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31012《靜思妙蓮華》應機說法 皆為度生 (第1522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8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012《靜思妙蓮華》應機說法 皆為度生 (第1522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20231012《靜思妙蓮華》應機說法 皆為度生 (第1522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231012《靜思妙蓮華》應機說法 皆為度生 (第1522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四 10月 12, 2023 7:55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18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012《靜思妙蓮華》應機說法 皆為度生 (第1522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31012《靜思妙蓮華》應機說法 皆為度生 (第1522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231012《靜思妙蓮華》應機說法 皆為度生 (第1522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四 10月 12, 2023 11:57 am

20231012《靜思妙蓮華》應機說法 皆為度生 (第1522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積行德本度脫,一切應物隨機,說法皆有實益。如來隨類應化,本跡皆為度生,故所演經典不外於如斯義諦。
⊙「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然我實成:是明本實不生。若斯:如上經文所喻,我成佛來,甚大久遠,豈今日始生始成哉。
⊙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但鈍根方便設教化度,說壽長短。
⊙「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佛之說法,但欲應機,如醫知病用藥,除病為先。
⊙或說己身、或說他身:說自本身,在昔因地現跡應化因緣;並說餘人身因地之時。
⊙說己身:如說釋尊自身往世作忍辱仙人、十六沙彌、及薩埵王、尸毗王等是。
⊙說他身:如說彌勒往世為一切智光仙人,阿彌陀佛作法藏比丘等是。
⊙或示己身、或示他身:以自他身,過去宿世所受之報,開示於人。
⊙示己身:現為釋迦身是。示他身:諸方佛出現世及法華會開塔,見多寶如來等是。
⊙或示己事、或示他事:以過去事自他所作種種之事,開示於人。
⊙示己事:釋迦成道,說法、現神通等是。示他事:說藥師佛、阿彌陀佛發願度生,然燈、大通智勝佛,放光化眾等是。
⊙諸所言說,皆實不虛:一一稱實,無有虛妄。凡有言說,皆於眾生實有利益,非是虛語也。

【證嚴上人開示】
積行德本度脫,一切應物隨機,說法皆有實益。如來隨類應化,本跡皆為度生,故所演經典不外於如斯義諦。

積行德本度脫
一切應物隨機
說法皆有實益
如來隨類應化
本跡皆為度生
故所演經典
不外於如斯義諦

用心!好好來體會。「積行」,「六度萬行」,從一念發心,一直就是秉持著一念心,塵點劫、累世以來,無不都是念於斯、行於斯,「六度萬行」為度化眾生。這是菩薩從發心第一念開始,累積的時間無法計算,塵點劫,很久了。為了什麼?只是為要度脫眾生。「度」,就是從佛陀覺悟的第一念──「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念心,這是發現的真理──人人平等,眾生皆有佛性。這是佛陀他所覺悟,就是為了這念心,期待人人,人人都能夠體會了解。眾生的生命中,無不都是真如本性。我們要自己尊重,我們要尊重人人,人人要尊重一切生靈,這是佛陀所發現到的,是大生命的諦理。這就是佛陀發現之後,所想要說的話,所想要讓人人體會、了解,一直都是放在心裡,因為眾生根機無法接受,所以才用四十多年的時間,循循善誘,但是這念心還是在。

從過去,過去塵點劫所累積的「萬行」,無不都是因為有這念心,所以不斷累生累世,這樣不斷累積過來,這個萬行,善。善,利益眾生,這就是對他本人,就是叫做「德」;善,是付出給眾生,對自己所累積的是德。行善是付出,累積,無所求,但是自然道理的歸納就是德,德的本。前面我們所說的「跡」,跡門,那就是行善;現在所顯出的就是「本」,就是那一念心。自開始,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那個時代,十六王子啟一念的發心,那念心,現在現跡示相在人間,他說,覺悟了,也不外於這一念心,就是眾生皆有如來智性。人人本具佛性,就是真如本性,是大生命體,就是真理,這就是道理。這是佛陀懷在他的心中,久久沒有讓它忘記,一直到現在靈鷲山來了,就是要開跡顯本,這個「本」就是「德本」,那個最、最原始,所體會到的大生命,是真如本性。

