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力行的道場----2004年5月25日播出
遺愛器捐廣倡導
身體力行植福慧
恆持剎那三摩地
發心成就菩薩行
慈濟是由許多人的愛情所匯聚的,而「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對慈濟人而言,就是「補氣湯」,也叫做「四物湯」;此外還有「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慈濟就像天下的大家庭;其實人人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被同一片天所覆蓋,這就是一個家。慈濟人都是秉持著「落地皆兄弟,何必一家親」的精神,普遍在世界各地付出。
自今年五月開始,慈濟就要邁入第卅九年了,這卅九年一路走來,是從當初的三十位會員,每天存五毛錢開始,所以我們不能輕視點滴的力量,這就是所謂的「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記得二十多年前決定要建醫院時,為了籌募經費,所以不得不走出去,到臺北一方面講經,一方面也和大家分享醫療科學觀。
佛陀以智慧告訴我們,不只要做身外財的布,還要做到「頭目髓腦悉施人」。其實在二千多年前佛陀時代,無論是要捐贈腦或眼睛等等,都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佛陀是這麼說的,所以二十多年前,科技雖然沒有那麼發達,當時我就開始提倡器捐,尤其骨頭存放在骨骼銀行,保存十五年都還可以使用。
人在往生後除了捐贈大體之外,有用的器官也可以做大用,這種生命的大意義,一個人就可以救很多人的生命,而且是救了很多家庭。
佛教徒有願力時,自然會發大心;其實我們往生時,是最解脫的時刻,若看到醫師在摘取自己的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一定會很歡喜,因為那時已經沒有疼痛的感覺了,但是在飄飄然的世界裡,能看到自己的心願達成。
大愛臺也經常播出宣導器捐的影片,看到器官移植,不僅能救活一條命,也救了一個家庭,也可說是為社會挽救一個有用的人才。
有位工程師已經洗腎五年了,在臺灣登記要換腎,卻苦無機會;說起來很不可思議,他信仰基督教的太太有天晚上夢見我,也夢見六位慈濟委員手捧一朵蓮花走過去。
醒來之後,她想:我是祈求天主指點明路,怎麼會夢見一位出家人?由於夢見我和蓮花,所以她解釋為花蓮的慈濟醫學中心,天亮之後就決定向我們登記;不久,我們就通知她有了機會,他們也趕緊來到花蓮進行器官移植手術。
這位工程師規畫了臺灣許多高速公路的建設,可說是位人才。他在今年今年四月時,因術後康復情況良好而出院,還發願要投入慈濟當志工;他表示,雖然信仰不同,不過夫妻倆都認為慈濟沒有宗教、國界與種族的分別,所以他願意投入這個大家庭。
佛法就是講一念心。慈濟這個道場,是要真正地走出去,做投入之後才會了解,了解之後才能體悟,所以慈濟人有句話:「做中學,學中覺」,當下發心立願並身體力行,才能成就菩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