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31214《靜思妙蓮華》至心誠意 虔敬供養 (第156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214《靜思妙蓮華》至心誠意 虔敬供養 (第156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Empty
發表主題: 20231214《靜思妙蓮華》至心誠意 虔敬供養 (第156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20231214《靜思妙蓮華》至心誠意 虔敬供養 (第156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Empty周四 12月 14, 2023 8:12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31214《靜思妙蓮華》至心誠意 虔敬供養 (第156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31214《靜思妙蓮華》至心誠意 虔敬供養 (第156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20231214《靜思妙蓮華》至心誠意 虔敬供養 (第156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Empty周四 12月 14, 2023 1:27 pm

20190318/20231214《靜思妙蓮華》至心誠意 虔敬供養 (第156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至心誠意,虔敬之儀,燒香散花,以表真勤;內修淨心,意離垢念,虔敬奉獻諸佛菩薩。
⊙「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遍於九方。」《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眾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幡蓋,次第而上,至於梵天。」《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眾寶香爐燒無價香:香爐燒香之器,金製謂之金香爐,土製者謂之土香爐,皆供於佛前表誠意。
⊙爐香:喻心道致誠有韻律,爐煙香雲,如音韻形。以智薰修,謂德香,故云:眾寶香爐燒無價香。
⊙自然周至,供養大會:一念既遍,一塵亦遍,出乎誠心,初非作意,故曰自然。其心普故,無有缺處,故云周至。即是十法界心,薰惡成善,名為供養。
⊙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幡蓋:每尊佛有諸菩薩執持幡蓋,菩薩即是行因之心,執持莊嚴名為幡蓋。
⊙幡者轉義,蓋者覆義,表智斷番番轉,慈悲番番覆,高下淺深,不失次第。
⊙次第而上,至於梵天:次第升上,離欲清淨。到無欲處,名為梵天。至於梵天:表菩薩聞法頓證,隣於極果也。
⊙「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讚歎諸佛。」《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光音天上,以光表音;智光發現,名為妙音。此妙歌讚,供養佛者,非耳所聞,唯須眼見。
⊙以上此釋供養益:一、雨華、二、雨香、三、鼓樂、四、雨嚴具、五、燒香、六、幡蓋。
⊙凡說證果之法,均有瑞應,此非有意而成,皆佛法威德之力所感召,為不可思議之佛境界。

【證嚴上人開示】
至心誠意,虔敬之儀,燒香散花,以表真勤;內修淨心,意離垢念,虔敬奉獻諸佛菩薩。

至心誠意
虔敬之儀
燒香散花
以表真勤
內修淨心
意離垢念
虔敬奉獻
諸佛菩薩

我們用心來體會!要誠意,要「至心誠意」。何況禮佛、聽經呢?更要用心誠意。至誠的誠意,是我們做人的根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對待人要用誠意的心。人與人之間若有誠意,彼此的交往是用至誠的心,這全都是益友,對我們的人生有幫助。所說的幫助,就是好的互相鞭策、互相勉勵,這都是益友。有利益的朋友,我們用至誠的心交往,這就是我們平時對人最重要的規律。

我們學佛,對菩薩、對佛,我們要很敬重,敬重諸佛菩薩。所以,我們每天早上,就是最早這個「晨」,早晨,這麼一大早這個時候,真是寧靜啊,我們也是一天的開始,沒有什麼樣的雜事在心中,這個時間讓我們很放心、很專心、很誠意,上大殿禮佛,這不就是要至心呢?不就是要很誠意呢?禮佛完了,我們好好坐下來,這也就要專心聽法。道理,是很深,這麼看不到的道理,這麼深的法,我們若沒有很誠意靜心至心聽,我們哪有辦法接受法的意呢?法裡面的意義不清楚,而我們用這麼長的時間,坐在這裡,是不是浪費時間?很辛苦啊。

這麼辛苦、長的時間,希望我們能夠得到,法其中的涵義,讓我們受用,用在日常待人接物、生活中,這就是我們聽法,最重要的生命法髓。我們要生活在人間,我們取得的法,就是讓我們活命的價值,這麼的重要,我們可以不至心誠意嗎?所以我們必定要「至心誠意」。那用表達出來,至心誠意是在我們的內心,一樣看不到,但是我們要表現出來,心意在內,表達出來,那個虔敬的律儀、威儀,我們看得到,所以我們必定要將內心的虔誠,表達在外面的律儀,這樣很虔誠。「虔敬」,就是在內,內心的虔誠;「儀」,那就是表達出來,我們的形態。我們人是這樣表達,而這個環境呢?為了要表示,我們的至誠虔敬的心,所以我們的環境,就要講究這個環境的乾淨,人進出的整齊,大家集中來的時候,那個環境的布置、氣氛,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要有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氣氛。