天下共同的生命體,菩薩就是為天下眾生去付出,所以累積,也就是積行。「行」是付出,「累」那就是不斷不斷,就是很自然來累積,所以回歸回來叫做「德」;進行中,那就是善,是行善累積了德本。所以就只是一個目的,要來度眾生,脫離這種煩惱無明執著。因為煩惱無明執著,才有這個人間事相,這樣這種人禍、天災、是非、貪欲等等、等等的苦,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它,最微細去了解它。所以「一切應物隨機」。所以說是「應物」,不是只有人,這就是指「大生命體」;眾生不是只有說人,包括一切眾生。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為大生命體,而說法、而教化,要我們的愛,普及所有一切。因為這樣,「說法皆有實益」,佛陀來人間說法,就是為了要利益眾生。人懂得自愛,自愛要懂得愛人;人人懂得自愛、愛人,還可以普及一切眾生,這是佛陀說法的目標。

所以,「如來隨類應化」。「隨類」,不是只有來人間,我們幾天前有說度化「中間」。意思就是說,佛陀他善用時間,這個空間,這些緣已經告一段落,他就捨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所以他在六道──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為六道中眾生,來來回回,所以叫做「如來乘如是法」,而到每一個眾生界去隨類應化。這應身,這我們前面也說過了,無不都是法身隨類應化;隨眾生的形類這樣應化,度化眾生。

所以,「本跡皆為度生」。不論是從初一念發心,或者是顯跡在六道中,這無不都是為了一切大生命體,普及來化度。「故所演經典,不外於如斯義諦」,所講說的法,無不都是為了這些事情,這些道理來應眾生的根機;眾生的根機以及時機而化度,來來回回。世間眾生真的是堪忍事多,苦難偏多;共業現前了,不論是天災、人禍,那個集體苦難就很多了。我們也看到了,看到在美國休士頓(2017年),整個因為一個颶風(哈維颶風),就能夠使它,那麼大、那麼廣的災情,那麼嚴重。這不只是一個颶風,後面再接下去還有!艾瑪(颶風),這一次再一次,這種災難不退。

我們慈濟人,在美國的慈濟人,從全美國各州的執行長、所有負責的幹部,大家自動自發紛紛集合到德州。三十多天輪流,沒有間斷,每一個地方,每天都分組、分隊,同時出去勘災,晚上回來還通盤來檢討、通盤彙集,這樣又再繼續,一直到全都大家全「合和互協」,全都整理好,開始再分頭,分組、分隊負責去發放。所發放已經有二三十次的累積(9月9日至10月1日,完成27次)。發放的戶數達到已經一萬二千多戶(12,026),這是一部分而已!就是這樣累積了這三十幾天,完成了它一個階段。

是不是結束了?還沒有,只是這個階段有名單、看得到、了解的,家家戶戶的困難,我們對準著有困難的人,我們去發放,這樣就一萬二千多戶,人口有將近三萬五千人。這只是我們走得到、看得到,這樣在這過程中,也是感動人的事情是很多。他們在迪金森(Dickinson)這個市,市長(茱莉Julie Masters)非常的感動,很正式發出了一張文(於迪金森市的市民大會當場閱讀公告,宣布二0一七年九月定為慈濟月),也是要向慈濟感恩,這九月她布達叫做「慈濟月」,用這樣來公布,很細膩地寫出了她的心情,寫出了這個市,接受到慈濟這分不是限在物質,是開啟了人人的心,讓大家心穩定下來了。這市長細心、用心,這樣,發出了這樣的函,定九月這個月叫做「慈濟月」。

還有另外一個市,華頓市,他將這個月,十月定為「慈濟月」。市長(蒂姆‧巴克Tim Barker)說出了很感動人的話,向著邢居士就這樣說,他會永遠記得。甚至思賢對他說的,叫他們要多茹素,他記得,他也要帶動人真正要茹素,這也是很歡喜的事情。甚至他也知道,思賢在墨西哥救濟,他也很虔誠來祝福,思賢在墨西哥,在那裡發揮救人的功能。希望在那裡很平安、能夠順利救濟。這就是虔誠,已經這分的情,不只是我有災,你來幫助。一個薰水(香器)的煙,這樣過去而已,不是,已經注入了很深的感情。因為我們在那個地方,除了救災,同時在推素食,這個市長開始響應,訂餐,也是用素去訂餐,這是真情的流露。感動人的事情真的是很多。

