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40426《靜思妙蓮華》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第1663)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426《靜思妙蓮華》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第1663)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240426《靜思妙蓮華》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第1663)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426《靜思妙蓮華》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第1663)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五 4月 26, 2024 8:56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426《靜思妙蓮華》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第1663)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40426《靜思妙蓮華》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第1663)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426《靜思妙蓮華》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第1663)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五 4月 26, 2024 10:00 am

20240426《靜思妙蓮華》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第1663)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四諦法空,空中實法妙,苦中常妙,妙中亦帶苦。聞法一心,妙用生活中,事理會合,妙髓滋慧命。一切因緣無不增上緣,如是耳根持聞思修慧,緣心自在得第一菩提。
⊙人身六根中,眼鼻身等三根之功能數量,都各具是八百功德,把握當下功能利用。而是耳舌意等三根,於外緣境觸物障色,內修法淨無染無礙,持清淨共六千功德。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歎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侯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以要言之。」《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是凡夫身,未得天耳;以肉耳聞,具清淨用。
⊙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言常耳者,則清淨勝義根;非是凡夫生滅無常肉質常耳聞。
⊙皆悉聞知:以聖凡雜類之音聲,不分有情無情之聲,一聞頓知,了然不錯謬。於聖人聲,則知如法宗旨何如,於鳥獸聲,則知哀樂何如,於樂音風動之聲,則知吉凶何如。
⊙三千大千世界輾轉移時萬籟俱寂—大自然界,聲與無聲,一聞盡解,非稱性之用,焉能如是。
⊙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聞而起者,則耳根壞;分別無礙,不壞耳根。

【證嚴上人開示】
四諦法空,空中實法妙,苦中常妙,妙中亦帶苦。聞法一心,妙用生活中,事理會合,妙髓滋慧命。一切因緣無不增上緣,如是耳根持聞思修慧,緣心自在得第一菩提。

四諦法空
空中實法妙
苦中常妙
妙中亦帶苦
聞法一心
妙用生活中
事理會合
妙髓滋慧命
一切因緣
無不增上緣
如是耳根
持聞思修慧
緣心自在
得第一菩提

用心,聽清楚!「四諦法空」,佛陀說法,第一場說法,告訴我們「四諦法」。四諦法是真理,為何叫做「法空」呢?是真理,但是我們要去用心。苦啊,苦在哪裡?其實就是「集」。有集匯過來,合成了,因緣合成,會合來才有這些苦。這是常常在說的話,大家用心去分析。「集」,「集」有沒有?本身是沒有,是各種的因緣去將它會合,所以它也是沒有,空啊。法的本身真理存在,體相沒有,這也是空,所以「法空」。但是,這是法,法就是空才能夠容納一切。我們若沒有這個大空間,我們哪有辦法容納這麼多人,每天在這裡聽法、精進?這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空間。道理就是天地宇宙,這個大空間包納了這麼多,天地萬物生存在人間中,所以天地宇宙是大空間,所以真理就是如天地宇宙一樣,無不包含在一切萬物。

所以「法空」,道理就是這樣,這麼的開闊,所有所有的一切,都能夠用道理來分析。看,看不到;用,很好用。這就是理,我們要很用心透徹了解「空」,「空中實法妙」。這個「空」就是我們的真實法,我們想要貫徹、要去了解,就是這看起來又是空,沒有體相,但是我們都沒有離開這個空,空間中真法、實法妙啊!就像我們人生,怎麼會不苦呢?日常生活,這粗重的身體感覺很多,讓我們身體歡喜、不歡喜。身體這六根,意,歸納在意的感覺,有時候四大不調,這個感覺,起居動作、生活中,無不都是生理的感受,辛苦啊!那個苦,跟著我們的身,跟著生活的時間,這樣的空間,這樣的環境。總是認真要修行,再如何認真修行,感受法中是快樂,卻是生理上感受是很辛苦。

所以苦中帶妙,這種的感受很難去解說。但是,說:「唉呀,享受一下啦,放下啦!」沒有辦法,因為時日,時間一直過,空間這麼大,人間也這麼多。不論任何一個國家,這個時間,雖然有時差,沒有秒差,他們這個時候也同樣在聽法。空間這麼大,沒有在這個時間來把握,難道有多少時間?

