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靜思妙蓮華》由持經故 見依正報 (第165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謂修行者當修靜思惟,欲心忽生或緣他身相,或自緣己身,念念染著,而起貪愛障諸寂靜法,是名內外依正染著報。
⊙內外依報正報:世間山河大地國土為身之所依,稱依報。眾生五蘊假合之身,過去造善惡業因,今所感受善惡業果,故謂正報。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阿鼻此云無間:獄囚受苦,無間斷極頂之苦故。此人間攝於有頂天,及地獄之間,故無不徹見。
⊙阿鼻:阿言無間、無斷,鼻言無救、極苦。
⊙有五種無間:一、 趣果無間,捨身生報故。二、 受苦無間,中無樂故。三、 時無間,定一劫故。四、 命無間,中不絕故。五、 形無間,如阿鼻縱廣八萬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滿故。此五無間,乃造五逆重惡業者報之。
⊙亦見其中一切眾生:云是地獄與天宮,即隨善惡依報。今所謂一切眾生,即正報所受也。
⊙及業因緣、果報生處:及見善惡二因、二緣,善惡果報所生之處。業緣果報:即由善惡業緣,故受報好醜等。
⊙悉見悉知:見是心眼,知是思慧;由持經故,悉能見知善惡二種業緣果報。
【證嚴上人開示】
謂修行者當修靜思惟,欲心忽生或緣他身相,自緣己身或念念染著,而起貪愛障諸寂靜法,是名內外依正染著報。
謂修行者
當修靜思惟
欲心忽生
或緣他身相
或自緣己身
念念染著
而起貪愛
障諸寂靜法
是名內外
依正染著報
用心來體會,這全都是在本門之中,與我們日常的生活,凡夫心要如何回歸到真如本性,當中就要先說到,我們凡夫無明、缺點,要如何向上精進。所以,時時抱著感恩心,佛法能夠讓我們,清楚錯誤的缺點。我們的過去該修要修啊,該行要行啊,所以修行,我們要好好「靜思惟」。修行應該就是要,好好將那些過去煩惱無明,心的雜念,要趕快一一控制自己。知道雜念心是帶來了,我們無限量的煩惱無明累積,因為這是雜念為它的源頭。既然是這樣,我們現在就要慢慢消除,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雜念、起心動念,我們要趕快控制、壓制,不要讓它隨時起動心念。
這我們人人,若有想要修行的人,我們應該都要提起。不是做不到,這是在我們生活中的習氣,只要我們的心念,念在修行,這些雜念心一起,他就馬上將它壓制下來,沒有再讓它產生。若這樣,久而成習慣,這些念頭再也不會再生起了,讓我們修行的心比較單純一點,就不要那麼複雜。這就是修行的開端,起頭我們一定要「修靜思惟」。我們要常常要將心靜下來,起心動念盡量要將它撥除掉。我們「欲心忽生,或緣他身相」,這就是我們的心沒有顧好。我們靜思惟中,就是心沒有顧好,所以欲心忽然生起來了。這心一生起來,我們若沒有好好反省,趕快將它控制下來;或者是我們「緣他身相」,想入非非,哪一個人與我很投緣。人間世事多少因情因愛,造成了世間的血淚史!說起來很好聽,其實是很殘酷,都是在這個情、愛、恨,這都是心欲生起來。哪怕一心忽然生起來,這個忽然生起來,你若不趕快壓按下來,它就一直延生去了。
緣啊,緣在他身糾纏不清,或者是他身上念念不忘,或者是「自緣己身,念念染著」。不是緣在別人的身上,要不然就是為自己,念自己。念自己,好像內外都不如意,也不舒服。或者是自己不如意,想要如何改變,一念偏差,那個心的無明不打緊,就是動念起作。這就是我們要好好用心,將我們這片的心要讓它單純化,要讓它真正沒有起動念。若能夠這樣單純,這才是真正修心,而且不止是單純,又是清淨無染。這清淨無染,不論是想都不能想,或者想到這些事情與我們無關,這才是真正到達了寂靜,要不然我們的心,只是在那個地方緣起緣落。不論是緣在別人的身上,是錯誤或者是情愛,這都是一個纏。或者是在自己的身上,這種得不到、愛不到的懊惱,這全都是起於貪愛,這種都會障礙,障礙在我們的寂靜法。