又再很感動人的是一位先生,他(羅森堡)拿一張現值卡來了,他表達感恩,他不是有領到東西,他說,當我們在發放的時候,在登記時,因為他被撤離到安全的地方,因為他的地方,要回來的地區還是沒有很安全,所以政府還未開放讓他回來,所以他還未回來,他沒有接到這次的救災。但是,他來展示一張現值卡。這張卡比較舊了,現出了舊的卡,他將這張拿出來:「雖然這張裡面都沒有錢了,不過,我時時都帶在我的身上,我感恩。」以前(2016年)淹水,慈濟人,也是慈濟去發這張卡,讓他解開了一時的急難,所以他是特別來感恩。

這就是叫做覺有情,我們的覺有情人,在任何一個地方付出,不只是他有災難,我們給他物資,這樣就過去了。雖然我們付出是無所求,卻是這分覺有情,擴大愛的長情,永遠就是在他們的心裡,這叫做度化眾生。所顯示過、教育過,他就是放在心裡,他改變他的心態、改變他的行為,他一切歸於正確的方向,時時感恩心,這就是度化眾生!

所以,前面那段經文我們這樣說,前面的經文這樣說:「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善男子
如來見諸眾生
樂於小法
德薄垢重者
為是人說:
我少出家
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佛陀他就這樣說:「眾生就是這樣樂小法」,所以樂小法,只是獨善其身、修自己,所以,所修的德行很薄。我們剛才說過了,「積行德本」,累積這個善本。但是,這些樂小法的人,就是只顧自己,就沒有什麼為眾生付出,因為這樣他的德很薄。他過去所積的業累、因緣還是還在,所以垢重;煩惱還未完全去除,這種因緣、業力還未去除。所以,「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就是為了這些人,他就顯跡,佛陀顯跡又對大家說:「我是如何修行過來。」所以,他就說出家的觀念、思想,用小小的故事來告訴他們、來度化他們、來感動他們,讓他們能夠靠近、接近,來學法、修行。

接下來這段經文再這樣說:「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然我實成佛已來
久遠若斯
但以方便
教化眾生
令入佛道
作如是說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這段經文,佛就這樣說:「我,其實我修行成佛以來,已經是很久了。」其實,每生世修行的過程,實在是無法去算劫,這就像我們前面一直在說,無量無數劫。佛陀已經教化這麼多、這麼多的眾生成為菩薩,已經來到靈鷲山了,這些人數,已經引起了當場的菩薩去顯疑,「為什麼有這麼多、這麼多人?」佛陀還是說是他所教化。到底要用多久的時間?佛陀用塵點劫、無數,無數劫,長久的時間來教化,這是前面所說過了。其實,這樣在教化,有過去、有現在,「本」就是「本實不生」。

然我實成:
是明本實不生
若斯:
如上經文所喻
我成佛來
甚大久遠
豈今日始生始成哉

因為無始以前,無法去說什麼時候,就只能夠說塵點劫之前,若算師、算師弟子,也無法去計算,那就是叫做「無始」。無始以前,發那念心,無法去說它的盡頭,所以「本實不生」。要說他到底是在哪一生,生生世世就是這樣,不斷一直過來,都是應機化身度化眾生,所以「本實不生」。現在我們一直在說釋迦佛,今何在?只是精神在人間,只是法,他的理念在人間;佛的實體,這個身體已經不在人間了,已經再來人間幾次過去了,就是來來回回。

就是這樣,「若斯」,就像前面說的經文,很多的譬喻。「我成佛來,其大久遠」,我成佛是已經很長久、長久以前的事情了。「豈今日始生」。開始才是叫做成佛嗎?不是這一輩子叫做成佛,「我已經過去就是這樣,已成了」。這就是要告訴我們,成佛要說它的開頭──原始某一年,說不出來,沒辦法,時間很長久了,很長久。

