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31115《靜思妙蓮華》眾生信伏 質直柔軟 (第1546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115《靜思妙蓮華》眾生信伏 質直柔軟 (第1546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20231115《靜思妙蓮華》眾生信伏 質直柔軟 (第1546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231115《靜思妙蓮華》眾生信伏 質直柔軟 (第1546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三 11月 15, 2023 9:45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115《靜思妙蓮華》眾生信伏 質直柔軟 (第1546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31115《靜思妙蓮華》眾生信伏 質直柔軟 (第1546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231115《靜思妙蓮華》眾生信伏 質直柔軟 (第1546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三 11月 15, 2023 8:15 pm

20231115《靜思妙蓮華》眾生信伏 質直柔軟 (第1546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正直心無諂曲念,覺菩提大道直故;眾生本有之天真,質直心即菩提道。聞法眾生既信伏,調心質直意柔軟,直心是菩薩淨土,適意柔軟求大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令顛倒眾生,雖近而不見。」《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佛法身此既常住世間,悲愍眾生,云何不能見佛、聞法?是以諸神通方便力。
⊙令顛倒眾生,雖近而不見:能令應緣導向正道,知見如來世尊,弘誓度眾,德相具足。只為沉迷生顛倒想;即使與佛同世近,雖近而不見。
⊙眾生失心顛倒自不見佛,不聞正法,亦如日月自明,盲者不見,是盲者過,非日月之咎也。
⊙「眾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咸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眾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此明眾生敬慕心生,機感相應。眾見如來色身入滅,廣興供養遺體舍利。
⊙咸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佛示入滅,咸皆懷戀慕,眾人無不心生渴仰。其心意柔軟,堪耐忍苦,精勤欲見如來。
⊙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眾生既然深生信降伏,質實正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一心樂欲得見如來。捨身命財,無所吝惜。

【證嚴上人開示】
正直心無諂曲念,覺菩提大道直故;眾生本有之天真,質直心即菩提道。聞法眾生既信伏,調心質直意柔軟,直心是菩薩淨土,適意柔軟求大法。

正直心無諂曲念
覺菩提大道直故
眾生本有之天真
質直心即菩提道
聞法眾生既信伏
調心質直意柔軟
直心是菩薩淨土
適意柔軟求大法

用心,來體會、來了解!心,每天我們都沒有離開這字,「心」字,修行離開了心,就沒有法可說。完全要說好我們這念心,因為一切唯心造。人間總是這念心,能夠讓我們心向力,是要做什麼事情?是好、是不好,善、惡,都是在一念心開始。所以,學佛,我們要學得如何能夠,將我們的心調直,心無諂曲;將我們的心調伏,讓我們的心直向菩提道,這叫做「調直心」。將我們的心這樣將它調好,向著正道,向菩提道,自然就沒有諂曲念,就沒有彎彎曲曲了,這些邪,偏邪的念頭。所以,我們還是修行、學法,還是取於正直的心,將它調直來,這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覺菩提大道直」,目標就是在覺悟之道。佛陀所以稱為「佛」,「佛」叫做「覺」,是覺悟的人,叫做大覺者。他所覺悟是天體宇宙間,一切事、物、理,無一不知,無一不解、不悟,這就是佛稱為大覺者,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方向。所以我們要「直心無諂曲」,才有辦法直向,「覺菩提大道直」。

這條菩提道。我們開始《法華經》要說,開頭我們也用很長的時間,一直在說大菩提道直,要讓大家很清楚了解,這就是學佛、向佛、成佛的道路。

所以,「眾生本有之天真」,「質直心」這就是「即菩提道」,這就是「菩提道」。佛陀就這樣告訴我們了,人人本具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佛的覺性,我們原本就有了,只是我們讓它迷失。其實這句話好像每天都在說,是啊,我們每天都在說、每天在聽,而我們每天這個迷的心,是不是原本還在?或者是迷有減、覺有增,有沒有呢?迷失的心若慢慢減輕了,開始有所覺悟,了解人生是這樣。每天在聽,唉呀,無常是真實無常!幻化人生是真的幻化,只是這個無常、幻化,時間有的較長,有的短暫。