但是在與法會合之時,總是有那種微妙的感覺,心靈的感覺;有形的總是有這種很辛苦,所以苦中帶妙,而「妙中亦帶苦」。一段一段文來完成,妙啊!覺得時間、空間,來完成了這個法。這樣的過去,覺得句句的妙法,一段一段的感受,體會法之微妙。若沒有去說它,也不會去感受它;愈想要說它,感受愈深。愈深,將它用過來,東西留著,這就是「妙」;就像慈濟人回來精進,其中有菩薩用心,展出很多筆記本來。我將要入講堂之時,外面看到很多導覽的菩薩,就先為我導覽去看:「師父,您來看,看大家聽經的精進。這群的菩薩,他們都有寫筆記哦!」而且特別舉出一本很精工的,抄啊、寫啊,將他的筆記心得寫得很好。

想到這種聽法,法留在心中,心得寫起來,這個法留在筆記之中,可以將來整理起來,「聞法心記」,「薰法心記」。那個聞法的心、記憶,將它寫下來,相信這也是一個很可觀。多少人聽,多少人得,所得的心得,甚至還有人聽法之後,轉變人生。我們也出版過聽法心得,他的人生,就是聽這句之後,他如何去轉變他的人生。你們想,這是不是妙啊?真的是微妙的人生。

再者,「聞法一心,妙用生活中」。好好聽法,耳根雖然聽很多很多的聲音,最重要的功用就是聽法。所以,「聞法一心,妙用生活中」,要好好開始用心。前面說過是眼根,現在開始要說耳根。耳根就是聽的,聽法,聞四諦法,聽了之後,我們要深解法空。法空,但是入我們的心,存在我們的心,所以「空中實法妙」。這個法永遠記在心,還能夠轉法改變我們的生活,這就是「聞法一心,妙用生活中」,這樣轉變過來了。所以「事理會合,妙髓滋慧命」,這微妙的法髓,滋潤在我們的慧命中。要好好用心,一切法無不都是用耳聞;用耳朵,耳根健康,聽清楚了,入我們的心,這是很重要。

所以「一切因緣無不增上緣」,因緣要好好把握。聽經也要因緣!若沒有因緣,你我不能共處一場,在這個道場的裡面,有緣才能夠你我共處,在這個地方。我們大家都是,各人有各人的家境,各人有各人的環境,是為何我們會這樣,什麼因緣在這裡?大家這麼辛苦,克服很多困難,來聽法。

香港一位師姊,儘管先生為了不要讓太太,一大早出門,他故意搬出來客廳裡的沙發睡,她也這樣輕腳輕手;先生阻礙她,一心就是要聽法。她從這樣聽法,回去家裡改變,不論先生對她如何,她就是用她的行動來感動先生。一段時間之後,先生就說:「我服妳了,服妳了!到底是什麼魅力引妳這樣,沒有出去不行?聽法,你們聽的是什麼法?我不知道你們在聽什麼法。」她就說:「要不然你就跟我去聽,你就安心了。是不是你替我開車,你跟我去。」先生說:「好,我載妳,看妳跑多遠。」就用車子載她,載到我們香港集會的地方。在那個地方下車了,先生看裡面人不少,人人進出都有規矩。在那個地方看了之後,車開了,回去。

問她:「幾點要來載妳?」她就告訴他:「六點。」「好,六點,我來。」一來了,六點聽,還沒有結束,他就站在門邊來聽;聽,後面聽到幾句好像很契機。十幾分鐘後,看大家出來,出來的人都那麼有禮貌,也很感動。太太坐上車,他就對太太說:「你們每天都這樣嗎?」「是啊,每天就是這樣。」「你們師父在說,有一點道理呢!好啊,以後妳若要聽經,我就像這樣每天載妳來就對了。」很歡喜,回來就這樣告訴我:「現在我先生是每天載我呢。」我就告訴她:「妳有請先生進去聽嗎?」她說:「載我去就很好了,我哪敢再請他進去聽。」我說:「沒關係,已經載妳有一段時間了,也是提早來站在門邊聽,妳不如勸他:『反正天還未亮,沒事情,來,一起進來聽。』妳勸他看看,這勸人聽……。」那個時候剛好在說「勸人聽」,我說:「這也是功德呢!你們難道沒有感覺?」她說:「是哦,現在我應該因緣到了,可以,這次回去,我可以邀他去聽。」相信現在已經在當場在聽了。

