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240503《靜思妙蓮華》說法之人 安住悲憫 (第166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503《靜思妙蓮華》說法之人 安住悲憫 (第166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20240503《靜思妙蓮華》說法之人 安住悲憫 (第166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503《靜思妙蓮華》說法之人 安住悲憫 (第166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五 五月 03, 2024 6:11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80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4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240503《靜思妙蓮華》說法之人 安住悲憫 (第166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240503《靜思妙蓮華》說法之人 安住悲憫 (第166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20240503《靜思妙蓮華》說法之人 安住悲憫 (第166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Empty周五 五月 03, 2024 11:45 am

20240503《靜思妙蓮華》說法之人 安住悲憫 (第166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如來教說法之五種方法:一、言說;二、隨宜;三、方便;四、法門;五、大悲。
⊙一、言說:以聲音言說法眾生喜聞。二、隨宜:隨順眾生根機說諸法要。
⊙三、方便:以善巧方便而說法導化。四、法門:說妙法開宗,明解脫宗門。
⊙五、大悲:起大慈悲心,一念一剎那。不捨眾生而說法,增長慧命修持者。
⊙「地獄眾苦痛,種種楚毒聲,餓鬼飢渴逼,求索飲食聲,諸阿修羅等,居在大海邊,自共言語時,出于大音聲。」《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修菩薩行者,應以多聞故,無不明了,一切邪正諸法,攝身口意住於淨戒,不為非道所惑,而於如來正法,常得安住不退。
⊙「如是說法者,安住於此間,遙聞是眾聲,而不壞耳根。十方世界中,禽獸鳴相呼,其說法之人,於此悉聞之。」《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如是說法者,安住於此間:說法之人,住於清淨慈悲忍辱地,名為安住此間。
⊙安住平等悲憫之心,則於一切世間有情,見其受苦普為救拔,令其住於安隱樂處。
⊙遙聞是眾聲,而不壞耳根:遠近諸聲聞而耳順,不壞其耳根。若遙聞四惡不善之聲,益堅正念,不壞耳根。
⊙十方世界中,禽獸鳴相呼:惡友相親,近習造惡,如禽獸共相呼喚。善人相愛,同修眾善,如近墨、近赤者境教相應。
⊙其說法之人,於此悉聞之:說法之人,即以此體驗,善惡音聲,如其所聞,無不決了。
⊙如來無畏說法,為令一切眾生,守護身語,心不放逸;若有行惡法者,悉知慚愧,猶師子震吼,令一切諸獸,皆不放逸也。

【證嚴上人開示】
如來教說法
之五種方法:
一、言說
二、隨宜
三、方便
四、法門
五、大悲

第一「言說」,就是「以聲音言說」,這種的方式來為眾生說法,眾生歡喜,歡喜聽。

第二就是「隨宜」,就是「隨順眾生根機,說諸法要」。眾生的根機是什麼樣的根機呢?利的根機、鈍的根機,是應眾生的根機循循善誘。佛陀為度眾生不惜辛苦,來回人間沒有停歇。眾生的根機就是不整齊,佛陀生生世世,同樣就要隨眾生機而說法,很辛苦。

一、言說:
以聲音言說法
眾生喜聞
二、隨宜:
隨順眾生根機
說諸法要

第三「方便」,就是方便說,「以善巧方便」而說法,來導化他。方便法,那就是眾生有的人苦,佛陀看這樣的眾生的苦,無法一下子就跟他說,「苦集滅道」。雖然這幾天,不斷不斷在說佛的教法,觀眾生苦,為眾生說教,很根本就是要讓大家知道苦,苦的因由如何來。開始佛陀是這樣說。

但是有的眾生,他無法一下子就接受世間是苦,他覺得,我來世間覺得享受等等,隨意自在,不曾遇到他認為苦的事情,所以這樣的眾生,就無法一下子就告訴他,苦,苦啊。眾生無法體會,所以佛陀要再另外,用一種善巧方便而說法,來度化他。什麼是他歡喜的,如何讓他看到人在活動,他就會自己自動,大家很快樂。你能活動快樂,我也歡喜,所以他就這樣投入了,「這個活動很好,原來是在做善事哦!」善事這樣做,就是歡喜,慢慢他就會體會,不只是歡喜,是很有意義。有意義的事情,我歡喜、我甘願,要投入來做,這是又是用一種的方法,不是直接就告訴他因緣果報,不是直接就告訴他苦,因為眾生皆有善根、本性,所以用這樣引入團體中,讓他看到人的合會、付出,是這麼歡喜,自動投入去做。我想這是現在世間,應該很有用的方法,這叫做「法度」,這方便法。對世間不是都了解,但是他歡喜去投入,這樣慢慢讓他接近法來了解,這是善巧方便的說法。

