所以人民只要有,正確的宗教信仰,就有辦法輔導人心向善,安住人心。這個教堂是那個鎮的信仰中心,所以這樣,我們考慮來將它復建起來,重建。這次去就是重建教堂。這個教堂有神父、有修女,我們表達我們願意,很感恩。所以這是跨國,超越國家,而且超越宗教,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動的,一個大場合。

這幾天(2017年)已經,正式動土了,慈濟人也皆大歡喜,已經又回去,各人回去南美洲,回去美國,他們開始工程動了。這也就是天下有困難,就去為他們付出。

所以,「凡有求法之處」,凡有所求,菩薩就是「往到其所」。這是我們平時,精神理念,要有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任何一個地方都有這樣的菩薩,在那個地方動員,在不同的國家,慈濟人都到每一個國家去。所以說,「凡有求法之處,菩薩往到其所」。「以無所畏住之」。哪個地方需要,我就到哪個地方去,去那個地方付出;而且付出之後,我們再為他們說法。所以在那個場面在動土,他們有他們的主教,總主教(曼納比省總主教羅倫佐)來主持動土,修女、神父等等,地方人士都來哦!這種大家看到,這是一個佛教的團體,竟然是和我們這樣的會合,這個大愛是永恆的。

所以,有愛是永久的忍耐,只要有愛,他就有辦法克服一切的困難。就那是「恩」和「慈」,為眾生去付出是一念的慈心,這是他們當地,他們的神父、修女都這樣在說,《聖經》之中有這樣的記載。是啊,佛佛道同,正確的宗教,都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愛是永恆忍耐,又有恩慈」,這是他們的《聖經》,其中有一段這樣記載。我們的佛教,那就是永恆綿綿不斷,哪一個地方有困難,「無所畏住之」,會去那個地方去幫助,不只是物資的幫助,也是法,這個愛的力量去會合起來。所以,宗教沒有分什麼樣的名稱,有共同的一個方向,那就是無私大愛。所以,菩薩也就是這樣,「我當說此妙法」,「普天三無」大家都會比,大家都同時來唱,唱「普天三無」,哪有分宗教呢?神父、修女、慈濟人在那個地方帶動,手語比得很美,歌聲很整齊,唱出了「普天三無」。

所以這就是在說法,「任持弘經誓願,佛心安隱無慮」。我們大家都能承擔起來,任何一個地方,佛不在,我們也是同樣這樣,所以這個弘誓願既立,請佛安心,不用再為這樣來掛慮。「於末後世弘經」,我們大家都會按照這樣,在未來長久的世間,不論它是多麼惡濁,我們都能去關心,我們能把這個法,用各種的方法住在人間。「堪耐忍難能忍」,忍所不能忍,我們都能忍。這是大家的發心立願,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

前面的經文,這些菩薩所說的那就是:「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惡口而顰蹙,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如是等眾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

世尊自當知
濁世惡比丘
不知佛方便
隨宜所說法
惡口而顰蹙
數數見擯出
遠離於塔寺
如是等眾惡
念佛告敕故
皆當忍是事
《法華經 勸持品第十三》

以上所講的這麼多的困難,在惡世濁氣很重,哪怕是顯出宗教的形象,自己「獅子蟲自食獅子肉」,自己來誹謗自己修行的方法,真實妙法,他把它當做這就是自己自作,自己所寫的,自己所編的,這是外道的論義等等,用種種方法來誹謗。這是未來要講說正法,實在是很不簡單的,遭遇的困難是重重疊疊,一定要有勇,要慈悲、要勇敢守護這個法。所以我們用心,要了解體會佛心,要向這樣的菩薩來學,這種發弘誓願。

接下來這段經文:「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說佛所囑法。我是世尊使,處眾無所畏,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

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
說佛所囑法
我是世尊使
處眾無所畏
我當善說法
願佛安隱住
《法華經 勸持品第十三》

我們就能很了解了,菩薩發願,要到每一個地方,「諸聚落城邑」,不論是大城,小鄉鎮,同樣,只要有人求法的地方,在村落裡,城市裡,都會區裡,或者是在縣邑裡,不論任何地方。「其或有人求大法(者)」,裡面若是有人要求法的地方。

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村居聚落
或城郭中
或是縣邑諸眾生居
其或有人求大法者
凡所有求法之處
則是菩薩
所應所到之處
以無所畏
說此妙法

「凡所有求之處」,只要有求的地方,不論怎麼求,有求的地方,「則是菩薩所應(所)到之處」。這些菩薩所應、所到之處,那就是理所當然,一定要去的地方,因為愛護眾生,眾生有所需求,應該要到達的地方。「以無所畏,說此妙法」,要去付出,不害怕,雖然濁惡世惡比丘多,但是我們也不怕,這都是這些菩薩的心聲。