極短暫的,就像我們每天早上大家的早課;早課,句句在唸都是經文,是覺悟之道。但是它在牆壁上,現在科技發達,在牆壁上,看到它一句一句經文一直出來、一句一句一直消失,我們每天早上都在那裡看,也是在那裡唸。一下看過,經文過了,我們也唸過了,那個東西消失了,那叫做「法」。但是經文讀,有在我們的心嗎?我們的心記得幾句了?幾句的經文我們背誦起來?我們日常生活,這幾句的經文,能夠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在與人待人接物,我們有用到這幾句經文的教育,我們有用到嗎?若沒有,同樣,不只是在牆壁上這個幻燈,照過、不見了,連我們心版的記憶也不見了,在我們的心裡空空如也,到底我們有多少能夠用呢?這就已經沒有在心裡了。

每天在說話,很用心將這些文字寫出來了,說不定大家手機拿一下,將它拍攝了。現在科技發達,可能在大家的手機留底,這些東西在,但是收在手機裡面,在我們平時可有用到呢?這些東西記錄下來也好,拍在手機裡面也好,但是沒有用到,這與我們的,我們的真如本性並沒有會合到。說我們原來,本來就有這個質直的心,原來就有了,這是不是有直接接觸到嗎?法,不論是一大早或者是現在,現在的時間也是無常,這樣短暫就過,聽了就過了,時間也過了,到底我們得到多少呢?還是在我們的心裡也是空了。但是我們的內心習氣,永遠都還在的東西,那就是無明、煩惱。習氣就是這樣,聽法,儘管是在聽法,過去之後,還是依然故我,這就是叫做凡夫。煩惱、無明有沒有減?我們的習氣若還同樣在,這樣叫做煩惱沒有減,這樣慧命也沒有增長,因為聽來的,沒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儘管用那麼長的時間,沒有用下去,我們「是日已過」,時間都在過去了,這人生還能夠住多久?每一天的今天,每一天還有今天,到底還有多少時間、每一天的今天可讓我們用呢?我們應該把握在現在,有法可聽、有時間可聽、有因緣可聽,是不是要很慎重?用,用在我們現在,現在的過後,習氣趕緊去除,減分量。這種不好的習氣,煩惱無明我們要減掉這樣的分量,我們來增加我們的慧命。多了解一點,用在日常生活,記在我們的心版,讓我們這慧命這樣增加。這叫做「轉識成智」,將不好的習氣,這個知識將它轉過來,是我們慧命的智慧。若能夠這樣用,就是眾生本有之天真,「質直心」即是「菩提道」,這就是我們本來的真如。我們要很用心,用「正直心」,回歸到「覺菩提道」,這個覺菩提道也是人人本具,只是我們煩惱、無明,這樣將它掩覆著。佛陀來人間就是要為我們啟開,讓我們知道,我們有一些無明,遮蓋了我們的真如本性,教我們用方法,用心去除無明、煩惱,回歸我們質直心,回歸我們的菩提道。

這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我們就要懂得用,佛陀既然用這樣的心來,來為一大事來,為眾生開佛知見。所以,希望眾生聞法,「聞法眾生既信伏」,眾生就要聽法,聽法之後,你們才能夠信,降伏了我們的煩惱。煩惱種子在我們的內心,不斷滋長起來,一直在成長,煩惱不斷生長,那我們的慧命就一直減短了。所以我們要聽法,聽法之後趕緊來降伏;我們相信佛法,聽法之後,我們要相信,相信之後,我們才有辦法,降伏我們的煩惱心。要不然煩惱不斷、不斷,在我們這輩子,隨著日子一直增加煩惱,因為人、事、物一直來,而我們的煩惱,人與人之間,不斷製造著不好的因緣。