三、方便:
以善巧方便
而說法導化
四、法門:
說妙法開宗
明解脫宗門

第四就是「法門」,慢慢引進來了,不論是用什麼樣的根機,什麼樣的方法來引導,總是慢慢接近法,就開始慢慢地用妙法,開宗明義告訴他,說出了這樣、這樣的行動。「看,為什麼有的人需要你去幫助?」「是為什麼人間怎麼這麼無常?過去有這樣、這樣的因緣。」慢慢讓他在人群中,大家的相信引起了我的相信,大家很願意投入,讓我做了很歡喜。法,我聽了很有道理,所以我開始接受法。這種中根機的人,他就是這樣來受法,接受引導,這就是「開宗」。

就像我們慈濟,我們也是用看到的苦難,需要幫助,誰能夠來幫助呢?力量要如何來?我們就用少分、少分,人人點點滴滴累積。告訴大家,這些人很需要,需要幫助,力量不夠,一點點、一點點會合起來,我們就能夠幫助人了。很簡單的事情,沒有,我得用很多錢去救人,不用。只是你買菜的錢省幾根菜,不影響你一餐飯,所以你就能夠做好事。尤其是這個好事很快速,這個月合齊,這個月就得到這種的因緣。

開始報來的個案,這個孤老無依的老人,已經病倒在床上了,在破爛的小屋子,又髒,老人又瘦又病,躺在床上。去看,「可憐啊」!這種的可憐,這個境界,見苦知福。每天這一點點錢算什麼呢?大家匯集起來,就能夠幫助這個老人了。我看到,我做得到。這種苦難的景象,我還可以告訴大家:「我現在做這件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呢。一天才五毛錢而已,你呢?」「很好啊,既然你這樣做,我也不差,我也五毛錢。」就是這樣一個一個衍生出去。

所以慈濟是從五毛錢,不影響他的生活,也不是他有什麼困難,想要求,都沒有,沒有求。過去,一般都是去求,「我若能得到,我就能夠捐」。我們開始就沒有,無所求。五毛錢一點點而已,所以大家做得到。而且看到苦,見苦,自己知道有福,就是這樣慢慢累積起來。就是引導他們,因緣,一直做好事,一直做,愈做愈歡喜。看到那些苦難人愈是起了悲憫心,就這樣一路,「福從做中得歡喜」。

大家應該還記得,師父有一年(2003年),一直讓大家知道,「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慢慢,看,「唉呀!別人還比我更苦難,所以我應該要好好修行。可怕啊!這叫做因果,因緣果報。」由不得自己,得到那麼大的苦難,我們看到了,所以我們自然,「因緣果報」這個法,慢慢我們接受了,就這樣開始聽法,所以叫做「明解脫宗門」。

從這種,開始從循循善誘,投入慈善工作,我們已經將它開宗了。開頭就是這樣,五毛錢開始,面對著苦難人,去付出、去幫助,這條路一直一直引來,慢慢大家對佛法無形中愈了解,所以「明解脫宗門」。看到苦,原來這是因緣所造成,警惕自己這方向;「宗」就是宗旨、方向,我們開這個門讓人進來,這個方向讓大家正確、宗旨,所以我們的教法就是這樣開始,這叫做宗門,「開宗,明解脫宗門」,我們已經都很了解。

這個宗門,我們了解,所以第五種「大悲:起大慈悲心,一念一刹那」。

五、大悲:
起大慈悲心
一念一剎那
不捨眾生而說法
增長慧命修持者

這也是佛陀教育我們,教育我們要好好用心念,我們的心要時時把握。在那個刹那間,一念好心起了,人人在響應,這念心不可這樣讓它停歇。這念是好心,這念好心就是不捨眾生,眾生的苦難。我們既有心投入了,自然這就是我們的專門,要做的事情,所以會不斷,苦難的眾生,這種訊息就一直我們接觸得到,接觸得到就不可放棄。佛陀的時代說「不捨眾生」,我們現在就不可放棄,苦難的眾生,所以不捨與捨不得放棄同樣,所以這就是「不捨眾生而說法」。

眾生我們幫助他,「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這也是佛陀教育我們的精神。所以來「增長慧命修持」,這就是「慧從善解得自在」。開始,開始「福從做中得歡喜」,佛陀為我們教育的,給我們一個方向去修福,這就是我們的宗旨。對我們的教育就是展開了大悲心,這種的大慈大悲,一念心在一刹那間;既是開了這念心門,看見苦難,我們就是要不斷增長智慧。法也要了解,善也要去造作,這是我們的宗旨,也就是宗門,也是宗教,這就是佛陀他來人間,五種說法的目的。

