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30913《靜思妙蓮華》人中之寶 世間稀有 (第1501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8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0913《靜思妙蓮華》人中之寶 世間稀有 (第1501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20230913《靜思妙蓮華》人中之寶 世間稀有 (第1501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230913《靜思妙蓮華》人中之寶 世間稀有 (第1501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三 9月 13, 2023 11:56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8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0913《靜思妙蓮華》人中之寶 世間稀有 (第1501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30913《靜思妙蓮華》人中之寶 世間稀有 (第1501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230913《靜思妙蓮華》人中之寶 世間稀有 (第1501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三 9月 13, 2023 2:19 pm

20230913《靜思妙蓮華》人中之寶 世間稀有 (第1501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譬如世之珍寶,富貴之人受用,貧窮之人缺衣失糧,資生困乏;薄福眾生,百千萬世得遇佛難,聞三寶名亦難,得學道者希有。
⊙「佛亦如是,得道已來其實未久,而此大眾諸菩薩等,已於無量千萬億劫,為佛道故勤行精進,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善能次第習諸善法:行入人群,是善有為事,力行眾多,亦能前後順序,善能次第隨時修習諸善法。
⊙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如初至時,見佛瞻禮問答之語。其義善巧,於人中真大寶。具四弘辯,故云巧於問答。是世間甚為希有。
⊙巧於問答:具四弘辯,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
⊙「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時:初今日世尊,舉佛所說依教持法受化。而今云在伽耶得道之時。
⊙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最初始教發菩薩心而導化,令向無上菩提。
⊙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為後世眾生故顯疑。今世尊得佛未久,四十餘年,教化示導成就如是眾多諸菩薩,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此釋時期難信。諸菩薩眾,已於無量千萬億劫以前修習成就。而世尊今日,乃謂於自成道後方令發心,以時考之,尤為難信。

【證嚴上人開示】
譬如世之珍寶,富貴之人受用,貧窮之人缺衣,失糧資生困乏;薄福眾生,百千萬世得遇佛難,聞三寶名亦難,得學道者希有。

譬如世之珍寶
富貴之人受用
貧窮之人缺衣失糧
資生困乏
薄福眾生
百千萬世得遇佛難
聞三寶名亦難
得學道者希有

這更加困難,大家要用心!「譬如世之珍寶,富貴之人受用」。是啊,世間的珍寶,這都是富有的人所說的,他們所享有的珍寶,貧困的人哪有辦法?什麼叫做珍寶呢?珍寶,在貧困的人根本就無用,也不可能有珍寶。珍寶這個東西,是世間人的奢華品,價值到底在哪裡?卻是人人將它認為是寶。就像世間名利、地位,這「名」又是長得什麼形?地位呢?說高,到底要如何去將它量分寸的高?這都無形,無體相;說它是珍寶,珍寶,雖然在它的相,在人的根,「根」和這個塵的「相」,看起來,哦,這很美!美,是人的執著,所以因為它美,說它很價值、很價值。人的心相,值得就是難得,難得就是寶,這都世間人的名相,喊出來說這是價值,其實它的價值是在哪裡呢?只是在名相中。

有人說這是很價值,價值在人的心裡,那就叫做寶。這個寶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在人又有什麼樣的功用?而擁有它,又是有什麼東西?其實推溯到最後,其實還是平常的東西;只是這個東西得來,是破壞了大地。這些東西確實花用了,很多人的工、身、力,真的是得來不易。為什麼就要這樣,花這麼多人的努力,而且爭取、破壞,取礦,去將這些東西拿出來?這人生實在是想到透徹來,所說的寶物,是對大自然的大破壞所得來,眾生認為那是寶,這些東西是名稱,富有的人所在受用,所以這是世間顛倒了。覺悟的人,那就是一切幻化無常,就沒有煩惱、沒有爭取、沒有無明,就沒有貪著,世間就沒有受破壞的大自然,所以大自然它就很穩定了。總而言之,推究到最後,世間一切富貴、珍寶,又是什麼呢?就是因為人有這樣的執著,所以「貧窮之人缺衣失糧,」資生困難。貧窮的人,因為有顯出了,富貴佔有一切,資源享受,所以會有分別出了貧窮之人。

