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30908《靜思妙蓮華》久遠恆修 植諸善根 (第1498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0908《靜思妙蓮華》久遠恆修 植諸善根 (第1498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20230908《靜思妙蓮華》久遠恆修 植諸善根 (第1498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230908《靜思妙蓮華》久遠恆修 植諸善根 (第1498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五 9月 08, 2023 11:12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0908《靜思妙蓮華》久遠恆修 植諸善根 (第1498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30908《靜思妙蓮華》久遠恆修 植諸善根 (第1498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230908《靜思妙蓮華》久遠恆修 植諸善根 (第1498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五 9月 08, 2023 11:12 am

20230908《靜思妙蓮華》久遠恆修 植諸善根 (第1498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 如來恆修六度,萬行功德為因,而成法身之果,故名功德法身,遍空界。功者福利眾生,累世行所得;德者諸善有為行,德澤深厚恩宏廣。
⊙「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是已來,始過四十餘年,世尊云何於此少時大作佛事。」《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眾,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此疑所化多眾行位深妙。轉凡成聖,佛之威德勢力,令具福慧圓滿,成就佛功德。
⊙行位是無學道,證理斷惑究竟,更無法可學之位。在聲聞乘為阿羅漢果。在菩薩乘為佛果。
⊙「世尊!此大菩薩眾,假使有人於千萬億劫數不能盡,不得其邊。」《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斯等久遠已來,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植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常修梵行。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斯等久遠已來,於無量無邊諸佛所:謂是等眾久事之佛。斯等下,植因非淺。以修行必經多劫,發心定非一佛,時長行遠,道果始就,豈少時之可及哉?
⊙植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常修梵行:靈山會眾不識地涌大菩薩。云何得知久植德本成菩薩道,常修淨行?由見所來神通智慧、以果驗因,知是久習。
⊙由彌勒既不知其數,又不識一人,請示於佛故,得知久植善根。必於久遠無量佛所,植諸善根,成就梵行也。
⊙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言此一事,師少子老,一切世間之所難信。

【證嚴上人開示】
如來恆修六度,萬行功德為因,而成法身之果,故名功德法身,遍空界。功者福利眾生,累世行所得;德者諸善有為行,德澤深厚恩宏廣。

如來恆修六度
萬行功德為因
而成法身之果
故名功德法身
遍空界
功者福利眾生
累世行所得
德者諸善有為行
德澤深厚恩宏廣

用心啊!要用心,把握時間,人生不再!一天一天過,時日過,命亦減,身體功能都是在減弱中!要時時提醒,利用我們利根明朗之時,好好要多用功啊!要知道,「如來恆修六度」。如來,釋迦牟尼佛,長長久久的時間,無量數劫來,都是應如是法而來人間,這叫做「如來」。長久、長久的時間,他來來回回在人間,無法去計算來幾回了,無法計算!時間多長了?塵點劫,時間之長,同樣應如是法、應眾生所需要。眾生就是因無明煩惱造作業力,人間,不斷惹來了人間濁氣重重,就是因為迷了因也迷了理,人生都在迷途中。如來就是因為應眾生,這種的迷茫,他還是不斷來人間做引導;眾生有什麼樣的煩惱、無明,佛陀,如來,就是用他的智慧,不斷來啟發眾生。無奈眾生眾多,很多、很多,覺悟者稀少;真正能夠覺悟,願意經歷久遠修行、持法,這樣的人很少,所以得度,已經又是再次會再墮落。佛,覺者,他就是不放棄,一次一次、不斷不斷,追著眾生苦難而付出。

所以,這麼長久的時間,有人會問:「怎麼那麼長久?以佛的德行,怎麼會無法度眾生呢?」不是無法度眾生,「有法度」,但是眾生業重,重重疊疊,這種知一,而就再迷失。一項已經知道了、了解了,知少分,我願意修行了。很快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又是將他引過去,很快就是這樣又是再度迷。所以眾生頑劣、剛強難調伏,而如來也是不斷應眾生的根機,以法還是累生世,不斷不斷來人間,和眾生一樣這樣不斷來,卻是無奈。唯一的是不願意放棄,佛陀愛眾生的心不願意放棄,他一次再一次,次次,生生世世就是盼望能夠引度。因為這樣,時間就會很長啊!