環境寧靜,前面的氣氛呢?所以我們在大殿裡,那個地方就有香爐,點著束柴粉,薰出了那個香的味,在氣氛上,會助長我們環境的美,那個感覺很美妙,所以在這個環境的美妙,那就是「燒香散花」。印度人的方式,他們就是表示歡喜,他們很活潑,所以就歡喜,心花怒放。表達,他們就這樣用散花這個儀式,表達內心虔誠、歡喜。所以製造這樣的環境,這也就是一個禮儀。「以表真勤」,內心的真,外面,大家很用功,要布置這個環境,大家就要很認真,讓這個環境清新、莊嚴、乾淨,這是表達那個恭敬的心。

所以,「內修淨心,意離垢念」。內心表達我們的清淨,我們這麼殷勤、虔誠的心,已經表達在外面境界的形象。當然這就能夠說明我們內修,我們有在修行,修出了我們的心意,那個誠,這種內心修行的虔誠,所表達出來。你的虔誠,你的表達,自然有了虔誠的心,就沒有污染、煩惱心。所以,內修呢?意思就是去除煩惱無明。那個煩惱無明,就像一間房子,殷勤的人在用,很殷勤,他就可以用功夫,將它收拾,房子裡面讓它很乾淨、很整齊。

所以,「內修淨心」,與我們一個人住一間房子一樣,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心宅,我們要「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如來室」,就是我們很虔誠、用功,很莊嚴的一個房舍,我們就是住在如來室裡面,裡面一定是莊嚴,而且環境優美,又是整齊,心充滿了恭敬至誠的心,這就是「如來室」。當然,「如來室」是悲智雙運,悲智雙運來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這在我們的內心,時時都有這樣的大慈悲室在。我們現在也是一樣,「內修淨心」就是「大慈悲室」。我們任何時候都是至心虔誠,這就是大慈悲室。任何日子我們都是「虔敬之儀」,我們對自己就是要有這樣的規律,所以我們的室內,時時就是「燒香散花」,我們一直都有這樣的規律,這是表示我們的「真勤」,表示我們內心的清淨。我們修行者,就要有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我們的內心是淨心,很淨的心。意,已經離垢了,沒有一點點的骯髒,大慈悲室是如來室,所以沒有一點點骯髒。

「虔敬奉獻,諸佛菩薩」,因為我們是受佛陀的教法,我們跟著菩薩的芳蹤走,所以要很虔誠,從內心的淨心,意要沒有煩惱雜念,要很虔誠敬重,來奉獻給佛、奉獻菩薩。這是我們的方向,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修行中,這個心境請大家要用心,記在我們的內心,這是修行者必定要有,我們要加強精進的心念。

前面的經文是這樣說:「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瓔珞、真珠瓔珞、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遍於九方。」

又雨千種天衣
垂諸瓔珞
真珠瓔珞
摩尼珠瓔珞
如意珠瓔珞
遍於九方
《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這就是繼續再散落了天衣,前面告訴大家,我們將它當作是使命、天命,天降之大任,意思就是我們的使命。佛陀教法,我們已經是接受到佛的教法,我們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我們的法脈要脈脈相傳下去,這是傳法的慧命,叫做「傳法脈」,我們一定要有這個使命感。我們已經向佛發願了,在「四安樂行」裡面,就這樣告訴我們,身、口、意,還要再發弘誓願。不要忘記,所以這就是我們發願的使命。所以「天衣」應該的表達,那就是大任,很大的使命在我們的身上,所以它降落九方,散在九方。九界之中,除了「六凡」,天、人、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這叫做「六凡」,還有「三聖」,聲聞、辟支佛、菩薩,都要接受這個使命,來度化六凡眾生。這我們要用這樣來解釋它,法就通了,也能夠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