記得,第一「言說」。要教導人就是要用語言,說話、呼籲,所以要用「聲音言說」;種種的法,讓眾生聽到歡喜接受,這樣才能夠去實行,身體力行去做。

第二是「隨宜」,隨眾生的根機,我們希望他如何做。在無苦也無樂,這個人間,我們就是有這樣的人,「來啦,我們大家歡喜進去」;做了之後,大家歡喜,這就是隨眾生的根機說諸法要。那個時機不是很苦,也不是很富有,就是幫助人,大家的活動,歡喜了。

第三「方便」,「善巧方便,而說法導化」,這樣種種的法門,除了我們在做,累積點點滴滴,我們能夠再帶他來做。「看,就是這樣」,換他,任何一個人能夠再繼續,來接引別人,這樣,這是一個衍生開的方法,一個一個一直普遍去。

第四、「法門」,那就是「說妙法」,開始讓他知道,讓他能夠入法門來。這種對佛法能夠了解,明因果報,這樣一方面修福、修慧。

到了第五,就是啟發了大悲心,就是不捨眾生。這是佛陀來人間,所說的五種的教法。我們想,這五種的教法,我們不就都經過了嗎?既然一種一種的方法,一次一次我們能夠接受,眾生能夠接受,人人做得到,做得人間有意義。這已經法來印證我們,印證我們人間事就是沒偏差。所以我們要很用心體會,世間苦難很多,人間有樂有苦,樂如天堂,苦如地獄。

我們修菩薩道在人間,我們能夠來選擇,看到富有的人間是如何,苦難的人間又是如何。我們前面說過了,地獄眾生苦,人間能夠看到地獄,因為我們從事慈善的工作,個案的當中,我們若好好去整理出來,這種的人生,與地獄豈不是一樣呢?人間地獄遍布世界,很多。不論是天災、人禍,或者是與生俱來就是苦,這是很多,這根本不是人有辦法生活下去。這種如地獄的人間,人間地獄的痛苦,很多。

所以前面的經文說:「地獄眾苦痛,種種楚毒聲,餓鬼飢渴逼,求索飲食聲,諸阿修羅等,居在大海邊,自共言語時,出於大音聲。」

地獄眾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飢渴逼
求索飲食聲
諸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自共言語時
出于大音聲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這就是要警惕我們,我們所看到人間的苦難,這些苦難就是像這樣,種種的楚毒,很辛苦。有的飢餓,有的病痛;有的從內心那種控制不住,阿修羅一樣,在人間裡積怨連仇,看到人就大小聲,這種爭吵互罵,這人間真的是很苦啊!

下面接下來的,我們能夠看下面這段文:修菩薩行者,應以多聞故,無不明了,一切邪正諸法,攝身口意住於淨戒,不為非道所惑,而於如來正法,常得安住不退。

修菩薩行者
應以多聞故
無不明了
一切邪正諸法
攝身口意住於淨戒
不為非道所惑
而於如來正法
常得安住不退

我們要知道,好好用心,修善菩薩者,應該就是要以多聞,要聽法,聽法「無不明了」。我們若聽法,我們就清楚,我們會明瞭一切,這一切的正法,我們能夠「攝身口意」,提高警覺,身、口、意,我們要好好注意,要清淨,不要受污染,一污染,身就去造作殺、盜、淫;口呢?惡口、綺語、妄語、兩舌;意呢?貪、瞋、癡,這樣就是叫做污染。而我們現在,要將身、口、意照顧好,我們就能夠守住在善戒。「不為非道所惑」,不應該走的路,我們沒有迷掉,我還是守得好。所以,「於如來正法,常得安住不退」,這就是我們好好,用心守住、安住,這就是我們的方向。所以要很用心去體會。

所以接下來就是這樣說:「如是說法者,安住於此間,遙聞是眾聲,而不壞耳根。十方世界中,禽獸鳴相呼,其說法之人,於此悉聞之。」

如是說法者
安住於此間
遙聞是眾聲
而不壞耳根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其說法之人
於此悉聞之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如是說法者
安住於此間:
說法之人
住於清淨慈悲
忍辱地
名為安住此間

「如是說法者,安住於此間」。「說法之人,住於清淨慈悲忍辱地,名為安住此間。」這段經文來好好用心。所以修善法行要好好,培養我們的慈憫心,「於一切世間有情」。我們一切世間覺有情人,我們要去多了解,這個地方所說的「有情」,那就是叫做有生命;有生命,不論是人物或者是動物,都稱為「有情」。這些有情就是迷了,而我們來人間,我們有聽到佛法,了解世間眾生的苦,我們已經知道,所以我們守身、口、意業,接受佛陀教法,我們的心安住下來了,安住,面對一切的有情,我們要起悲憫的心。

