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31130《靜思妙蓮華》真如理體 慧命無量 (第155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130《靜思妙蓮華》真如理體 慧命無量 (第155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Empty
發表主題: 20231130《靜思妙蓮華》真如理體 慧命無量 (第155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20231130《靜思妙蓮華》真如理體 慧命無量 (第155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Empty周四 11月 30, 2023 8:20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130《靜思妙蓮華》真如理體 慧命無量 (第155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31130《靜思妙蓮華》真如理體 慧命無量 (第155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20231130《靜思妙蓮華》真如理體 慧命無量 (第155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Empty周四 11月 30, 2023 11:09 am

20190304/20231130《靜思妙蓮華》真如理體 慧命無量 (第155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菩薩成就法身,真如理體慧命,了無生死壽夭;延萬劫不為長,促一念不為短,但為度脫有情,隨機應緣示現。長短壽命之相,其心無所罣礙,是為壽命自在。
⊙<壽量品>每一字一句,皆顯佛之法身壽無量,故聞法體解,證悟者眾,精勤願行,饒益成就自他功德。
⊙前安樂行三軌四法,能令行人,現生轉障,當來成佛。繼之<涌出品>,他方菩薩請願此土持法弘經。佛即止之顯此土自有弘經人。
⊙三軌: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四法:身、語、意、誓願,四安樂行。
⊙「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以佛說如是<壽量品>時,大眾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
⊙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無量久遠劫來,長時得益之眾。聞佛法身壽量長遠無量,開近顯遠;深解久修得益。
⊙過現及未來,無時不利益,教化眾生。然虛空法界中,非生現生,非滅現滅,識得空幻,徹了妙有真實不虛妄等。
⊙虛空浩瀚無際,體者平等周遍,相者隨境物、質量,而彼此別異。真空寂滅離一切之障礙,於是有礙之物體得自在行動,於其中者。
⊙又虛與空者:虛無形質,空無障礙,故名虛空。妙有:則一毫不立,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此即真空妙有。

【證嚴上人開示】
菩薩成就法身,真如理體慧命,了無生死壽夭;延萬劫不為長,促一念不為短,但為度脫有情,隨機應緣示現。長短壽命之相,其心無所罣礙,是為壽命自在。

菩薩成就法身
真如理體慧命
了無生死壽夭
延萬劫不為長
促一念不為短
但為度脫有情
隨機應緣示現
長短壽命之相
其心無所罣礙
是為壽命自在

心要體會意,「菩薩成就法身,真如理體慧命,了無生死壽夭」。就是告訴我們,菩薩修行歷劫長久,生生世世累積沒有間斷;修得是法身,法身「真如理體慧命」。真如,大家應該很清楚,人人本具佛性,「理體」,天地宇宙之間共合,也是本具有,所以真如是我們人人,人生,應該要說,所有的物命都包含著真如,而理體,是天地萬物,應該說是大、小乾坤,都本具著這個理體真如,它的性,那就是慧命。

看看,天地之間,物物相生相成,每一樣東西,都是在它的空間來成長;什麼樣的空間,是什麼樣的東西,在那個地方生長。光是說植物,這些東西在高原的地方,它自然生;包括海底也一樣,海水,什麼樣的東西都應水性而生,什麼樣的東西應高原而生,這就是天地萬物本具有的理體,不論任何地方就是適應。

同樣的道理,山河大地適應在空間裡,大空間;大空間,各種的生態,都有各種的形態而生長。那個生態適應那個形態,水性就是在水裡面,乾燥就是在山的上面,而人呢?就是適應在這樣,日常生活平原的地方。這總是全都有它,原來天地萬物的生機;這個生機,各有自性,這就是慧命。

生機原來就有的,而我們人的慧命,我們既生在人間,我們的生命要如何應用?常常說,長、短,雖然自然法則,讓我們無法猜測,哪怕自己的生命長、短,都自己無法猜測,卻是生命要用如何的深,我們的生命要有深度嗎?我們就要好好用功。我們的生命要用得有價值嗎?我們就要好好來看,生命的價值在人間。價值就是有用,有功用就有價值。我們是來人間,長、短我們不知道,我們已經下定決心,我們的深度,我們要將它應用到多麼廣,我們的價值,要利用在什麼樣的界限。人與人之間,我們是不是在人間,發揮了有益人群的價值嗎?這就是看我們的慧命,生命中,我們要如何來利用慧命。

