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30822《靜思妙蓮華》今欲顯發 諸佛智慧 (第1485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0822《靜思妙蓮華》今欲顯發 諸佛智慧 (第1485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20230822《靜思妙蓮華》今欲顯發 諸佛智慧 (第1485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230822《靜思妙蓮華》今欲顯發 諸佛智慧 (第1485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二 8月 22, 2023 9:32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4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0822《靜思妙蓮華》今欲顯發 諸佛智慧 (第1485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30822《靜思妙蓮華》今欲顯發 諸佛智慧 (第1485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230822《靜思妙蓮華》今欲顯發 諸佛智慧 (第1485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二 8月 22, 2023 12:45 pm

20230822《靜思妙蓮華》今欲顯發 諸佛智慧 (第1485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能以床敷衣被臥具,資生所須飲食湯藥,種種之物惠施於人,令他安住生活自在;由是惠施故名自在,即得大富大慧福德,凡所作為無不遂意,得大自在名自在果。
⊙「汝等當共一心,被精進鎧,發堅固意;如來今欲顯發宣示諸佛智慧。」《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諸佛自在神通之力,諸佛師子奮迅之力,諸佛威猛大勢之力。」《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諸佛自在神通之力:一切諸佛,得大自在,神通無礙。佛之法身即智慧性,佛之報身即智慧相,佛之化身即神通力。
⊙始於一光,圓現始終,乃至七寶塔涌,三變雲集,是如來於靈山會,所顯諸來分身佛事,及諸來菩薩,名為自在神力。
⊙今涌無數菩薩,讚歎五十小劫,謂如半日,正顯成佛已來,歷劫所化因緣,應念自在,故云今欲顯發自在神通之力。
⊙諸佛師子奮迅之力:順眾生之機,說決定了義之教,為師子奮迅力。始自於華嚴,終至於法華,中開三乘,今入一乘。但知一生出世本懷,唯為一事,如師子奮迅,其勢迅速,以譬喻佛之威德勇猛。
⊙今從地涌之眾,純是菩薩,皆得一切智,正顯如來多劫出世本懷,唯為一事,故云今欲顯發師子奮迅之力。
⊙諸佛威猛大勢之力:圓教大乘,究盡三惑,圓顯一性,此佛威猛大勢之力。

【證嚴上人開示】
能以床敷衣被臥具,資生所須飲食湯藥,種種之物惠施於人,令他安住生活自在;由是惠施故名自在,即得大富大慧福德,凡所作為無不遂意,得大自在名自在果。

能以床敷衣被臥具
資生所須飲食湯藥
種種之物惠施於人
令他安住生活自在
由是惠施故名自在
即得大富大慧福德
凡所作為無不遂意
得大自在名自在果

用心了解,平時修行,就是要經過「六度萬行」。這我們一定要很用心,也要常常記得,心要有那分的善念、善心,這是起步的源頭。善心,看看人,必定從人我們就要付出;有人,就要互相付出。所以我們要關懷人所需要,所需要的我們就付出。最、最需要的人,那就是在生活中貧窮苦難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生活中,住,在生活,所住的地方就要有安穩的地方。所以,睡,一天的勞動,休息是很重要,若是沒有休息的地方,或者是有地方沒有臥具,沒有床,沒有……,地上溼、骯髒等等,要如何睡啊?所以,要給他有一個,安穩住宿休息,那就是需要床。有床鋪,還要衣、被,就還要再有被單、被子,這樣將它鋪起來,讓他有辦法這樣安穩休息。人若是貧困,就是連一張床都沒有;若是身體有病痛,若是在地上有溼、有水、有骯髒、有感染,我們就能夠知道苦難的人。

看,在非洲,獅子山,我們看他們那個相片,或者是媒體報導,這樣看到奄奄一息、病苦的人。說是醫療收容,全部都是在地上,很骯髒的地方。連一張床都沒有,苦的就是苦到這樣。不是健康人沒有床而已,連生病人住院都沒有床,這是很可憐!所以在馬來西亞有這樣的菩薩.他在做病床,剛好是這個行業,他得到這個資訊,他就願意這樣捐出了床,送到非洲,這就是不忍心。雖然他在做生意,但他能夠起這樣的善心,看到這樣,知道這樣的訊息,他就響應、付出。