接下來這段經文再說:「眾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旛蓋,次第而上,至於梵天。」

眾寶香爐
燒無價香
自然周至
供養大會
一一佛上
有諸菩薩
執持旛蓋
次第而上
至於梵天
《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眾寶香爐,燒無價香」。「香爐」,這兩字若再用心來想,「燒香之器」。這個香點過,它就有煙。我們若認真來看,這個香煙在空氣中,它就這樣、這樣在旋轉。靜靜看、靜靜感受,香出來,香味就出來了。但是要燒香,就是要有燒香的器具,所以「燒香之器」。

眾寶香爐
燒無價香:
香爐燒香之器
金製謂之金香爐
土製者謂之土香爐
皆供於佛前表誠意

「燒香之器」,要用什麼來製造它呢?當然,各種各種的材料,都能夠製造香爐,有金屬類的,金、銅、錫、鐵,這些都能夠製造香爐。這不論是土製,或者是木製等等,都用材料、方法,將它雕塑了一個形,這叫做香爐。這香爐用心雕塑,在佛前供佛,這也是表示誠意;非常刻意讓它成形,要來做點香用的器物。因為它要用在佛前,所以要精心雕塑,這也叫做誠意。再者,「香爐」,譬喻「心道致誠有韻律」,就是我們的心。

爐香:
喻心道致誠有韻律
爐煙香雲
如音韻形
以智薰修
謂德香
故云:
眾寶香爐燒無價香

我們若點香下去,我們就能夠聞到香味,我們再用誠意的心,來看那個香,這樣起來的時候,除了隨著香的香氣之外,我們能夠看到香煙。香煙,這樣像很有韻律,慢慢這樣韻律起來。所以我們的〈爐香讚〉,「爐香乍爇」、「誠意方殷」,我們的誠意,與那個香爐的煙,這樣起來時,香薰緲緲,那個氣氛好像一個香雲一樣,抬頭看天,那個雲在天空。而我們看香爐的香煙,這樣一直冒起來,就與天上的雲一樣。不過,在香爐的韻律很飄然,真的是很有韻律,所以「如音韻形」,都會有形。是這樣圓形的呢?或者是那個傘蓋的形?都有。只要我們用心,能夠聞到香的香,能夠看到香、煙的韻律,也是好像心聽出了它的聲音。那種心音韻律,在這個氣氛中都能夠接觸到,這就是很誠意。

那很誠意是要從哪裡出來呢?「以智薰修」,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很超然的智慧、虔誠的心。香爐這樣擺設好了,香點起來,用我們的很誠意,這個境界、心識在我們的內心,這個如來室,我們在裡面,在修行,這種德香,「以德薰修」,薰修出了那個德香。所以,我們常常說,聽法如聞法香,因為法用心聽,它也有韻律;法,用心聽,它也有那分的法香。我們若聽出了法的香味,自然我們已經薰修入我們的心。我們心中有這樣很誠意的法香,不就是我們就能夠身體力行、如法修行,這不就是德香呢?這就是德的香。所以說「眾寶香爐燒無價香」,很香,是法的香、是德的香,這是無價的香。所以,「自然周至,供養大會」。

自然周至
供養大會:
一念既遍
一塵亦遍
出乎誠心
初非作意
故曰自然
其心普故
無有缺處
故云周至
即是十法界心
薰惡成善
名為供養

用最誠意,這個法的香味,也是很虔誠修過來的行來供養,所以這是在這個道場的香氣,這德的香味,這樣來供養。所以我們要很用心,時時都可以用,法香、智香來供養。「一念既遍,一塵亦遍」。我們的心念若能夠同樣這樣,用這種虔誠的心法香來供養,從一念間開始,能夠「遍於九方」。我們要供養三聖,同時遍及六凡,我們很誠意的心,要用法,用真誠的法來供養,那分的誠意。三聖,因為你教我,因為你的身體力行,我尊重,我要應用這個法,來普及六凡眾生,要聞法、說法在人間,傳法在永恆,這就是我們的心願、我們的心念。「一念」,已經是普遍了,在九方,甚至「一塵」,每一個世界。