時間、壽命,我們不知道到底要多長,所以我們利用,利用壽命來成長我們的慧命。這輩子我們的生命,發揮我們的慧命,對人間的應用,這就是菩薩所成就的法身。對人間有益利用,這叫做「法身」,這叫做「真如理體」。法身與人的本性,與天地大乾坤的理體是一樣,所以菩薩已經成就了法身,「真如理體慧命」,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了無生死壽夭」。我們不論它生命,若能夠了解,徹底清楚,懂得應用生命、利益人間,那就不論生命是長或短。長,我就是這樣盡一日的責任;多活一日就多一日的責任,不論它長或短,所以壽命不論是長壽或是夭壽,「夭壽」就是短了。所以說起來,這就是我們要知道,這不論壽命是長、是短,哪怕它延萬劫,對真正為眾生在付出不算長,因為他的壽命很有利用,很可應用,再長的生命,他都還有用。

「促一念不為短」。哪怕生命是很短暫,不過,短暫的生命,他將活著的時間,就已經充分利用,用在有價值,所以也心安自在,了無遺憾。因為人生來人間,壽命雖然短,我盡我的責任,到今天我所做的,沒有錯誤、沒有不對,我安心。所以時間,不論它是長短,是我們自己生活著,生命的價值觀,我們要很用心體會,壽命有功用的。

就像一段時間也會感慨,歲月匆匆這樣在過,也感覺到只是日月添了白髮,所以會覺得人生幾何啊?人老了,每看到老來,都有那種老化的心態,顧身自憐。大家年紀大了,就自己自哀、自嘆、自憐,覺得我年紀大了,我沒有用了。自然心理老態,那生態,生活的形態,就自己往著那種,沒有功用了的方向,這種失志的人生很可悲。又再看到年紀也不是很大,六十多歲就開始有那種失智症。感嘆人生何其短啊!

所以趕緊,〈壽量品〉結束之後,發現到佛陀這樣告訴我們,慧性,我們的慧,智慧壽命無窮盡,所以法身理體是永恆的。你、我,我們大家,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佛性沒有老少分別。我們的覺性無始終,這是常常在說的事情,所以沒有老少分別,所以壽命在慧命是長遠。所以應用這個道理來勉勵大家,看大家接受到,「對啊!應該要提起了,撥開了那個歲數的包袱」。放掉了那個年歲的包袱,大家應用現在生命力,大家都挺胸起來了,人生有意義的工作開始重新。就如田中先生,一百零一歲的菩薩,由我們雙和的菩薩,(2018年)陪他回來了。第一次來到精舍很歡喜,拿幾本書來給師父看,這是他寫的書,九十多歲完成的書,將他的經歷要給師父看。他在日本開設醫院,來臺灣已經多少年,就是要讓師父了解,他的年齡是真的;幾歲讀書、學校等等,都讓師父能夠了解他,從他一生到現在。

又聽到我們的菩薩,就這樣告訴我,秋良居士告訴我,他說,有人撥一塊土地,要找田中先生,去與他合作蓋醫院,他也要開始接受規畫。一百零一歲還有這樣,這麼有活力,還是有他人生的計畫。但是他就接著說,他說:「我現在沒有啦!因為我想要做師父的弟子,我要見習、我要培訓,我現在要加入人醫會了。」各位,一百零一歲了,是真實!所以他這樣拿他的資歷,來給師父看,他寫的書給師父看,甚至有人要與他合作,蓋醫院的規畫。可見壽命長,不是老態的年齡,長壽者,還是很有方向的人生。尤其是,在(2017年)歲末祝福,我們玉里,王成枝,來到師父的面前,跟師父比(手指頭比四),「師父,我是這樣,存兩個五十(歲),我是這樣!」在歲末祝福,短短的時間,他這樣,自己就這樣跟人家排,就走上來了,就這樣停著,一小段時間,完整告訴我:「我是這樣,存兩個五十!(福慧)紅包……。」「好,好!你趕緊……。」下去了。等到我下來之後,中午過後,我走去那個走廊,看到師父,就再告訴師父:「師父,我是沒有休息,我要繼續再走下去,我功德會(款)還在收!」又是這樣再告訴我。