看到他們在受苦,我們開闊我們的心胸,「普為救拔」,好好來為他們設法,如何來幫助他們。甚至「苦既拔已」,還要「復為說法」,讓他們也能夠身心安住下來,安住於安樂處。讓他們能夠安樂。

安住平等悲憫之心
則於一切世間有情
見其受苦普為救拔
令其住於安隱樂處

就像(2009年)「八八」水災,莫拉克颱風,帶來了屏東、高雄的大水災,那時候慈濟人起動起來了,克服了很多的困難,山上,整個山都塌下來,往生者不計其數,那時候想,因為現在山就是一直被破壞,已經危機重重了,山上不能再住人。只好要如何呼籲大家下山來,要住哪裡呢?我們趕快設法建設。

所以,政府與慈濟,趕快,他們提供土地,我們趕快來他們畫圖、建設,八十八天之內,讓他們能夠搬進去裡面住,這就是安穩住,讓他們能夠安穩住。因為他們有苦,我們「普為救拔」,這些人,我們全都要讓他們,有一個安身之處。還得要再苦口婆心,要去勸誘他們下來。

上次我在高雄,一說起來,大家又好像如臨現場一樣,那種激動。那個場面,所面對到苦難的眾生,如同在地獄中哀求無門,悲苦、慘悽的境界。他們要勸他們:「這麼苦,下來山下住。」也得要費一番很長的口舌,這就是曾有經歷過。所以不論如何辛苦,他們都很甘願。「見其受苦普為救拔,令其住於安隱樂處」。看到這段文,忽然間想到那個時候,所以開這道門,這個宗門,這宗旨就是這樣,我們大家來走。

所以我們,經文說,「遙聞是眾聲,而不壞耳根」。

遙聞是眾聲
而不壞耳根:
遠近諸聲聞而耳順
不壞其耳根
若遙聞四惡
不善之聲
益堅正念
不壞耳根

在那段時間,高雄、屏東山上的災難,不是只有那些人在救而已,還有臺北、臺中,還有國外的人也這樣,聽到這個聲音,很快速從北、中而到南去,又去想到一個景象,高速公路上面,重型機器、大卡車,這樣好幾十輛,連續連續從北、中,沿路這樣浩浩蕩蕩,掛著慈濟支援高雄(布條),高、屏地區的水災,去為他們重建設,那個浩蕩長,很壯觀,高速公路整條就是慈濟的車隊,都是重機械、大卡車,這樣一直南下。

這就是在遙遠的地方聽到,大家也同樣起動,聽到,不壞耳根,又是啟開了悲心,這種悲憫心,聽到,悲憫心一啟,大家共同動作這樣去,所以,「遙聞是眾聲,眾生受苦難了,「不壞耳根」,耳朵聽到了,趕緊起作用,所以六根互動。聽到,我們能夠起動,我們的身體,開始用我們的心意向前前進,這就是耳根聞的功德,不壞,又是造功德。所以,「遠近諸聲聞而耳順」不論哪一個地方,國外有災難了,就像我們(2019年)在緬甸,發稻穀。

還有我們的醫療隊伍,有臺灣、有菲律賓、越南的醫生,進去那個越南盲人村,是為何那個村莊的人,眼睛看不見的那麼多,要去義診,要去探討,除了治療,還要去看有什麼方法來停止它,這個地方是什麼因緣,讓他們生在這裡,慢慢眼睛就都看不見,到底是有什麼因緣,要去探討。所以醫療、慈善,現在跨越在其他的國家,一團在越南,一團是在緬甸。

這就是遙聞,諸聲耳順,「不壞耳根」,不只是不壞,還展開,所以「遙聞四惡不善之聲,益堅正念,不壞耳根」。這世間種種的聲音聽來,我們能夠做什麼?又再聽到了,聽到就像阿修羅,眾生的習氣,貪、瞋、癡,還有阿修羅的境界,這個四惡,就是不善,愈加強我們要提起正念,不要有這種貪、瞋、癡,與修養不夠,阿修羅善、惡兩兼,這世間會很辛苦。所以佛陀給我們的教法,助長我們能夠堅定正念。佛陀說苦難眾生的聲音,啟發我們的慈悲,說了這種貪、瞋、癡,修羅易起,容易起瞋心,這樣的人,佛陀這樣教育我們,讓我們能夠修正念,不壞耳根。

