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靜思妙蓮華》如其所聞 隨力演說 (第1620集)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城市街道村落施教,菩薩常為利樂一切諸眾生,而作其善友,勸導開示,教他布施,利行愛語,同事四攝。
⊙「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閑地。」《法華經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法華經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於法本無心聞,然會遇精妙法,聽眾雖非真誠,仍深信之隨喜。
⊙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若在城邑巷陌之中,人民聚會坐落之處,田園地里,如其法會之所有得聞。
⊙或都城縣邑,華街柳巷,鄉黨閭閻,猥褻之處,其說者或弟男子姪,隨力演說。
⊙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生身父母、宗族、親戚、樂善之友、平時知識,隨己智力,為人演說。
⊙其聽者或父母宗親,人事雜亂,校法會之,詳文精思,猶雲泥之隔也。
⊙宗親:同宗之親族。知識:相知相識之人。
【證嚴上人開示】
城市街道村落施教,菩薩常為利樂一切諸眾生,而作其善友,勸導開示,教他布施,利行愛語,同事四攝。
城市街道村落施教
菩薩常為
利樂一切諸眾生
而作其善友
勸導開示
教他布施
利行愛語
同事四攝
這樣大家應該就清楚了,我們要如何傳法?法,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能夠傳法。不論是熱鬧的城市街道,或者是鄉下,很寧靜、清淨的地方,我們都能夠去施教。菩薩常常都是,「為利樂一切諸眾生,而作其善友」,很愛去交朋友,去結善緣。人與人有所接觸,有緣,我們與他說話就會投機,投機他就會接受。所以,要當一個菩薩沒有選地方;熱鬧的地方也好,清淨的鄉村也好,有機會我就去與他們認識,有機會我就願意去那個地方,布教、施教,和他們說,打成一片。這樣利樂,常常到,常常與人群會合在一起,去帶給人心靈的快樂。我們去看他接受佛法,單純的理解,彼此都是快樂。這快樂帶給諸眾生,我們與他認真做善友,也就是善知識。
這是我們要常常去訓練,不要看到人有分別心,或者是去看到人就避開,若這樣,我們豈有像菩薩呢?菩薩不捨眾生,這才是真菩薩;菩薩時時都是在「勸導開示,教他布施」。因為我們若與人說話,不一定說的都是在談論道,一般的人所說的話,可能說得很多,很多都是無關緊要,或者是娛樂、興趣。菩薩就要趕快將他拉回來,話題就是就於道,來勸導他:「不要浪費時間,有這樣這樣的好道理。」話來歸於正確,說道理的微妙。這就是菩薩投機應教。看看眾生就是,心都散亂在人間的享受、娛樂,若能夠在一起,慢慢地將它收進來,話題慢慢地收進來,好的法慢慢釋放給他。這就是用心的地方。
而他若聽得進,知道「因緣法」,就開始教他,布施、利行、愛語、同事,用這「四攝法」,來引導、教育他。這就是在社會平常人。我們現在上班族很多,你開頭就要向他說「如是我聞」,可能有比較困難,要為他說整部經不簡單,而我們將經典中了解的,勸人布施,說很多人間的苦相,需要有人間啟發愛心來幫助他。這在任何地方、任何人,我們都能夠隨時來向大家,分享、啟發,啟發出那愛心布施。讓他知道布施是一項,利益人群的事情,不只是你不認識的人,就是你身邊的人有困難,你也能夠直接去幫助他。布施就是透過人;大家在集合,我參加。
利行呢?在我們的身邊,他有什麼困難嗎?需要我們幫助,我們伸手就幫助得到。這種利行,這很簡單。甚至利行不一定要有錢,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力,我們關心他,這都叫做利行。說話,聲色,我們這也是都要修養自己,在我們的人群中,讓人看到歡喜。有人需要我們幫助他一下,人人都喜歡找我們,而我們舉手之勞,出一個力就幫助到他。這種利行,很多很多方式。心,要做一件事情,解不開,這個人就是我的善知識,我找他一下,來幫我解困一下。我的困難,只要他來就沒有困難了。這種的利行,彼此之間皆大歡喜。我們就要學,學利行。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做得到啊!
