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靜思妙蓮華》因緣生法 隨根機說 (第1708集)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時日逝分秒無住,觸受苦空皆法則,世間色相成住壞,老病死生皆自然。
⊙聲聞最初聞四諦法;辟支佛受持因緣法,是諸因緣法難思議;菩薩尊佛教行六度。
⊙「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隨聲聞根機說。若見聞解如幻,是為辟支佛根機說。若修空觀,於諸幻法,心無所著,皆悉空寂,故說如幻。
⊙若見妙有,是為菩薩說。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這是真空妙有,若見妙覺,是諸佛說法。一身之法,其義如是,一人善聽。
⊙皆於身中現其色像:相隨心生,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身。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其身。由眾生共業造因感果,聞法入色像。
【證嚴上人開示】
時日逝分秒無住,觸受苦空皆法則,世間色相成住壞,老病死生皆自然。
時日逝分秒無住
觸受苦空皆法則
世間色相成住壞
老病死生皆自然
這麼簡單的時日,就是這樣過去了,分秒一點點都沒有住著,所以我們整天的時間,從我們看人來的開始,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十二種因緣不斷緣,緣到我們現在所接受到的,因為我們離開母胎,開始接觸,人間世事就是有這樣的感受,就在愛欲中不斷不斷貪著,最後是什麼?是苦與空,最後也得要承認,這是法則。
所以身,只要你的身體接觸到這個世間,世間一切的色、相,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個「色」,你們看在我的身體,前面的桌子、後面的螢幕,或者是一尊宇宙大覺者,這些都是「色」,是世間人造的「色」,這個人是人生的身,生我的人,父母的緣,那個識去取無明的行動,去產生,所以才有名色、六入等等,才有我們這個身體在現在,佛陀的說法,聽過了還要記著,這個十二因緣,我現在能再背出來,幾個月前說的,我現在又背出來,因為這個十二因緣法,他的「識」,是入我的「色」,又入我的智,所以在我的意識之中,我什麼時候說到這裡,我就能夠將這個意識回憶出來,而你若是知識,「知道了、知道了!哦,十二因緣法,我再去找找看。」要去找,那就是聽了,就消逝了,隨著時間消逝,所以那種的分秒無住,隨著它空過了,所以我們的身、色相,還是一樣永遠都是在「成、住」,就像人生,一切的物質都是「成、住」,就像人身,就是「老、病、死、生」,我死了之後,會再來生,「生」那就是要再等,等死之後,他才會再生,我們從父母交合而來「生」,那個「生」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就是在「老、病、死」,死就是再來生。
所以我們佛法說「往生」,往生,可見就不是叫做「死」,我們結束這段,我們又再往另外一段去「生」,到底我們要生去哪裡?不知道,自己是糊塗中,不知道,所以老、病、死、生,皆自然的法則,所以我們要好好,有因緣共住一處,大家會共住一住。
總是有那個時候的一念,所以我們一定人人要,「莫忘當時那一念」,你們是如何願意發心來跟師父,不要忘記就是因為有那一念,來跟師父做慈濟,聽師父講法,就是最起初的那一念,大家回歸想那一念,所以想到了,我們大家是守志不動,毫釐不差,我自己覺得,我這輩子沒有遺憾,因為五十多年前(1966年) ,我一念心動,五十多年來那個心念,我是守得很好,沒有偏差,這就是我所說的,我這輩子無憾,沒有遺憾,我的意志很堅固,那就是「守志不動,億百千劫」,經過那個志願出來,守好,經過億百千劫,還是同樣不動念,不動,在毫釐不差,知道差之毫釐就失於千里,只要一念偏差,一錯中,那就是千差萬錯,所以「把握當下,恆持剎那」,那個刹那間的那一念,我永遠就是將它把持著,沒有去將它忘記,從這樣開始沒有偏差,毫釐的刹那都沒有偏差。總而言之,時間的過程要用心把握,請大家多用心,認真聽。
接下來,聲聞最初聞四諦法;辟支佛受持因緣法,是諸因緣法難思議;菩薩尊佛教行六度。
聲聞最初聞四諦法
辟支佛受持因緣法
是諸因緣法難思議
菩薩尊佛教行六度