覺者,他就是永遠持著道理不變;眾生就是變化多端,眾生造業了,變化多端。所以,以不變來應萬變,還是要耐心來,應如是法而來人間,應如是緣而來人間;如法、如緣這樣來人間度眾生。所以,必定要「恆修六度」,要永遠、永遠,這麼長久的時間,不斷人群中修六度行,修自己、覺悟他人,很多的付出。眾生迷茫,可貴就是不捨,不忍捨去,這就是成佛的因。經過了「萬行功德」,就是因為這麼長久的時間,耐心、愛心、不捨眾生心,而累世修行六度,行於萬行、累積功德,這為「因」,就是這樣地累積,「而成法身之果」。佛陀已經法身成就了,那個因已經累積、累積了,「萬行」圓了,現在功德已經成為果了,那就是「法身」。因為這樣,叫做「功德法身」。修行的過程,「六度萬行」為功德,成就,覺悟了,這為「法身」。

「法身」是遍虛空法界,那個法的體。其實法就是看不到,無形體相,就是人在人間這樣、這樣修行,法就是這樣一再一再,再覆講,從不了解,一直分析到你能夠了解;不只是能夠了解,還能夠讓你體悟;體悟之後,還要帶你力行來走。這要一次再一次,長長久久的時間,要帶到,「這樣了解嗎?」「了解了。」傳法有人了,這非常的圓滿無缺,表達出了「因圓果滿」,覺悟了。在迦毘羅衛國那位太子的故事,一直到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與天體宇宙合而為一,覺悟了;這個身體,含著天地宇宙間的覺性,這樣歸為這個身體。你看得到,來,告訴你,說現在、談過去。現在這個身叫做「法身」,是累積過去無量數的功德;過去無法去計算那個功行,用功行道累積的德而完成。現在叫做「功圓果滿」,成為法身,叫做「功德法身」。修行那麼久了,到這時候才叫做成佛了,叫做「功德法身」。

這個「功德法身」,就是「遍空界」,這個「功德法身」無處不在,遍虛空法界。這個法身到現在還在,在哪裡啊?虛空法界,無不都是佛陀的時代,曾這樣說過,我們現在從經藏之中延續下來,來了解。談天說地,說人間事物道理,將佛法成為,現在我們能夠行動的一條道,這就是這條道、這個理,就是遍虛空法界,即為藏經。「經」就是道,我們去了解它,了解之後,我們來說它;說了之後,我們大家知道;大家知道,大家趕緊照這個方向。我們要走的路,我們要趕緊開它;本來就有了,久來已經荒廢掉了,我們要重新,現在重新了解、重新開道。方向知道了,原來有的路,現在就是這樣,雜草很多、很多,我們開始,這個雜木、雜草,我們要開始用功來開它。所以開路,大家來鋪、大家來走。路要鋪多長?就是一直鋪去就對了。

看看地球有多大?我們路就這樣一直鋪多長去;時間有多少?而我們就是一直鋪。後面鋪路的人,他接著前面的道,他就要繼續下去開,開那個道,再帶後面的人來鋪路;鋪路的人接到,他還是向前面去開道。這就是這樣不斷累積,將這個道,人間道,向前一直開,無窮盡;道開到哪裡,路鋪到哪裡去。人人能夠就道走路,這樣就是將整個人間淨化了,人人接觸到這個道,在道上如理行。所以我們還記得,記得佛陀〈授記品〉,授記你未來,「某某人,你未來功德圓滿了,也能夠成佛,但是你要成佛的過程,你要經過再多久多久、多長的時間。你要行什麼樣的行,就要這樣去鋪,路不斷這樣去開、不斷這樣去鋪,鋪到你的因緣成熟,你成佛了。