人壽長,這也沒有什麼,我們若將它當作是自然的生態,我們要活得健康、活得心智自在、活得對人生有益,不論是生命延多長,都不算長,因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回過頭來,存兩個五十歲,剩下四歲,存兩個五十歲,還有一歲;若是存一個五十,五十一歲,這樣哪有多老呢?所以大家都提起精神了。所以,這是為了什麼呢?壽命長短,對我們沒有障礙,「但為度脫有情,隨機應緣示現」。哪一個地方與我們有因緣,我們為了要度眾生,就是哪一個地方出現,這就是要我們,要好好用心生活。與眾生結什麼緣,將來緣在哪裡,我們就到哪裡去。所以「長短壽命之相」,不論是長或短,「其心無所罣礙」,這全都無掛礙,只是一個「為壽命自在」。

我們對壽命,我們也不用有心理老態,我們對我們的壽命,我們就是很自在,到什麼時候也就到什麼時候,只要謹慎在我們每一天的念頭。我們對人生是有益或者是有損,有損,千萬謹慎不可為!有益,把握時間向前精進。這就是我們壽命價值利用,大家要真誠用心,要好好用心。「真如理體慧命」,無增無減,任憑我們如何去利用它,這希望大家要很體會、用心。

<壽量品>
每一字一句
皆顯佛之法身
壽無量
故聞法體解
證悟者眾
精勤願行
饒益成就自他功德

所以〈壽量品〉那時候,每一字一句都是,「顯佛之法身壽無量」,就是理體「真如理體慧命」。佛陀無不都是在人間應用,應用在他的真如理體,應用他累生劫以來的慧命;來人間是應機緣而來,應機緣,他利用他的慧命,真如理體在人間。所以,一直到了〈壽量品〉,這一品,他每一字、每一句,無不都是顯出了「佛(之)法身壽無量」。佛就是覺悟,法身就是慧命,覺悟之後的慧命,那就是無量了。「故聞法體解」。所以我們聽法,聽法之後,我們要很用心去體解,要真正理解;不只是體解,我們還要再身體力行,去證悟、去見證。就像那位田中先生,他雖然一百歲,大家都說:「我難以相信!看你這樣哪有像一百歲。」他很有智慧,送書給師父,因為這本書證實,他九十幾歲完成,也拿著他讀書的學校、過去的行跡、他的相片,從小學的相片、中學……,這樣,這也是一個見證。

這種,師父絕對是相信他,我與這個人真實接觸,所以我能夠證明,這叫做體悟。他是一個長壽者、智慧者,這也是真正的體悟,對這個人。也證悟了佛的〈壽量品〉,每一字、每一句,讓我更加有信心來說「壽量」,這很有信心,覺得過去說的,我法喜充滿。這也就是證悟,體悟到了。所以,若知道之後,就還要更精勤,也要更發心立願,因為佛法就是這樣,這麼真實,我們要證悟。我們有這樣,讓我們見證,我們現在就要更加精、更加勤,我們要發弘誓願、要身體力行,力行在「饒益成就自他功德」。我要成就我自己的功德。

說過的「功德」,修一切善法,這樣來利益眾生,這是「自他功德」。藉度眾生的因緣來成就自己,成就自己更加有力量,能夠成就他人,所以自他利益。這就是要好好用心體會法。所以,「前安樂行三軌四法,能令行人,現生轉障,當來成佛」。

前安樂行三軌四法
能令行人
現生轉障
當來成佛
繼之<涌出品>
他方菩薩
請願此土持法弘經
佛即止之
顯此土自有弘經人

我們要精進,我們在「四安樂行」之中,也已經學過了,法聽過了,也說過、聽過,我們應該放在內心。什麼叫做「三軌四法」?