而我們聽法之後,轉惡緣為善,我們就懂得不要再結惡緣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多一分付出,多一分的善緣增長。我們把握時間,運用人生、增長善緣,我們就不要再與人結惡緣了。付出,眾生苦難偏多,我們甘願入人群中,如何去引導人生,如何大家共同力量去拔除苦難,這也是在人間裡,人、事、物中。聽法之後,我們做得到這分,這叫做「信伏」。我們聽法了,我們相信了,我們的煩惱、無明,我們自己降伏下來,將它去除,讓它一直減少,聽的法不斷入心來,因為我們深信佛法,所以聽,我們就要用在日常生活。煩惱現前,我們趕緊轉過來,轉煩惱成菩提、轉惡成善,這就是聞法最重要。所以,「調心質直意柔軟」,我們將心調伏過來,好好來我們的性,我們的習性趕緊調好;彎彎曲曲、諂曲的念,我們現在將它調過來。我們正直心來接受佛法,聽、信、證實。對的事情我們要信,我們入人群做就對了。

人群中我們要寛,寬闊的心,柔和、柔軟的心來面對眾生。可記得「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我們都已經了解了。用大慈悲,不忍心眾生受煩惱、無明的苦。大悲呢?「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願意付出,這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在人群中,還要有柔軟心,人人結好緣,態度要調柔,我們要好好讓人歡喜來接近,用親和的態度在人群中,這就是我們要調整。人人本具真如本性,不受惡的習氣來熏染我們,我們原來是一片清淨柔軟心,在人群中讓人看到就歡喜!

這調柔,「直心是菩薩淨土」。我們人人要到佛的境界,你一定要好好用心,行「六度萬行」。「六度萬行」,想盡方法,如何在人群中能夠人人和睦,在人群中如何去幫助人的困難。有的是心靈解不開的困難,有的是力不從心的困難,有的是真正在天地間,過不過的難關的困難。這麼多的困難,到底我們能夠去幫助多少?一個人力量不夠,就是要在人群中,人人、人人,都有與我們一樣的心。而我們的心就是菩薩心,菩薩心的方向就是菩提道,覺菩提道。所以希望人人,與我們一樣的方向走菩薩道,方向向大菩提覺道上走,這樣這個「六度萬行」,人群就多了。

就像在墨西哥,正是他們發揮了那分,如何來號召人人來做菩薩。因為墨西哥,在(2007年)九月十九日,那一天天搖地動,大地震,瞬間無常。那個國家,那些人的生活瞬間改變了,天堂變地獄了,苦難啊!眾生哀嚎。從那一天開始,慈濟人從四方八達,也有四五個國家慈濟人,在那片土地上,在那個地方接近人群。那些人本來與他們都不認識,也沒有什麼樣的緣,沒有什麼因緣。不過,因為他們受苦,「菩薩所緣,緣苦眾生」,這群菩薩他們願意投入。這種願意投入,這念心,叫做「質直心」。因為我發菩薩心,我要行菩薩道,我用真誠的心,「菩薩所緣,緣苦眾生」,這是菩薩的目標,所以願意去。

到達了,站在那片破碎掉的土地,重災區裡,周圍都是苦難人,他們在那樣的環境中,去告訴他們:「大家來。」來了,大家聽到,「慈濟人來了」,他們走出來,感動啊!在那個地方,人人將這群人當作是親人,會很自動來擁抱著慈濟人。在那個地方,真的是一大片都是受災區,那些人也有還在苦難中,走不出來的,精神都整個神不守舍,她(費蘿娜)的親人也替她很擔心,想辦法。慈濟人知道了,良岱,聽他們在地人這樣說,更加親近地到她的身邊。這位本來是老師,家庭所發生的事情她嚇到了,真的是神不守舍。她(良岱)去接近她,去將她帶出來,說:「妳跟我去做志工,這樣好嗎?」她就跟她(良岱)去。開始一天、兩天、三天,精神完全清醒過來了,換她可以當志工,穿起志工背心。