你所度的人,應你所鋪的路,讓人走過來。你成佛的國土,有多莊嚴、多莊嚴!大家鋪過的路,已經有這麼莊嚴了,琉璃為地、金繩界道等等等等。」那些菩薩也都成就了,菩薩就是在一起鋪路的人。看看,〈授記品〉的意思也是這樣。你還未成佛之前,你就一直要修行、修行;修行就是在開道,按照方向在開道。你就是用心一直開,開道的當中就是在度人;讓你度的人,就是與你一起在鋪路的人,你在開道,他們在鋪路。這已經緣一層一層累積了,累積到這個世界,普遍的道路都平坦了。所以,開道的人成佛了,鋪路的人成菩薩了,所以那個世界莊嚴。

同樣的道理,佛陀他選擇的,是這個堪忍的世界,污濁、堪忍,所以他選擇在這裡。他要度的眾生是剛強難調伏,他願意生生世世,所以他累積功德,法身成就了。道理差不多是這樣,談天說地,我們差不多知道了。所以,他的娑婆世界,後面還有很多菩薩要不斷繼續,道要開、路要鋪。其實釋迦佛沒有休息,還是再繼續,這是一個階段性,道理永恆,周而復返。所以,乘如是法而來人間,不斷不斷一段落完成,他就要再來一段落,一定要到了人間完全淨化,所以,到彌勒要來人間,那就是其中還有這麼長的時間。這當中,釋迦佛還是要不斷,要將這個人間完全淨化完了,一個康樂的世界這樣完成了。所以佛,他的「功德法身」,那個法性「遍空界」,我們要清楚。

「功者福利眾生」。「功」就是福利眾生,不斷不斷為眾生的福利在付出;來利益眾生,教導眾生如何互相去利益。所以,要經過了「累世」,要累生累世,不斷累生世所行的路,所得到才能夠有德,要用長久的時間來累積,最後所得的德。所以,「德者諸善有為行」。得到什麼呢?得到諸善行的有為法。我們過去一直說,說〈安樂行品〉,那就是善有為法,不斷要行善,點點滴滴的善不斷要累積。這善有為法,我們用我們的身、口、意、發誓願,長長久久這樣身體力行去累積,這種善有為法,這樣生生世世的德來潤澤群生,給眾生。

所以,這個德很深,很厚的德,對眾生那種的宏恩廣大。累生世,這就是佛陀乘如是法來人間,行久了,很久很久,塵點劫以前,一直一直累積,所修「六度萬行」的功德,這就是「因」。這個過程無不都是在福利眾生,不斷在累積、付出,這就是佛為眾生。眾生再怎麼剛強,再怎麼難調難伏,佛陀就是沒有放棄。每次若看到佛在度眾生,慈、悲,抱著那分永遠不疲倦,就是殷勤、歡喜、甘願在付出,不捨眾生這個心態,有時候若看,一直看,一直去了解,回顧自己,實在是慚愧重重啊!要學的實在是還很長、很長。難怪道要不斷地開,路還是要不斷地鋪,光是在世間,有形的土地,我們到底是鋪多少路?能夠救拔多少的眾生?解開多少眾生的苦?重重疊疊,總是還這麼多等待我們開的路,等待我們救拔的眾生,還是那麼多,重重疊疊,很多!所以需要很多很多的人,趕緊及時開道,趕緊及時鋪路,還有這麼層疊,這麼無量數的道路要鋪,這麼多眾生的心,心要去淨化。

所以,不斷看到眾生業累,業報,不論是天災人禍,在這個濁惡的世間共業明顯,就會愈想到佛陀那分殷切,在募人,人間在募菩薩,來身體力行救拔眾生那個心情,真的是很深的體會。時間,總是時間我們要好好把握,自然法則,時間總會過去,壽命總會盡,佛陀也是很迫切講《法華經》,也是因為年老了,就要趕緊傳法。真的是「五根」也會不管用,所以我們要趕緊把握生命體,要精進,不要懈怠了。