我們可知道,寂靜清澄是多麼美的境界?那是一個心靈覺悟的境界。「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這不就是我們已經幾十年來,所要趣向的境界嗎?但是只要我們有起心動念,只要我們有「欲心忽生,緣他身相」,只要我們「自緣己身」,只要我們「念念染著」,若這樣,這種起貪念障礙,障礙了我們那個寂靜法。我們想,想要修行最後要得到的境界,就是「寂靜法」。寂靜,那就是無染著,無染著就是到佛的境界。這種清淨本覺,這是我們所要追求。凡夫就是心的污濁,才叫做凡夫;覺,聖人的覺悟,那就是清淨無染著,這就是佛。心、佛、眾生,本來就沒有差別,只是凡夫一念偏差,就這樣一直讓它奔騰出去,去緣外面很多種的境界,在境界中,去生種種、種種無量數的雜念,造無量數的罪業,結果回收在八識田中。
這八識田中,就是將我們帶來帶去,由不得自己六道輪迴中。要注意在今生此世,要不然一輩子無常來時,我們就來不及了。你過去的造業在前面等你了,由不得你自己,隨這個業力就將你引去了,捨此投彼,引去你該去的地方,由不得自己。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能夠歸納入寂靜法,這是我們要追求,紇入寂靜法,歸納在寂靜法,那就是覺道,那就是我們要將這念心顧好。
「是名內外依正染著報」,我們就不會去與那個,「依、正」,「依、正」就是,隨我們的業力這樣就去了;沒有障礙了,那就不會受報。我們若有障礙,「障諸寂靜法」,若障礙到它,我們不清淨就是污染。既不清淨,這些污染就是,業力最後在前面等我們,我們就隨業往生了。這叫做「內外」。內外依正二報,我們要好好用心!
內外依報正報:
世間山河大地國土
為身之所依
稱依報
眾生五蘊假合之身
過去造善惡業因
今所感受善惡業果
故謂正報
「世間山河大地國土,為身之所依,稱依報」。這就是我們捨此投彼,這是每一個人很自然,自然法則必然要走的路,到底什麼時候,我們不知道,無常一來就是這樣。我們今生所造作的一切,我們這輩子,我們知道我們住在這個地方,我們依報在這裡,但是我們大家在修行,各人的修養,雖然共同住在這裡,各人受報不一樣。各人最後的一天,我們造作的因緣不同,各人一條不明的誘引路,同樣我們所造作無明,那個無明來誘引我們,不知道要往哪去,它帶我們去,到達了,你就是來生重新的一世了。
這個身體依在哪裡?同樣依在世間山河大地國土,只是不知道,你要去世間的哪一個國家,去哪一個山河大地所屬的地方,我們不知道。因為我們的無明業力,很自然在前面就將我們帶去了,這是很可怕。未來死往何處?渺渺茫茫自不知啊!這就是我們常常說,要注意在現在,在現在如何做?該做、不該做?要做得我們自己很清楚,不要心沒有主張。明明就是在修行,但是習氣不改,行就是不能成。我們要修行,最重要就是要改習氣,習氣沒有改如何修行呢?我們若萬一沒有改,最後這一天,我們所造作的無明,自然它就將我們帶去,帶去任何一個世間、空間,任何一個國土。到那裡,我們再來的這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或者是什麼樣的世界?是牛、羊、雞、鴨的身體呢?或者又是人的身體?人的身體,我們的父母呢?我們的環境呢?我們將來,將來周圍能成就我們的,是善或者是惡,我們都未知數。趁著我們這輩子,善友,我們這麼多善的朋友、法親,大家共同互相勉勵,提醒著我們,我們豈能夠依照我們的習慣──好話不聽,不好的話跟著走,難道可以嗎?不可依然故我,要改變我們自己。