經文再說:「十方世界中,禽獸鳴相呼」。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惡友相親
近習造惡
如禽獸共相呼喚
善人相愛
同修眾善
如近墨、近赤者
境教相應

這十方世界,還有禽獸,牠們的聲音就是這樣互相呼喚,不同的聲音,看象,象有象的聲音,象若在叫,那鳴出來的聲音能夠聽得很遠,若虎、獅,發出牠們的聲音會震動,那個山林裡面的小獸,小的動物會嚇到,聲音也會很震撼。禽,就是天上飛的叫做禽,地上走的叫做獸,牠們各有聲音。我們一大早也會聽到鳥的聲音,這禽的聲音,但是獸呢?到山上去,猴在叫,再有象的地方,象鳴,這全都有聲音。「惡友相親」。像這樣眾生類在人間也有。

古時候一句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就是說,我們本來是一個很單純,若讓惡友、損友將我們拉一下,我們就進去了,就看他這樣做,叫我們一下,我們就跟著他這樣做。這樣到頭來,與惡的友雖然是很好,但是翻臉無常,這樣的惡友,或者是兩相對立,這種的人在人間也很多,不懂善的方向,不懂正道要走,這都將它譬喻成禽獸,「鳴相呼」,這就是不懂道理的人。以前的人,若在罵人,不孝的就說,「你這好像禽獸一樣。」一個家庭,夫妻之間沒有守軌道,也說:「這也像禽獸一樣。」總而言之,不善心的人,行惡行的人,就是被稱為「禽獸」。所以,在人間這樣在互相相爭,這個地方就是「十方世界中,禽獸鳴相呼」,這裡就將它解釋,譬喻人間就像禽獸一樣,這種的惡友,不明道理互相損,這如禽獸。所以,「善人相愛,同修眾善,如近墨、近赤」。近墨者黑,就是人近惡的,你就會變成惡的,你若近善的,你就變成善的,互相相教。所以,「其說法之人,於此悉聞之」。

其說法之人
於此悉聞之:
說法之人
即以此體驗
善惡音聲
如其所聞
無不決了

人間就是這樣,不論是有情的世界、禽獸的世界、人間的世界,而人間,知道人間是善道,這畜生道就是惡道,但是人間的善中有惡的,那就是譬喻禽獸,這同樣的道理。所以,「其說法之人,於此悉聞之」。說法的人已經通徹道理,是善是惡很清楚,不論什麼聲音,世間什麼形狀,不用眼睛看,耳朵聽就能知道了,這耳聞能夠很清楚。就像剛才說,南有災難,北、中就趕快去支援,這不只是僅僅說在近處,即使遠方,四方八達聽得到,國際間也能夠共同支援,或者是我們這個地方,聽到其他的國家有災難,我們這裡也能夠去支援,所以環境是很大。我們聽到,來的訊息,我們都能夠各處支援。這「不壞耳根」。所以,「說法之人,即以此」,能夠體驗是善、惡的聲音,不用去看,聽到就能夠去了解,「如其所聞」,聽了之後就能夠清楚了解,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如來無畏說法
為令一切眾生
守護身語
心不放逸
若有行惡法者
悉知慚愧
猶師子震吼
令一切諸獸
皆不放逸也

「如來無畏說法」。佛陀在說話,就是這麼地安然自在,世間法就是這樣,所以他很自在,「無畏說法,為令一切眾生,守護身語,心不放逸」,讓大家顧好身,攝身、口、意,好好顧好,就是「心不放逸」。「若有行惡法者,悉知慚愧」。佛陀說法,對的,你就這樣做就對了,不對的人你要趕快懺悔,要起慚愧的心,不應該做的不要做。這就像獅子,「師子震吼」,佛陀在說法,就是叫做「獅子吼」,就像獅子吼,就是震吼。這就牠在那個林內,一出聲,就會震撼,會震嚇了其他的動物。佛陀在人間說法,邪,有邪的,自然聽到正法,他的心也會震撼,而好的人聽到也很震撼,覺得世間有這樣的道理,這麼的好,我應該「就好事而正焉」,我自己要改變,惡的,他沒話可說,道理明明擺在那裡。

所以,佛陀在教導眾生,「令一切諸獸皆不放逸」;善、惡,佛陀要這樣一層一層、一次一次,這樣生生世世來人間對機說法,隨眾生的根機,這樣很辛苦來教育。就像人間所有一切有情,聽得到的聲音,要如何將他糾正讓他像一個人;人是能夠成佛,因為佛從人間成,要能夠成人格,才有辦法成為佛格。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9年2月24日~
回頂端 向下
 
20240503《靜思妙蓮華》說法之人 安住悲憫 (第1668)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