其實就像這樣可憐人的地方,還有很多,談苦,少數的人願意付出,量還是一樣有限量;若能夠多數的人都願意了,不就是能夠幫助、解決很多人,在那個「床敷衣被臥具」呢?這不只是病床,健康人也是,不要等到他生病了,才要給他床;健康人,環境不好、家庭貧困,或者是受過災難過去了,沒有床鋪,我們若是有力量,大家集合力量來幫助他們。所以,我們過去很用心,研發出了「福慧床」,現在哪一個地方需要,我們就運到哪一個地方去;哪一個地方,有了收容災民的地方,有需要我們就送去給他們,度過這樣的難關。

這就是要很多人,也是要眼睛看得到,手腳搬得到,而且要肯發心;能夠很普遍,才有辦法幫助更多人。這種有了困難,這「資生」,幫助他度過困難的生活,這很重要!尤其是有病,或者是貧困,「飲食湯藥」,這也很重要,種種的物資。總而言之,有困難的人,我們有愛心的人對有困難的,我們若有因緣,我們就要趕緊去付出,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所以,「種種之物惠施於人」,只要人有欠缺,我們就付出,惠施給人。因為「六度萬行」,是應眾生所有的困難,我們願意付出,能夠施,在生活中遭遇到種種的不幸,不論是長期的貧困,或者是臨時的災難,或者是貧病交加,這樣的人都是很需要。

所以,「令他安住,生活自在」。同樣是人,所以我們期待人人,同樣在生活中,同樣都能夠平安過日子。這是菩薩對眾生的用心,行動的付出,也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教育我們就是由這樣來惠施,這叫做「自在」。我們要如何能夠得到自在呢?我們若看人,大家都平安,大家沒有煩惱了,這菩薩心最自在,佛心也是最自在。所以自在,就是歡喜了,眾生平安,諸佛菩薩就安了;眾生不苦、沒有困難,諸佛菩薩就自在了,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所以說「由(是)惠施故名自在」。

因為我們的付出,不只是自己能夠付出,我們還要再教導很多人,同時付出,人人肯付出,眾生得平安、得自在,若能夠這樣,貧困的苦難人平安,付出的人就「即得大富」。這就是富中的人富有力量、富有愛心、富有物資,願意付出,這樣的人就是愛有餘、富有餘,就是愛到有剩,又再那個物資有剩,這是最大富的人。若是貧呢?心貧困,儘管擁有天下,你還認為你不夠,所以貪無厭;看到苦難人不願意付出,一點點施捨,心生矛盾,覺得:我這麼有錢,我施一點點,不好意思,施較多一點,不捨,乾脆不聞不問,就不要去理。就像這樣的人,讓他世間財再多,在他的生命中是很貧困。若是大富的人,不一定他名稱的財產有,只要他有心、他願意付出,這都大富的人。

看看緬甸,生活上雖然是貧困,但是他們願意幫助人,三餐之中,那就是一家人要吃的飯,還未煮之前抓一把米起來,從鍋底抓一把米起來,存在其它的地方,那個罐子裡。這鍋飯同樣照煮,同樣一家人能吃得飽,那把米就是剩的,是在這餐之中剩的;剩下來,他們每餐每餐省,幾天之後,他們就能夠一大桶,能夠救其他的苦難人。雖然名稱貧困,但是心富有,他們也能夠幫助人;能幫助人的人就是有力量的人;有力量,那就是富有力、富有愛心,凝聚起來也富有這桶米。而且長久長久,日日都是這樣行,不間斷,一桶一桶的米,繼續、繼續在付出。你們想,這不就是最大富?尤其是他們能夠讓那些老人,無力可生活的,能夠補充營養,讓那些寡婦、孤兒可以養孩子,能夠長大。隨著歲月,自己的家庭養得好,又能夠養別人的家庭。

人人的力量集合起來,三百多戶,能夠幫助二十幾戶的家庭,這不就是大家共聚力量,這樣,看到其餘貧困的人,他們的孩子照常一直長大,老人健康、平安生活,這不就是富有的人!這不就是大智慧,造福人群,積德之家;人家說,積德之家有餘慶。每一餐省一把米,儘管他家庭很窮,他都還有剩餘呢,還能夠大家共同集合過來,這樣養二十幾個家庭。看看,共同生活,整個村莊和樂融融。付出的大愛,感恩接受的心,所以愛和感恩,都是在那個村莊裡面。想,這不就是最幸福呢?安居樂業,這就是大富、大慧、大福德。