愛語更容易,難道不是嗎?輕柔、愛語,說話要學,不可粗聲大氣。而且,同樣一句好好的話,我們為什麼要說,讓聽的人很不舒服?這也是我們要好好學習。我也是同樣要學習,很重要的話,就要用力說,而用力的話,總是語氣會較重。這也同樣,健康人,我們一般在說話,可以學會如何輕柔軟語,去與人說話。
還得要同事度。我們若常常在說:「愛,你要去付出,去愛人。」要讓你愛的人在哪裡呢?沒有離開我們這個範圍。我們的範圍,與我們在同做,同樣在那裡,在挑菜,這也叫做「同事」。同一群人在那裡洗菜也是同事,一起在廚房裡,同樣也叫做同事。總而言之,凡是共做一件事情,大家會合在那個地方,這都叫做「同事」。
我們要與他合和互協,工作就會做得很快,做得很輕鬆、和齊,能夠做到乾淨俐落、輕鬆歡喜。何況坐在辦公室,一個辦公室,雖然有不一樣的部門,但是這些不同的部門分開了,大家要共做的是一個業務,一件事情。人人若和和氣氣,所做一切結果會合,那是很有意義,效率也很高。同樣的道理,這「四攝法」,在我們人類,凡是有人群、有同事,只要有人群在我們的身邊,我們都用得到。所以大家要很用心,用在任何時間、任何角度、任何人,這就是我們需要。請大家,這項四攝法,是我們修菩薩行的人,找機會要入人群,與眾會在一起最好的機會。因為你要再去外面,城市、聚落,這樣去找人來結善緣,而同事呢?不用。你看,身邊就有了。
總而言之,人人都是我們的善友,我們對人人,都要起這一分歡喜讚歎,好好共事,好好來引導他,向我們要弘法的方向來,這歡喜。我們現在在說隨喜,隨喜就是在人群中,找到人來聽法,找到人來同心。我們了解佛法,這就是隨喜功德;有機會就會外找,而我們若遇到,遇到需要,我們就要用心去教導他,我們現在立願,總是要隨喜功德。也是讚人之美,這隨喜功德。
再來,經文大家應該還記得:「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閑地。」
及餘智者
若長若幼
聞是經隨喜已
從法會出
至於餘處
若在僧坊
若空閑地
《法華經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這段經文我們說過了。那麼我們現在再來提起:「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
若城邑 巷陌
聚落 田里
如其所聞
為父母 宗親
善友 知識
隨力演說
《法華經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我們要很用心,要來了解,了解我們日常,我們面對是什麼樣的人。人沒有離開在這個大環境中,人人要出門;出門,「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去到哪裡,「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我們不論去到哪裡,只要人家聽得到,我們就要把握時間,去為他們引導,引導能夠進入,在興趣聞法的地方來。這是我們要如何,好好去招呼人來,何況是我們有認識,我們的朋友、我們的親人,我們也要快將他們招呼來。
所以,「於法本無心聞,然會遇精妙法,聽眾雖非真誠,還是深信之隨喜」。
於法本無心聞
然會遇精妙法
聽眾雖非真誠
仍深信之隨喜
就是說,我們為了要讓人趕快來聽法,要很用心。就像過去,我每個月都要出去,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要建學校、建醫院,要建大愛臺等等的過程,需要讓大家了解、知道,人間有很有意義的事情,需要人人來響應。慈濟委員就會常常帶人來,他們的親朋好友,他們就不斷打電話叫他,人去到他們家,去勸他,這樣將他帶來。有的人,「師父要來,很歡喜,我要趕快去聽」。有的人就說:「唉唷!我很忙,等有時間,我這些工作還沒做完。」就說:「你現在還沒做完,我幫你一起做,幫你一起清洗。走啦!一起去。」就是這樣,半推半拉,這樣來了。
來了,看到我們的委員,還是很歡喜,人拉著,來師父的面前,就說:「我這個朋友多好多好。師父,來,我去請他來與師父見面,聽經。」「好,很好,趕快去找位子坐。」聽經,這是讓人半催半勉強來的人,不是自己有心想要來聽。以前若出門,都常常會遇到這樣。但是他坐下來聽,聽了,他也覺得還不錯。雖然心理抗拒,但是聽下來也覺得:也不錯啦!但是帶他的人,就這樣將他拉得緊緊的,告訴他:「這個法,師父說的意思就是這樣、這樣。」朋友很冷漠,就是:「哦,哦……。」還是沒有很熱情的回應。但是這位委員還是很讚歎他:「不簡單哦!今天能夠這樣來,你下次,師父某一天會再來,我若打電話給你,你就來哦!」