我皆到其所
說佛所囑法:
我等皆當到其所住
說佛所囑無上妙法

所以,「我皆到其所,說佛所囑法」。不論怎麼樣,我都是到達,我們大家全都能在那個地方,長短的時間,我們都願意在那個地方,不會受排斥,我們就離開,不會,我們永遠在那個地方,應所需要,所住在那個地方,不論是長、短,來來回回都為了關懷眾生,我們都會在那個地方。所以「說佛所囑」,佛陀所交代的法,我們會在那個地方這樣去付出。

我是世尊使
處眾無所畏:
八十萬億深地聖人
神通自如
道力充盛
能於濁惡末世之中
當為如來說
法之所使
處眾演說
得大無畏
不同於先來
初心菩薩及羅漢等

「我是世尊使,處眾無所畏」。我們大家都是佛陀所教育,我們要做佛所要做的事情,是佛的使者,佛所要做的事情,所遣使來的,我們都會盡心力。所以,「八十萬億」,在這個很資深,已經登聖地的人,這些聖人,他有這個「神通」。其實很多很多十方諸佛,釋迦牟尼佛,都已經登這個聖地,過去古來佛,或者是現在佛,應該大覺悟者,他有這個神通,能了解,了解未來的濁惡的世間,有這群使命,發弘誓願,佛陀所派遣的人,我們應該都在這個地方,諸佛能夠證知,能夠了解我們。所以,「道力充盛,能於濁惡末世之中」。我們這些人,過去也都很久了,所以這樣來來回回,佛應該能了解,了解我們來回的誓願力,我們的道力,走過來的路都很充足,能在這個惡世中,末法之中去延續慧命。

所以「當為如來說法之所使」。我們的力量應該足夠,我們很資深,來來回回。佛應該了解我們,我們大家是如來所派遣,所遣使的人,所以佛應該要很相信,佛您應該要安心。所以,「處眾演說,得大無畏」,我們能在眾人的面前,不論是什麼環境,在那裡講法,絕對是無所畏,不管什麼樣的權利,什麼樣的形態,如何來刁難,我們都無所畏。「不同於先來,初心菩薩及羅漢」,我們是很資深,和前面佛您所授記的弟子,已經發菩薩心,但是他們才是初發心而已。初發心,那個願力,資格還不夠,所以他們會懼怕娑婆世界,他們自己認為,他們的力量還不夠。我們是自己很有信心,我們的力量足夠,佛您應該也能相信我們,了解我們的道力,來來回回菩薩道中,很充足的力量,資歷足夠,佛不用擔心。

我當善說法
願佛安隱住:
任持弘經
願佛無慮
安隱而住

所以「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我們大家能隨佛所說的教法,我們都能這樣來接受,我們也能這樣,將這個法再傳下去,傳給後世,傳給長長久久無窮盡未來,哪怕是惡世,我們也照傳。所以「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佛,您就安心!這是諸菩薩在安慰佛陀。這是多麼貼心,多麼誠意,既然接受佛的教法,他們就是要有這樣的大志願力,願意接受佛教法延續在後世,綿綿不斷,這叫做願力,這叫做誠,誠意,誠意願度一切眾生,這就是大菩薩的心。

接下來這段經文再說:「我於世尊前,諸來十方佛,發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我於世尊前
諸來十方佛
發如是誓言
佛自知我心
《法華經 勸持品第十三》

我們大家,全都在釋迦牟尼佛您的面前,甚至又有「諸來十方佛」,很多,十方佛,應該都能為我們證明,還有不退轉諸菩薩,就是契佛心懷,不退轉,就像文殊、彌勒、觀音、普賢等等,很多很多就是大菩薩,這都是不退轉,也已經早就已有成就了,再來人間助佛道場,來度化眾生。這些菩薩,還有真發廣大心,像我們大家這些菩薩,這全都是很契佛心,都很了解佛,很貼心,所以請佛不用擔心。

我於世尊前
諸來十方佛:
不退轉諸菩薩
契佛心懷
即於佛前
十方遠來諸分身佛

連十方遠來分身佛都全部會合,意思就是所有佛的教法,全都集合過來。大家道心堅固,只要得佛這樣教化過,那些真理再回歸回來,這也是分身佛,是釋迦牟尼佛的精神,釋迦牟尼佛那個理念,所有的妙法都回歸集合。這是這一品,〈勸持品〉最後的文。