三軌:
大慈悲為室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
四法:
身 語 意 誓願
四安樂行

「三軌」──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這種三軌弓金中弓,我們要了解,還要再「四法」,這就是我們要一直不斷,精勤應用。若這樣「能令行人,現生轉障」。因為它裡面,不論遇到什麼樣的環境,我們已經是堪忍,我們長期,長期、無間,我們不斷在修,這些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有辦法克服。所以「當來成佛」,障礙全都沒有了,我們能夠「當來成佛」。

所以,這品之後,在〈安樂行品〉,後面再繼續下去,那就是〈涌出品〉了。〈涌出品〉就已經看到他方菩薩來,來到娑婆世界要請願,願意在此土持經弘法,佛陀沒有接受。大家應該還記得。因為佛陀一心一意,一大事因緣,就是要來教育這個世間,人人行菩薩道。這菩薩道,持法要修行,菩薩道一定要將佛法精神,弘揚下去,要身體力行,娑婆世界的眾生,要負擔這個責任。所以佛陀,對他方世界菩薩的好意,要來娑婆來弘法,佛陀制止他們;他方的世界也是佛的弟子,但是那是過去已成就,在他方。「此土」就是娑婆,有娑婆的眾生,已度的弟子要負責任,所以「顯此土自有弘經人」。應該我們都要很記憶,要記得,這是過去從〈安樂行品〉,〈湧出品〉、〈壽量品〉,一直連貫到現在,〈分別功德品〉,這樣一連貫下來,大家再回憶它的內容,法的內容。

來,現在開始,就入這〈分別功德品〉的經文。「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

爾時大會
聞佛說壽命劫數
長遠如是
無量無邊
阿僧祇眾生
得大饒益
《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就是說,「以佛說如是〈壽量品〉時,佛已經講了〈壽量品〉了,這些大眾聽了,聽到這個壽量長遠,有這麼的長,那就是慧命,法身慧命的壽量是無窮盡,所以「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

爾時大會
聞佛說壽命劫數
長遠如是:
以佛說如是
<壽量品>時
大眾聞佛說
壽命劫數長遠如是

這壽命長遠,有這麼的多,因為時間長,度的眾生也很多。「阿僧祇」就是無量數,無量數的眾生,也已經聞法,得到大饒益了。眾生聽法,法喜充滿,人人有所得,這是成長慧命,這是大饒益。

無量無邊
阿僧祇眾生
得大饒益:
無量久遠劫來
長時得益之眾
聞佛法身壽量
長遠無量
開近顯遠
深解久修得益

所以說,「無量久遠劫來,長時得益之眾」。已經過去度那麼多人了,無量了;「阿僧祇」是無數,很多。就是因為他長時間這樣教化,長時間薰習佛法、聽聞佛法,這樣的人得到利益。

所以,「聞佛法身壽量長遠」。佛的法身壽量這麼的長,從過去的過去,無量數劫,無法去計算的時間,度這麼多、這麼多,無量數的人成菩薩,這時間要用很長。所以大家終於能夠了解了,不只是了解,深遠的了解,真正了解,了解這些人是用長時間修行,無間斷地修行。所以,「過現」,過去、現在,一直到未來;過去無法盡頭算的過去,現在一直到未來也無邊際。所以,過去、現在,一直到未來,「無時不利益,教化眾生」。

過現及未來
無時不利益
教化眾生
然虛空法界中
非生現生
非滅現滅
識得空幻
徹了妙有
真實不虛妄等

這就是佛陀他的覺性,真如覺性理體,就是這樣。所以,「然虛空法界中,非生現生,非滅現滅,識得空幻,徹了妙有,真實不虛妄等」。這我們就要再很用心,好好記住。虛空體就是這個法界裡。「非生現生」,很多本來沒有,它有了;而「非滅現滅」,其實本來就存在著,但是形象還是有滅。就像佛陀,佛陀住世八十年前並沒有佛,在佛世的過去,還沒有佛,就是因緣降生皇宮;本來皇宮沒有這個太子,淨飯王還沒有孩子,但是就是這樣的因緣,與人世的因緣,所以降生王宮了。從這樣,經過了八十年的壽數,佛陀到了八十歲也是示滅了。