就像這樣,還是明明知道他就無心,只要來聽了之後,靜靜坐在那裡聽,這樣勸募他來聽經的人,他就覺得這樣很滿足了。那個人雖然非真誠而來,但是勸他來的人,還是「深信之隨喜」。這樣大家就能清楚了。古、今,以前是這樣,佛陀講經有這樣的,或者是佛陀滅後,有人要傳法、說法,就要隨喜功德,有這樣的。這現在我也有感受到,是這樣的。「是啊,是這樣、這樣,這樣、這樣。」就是這樣,古今的弘法都是很不簡單,護法更是不簡單。他們精進,心沒有退,要人家來接近佛法,要人家來聽,聽我們要做什麼事情。
在佛法中的道理是這樣,所以我們需要在人間,造這樣的志業,早期的委員,就是用這樣「深信解相」,願意護法徹底,每要去招募一個人,就是剛才說的,這種的形類是不少!不過,雖然半勸、半拉,後來,他們一旦,這樣讓人催啊、拉啊,來了,後來換他們自己也聽出興趣了,沒有排斥。一次被勸,兩次被催,三次,他被人家電話叫就來了。之後,就又說:「師姊,師父若再來,妳再告訴我一下。」一直開始到自動來、帶人來。這就是,不是沒有希望,就是有心去度他,被度的人沒那麼快,但是一旦度進來,他,種子也是一顆。這就是要用心,我們若發心、用心,不是做不到。所以,「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
若城邑、巷陌
聚落、田里
如其所聞:
若在城邑巷陌之中
人民聚會坐落之處
田園地里
如其法會
之所有得聞
不論他是在城裡、都會區裡,或者是在街道、巷子裡,或者是村莊,或者是區、里,是一個里,菩薩就是這樣不惜辛苦,到處去號召,請大家來會合,或者是菩薩親身到每一個地方。這都是很不簡單,要來宣導佛陀的教法,是很不簡單。若在城邑裡,巷陌之中,「人民聚會坐落之處」,也要找機會去向他們布達。所以,不論田園,任何一個地里,只要有因緣、有機會,他們就找機會去。
就像現在的慈濟人一樣,監獄的裡面,我們願意去說,他們也願意,總是只要有機會、有因緣,他們都願意去播善種子。所以,「如其法會之所有得聞」。這些都能夠為他們,宣導佛陀的教法。
或都城縣邑
華街柳巷
鄉黨閭閻
猥褻之處
其說者或弟男子姪
隨力演說
所以,「或都城縣邑,華街柳巷,鄉黨(閭閻)」。鄉黨,這樣一處一處,同樣都是有所在的地方,有聚會,是乾淨、是骯髒的地方。我們在〈安樂行品〉,也是看到了,有很多該去的、不該去的,乾淨的、骯髒的等等,要如何?心裡要有一個預防。要如何去?該去?不該去?而要去,心理要做什麼準備?這全都是菩薩要如何走進去。
所以,「其說者或弟男子姪」。這些男子姪,自己的親人;自己的伯叔,兄弟等等,或者是孫姪輩都好,所以都是「隨力演說」,自己的族親等等,什麼樣的環境他們都適應;什麼樣的人,是親人、是外人,全部他們就是盡心去度化。街道的人,我們的鄉親,我們的親戚朋友等等,他們就是很用心去度化。
為父母、宗親
善友、知識
隨力演說:
生身父母、宗族
親戚、樂善之友
平時知識
隨己智力
為人演說
所以,「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這不只是巷道,不只是鄰里裡面,親戚或者是朋友,更親的,那就是父母。父母很至親的宗門中,宗廟中,這個宗親,善友、知識,他們全都「隨力演說」。知道嗎?度別人容易,要度親人是很困難。尤其是要度父母、度兄弟,真的困難。看看我們現在也是很多,很多我們的慈濟人,對外面,人氣很旺,回來到家裡,若要向他們說慈濟,就很排斥。
就像(2018年) ,臺南慈誠隊來告訴師父:「我很懺悔。」我說:「是怎麼了?」他說:「我這幾天都在災區裡,前後十一天,一大早出門、晚上才回來,我的兄弟很不諒解,而我們的母親更不高興。所以惹他們很生氣。而我每天就是不出去不行,這就是執勤。」他自己是一個小隊長。他就說:「我若不帶頭出去,要如何集合師兄大家呢?所以,我這十幾天來,惹家裡的人很不高興,覺得不圓滿。」一直好幾天。
等到我們的常住師父,去向大家說,感恩哦,去人家的家庭表達:「你們的孩子很好呢!在災區裡付出很多,幸好他有帶這麼多人去,要不然那些阿公、阿嬤,水淹得很高,幸好有這群的慈濟人。你們實在很好命,有這麼好的孩子!」就回過頭告訴他:「一切都誤解啦。你若向你們的兄弟說一下,也不會造成那麼大的困擾,這都誤解,誤解就過去了。」所以他也很歡喜。