佛陀為眾生說法,開頭因為眾生根機還很淺劣。佛先從人間現象讓大家聽得懂,也是身接觸得到,所以他就從「四諦法」開始,苦啊,真是苦啊!人間所見、所聞,不論是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無不都是苦難人多,很多都是苦難。尤其是生、老、病、死苦,哪怕是富貴人生,也受到老、病、死這種的壓力,這是人人所能夠感覺,大自然的生活,不管是富有、貧困,就是老、病、死。
我們說過了,「四諦」、「十二因緣法」,這人人都應該感觸得到。佛陀最初發出他的聲音,聽入初聞法的人的耳根,去了解這四諦是法,所以稱為「聲聞」。因為用佛的聲音,接觸到耳根,啟動到他的心,所以成為真理的法,叫做「四諦法」。這四項,大家都要記住;苦、集、滅、道。我們要知苦,苦從哪裡來?從平時造作累積來;過去來到現在,現在造作又是,又是在於未來。大家要很用心,聲音進入耳根,耳根要傳入心,心要去體會。體會這樣的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見聞接觸,我們都要不斷從接觸,就來思考這四諦法;這是聲聞。
佛陀當初發音、說法,五比丘最初聽到這個法,感動了,轉變人生,體會佛的真理,這叫做「四諦法」。佛陀不斷開始這樣一直延續,從四諦法,法無窮盡,一直展開人間形態,種種的生態、生活等等,一直讓這些聲聞愈來愈體會,愈體會生活來自於生命中,生命中如何,真的是不可思議,如何來呢?現在的感受,未來又是會如何呢?辟支佛很想要知道,很想要了解,很想要知道,知道這個人間一切,他那個心要追求法,總是會想到,不只是人的感受,到底這四季,天地之間為何會有春天?春天天地萬物花草茂盛,什麼東西都是在這個春天,旺盛、繁榮起來,春。
夏,氣候很悶熱,因為在印度,而且雨季也很多,到底這氣候、天地之間。看到樹葉在凋零,風啊,氣候開始在轉變;冬天的寒冬雪凍,到底天地之間它是為什麼,每年都這樣在迴轉呢?佛陀就為他們說:「身體與這大乾坤一樣,大乾坤有成、住、壞、空。」佛陀就用很長的時間,來譬喻「成」,又用很長的時間譬喻「住」;在這「住」當中,又經歷多麼長的時間,「壞」又「空」了,這是佛陀從宇宙間,很多形成的因緣,大宇宙形成,然後宇宙間所有的生物,又是如何的因緣?佛陀就開始說,動物、一切生物,不論是動物,有千千萬萬類的生態,在與人,人物。人物所造成的一切一切,與動物又還是有關,除了人類與動物,還有與天,天堂,天的生活,它那個時間、空間,與地球的時間、空間生態,有所不同。動物,牠有各種動物的生態世界。
這都是佛陀與天地萬物的理,契合在一起,所以他能夠說很多、很多,人間如何的生滅法,辟支佛要受持因緣法,很多因緣,是天地間的因緣,四季循環的因緣,以及我們身體十二因緣,從構造無明開始行動,一直到生、老病死,又再循環。你今生此世的造作,就是再造來生緣。佛陀在這十二因緣之中,常常就有佛的《本生經》等等,就是佛過去的故事,生生世世,有弟子過去的因緣法,也是故事,很多。
「是諸因緣法難思議」。若要說這因緣法,真的是很難思議!說這麼多了,不論是用譬喻,或者是用現實的事情,或者是法的真理,一直這樣不斷反覆。到底眾生知道多少呢?佛陀用四十多年的時間,又是能夠說多少法?說得盡嗎?說不盡,眾生聽多少呢?很少。聽進去,就忘記了,或者是聽進去不能理解等等,所以難思議!很難說,也很難接受。時間就是這樣、這樣過了。
所以菩薩是尊佛教,尊重佛陀,了解、奉行佛所教法,佛陀如何教我,我就如何去做,這真正是體佛心、會佛意,身體力行,這叫做菩薩,覺有情。尊佛教,行六度」,這就是菩薩行。佛陀對大根機的人就說六度;六度行需要有「尊佛教」,尊重佛陀的教育,這樣聽就身體力行去做,不求一切,做就對了,這就是菩薩。佛陀面對著人間實在說很多法,說一法,一句、一偈是包含很多,天下很多道理,可惜我們聽很多道理,還不解一句、一偈,就是「知道了,知道啦。」「懂啦,懂啦。」也無法身體力行去體會。這是佛法之難處。
前面的經文就這樣說:「及鐵圍山」,這在描述眾生以及修行者。眾生所去的去處,以及在林中佛陀說法,依法奉行受持聲聞、辟支佛法,這樣的人在幽美的地方,好好在那裡將佛所說過的法,讀、誦、書寫,了解很多道理,在經文之中,涵蓋很多世界。這麼多世界的其中有鐵圍山,除了諸天,我們前面都有解釋,一直到「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
及鐵圍山
大鐵圍山
彌樓山
摩訶彌樓山等諸山
及其中眾生
悉於中現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就是我們在讀經,了解,經法聽很多,而也很用心將這些經,再重抄、重寫、重讀等等,這都在這個法中。