「凡所作為無不遂意」。就像這樣,大家歡喜,隨意付出,長長久久付出,大家合起來,不困難,若是一個家庭要幫助一戶,那就有困難了,三百多戶共同合起來,幫助二十幾戶,這就是智慧。每一戶,我的米全都混合在裡面,這就是大慧、大福。這二十幾戶都有我的份呢,但是付出無所求,和樂融融。愛,總是看到人就是付出愛心,這種的自在,看到他們全都吃得飽、穿的暖,這樣他沒有困難了,我的心也很自在了。就像這樣心歡喜了,「凡所作為」,好事,善有為法這樣在做,那就是每樣每樣就是順心如意,「無不遂意」,就是很順心如意,所以「得大自在名自在果」。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清楚、去了解。

所以,我們前面的經文就這樣說:「汝等當共一心」。真的要大家共一心,我們要幫助人也要共一心,我們要精進也要共一心,所以「汝等當共一心,被精進鎧,發堅固意;如來今欲顯發宣示諸佛智慧。」

汝等當共一心
被精進鎧
發堅固意
如來今欲顯發宣示
諸佛智慧
《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釋迦牟尼佛就對大家這樣說:「大家要很精進、要很用心,要披出了那個精進鎧。」那就是準備就像要入戰場一樣,我們的聖軍要和魔戰,不可以打瞌睡,睡魔,或者是亂心魔,這些魔,我們就是要將它戰勝過去,這就是要精進,所以要披起了精進鎧。

聽法之後,沒有我們做不到,大自在力,其實這就是這麼簡單,剛才在說,我們凡夫都做得到。看人苦難,我們的心起了不忍心,別人在苦,我們在享受,這樣心能忍嗎?不忍啊;不忍要怎麼辦?付出。付出,大家共同付出。大家看到需要的人已經得救了,他們得救平安了;有欠缺的已經能夠接受到了,我們付出的人,大家心得自在了。我們平常人也能夠做到心得自在,就如剛才說過了,這念心我們要堅持,要立大志,必定要從小動作開始;我們發大心、立大願,就是要從點滴的作為開始,要成佛要從凡夫地開始。

所以,佛陀教育我們,我們應該接受。雖然現在的經文,是在對大菩薩說話,而我們現在是初發意;大道理是這樣,其實小故事從凡夫開始,我們要精進,聽法也就要專心,要「發堅固意」。「如來今欲顯發宣示,諸佛智慧」,現在佛開始就是要講說,諸佛菩薩如何發心,由來那個根本。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佛所要講說的法。

下面接下來這段經文:「諸佛自在神通之力,諸佛師子奮迅之力,諸佛威猛大勢之力。」

諸佛自在神通之力
諸佛師子奮迅之力
諸佛威猛大勢之力
《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諸佛有這麼多的力量,「自在神通之力」、「師子奮迅之力」,還有「威猛大勢之力」,這都是諸佛所得到的力量。力量,大力量就要從小不斷、不斷累積;小,要從多久?要很長久長久的時間,不斷不斷累積。這就是現在佛開始要說的要領,我們若要了解自在神通力、師子奮迅力、威猛大勢力,我們一定要耐心好好聽。所以,「諸佛自在神通之力」,那就是「一切諸佛,得大自在」,他已經很自在了。

諸佛自在
神通之力:
一切諸佛
得大自在
神通無礙
佛之法身即智慧性
佛之報身即智慧相
佛之化身即神通力

佛陀一輩子來人間,已經盡心力了,有緣的眾生,已經陸陸續續聽到佛的教法了,有因緣的人,也已經慢慢陸續來接近了。所接近的人,從小乘啟發到中乘,慢慢已經接近大乘境界,所以佛就是心也已經自在了。