但是來告訴師父:「懺悔,這段時間造成家庭的困擾。」我說:「在鄉親災難的時候,先放下小我,去成就大我,也沒有錯,只是你欠缺這分,先向他們說清楚才出門。」人家他也說:「是啊,這就是要學。」不過,是這麼早,一大早上就要出門,做下去就是一直連下去了。這就是在修菩薩行,眾生需要,但是家庭的人不諒解,這大有人在。這菩薩很難為,所以,就是因為要成就好事困難,才說不簡單。能夠突破這個困難,才是堅持道心,才是叫做修行。
這麼大的困難,你的方向沒有偏,堅持,周邊的影響對你沒有影響,這方向正確,利益眾生。苦難偏多,人人若顧我自己,那些苦難人置之不顧,這樣人間真的沒有菩薩。佛陀的教菩薩法在人間,就是需要真實的人,去行這個菩薩的道理。經者,說的話就是在說道,這個道的用處是走得通的路。你要到彼岸,常常看到,此岸到彼岸去,沒有別種方法,用六度,六種的方法。這六種的方法就是從此到彼,這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本來就是菩薩要修行。
人生一世,自然法則是這樣過。佛法完全說因緣果報,大家由不得自己來生人間,那些苦難人也因為前生的業力,所以這輩子苦不堪。但是佛陀來教育我們,那就是要起慈憫心,要有慈悲喜捨,憐憫眾生;教育既然是要我們,慈悲喜捨、憐憫眾生,這些字句不是要讓我們讀。這些字句,什麼叫做「慈」?慈,是為人群造福;什麼叫做「悲」?悲,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與我們無因無緣,我們就是希望人人平安、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這就是慈。悲,眾生有苦難,傷在他的身上,疼在我們的心中,不忍心不去救他。
因緣果報,有做就有福,因為今生你去救他,這種因緣,佛教中的故事很多。這種,佛陀的《本生經》中,為了救人,生生世世,頭目髓腦悉施人。生生世世,到最後只是一個目標──成佛。所以我們修行,努力要成佛,學佛者目標就是成佛,成佛的過程非菩薩道不可。你一定要度過這條道,要走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你一定這條路要走得很清楚,欠缺一項,不夠,就是要補到夠,這就是學菩薩法。
所以,「生身父母宗族親戚,樂善之友」。樂善之友就是,很歡喜做善事的人,這些朋友。「平時知識」,平時我們都認識他,意志投合。這些樂善之友,平時我們都認識他的人,「隨己智力,為人演說」。這些人都是樂善好施,這些人對他們說,他們一定會接受,所以為這些人來演說。要為這些人演說比較簡單。
所以,「其聽者或父母、宗親,人事雜亂,校法會之,詳文精思,猶雲泥之隔」。
其聽者或父母宗親
人事雜亂
校法會之詳文精思
猶雲泥之隔也
這聽的人,父母、宗親、向樂善的朋友,全都將他們集合過來,這些雖然很簡單,都是自己的人,有遠親、有近鄰,有自己的父母、兄弟,這些人都聚集過來了,而「校法會之詳文精思」。什麼法能夠對機呢?選擇法的對機,來告訴大家,還是「猶雲泥之隔」,還是有一點點,能接受,雖然能接受,還是無法很融合。雖然這些是親友,雖然至親的人,可以樂善法的人,說給他們聽,經過很用心地思考過,還是要能夠接受,聽下去,還是有一點點雲泥之隔,這還有一點點的困難。所以要傳法實在是不太簡單。雖然聽,「有啦,有啦,我也能夠說,我能夠複講。」「是啊,複講得不錯,但是還有一點點……。」一點點,真的是還要再用心。
宗親:
同宗之親族
知識:
相知相識之人
所以,這些「宗親,同宗之親族」;「知識」,平時很深交、相識的人,要這樣與他互動,來說法,說深妙法,實在不簡單。何況外面很複雜的人,有的本來就有排斥的心態,或者是陌生的人,或者是認識,不過,這沒有興趣的事情,法要來說得讓他入心,是很不簡單。所以,光是要修一個隨喜,要修一個隨喜,我們自己去說,希望人家來聽,隨喜來聽,也是很不簡單。
所以各位,聞法者難,弘法者更難。這真誠的佛法,真正要入心、接受,身體力行,行在菩薩道,真的是,不是那麼簡單。不過做到了,堪讚歎。最近我一直在讚歎,這些資深的菩薩,一直到現在,心沒有退轉,成就了我們多少四大志業,現在繼續在陪伴四大志業,去當志工,這是何其難得!所以請大家要好好珍惜、好好讚歎這群,目前我們接觸得到的菩薩,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