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31124《靜思妙蓮華》醫父喻佛 子喻三乘 (第1553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124《靜思妙蓮華》醫父喻佛 子喻三乘 (第1553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20231124《靜思妙蓮華》醫父喻佛 子喻三乘 (第1553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231124《靜思妙蓮華》醫父喻佛 子喻三乘 (第1553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五 11月 24, 2023 8:08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124《靜思妙蓮華》醫父喻佛 子喻三乘 (第1553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31124《靜思妙蓮華》醫父喻佛 子喻三乘 (第1553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231124《靜思妙蓮華》醫父喻佛 子喻三乘 (第1553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五 11月 24, 2023 11:00 am

20231124《靜思妙蓮華》醫父喻佛 子喻三乘 (第1553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醫父喻如來,子喻三乘人。諸子無知,飲他毒藥,心即狂亂,父設方便,令服好藥,以瘥其病。譬三乘人,信受權教,不得正道,如來設諸方便,令服大乘法藥,除苦惱,無復眾患。
⊙「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我智力如是,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為治狂子故,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舊疑煩惱當斷,新疑勿生。真誠之意,信其實無欺無妄,士人感其誠無疑。如來誠諦之語,皆實不虛。
⊙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佛讚許諸菩薩:汝等有智者。莫要有所懷疑,當以諦理會悟,真如本性,於此勿疑。
⊙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當斷惑迷疑網,令永不生。佛語真實不虛妄,譬如良醫,善施方便。
⊙為治狂子故:為療治失心迷念狂子應病留藥遠行,喻如實不入滅,而唱涅槃。狂子:指根機小,而性未熟者。
⊙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依應方便法,據相似虛,而實誠心慈懷,悲愍應機施教,無能說為虛妄。

【證嚴上人開示】
醫父喻如來,子喻三乘人。諸子無知,飲他毒藥,心即狂亂,父設方便,令服好藥,以瘥其病。

醫父喻如來
子喻三乘人
諸子無知
飲他毒藥
心即狂亂
父設方便
令服好藥
以瘥其病
譬三乘人
信受權教
不得正道
如來設諸方便
令服大乘法藥
除苦惱
無復眾患

我們多來用心、來體會。這段這麼長的文,佛〈壽量品〉,它用的譬喻,就是醫生父親與孩子的關係。孩子的父親就是醫生,醫生是一位名醫,遠方很多人,很需要這位醫生的治療,所以醫生也常常他方去。家裡一群孩子,這群孩子知道父親是名醫,卻是正當父親出門,孩子就是長時期服用其他的藥,所以慢慢毒侵在孩子的身,身心都有毒了。父親不在,孩子身受著病痛毒藥的侵害;有的人知道了,父親若是在家裡,我的身體有病,也就得救了,不用受苦難。總是父親回來了,這些孩子很歡喜,父親回來很歡迎,拜跪問訊,同樣的禮節向父親要求:「父親不在的這段時間,我們大家接受到其他的藥,我們已經有中毒了,請父親來為我們治療、救援。」父親知道,就為這些孩子診斷,而且開藥了。

中毒輕的,懂得珍惜父親開的藥,就趕緊服用:而有的中毒較深,心迷了,雖然看到父親回來歡喜,卻是父親開的藥,總是不想要及時取用,心還有一點點疑,所以迷者,還是迷下去了。父親看到孩子是這樣,也很無奈,好好將這些孩子的病,診斷得正確,就將藥一項一項,這樣開好、安排了。外面,又是需要再出門了,告訴這些孩子:「我又是要再出門,而你們要記得有病痛時,這個藥為你們安排在這裡,你們什麼樣的病痛,就要趕緊服用這樣、這樣的藥。」交代好了,父親就出門去了。

這些孩子雖然又知道了,但是服用藥的次序不認真,甚至知而不用,這父親他也是很無奈,只好用一個方便法,派人說:「你去我的家裡,對我的孩子這樣、這樣說,說我已經病死在他鄉了,再也不會回來了。」這位使者,依照這位醫生這樣所交代,他就真的來了,就這樣告訴這些孩子:「你們的父親病死他鄉,再也不會再回來了。你們若是有病,就照父親開的藥,這樣去服用。」孩子知道了,這個時候才真正珍惜。父親在家庭的時候,是多麼有保障!心想,有病,就是有父親可治療,不懂得要珍惜;現在父親已經病死他鄉,再也不會回來了,起了那分珍惜的心。而自己的身體有病了,自然就會回想到父親這樣教我,這樣的病要用這樣的藥來治療。