但以方便
教化眾生
令入佛道
作如是說:
但鈍根方便
設教化度
說壽長短

「但以方便」,就是用方便來教化,來「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但是眾生鈍根,所以佛不得不設方便來教化,說壽命長遠,這壽命很長、很遠。這就是佛陀現身人間來。

所以下面這段經文再說,佛陀再說:「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

諸善男子
如來所演經典
皆為度脫眾生
或說己身
或說他身
或示己身
或示他身
或示己事
或示他事
諸所言說
皆實不虛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我們要用心看。「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這重複,我們要看清楚,「或示己事、或示他事」,事,我們要用心來體會。所以說,佛所說法,一直不斷要叫我們大家,要用心,所以他會重新再稱呼。「諸善男子!如來演說經典,皆為度脫眾生」。那就是「說法」,全都皆欲「應機」。

諸善男子
如來所演經典
皆為度脫眾生:
佛之說法
但欲應機
如醫知病用藥
除病為先

佛陀就只是要應機,眾生的根機是什麼,說出來你聽懂,合你的根機,這樣這個時機,你能夠隨時應用,時機、根機要適合,你可以體會、你可以應用,這個「應機」。

所以,「如醫知病用藥」,就像醫生知道眾生有病;有病,那就是要用藥,所以他要了解,他是什麼病,才能夠對症下藥。這就是佛陀在對眾生施教,應時機、應根機來施教,就像醫生在對待病人。佛陀說法就像醫生應病下藥,同樣的意思。所以,醫生是面對人生的生命,佛陀面對是眾生身心慧命,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所以,「或說己身、或說他身」。

或說己身
或說他身:
說自本身
在昔因地
現跡應化因緣
並說餘人身
因地之時

「說自本身」,就是「在昔因地現跡應化」。在過去因地,無數劫、無數劫,無法算數他應機所生的地方、應因緣所度化的眾生。這就是在說,在那個地方,自己本身在無量數劫、無量數生世,面對著無量數的眾生,把握因緣、對機施教,這些因緣。「並說餘人身因地之時」,不只是說自己,也說別人。

所以,「說己身」,如釋迦佛自己,說自己「往世作忍辱仙人、十六沙彌、及薩埵王、尸毗王」等等。

說己身:
如說釋尊自身往世
作忍辱仙人
十六沙彌
及薩埵王
尸毗王等是

這尸毗王。鴿子來了,國王想要救鴿子,但是,這個兇惡的鳥來:「我不是要你什麼東西補償給我,我只要鴿子,我需要的是鴿子的肉。」因為這樣,這位國王願意,「我願意,你要多少肉?」「等同這隻鴿子的重量。」應該大家這個故事都知道,不用我再複述了。像這樣,他割身就是要來救這隻鴿子,怎麼割就是,不夠這隻鴿子的重量。將他全身的肉割起來,血淋淋啊!還是為了要救這隻鳥的命。這叫做覺悟大生命體,不是只有自己,或者是人類,是人類以外的生命體,這種大徹大悟。也曾有過犧牲自己,忍耐著痛,也為了要救眾生。這自己曾經經歷過,那段時間,那個忍,超越人的忍,所以這樣、這樣經過。

也經過了十六沙彌,那個時候的一念發心;也經過了薩埵王、尸毗王等等,自己也說過了,很多自己的本生故事,這叫做「說己身」。很多無量劫以來,他就是這樣說過了,《本生經》很多的故事,不是故事,是他的過去。而「說他身」,如說彌勒過去,為一切智光仙人。

說他身:
如說彌勒往世
為一切智光仙人
阿彌陀佛
作法藏比丘等是

佛陀也有談過了彌勒。他過去的修行一直到現在,一直到未來補處,來娑婆成佛的彌勒菩薩,他的生世也一次一次。其中智光仙人的故事,佛陀也說過了,這叫做「說他身」。不是只有他現在佛,他說過去,他也要說未來佛──彌勒菩薩他過去累積的因緣。還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是十六王子其中之一(第九王子),他也現在,在西方成佛,他的過去,法藏比丘的時代,也是佛,釋迦佛來說過了,說過了彌陀佛的過去,這全都是「說他身」。這「說己」、「說他」。「或示己身、或示他身」。