貧,世間多少貧窮困難人,多麼苦啊!我們平時很多菩薩,去接觸這些貧窮苦難人,貧窮有它的因緣,就是世間有這麼多、這麼多,已經既造成,無始以來人的執著、煩惱無明,所以既已經造成,所以人不斷造業;業累成,所以他就有因緣果報。人生的執著,那個因緣果報,那就是依報、正報,生在這樣貧窮、苦難的家庭。或者是開頭生在富有,富貴人家,人間無常,發生了任何無常事端。

古時候的人說,富貴難過三代。這可能幾十年後、百年後,慢慢、慢慢人間無常,世態變遷,無常的事情,慢慢這富有的家庭慢慢就墮落。這種來的時候生活還不錯,長大的時候環境不斷地蛻變,所以一輩子從有一直到貧窮;這樣的人生變化,一直到了這種缺衣、失糧,資生困難,這種的依、正二報。依報、正報,依這個因緣而來生,報在這樣的家庭,原先還不錯,家境、世代很好,背景,但是中落,慢慢、慢慢在一輩子,就變化無常。這樣滑下去之後,這難就苦!

尤其是更加變遷、更加激烈的無常,那就是人禍造成。看看現在人間的,所造成的人禍有多少啊?突然間,有些人的家庭,在他們的國家還很好,是大地主,是大名醫,也是大財主等等,大企業家。一旦國家不安定,社會動亂了,內戰起來,那就突然之間逃亡,到了都變成難民了。顧命,有時候顧命就無法可俱全,我們若回顧,有多少人,那個難民潮,現在已經分布在幾個國家;幾個國家,也現在頭痛的事情很多,變成了聯合國、國際間,為了難民議題,也很麻煩。而且多少國家,要開門讓他們進來呢?或者是要拒絕呢?進來到裡面又是要如何處理?增加這麼多的人口。

就像約旦,這個國家很寬容,根據濟暉回來在和大家分享,描述著約旦,它這幾十年來,經過了國際不安定,幾次邊界收容難民。根據我們從約旦開始有慈濟,(2017年)慈濟在約旦,已經剛好二十年了。就光說這二十年間,我們所知道的,群眾,這種難民潮來到約旦,有從阿富汗,很多的國家,再來是大批的難民潮,那就是伊拉克。經過了一大波,我們也大動員,所以我們有環保毛毯,開始,就是伊拉克的難民潮開始。

臺灣也有媒體,就是和我們大愛一起去採訪,看過了那種苦難,在那個沙漠的裡面,風沙也很大,冬天非常的冷,難民潮在那個地方,所住的帳篷是很簡陋,真的是苦不堪。老人在那裡,冷是冷得這樣,腳鞋子破了,腳都露出來了,用一層層的破塑膠,這樣包在那個破鞋外面,穿在腳上。

有一個媒體的記者(台視記者蔣任)同樣在那裡採訪,看到這個老人整個身體,是這樣冷得在那裡一直發抖,整個身體就是這樣破爛的衣服,在那個很單薄的帳篷,也已經破爛了。這種的環境,風飛沙、大風在這樣的沙漠裡,一大群、一大群的難民,這個老人,實在是讓人看了很不捨。人人自顧就沒有辦法,哪有辦法顧這個老人呢?那位記者看到他在那裡發抖,看到他的腳那個塑膠,破掉的袋子,一層又一層套在他的鞋子外,綁在腳上。他不捨。

他一個舉動,我們大愛剛好在那個地方,將他拍下來。他這樣蹲下來,將自己的鞋子脫下來,襪子脫下來,還有體溫,有這位記者的體溫在。他將那位老人腳上的塑膠,將它解開,鞋子脫下來,將他自己的襪子,給那位老人。那一幕一直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多麼溫暖啊!