這就是醫生父親,那就是譬喻像如來一樣。釋迦佛累世來人間,在人間應這個因緣,來成就一切眾生。但是眾生,有緣、業輕,緣深業輕他們就很快就接受了,接受佛的救援。若是緣淺、業深,他們自然就只是知道佛、認佛,但是他們聽法的心,就沒有那麼殷切了,何況依教奉行呢?這業障累累的眾生,就無法接近佛的教法了。就像這三乘人分成這樣的根機,這就是譬喻「諸子無知,飲他毒藥,心即狂亂」。就是這樣的孩子,無知就是緣淺、業深,障礙很多,障礙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向前進道的精進,就自己障礙掉了。這就是譬喻「飲他毒藥」,已經過去累累積積,已經迷失了,其他的貪、瞋、癡等等,已經中毒很深了,這叫做「飲他毒藥」,心已經是狂亂掉了。

所以,無奈,他的父親就是「父設方便」,父親準備好法來對治,也遠離了家庭。就像佛陀將法,已經一一就是這樣,留存在人間了,同樣,他也都要示涅槃,表示他要涅槃了,就是取入滅了。既是取入滅,那這段時間就很長,世間,佛要再出現人間,就很長了,但是佛法已經常住人間了。這個佛法就是佛的法身,而佛的應化身,應化,應這個時間報在人間。這個時代就是二千多年前,那個時代,那個地點、那些人類,以及他的父母,因緣成熟在那個環境中出生。這個身體在那裡,乘著這個佛法而來,應這個因緣化度這個人間,這樣來了;緣若盡了,這個應化身就要取入滅。帶法而來,就是乘如是法而來,法存人間,身取滅度。所以這就是父親所設的方便,就是佛陀所留的法,他用這樣的方法,留著這樣的法在人間。

所以,「令服好藥」。父親交代:「這些藥你要吃,若吃這些藥,病就能夠完全去除,遣除了你的病痛,恢復你身體健康。」就像佛陀要離開的時候,已經分清楚這個藥,在靈山會,已經將小乘、中乘、大乘,這個法已經一一點清了,都已經分清楚了。說過去四十二年間,本來初成佛覺悟那時候,內心所懷著的一念,那就是眾生皆本具佛性。很歡喜,發現到人人本具佛性,這是一個真實的好消息,要趕緊報給所有的人知道。

無奈,因為觀察眾生的根機,已經就是迷失很深了,累生世受到貪、瞋、癡,這個疑、慢,「五毒」已經染污了心。眾生的心識,已經累生世不斷受這樣的濁,毒氣,這個濁的毒氣,已經熏染而中毒了,很深。要告訴大家,人人本具佛性,這一時間聽不進去,也無法去體會;要讓聽不進、體會不到,這樣的人,聽到真實法,他不只是無法受用,反過頭來謗佛、謗法。這種謗佛、法、僧,這罪業會更加深重,必定要設方法,讓他們取得,人人信受佛、法、僧,一定要讓他們法能清楚,甘願接受、入心,才能夠慢慢滋潤,洗滌心清淨,才有辦法真正來接受,這一大乘的真實法。這是佛從開悟的第一念,就是心懷著這樣的心念,四十二年過了,年紀也大了,所以不得不說大乘,一實乘法。

也看弟子的根機也差不多了,所以開始這樣轉法輪。轉大法輪在靈鷲山,讓大家清楚,過去的「阿含時」,是什麼樣的根機;接下來的「方等」,再接下來的「般若」,再來的「法華」;回歸到初覺悟的「華嚴」,這有次序,讓我們能夠回歸真如本性,那個初覺悟,華嚴世界。但是必定要經過「法華」,行菩薩道,才有辦法回歸到真如本性,這就是「大乘法藥」。因為我們已經累生世,都一直滾在這個濁氣重重,中毒已深,是累生世過來;今生此世,佛陀期待我們,趕緊聞了佛法要趕緊入心,去除煩惱無明。所以,「速除苦惱」,讓我們知道苦!苦從「集」來。「集」,我們既然知道是這樣,集來種種苦,我們更要趕緊迅速求法,發誓願、成佛道。所以,我們要佛法無邊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要趕緊除去苦惱,不要再有這麼多的障礙,來煩我們的心。

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這「三乘人信受權教」,這是過去,我們這個時候,要趕緊向正確的道路;正確的道路就是行菩薩道,也就是如來循循善誘,這樣慢慢引導我們,引導來到這裡,一乘實法,要我們身體力行。今生此世,我們要趕緊種這個種子,鋪開這條路,讓它能夠平坦,來生來世再結善緣。「如來設諸方便,令服大乘法藥」,已經為我們安排得很好了,讓我們知道大乘法;既知道,我們就要服用,不要像那些迷失,迷失了心性的孩子。我們應該要趕緊清醒起來,來服用這個法藥,這樣我們才能夠,趕緊除掉那些苦惱,不再有其他的障法,這個很清楚,大概對大家這樣分享。