這就是因緣,一切無不是因緣,無不是增上緣;有的是順的增上緣,有的是逆的增上緣,互相助緣。開始是阻礙別人,慢慢感受得到成就人,再成就自己,這也功德無量。所以,一切因緣互相成就,不論是逆緣、順緣,因緣若到了,總是這樣來成就。「如是耳根持聞思修慧」。我們耳根的好處就是在這裡,有這樣的因緣聽法,用耳朵聽進去了,好好地去想。想了之後:這個道理不錯,聽了心很歡喜。我要聽,聽了之後想,很清楚,我也可以試試看。這個法過去是如何說,現在在說的,未來還有什麼結果呢?來,我要多去深入了解,舊法新知。過去是如何說,現在我再繼續聽。

所以自然他就會去讀誦,去讀誦。聽了之後有心得,他就會願意去書寫;讀誦、書寫之後,自然他就會去說給人聽。人總是要一段一段,聞法從耳根入,才入我們的心來好好思惟。思惟了,很契合我們的心,自然我們就想要去修行,如何來修持;有了受持,有進步,自然成長智慧。這是很正確的道理。所以,「緣心自在」。因緣,雖然開始之時,有各種的因緣會阻礙,但是我們若有心,是道理、是正確的方向,自然我們的心,不論什麼樣的逆境,我們的心還是很自在,能夠克服很多的困難。耳來聞聲能夠聞思修,自然就「得第一菩提」,這個法我們就能得到。所以要很用心,用心來體會。

人身六根中
眼鼻身等三根
之功能數量
都各具是八百功德
把握當下功能利用
而是耳舌意等三根
於外緣境觸物障色
內修法淨無染無礙
持清淨共六千功德

「人身」人的身體,人人都具有六根。「六根中,眼鼻身」,這「三根功能數量,都各具八百功德」。大家要去用心,眼是為何會有八百功德?在一般的肉團眼,它能夠利用的範圍到哪裡?所以我們要很用心,聞、思、修,要去了解,要「把握當下功能利用」。什麼叫做功德?功就是利用,利用這個法。「而是耳舌意等三根」,在外面緣這個境,觸物障礙。所以「內修法淨無染無礙」,我們的耳、舌、意,耳朵雖然在聽,還有少部分的障礙,太過遠了,聲音聽不到,但是接近來的法,我們聽都能夠入耳。所以它有在世間障礙,我們聽不到的,但是我們聽得到的法,聽得到的法入心,能夠讓我們的人生轉變,這就譬喻耳是這樣的功能。我們現在進去就要說耳。

所以「內修法淨」,聽進去,盡量要將法吸收在內心,隨著這個法的增加,煩惱無明要減除掉。所以,「內修法淨無染無礙」,自然煩惱減除了就沒有污染,法自然就清淨。所以,「持清淨共六千功德」。我們這六根,若全都將它持清淨了,六根能夠共得六千功德。因為耳、舌、意,它各得千二百,眼、鼻、身,各得八百功德,這若將它全都會合起來,是六千功德。所以大家,這些數字,我們要用心去用功、去記住。因為法已經在這個地方了,要一直讓大家了解,我們修行在這個日常生活,是多麼重要,聽過的法,重點你要留什麼?所以一直期待大家要很用心。

前面的經文很長,各種聲音:「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

復次
常精進
若善男子 善女人
受持此經
若讀 若誦
若解說 若書寫
得千二百耳功德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現在開始,千二百功德就是要從耳根的精進開始。「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歎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侯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以要言之。」

以是清淨耳
聞三千大千世界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其中內外
種種語言音聲
象聲 馬聲
牛聲 車聲
啼哭聲 愁歎聲
螺聲 鼓聲
鐘聲 鈴聲
笑聲 語聲
男聲 女聲
童子聲 童女聲
法聲 非法聲
苦聲 樂聲
凡夫聲 聖人聲
喜聲 不喜聲
天聲 龍聲
夜叉聲
乾闥婆聲
阿修羅聲
迦樓羅聲
緊那羅聲
摩侯羅伽聲
火聲 水聲 風聲
地獄聲 畜生聲
餓鬼聲
比丘聲 比丘尼聲
聲聞聲 辟支佛聲
菩薩聲 佛聲
以要言之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以上這麼多的聲音,大概來說。下面這段經文就這樣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三千大千世界中
一切內外所有諸聲
雖未得天耳
以父母所生
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如是分別種種音聲
而不壞耳根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好好聽!這「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我們還是凡夫,凡夫的耳朵,「未得天耳」,我們的修行還未到達,還未得到天耳。就是父母所生耳,「以肉耳聞,具清淨用」。