常常在說媒體,其實記者的愛心,在那樣的環境中,動起了那個愛心,是很震撼人心。就像這樣,在人生的無常,到底他們過去的環境是什麼?我們不知道。在那個時間,我們看到的環境就是這樣,貧窮,缺衣、失糧,資生困難,想要活下去都很困難。還有,我們曾經過了,去救濟阿富汗那時候,從美國運來的糧食,從臺灣去,要救濟的,也是,關關卡卡;很多的資糧在路上,有的要救濟的,資糧在路上就被攔掉了。我們的呢?也是,讓人擋下來,幸好,雖然時間拖延了,到了半夜抵達,我們的油、米、毛毯,雖然拖延了時間,到達的時間是已經暗夜時,在冷又暗,卡車運到了,要將這些卡車的東西,要搬運下來。那時候,看到在搬運的過程,這都有記錄到!這是要救濟,是經過了層層的難關,大批的資糧,禦寒的毯子、衣物,或者是米、油,這樣運到的時候,那是多麼感動!

而且看到在那裡扛米,思賢也在那裡這樣扛。那時候,我們臺灣也好幾人去,美國也好幾位去,在那個地方會合,走入那個地方,在阿富汗,要去救災。經過了多少辛苦,這種難民的苦難偏多。也有孩子,五歲的孩子,是三個弟弟、妹妹的家長。逃難中存活下來這四個孩子,大哥是五歲。那個環境,那個畫面。

看,人生就是這樣,苦難偏多,有的是大自然的災難,有的是人禍的災難;有的就是與生(俱)來,長久累年,世代以來的貧窮、苦難,這都有!所以富貴、貧窮,這人間差距實在是很大,我們到底是為什麼,怎麼會這樣呢?尤其是在約旦,菩薩,就像濟暉,我們總共在那裡,才有幾位慈濟人,幾位?總共好像是七八位而已。我們的慈濟人要去負責,時時有外來的難民,他們難民營要去顧。尤其是照顧戶也要長期照顧,這七十七戶,貧窮困難的人這樣在照顧,也有這樣照顧跨過了三代人,十九年的時間有三代人在照顧。

其中他就有一個故事,叫做阿耶少女,這個阿耶,現在已經大學畢業了,現在也為人的母親。其實從她小時候,她們就受我們照顧,因為她的母親,是十二歲就與表哥結婚。因為近親,所以她連續生四個女兒,三個是智障,才有一個,這個阿耶,最小的這個,阿耶,是健康的。那三個智障,就是這位母親一直要照顧。很不幸,就是父親不顧家庭,又是家暴,所以常常回來,不只是不來顧家庭,回來就是暴力。所以有人就說:「你們離婚嘛。」但是阿耶的媽媽:「我若離婚,我這三個,我這三個孩子,會讓人送去安養院,無人照顧,我不捨。」為了要照顧這三個障礙的孩子,甘願忍受,要養這位正常的,所以一定要扶養她。因為這樣,慈濟就開始來幫助這個家庭。這個家庭,我們幫助足足十九年了,一直陪伴著這個媽媽,我們幫助她的家庭生活,每個月,油、鹽、米,再給她現金,約幣一百元,就是我們的臺幣五千元,每個月這樣幫助,讓她維持家庭。小女兒可以順利讀書,到中學的時候,她一個心願,看能不能讀大學,但是父親就是不肯。後來,經過了濟暉去說服了,我們願意幫助,所以才讓她讀大學。終於大學也畢業了,也結婚了,結婚的對象,也是我們助學金完成的,一位年輕人。已經結婚了,也已經生一個嬰兒,嬰兒很可愛,這個嬰兒也證明是健康的,所以,這是三代人,在那個地方。類似這種苦難的家庭,我們也一直長期在照顧,何況在那個難民營裡面。才是幾個慈濟人已受證,人很少,但是在那個地方,帶起了一群的菩薩群、志工,願意幫助、願意付出,面對著那麼的多,時時都有邊境的難民到達。這就是人間苦難偏多。

這麼苦難的地方,因為宗教關係,要聽法、遇佛法也難,所以「薄福眾生,百千萬世得遇佛難」,真的,哪怕是遇到佛法,能夠接受也有一點難。雖然我們在付出的當中,雖然我們也是用這樣的精神,不分宗教、不分國界在付出,也被接受了。但是,真正佛法要入眾生心,真正要表達佛法跟佛教,實在是困難事情重重!所以,「聞三寶名亦難」,真的是困難。「得學道者希有」,真正願意要學道,要能夠信佛法,名正言順,信佛法、精進學道,實在困難。