前面的經文,我們來看前面的經文:「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我智力如是,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

或時為此眾
說佛壽無量
久乃見佛者
為說佛難值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無量
壽命無數劫
久修業所得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我們要用心,佛陀已經很明確,這樣告訴我們了,生命,其實佛的壽命是無量,他能夠住世很長久。但是,應著眾生的生態,所以他就取在八十,這樣入滅,因為眾生的生態就是這樣。當初佛陀對阿難這樣說:「佛可住世長久一劫」,時間長久,但是阿難那時候,並沒有請佛住世。這可見眾生的生態、業力,佛無法久留人間,這就是眾生的共業。生態、心態,所以佛在那個地方宣告:要取入滅了。這是開始就說:「再將來沒多久我就要入滅了。」

所以佛的壽本來是無量,不過現在說佛壽,我們也要相信佛壽無量,因為有法存在的那一天,就是佛活在人間。我們在用佛所說的法,這個時間,就是佛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中有法,就是心中有佛。我們的慧根要用法來滋潤,我們要不斷求法,不斷法入心來,雕刻在心版,「轉識成智」,這個智慧,我們要不斷成長。我們將來的去處,不是依著所造作的業識,我們是要靠我們的智、我們的慧。這個智與慧,靠我們的這個智,我們的智有一切智,也有「成所作智」,我們也有「平等性智」,我們有「妙觀察智」,能夠將這些識,轉過來,回歸到我們的「大圓鏡智」。這並沒有什麼困難,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佛法聽在心裡,將外面的接觸,法用在那個接觸中,這種「妙觀察智」。

我們來成就了,外面所見、所了解的(前五識),轉過來那個「成所作智」;轉過來,我們來「妙觀察智」,回歸到我們的大生命體。生命不是個己的,不是只有我們個人自己,我們的生命,是來自天地、父母、眾生,與佛三寶的教法。我們生下來,就是接觸到的,就是大空氣,借父母的因緣,來接觸到這個大空氣,也就需要在這個土地上面生活。有清新的空氣,大地上面的五穀雜糧等等,所供應給我們的物資,豈有離開這些眾生人人所成就?豈有離開呢?沒有!也都是人人所成就的物資,供應給我們生活起來。

我們經過了教育,我們經過了佛、法、僧。佛陀的智慧留下來的法,再來出家,就是這樣出家之後,才能夠專心,將佛法使命流傳下去,無不都是,是大生命體來成就。光是我們的生命,要活在人間的過程,成長我們的慧命,是要經歷這麼多。所以,既然是來自於大生命體,完成了,我們應該也要回報天下眾生。所以我們的生命不是個己,個人一個人的事情;個人一個人,我們活不下去,絕對是都有靠人力、物力,讓我們生存人間,有因緣進來佛法中。所以,我們體會生命是平等智,我們要回歸到,大生命的諦理、真理。所以,我們的生命,還是要回歸在人間眾生,我們要去付出。這是很正確的教育,佛陀希望我們,就是要行菩薩道,在法華的道場裡。所以法在,佛壽在,這就是佛的生命;佛法就是佛的壽命,我們若多多應用佛法,那就是佛的壽命健康在人間,佛壽永住。

而我們若是佛法沒有好好運用,那佛的壽命就像要斷掉一樣,所以我們要好好延長佛壽無量。所以佛,真正佛壽是無量,看我們眾生是如何去延續佛命,就是人人將佛法,用在我們的心裡,使用在人群中,成為、回歸為我們自己,人人真如本性,那就回歸到華嚴的境界了。同樣的道理,這就是佛陀為我們教育。所以,「久乃見佛者」,這就要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為說佛難值」,可以了解「平等性智」,這個時候,要知道大生命體的大意義,這就要經歷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懂得要如何來行菩薩道,與天地宇宙合而為一,「六度萬行」,這樣去身體力行。所以時間要累積,能夠應用大覺妙法在人間。所以,「我智力如是」,佛覺悟的智力就是這樣。這個地方所說的「我」,就是我們人人本具有的覺性;覺性本來就是這樣,只要我們好好去應用它,佛法就是在我們、入我們的心。佛法入我們的心,我們的智力與佛同等,回歸到與佛同等的「覺」。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佛一體,智力就是這樣。