佛陀有滅嗎?沒有滅,因為佛壽命還是在,所以說「非生現生,非滅現滅」,這是舉一個例子而已。這個大空間,有形體的這個大空間,其實空間無形無體,只是我們的肉眼,無法看到空間的盡頭,所以你就覺得有天,其實大空間是無窮際。所以本來無一物,空,無物,所以稱為「非生現生」。無,很多都是,我們的過去沒有我們,我們哪裡有啊?父母還未生我們之前,就是「無」;父母生我們之後,我們已經隨著,這種不知覺的行蘊,每天都在變、每天都在滅。我們的新陳代謝,每天我們的細胞,都是在那個地方生滅中,這是在我們的小乾坤的裡面。有朝一日,同樣,我們這個小乾坤,就在這個大乾坤中一樣也不見了。

但是我們的本性猶在,只是看我們的因緣,我們到底是在人間發揮,對人類有用、有利益嗎?有用、有利益,再來人間,我們這個因緣,就是一樣繼續利益人群。因為不斷地利益人群,已經將我們的識,八識已經在淨化了。就是從五識、六識、七識,一直到八識,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意識都是善,我們的意識中就是知道,不對的,要排除,善的,我們要殷勤,我們已經有這樣的習慣。這個意識也開始清楚,我們所一直在做的,都是憑著我們的意識付出,到了最後,萬般帶不去,因緣已經於人群中成就了。我們的意識帶去,意識已經在這輩子就已經,成立了這樣的習氣,就是要利益人,就是減少煩惱、無明,看事情愈來愈來清楚,到來生來世。

所以,「過、現、未來」,我們過去有這個因緣,所以今生續這個緣,接觸佛法,可以有這個因緣,與很多的人間菩薩合在一起,我們在利益人群。這承過去的因,現在這個緣的結合,我們還可以在未來,所以「過現及未來,無時不利益,教化眾生」,這樣薰習我們的意識,只要我們要不斷去清楚法,法性,法性就是這樣。這個體性,就是「虛空法界中,非生現生,非滅現滅」,所以「識得空幻,徹了妙有,真實不虛妄」。這些我們都能夠了解,就沒有虛妄,都是真實。這是這麼說,但是大家聽得進嗎?能了解嗎?要很清楚。



所以「虛空」,虛空就是「浩瀚無際」;虛空就是浩瀚無際,剛才說無疆際。「體者」是「平等周遍」。虛空的本體,就是很大、很大,無疆際。不論山河大地,不論是香、是臭等等,都是在這個大虛空之中,所以這種「虛空浩瀚無際」。「體者」是「平等周遍」,什麼樣的萬萬千千物,都在這個虛空中。所以,「相者隨境物、質量」。大山就去大山,大海就去大海,反正都是在這個大空間;它是什麼質、它的體態有多大,隨這個就是這樣,那個世間一直在分別的萬物,都是在這個虛空界。

所以,「真空寂滅、離一切之障礙」。這個真空永遠都是這樣,沒有什麼東西能被它障礙到,所以「於是有礙之物體,得自在」。這些世間很多有礙的東西,其實在這個空間就是很自在。不論你要哪裡有障礙,它也不管;是大山來障礙,反正這是大地有礙之物,在這個大空間,大空間還是自在。不論你如何行動,飛機在空中飛、船在水上走,這與這個大空界都無礙。

又虛與空者
虛無形質
空無障礙
故名虛空
妙有則一毫不立
非如凡夫
妄計之實有
此即真空妙有

所以虛與空,就是「無形質」,空無障礙,所以叫做「虛空」。而「妙有」,妙有就是「一毫不立,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真正的妙有要解釋還很長,不過,妙有無處不在,但是沒有一項東西可讓你看,不過,它是存在。就像虛空,雖然說空,其實它的空也是妙有,這就是「計」。我們凡夫所計,「這個東西就是這個東西,它有」。其實有的東西,還是有壞的時刻,這種就是因為它內中有,有什麼質,所以它會壞;它有什麼質,所以它有這樣的功能。東西的形態,形態不同,它的質量隨著形態,那個妙有能夠會合、分離,很多。佛法真的是微妙,妙在其中,凡夫要能體會佛法,就是要一一去用心。我們若沒有用心、沒有用功,靠聽來的,這樣就要能夠「覺」,實在是很困難,還是要用心體會。請大家要記住,記住「真如理體慧命」,這就是我們真正,菩薩成就的法身,這是最重要,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2月26日~
回頂端 向下
 
20231130《靜思妙蓮華》真如理體 慧命無量 (第155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