發如是誓言
佛自知我心:
勇發如上深重誓言
佛神力故
自知我等
廣大堅固誓願之力

所以,「發如是誓言」。這些菩薩以及聽法之後,真理入心,佛的分身佛,那就是法,都已經歸位,凝聚起來大家都是發願,就是「發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大家的「勇發如上深重誓言」的志願,這些菩薩都已經這樣發願起來了。「佛神力故,自知我等,廣大堅固誓願之力」。佛陀應該都是能夠了解我們。這段完全在提起〈勸持品〉,不論遇到什麼樣惡劣的環境,有這群菩薩願意,佛陀在勸大家,來為法募才,為法在募人,這些菩薩願意來承擔;佛勸,菩薩發願,所以叫做〈勸持品〉。

此二頌頌勸持
一頌結成
問:
此諸菩薩神通智力
不可思議
縱在末世說法
誰敢不信
而說如是
種種弊惡者何也

有人就這樣問,「此諸菩薩神通智力」。這些菩薩神通智力,「不可思議,縱在末世說法,誰敢不信」。這些都是大菩薩,不退轉的菩薩,哪怕他們這樣傳法下去,怎麼末世的眾生,什麼人敢不相信呢,哪有那些惡比丘呢?「而說如是種種弊惡者」,怎麼說有那些惡比丘呢?末世再怎麼的惡,這麼的有能力、資深,真正已經既得道的大菩薩,在人間在說法,怎麼說,有人敢這麼的兇惡來面對,哪有那些惡比丘呢?再回答他,這就是用對答的方式來說。

答:有三意
一者
欲現前發願弘經者
預知末世有此弊惡
使臨難不怖故
二者
欲當來聽法修行者
知有此過
當反邪歸正故
三者
欲世尊說以
禦難之方
俾五種法師
皆安樂故

有三項,一者,「欲現前發願弘經者,預知末世有此弊惡」。這是要在那個道場,經典就這樣記載下來,有這些菩薩在看大家不敢發願,而他們出來發願,來說這些未來濁惡世,有這樣這樣這麼的惡。這是要提醒大家,你要發願,哪怕是遇到這樣,也不要怕,這是一種鼓勵。萬一若遇到這樣的形態,就要「忍所難忍」。這就是這種在這個道場,預知未來,會有這樣的環境會發生,所以要先讓我們知道。未來,我們在講經遇到困難,我們也都要自我警惕,也要自我勉勵。佛的時代,就有這樣的交代,佛的時代,那些菩薩就有這樣的發心,勇猛精進,我們要向這些菩薩看齊。這是為未來眾生,給我們一個心理的鼓勵,「使臨難不怖」。這就是鼓勵未來的人,遇到困難也不要怕,這就是佛在世之時,那些菩薩就全都有這樣說過了。

其實,佛在世就這樣說過了,要弘這部經很困難,從〈方便品〉開始,就說「持是經者難」,所以舍利弗三請,佛陀就一直警惕,要講這部經的困難處。我們在這裡聽到菩薩來重複說困難,有這樣的惡比丘來誹謗,修行者自己來誹謗,這種形態就有了,何況一般的人?

第二,就是「欲當來聽法修行者,知有此過,當反邪歸正故」。這個經,除了講經的人有困難,他心理有準備,要發勇猛心。第二也要讓來聽法的人,知道這部經是真實佛所說,因為未來在聽經,也有人會誹謗。誹謗,這是已經佛陀就預知的事情。我們自己若被人引去,要趕緊快回過頭來,反邪歸正,這是第二。

第三,那就是「欲世尊說以禦難之方」。要如何防止那個難?要去除那個難的方法,就是使有「五種法師,皆安樂故」。這就是又未來再接下去,未來〈安樂行品〉,那就是這品已經到這裡,再接下去就是〈安樂行品〉。〈安樂行品〉,就是要如何弘法,要如何在人間克服種種的困難,能夠這樣講法,說得皆大歡喜。聽的人法喜,說的人歡喜,這樣就是有法師要如何講經,能夠說得很歡喜。這就是我們在〈勸持品〉,我們要很感恩佛和菩薩,這樣彼此安排的全都恰恰好,讓我們準備未來要講說這部經,有這麼多的困難,我們怎樣的方法能夠度過。這很感恩佛與菩薩,這分用心良苦的教育。在《法華經》裡,愈說會愈歡喜,會覺得諸佛菩薩為人間的用心,這是佛一大事因緣開、示,眾生悟、入。所以,我們若有所覺悟,體會佛的心懷,我們就會很歡喜來接受。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7年3月13日~
回頂端 向下
 
20230403《靜思妙蓮華》勸持結成 啟安樂行 (第1384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