來,看看前面那段經文。

去伽耶城不遠
坐於道場
得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從是已來
始過四十餘年
世尊
云何於此少時
大作佛事
《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佛陀現相娑婆世界,成佛,在那當中,修行過程要出皇宮,向他修行的目標走。所以,他出皇宮,去伽耶城(古摩揭陀國都城)。這當中有十一年,五年參訪,六年苦修。回過頭來修行的道場,那就是選擇在這個地方,伽耶城菩提樹下,這個地方為他修行覺悟的地點。

所以,「從是已來,始過四十餘年」。所說的時間也沒有很長,成佛之後,前後算起來「五時說教」,從「華嚴」,心靈的世界,覺悟之後稍微整理一下,要用什麼法在人間。之後,就開始走入了鹿野苑,第一場的說法,「四諦」法──苦、集、滅、道。光是一個「苦、集、滅、道」,為五個人說,也說盡了苦的道理;為五個人來講「四諦」法,也就要重複三次,叫做「三轉四諦法」,也是要說三遍。

第一個接受到的,那是阿若憍陳如;五個人當中,第一輪唯獨憍陳如體會到:原來苦的道理就是這樣,人間真實「苦」,來自於「集」,知道方法,應該修「道」。憍陳如了解了,其他還有四個,所以還要再二轉、三轉,終於五個人完全了解了,這樣才是開始發心出家,就現僧相,才是佛成佛說法第一場完成了。五個人出家了,所以叫做「三寶」具足,佛、法、僧具足了,從這樣才開始展開了弘法,開始到處說法。所以,時間不是很長,怎麼會四十多年後,現在在靈山會,這麼多的菩薩從地湧出?這些人既然起來了、現前了,為何靈山會這些人不認識,不認識這些,忽然間現身出來這些菩薩?彌勒菩薩就代替這麼多人,來啟疑、來問。這就是這段經文,大家要記憶著。

所以,下面這段經文說:「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眾,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佛勢力
以佛功德
教化如是
無量大菩薩眾
當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難道是這樣這麼近的時間,佛陀的勢力、佛陀的功德,就能夠這樣成就,忽然間浮出來這些菩薩?這樣的道業嗎?這是大家的心疑,所以彌勒問,問大家的疑,疑在這裡,短時間如何能成就?所以,這就是疑,所化眾多,怎麼會那麼多?

以佛勢力
以佛功德:
此疑所化多眾
行位深妙
轉凡成聖
佛之威德勢力
令具福慧圓滿
成就佛功德

這些人「行位深妙」。「行位」,大家要了解「行位」是什麼。「行位」就是,「無學道,證理斷惑究竟」。就是說,這些菩薩,他們修行的地位,已經這樣到達「無學道」。他們要學的應該全都很完備了,所要開的路也應該都很開成了,盡道路了,他們已經到達「無學」。

行位是無學道
證理斷惑究竟
更無法可學之位
在聲聞乘
為阿羅漢果
在菩薩乘為佛果

我們在《法華經》的開頭,不就是有念到,來的人「學與無學」,「無學」就表示他的位很高,所學很充足。就像我們人間的學位,拿到博士了,幾個博士學位;博士,那就是他所專修的科,已經到頂端了,這叫做「博士」。博士再上去就沒有什麼學位了,除非是他又不了解,又換其他要研究的,才說他拿幾個博士學位,要不然就是博士的名稱,就是很高了,學所最高。

豈是最高呢?卻是佛的道理,他們,這些菩薩應該的位置,就是到這樣的位置,至高的位置了,這叫做「行位」。他的行,那個道行走到的位置,已經到「無學道」的位置,路已經開透了,已經是「證理斷惑究竟」。他們已經了解這些道理了,所有的這個惑、無明煩惱都斷盡了、都究竟了,他們都沒有疑問了。這些菩薩已經到這樣的位置了,已經沒有什麼法再學的位置,這已經是至高了。所以,若以聲聞來說,那就是阿羅漢;阿羅漢果是聲聞的極位,就是聲聞的博士了。而若是菩薩呢?他的果位就是要到成佛,還未成佛,所以他還叫做菩薩。就是菩薩,他就要再向前走,一直要到成佛的位置,叫做他的極果,這是他的目標。而小乘呢?他就是:我到阿羅漢果就好了,我解脫就好了,我獨善其身。這就是他的位置。