我們能夠常常聽到濟暉說:「我在那個地方,都單獨我自己一個,要聽法,半夜才有辦法一起薰法。」這實在是很孤單。不過他的道心很堅固,哪怕是一個,他也能夠做大佛事;做我們佛法想要做的事情,將慈濟的精神理念,真正的落實在那個地方,發揮救濟眾生,用真誠的愛去付出,他能夠在那個地方深入民心。這是已經用愛在付出,總是愛的力量,若不執著它,我們就能夠做很多事情;若要執著名稱,那做事就難了。

現在有慈濟團體在不同的國家,在幫助有多少,都是不同國的種族,也不同的宗教,是多少呢?也是很圓滿,這就是真正人生不要去執著。什麼叫做富?什麼叫做有?人間事,這種由不得自己的苦難,富有愛心,我們就有餘能夠去幫助人,這就是最和睦的人生,若能夠這樣,那就是最平和的世界。佛法就是期待能夠做到這樣。

我們前面的經文這樣說:「佛亦如是」。佛教化眾生,長久以來,不論是長長久久,或者是在任何一生中,示現人間、顯跡人間,都無不是在度眾生。若是無掛礙,就不用去執著時間長短,就是相信。時間,無始以來,這種富有的愛是長長久久,是依誓願而來。眾生是業,依業而來,佛菩薩是乘願而來,所以時間是長。

但是彌勒,彌勒菩薩是希望後世的眾生,就是像我們現在。我們現在的人很聰明,看到經文他都會反駁:「哪有可能!佛才這樣這樣成佛,這樣的時間,這樣在教化,說這些人全都是他度的,那麼的成就,這哪有可能!」他就會像彌勒,就用出那個辯駁、問難,最苛的問題來譬喻,就像二十五歲的青年說,「這些百歲的人是他的孩子,沒道理!你看,用這樣來譬喻,這就是代替未來,剛強難調伏的眾生,心生疑惑,故意要辯駁這個人。

這樣的人,彌勒,彌勒菩薩已經代替我們,要為他們解釋,就是代替我們先讓他們清楚。就是有這樣的人,未來也有這樣的人,就像彌勒提出這麼苛的辯駁,來辯駁佛法,所以彌勒菩薩預先告訴大家,提這個,顯示這個疑來問。這就是佛和菩薩的慈悲,為我們後代。佛陀要講這部《法華經》,真的都準備得很妥當,佛、菩薩要如何來完成,這個未來為世代,這個世間度化眾生的,大環境的真妙法,都已經布置好了。所以,我們若用心,我們就能夠很好利用。

所以,前面的經文說:「佛亦如是,得道已來,其實未久,而此大眾諸菩薩等,已於無量千萬億劫。」已經很長久的時間,「為佛道故,懃行精進,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

佛亦如是
得道已來
其實未久
而此大眾諸菩薩等
已於無量千萬億劫
為佛道故
勤行精進
善入出住
無量百千萬億三昧
得大神通
久修梵行
《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其實,看起來這些菩薩,就是已經有這樣的功夫了,應該是長久的時間,就已經修行了,修行到現在,出入就全都自在,在這個「三昧」沒有困難。這些人久來就已經有成就了,都是長時間在精進的菩薩。

接下來的經文這樣說:「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

善能次第習諸善法
巧於問答
人中之寶
一切世間甚為希有
《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這些人已經能夠在人群中,「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已經在長久的時間,在這個世間裡,都能夠次第走入人群,前後次第。人群中所造作的,就是善有為法的事情做很多。

善能次第
習諸善法:
行入人群
是善有為事
力行眾多
亦能前後順序
善能次第隨時
修習諸善法

適應眾生,眾生的困難、眾生的苦難、眾生所需要等等等等的善,大有作為在人群中,這群菩薩就是這樣,已經「力行眾多」。所做的事情盡心力,很多很多的善事,為眾生解困、解難的事情,已經做很多。所以,「亦能前後順序」。要如何做、該如何做?前後次序安排得很好、做得很好,所以「善能次第隨時修習諸善法」。這些菩薩已經在人間來來去去,長長久久無不都是在人間,做這麼多好的事情,善有為法。人間愈是動亂、愈是困境,菩薩就不斷地湧現,發揮他們的良能,善有為法,去完成他們菩薩的志業。這就是佛法,妙在這樣因緣會和。所以,「巧於問答」,不只是會做事,解決人人的困難,又再「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