因為她是一個老師,我們找不到的地址,有人提供出來,說:「這一戶、這一戶,這個家庭很可憐。」我們要找這些戶,因為他們一個空間,可能住三四戶在,要找這些,要從哪裡找來?原來她是老師,看到這些名單,看到這個號碼,換她來帶路。她每一家戶,對名字,對地址都很方便,而且變成了,困難轉為簡單,順利了。這就是在那個地方,菩薩用質直柔軟心,投入人群。那個地方本來我們都不認識,我們要如何去「慈悲喜捨」呢?我們就是要「慈悲喜捨」,我們也沒有那個因緣。「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我們就是一定要去,明明知道那個地方苦難這麼大,菩薩心,他就是要去緣,緣這個苦難眾生。

但是因緣在哪裡呢?不認識半個人,這樣一直延生到那個地方,已經一大群的菩薩了,滿街都是穿著志工背心,而且,而且一直在做培訓──要如何將他們,培訓出了志工的儀態,如何感恩。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尊重、愛,這個精神理念,要落實在那個地方,所以「質直意柔軟」。慈濟人把握因緣,如何在苦難眾生群中,在那個地方要如何去培訓;培訓了一批當地的種子,「質直柔軟」。「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如何穿上了志工的背心,要準備投入那個地方,開始發揮救濟的功能。

可見人間疾苦偏多,菩薩要如何入人群度眾生?就是這樣。我對那個地方,那裡的菩薩很佩服,那種質直柔軟心。他們接觸到慈濟就很歡喜,這總是因緣就是這樣,他們完全真心投入。總而言之,「調心質直意柔軟」,這就是菩薩心。「直心是菩薩淨土」。雖然那個地方說,災難那麼大、那麼重,心力,這個心一轉,大家也是心無掛礙,已經打開他們的煩惱了,已經用這種歡喜、質直心,投入人群了。所以,「適意柔軟求大法」。「適意」就是,在我們的心靈力量之中,我們一直很歡喜,很合我的心、合我的意,調和了我的心;我雖然很能幹,這時候我已經很柔和,這樣願意就是要求大法。

佛法的真理是什麼?是為什麼人與人之間,能夠這樣成為「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何能夠感覺到人的苦,就是我的苦,我的苦去體會人的苦。這真的我們要用心。在菩薩人間、人間菩薩,就是要在天下人群中付出,所以用心去體會哦!

前面的經文我們要多來記憶,前面的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這樣說:「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自我得佛來
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表示時間已經很久了,這大家都,一段時間無法可相信,佛陀已經用譬喻等等,來告訴我們,再強調一次,佛陀人間來來去去,時間很長久。

常說法教化
無數億眾生
令入於佛道
爾來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
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
常住此說法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常說法教化」,來人間的目的就是說法教化。所以,「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向著這麼多的菩薩,引導他們人人入佛道來。就像在墨西哥,不就是嗎!向很多人,開始讓他們了解有人間的佛法,佛法在人間,能夠身體力行成為菩薩。所以,「令入於佛道」,讓他們開始了解,世間有這個佛教,佛教的道理就是這樣入人間來。

所以,「爾來無量劫」,很久很久了,這個佛法的精神理念已很久了。「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那就是為了要度眾生,佛陀人間來來回回,就是「一大事因緣」,只是要開眾生佛的知見,就是為了這樣的目標,所以常常來這裡說法。所以,「而實不滅度」,其實是永遠常常來,就像那位醫生父親一樣,常常離開家庭到他方去,又是要再回來,就是來來回回。「常住此說法」,這是前面說的經文。