三千大千世界中
一切內外所有諸聲
雖未得天耳:
是凡夫身
未得天耳
以肉耳聞
具清淨用

用肉耳來聽聲音,我們若有修行,懂得將它善解,善解了,清淨來用。人家罵我們,「感恩哦!你提醒我,我若有缺點,我會改過。」罵我們的,惡的聲音,我們將它消除掉;提醒我們的,我們要感恩,這叫做清淨,這叫做善解。所以,「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

以父母所生
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言常耳者
則清淨勝義根
非是凡夫
生滅無常
肉質常耳聞

父母生給我們的耳朵,只要我們的心清淨,開始在修行,我們就要學,學要如何聽,聽大地一切。前面說過種種的聲音,我們應該如何學善解的方式,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常耳(者)則清淨勝義根」,我們若是我們聽進來的聲音,用我們了解的佛法,如何來將它善解過來,這就是法。若沒有從我們的耳根入,我們根本就不了解法。法既然從耳根入,同時我們也已經法入心了,所以我們這時候用法,聞法清淨心來接受聲音,這樣就是「清淨勝義根」。

因為我們原來,我們的心中就已經有法,再增加聽來的法,自然我們能轉外面污濁的聲音,用清淨的心去接受它,這叫做「清淨勝義根」。「非是凡夫生滅無常」,我們是借用這個肉質的耳朵,透過聲音進來的,我們需要的是這個法,法入心來,讓我們借聲來體會法的意義。所以「皆悉聞知」,耳朵聽外面的聲音,全都聽進來了。

皆悉聞知:
以聖凡雜類之音聲
不分有情無情之聲
一聞頓知
了然不錯謬
於聖人聲
則知如法宗旨何如
於鳥獸聲
則知哀樂何如
於樂音風動之聲
則知吉凶何如

「以聖凡雜類之音聲,不分有情無情之聲」。有情是動物、人物,這都叫做有情。

無情就是器具,就像我們的房子,是人將它建起來的,隨便你要建什麼形。木,我們將它砍下來,任由我們要做椅子、要做桌子,做什麼形的,這都是由人,有情人去拿世間物來造作。所以無情就是所有的境界,所有你看得到的物質,不能動的東西,它就是全都叫做無情,所以我們要去用心。

「不分有情無情之聲」,無情的東西相碰撞到也有聲。所以,「一聞頓知,了然不錯謬」,沒有錯謬。這就是知道聲音,是什麼環境有這個聲音。一個碗掉下去了,這個碗有沒有破?聽就知道。這是磁器掉下去,沒有破的聲音、破碎的聲音,耳朵來聽都很清楚。所以「了然不錯謬」,不論有情、無情的聲音,總是很清楚。

所以「於聖人聲,則知如法宗旨何如」。聖人,我們若來聽聖人的聲音,我們就能夠知道這是在說法。法有它的法的宗旨,如何為我們分析,方向為我們指引得很正確,這我們都很清楚,這個聲音是說法的聲音。「於鳥獸聲,則知哀樂何如」。現在鳥在叫,牠是快樂嗎?或者是不快樂呢?牠現在是在讚歎人?或是在罵人的聲音?我們有聽到聲音,不知道它的內容是什麼,所以這是我們要好好再用功。

過去孔夫子的弟子公冶長,他就能夠聽鳥語,能聽懂鳥的聲音。鳥也懂得聽人的聲音,過去曾說一段的故事,比丘讀經,讀得聲音很微妙,鳥飛來在那個地方聽,聽得很專心。打獵的人一支槍對著牠,牠渾然不知,一心聽經。這樣一槍打下去,牠轉一個身生天堂,來感恩比丘。因為這個刹那間,聞法歡喜、心無雜念,這樣刹那,生天了。再來,自己覺得:我是何德能夠生在天上?再思考:就是這樣一轉念間,法豐富我的人生,善解我的心意,讓我能夠解開人間道理,所以乘這個福,沒有雜念,這樣生在天堂,應該要去感恩比丘。讀經如說法,所以牠去感恩,這是過去有說過一段故事。所以,鳥懂得聽人的聲音,孔子的弟子公冶長他能夠聽,聽鳥的聲音。