巧於問答
人中之寶
一切世間
甚為希有:
如初至時
見佛瞻禮問答之語
其義善巧
於人中真大寶
具四弘辯
故云巧於問答
是世間甚為希有

這些菩薩真的是世間很稀有。就像來到大法會中,「見佛瞻禮問答之語」,同樣有次序,去禮佛,然後在所有分身佛的面前,也是互相去問訊,同時這樣繞著,照禮節,也是這樣順序走。不只是在各地在做事情,回來會集了還是那麼有禮節,那麼的有次序,這實在是很稀有。所以,「見佛瞻禮問答之語」,坐下來彼此之間互相分享,分享各地所造作的一切。

這不就是這樣嗎?我們慈濟人不就是,若是精進,海外精進營集中回來到臺灣,我們看他們這麼多人,千多人,不同的國家集會回來,大家就互相分享,彼此勉勵、精進。回來,精神理念再取經、再回去。各人的分享,各人共同的方向,「合和互協」,調整之後再出發,再回到他們的國家,我們現在不就是這樣呢?所以,《法華經》真的是,我們現在人間菩薩法的妙法,是我們人人都用得到,這真是適合。所以,每次若說到很適合,就法喜充滿,大家都有參與到,大家都有做到,很體會得到。

所以,「其義善巧」,在這樣大家互相分享、對答,那內容道理都是很善,善作為,也是涵蓋了很大的道理存在。所以,「於人中真是大寶」,是人中之寶,這些人就是苦難人群中的貴人,因為當他們需要的時候,就有這群在他們生命中最需要,出現在他們的面前付出,鼓勵他們的心,啟他們的心門,幫助他們資生的資糧,這不就是人中寶呢?菩薩真的是這苦難中,人生命中的寶,的貴人。所以,他們「具四弘辯」。他們不只是能夠,有形的物質給他們,他們還具足了四辯才,四無礙辯,可以將法、將道理、將言詞編輯起來,把這個法,巧妙應眾生的根機去付出,他們還是很歡喜說,不斷不斷看到人就能夠說,這叫做「四無礙辯」。「故云巧於問答」,所以很用權巧的方便,來與人對答,「是世間甚(為)希有」。真的這種「巧於問答,具四弘辯」,用「法無礙智」,用「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

巧於問答
具四弘辯
法無礙智
義無礙智
詞無礙智
樂說無礙

這就是巧問答的「四弘辯」。「四弘辯」就是很寬廣,能夠法應機而說,說出來全都義理很整齊,言詞不論你要用什麼種的語言,都可以說得到,而且很歡喜說。這就是我們要學的。

接下來這段經文再說:「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今日世尊方云
得佛道時
初令發心
教化示導
令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世尊得佛未久
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法華經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佛其實成佛就還沒有多久,而能夠讓這麼多人,得到這麼大的功德事,這到底是為何呢?「今日世尊」,就是彌勒菩薩,舉出了今天的釋迦佛,就是那時候,佛陀就是依這個教,如何來教化?這些人已經長久,就已經受法、持法、修法了,為什麼佛成佛這麼短的時間,是如何教的?他就是又再這樣的舉問。

今日世尊方云
得佛道時:
初今日世尊
舉佛所說
依教持法受化
而今云
在伽耶得道之時

所以,而今云在伽耶城,在那個伽耶城來成道、得道;得道的道場,就是離伽耶城沒有多遠的地方,菩提樹下那個道場裡。才多久?四十多年而已,成佛以來到現在。

所以,這樣這麼短的時間,就開始說法,「初令發心」,就能夠讓這些人,得到這麼的豐富、那麼的深。其實這些人,絕對不是短短的時間,所以用這樣的疑問來問,這是彌勒的含意,要讓大家更了解,人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後世的人,就是那個時候的未來,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人,真的是剛強惡劣,這種批判的心態是很重,所以為預防未來,批判道理的人出現,所以他提前用這樣的方式。剛才說過了,所以,這段經文我們要很用心,雖然重複再重複,是要一直讓我們去體會、了解,將來若有故意來批判,這種疑問來問難,我們就能夠心理,要有這樣的準備。而我們道理我們自己要通達,通達我們才有辦法分析。所以,「自最初始教發菩薩心」,這樣一直度化,如何讓他們能夠,不斷、不斷向上在菩提道裡。