看到他方、此土的菩薩,也都來了,十方分身佛也都到達了,所以佛在那個道場裡,他的心情很自在。這就是他的威德,這個「神通無礙」,精神力量通達,已經遍及這麼開闊,所以影響到這麼多人,能夠體會那個道理──天地宇宙間的真理。佛陀該說的也已經說了,迴響回來,是很開闊的人所接受到,所以神通無礙。「佛之法身即智慧性」。佛的法身就是什麼呢?是智慧。他所體會的道理,與天地宇宙合而為一,這個道理就是佛的法身,就是智慧;智慧的性,就是如來本性,回歸本覺,那個本性就是智慧。佛陀告訴我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與佛,佛的心與眾生的心是一樣,就是我們凡夫若能夠去除無明,眾生心便是佛心,同樣也能夠回歸,我們人人的自性,我們的覺性。所以眾生與佛,那念心、那個慧性是無差別,只是佛陀將無明都掃除了,心中無惑,一點點塵沙都沒有,完全乾淨,回歸在「大圓鏡智」了。

知道,也已經告訴大家,我們「平等性智」,不是只有佛有,人人都有。只是我們現在,要再發揮我們的「妙觀察智」,凡事我們要細心,好好思量、好好思考,那就是我們日常在接觸,根和塵所接觸,產生那個「識」,我們要用心,最近一直在與大家,反覆這個事情,希望佛法所說的,大家感覺:這是佛學,在詞典之中看得到的。其實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大家都在用,只是我們那個「理」、和「事相」,我們沒有將它合起來而已;我們若合起來,原來佛說的道理,是我們日常生活用的。慧性是我們自己本身有的,你要到哪裡找佛性呢?要向我們自己找。佛陀的法身,道理,他已經普遍布達給人人,大家都聽得到,也能夠了解。只是了解了,我們有用到嗎?這個有見、有識,但是我們有身體力行到嗎?我們若沒有身體力行,只是知道了、知道了,我們身並沒有歷其境,無法去體會,這就只是知識而已。我們必定要去看,身歷其境,別人在說,哇,說得很好,境界從無將它做到有。有到什麼程度呢?去做的人知道,拿回來說給我們聽,那若不是很用心,內心本來就有這個圖,本來就有這個準備,想要去做它,這個「成所作智」,若不是自己去譜這個圖,想要達到,若不是這樣,你人沒有去,境界歸境界,無法了解。

若是自己內心有譜過了這個圖,心意堅定要去做,雖然我們不用去到現場,只要聽到:「哦,完成了。」這樣就差不多了解,那個環境是什麼樣。若再一張相片回來,「哦,就是這樣」。這不用進到那個地方,「哦,我清楚了」。若都沒有進去的,也沒有譜過這張圖,也沒有想要如何去做的,和這件事情都沒有關係,現在聽到我們有去做這件事情,(再)怎麼聽,就只是圖就是圖。儘管錄影回來給我們看,「就是長得這樣」,但是那個感受不深,歡喜自在的神通顯不出來,這就只是分別在這裡,這個慧性就分別在這裡。

就像我們在(中國大陸)阜寧,那個龍捲風這樣將它捲過去,幾百戶瞬間不見了。受災難的這批人,這個地方是孔子的後裔,後代的子孫,孔子的子孫。但是,他們就是生活困難,遇到這樣的災難,這樣要怎麼辦?他們沒有辦法再復建,政府要幫忙,給他們錢,各人分散,這樣是不是很可惜呢?不捨,既然有因緣得到這樣的消息,當地的慈濟人,大陸的菩薩也已經去關心過,了解之後,訊息回來,不捨他們這樣散開了。所以內心一直感恩孔子;我們感恩釋迦佛給我們佛法,我也感恩孔子他的精神、他的教育理念,《論語》也看過了,也影響很深,應該要回報。

所以就趕緊設計,我們期待我們能夠讓這些,這個家族不要分散,總共有二百八十多戶,我們來為他們建村。所以也感恩當地的領導,與孔家就是這樣,與我們來互動,終於一年後,現在我們能夠這樣看到,看到他們的村已經恢復起來了,房子,二百八十幾戶完成了。看到這樣拍回來,還一個心願,將孔子的祠堂也將它建起來了,期待這個地方,能夠恢復將來那個學堂。在工程這當中,也已經開始人文也帶去了,聽到我們慈濟人回來也這樣說,因為他們都一直在互動,也聽到他們,已經開始戒菸、戒酒,而環保也很重視,這樣只要他們回來,三幾句,哦,我清楚了。這就是在理想中的藍圖,從他們的災難,從開始要如何讓它完成,這已經在理想中了,一樣一樣完成起來。