接下來再說:「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令顛倒眾生,雖近而不見。」

我常住於此
以諸神通力
令顛倒眾生
雖近而不見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這段經文再這樣說,「我常常都在這裡,因為藥留在這裡」,就是佛法留在這裡,「離開一下,我會再回來」,和這樣相同。所以,「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是來來回回。

我常住於此
以諸神通力:
佛法身
此既常住世間
悲愍眾生
云何不能
見佛、聞法
是以諸神通方便力

佛法,佛的法身,這既是常住世間,道理就是這樣常常留在這裡。所以,「常住」,佛的法身是常住在世間。「悲愍眾生,云何不能見佛」,不得聞法呢?本來就來來去去在人間,本來法就全都在人間,是為什麼佛在人間,不能見到佛、不能聽到法呢?所以,這實在很遺憾。常常說過了,那個小城市,三分之一見到佛、聽到法;三分之一,那就是只是曾聽到,但是不曾看到,曾聽到佛的名,不曾聽到佛法,更是不曾看到佛本身。甚至還有另外三萬人,就是連佛名都不曾聽到,何況看到佛呢?何況聽到法呢?根本就沒有辦法。那個小小的小城市,總共才有三分之一見佛、聞法而已。可見佛在世就是都不想來看佛,也不想要聽佛法了,小小的空間,何況這麼大的世間呢!

所以,佛陀還要不斷來人間,以神通力,神通力就是要快速來。人間壽命苦短,很快就要再離開了,應人間所以來去。就像菩薩,慢慢走、坐車等等,若是坐飛機,「你有急,我趕緊去」,飛機很快就到達。這就是看你乘什麼「乘」,記得嗎?羊車、鹿車、大白牛車,這看你坐什麼車,交通工具是用什麼。若搭飛機,那是神通了,是大乘法。就是要修種種法,法會通,那就很快了。所以,「能令應緣導向正道」。

令顛倒眾生
雖近而不見:
能令應緣導向正道
知見如來世尊
弘誓度眾
德相具足
只為沉迷生顛倒想
即使與佛同世近
雖近而不見

那就是要使這些顛倒的眾生,能夠接近,那就是佛要真的要用,用方法,應這些眾生緣,緣還未很成熟,他就要用耐心,一次再一次應眾生緣,這樣來將他們導向正道。就像四十二年前,他就要開始循循善誘了,四十二年後,才能夠快速用《法華經》,大乘法,一實乘法來化度他們,同樣的道理。所以,佛陀無不都是,要來開眾生,佛的知見。所以,佛陀用他的智慧、知見,而來世間。佛陀就是有這樣的知見,了解眾生的根機、知見,而來人間,應如是法而來人間。所以,弘誓度眾生,這個德相具足,所以應緣來人間。這就要看眾生與佛的緣有多少,他就化什麼樣的時間,來應度眾生。

所以,只為沉迷眾生的顛倒。眾生都生出了,很多的顛倒、煩惱、妄想,很多。所以,「即使」,哪怕他,佛與他同世,同樣近佛之時,他也不會想要來見佛。佛世的時候有這樣的故事,也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貧婆,這種雖近佛,她就是無緣、不願意,這也很多,「近而不見」。

眾生失心顛倒
自不見佛
不聞正法
亦如日月自明
盲者不見
是盲者過
非日月之咎也

所以,「眾生失心顛倒,自不見佛」。自然他就不想要見佛,他的心已經顛倒。就像那個醫生的孩子一樣,他失心,所以他藥就不要吃,他就不見,就像這樣的人他就不見佛。所以,「不聞正法」,不想要聽正法。「亦如日月自明,盲者不見」。日、月本來就是明,是地球自己在轉,月與日本來就有,這是我們眾生自己在轉,不是日與月有消掉,沒有!