如何描述鐵圍山?「鐵圍山」是什麼呢?原來佛陀所說的,鐵圍山的世界,總共有七山八海。就是一個圍,一個小世界,這樣,用這樣來為我們描述,大家理解佛所說這個空間世界,現在讀到,知道了,那個地方的世界就是這樣,這就是在這世界中,我們人所住的現在,是在哪一個地方。鐵圍山的其中有一個小世界,這個世界須彌山為中心;這個須彌山有四大部洲,東、西、南、北,我們的世界就是在南瞻部洲,這是我們的世界。這是佛陀在天文宇宙間,指出了,我們是在很多無量數世界中,其中的一個世界。佛陀大概來描述,這在經典中就已經有詳細記載。
所以這些修行者在那個地方,就是讀經、寫經、抄經,所有生態的形象。讀到這個地方,他們就會去想到,天堂有幾層天,一個天界與一個天界,那個生活不同。在這個鐵圍山、大鐵圍山,裡面的生活又不同。一直到了我們人間,南瞻部洲,這個地方的生活、人類又是不同。所以這種不同的境界,不斷浮現出來,所以這種世界的描述,他們自然了解。
所以下面現在這段經文。「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所有及眾生
悉於中現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所以從鐵圍山一直說到地獄去。大家讀到《地藏經》,我們的印象,就知道地獄在個海。重重的海中,就有他受極大苦的地獄。這我們在《地藏經》,能夠看到的經文。所以,「大鐵圍山」等等,一直說到「下至阿鼻地獄」。阿鼻地獄再向上說,那就是有頂天,這些世界全都描述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形態,所以「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所有一切的世界,以及在不一樣世界生活的生命,全部,在這地方,修行、讀經的人,差不多從這個經文就能夠了解。所以叫做「悉於中現」,這些生態都這樣,在腦海中浮現出來,這段經文。
所以接下來這樣說:「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若聲聞 辟支佛
菩薩 諸佛說法
皆於身中
現其色像
《法華經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我們現在就知道了,法在這當中,讀誦的過程中,除了知道世界形成,眾生生活不同,我們再接下來能夠知道的,那就是聲聞的世界。聲聞、辟支佛、菩薩,那就是學佛中也是一樣,不同的心理世界。聲聞聽的法,佛陀應聲聞法來說法;若是辟支佛根機,所要追求的,他就用辟支佛所想要知道的,世界形態來說法;菩薩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利益眾生,佛陀以六度行來說。聽了之後,聲聞聽聲聞法,辟支佛聽的是辟支佛的法,菩薩聽的,菩薩的法,他就可以說法,如諸佛所說的法。佛陀如何說,說聲聞法,我是聲聞,我也能夠去傳聲聞法;我若是菩薩,聽佛所說的菩薩法,我也是能夠去傳菩薩法,如諸佛說法一樣。所以各人聽法,各人都能夠以去說法。
就像現在,我也是如是聞,如是我聞。我也聽、看,經典中也有聽人這樣說,再更前面說的源頭,是從佛這樣來,所以「如是我聞」。我們大家法都是這樣來的,所以「如是聞」,就「如是說」,說佛所說法。這些事情,「皆於身中現其色像」,各人不同,聽的法也有深、有淺,所要對的根機深淺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在那個地方讀經,如面對佛的法身,對什麼樣的眾生,就是感受什麼樣的法。
若聲聞、辟支佛
菩薩、諸佛說法:
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隨聲聞根機說
若見聞解如幻
是為
辟支佛根機說
若修空觀
於諸幻法
心無所著
皆悉空寂
故說如幻
所以,「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若」就是這樣,「如是」就是這樣。如是聲聞、如是辟支佛,就是說法都是需要因緣,「因緣所生法」。佛向聲聞所說的,「我說即是空,隨聲聞根機說」。向聲聞所說「苦集滅道」、「無我」、「苦空」,這都是對聲聞所說的法。