所以說起來,「行位」是目標,因為這些是菩薩,所以他們還要再向佛果走,所以他們還要再來,應這個靈山會再來,來再成就這個靈山會,再聽佛陀成佛之道,所以這些菩薩又再集過來。所以,菩薩,菩薩乘就是以成佛為果。這叫做「行位」。

所以,這些菩薩,已經到「行位深妙」,已經完成了菩薩應該要走,這個境界。這些人怎麼現在在這靈山會?原來在聽法這些人,都不曾看過這些人。這些菩薩,他們已經「轉凡成聖」了,「佛之威德勢力,令具福慧圓滿」。現在就是需要佛陀的威德勢力,再次來完成這些菩薩,他們的福慧圓滿。所以他們這次來靈鷲山再聽法,就是要聽這個,福慧圓滿的菩薩道,才能夠成就他們,再繼續行成佛的路上,去修行、去完成他們的德。這就是我們要真正去了解。到「無學」的境界,就是我們修行那個過程,我們若獨善其身,我們就只是要停在羅漢果而已,這就是一個境界。行菩薩道要精進,就是入人群去,人群中不受污染,人群中的煩惱即是菩提道,就是要開的道路,這就是菩提道,菩薩將要開的道路,這就是要成佛之道。

所以,我們這道理要很清楚,這就是根本。下面接下來,就說「教菩薩法」,因為佛的威德來教,「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眾」,就是因為佛的威德,來教化這麼多的菩薩。看這些菩薩,「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些菩薩應該將要接近,「無上正等正覺」,這個事情,很大的事情,這就是一大事因緣;佛陀的盼望就是這樣,一大事。所以,彌勒菩薩,大家因為佛的,成佛的時間這麼短,怎麼能成就那麼多?所以佛陀就為他們說「遠因」;遠因,哪能夠度那麼多人?大家心還是不解。

接下來這段經文再說:「世尊!此大菩薩眾,假使有人於千萬億劫數不能盡,不得其邊。」

世尊
此大菩薩眾
假使有人
於千萬億劫
數不能盡
不得其邊
《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這麼多、這麼多的大菩薩眾,假如有人用很長的時間來算數,怎麼算都算不盡。是啊,「若算師,若算師弟子,數不能盡」,同樣的道理。這就是道理有多少,受法的人,所體會的的道理就有多大,人數就有多少。只要用心,人人本具真如本性,所以道理都還是存在,算不完。所以,「世尊!此大菩薩眾」,用這麼長時間,還是算不盡!「眾之多」,算不盡。

接下來再說:「斯等久遠已來,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植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常修梵行。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

斯等久遠已來
於無量無邊諸佛所
植諸善根
成就菩薩道
常修梵行
世尊
如此之事
世所難信
《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真的,實在是很難信!這種的事情,這從久遠劫來無法去計算,無邊際的時間,所以,在無數佛所,也是「植諸善根」,在那個地方一直在培養善根,一直在行菩薩道,將這個信根、善根,善有為法,不斷不斷在人間,所以說叫做「斯等久遠以來,於無量無邊諸佛所」。那些人也是這樣,在每一尊佛世之時都是。

斯等久遠已來
於無量無邊
諸佛所:
謂是等眾久事之佛
斯等下
植因非淺
以修行必經多劫
發心定非一佛
時長行遠
道果始就
豈少時之可及哉

釋迦佛在每一尊佛世時,都是在修行,都是同樣這樣在度化;每一尊佛世時的眾生,同樣上求下化。就像現在釋迦佛的時代,也有很多弟子,以佛陀的精神、他的法,到處去度眾生。被授記的弟子不就是嗎?過去所說的四大弟子也好,反正富樓那也好,不都是,都是以佛陀的教法,到處去度眾生。佛陀也是經歷過了這樣的修行,這樣在度眾生。所以,這些事情真的是很久遠,很久、很久了,這樣一直延續來。這些人,「斯等」,真的是已經證很長、很久的因。這些菩薩也是跟著釋迦佛,修行、結緣、說法,應該要從十六王子,開始的結緣眾,累生世就是這樣一直在度,一直來。