所以,眾生,「眾生五蘊假合之身」,我們「過去造善惡業因,今所感受善惡業果,故謂正報」。現在,我們的身體叫做「正報」,山河大地叫做「依報」。而正報,就是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待人接物等等,我們所造作的一切,就是這個身體,善、惡業也是這個身體,所以它是主要的,它是正報。所以依、正二報,我們要很清楚,我們是依止這個地方的環境,叫做「依報」,是貧,還是富?這都是看我們是造福還是造惡。依這個善的福,多與少,或者是惡,是厚或薄呢?我們依止在那個地方,那叫做依報。一切唯心造,只要我們的方向對,我們的身體能夠再去造作,反惡為善,我們能夠改變我們,用我們的身行去為人付出,這也是在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可善可惡,只是看我們選擇惡,還是我們在做善事。
所以「過去造善惡業因」。我們現在這個身體,也是我們過去,所造作善、惡業因,誘引我們來這裡,生在今生此世,各人所受的環境,你們各人知。現在我們在互動、共修,我們應該更加清楚。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身,現在是修善的時候,共處一堂彼此勉勵,這個時間我們要好好把握。所以,「今所感受善惡業果」,我們現在一般的世間人,所感受的,不論是善或惡,已經成的果了,有的很富有,在享受,但是他不願意去行善。這是過去累積來的福,但是現在享福而不為善,那就可惜了。
就像緬甸慈濟人視訊的時候,看到很多從臺灣去,馬來西亞,還有緬甸,這幾個國家集合在那個地方,來與師父視訊。其中有一位是在賣豆種,他做生意的人,我們去向他買這個豆種,要來給那些農民當種子。我們去向他選擇的,是要最好的種子,他說:「好的種子都出國去了,若本地就普通的就好。」我們就告訴他:「慈濟要做的,要買的、要送他們的,一定要最好的種子。有好的種子播下土去,才能夠好的收成,才有好的品質。」
那位老闆就這樣說:「唉呀,在我們的這個地方不用啦,普通就好了。」但是慈濟人又向他很堅持。後來這位老闆,老闆,很感動,覺得,你們是從臺灣來的人,你們竟然這麼顧我們緬甸的國家,要來幫助,又要給他們最好的,是為了我們的土地,要讓它留著好的種子,很感動。所以他從他的倉庫,本來要出口的,就這樣,說:「這些交給你們慈濟。算便宜一些,被你們感動到。」我們買好了,開始準備。一天,這位老闆就聯絡我們:「你們能夠再來我們這裡嗎?我媽媽與我太太聽到很感動,希望與你們見面。」慈濟人心想到底有什麼事情呢?回來,就去他們家。到了他們家,真的與那天去的不同,張燈結綵,而且那老闆的媽媽與老闆娘,家裡面的人都穿新衣,整身就是珠光寶石,掛一掛在身上,就是要來迎接這群的菩薩。「你們是人間的好菩薩啊!你們能夠來幫助人,又要幫助最好的,那麼的誠意,說那麼多的好話,讓我們聽進去。媽媽很歡喜,太太也很歡喜,想要請你們。」
所以那一天用很誠意,又是這樣,身上也穿得這樣珠光寶氣,來請他們。我說:「你們是真菩薩,他們是真供養。因為你們是活菩薩。」這位老闆聽到大家要來視訊,他帶著母親、帶著太太也來了,出來說話了,也說很感恩。他還發願,他從這樣開始要當會員,尤其是他要開始,加入慈濟的行列,這難道不是一顆大種子啊?這是,就是要有人影響,慈濟人一群的菩薩去,不論從馬來西亞、臺灣去的,又是在緬甸,慈濟人都同樣態度、說話。就是共同那分的善,讓人感覺就是那麼歡喜;開的這條道是讓人這麼的尊重,走的路是這麼平坦,所以他們很甘願要走的路。
這已經在緬甸鋪出了這個道路,有建立了這樣的環境,領到豆種的人,大家都很感恩,一句的「靜思語」如獲珍寶,就像得到珍寶一樣,很虔誠。總而言之,這就是已經因緣會合了。
他們過去生也有這分緣,不過,生活中很辛苦,就是(2018年)這次的,大水災牽引來這樣的緣,但願這樣的緣,他們向善力行、改變。烏善丁也在人群中,起來說話,他現在農忙,他放下他的農忙投入慈濟,他現身說法,讓大家讚歎歡喜。他在很沒有錢、很貧困,他還是在貧中,開闊的、富有的心靈。他能夠收成之後捐稻種,引起了人人吃飯捐一把米,餐餐捐一把米,能夠整個村莊來響應,每個月都是這樣。這也是一個大善事!