所以,「慧光照無量」,我們智慧的光明,照耀就無量了。我們都不要輕視,我們小小的一點點力量,人人都有這樣,從小而大、從輕微為巨大,那要不斷、不斷累積。所以常常說「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就是這樣滴滴、粒粒,累積這樣起來,我們就是大善根、福德要好好去累積,這樣慧光就照無量。「壽命無數劫」。若這樣,這個壽命,法身壽命,那就很長了。期待我們也是要「轉識成智」,不要受到我們的意識這樣拖著,不知所從。我們在這個時候,今生此世,我們就開始要轉回來,我們的「智」,智慧,來累積點點滴滴、生生世世;就是這樣的壽命,就在覺中,這樣明明覺覺,去來如是。若這樣,「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這就要用很長久的時間,好好修行,這樣累積起來,就是有這麼長的壽命,所以與佛同等。這經文看起來是淺淺的,但含義是很深,我們要時刻要多用心!

接下來這段經文,又再這樣說:「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為治狂子故,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

汝等有智者
勿於此生疑
當斷令永盡
佛語實不虛
如醫善方便
為治狂子故
實在而言死
無能說虛妄
《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是啊,我們要記得,我們就要好好很清楚,所以,「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說,我們若是用智慧,不要用這個「識」。世間人、凡夫俗子的知識,來看佛,好像佛已經不在人間了。我們若用智慧,我們不要懷疑,佛壽是長久,永恆住世,我們應該要相信,有智慧的人應該就要相信,應該要斷去疑。

舊疑煩惱當斷
新疑勿生
真誠之意
信其實無欺無妄
士人感其誠無疑
如來誠諦之語
皆實不虛

所以,我們要「舊疑煩惱當斷」。過去我們用凡夫的知識,來看佛、來了解法,現在我們要「轉識為智」,用智慧,我們來了解佛法的道理。所以,舊的、過去有疑的,我們要趕緊斷;我們的煩惱若沒有斷,懷疑的心若沒有去除,這樣我們新的疑,會再一直生起來。所以,我們這時候,「舊疑煩惱當斷,新疑勿生」。這時候好好,舊的疑惑既然斷除,新的不要再產生了。一聞千悟,已經聽了、了解了,有道理,就不要再恢復這樣,在那個地方模棱兩可,我們要下定決心,決心,對的要深心信仰。要好好用心!

所以,「真誠之意,信其實無欺無妄」。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我們應該相信佛陀的教化。佛陀對待眾生是真誠的,真心誠意,我們要相信佛的教法,是無欺無妄。有智識、有智慧的人士,他能夠了解。「感其誠無疑」,絕對是要體會佛所說,那個含義很深,內含這個真理,應該有智慧,有知識、有智慧的人應該就是,能夠很透徹信仰、信賴。所以「感其誠」,絕對是無疑。佛陀的誠、佛陀的慈悲,佛陀無欺無妄,所說的佛法真實無虛,內含的道理是絕對可信賴,我們應該要知道。所以,「如來誠諦之語,皆實不虛」,佛陀真誠的真理,絕對是沒有虛妄,我們要可相信。所以,「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不要在這個地方,在法之上,又再有疑。

汝等有智者
勿於此生疑:
佛讚許諸菩薩
汝等有智者
莫要有所懷疑
當以諦理會悟
真如本性
於此勿疑

這就是表示,在當場這些菩薩,佛陀相信這些菩薩,已經深體佛心,已經深深體會到佛心,因為這些菩薩都是「有智者」。佛陀當初在那裡,與那些菩薩說話,那些菩薩一定都是深信不疑。所以佛陀讚歎,「汝等有智者」,菩薩應該見證。所以「莫要有所懷疑」,絕對不要懷疑,「當以諦理會悟」,要用這個內含的真實、深的意義去體會、去了解。所以常常說,必定法要在生活中,要去投入人群才有辦法去體會,才有辦法真正去解悟出,人間苦難的道理。

看看,來自不同九個國家的,每一個國家的大企業家,來參加生活營(「2017年11月全球靜思生活營」)。他們的感悟很深,大家都是這樣發願:「從現在開始,他們的生活要改變」。很密集都這樣說,他們要茹素,要素食,懂得知道大生命體,發揮愛心,從素食開始。才知道那些眾生的大生命體,才知道這污染,空氣的污染等等;疼惜大地,要如何減輕濁氣的污染、要如何疼惜這片大地?要如何將生命體共同的愛,表達出來?就是茹素、素食。所以紛紛就一直來發願,他們改變他們的生活。

所以,來參加靜思生活營,真真正正透徹地靜思,也體悟了,真正會悟的生活,他們有得到了。所以我們要很清楚來了解,「真如本性,於此勿疑」。我們要很了解,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在這裡,好好自己深解體會,不要再浪費時間了,好好向這條道路,好好去開闢。再說,「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