所以,「以修行必經多劫」,修行一定要經過很長久的時間。所以,發心不是一佛,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長的時間;每一尊佛世時,他要不斷一直發心,不斷要修這個法,上求下化,同樣,所以時間長遠,很久,「道果始就」,就是這樣累世累世不斷、不斷,無量生世在修行,無量生世在度眾生,不斷累積,這「道果始就」。這不是短暫的時間。

所以,「植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就是要「常修梵行」。我們要種很多的善根,要種很深,然後要不斷修出了清淨的梵行,才能夠成就菩薩道。

植諸善根
成就菩薩道
常修梵行:
靈山會眾
不識地涌大菩薩
云何得知
久植德本成菩薩道
常修淨行
由見所來神通智慧
以果驗因
知是久習

在靈山會上,原來在聽法的人不知,也不識,不曾看到從地湧出這些菩薩。所以,「云何得知,久植德本,成菩薩道」。他們怎麼知道,這些是已經過去就是這樣,這樣修行過來的,都永遠就是修在清淨行?所以「見所來」,就是忽然間浮現出來這些人,全都是「神通智慧」。這些人,這麼多的菩薩來了,這些都是已經累積他們的經驗,累積了他們的能幹,這樣到來。這就是「以果驗因」,看到現在所修、所度的人已經這麼成就,這就是果。佛陀所教化的果實,成就的果實已經纍纍了,這「果」來驗「因」,來推過去的因。為什麼這果會這麼成熟?它的源頭是如何去耕耘,能夠果實這麼成熟?所以「以果驗因」,去追它過去是什麼方法,我們就知道這已經是「久習」,要很長久的時間要去修習,久習。所以,「由彌勒既不知其數,又不識一人,請示於佛」。

由彌勒既不知其數
又不識一人
請示於佛故
得知久植善根
必於久遠無量佛所
植諸善根
成就梵行也

因為彌勒他怎麼會不知道?但是他就是替其他的人來啟疑,說:「我們這些人都不認識,現在那些菩薩到底是如何來的?」因為這樣,他「請示於佛故」。了解原來修行不是短暫,又再讓我們加強,我們要用長久、長久的時間,來修行,不是今生此世,我們要很長久的時間。這就是菩薩的智慧,契佛的心,要讓我們後代的人更加清楚、更加了解,由果來追這個因,讓我們了解修行的方向,應該我們要有心理,徹底了解。所以,「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

世尊
如此之事
世所難信:
言此一事
師少子老
一切世間之所難信

就是因為這樣,大家無法相信,「您時間這麼短,能夠度這麼多人,這麼多人又這麼有成就,這有人就是無法相信」。這就是這件事情,「師少子老,一切世間之所難信」,這個事情,父親很年輕,孩子怎麼會那麼老?這個事情,覺得:佛成道就沒有多久,怎麼會有這一群這麼成熟?這就是大家會問,這是世所難信。

所以,我們要很了解,法有很多不可思議,但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佛法,應該要從最深信的內心去追,去追問。要知道這個果,去追它的因,就知道能夠這樣這麼成熟,不是沒有因;有因,因緣會合,這是要好好用心。所以,「如來」是乘如是法,是恆修六度萬行而來人間,這就是累積的功德,有那麼大的成就。世間的道路還很長,就是需要我們去開;學佛就是要入人群度化眾生,煩惱中去鋪出了一條菩提大道。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7年9月8日~
回頂端 向下
 
20230908《靜思妙蓮華》久遠恆修 植諸善根 (第1498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