這是人間的事相,回歸到那個「理」,那就是這樣善有所為,這就是這樣將它做起來,集很多人,大家愛心的力量投入去付出,這樣將它完成起來。不是一個人想的藍圖,就會出來了,這樣想,就要有人去行動、這樣去付出,全權負責去付出,就能夠完成這樣。所以那個完成的過程,只要有一點點訊息,就知道了。同樣的道理,總是這法身、慧性,同樣就是道理的作為。我們要如何將這個理,在我們的心裡建設起來?如何去發揮它那個人、事、相?人事有苦難,如何用人力去幫助他?這就是「事」,去用「法」合那個「理」,「理」就是這樣。

我們若能夠了解,「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過來就是「大圓鏡智」了,那個相已經這樣出來了,已經完整了。這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佛性,人人有所作為的「成所作智」,將它完成起來,從這個心、從我們的力量,這樣大家付出,這樣就完成。同樣的道理。所以,佛法與我們人生的生活法,就是一樣。剛才說過,連床、連被、連衣,這些東西我們也是一樣,全都對一般的人,也是同樣是善作為,這叫做「六度萬行」,就是要回歸,我們法身的真如本性,那就是慧性。這不是說大的才是法,其實小的一點點都是法,我們要不斷累積。

所以,「佛之報身即智慧相」。這是佛陀他莊嚴的法相,佛有形的身體(應化身),這就是我們所看到,他來人間出生、來人間修行,人間成佛、人間說法等等,智慧展現在人間。所以,「佛之化身即神通力」。他的法就是有這樣的神通,很普遍,天地宇宙一體的真理會合起來,那個精神的能量,所以叫做神通力,普遍了。所以,從一光中,「圓現始終」。

始於一光
圓現始終
乃至七寶塔涌
三變雲集
是如來於靈山會
所顯諸來分身佛事
及諸來菩薩
名為自在神力

佛陀開始要講《法華經》,那時候發光,眉間白毫相光,普照東方萬八千土,大家應該還記得。從開始一直到,乃至七寶塔涌出,多寶佛塔來見證,在靈鷲山,見證佛講說《法華經》,所以在那個地方佛陀,三變淨土,在靈鷲山。我們經文都說過了。

所以,「所顯諸來分身佛事」。分身佛,就是佛陀那個精神理念,道理已經普遍了,大家全都能夠接受、能夠應用、能夠宣道,弘法在人間,所以「諸來分身佛事」。這樣子變成了道理變成事相,可以去發揮。「及諸來菩薩」,除了精神理念,還有身體力行,這「名為自在神通」,能夠發揮去幫助眾生,眾生得救了,菩薩、諸佛自在了。就像這樣,所做都沒有障礙,一直在付出。所以,「今涌無數菩薩,讚歎五十小劫,謂如半日」。

今涌無數菩薩
讚歎五十小劫
謂如半日
正顯成佛已來
歷劫所化因緣
應念自在
故云今欲顯發
自在神通之力

前面的經文不就是這樣呢?一直一直在讚歎,五十小劫就像半天一樣。正顯出成佛已來,大家要很用心,再回顧前面所解釋的,「五十小劫」,猶如半日,要再回過頭去記憶,這是一個描述。尤其是「歷劫所化因緣」,從佛陀成佛以來,無數劫,歷劫,所化度的因緣,「應念自在」。累生累世不斷不斷這樣在說法,隨眾生緣,隨眾生在什麼樣的道,他都普遍去,佛陀都沒有捨離過,沒有將他們棄除過,五道的眾生都是這樣在化度,時間長久、空間普遍。「故云今欲顯發,自在神通之力」。現在就是要來說那個過去因緣,對這些眾生,他能夠去來自在。所以,「諸佛師子奮迅之力」,就是「順眾生之機,說決定了義之教」。