現在佛陀在說,所有這麼多這麼多的菩薩,這麼多的世界,那個微塵數的菩薩;這麼多微塵數菩薩,都能夠接受到,這個法香、德香的供養,所以這是「一念既遍,一塵亦遍」,這每一塵都已經接受到了。若說一塵一菩薩,都接受到了,無數,那個界之大、數之多!都是出於這個誠意的心,真的是誠心。這個境界就是形容我們的誠意、我們的誠心。所以,「初非作意。故曰自然」。這是自然,自然周遍,不是刻意的、不是造作的,是我們很誠意聽法來的法香,是我們很誠意所受持來,所得的德香,是很自然的供養,在這個大會中。所以我們要用心。

所以,「其心普故」,很普遍。所以,「無有缺處」,叫做「周至」,全都很普遍。因為這分的心念,這分的虔誠,除了佛所描述微塵數菩薩之外,六凡界就全都很普遍,這就是誠意。「即是十法界心」,就是用這樣。「十法界」,前面已經供佛,接下來的九法界,這樣合起來不就是十法界呢?這個誠意,散花供養,全都已經普及十法界,這個心來薰。「薰惡成善」。薰惡,那就是六凡,六凡。這個凡夫,善惡雜糅,我們一定要記得,娑婆世界是「五趣雜居地」。

因為佛在人間修行,來人間度眾生,成佛了,在人間,有聲聞、緣覺、菩薩,所以這是「三聖」,包括佛,是「四聖」,佛在人間成。所以有佛、有菩薩、有緣覺、有聲聞,這四聖在人間、在娑婆世界,要來度六凡的眾生。所以,這個六凡的眾生,就是在五趣的裡面,所以稱為「五趣雜居地」。所以在這個五趣裡面,還有惡,但這些惡,也能夠受到法來薰陶他,來受法感化,所以說「薰惡成善」。看看我們人間菩薩,慈濟人,他們已經在任何一個境界,他們能夠去付出,他們能夠影響很多人,他們自己過去也曾經是凡夫,他們轉一個念,成為菩薩。這群菩薩落實在人間,同樣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同樣也去救很多人,轉很多人的心。幾年來,一直聽到,慈濟人入監獄去度化監獄的人,這不就是呢?

監獄中的人都是錯誤曾經有過,所以在監獄到底要關幾年呢?慈濟人去度化他,讓他人生心態轉變,人生觀念轉變、行為轉變;規律很好了,規矩好了,自然就縮短他受刑期,提早讓他出獄。在社會裡循規蹈矩,轉變人生,懂得要幫助人。他們就是在人群菩薩中,能夠再去度人,這豈不就是「薰惡成善」呢?所以,「名為供養」。這就是我們的法香、德香,來供佛、供菩薩,供十方微塵數,發心、將發心的大菩薩,這就是我們用心,下化眾生,上奉獻諸佛菩薩,這種虔誠的意。這「上求佛道」,來供養諸佛菩薩,這就是我們至誠的供養。所以,我們「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幡蓋」。

一一佛上
有諸菩薩
執持幡蓋:
每尊佛
有諸菩薩執持幡蓋
菩薩即是行因之心
執持莊嚴
名為幡蓋

每一尊佛,因為有十方分身佛來,在靈鷲山,坐寶樹下,在〈寶塔品〉裡,不就是一直在描述,諸方分身佛,全都一直來了,這我們可以再回顧那段的記憶,所以在寶樹下,師子座上。「一一佛上」,還是又有菩薩,他們持著幡蓋。這就是表示,「每尊佛有諸菩薩執持幡蓋」。菩薩就是有心修行的人,還是很恭敬分身佛。所以他們在佛,每一尊佛的後面,就是持著這個幡蓋;幡蓋來遮太陽,或者是遮風、遮雨,表達莊嚴,這就是菩薩。

「菩薩」就是「行因之心」,就是修行因地的菩薩。從開始初發心、歡喜心,修行去除煩惱無明的心,已經心清淨,登上了菩薩地,但是這分的歡喜付出、恭敬的心,還是一樣。所以他執持莊嚴幡蓋,來莊嚴道場,表示尊重。