當斷令永盡
佛語實不虛
如醫善方便:
當斷惑迷疑網
令永不生
佛語真實不虛妄
譬如良醫
善施方便

大家應該要清楚了,要去體悟,當斷惑、迷,這個疑網。我們這時候,現在的社會已經很明顯,就是網路,佛法在說的「網」,就是「無明網」。現在的社會,條條路、條條網,這真的是網路,一些路都是被網子,這樣將你網住了。你就是這樣,在這種迷茫之中,就這樣重重在懷疑,人與人無法相信,不知道要如何來做人。孔夫子也這麼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人若沒有這字「信用」,這個人是要做什麼呢?就沒有用了。所以「信」很重要,信就是道源功德母。我們若是在這個迷惑,那就是失去了信心,就是在那個地方一直懷疑。「疑」就是無法相信,所以人間充滿了迷惑、懷疑,在網中,這樣將我們罩住,在這大網的裡面。所以,「令永不生」。我們要好好,這個網要將它斷掉、斷掉,不要再次又有這個網,來網住我們,使令它永遠,不要在我們的周圍再有網。

所以,「佛語真實不虛」。佛所說的話,那是真實。佛語是說話,「語」就是道理,佛語真實不虛。不是只說少少的話,那個話的內涵是真實的諦理,所以叫做「佛語真實不虛」。佛所說、裡面所含很多的道理存在,不是說說就過去,是含著很多的道理。所以,「譬如良醫,善施方便」,就像那位醫生懂得用方法,不只是會開藥,他還會用方法。「為治狂子故」。治療失心,這些狂子已經迷念了,那個念、心念都迷失掉了!這些孩子。

為治狂子故:
為療治
失心迷念狂子
應病留藥遠行
喻如實不入滅
而唱涅槃
狂子:指根機小
而性未熟者

那位醫生,是要應這些孩子已經狂亂了,要如何慢慢安撫他們,讓他們如何來吃藥?什麼樣的情形、心理下,能夠接受這個藥,吃藥。你們曾看到,在勸失智的人吃藥,是如何勸說?與一般在說:「你時間到,吃藥」,是不同的。就要用心、用方法,勸他說:「你藥吞下去,喝下去、吞下去。」這是很不簡單,這叫做「方便法」。

所以,「留藥遠行」。就這樣,用這樣方便的方法,藥留著,遠行去了,才叫人回來說:「父親過世了」,他們才懂得要珍惜。總是人在,這法沒有什麼。人在,不寶貴;人若不在了,就比較值得了。所以,他就知道,這是很珍貴的藥,我要趕緊吃。所以因為這樣,「如實不滅,而唱涅槃」。其實,真正佛的法身是沒有滅,不過在人間就要說:佛要消滅在人間。佛身是已經入滅了,卻是佛法永遠常在;不生不滅叫做「涅槃」,那就是清淨無染,真理不生不滅。

所以,「狂子」,所指的是「機小」,在佛法中來說,是「機小,而性未熟者」。要不然,人人本具佛性,只是來修行,這根機很小,只知道自己,不願意去付出,這小根機的人。所以,因為這樣用方法,向小根機的人來誘引他,讓他能夠發大心,走入菩薩道,好好來應用一實乘法,這是佛陀的用心。所以,「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

實在而言死
無能說虛妄:
依應方便法
據相似虛
而實誠心慈懷
悲愍應機施教
無能說為虛妄

雖然佛陀法身永在,但是宣布他要入滅了,這就是要讓眾生,內心能夠起尊重法的心。所以,「依應方便法,據相似虛」。就是看起來好像、相似,就是好像是「虛」的,其實是「實」的。雖然設這個方便,方便不是虛的,是實的。開這個藥,因為你不吃,我要用方法讓你吃下去;藥是一樣,是用方法讓你吃,所以是實的,不是虛的。看起來你騙他吃藥,就是當中,就有一個「騙」字;不是騙,是用方便,怎麼樣的方法叫他吃這個藥。

所以,是「實」,是「實誠心慈懷」。是佛陀的誠心、佛陀的慈懷。「悲愍應機施教」,是慈悲,應眾生的根機,來設方便的教法。「無能說為虛妄」,不能說,說佛這樣是虛妄,不是虛妄,是真實,是用方便而已。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佛陀的悲懷、慈心,為眾生殷殷善誘;眾生也就要很用心來體會,才有辦法根機契合,接受佛陀的教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7年11月8日~
回頂端 向下
 
20231124《靜思妙蓮華》醫父喻佛 子喻三乘 (第1553集)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