捐米、捐錢;捐錢是買米,捐米直接讓他們吃得飽。你們想,這在那個地方是成為美談,也能夠引導很多人,「烏善丁可以做得到,我也做得到」。你們想,這以善傳,這就是勸人聞法,一句的「靜思語」,加上了這個豆種,再加上了傳法、說法人,這樣在那個地方就傳起來了。所以緬甸這個善因、善果,應該會布善種子。我們《法華經》之前,不是說「布善種子」嗎?布善種子是《法華經》的精神,《法華經》已經落實在緬甸,「布善種子」,真的也是很歡喜。
所以,「過去造善惡業因,今所感受善惡業果」。他們過去就是善惡雜揉,惡的很貧困在那個地方感受。善的呢?是有這個因緣。我們本來需要幫助八萬多戶,因為豆種不夠,只好選擇一萬多戶。所以,這一萬多戶,難道不是在這八萬多戶,其中有幸的人,他們提早接受到,事先得到的這就是福。這個有福,早的福在先,後面的因緣不夠,就比較慢的福。這總是因緣不可思議。「今所感受善惡業果,故謂正報」。在那塊土地上,那些人就是這樣依、正二報,那塊土地受災難,那些人有因緣果報,這次有得到與沒有得到,這都是在那個因緣中,不可思議啊!
來,前面這一段經文讀過來:「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
是善男子 善女人
父母所生清淨肉眼
見於三千大千世界
內外所有山林河海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接下來這個經文:「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亦見其中一切眾生
及業因緣
果報生處
悉見悉知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前面告訴我們依、正二報,有內有外,內的就是我們的身,外的是山河大地,前面大概知道了。現在接下來分析,「下至阿鼻地獄」,要先說地獄,「上至有頂」。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阿鼻 此云無間
獄囚受苦
無間斷極頂之苦故
此人間
攝於有頂天
及地獄之間
故無不徹見
阿鼻地獄,這裡用我們的話來說,那就是「無間」。「阿」,只是一字「阿」,就是無間斷的意思。這種「無間斷極頂之苦」,這就是在地獄裡。這這阿鼻地獄,很深、很惡的地獄。這就是人間所造作的惡業,他就得去那個地方,沒有時間的間斷,很辛苦,在這阿鼻地獄。
當然,人間也能夠再造作,至有頂天。有頂天是你造福,造福能夠享受天福,在最極頂的地方,極頂叫做「有頂天」,這個天享受天人最高的樂。所以「及地獄之間,故無不徹見」。因為在這兩個是一個極端,一個是享受極頂極頂的福,一個是落入地獄,無間歇受盡苦難的地方。
阿鼻:
阿言無間 無斷
鼻言無救 極苦
「阿鼻:阿言無間、無斷;鼻言無救極苦」;所以,這有五種的無間。
有五種無間:
一、 趣果無間
捨身生報故
二、 受苦無間
中無樂故
三、 時無間
定一劫故
四、 命無間
中不絕故
五、 形無間
如阿鼻縱廣
八萬由旬
一人多人皆遍滿故
此五無間
乃造五逆
重惡業者報之
五種的無間,第一種是「趣果無間」。我們在人間看你如何做,你做極惡,你就要捨這個身體,在這邊氣斷了,馬上就要去那個地方,就是極端、無間、最苦的地獄去。這就是在人間造極惡業的人,就是要這樣,這是第一項,「一、趣果無間,捨身生報」,生去那個地方。
第二「受苦無間」,就是當中沒有一點點快樂。在那個地方,完全就是在受苦,受苦無間歇,沒有一點點快樂。我們在人間看到在受苦的人,至少他也會笑一下,至少他也有休歇一下,但是那個地方沒辦法,一直連接就是苦,沒有絲毫的樂。
第三「時無間」。那就是時間很長,長,最短的一劫。那就是下去到地獄,時間很長啊!這一劫多久,大家應該知道。人壽十歲,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八萬四千歲,再一百年減一歲,再減,減到人壽十歲。這樣的時間這麼長,都是在地獄受苦難,這是時無間。
第四是「命無間」,就是「中不絕」,在那個地獄中,千死萬生沒有間斷過,全都在那個環境,被刑,死了又活,死去活來就是同在那個環境中,所以無間啊、苦啊!