若是;又一種,同樣修小乘行,那是辟支佛。他想要追求的空,是如何空?我現在在人間所說的空,那不就是幻化嗎?是幻、是虛幻的,那就是覺得人間幻化。是幻,就是化,化就是有與沒有,沒有啊!但是化一個形相,其實是空的,如幻如化。這種幻化,這是辟支佛從空法中他去想。這是如幻如化,佛陀為辟支佛根機說。你若要修空法,很細思觀想,那就是「諸幻法」。雖然這些都是如幻,因為人間時間空短。我們若去想,佛陀說,忉利天一天,人間就要一百年。所以我們的人間每天在看,分秒間就這樣過了,無形無蹤,五蘊,在空,空,那個秒不斷過去,所有的形色也是如幻在變化中。就像我們的身形,我們都沒有感覺,如幻如化,什麼時候從青少年,變成中、老年呢?這種人生非常的短暫,還是所有的一切,就是這樣如空如幻化。所以諸法,「幻法」就是幻化之法。
所以「心無所著」,我們的心不用執著,執著它是真、是假,反正你已經在人間生活;你好好精進,煩惱無明如幻如化,掃除掉了,沒有過去所執著的煩惱,沒有現在惹來的無明。這種如幻化,何必執著呢?放下你的煩惱。所以「心無所著,皆悉空寂」,這就是真理的幻化,不是都沒有了。沒有,我們進出也是要從門,門若關起來你看可以進去嗎?就碰壁了。同樣,要心能通,心門要能開。雖然佛所說幻化,那就是我們真理的幻化,時間短促的幻化,而不是有東西,你要說它沒有東西的幻化。所以大家要用心去體會真理。
若見妙有
是為菩薩說
真空而能生萬法
妙有而一切皆如
這是真空妙有
若見妙覺
是諸佛說法
一身之法
其義如是
一人善聽
「若見妙有」。若見解就能知道,諸法就是在妙有中。這就是菩薩,佛陀就為菩薩說法。「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就是真如,一切一切都是真如法。真是這樣,你看不到的道理,它就是真實法。「聽聽那麼多道理,你聽多少了?」「聽很多了。」「拿出來,我來看看。」「要從哪裡拿?」只是能夠,我再「如是我聞」,我再複講,看對不對,無法拿出來。這是無形的,道理是入心,從耳聞入心體會,體會之後再敘說。這種的體會是知識,是不是可以身體力行?可以身體力行,那就是真正體會到道理。所以說「真空妙有」,若見妙有,是真佛說,真真正正的妙有,你要去體會到,佛陀說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讓你背再多,沒有去力行,什麼叫做「無緣大慈」?與我們非親非故,說這個法,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有啊,要你去身體力行,與你無緣的人,你要去關心他,要去為他付出。這就是佛說方法給我們聽,所以我們懂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法。我們將天地的眾生視為一體,與我們是共同體,因為共生息在天地間。所以佛就這樣告訴我們,這是「真空妙有,若見妙覺,是諸佛說法」。「一身之法」;這個身體的法,「其義如是,一人(善聽)」。
皆於身中
現其色像:
相隨心生
悉於受持是經法者
身中現身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所有及眾生
悉於受持是經法者
身中現其身
由眾生共業
造因感果
聞法入色像
菩薩「皆於身中現其色像」。你一個人在行種種菩薩道,菩薩道是如何走,他的行儀也都在腦海中了解。所以「相隨心生」,那個相,菩薩相,他的行儀,在我們的心就產生出來,所以「悉於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身」。我們若有在受持、有體會的人,自然這個法是在我們的身上,現像出來。因為我們身體力行,了解幫助人的感覺真好。這種感覺,唯有幫助人的人,才有辦法感覺。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這全部在受持是經法者身中現前。這樣應該大家了解。「由眾生共業造因感果,聞法入色像。」應該這些造因感果,大家也聽得很詳細。這就是《法華經》,《法華經》講真實法,《法華經》的「本門」,就是這樣,同樣說天談地,說來說去不離開人間,為人間互動生活、修行的方法。所以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去了解。
就像「伊代,(風災)」,去過東非(賑災)的,那個地方是如何?是他們去過、體會到,他們最清楚。菩薩到那境界,回來,來談那境界,這樣最明白。而我們聽,「知道啦,知道啦,我了解。」但是他們是知道、了解,去又回來了,這就是不同的心態。總是要大家不論如何,聽進去,用在內心體會,身體力行,這才是真佛法。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9年5月27日~