諸佛
師子奮迅之力:
順眾生之機
說決定了義之教
為師子奮迅力
始自於華嚴
終至於法華
中開三乘
今入一乘
但知一生出世本懷
唯為一事
如師子奮迅
其勢迅速
以譬喻佛之
威德勇猛

佛陀的耐心,從不懂要讓他了解,讓他發心,讓他能夠從小而中,而到大,一直到了讓他能夠心開意解,肯發心,這是佛陀他師子奮迅之力。對道理,讓他們能夠透徹了解,隨他們的根機,讓他們能夠了解佛法。這是佛陀生生世世,諸佛他們的心願,這是我們就要能夠去體會,佛心之意。所以,「始自於華嚴,終至於法華」。從他覺悟那個時間,覺悟之後,那個剎那間,他的心就入「華嚴海會」了,那個境界,全都是諸佛菩薩的境界。那個地方,諸佛菩薩邀釋迦佛說法,他就是在那個地方,華嚴會中三七日,在那個地方。之後,回歸了,才思考要如何能夠,為娑婆世界眾生說法,一直一直到法華會,所以說開始從「華嚴」,終止到「法華」這個地方來。

所以,我們要很體會,佛陀他的心境,覺悟的剎那間,就已經天地宇宙真理無不通徹,諸佛菩薩境界瞭如指掌;真正的佛菩薩的境界,就是釋迦佛內心的境界,這樣的境界已經在了。所以一路一直來,到了法華會,這當中就是「開三乘,今入一乘」。在這個三乘法,現在已經引入一乘,回小向大來了;「三乘」是方便法,「一乘」是真實法,已經到「一乘」來。

「但知一生出世本懷」。就是一輩子就是一念心,佛陀就是他的本懷,只為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是希望眾生,能夠一直和佛的心境同一心境。就像佛在華嚴會,與諸佛菩薩的心境,同樣的心境,這是佛陀的一大事,所以唯一大事。「如師子奮迅,其勢迅速,以譬喻佛之威德勇猛」。所以佛陀他那個一念間的發心,對我們來說是無始劫,無法去計算的時間;對佛的心境,開始發心,就是那念心。所以我會常常告訴大家,「恆持剎那,把握當下」,這個「剎那、當下」,就是我們的一輩子。那念心的初發心,就這樣,五十劫了就像半天。這種佛心的境界,那念心是透徹,他的本懷就是這樣,沒有改變過。所以,「今從地涌之眾,純是菩薩」。

今從地涌之眾
純是菩薩
皆得一切智
正顯如來
多劫出世本懷
唯為一事
故云今欲顯發
師子奮迅之力

現在從地湧出的這些都是菩薩,長久以來已經接受法了,受教育、受訓練過來的。「皆得一切智」,這些都得一切智了。正顯出「如來多劫出世本懷」,就是要來顯示,佛陀教育這麼多人,當然要用很長久的時間,這些人的成就,就能夠代表時間有多久了。所以,佛出世的本懷就是這樣,過去是這樣,所以「唯為一事,故云今欲顯發,師子奮迅之力」。是啊,師子奮迅之力,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師子奮迅之力」。「諸佛,威猛大勢之力。」

諸佛
威猛大勢之力:
圓教大乘
究盡三惑
圓顯一性
此佛威猛大勢之力

就是「圓教大乘」,「究盡三惑」。全都要去除,所以,「圓顯一性,佛威猛大勢之力」。是啊,這是諸佛威猛大勢之力,每一尊佛要成佛,要同樣有這樣的心念;這樣的心念來自於初心,那個最初那一念心是很重要。所以我們想要成佛,學佛目的就是要成佛,想要成佛,我們一定要從這樣,開始發心那念心開始,那念心要貫徹一如,要到大,要從小,很細膩的小事開始做起,才有辦法到達立大志、弘大願,才有辦法真正到「六度萬行,因圓果滿」,到成佛的境界。當然,還有很多的道理,時間永遠都是不夠,我們要在這剎那的時間,就是要好好用心記憶;記憶在過去,來會合現在。道理一體,落實生活中,自然事相與道理,就是在我們的開口動舌、生活當中。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7年8月25日~

【註】
阜寧: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板湖鎮,孔盪村
回頂端 向下
 
20230822《靜思妙蓮華》今欲顯發 諸佛智慧 (第1485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