初令發心
教化示導
令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自最初始
教發菩薩心而導化
令向無上菩提

這是要如何去為他們解釋,過去那麼長久又是如何教?現在教,就說能夠完成,很不可思議! 所以,「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其實,得佛就沒有多久,怎麼有辦法得到,這麼大的功德的事情呢?

世尊得佛未久
乃能作此
大功德事:
為後世眾生故顯疑
今世尊得佛未久
四十餘年
教化示導成就如是
眾多諸菩薩
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這就是為我們後世眾生的懷疑,所以彌勒顯疑。因為「今世尊得佛未久」,才四十多年而已。怎麼能夠教化這麼多,這麼多菩薩呢?而且這些菩薩,還能夠去投入人群、去救度眾生,又在人群中巧於問答,這些菩薩已經有這麼大的成就,到底釋迦牟尼佛是如何度化?這就是彌勒菩薩,故意疑、故意問,就是要讓我們後世來的人,能夠好好多用心、多體會、多了解。

所以,這個時期難信,我們現在這個時期。那個時候,是大家都要將這個問題,這樣更加清楚,為了未來有剛強、難調伏、批判的人,這樣要如何為他們解釋?這就要用這麼的,很反覆的文,這樣,經文就這樣來分析。所以,這個時期難信。

此釋時期難信
諸菩薩眾
已於無量千萬億劫
以前修習成就
而世尊今日
乃謂於自成道後
方令發心
以時考之
尤為難信

「諸菩薩眾,已於無量千萬億劫,以前修習成就。而世尊今日,乃謂於自成道後,方令發心」。用這個時間來考據,更加難信,現在佛陀說:「我這個時候才開始讓他們發心。」其實,這些應該是,過去、過去無量萬億劫,就應該就修行了,就修習這些道法,怎麼會今日世尊,「今日」就是那個時候,釋迦佛那個道場,開始佛陀「我於伽耶城」,那個時候開始度化這些人。

說「用這個時間來考據,更加難信」。這就是佛陀怎麼要說:「我現在成佛,教化他們。」這後面還有道理,在這裡既然有浮(現)出來了,應該後面還有道理在。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當時佛陀講這部經,考慮的是為未來。所以,未來濁惡世的時代,需要是什麼法?未來人間的病,是病在哪裡呢?需要用什麼藥?需要用什麼藥?他將藥開好了,在那個地方,但是孩子就不想要服用。他就放著出去了,才去告訴人家:「回去告訴我的孩子,說他父親死了。」孩子才會知道,「哦,我們的父親死了,我有病要怎麼辦?開始要找藥。」我們人間也是這樣,在長時的時間、社會,也是很多人不接受佛法,或者是對佛法在說,有所疑。

佛陀會說出了,是這樣的譬喻,所以,尤其是考慮未來,未來世的世間的病是會很嚴重,因為濁氣;不論是大自然、不論是人心,濁氣很重,所以需要這樣的法。但是,難信、難解,要怎麼辦?在那個時代有文殊、有彌勒;有過去已成就的佛,有未來當成就的佛,會現在釋迦佛,現為菩薩,這樣要來助這個道場,讓這個法能夠很完整。所以,為未來的人發心,為讓未來的人不要有疑問,文殊菩薩保護我們的心,不要退道心,彌勒菩薩保護我們,假如有剛強的眾生來問難時,法要如何去解釋。這實在是很感動。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佛菩薩的用心,我們怎麼能夠不用心呢?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7年9月11日~
回頂端 向下
 
20230913《靜思妙蓮華》人中之寶 世間稀有 (第1501集)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