總而言之,聲音能夠互通,只是我們還沒有辦法聽。人與人在說話,我們就聽不懂了,同樣住在臺灣,客家人在說,「你在說什麼?」或者是我在哪裡在說話,他們說:「師父,他聽不懂啦!」「怎麼會聽不懂?要說國語?」「不是,要說客家話。」「客家話我就沒有辦法了。」同樣的道理,總是同一個環境中,聲音就不通了,何況不同的境界。所以「鳥獸聲,則知哀樂何如」,這就是聖人,或者是修行心清淨,才有辦法真正通達這樣的聲音。所以「於樂音風動之聲」,是樂音呢?吹樂的聲音,風這樣微微地吹來這種的聲音,「則知吉凶何如」。到底他在演奏的這是什麼聲音呢?總是在世間有很多種聲音,我們能夠分別,而有的我們分別不出來,總是我們要心如何來好好靜心學習。

三千大千世界
輾轉移時
萬籟俱寂
大自然界
聲與無聲
一聞盡解
非稱性之用
焉能如是

「三千大千世界,輾轉移時,萬籟俱寂」。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地球,這世界時間在移轉,有時候聲音很多起來,有時候都沒有聲音,就像晚上萬籟俱寂,沒有車聲,沒有鳥聲,晚了,沒有人聲,但是時間在過,不知不覺已經天慢慢亮了,這就是「輾轉移時」。時間這樣在移、在過,我們都很靜,天下每樣都很寂的聲音,都沒有聲音。意思就是很多聲音很複雜,或者是在很寂靜之中都很恬靜。

這種大自然界的聲與無聲,「一聞盡解」。我們靜也是用耳朵在聽,「你看看,外面有什麼?」「我去聽看看。」「沒有事情了,靜靜。」外面靜靜,這就是耳朵去聽,靜靜就是沒有聲音。所以哪怕世間在運轉,地球在運轉、時間在運轉,全都沒有聲音,這個大自然這種「聲與無聲,一聞盡解」。有聲或無聲?用耳朵聽,所以「一聞盡解」。「非稱性之用,焉能如是」。各種各種的聲音,全都要將它聽得清楚,就沒有辦法。剛才舉例,鳥在叫,牠在叫什麼,我們不知道。也舉例,東西,無情的東西,如何碰撞?如何碎掉?從上面掉下來破掉呢?或者是重的東西將它壓下去,它碎掉了呢?這用耳朵聽可以去分別。所以有的我們聽得出來,有的我們聽不出來,或者是完全很靜,也是要用耳朵去聽。所以耳朵所聽的是有聲、無聲,這就是耳朵的性──功能,所以耳朵的功能很多。

如是分別種種音聲
而不壞耳根:
聞而起者
則耳根壞
分別無礙
不壞耳根

「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耳朵能夠分別千變萬化的聲音。因為我們的耳根很清楚。現在火車在過的聲音,我們也聽到了,總是這樣;那個境界來,耳朵很敏感就會聽到,這就是耳根。所以,「聞而起者,則耳根壞」。我們想要清淨下來沒有辦法。而耳根,我的耳朵就是這樣聽,我就要靜靜聽法,而我現在聽到的是火車的聲音、飛機的聲音、鳥的聲音,干擾的聲音很多。這就是我們的凡夫耳,凡夫的耳朵聽到雜音,會干擾我們,這「耳根壞」。

「分別無礙」,就是「不壞耳根」。我們若用凡夫的心,我們的心全都是煩惱,這叫做「壞耳根」。我們的心若都清淨,什麼樣的聲音都「不壞耳根」。耳朵雖然聽很多的雜音,我們沒有障礙,還是同樣,心不會被這個聲音,將我們困擾到,同樣的道理。總而言之,我們學佛法要很用心。如何才能夠讓我們外面的緣境,讓我們的心還是能夠很自在?這耳根要好好持著,「聞、思、修」。聽聲音,我們要好好思考。法難聞啊!

一聞佛法,我們要永恆永恆放在心中,好好來思考它,這樣,好的法要好好受持,智慧才能增長。什麼樣的因緣,好因緣要感恩,不好的因緣也要感恩;好因緣成就我們的道心,不好的因緣加強我們修行的決心。這無不都是增上緣;順增上緣、逆增上緣,無不都是感恩心。若能夠這樣,「緣心自在得第一菩提」,這是覺悟最上,我們所要追求的,所以大家要好好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11月10日~
回頂端 向下
 
20240426《靜思妙蓮華》清淨常耳 皆悉聞知 (第1663)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