第五「形無間」,就如阿鼻地獄很廣很廣,八萬由旬。我們世間地球說多廣?其實地獄比地球更廣,「八萬由旬」,廣無邊際。受罪的人的環境,就是那麼大。所以,「一人多人皆遍滿故」。若曾讀到《地藏經》,在鐵床地獄,「一人亦滿,多人亦滿」。那個意思就是說,這麼開闊的地方,那個鐵床上面,我一個,我也覺得很苦很苦;在鐵板上面就像在煎魚一樣,在烤鴨、烤雞。這苦的,只是知道自己很苦很苦,無法去知道身邊有人。所以,這鐵床的上面很大、很寬,一個人在那裡,那個苦無法去想到旁邊的境界。旁邊的境界,是生或是活的人在那裡嗎?都不知道。這真的是苦。
一個人沒有感覺到,旁邊有很多人,很多人同樣在那個鐵床,也沒有感覺到,旁邊還有另外其他的人,那就是苦到顧自己都來不及了,哪有辦法去知道旁邊的人呢?所以這種「阿鼻地獄,縱廣八萬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滿」,粉身碎骨的痛苦,真的是無法形容啊!「此五無間,造五逆重惡業者報之」。這就是在人間造五逆罪,造重惡業的人就到這個地方去。看到這個境界真的可怕,很擔憂人間的人還不覺醒,這種的境界會愈來愈增加,很苦,苦不堪!
亦見其中
一切眾生:
云是地獄與天宮
即隨善惡依報
今所謂一切眾生
即正報所受也
接下來再說:「亦見其中一切眾生」,也看到其中很多的眾生。「云是地獄與天宮,即隨善惡依報」。不論是天堂、地獄,你能夠去天堂,或者是你要墮地獄,這都隨著你在人間,所造作善惡的報應。去報在天堂,那就是你為善;去墮地獄,那就是因為你造惡。所以最後,所要去感受的是善惡分明,我們要很用心在日常生活。所以,「今所謂之一切眾生,即正報所受也」。這些,現在在說的都是正報,是我們自己自做,我們自受的,沒有別人可以做給我們,也沒有別人可以幫助給我們,所以我們要很覺悟。你若敢這樣做,你就是要這樣受。
及業因緣
果報生處:
及見善惡二因二緣
善惡果報所生之處
業緣果報
即由善惡業緣
故受報好醜等
「及業因緣,果報生處」,這個業的因緣就是這樣。「及見善惡二因、二緣」,我們再看到善惡,兩個因、兩個緣,善緣惡緣、善因惡因。你若與人結好善緣,就有善的因;你若與人結了惡緣,你就有惡的果。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這個果報,善惡業果報,這全都是在我們的正報,我們自己的身所造作出來。所以,「業緣果報,即由善惡業緣」。這全都是由善惡的業緣;業就是做過了,這叫做「業」。善業、惡業,我們在造作,過去了,這都叫做業。你是造善業呢?你是造惡業呢?這善惡業,即由善惡業緣所受報。是要去很好的地方?或者很不好的地方呢?這我們全都是自己做、自己受。
悉見悉知:
見是心眼
知是思慧
由持經故
悉能見知善惡
二種業緣果報
「悉見悉知」;「見是心眼」。我們做過了,我們都差不多看到這樣的地獄,知道有「有頂」的天堂,我們都知道了。但是「見」,見是心眼去見。我們過去在說眼所看的一切,我們現在要說的是心的眼,我們的感覺。我們真真正正看東西要入心,修行要入心,讀經要入心,說話要用心,做事要「用好心」,總是這都是心眼。好心眼,你所做一切就是都好的事情,能夠成就我們的善業,這叫做心眼。
「見是心眼,知是思慧」。因為我們有心眼,所以我們知道善惡,我們惡的不可做,善的我們要做,這是智慧。我們要知道思量。看到這些境界是這樣,意識去感受,我們的思考要納入選擇。我們選擇對的,為善的法,那就是智慧,所以是「知慧」,「知是思慧」。所以見與知,這就是「見是心眼,知是思慧」,所以我們看到。所以「由持經故,悉能見知善惡二業」。因為我們有持經了,所以我們知道善、惡二業。
各位菩薩,善、惡業就是我們自己做的。自己做的,是我們這個身體,身體叫做正報,因為正受,正受我們的善惡因。因為善惡因緣,都是我們自己去做的,做了之後我們自己要感受,因果絲毫都不差,所以這叫做「正報」。是五陰,五蘊身──色、受、想、行、識會合起來,身體去造作。所以我們要很時時提高警覺,落實在生活中,好好用心待人接物,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