或示己身
或示他身:
以自他身
過去宿世所受之報
開示於人

那就是「以自他身」的過去,如何相遇。也說過了他與彌勒同世修行。彌勒智慧比他還高,比釋迦佛還高;釋迦佛度眾生,結眾生因緣較厚,所以有前後成佛的因緣,這個因緣也說過了。所以,「自他身」,這樣的例也說過了。所以「過去宿世所受」的因緣,這全都過了。或者是說佛與提婆達多,這樣的彼此因緣,佛陀都說過了。還有,「示己身」,就是釋迦佛自己本身。

示己身:
現為釋迦身是
示他身:
諸方佛出現世
及法華會開塔
見多寶如來等是

「示他身」,讓大家知道,他方諸佛,很多佛。甚至在法華會上,開寶塔;法華會上,多寶如來就乘著寶塔,來到法華會上。靈鷲山,在靈鷲山這段,我們也說很長,這多寶佛,他久來成佛,他的發願,要涅槃之前,他的發願,全身在塔中。這段故事,佛陀也說過了,這過去的佛,佛陀也說過了,過去佛。

所以,「或示己事、 或示他事」。「以過去事自他所作種種之事,開示於人」。

或示己事
或示他事:
以過去事
自他所作種種之事
開示於人

過去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佛,修行的過去、現在;修行,修行已經成佛、入涅槃的,已經過去的佛;還有將來未成佛的,就像彌勒菩薩。不論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佛陀全都說過了,都展示出來,大家都知道了。「所作種種事」,就是「開示於人」,都展示出來。所以,「示己事」,示「釋迦成道、說法、現神通」等等。

示己事:
釋迦成道、說法
現神通等是
示他事:
說藥師佛
阿彌陀佛發願度生
燃燈、大通智勝佛
放光化眾等是

「示他事。」就是講藥師佛,東方藥師佛、西方彌陀佛,就是全都有發願度眾生;還有燃燈佛、大通智勝佛,過去佛,這麼的多,都是一一這樣,向眾生展示出來。所以,「諸所言說,皆實不虛」。

所以上面所說一切都是實在,沒有虛,這是釋迦佛這樣告訴我們。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好好體會,過去有說過的,不論展示自己,或者是講說他人,不論是說過去、說未來,尤其是現在,這已成佛那個時間長遠,數字之多,實在是很長。所以,「一一稱實」,全都是實的,不虛;「諸所言說,皆實不虛」,所以一一都是實,絕對沒有虛妄。

諸所言說
皆實不虛:
一一稱實
無有虛妄
凡有言說
皆於眾生實有利益
非是虛語也

所以一一都是實,沒有虛妄。「凡有言說,皆於眾生實有利益」。佛陀所說的法,都是對眾生全都有利益,「非是虛語也」。

各位菩薩,愛的力量就是這樣累積,好的事情,我們一定要相信,好的話我們一定要聽,好的模樣,我們一定要學。我們要了解,真真正正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向善,「六度萬行」,不論是做多大的事情,或者是小小微細的付出,無不都是在利益眾生;淺淺的微笑、輕柔的一句話,這也都是。好好容納,輕柔而有力,我們說的話,要讓人聽得進去;真的是重要,我們一定要用心,婉轉,讓他能夠接受、了解。法聽,就是要落實在生活。

所以一定這個「應機」,一種是時機,不是時機,佛陀他不要說。看看《法華經》,幾次了,開始舍利弗要請法,佛陀還是「止!止!止!」;時機未到,人不成熟,不能說。要時機到,要人的根機成熟,這是兩項。我們現在的時機,和佛陀那個時代的時機,又是不同了;這個時代的時機,又和五十年前的時機又不同。是什麼時機才來說這部經,才是真適應?才能夠適應人聽得進,才是適應時機,有這樣累積下來的時機?這全都是要應時、應機。這是佛陀要講這部《法華經》的慎重,所以我們要聽法,要很慎重、用心聽;句句的法,不要這樣輕易放過。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7年10月3日~
回頂端 向下
 
20231012《靜思妙蓮華》應機說法 皆為度生 (第1522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