幡者轉義
蓋者覆義
表智斷番番轉
慈悲番番覆
高下淺深
不失次第

「旛者轉義」。這個幢,這個幡,它隨著風會轉、會動。「蓋者」,是「覆」,這能夠有覆蓋的功能與意義,就是表示智,「智斷番番轉」。這個智能夠斷除了很多煩惱無明,智能夠斷除了,很多綿綿無限的雜念,這都是用智,來斷除很多無明雜念,讓我們的心能夠清淨。因為智是分別智,吸收好的來,我們真誠的法可以來薰習;若是「非」的雜念,我們就將它去除,這叫做智。智就是去除一切雜念;那「轉」,轉動,就是這個雜念轉掉了,善念增加。所以慈悲的那個念,念念都是這樣來庇蔭我們,用慈悲來庇蔭。所以高下淺深,是高、低,是深、淺,這要看我們修行,我們所吸收、我們發心的大小,我們的行為是普遍,或者還是很窄,是寬或是窄,是深或是淺,這總是在這個幡蓋層次,它都可以高、低來調升。這就是看我們修行者,這個高低、寬與窄,看我們如何來用功。「次第而上」,一層一層,「至於梵天」。

次第而上
至於梵天:
次第升上
離欲清淨
到無欲處
名為梵天
至於梵天
表菩薩聞法頓證
隣於極果也

從這個天界,就是這樣,菩薩修行有層次,那天人一樣也是修行,也是有層次。所以從下而上,至高到梵天去了。我們記得,大通智勝佛那段的時間,我們都一直在說梵天,那是至高無上,所以這是天界。 所以,「次第升上」,次第這樣一直升上去,看他修善法修到什麼程度;若修天福的人,看他修到什麼程度。所以,「離欲清淨」。一直修行,有的還在欲界天裡,若到梵天,已經超過了這個欲界,那叫做梵天,那是清淨。「到無欲處」,已經到無欲的地方,「名為梵天」。「至於梵天,表菩薩聞法頓證」。

梵天,怎麼還是在天界呢?怎麼不是在佛界呢?既然那麼清淨了,怎麼會還在天界?因為他是獨善其身,道理還未通徹,只是造很多的善,心無貪欲,這樣的福業,所以升到梵天。但是他還沒有通達法,所以還沒有覺悟,還在天界之中,還沒有解脫,所以叫做梵天。但是,在這個地方聽法了,就像菩薩已經利己利人了,已經度人又度自己。自己發心,將自己心無所欲,一樣付出,付出無所求,這樣。現在來聽法了,「聞法頓證」,很快就能夠開悟,這是菩薩要經過了,「六度萬行」,自利利他。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了解,那個道場的景象,其實無不都是法。不是只是境界而已,境界的裡面含著法。我們在修行,從境界也能夠用來,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就是我們聽法體會。

接下來又再說:「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讚歎諸佛。」

是諸菩薩
以妙音聲
歌無量頌
讚歎諸佛
《法華經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就是「光音天上,以光表音」。

光音天上
以光表音
智光發現
名為妙音
此妙歌讚
供養佛者
非耳所聞
唯須眼見

天界一段一段,步步向上升,其中有一個叫做「光音天」。光音天,它就是,光就有它的韻律在。就像香爐,香爐,香爐香點下去,它就有它的韻律了。光音天這個地方,它的光之中,它就有韻律。「智光發現,名為妙音」。那個地方的人看到光,自然就產生那個智慧,能夠了解,了解那個光的韻律,那就是智光發起來,從內心這樣啟發起來,這叫做「光音天」,也叫做「妙音」,那個光的音聲。「此妙歌讚」,就是「供養佛者,非耳所聞,唯須眼見」。這用眼睛聽,這就是我常常告訴大家,用眼睛聽。看那個光就知道其中的法,同樣的道理。

所以,以上解釋供養。有幾項呢?「一、雨華,二、雨香,三、鼓樂,四、雨嚴具」,珍珠、瓔珞等等。五就是燒香;六就是旛蓋。這就是用六項來供養,大家用心!

以上此釋供養益:
一、雨華
二、雨香
三、鼓樂
四、雨嚴具
五、燒香
六、旛蓋

「凡說證果之法」,全都有「均有瑞應」,所以「此非有意而成,皆佛法威德之力所感召」。

凡說證果之法
均有瑞應
此非有意而成
皆佛法威德之力
所感召
為不可思議之
佛境界

這就是佛的威德,將這個境界,讓我們來感覺。為不可思議佛的境界,這就是佛的境界。所以,用心、虔誠聽法,無不都是入佛境界中。耳朵「看」景象、眼睛「聽」音聲,這全都要用很虔誠的淨心,去體會,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3月9日~
回頂端 向下
 
20231214《靜思妙蓮華》至心誠意 虔敬供養 (第1567集) (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