這是「盲者不見」。這是盲者,這沒有看到的人的過錯,不是日月的過錯。這就是我們要去了解,那個醫生開藥,或者是醫生出去,告訴他們:「你們父親已經不在了,往生了!」所以這是一個方便,是為這些孩子不願意吃藥,不得不用這樣的方便,所以用方便沒有過錯。這樣,佛陀就是要再表達這個心意。

下面接下來再說:「眾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咸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

眾見我滅度
廣供養舍利
咸皆懷戀慕
而生渴仰心
眾生既信伏
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
不自惜身命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要再用心來了解這段經文。大眾全都聽到,我告訴大家要滅度了,大家看到真的佛已經老邁了,滅度的時日也快接近了,佛陀也這樣表現了,所以大家的心就有警惕。一直到佛陀入滅了,那個時,之後的眾生更加珍惜。這個時候想要親近佛,佛已經不在了,就這樣生出恭敬心,要來供養舍利。

眾見我滅度
廣供養舍利:
此明眾生敬慕心生
機感相應
眾見如來色身入滅
廣興供養遺體舍利

這就是表示眾生的敬慕心。「機感相應」,佛陀不在了,這些眾生的根機才開始被啟發,這就是愚鈍的眾生,沒有了才要來追求。但是這個時候追求,是向著佛的舍利來供養。就是這樣,眾生「眾見如來色身入滅」,所以這樣開始才說要來供養。這是眾生就是這樣顛倒,沒有了才想要,才要來追,才來說供養。所以,「咸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

咸皆懷戀慕
而生渴仰心:
佛示入滅
咸皆懷戀慕
眾人無不心生渴仰
其心意柔軟
堪耐忍苦
精勤欲見如來

這個時候想要起著很戀慕,就是追思,要追思佛陀。這個時候,大家都期待能夠接近佛,但是佛陀就不在了,所以他們只好就是用戀慕,記憶中的佛。佛不在了,平時不想要接近,等到不在了,才在記憶中來追思。所以,「眾人無不心生渴仰」,就是這樣才要追思,「其心意柔軟」,自然他的心就調伏下來,「堪耐忍苦」。

看看,現在要去朝山、現在要去朝聖,再遠他都願意走。古代、古代,佛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是不是很多人會常常去呢?也不一定!接近也沒有很,那個很渴仰的心,好像很平常。現在很遠、很遠都想要去朝聖,辛苦,覺得這樣就是一個功德,這就是眾生,就是這樣。所以,「堪耐忍苦,精勤欲見如來」,很虔誠,很想要去見到佛。所以,「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

眾生既信伏
質直意柔軟:
眾生既然
深生信降伏
質實正直意柔軟

已經大家的心這樣很乖,就是要去,用虔誠的心,「我要去朝山、我要去……」,用這樣的心態在追求佛法。其實是不是真心追求呢?現在是末法之時了,連佛法時代的像,就已經破壞掉了,何況是現在呢?只是抱著一分,「我很虔誠,我朝山我有功德」,可能是這樣。或者是,現在的人,總是想要去追求也已經來不及了。所以,「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最好就是這樣調伏下來,調伏下來就要有質直心。若又彎彎曲曲,我們有嗎?我們是不是真實學佛?真實信仰法?調伏我們自己的心,讓我們的心質直意柔軟下來,改變我們的脾氣,我們好好意柔軟來修行。這就是眾生,既然深心信服了,也質直、正意,來用柔軟的心好好調伏下來,這樣才有辦法。所以,「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就是這樣虔誠,好好「一心樂欲得見如來」,很歡喜要去見如來。

一心欲見佛
不自惜身命:
一心樂欲得見如來
捨身命財
無所吝惜

其實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是在你的心頭,好好將心調伏過來,這自性佛要自見,自見自性佛,將我們的心意調伏,讓它柔軟下來,這樣才是我們真正要修的方向。要信,深信,我們要好好用心,所以要時時刻刻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7年10月31日~
回頂端 向下
 
20231115《靜思妙蓮華》眾生信伏 質直柔軟 (第1546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